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们家的环保诺贝尔奖

发布时间:2018-01-13 所属栏目:1963年诺贝尔医学奖

一 : 我们家的环保诺贝尔奖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这个月我们家的电费和水费一共一千八百块钱!”妈妈手里拿着水费单和电费单从门外走了进来,向全家宣布着这个雷人的消息。我们被妈妈宣布的消息雷倒在地,这怎么可能呢?大家面面相觑。

  妈妈看着我们,又开起了唠叨神功:“你看你们,如此的浪费水电,我该怎么说你们好呢?一个月的水电费就一千八百块啊!钱先不说,你们这么不懂得节约用电着么行呢?那么浪费,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用的电是怎么来的吗?我们现在用的是火力发电,用火来发电就要烧煤,烧煤就会排出废气还浪费资源,你们这样不懂得节约用电既浪费钱又污染环境……”

  听了妈妈的话,我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想了想,主意来了:“妈,我们每个月来评一次环保诺贝尔奖怎样?”

  “环保诺贝尔奖?”全家惊讶。

  “没错!”我得意地说,“这个环保诺贝尔奖是专为我们家里最节约用水用电的人设的,凡获奖的人都能拿到一份丰厚的礼物。妈妈你来记分,我来帮你。顺手关灯的加五分,冼手时水不能超过一碗,超过的扣十分……”

  “好主意!”全家赞同。

  重奖下必有勇夫。我们一家五口为了能评上诺贝尔奖,全民行动,厉行节约。我出门的时候顺手把家里的灯关了,妈妈在本子上加了五分。弟弟洗手的时候用的水超过了一碗,我在旁边幸灾乐祸地笑着说:“嘿嘿,你洗手用的水超过一碗了,扣十分!”弟弟听了,吓了一大跳连忙把水龙头给关了,我在本子上扣了他十分,他咬牙切齿地说:“你绐我等着,我会把这十分补回来的!”我听了,在一旁偷偷地乐。

  接着我再去监督爸爸和妹妹的情况,妺妹晚上睡觉不开空调,我在旁边绐她加上了五分;老爸洗澡不超过十分钟……一个月下来了,我们家只交了二百块钱的水电费,是上个月的五分之一呢!其中,妹妹是这个月节水节电的最大功臣。

  没得说的,妈妈把这个月的“环保诺贝尔奖”颁给了妹妹。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妹妹得意洋洋地领取了一份丰厚的奖品。

    初一:黄茵

二 : 那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们

壹心理导读:拥有114年历史的诺贝尔奖,虽并未设立心理学奖项,但从1973到2015年,共有以下几位心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不包括死都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巴普洛夫,和死都相信自己会获奖的弗洛伊德。 ——www.61k.com

编撰:SC | 壹心理

首先是喜大普奔

喜大普奔,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William C.Campbell、Satoshi ōmura、屠呦呦(Youyou Tu)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悉,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中国人。详情如下视频:

在屠呦呦女士获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这让小壹君想到,有几位心理学家也获得过生理及医学奖。你会想到谁呢?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吗?不不不,爷爷似乎一直觉得自己一定会得奖,但是似乎和演艺界的小李子(莱昂拉多)一样,命途多舛。据说,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抽烟。

(图自果壳网)

借此机会,我们来细数一下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有哪些吧!

首先让从诺贝尔同学: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业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基金放于低风险的投资,以其每年的利润和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项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1994年,经济学奖里已经分设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开始颁发到现在已经有114年的历史。令我们欣喜的是,尽管诺贝尔奖并未设心理学奖项,从1973年到2015年,数位心理学家已获得诺贝尔奖,有生理或医学奖,有经济学奖,还有文学奖。

他们是谁?

他们是洛伦茨(生理或医学,1973)(哥哥似乎是动物学家,我们叫他致力于“动物心理学”的鸭爸爸),西蒙(经济学,1978),斯佩里(生理或医学,1981),卡尼曼(经济学,2002),莫索尔夫妇(Moser,生理或医学,2014),托马斯·约斯塔·特兰斯特罗默(文学奖,2011)。

为什么巴普洛夫得奖了却不算呢?

早在1904年的第4届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在我们的大多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都会出现的大名鼎鼎的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不过在这里,我们不把他当作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原因有二,一是巴翁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二是他获奖并非由于其尽人皆知的关于经典条件反射的研究,而是因为其在消化生理学研究中的巨大贡献而获此殊荣。

弗洛伊德爷爷怎么错过诺贝尔的呢?

1929年,弗洛伊德提出了轰动一时的“意识和无意识及其对行为影响的理论”。但这一理论并未使他获诺贝尔奖。据说弗洛伊德死前一直认为,10年后诺贝尔奖评委会会打电话告知他获奖。不过因在诺贝尔活着的时代,心理学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心理学理论不会被列入评奖范围,研究心理学的人必会被拒之门外。

不过心理学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如前文所述,我们有很多队友,很多很多……

1、习性学创始人洛伦兹(1903-1989)

奥地利动物学家、习性学创始人之一,开始了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对鸟类行为的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提出了动物本能行为的固定行为模式和动物学习的“印记”等概念。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与K.弗里希、N.廷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洛伦兹(Konrad Lorenz,1903~1989)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孩童时代就喜欢饲养动物,并对它们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1922年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来进维也纳大学解剖学系并获得了医学学位,此后便留校任教并花一定的时间观察寒鸦(Corvus monedula)的行为。大学期间,他研究了比较解剖学并开始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在1935年出版的《鸟类的社会行为》一书中,总结了他对30多种鸟类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亲鸟、幼鸟、性配偶和其他亲属的行为功能和引起这些行为的条件。该书是应用比较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一个典范。

洛伦兹研究鸟类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使鸟类对他本人产生印记,这样他便能够与所研究的鸟类建立亲密的关系,便于对鸟类行为的研究。利用这种方法他曾研究了灰雁、绿头鸭和寒鸦等各种鸟类的印记行为,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洛伦兹还深入地研究过本能理论并提出了欲求行为的概念。

他是现代行为学奠基人之一,1973 年与廷伯根和费里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著作有《鸟类的社会行为》、《所罗门王的戒指》、《人与狗》、《攻击与人性》和《动物与人类行为的研究》等。

2、西蒙(1916—2001)

又译为司马贺,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西蒙和纽厄尔等人共同创建了信息加工心理学,开辟了从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类思维的方向,推动了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5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认知心理学家,原本是讲授政治学的教授,并自修数学、经济(在1978年获得诺贝尔奖)、管理、心理学等,而那个年代以「计算机仿真人类思维推理的程序」如此的想法吸引了Simon。就在1954年和Allen Newell研发出一种具有思维的计算机程序「逻辑理论器」,它以代数符号来进行逻辑公理的证明。尔后又发展出一套程序GPS(一般问题解决者),首先评估目标状态与起始状态间的差异,接着再考虑某些步骤,并测试是否会离目标状态更接近,若否则回过来调整原先的步骤。

这套GPS有两项特征:表征(representation)、讯息处理历程(information processing)。表征即以某些特殊的符号来代表一些现象,透过如此的模拟,就可以把大脑神经的反应看成是图像、文字、思考的表征。讯息处理历程:透过一步一步的程序,将讯息作某些的调整,已达目标状态。这两项特征提供心理学家更精细的心理历程概念。

Herbert Simon也和William Chase发现了象棋大师对于比赛中的棋盘布局,可以在几秒内就记起来,但假如是随意摆设的棋盘布局,他们无法有如前面所述一般的记忆,这意味着这些象棋大师对于棋盘布局的记忆,并非视觉上的,而是在棋子的攻防移动位子上。

3、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斯佩里(August 20, 1913—April 17, 1994.)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用测验的方法研究了裂脑病人的心理特征,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两个脑的概念。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斯佩里把猫、猴子、猩猩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最大的叫胼胝体)割断,称为“割裂脑”手术。这样两个半球的相互联系被切断,外界信息传至大脑半球皮层的某一部分后,不能同时又将此信息通过横向胼胝体纤维传至对侧皮层相对应的部分。每个半球各自独立地进行活动,彼此不能知道对侧半球的活动情况。

这一手术于1940年由Van Wagenen 和Herren首先在临床上对慢性顽固性癫痫病人使用,获得较理想的疗效,癫痫发作几乎完全消失。1961年斯佩里设计了精巧和详尽的测验,在作割裂脑手术的人恢复以后,进行了神经心理学的测定,获得了人左右两半球机能分工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asymmetry),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从而更新了优势半球的概念。裂脑人的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两个半球都能被训练执行同时发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务。斯佩里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语、思维和意识与两个半球的关系,成绩卓著,获得了198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4、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丹尼尔·卡尼曼1934年生于以色列,具有以色列与美国双重国籍,196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博士学位。之后相继担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教授。自1993年起,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众事务学教授。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先驱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卡尼曼的突出贡献在于“把心理学成果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从而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作出判断”。而史密斯的获奖原因是“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

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在他之前,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上有着极大的区别: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外在的激励形成人们的行为,而心理学恰恰相反,认为内在的激励才是决定行为的因素。卡尼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的基本假设的过程中,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也就发现了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由此正式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

卡尼曼最重要的成果是关于不确定情形下人类决策的研究,他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突破思维的局限:别让直觉成错觉》 《理性大脑的非理性思维》)

5.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获奖者:梅-布里特·莫索尔(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Moser )


(Moser 夫妇)

莫泽,1962年出生于挪威,现为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主任。莫泽和他的妻子迈-布里特·莫泽在过去数十年中领导了一系列脑机理的前沿研究。2013年获霍维茨奖。2014年10月9日,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莫泽夫妇研究的是大脑中的“内置GPS”——定位系统,它使人们可以在空间中进行自我定位,也为更高级的认知功能提供了细胞意义上的基础。

这个研究解答了“我们如何得知我们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路径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以及“我们如何储存这些信息,从而下次需要寻找相同路径时可以立刻获得它们”这几个问题。

诺奖委员会在颁奖声明中说,这一发现解决了几个世纪以来困扰着哲学家和科学家的问题:大脑究竟如何创造出周围的空间地图,而我们又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导向?

6.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约斯塔·特兰斯特罗默

托马斯·约斯塔·特兰斯特罗默

托马斯·约斯塔·特兰斯特罗默(瑞典语:Tomas G?sta Transtr?mer,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6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个心理学家和翻译家。他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的文字,特别是荷兰语、英语和匈牙利语。特兰斯特罗默于195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成为20世纪五十年代瑞典诗坛上的一大亮点,成名以后陆续出版了诗集《路上的秘密》(1958)、《完成一半的天堂》(1962)、《钟声与辙迹》(1966)、《在黑暗中观看》(1970)、《路径》(1973)、《真理障碍物》(1978)及《狂野的市场》(1983)、《给生者与死者》(1989)、《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1996)等,获得了多项国际及瑞典国内的文学类奖项,颇有国际影响。

特兰斯特罗默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2011年终于获奖,理由是“因为经过他那简练、透通的意象,让我们用崭新的方式来体验现实世界”

此外,心理学还颇受“搞笑诺贝尔奖”的青睐。

比如:


《向左倾斜使埃菲尔铁塔看上去更小》

下面我们来细数,那些年,我们一起获得的“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

1994年

授与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表彰其30年来对300万新加坡公民不管何时何地吐痰、嚼口香糖、喂鸽处罚之影响的研究。

1995年

颁给庆应义塾大学的渡边茂、坂本淳子、与京都大学的胁田真清,表彰他们成功的训练鸽子辨识毕加索与莫内画作的不同。[1]

真滴么?

2000年

授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邓甯(David Dunning)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克罗伊格(Justin Kreuger),表彰他们对察觉不到自己无能的人往往容易变得自大的研究。[2]

2003年

授予罗马大学的Gian Vittorio Caprara和Claudio Barbaranelli及斯坦福大学的Philip Zimbardo,他们在1997年在严肃的Nature发表文章〈政客独特的简单人格〉指出,选民判断政客时,只凭两项人格特征:可信度和精力,不像大多社交场合时,判断人格的决定因素有五个。Zimbardo认为他们的研究将帮助设计选战策略。

2011年

颁给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卡尔·哈尔法·泰根(Karl Halvor Teigen),对“为什么人类每天会叹气”的研究[3]

2012年

颁给Anita Eerland,olf Zwaan和Tulio Guadalupe,其研究题目是《向左倾斜使埃菲尔铁塔看上去更小》。[4]

2013年

颁给Laurent Bègue、Brad Bushman、Oulmann Zerhouni、Baptiste Subra 和 Medhi Ourabah,他们发现喝醉酒的人会觉得自己更有吸引力。[5]

2014年

Peter K. Jonason, Amy Jones, 与Minna Lyons,表彰他们搜集了大量证据,证明睡懒觉的人比起早起的人,通常会更自恋,更有控制欲并且更神经质。[6]

2015年

荷兰Max Planck语言心理学学院的Mark Dingemanse和同事发现,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所有语言中都有“huh?”这个词。不过,这个是文学奖。

蛤?

细数不够,小伙伴可在评论处添加~嘻嘻

参考文献:

[1]^ S. Watanabe et al., "Pigeons' Discrimination of Paintings by Monet and Picasso," 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 Vol. 63, pp. 165-174 (1995).

[2]^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

[3]^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2011搞笑诺贝尔奖公布 市长开坦克碾奔驰得和平奖. 每日经济新闻. 2011-09-30 [2011-09-30] (中文(中国大陆)?).

[4]^ Eerland, A.; Guadalupe, T. M.; Zwaan, R. A. Leaning to the Left Makes the Eiffel Tower Seem Smaller: Posture-Modulated Estim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 22 (12): 1511–1514. doi:10.1177/0956797611420731. PMID 22123776

[5]Bègue, L.; Bushman, B. J.; Zerhouni, O.; Subra, B.; Ourabah, M.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er holder': People who think they are drunk also think they are attractiv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3, 104 (2): 225–234. doi:10.1111/j.2044-8295.2012.02114.x. PMID 23560668

[6]^ Jonason, P. K.; Jones, A.; Lyons, M. Creatures of the night: Chronotypes and the Dark Triad trai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3, 55 (5): 538. doi:10.1016/j.paid.2013.05.001

三 : 1963年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因研究灵魂存在及轮回的论文而获诺贝尔

1963年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因研究灵魂存在及轮回的论文而获诺贝尔医学奖。[www.61k.com)自古以来,大宗教家、大哲学家等大多都坚信灵魂的存在和不灭。例如犹太族的摩西、耶稣,阿拉伯的穆罕默德,以及我国的老子和孔子等,都不约而同的证实灵魂(神识)不灭,轮回确有。大哲学家如希□的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以及德国的叔本华等,都认定心灵不灭。毕达哥拉斯说:“不洁的灵魂,因为灵气重浊,而堕地狱。”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其著作《神曲》中,也有关于地狱的描述。叔本华也说:“死为物质生命的最后,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后”。 当然,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及宗教、文化的思想大家不约而同的关于人类灵魂的认识,都是很浅显的,而对人类灵魂及轮回等现象深入研究及形成系统理论的,非我们东方博大精深的佛教莫属了。
值得高兴的是,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学家们也正在用他们的科学实验探索灵魂的奥秘。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它使大脑内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英国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柏颇博士经过实验研究后,完全同意艾克理教授的结论。柏颇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独创的“科学正统的辩证系统”理论,至今仍为世界科学家们所采用。他和艾克理都因特殊贡献的科学成就而被英国女王册封爵位。加拿大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潘非特博士也认为,人类并不仅是有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说:“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和实验足以推翻艾克理和柏颇博士的生物有灵魂的理论”。
美国加州工学院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史柏理博士,曾经以其分解人类大脑两半球的详细功能学说而获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他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崭新的必要的非物质,只出现于复杂分层结构组织的肉体大脑,控制着大脑的每部分,制约着合计一百亿个脑神经细胞的机械功能的本能活动。”
全世界很有名的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博士,曾经发明精密的数学定理,为新兴的“量子学”奠下基础。他也提出了惊人的新理论:“人体可能具有一种非物质的‘识我’控制肉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
冯纽曼博士曾被很多科学家誉之为“世上最聪明的人”。诺贝尔文学奖金桂冠诗人汉斯贝德说过:“我有时不禁这样想,像约翰冯纽曼那样聪明的脑子,是不是显示着世界上还有一种比我们人类更超越的种族?”
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物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伦敦博士此语,与佛经所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及“相由心生”等不谋而合。这正接近了佛经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及“有相皆妄”的境界,也正证明了佛经内对于宇宙奥秘早有精微细致的认识了!对照佛经来多看这些大科学家的论著,越来越感觉到佛经是超越太空时代的科学文献!
1963年诺贝尔物理发明奖得主尤金威格纳博士,这位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大力支持冯纽曼博士的量子学说内涵的哲学部份:“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
有些顶尖科学物理学家把冯纽曼的逻辑更向前推进一步,说:“量子学可作为超感能力(心力)的理论基础。”最敢言的科学家之中,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奥立弗柯斯达狄布赫格非常向往于爱因斯坦与朴多斯基与鲁珊三人合创的“宇宙中光速最快”学说(EPR学说),但是他亦倾倒于量子物理学说。
爱因斯坦与其合创学说者所注意到的量子物理学预言这样说:“当两个双生般完全相同的分子被创造成完全相同物质的特性时,科学家若对它们两个分子之任何一个的观察,就会推动两个分子的另一个的‘立即’反应,纵然那另一个分子可能是在宇宙的另一端!”
狄布赫格强调称:“爱因斯坦的三氏(三人)学说——光速最快说(没有任何其他速度比光速更快)并不完全正确,这学说无法解释上述的立即反应。”
狄布赫格将从事一项新的实验,希望击破及推翻爱因斯坦的EPR学说,他认为“宇宙中光速最快”是似是而非的真理。他要用反传统的实验来证明:心力比光速更快!
狄布赫格认为:两个相同而又分隔于宇宙两端的分子,只有在物体直接接触之时才可适用爱因斯坦三氏的“光速最快”理论,否则,EPR学说是不能解释两分子的遥远无限空间的立即反应的。
上面一直都是在说明“心力”、“识力”的速度是立即的,而且是最迅速的,比光速更快的,而心力显然是由大脑内的非物质辐射超微波所发出来的“识”与“慧’。1984年,加拿大著名佛学家冯冯先生在香港《内明》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说:“心力速度超过光速。从念佛修禅中获得佛力引导的心力可立即穿越字宙时空;佛力又比心力更快、更强不知有多少亿万倍。”
如今,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这些世界上顶尖科学家已经开始求证心力比光速更快,他们已经逐渐步趋佛经的先见真理。很多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被佛教的真理及禅定所解放的潜能所折服。因在“超级导性”上的先进发现而荣获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白赖恩约瑟芬博士,就是一位认真研习佛教经论和坐禅的科学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一步进入客观的真正内明的状况。这位剑桥大学的名教授得过很多著名的科学奖,包括著名的“菲列兹伦敦科学发明奖”,那是奖贺他的初次引起科学界注意的量子物理学的内涵精神,即“心力”与“识我灵魂”。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神经学系及心理系主任史谛文逊博士,根据科学家的灵魂不灭理论,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对灵魂不灭和转世轮回(再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研究论证,并出版了著作进行论述。他说:“我有确凿的科学实验和现实事例的证据,证实东方古老的灵魂转世轮回的理论竟然是真实的!”
将佛学与科学同参互证的科学家为数不少。西方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菱说:“古老的佛教典籍《华严经》中所叙,与现代物理学理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从事统一场论等尖端科学项目研究的日本著名科学家松下真一,发现佛学中的许多精义与现代一些科学实验所证实的结果极为一致,为此他着有《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一书,惊叹佛教的不可思意!当千年后的人类,为他们发现了地球圆形而骄傲,为他们破除地球中心说,发现了太阳系,宇宙星系而骄傲,却不知在千年前古老东方的佛教经典和理论中,早就明明白白的写着“地球形状如古印度一种圆形水果”“一个日月系(太阳系)为一个小千世界”“宇宙中如娑婆世界(地球)这样的有情生命世界无量无边”等论述。不仅如此,除指出宇宙有地外文明外,佛教宇宙观中对宇宙的定量,宇宙中心说、时空相对观,观测宇宙时空的四维或多维空间、天文观等等,与现代科学不断发展的内容及结论均越来越接近,令人惊奇感叹!正是因为佛学和佛法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才迫使西方各国开始重视沸法,越来越多的科学界思想界人士都纷纷加入这一行列,重新认识来自东方的智慧和真理。
正如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有一个能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
一九六三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在他的得奖论文中说过,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
艾克理爵士说,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我”是在胚胎时期或极年幼时进入肉体在大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人的无形的非物质识力智慧“灵魂”对其物质构成的肉体大脑,施予实质的推动;使大脑内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
牛津大学的著名生理学家查理士·谢灵顿博士也认为:在人体的肉体内,有一个非物质的“自我”在操纵着大脑小脑。
艾克理博士关于灵魂存在的重要学说。结论得自他从事的科学实验及统计。他估计每人平均大约有三万个遗传基因具有潜在能力,可以产生“+”的一万次平方个“自我”的排列方式,各人的独特个性,就是由这些遗传基因(DNA)的组合所形成。每一个人的独特的“自我”,进入了世界上无数不相同的遗传型式的肉体。
艾式的理论,显然已经发现了细胞的每一个遗传基因(DNA)的特性,是由一种无形的力量予以连接和控制,这些无形的力量的组合,就是一个整体的识力或灵魂。如果我对艾氏的理论的了解没有错误,我想我可以作这一段的解释。
英国的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柏颇爵士完全同意艾克理爵士的理论,唯一不同的是“灵魂可以永生不灭”这一点。柏爵士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独创了“科学正统的辩证系统”理论,至今仍为全世界科学家所采用。他因特殊成就而被英国女皇册封爵位。上面所提的两位科学家亦然。
加拿大的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潘菲特博士也认为人类并不仅是只有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
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说:“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足以推翻艾氏与柏氏两人的生物有灵魂理论。”
美国加州工学院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史柏理博士,曾经以其分解人类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详细学说而荣获一九八一年诺贝尔医学发明奖金。他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崭新的或必要的非物质,只出现于复杂分层结构组织的肉体大脑,控制看大脑的每一部分,合计一百亿个脑神经细胞的机械功能本能。
麦楷博士认为:“意识自我”与肉体的关系近似数学方式与电脑行为功能的关系。“意识自我”决定和操纵肉体大脑的行为,“识我”掌握有自由的意志力,在其寄居的主体肉体及大脑死亡之后,“识我”仍然可以生存不灭。
加拿大科学教育电视台在一九八二年六月七日星期二之夜放映的一部科举纪录片,有一段值得研究深思的实况。我看见片子纪录下的一情况如下:
在电子显微镜之下,一个人类的大脑神经细胞,在缺乏氧气两秒钟期间,它放出几粒状如气泡的非物质,很快就消逝无踪。讲解的科学家说:“这种神秘的非物质气泡,非常神秘!任何科学精微仪器都显示它并非物质的气体,而是非物质的气体状态。任何仪器均无法予以截取捕捉。光谱分析显示它并不属于物质世界的任何一种分子的气体,它根本不是一种元素!世界各国科学家至今仍无法分析解释这一个神秘的奇异现象。”
在影片上,这一缕细微的,若有若无的气体状奇象,看得很清楚,它是无色的、透明的、无体的,我可以看得很清楚。
全世界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博士,曾经发明精密的数学定理,为新兴的“量子学”奠下基础。他也提出了惊人的新理论:“人体有可能具有一种非物质的‘识我’控制肉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
冯·纽曼博士曾被很多科学家誉之为“世上最聪明的人”。诺贝尔文学奖金桂冠诗人汉斯·贝德说过:“我有时不禁这样想:像约翰·冯·纽曼那样聪明的脑子,是不是显示着世界上还有一种比我们人类更超越的种族?”
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物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在一九六三年诺贝尔物理发明奖金得主尤金·威格纳博士,这位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大力支持冯·纽曼博士的量子学说内涵的哲学部分:“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
威格纳博士说:“量子学对于物质实质有惊人的声明!例如:假如没有人见过僻地森林的一棵大树倒下,那棵树就是同时存在矗立与被人砍倒的两种可能状况的——量子学说中的一项”。叔丁格波状功能精确地描述出这棵大树精神分裂般的存在形态,可是,一旦有人要砍这棵大树,人的“观察”就已经立刻砍倒了“叔丁格波状功能”,使之成为简单的可见的一项现实:那就是大树本身的原子面临于选择了——到底是这些原子他们自己要做一棵一棵活的树的原子呢,抑或一株“木材”呢?
冯·纽曼博士的量子论断不能诠释人类大脑或其它单纯的物质物体是一种不受到观察或意念的状况,(因此就是分裂状况来砍倒其他物体的“叔丁格尔功能”,更别说他自己了!)
实质状况是好像一列天九牌一般,等待外力来推倒,引起连锁的波状倒下,既然人类经常推倒叔丁格波状功能,所以威格纳博士结论:“我们人类必然具有一种非物质意识能力能够影响物质变化!”
一些顶尖物理学家,把冯·纽曼的逻辑更向前推进一步,说:“量子学可作为超感能力(心力)的理论基础。”最敢言的科学家一群之中,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奥立佛·柯斯达·狄·布赫格非常响往于爱因斯坦与朴多基基与鲁珊等三人合创的“宇宙中光速最快”学说,但是他亦倾倒于量子物理学说。
爱因斯坦也其合创学说者所注意到的量子物理学预言这样说:“当两个双生般完全相同人分子被创造成完全相同物质的特性时‘科学家若对它们两个分子之任何一个的观察’就会推动两个分子的另一个‘立即’反应,纵然那另一个分子可能是在宇宙的另一端!”
狄·布赫格强调称:“爱因斯坦的三氏学说‘光速最速说’没有任何其它速度比光速更快。但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这学说无法解释上述的立即反应。”
狄·布赫格在一九八四年内将从事一项新的实验,企图击破及推翻爱因斯坦等三氏的E、P、R学说。他认为“宇宙……中光速最快”是似是而非的真理。他要用反传统的实验来证明:心力比光速更快!
狄·布赫格认为:两个相同而又分隔于宇宙两端的分子,只有在直接物体接触之时才可适用爱因斯坦三氏的“光速最快“理论,否则,EPR学说是不能解释两分子的遥远无限空间的立即反应的。

==============
生命是不是一期的,其实早在1963年,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里就发现灵识的存在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加拿大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的仪器也意外的拍到了人死后的灵识的照片,呈一条白线,法国天文学家卡旺也说过“灵魂是从肉体内独立出来的,它拥有科学无法测知的机能,这种机能就象重力一样,虽然知道重力是由地球和物体间的引力所致,但是无法看到”,进化论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而学说只是推论而以,并不是决对的真理。如果我们标榜自己是无神论者而嘲笑佛教是迷信,那恰恰是嘲笑了我们自已的无知。因为佛教提倡的正是无神论,它否认这种人的命运是由神支配的观点,而主张事在人为,命自我立。

本文标题: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们家的环保诺贝尔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11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