61阅读

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师必备的幼儿游戏

发布时间:2017-12-12 所属栏目:放风筝的孩子阅读理解

一 : 幼师必备的幼儿游戏

  幼师们应该准备一些小游戏给学生们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0个幼师必备的幼儿游戏,幼师们快点收藏吧。

幼师必备的幼儿游戏

  幼师必备的幼儿游戏

  1.卡片接力赛

  准备用具:两组一样的闪卡

  游戏解析:将全班分成两队,在教室的一端画一条起跑线,在距离气派先至少十公尺的地板上排列两组同样的闪卡,各队派出一人在起跑线上听教师发命令,“Walk,Pick up the cat.”两人必须用走的去拿猫咪的闪卡,先回来的就得分,然后换另外两人,听教师的命令作出相应动作并拿正确图卡,以此类推玩下去。

  注意事项:教师可以换不同的动作,例如:Hop,jump,crawl,run…etc.

  2.点鞭炮

  准备用具:指挥棒

  游戏解析:教师说一个单词后立刻将指挥棒指向一名幼儿,被指到的幼儿无需有任何反应,但是坐在该幼儿左右2边的幼儿需立刻站立说单词,反应慢的幼儿惩罚。

  游戏延伸:教师问一个问题后指向一名幼儿,由旁边的幼儿快速站立回答

  3.记忆纸袋

  准备用具:不透明的牛皮纸袋,物品数件

  游戏解析:教师先将一些物品放在纸袋中(至少十件以上),然后再见段时间内,一件一件秀出来给大家看,顺便再练习一次各种对象的英文称呼,之后一样一样再放入袋中,考考看谁能记得全部的东西。

  注意事项:纸袋可以换成纸箱,重点是不透明即可。

  4.蒙眼侠

  准备用具:一些可贴的五官,蒙眼布

  游戏解析:教师先任选其中一个五官,问孩子“What’s this?”,幼儿回答“It’s an eye.”,然后教师将该幼儿蒙上眼睛,请他拿着眼睛,走到白板钱贴在脸上,其他幼儿指挥他的方向“left,right,up,down”最后大家一起分享成品。

  游戏延伸:可改为在黑板上画好任意图形的轮廓,之后请幼儿将图案正确的贴到轮廓内。

  5.射击游戏

  准备用具:黏黏球

  游戏解析:在白板上画出九格,每一格代表一个数字,全班分成两组进行对抗,教师任意问问题,幼儿抢答,答对的幼儿可代表那一组到台前来丢黏黏球射击格子,粘中的数字是多少就表示该组可以得几分,最后看哪一组得分最高就算获胜。

  注意事项:若球没有粘住分数不算,已增加刺激性

  6.冰山一角

  准备用具:闪卡

  游戏解析:教师选定好一张闪卡,先不让幼儿看到是哪一张,拿出来的时候教师遮住大部分的闪卡,只露出闪卡的一个角落来提示幼儿闪卡的内容,最快依提示正确猜出闪卡内容的幼儿得分。

  注意事项:也可以真正的将闪卡的一个角落剪下来,直接从角落来猜。

  露出角落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从上到下,由左到右慢慢露出来。

  7.顺风耳

  准备用具:无

  游戏解析:教师不出声音说出单词,幼儿依据教师的唇形读出教师所说的内容,正确回答着就得分,也可以利用分组来进行对抗,甚至由幼儿来做小教师给全班猜,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注意事项: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嘴型是否清楚,容易辨识,也可以考句子,增加难度。

  8.锤子剪刀布

  游戏解析: 已锤子剪刀布得方式进行但口令改为说单词或指定句子3此后出拳。

  9.转转乐

  准备用具:几个大纸碗或是大纸杯,图片

  游戏解析:教师将图片幼儿看后揉成球放在碗内,倒扣在桌上,排成一列,然后迅速用双手移动倒扣的纸碗,使之重新排序数次,最后让幼儿来猜“Where is the__?”由幼儿指出来,指着认为对的碗说“here is __”。答对的为该组得分,答错的就换人猜,以此类推玩下去。

  注意事项:可以依幼儿的程度,加减纸碗数或是变化移动速度的快慢,增加游戏的趣味。

  10.请你跟我这样做

  准备用具:背景音乐

  游戏解析:先放一些背景音乐,然后请全班站起来,教师随着音乐任意做一些动作并要幼儿模仿。

  注意事项:此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跟着教师进入音乐,对音乐内容熟悉。动作要简单不可太多太复杂,但是要注意乐趣,例如可以扭扭屁股

二 : 解读孩子的“咬人”行为

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十九)

----她为什么爱咬人?

2009-12-4

桐桐出生于2007年7月29日,现在2岁4个月5天了

前天晚上,在床上搂着宝贝玩,娘俩正嘻嘻哈哈地玩闹的时候,小家伙突然张开嘴巴对着我的脸“咬”了过来,开始我以为小家伙要亲我,就乖乖地把脸送给了她,没想到小家伙下嘴就是狠狠的一口,疼的我差点弹跳起来,如此激烈的反应显然把宝贝吓呆了,怕她给吓着了,我忙捂着脸换了一种相对好玩的反应,“oh, man!”这是宝贝最喜欢的《多拉》台词之一,见她的表情稍有放松,我又加上一句“宝宝,妈妈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咬的”,没有想到的是,大约我瞬间多变的表情把宝贝给逗乐了,小家伙随即又张牙舞爪地对着我啃了过来,吓的我连忙躲闪,谁知这一躲闪,小家伙竟然急了,哭闹着扑了过来,一副咬不到妈妈不罢休的样子……..

之所以先录入了这么一个案例,并非因为宝贝的咬人行为对我来说是什么新鲜事,而是类似的行为我已经观察到多次了,由于小家伙的口腔敏感期也已经过去,理论而言,通过咬人来探索的行为应该已经基本消失才对,可是这小家伙却多次被我逮住“动口”咬人,甚至咬自己的手:有时候是生气的时候咬,咬不到不罢休;有时候是发呆的时候咬,咬的人瘁不及防;有时候是高兴的时候咬,把人咬急了还乐的她咯咯笑;有时候跟妈妈撒娇的时候,也会突然来一口…….

虽然没有从道德层面去评价宝贝这一行为〔小学低年级以前的孩子行为都不宜如此“上纲上线”〕,还是从心理发展角度进行了关注,在解读宝贝这一行为的过程中,随着资料工作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宝贝的现象不是特例,相当多的妈妈都面临着这个问题,特撰文一篇,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个话题。

应该说,在孩子探究世界与习得生存技能的过程中,口腔这个器官曾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度是孩子感知事物、获得表象、探索世界甚至获得精神愉悦的一个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通过口、齿、唇的运动锻炼了咀嚼功能,并为语言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具有心理发展意义的口腔器官的运用,一般会随着口腔敏感期的消失在一岁左右中止,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岁孩子的咬人现象是值得重视的,但也不必恐慌,因为咬人背后的种种原因表明,这种现象仍然是值得宽容的。

下面就简谈一下两岁孩子咬人的可能原因及对策,家有“利齿”宝宝的妈妈们可以对照着观察一下自家宝贝或反省一下自身的教养行为,并对症下药:

1、长牙

原因:长牙期的宝宝由于往往由于乳牙萌出时刺激牙床而出现牙痒现象,而孩子的20颗乳牙一般在2-2.5岁出齐,所以,如果两岁的孩子出现了咬人现象,父母应该优先考虑是否在长牙。

对策:给孩子提供一些稍硬的食物供他们咀嚼,借以缓解出牙期的不适,减少孩子的咬人冲动。

2、口腔敏感期没有充分发展

原因:孩子一岁之前往往要经历一个口腔敏感期,喜欢把拿到手的东西塞进嘴巴里进行探索行为,但有的成人怕这样不卫生,看到孩子用嘴巴咬东西就会制止,以致孩子的口腔探索欲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滞后或补偿的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喜欢咬人。

对策:给孩子提供不同质地、硬度、味道、形状的干净东西,供他撕咬和品尝,以补偿孩子错失的探索机会,但也有时候,孩子觉得皮肤之外的东西“不解渴”,果真如此,我们也不妨牺牲一下,拿洗净的胳膊等痛觉不明显的部位让她咬几次,不要担心孩子会上瘾,就像孙瑞雪老师所说:“咬皮肤似乎能很快满足这一敏感期,并让孩子迅速度过去。然后,儿童会出现高度的宁静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

3、用咬人来表达爱意

原因:两岁的孩子,尽管交往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交往技能却没有相应地发展,以至于把咬人作为表达爱意的方式,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被爸爸妈妈亲吻的小朋友来说,这种方式更容易被采用,因为小家伙被爸爸妈妈亲吻时感觉很好,于是便模仿着去亲爱别人,但由于尚不懂得如何把握“亲吻”的度,结果把牙齿也用上了呵呵。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相信,随着孩子交往技能的发展,用咬人来表达爱意的行为会渐渐消失,另一方面,也不妨通过积极引导或避免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示范让孩子放弃或忘记这种表达方式,比如,跟孩子在一起时,尽量别再用亲吻来表达爱意,以免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模仿,并对孩子表达爱意的方式进行指导。

4、好奇心作怪

原因:两岁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连他人的表情都可以进入他们的探究之列,如果哪天小家伙无意中基于其他原因咬了别人(比如,基于表达爱意的良好初衷,或者牙齿痒痒),碰巧发现被咬者的应激反应很好玩,就很可能恋上这种捣鬼的感觉,借以观察千变万化的表情。

对策:既然孩子是因为好奇而咬人,就不妨拿更新奇的事物来转移她的注意力,如果再不奏效,就索性严肃地告诉孩子,“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咬的!”并果断地用行动制止,很可能开始孩子会不听劝告,甚至会哭闹地坚持,但重复几次后,孩子就会接受“人不是用来咬的”这个“探究结果”。

5、无聊或(www.61k.com]发泄情绪

原因:像大人一样,孩子也有无聊或郁闷的时候,由于幼小的他们尚未掌握理性的宣泄渠道(不像我们成人可以通过唱歌、写博客、打牌之类的活动释放自己),咬人有时候就成了发泄的方式。

对策: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的消极情绪而减少咬人机会,当然,如果孩子仍然有因情绪而咬人的机会,在上述转移注意力、劝导等处理办法无效的情况下,就耐心倾听孩子哭吧!

附:本系列其他文章

1、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一)

2、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二)

3、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三)

4、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四)

5、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五):说谎

6、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六):同情心

7、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七):想象力

8、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八):执拗

9、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九):“抢”的乐趣

10、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十):“鹦鹉学舌”

11、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十一):“执着”

12、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十二):淘气

13、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之“问号期”

14、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之“涂鸦”

15、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十五):表达感受

16、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十六):“口是行非”

17、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十七):“双语宝宝”初长成?

18、迷失的安全感?

三 : 婴幼儿的重复阅读行为解析

       常听许多父母抱怨:“为什么孩子一直要重复地看某一盘录象带,玩某一种游戏,更麻烦的,有时还要我一直念某一本故事书?”在幼儿的重复要求下,爸妈念得是“嚼之无味”,越念越烦,不由自主地嘀咕起孩子怎么这样“固执”或“一成不变”!

  “学习跃进”发生在重复行为后

  婴幼儿“喜爱重复”的行为,不是个别,而是他们专属的特性。

  较细心或替孩子做成长记录的父母应可发现:婴幼儿的重复行为总会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的某天,出现了学习上的跃进。也许是他突然会抓住物体、会唱出哪首歌了,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翻身了……。

  在亲子共读中,这种“突然”发生的学习跃进,也会在他不断地要求成人重复阅读的行为后出现。

  我们可以这么说,在重复共读图书的环境里,成人所提供的,就如盖房子所使用的框架,婴幼儿可顺着这框架,不断地以自己的速度添砌不同的土和砖,并在发展成熟之际展现出来。所以,他们一定会在重复共读中,以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他已获得或学会的某些东西。例如:看到这一页有牛,他就会哞哞地叫,表现出他知道这一页的内容。

  不让孩子受挫的拒绝法

  虽然婴幼儿喜爱成人一再地读某一本书给他听,但若要成人不厌其烦地照做,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当你在某天、某时、真的不想再念下去,但又不忍孩子招收被拒绝的挫折时,建议您用以下方法:

  1、您只须慢慢地、一页页地翻书中图片给幼儿看,对孩子的问题则简短答腔。只要一会儿功夫,婴幼儿通常就会失去当下再看的兴头,但却不会失去明天再读的兴趣。

  2、当您察觉婴幼儿想要求再读,可在念完书时,赶紧转移他的注意力。

  3、可反问孩子:“你从书上看见了什么?”或请他们自己“念”给你听。有经验的成人都知道,幼儿可以自己嘟哝嘟哝、煞有介事般地念起书来。把被重复要求的对象转回到幼儿身上,他们大可在一读再读后,而自行决定结束该次的阅读经验。

  4、直接诚恳地告诉幼儿:“爸爸(妈妈)累了,现在不想再念。”大人诚实地向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坦诚不只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习惯。孩子从小获得大人坦诚的对待,就有机会学习坦诚的方法和态度。父母对孩子坦诚,往往会很惊讶地发现,即使是一岁多的幼儿,也常常能尊重您坦诚相告下的决定。

  在爱中进行重复共读

  曾听见一位父亲象拆穿西洋镜般地说:“我的孩子一天到晚拿书要我念,其实他只是想得到我的注意力罢了!”这位父亲说的虽是实情,但其实他的孩子想要表达的讯息是:“请你爱我!”

  婴幼儿从重复行为中获得成长,成人在提供婴幼儿重复行为的环境中灌输孩子的生命;孩子绝非固执,成人更非安排一个呆板的环境。在一读再读的亲子互动里,不但有爱,还应和着人类成长的规律和需求!

四 : 幼儿之间常出现的3种游戏

幼儿之间会出现很多种游戏,但是这种悠嘻可能会涉及到成人所忌惮的“禁忌”问题。事实上,只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正确引导就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恶果。通常情况,幼儿的游戏有三种。

过家家游戏。由于幼儿生活在家庭中,平日里父母的种种作为使幼儿对父母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知道了父母在一起可以生宝宝。这一秘密让他们很是感兴趣,但他们却并不知道宝宝到底是怎么生的。于是在游戏中,总会涉及到这一方面。他们会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中假扮父母,提出生个小孩,于是女幼儿会把布娃娃放在裤腰里,假装和男幼儿相好了之后,女孩会拿出娃娃说是自己生了宝宝,并会假装给幼儿喂奶,让男幼儿照顾她们。他们其实并不知道父母的真实生活状态,只是一种简单的模仿。>>>探秘口预期的婴幼儿世界

新郎新娘游戏。幼儿们渐渐长大,也渐渐在生活中看到有人结婚,他们也会随父母参加亲友的婚礼。而婚礼上热闹的场面让幼儿们觉得新鲜又好奇,他们会想人为什么要结婚,在询问和模糊的概念里,感觉结婚就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相互喜欢,感觉新郎和新娘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趣,因此,在游戏中就会提出玩结婚的游戏,让自己喜欢的异性扮演新郎或者新娘,其他小朋友扮演亲属,一起烘托热闹的场面和气氛。这纯属于幼儿的好奇心理,与成年人结婚的真正含义毫无关系。

医生看病游戏。幼儿在生活中还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假扮医生给其他幼儿看病。由于幼儿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离不开医院,而在他们在医院里的看病是感受最深的就是,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注射器等物品,而且医生的权威性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他们会利用医生的玩具,装扮医生,模仿他们给其他小朋友看病,并借助量体温、听心脏、打针等,借以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身体和生殖器官。而这一游戏成为幼儿们满足好奇心和窥探其他小朋友身体的最好途径。

本文标题: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师必备的幼儿游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31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