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五彩云霞空中飘-彩云飘——琴韵

发布时间:2017-12-10 所属栏目:天空飘来五个字

一 : 彩云飘——琴韵

  映放我小提琴学习的一幕幕,总觉得十分伤痛,几乎没有一堂课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只浸在挨骂、挨打:“深刻锤炼”的火热中。在此途中,有数不清的令我沮丧的结果,但一心想学好就挺住了。去年夏天,这成全了我小提琴六级业余考级的良好结局。

  小时候,七岁的我,被父母一声号令送去业余学习小提琴。我的第一位辅导老师是青年男教师,记得他问我,你愿不愿学习小提琴时,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学琴有多么的难,只知道它声音悦耳,令人舒畅。当时我是一个拿不住东西的小男孩,这个对我来说“重器如锤”的家什,一抬就掉了下来,也常常把琴弦折断。学琴时,更是瞎拉一通,闹得我妈妈只想捂耳朵,老师用他的小棍打我的手,我这时万分后悔,觉得不该学习这门特长,可还是坚持下来,因为我喜欢它。

  每次考级时光里,我都要坚持练几个小时,有时练得手指发麻,腰酸背痛,更严重的是在我准备串七把位时,我的四个指头同时磨出血泡而洇出红来,紫黑的琴板瞬间片片殷斑。可我不能放弃,只因爱她;依恋她;赏心她……

  努力就给我一秋收获。我顺利的通过了小提琴三级、六级考试,并得到“良好”成绩。

  我亲她,她偎我。是她伴着我成长,是她陪着我渡过每天的时光。我冀望、我盼望、我渴望、……在2009年的暑期十级考试中,再次通过,又上一层楼!

  后记:文中作者已通过中国音乐学院业余十级考级

  (小结二)

  大连市第八十中学(亿达部)7年2班 王立尧

 

二 : 寻找一首歌的简谱.歌名歌词:五彩云霞空中飘,天空飞来

寻找一首歌的简谱. 歌名

词:五彩云霞空中飘,天空飞来金丝鸟.......
要简谱或一些乐谱的网站,主要是吹笛子用的,或者再提供一些笛子的网站.


图片格式曲谱,希望对你有用。顺便说一句,那首歌叫《情深谊长》是东方红组歌里面的一首小品:)

以下十一个笛子相关的学习网站,可能对你有用:)

三 : 华为?-?五彩云霞 飞遍天涯

五彩云霞 飞遍天涯 

2010年11月29日,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云计算发布会上的发言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技术,它像IP技术一样,可以用在任何信息传播需要的地方。如同IP改变了整个通讯产业一样,云计算也将改变整个信息产业。未来信息的广阔包容,规模无比,覆盖天涯,蓬勃发展,风起云涌,烟消云散……,多么变幻无穷,多么像云一样不可估量,这多么形象地描述了未来的信息浪潮。获得信息需要技术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新,它的特性决定了,任何人都无力独揽狂澜。开放、合作是云产业未来的最重要的标志。

  华为廿年来,从青纱帐里走出来,一个孤独的“农民”,走在一条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像当年堂吉诃德一样的封闭,手拿长矛,单打独斗,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当我们打开眼界一看,我们已经不得不改变自己长期的封闭自我的方式。以前华为跟别的公司合作,一两年后,华为就把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这是“黑寡妇”的做法(黑寡妇是拉丁美洲的一种蜘蛛)。今天,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我们要保持“深淘滩、低作堰”的态度,多把困难留给自己,多把利益让给别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敌人”。团结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做事,实现共赢,而不是一家独秀。

  以我为主,加强开发,以人为主,我们愿意积极合作;我们期待基于开放的云平台和各行各业应用服务合作伙伴携手共创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们已经走到了通信业的前沿,要决定下一步如何走,是十分艰难的问题。我们以前靠着西方公司领路,现在我们也要参与领路了,我们也要像西方公司一样努力地对世界贡献。每年我参加巴塞罗那3GPP大会,我都感触良多,感谢那些领路人的远见与胸怀博大。这种无私开放、友善合作、胸怀博大,构筑了3GPP在全球的胜利。领路是什么概念?就是“丹柯”。丹柯是一个神话人物,他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用火点燃,为后人照亮前进的路。我们也要像丹柯一样,引领通讯产业前进的路。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因为对未来不清晰、不确定,可能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我们肯定可以找到方向的,找到照亮这个世界的路,这条路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我们并将这些探索更多的开放与伙伴共享。我们不仅会有更多的伙伴,而且更加不排外,愿意与不同价值观的对手加强合作与理解。

  在云平台上我们要更加开放,同时将信息流的管道的直径做得比太平洋还大,让它有更大的能力、心胸,迎接各种云下来的雨。我们的开放要像黄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一样,任雨水在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流入一样的方便的接入。我们在风起云涌的云业务上,要更多的包容,我们永远不可能独自做成功几朵云,千万朵云要靠千万个公司来做。云的价值是市场来决定,只有为客户使用的云,才会生存下来。云水谣,云水谣,不断地自我循环,不断地自我加强,浸润着大地,服务于社会。我们更要不排斥一部分特别聪明的人,特别“笨”的人,他们超前了时代,令人不可理解。我们要宽容他们,理解他们。当发现这种现象时,华为公司将支持他个人对其想法的扩张,并授予我们的知识产权,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也可以给以小额资助,并不以任何利益要求为基础。当“苹果皮”出现时,我也让有关人向他们传递信息,最初得到的反映是负面的,看华为过去的黑寡妇形象,多么的恶劣。我们要理解一些“歪瓜裂枣”,并支持他们,这就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的“贝尔”实验室。你怎么知道他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梵高,这个时代的贝多芬,未来的谷歌……

  信息网络的未来其实就简单化到两个东西,一个是管道,一个是云。未来管道的直径至少是太平洋,绝对不是黄河长江。电影《2012》,是虚构的,但信息社会是真实的,这就是想象不到的信息网络的未来。我们认为管道里流的是水,天上飘的是云,水是不可压缩的,有稳定的流态,有严格的程序与代码。而云是飘渺的,时有时无的,变幻多端的。我们打造的管道是要有稳定的水流量的,有合理的管理。但是云在天上千变万化,刚才还在雷鸣电闪,突然没有了,变成五彩云霞了。怎么适应未来新世界,华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认为华为是不适应的,因为华为大多数的人是修万里长城的,踏踏实实做事华为很合适,但是做云用过去修万里长城的办法,修完了导弹一来,长城就没有用了。所以要开放,要合作,站在长城上,多抓几朵云。心胸开放,对一个成功公司来说,有多么的困难啊。

  华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是基于“鲜花插在牛粪上”战略,从不离开传统去盲目创新,而是基于原有的存在去开放,去创新。鲜花长好后,又成为新的牛粪,我们永远基于存在的基础上去创新。在云平台的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鲜花要插在牛粪上,绑定电信运营商去创新,否则我们的云就不能生存。我们首先是基于电信运营商需求来做云平台、云应用。与其他厂家从IT走入云有不同。我们做的云,电信运营商马上就可以用,容易促成它的成熟。

  我们在云平台上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我们要追赶谷歌。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

李德毅: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应邀在华为云计算发布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在演讲中,李院士用十二个字“理念清晰、操作模糊、八仙过海”概括了当前中国云计算的发展态势,并对中国云计算近期发展趋势做出了四大预测。

  理念清晰:在中国,云计算已经走过概念炒作阶段,进入实际应用部署的阶段,政府、学术、科研、企业各界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云计算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重点。

  操作模糊:每个企业有自己原有定位,要找准坐标,在构成、实现云计算的操作上是模糊的。

  八仙过海:各个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方式,投入到云计算的发展中。

  趋势一:移动互联网上云计算来得更快。

  趋势二:IT行业的主要注意力,从理念集中到各种典型的云计算中心架构。

  趋势三:云计算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传统的电信行业。

  趋势四:云计算——物联网的基石,没有云计算,难有物联网。

朱广平:华为云计算战略和解决方案

  云计算这几年非常热,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云计算。首先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为什么需要云计算,以及云计算到底是什么,阐述一下华为的理解;第二部分介绍一下华为公司的云计算战略及解决方案,以及云计算在华为整体战略中的地位;第三部分想跟各位领导、专家分享一下华为云计算应用的案例。

  首先,从前面开场视频就可以看到,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洪水的发展迅猛,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呼唤一种新的计算架构,来迎接数字洪水的挑战。视频上说到,2010年互联网上一天的流量就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00年所积累信息的100倍,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再往前看,未来的十年,首先,整个网络世界人的用户数量可以达到75亿。其次,之前提到了物联网,围绕着物联网就有500亿的连接。第三,过去内容都是由各种机构产生的,而现在75%的内容由用户自己产生的。第四个方面,今天所有的家用数码设备已经都达到高清。

  把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乘起来,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整个信息产业的信息量还会增长270倍。这样一个信息化的需求,就要求一个超大容量的计算和储存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超低的成本。我们认为,这是云计算产生的行业或者说时代的背景。

  云计算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计算的模式,让我们回顾一下计算技术的发展历史,这个发展过程还有一些故事或者笑话。首先是大型机时代,当IBM发明大型机的时候,他的创始人老沃森提出来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只需要5台计算机就够了。但是到了PC机时代,比尔盖茨说不对,每一个人的书桌上都需要一个计算机。到了2008年的时候,谷歌的CEO施密特说老沃森说得没有错,全世界就是需要5台计算机,但是这5台计算机是在云里,在天空里,这就是云计算的来源。

  云计算相比前几代的计算,从计算的架构、终端的形态以及所覆盖网络的范围,都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说大型机的时代,网络的计算就局限在一栋楼里,我们还记得那个年代叫机房,现在已经没有上机的概念了。第二个到了PC客户端的时代,网络局限在局域网范围;而到了云计算的时代,计算范围从一个企业的网络扩张到互联网,扩张到广域网。

  云计算对于各个行业以及政府、企业的价值,可以概括成几句话:第一句话,云计算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一个基础;第二句话,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它是实现超越管道连接,进行业务转型的引擎;对企业而言,在当今这个个性化、需求非常多的时代,如何去构建一个敏捷的、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的企业,云计算是核心。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去理解云计算呢?第一个维度,从商业模式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信息电厂”,也就是说从买到租的转变。其实电信业一直是这样子,由于网络的发展,IT也可以按照这种模式来进行销售。它的核心就是,要弹性共享,按需获取和付费,这是云计算商业模式的核心变化。

  从技术这个角度来看,从过去的单机计算向云计算转变的过程中,分布式是一个核心,也就是说通过分布式的软件,把各种各样的硬件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的调度,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从应用的角度和产品实现的角度来分,可以把云计算理解为平台层和业务层两层。平台层体现为一个数据中心,在纷纭复杂概念的背后,真正的产品是数据中心这样的解决方案。面对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应用软件的解决方案,实现各个行业应用软件的云化。因此,可以把这两层概括成云平台和云应用。

华为云计算战略

  以上是我们对整个云计算行业的认识和对云计算技术的一些理解。下面介绍一下华为公司云计算的战略以及解决方案。

  首先,看看云计算在华为整体战略中的地位。华为公司过去二十几年一直在电信这个领域进行耕耘,随着信息化深入的发展,业务从语音时代向数据时代转变,ICT的融合在加深,因此华为公司整体的战略上也在进一步的调整,从单纯的CT产业向ICT整个产业扩展。我们把它简单概括成云计算、网络和终端,即聚焦ICT产业,提供“云管端”整体方案,这是华为的核心战略。

  在这三块业务中,华为在网络方面的追求或者说理想是“做到领先”。当然,华为现在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领先地位,但是要引领这个行业,我们还需要进行很大的努力。在终端这个方面,华为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希望能够更快地发展、能够扩展。在云计算这个领域,华为从2008年开始规模投入,今天的发布会就算正式启航了。因此,云计算在华为公司整体的ICT战略里是一个核心。

  华为云计算到底遵循什么样的战略来发展?首先,我们认为云计算实际上是ICT技术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里的应用。从应用这个角度来讲,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云、各种各样的应用,且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企业能够包打天下。因此,我们的第一条核心战略就是开放与共赢,打造一个共赢的产业链,共同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第二条核心战略,是促进业务和应用的云化。下面的计算平台变成云以后,应用要跟着走,否则的话,它就发挥不了云计算的价值。大家知道华为在电信业做了这么多年,在电信的应用和电信的运营支撑系统上有很强的积累,因此能够率先把电信的应用和支撑系统进行云化。

  第三条就是大平台战略。我们认为,云计算只有做成大平台,才能够满足未来海量信息的计算和存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云计算不仅仅是传统的服务器、存储的包装,而是真正产生了技术变革。这种技术变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分布式、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动态,而且一定要强调动态,静态的东西就不能实现共享。

华为云平台解决方案

  华为云平台的解决方案,概括成一个词,就是SingleCLOUD。Single不是说只有华为一家,而是从业务和终端的角度来阐述华为公司的云计算理念。这个理念是什么呢?众所周知,今天的业务都是每一个应用软件装在一个硬件设备或一个服务器上,这样的话,所有的硬件资源并不能形成共享,那会导致什么问题呢?现在业界的服务器、存储的利用率基本上都在20%以下,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了。我们希望做统一的平台,把软件与某一个具体的服务器分离,实现应用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概括成“软件与硬件的解耦”。这样,所有的软件共享所有的硬件资源,这才是真正的云计算,而不是把现有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包装。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来讲。

  从终端这个角度来讲,云计算有各种各样的终端,同样的业务如何适配到不同的终端上。例如前几年讨论得很热烈的在手机上看电视,但是如果要看一个足球赛的话,手机这个小屏幕可能连足球都找不到。如何能够把图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个足球,显示到屏幕上,而不是把一个视频同比例放大缩小,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实时动态视频的转码,而不是一个静态的转码。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华为公司的云计算分成两大块,第一块就是面向云计算优化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以及工程、供电、散热等等;第二块就是云计算的平台软件,我们把它叫做云操作系统,类似于过去的操作系统,但它的核心要解决虚拟化、分布式的文件、分布式的存储,因为只有存储的分布式,才能做到业务计算的分布式和并行。

SingleCLOUD的关键特性

  分布式的软件。软件是云计算的调度中心、核心,或者是一个灵魂。每一个服务器上都装了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应用,但这些软件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导致了它不能协同。云计算的核心就是要把每一个服务器上的软件协同起来,即分布式的文件系统、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以及分布式的Web框架系统。通过全分布式的结构,能够实现从几千台服务器到上百万台服务器之间的扩展,从而构建出海量的计算能力,同时也构建出来海量的存储能力。同时,分布式的软件使得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大大提高,单个节点的故障并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会大大提升。

  网络化。前面谈到分布式,但分布式会带来一个问题。若A服务器要使用B服务器的内存硬盘,会遇到什么问题?过去的网络都是用于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响应,网络是层层收敛上去的,而云计算使得服务器之间可以通信,数据中心的网络变成了服务器内部的总线。这需要多大的带宽呢?按照我们现在跟各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沟通,从他们数据中心的实际数据来看,这个流量相当于原有的服务器响应客户端流量的40倍。也就是说,今天的数据中心如果需要1个T的话,未来可能需要40个T。事实上需要多少呢?我们认为一个大容量的数据中心,三年以后如果一个服务器的需求是10G接口,那么一万台服务器就需要100T的容量。这仅仅是一万台服务器,而电信运营商、大的互联网服务商、政府大的部门,其服务器的数量都有几十万台。因此我们认为,网络是做好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云计算的基础。

  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有人说,这是IP网络和以太网络从诞生以来最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是什么?即它的组网方式从原来的层层汇聚变成了CLOS组网,类似于大型机里内部总线的组网方式。目前华为已经拥有大容量的网络设备,例如华为高端的NE5000E路由器已经能够实现160T的交换容量。

  智能管控。这是云计算的一个最关键的特性。过去的软件维护、升级、资源的分配都是人工规划的,但是请设想一下,如果有几十万台服务器的时候,人工维护这些东西是不现实的。这就相当于IP技术和过去的TDM技术的区别。大家知道过去的TDM技术,打电话就是那几条七号信号点,配一下就好了,但是到了IP时代,以骨干路由器为例,IP路由表是以百万为单位的,靠人力是没法配的,所以要实现智能化的IP路由协议。云计算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资源共享了以后,不能靠人工去调整,这就是云计算最核心的智能管控。智能管控核心的算法是来自于古雅典的民主制,将民主选举的算法用到了整个云计算的调度当中来,实现资源动态调度和自动管理。

  节能环保。在今天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这个行业浪费了大量资源,节能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第一个因素,就是散热要精准、热量分布要均匀。如果进到数据中心后,你热得要命,那是好的设计方案,但如果你冷得要命,那是非常差的设计方案。为什么?因为如果数据中心很冷,说明热流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你只能按照最热的地方进行设计,从而造成很大的浪费。第二,要根据负载进行动态的控制能源,而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第三,在设计上能不能把散热系统和业务系统直接集成在一起,实现模块化的设计,而不需要专门的空调等等。这种方案对于一个中等规模或者中小规模的企业是非常有用的,不需要建一个非常大的很高档的专业机房。第四,要想进行控制,就要检测数据中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一般是在数据中心里布一些温度、湿度的采集点,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连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机器人,通过机器人每天自动采集各个点的温度,然后反馈给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精确制冷,实现节能减排。华为的实践经验表明,采用这种方式能耗可以降低百分之几十。

  综上所述,未来云计算在平台领域有四个关键的特性:分布式的软件系统,构建出百万级服务器的扩展能力和百万T字节的存储能力;支撑分布式需要构建出百T的网络;资源调度自动化;自动化的节能减排。

云平台系列产品

  华为有全系列的服务器产品。在做这些服务器产品的时候,我们面向云计算进行了大量的优化。比如说,结合软件,对硬盘、SSD、内存进行一个有效的分配和调度,使得既能解决存储的容量,又能够提升它的效率,就是要把整个软件调度起来。另外,服务器之间的流量是主要的云计算的网络流量,如何把服务器的CPU从通信中解放出来,我们做了大量网络的优化,如把CPU卸载,网络的处理不要CPU完成,而是通过一个智能网卡完成。

  其次,在存储方面华为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知道我们有华赛。

  在网络上,我们做出了全系列的网络产品,支撑数据中心百T网络的需求。

  针对一些中小型企业,及中等规模的企业,我们做了一个集装箱的方案。你只要把这个集装箱拉回去,整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就有了。

华为云应用解决方案

  云业务涉及到各行各业,我们自己比较擅长做电信业务,所以就率先把电信业务给云化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说的是,现在的电信业务跟几年前的电信业务是完全不同的事,过去的电信业务是以语音为主导,而现在是以数字内容为主,且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变得非常复杂。在整个产业链变得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左边有上百万的开发商、媒体以及广告商等等企业,右边是几十亿的用户,涉及各种各样的行业、各种各样的终端,谁去作为中间这个桥梁,把他们给嫁接起来,使得整个社会运作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我们认为,运营商在这里会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这样的商业模式,理论界或者学界把它叫做“双边的商业模式”,一边是供应商,一边是客户,运营商把它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中间商把整个产业链打通。

  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华为公司在应用的平台上做了三大块,我们称之为“前店后厂”。所谓前店就是运营商要有一个整套的数字商场,去经营各种各样的业务。后厂,就是让开发商和这个产业链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能够充分开发业务。而中间平台是用户的洞察,包括商业智能、OSS、BSS这些东西,来支撑整个产业的运营和精准营销。

生活在云里

  在个人应用方面,我们认为个人的应用从过去的语音向社区化和多媒体化发展。社区化日益流行,运营商天然就是一个社区,如何把它打造起来,这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理念。除了打电话以外,内容还向多媒体化发展。例如我们现在给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做的手机阅读,现在已经有8000万的用户。对于家庭,家庭的应用以TV为核心,但是这个TV是跨终端的TV,而不仅仅是电视机,还包括手机、iPad、PC等等一系列的跨屏。此外,我们构建了digital shopping mall,就是数字商城来支撑各个产业的合作伙伴来开发业务。现在这个平台里已经有超过3万个各种各样的应用。

工作在云里

  面向企业,云计算的商业模式促进企业从买产品到买服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会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天然就是服务商,天然就是为企业提供了网络服务。云计算给运营商提供一个向ICT扩张的机会,这个过程中有中小企业,也有部分大企业把他的IT系统包出来,包给运营商。有一句形象的话来概括云计算对小企业的价值,“云计算使得小企业具备了享受大企业所具备的IT的能力”,这是云计算对中小企业的价值。但是,大企业由于自己的规模足够大,所以很多时候也会自行去建设这样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运营支撑在云中

  在OSS、BSS系统方面,云计算对它们有什么价值呢?我们认为云计算对OSS的价值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一站式或者大IT系统。过去的计算是很分散的,比如说德国电信的运维中心有400个,成本非常高,通过云计算,把整个营运系统从400个减少到3个,这样一个大集中的变化,对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非常重要。第二方面,商业智能。商业智能的价值是什么?就是要挖掘用户的需求,但是没有大规模、大容量的计算之前,是没法进行大规模数据挖掘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开放与合作。任何一个产业要想规模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标准化,联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

  最后分享几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延续了华为公司一贯的传统,自己做的产品自己先用,从2009年开始,华为陆陆续续把研发迁移到云计算上,目前已经达到1万多人。它带来的好处很多,首先不需要桌面,不需要桌面就连空调都省了,因为每天计算机的发热量远远超过人的发热量,空调也会省很多。其次实现共享,以前每个研发人员有一个开发计算机,还有一个测试的计算机,现在一台电脑,白天写代码、晚上这个服务器进行系统集成测试,全是敏捷的开发,自动化的测试。第三保证信息安全,每个人的终端只有一个小的盒子,接个键盘,接个显示器,接个鼠标,所有的计算都在服务器端,信息安全很容易解决。

  第二个案例,是华为和上海联通的合作。上海联通把整个营业厅向云迁移,2010年底将把86个营业厅全部迁到云计算上。同时联通也跟华为有一个联合的创新中心,在研究面向企业提供IT服务,除了给自己用以外,还向别人提供服务。

  第三个案例,是华为和合作伙伴合作,一起给上海闸北区建了健康云。它能够解决办公和各种医疗行业的流程化问题,使业务迁到云计算上。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华为公司云计算战略,概括成三句话,大平台、业务云化、开放合作。我们愿意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我们的客户携手云计算,扬帆共进,共同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华为云计算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已经具备了联合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端到端云计算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满足IT领域和CT领域云计算的用户需求。云计算数据中心是华为“从电信扩展到IT”和“从用IT到做IT”的关键一步,是全新的市场,是进入IT的平台领域,是华为云计算战略的桥头堡。

  从业务发展趋势的角度看,云计算也是华为在CT之外要进入的一个全新的领域。随着电信业务的数据化和电信技术的IT化,IT的重要性会增强,设备商需要适应这种趋势,IT能力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IT能力是设备商必备的能力。

  华为在云计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布局分成两大块:

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基础架构的平台解决方案,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平台软件、工程设计以及基础设施”等,构建具备“分布式、网络化、智能管控、开放性”的云平台。 云应用解决方案:包括电信业务云化方案和行业应用云化方案,当前,我们重点提供电信业务云化方案,包括业务云(如短信、彩信、139互联、Mobile Market、IPTV等等)、支撑云(如网管系统、OSS系统、BSS系统)、IDC云(如网络存储、Web Hosting、虚拟数据中心等)、桌面云(如虚拟办公桌面、虚拟呼叫中心桌面等);行业的业务系统的云化,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

  云计算的技术变革为华为进入IT领域提供了战略机会,行业处于启动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厂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是华为切入IT领域的战略机遇期。在纷繁复杂的概念中,云计算最终落实到“云计算数据中心、业务云化、云管理和运营支撑”三大解决方案,以及“服务器和存储、数据中心以太网和IP网络、云操作系统、电信业务云化、云计算的OSS/BSS”等五类产品。华为在云计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已经实现比较全面的布局,为云计算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高效网络的云应用模式

文/黄强

  网络逐步走向“IP+光”的时代,虽然整体性价比不断提升,但在面对丰富的业务、海量的数据和高清视频的冲击下,仍然会存在各种的挑战和瓶颈。Google、Amazon等公司在节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下,提出了云的技术并得到实际应用,业界也认为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云的具体应用模式中,如何理解计算、存储、带宽资源之间的本质规律和辩证关系,对于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至关重要。

  一、云计算模式:针对计算存储密集型业务,采用带宽换计算存储

  客户端通过消耗一定的网络带宽,获取中心服务器中的CPU、硬盘、软件等资源。这种模式下要求通过网络传送的信息尽量的少,而所获取服务需要的计算、存储能力非常高,所获取的软件对系统要求高、比较少用或者变化非常快。

  符合这种模式的最典型应用是搜索,其通过网络传送的信息仅关键字输入和结果的呈现,对网络带宽要求非常低,而搜索本身需要对海量的数据(TB级别以上)进行并行计算,所以Google实现了GFS、BigTable、MapReduce三大关键技术,也是学术界通常讲的云计算关键技术。

  根据使用者与获取资源的对应关系,云计算模式又可细分为下面几种子模式:

  按次模式:

  使用者每次都通过临时的资源获取服务,服务结束后不占用专有存储资源,资源完全共享。如搜索、定位、号百、12580等应用。

  按段模式:

  使用者一段较短时间内通过临时的资源获取服务,服务结束后保持少量用户信息和使用记录等数据,不占用专有计算资源,资源高度共享。

  如无线音乐、电子阅读、网络游戏等业务。

  固定模式:

  使用者通过固定资源获取服务,使用者与资源有固定对应关系,用户数量与资源数量相等,服务结束后需占用专有存储资源,资源有限共享。如虚拟桌面、移动办公、WEB Hosting 、IT Hosting等。

  二、云网络模式:针对视频等高带宽型业务,采用计算存储换带宽

  对于视频类业务,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浏览和搜索业务,其特点占空比为1:1,也即只有用户打开一个视频流,则一直占用固定带宽直到服务结束,对于网络带宽和视频流化能力要求非常高。

  采用传统集中设置模式,只要接入层、汇聚层、骨干层的带宽存在瓶颈则用户体验会受到影响,通过不断扩容网络带宽来保证业务体验的成本非常巨大,这时则需要通过边缘部署一定的存储直接提供服务,从而换取骨干带宽资源。如我们平时说的CDN内容分发网络,其原理是利用了80%用户访问20%内容的28原则,在边缘对20%的热点内容进行缓存从而使得80%的访问可以在边缘进行终结。

  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三网融合中,不论广电还是电信运营商,要想在将来的视频传送占据优势地位,建立一张覆盖电视、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支持多接入的统一内容分发网络是必然的选择。

  实际应用中,云网络模式也可细分为两类:

  P2P模式:

  用户同时作为资源获取者也作为边缘的存储提供服务,包括P2P及其变种技术P4P,通过边缘用户的存储换取服务器骨干网络资源。
很多视频网站或视频运营商通过P2P的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如PPS、PPLIVE等,但由于其无序性和封闭性,最终发展会有很大局限性。一些宽带发达国家P2P流量占比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

  CDN模式:

  网络中提供中心存储服务和边缘缓存服务,通过主动分发和智能统计,尽量让用户从最近处获取服务,通过边缘缓存节点的存储换取服务器骨干带宽资源。

  长期来说,随着互动视频类业务的大发展,有序的智能的CDN技术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如广电VOD、电信IPTV都在朝建设独立CDN的方向发展。

  三、云聚合模式:针对事务或流程密集型业务,采用中心带宽换边缘带宽

  网络本质上是信息流通的载体,云聚合模式通过对于信息的聚合或者用户的聚合并有序流动,通过数据中心的带宽资源换取边缘带宽或无线网络资源,从而使得信息流通更为精准和高效。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历Web1.0时代可“读”模式,正在大发展Web2.0时代的可“读”可“写”模式。信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摩尔定律1.5年翻一番的速度,目前不到一年就可产生以往5000年才产生的全新信息量。

  随着信息大爆炸和数字洪水的到来,网络中很多地方成为新的瓶颈,如运营商间的网络带宽、无线接入带宽最为明显。更为智能的Web3.0时代正悄悄到来,除了可“读”可“写”外,还可“推”可“聚”,结果是在保证用户获取信息和良好体验的同时减轻对网络的冲击。

  云聚合模式也可分为三种子模式:

  内容聚合模式:

  通过对于内容聚合,采取压缩、格式转换、定制化等方式减少对于网络资源的需求。如UCWEB通过信息的代理和压缩来减少带宽需求,而RSS类软件则经过信息的聚合和定制化来提供精准信息从而减少带宽需求。

  用户聚合模式:

  通过对于用户的聚合,使得用户的信息流动在数据中心内部产生,从而减少对于网络资源的需求。如华为研究所采用桌面云后,开发人员间的邮件发送实际上是在云中虚拟机之间流动,发送20M和1M的邮件对使用者是一样的感受,可大大减少海外研究所接入侧的带宽需求,大大提高了效率,尤其在通过VPN远程接入则更为明显。

  流程聚合模式:

  通过将某一行业领域的多个流程体系部署在统一的弹性的云平台上,从而确保信息在数据中心内部流动,既可减少带宽需求,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例如医疗健康云中将挂号、门诊、收费、病历等集中部署的情况。

  综上所述,从网络中计算、存储、带宽资源互换的角度可以将云应用分为云计算、云网络和云聚合模式,实际部署时可根据应用中的资源瓶颈等情况同时并存,一个用户通过云网络享受视频服务,通过云计算获取搜索等服务,又通过云聚合精准获取所需信息。我们在构建高效网络时可以综合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传送网络、业务系统各自优势,达到最佳投资效益比。

技术前沿——云存储中的虚拟化技术 PDF下载

?收藏与分享

Favorites Del.icio.us MySpace Live Digg Google FaceBook Yahoo 在云计算和云存储领域,各种虚拟化技术正受到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什么是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有何优点?云存储中的虚拟化技术是如何应用的

文/程菊生


何谓存储虚拟化

  存储领域国际权威机构SNIA(存储网络工业协会)给出了存储虚拟化(Storage Virtualization)的定义:“通过将存储系统/子系统的内部功能从应用程序、计算服务器、网络资源中进行抽象、隐藏或隔离,实现独立于应用程序、网络的存储与数据管理”。存储虚拟化技术将底层存储设备进行抽象化统一管理,向服务器层屏蔽存储设备硬件的特殊性,而只保留其统一的逻辑特性,从而实现了存储系统的集中、统一、方便的管理。

  与传统存储相比,虚拟化存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磁盘利用率高,传统存储技术的磁盘利用率一般只有30-70%,而采用虚拟化技术后的磁盘利用率高达70-90%;存储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厂商、不同类别的异构存储平台,为存储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管理方便,提供了一个大容量存储系统集中管理的手段,避免了由于存储设备扩充所带来的管理方面的麻烦;性能更好,虚拟化存储系统可以很好地进行负载均衡,把每一次数据访问所需的带宽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存储模块上,提高了系统的整体访问带宽。

  虚拟化存储有多种分类方法,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根据在I/O路径中实现虚拟化的位置不同进行分类;根据控制路径和数据路径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在I/O路径中实现虚拟化的位置不同,虚拟化存储可以分为主机的虚拟存储、网络的虚拟存储、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根据控制路径和数据路径的不同,虚拟化存储分为对称虚拟化与不对称虚拟化。


虚拟化存储的系统构成

  云存储中的一种典型存储方式为分布式存储。在这种方式中,一般采用带外虚拟化的方式管理存储设备,元数据管理和数据传输都是通过IP网络来完成。这种虚拟化存储系统主要有四类不同的存储设备。

  客户端:客户端向外为客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如万维网服务、数据库、文件服务、科学计算等。客户端上运行存储代理软件,提供网络虚拟设备供应用程序读写访问。

  配置管理服务器:配置管理服务器用来进行系统的配置和管理。通过Internet、Telnet或其它接口登陆云存储平台,以远程的方式配置和管理整个存储系统。

  元数据服务器:云存储系统的元数据服务器(MDS)管理着整个系统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布局信息,负责系统的资源分配和网络虚拟磁盘的地址映射。在MDS上部署的全局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和集群管理软件可管理整个存储系统的配置和运行。另外,MDS通过冗余管理软件来实现普通存储节点之间的数据冗余关系。

  对象存储节点:每个存储节点都是独立的存储设备,负责对象数据的存储、备份、迁移和恢复,并负责监控其他存储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资源情况。同时,存储节点上运行着虚拟化存储管理软件,并存储了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


虚拟化存储的三层模型

  根据云存储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可将虚拟化存储的模型分为三层:物理设备虚拟化层、存储节点虚拟化层、存储区域网络虚拟化层。三层虚拟化存储模型大大降低了存储管理的复杂度,有效地封装了底层存储设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系统具备了更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用户只需将存储设备添加到存储池中并进行简单配置,就可以创建虚拟卷,而不必关注系统中单个设备的物理存储容量和存储介质的属性,从而实现统一的存储管理。

  物理设备虚拟化层: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块级别的资源分配和管理,利用底层物理设备创建一个连续的逻辑地址空间,即存储池。根据物理设备的属性和用户的需求,存储池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数据属性,例如读写特征、性能权重和可靠性等级。按需分配的存储设备作为一个逻辑卷管理器,可以从存储池中分配逻辑卷,动态地分配存储资源,并管理数据块的映射和转发。

  存储节点虚拟化层:可实现存储节点内部多个存储池之间的资源分配和管理,将一个或者多个按需分配的存储池整合为在存储节点范围内的统一的虚拟存储池。这个虚拟化层由存储节点虚拟模块在存储节点内部实现,对下管理按需分配的存储设备,对上支持存储区域网络虚拟化层。

  存储区域网络虚拟化层:可实现存储节点之间的资源分配和管理,集中地管理所有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池,以组成一个统一的虚拟存储池。这个虚拟化层由虚拟存储管理模块在虚拟存储管理服务器上实现,以带外虚拟化方式管理虚拟存储系统的资源分配,为虚拟磁盘管理提供地址映射、查询等服务。


广泛的应用

  虚拟化技术已经在存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各个存储设备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虚拟化存储产品。令人瞩目的是,华为提供了企业级虚拟化存储服务,推出了针对云计算的虚拟机和网络存储服务器的虚拟机,以及VTL虚拟带库和VIS产品。同时,华为在云存储系统中也大量应用了虚拟化技术,实现了元数据服务器的虚拟化VMDS,对象存储服务器的虚拟化VOSN,以及数据容器的虚拟化,等等。

  虚拟化存储在各种行业中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应用。这些应用包括:

  数据中心:应用虚拟化技术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中心、网络管理中心、灾难恢复中心、IT资源租赁中心等服务。

  电信行业:随着产业的发展,电信行业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降低IT架构的成本,另一方面提高IT架构的可用性。虚拟化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办法。

  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利用虚拟化进行容灾,采取“两地三中心”方案,即生产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同城灾备中心负责一般性灾难的防范,异地灾备中心用来防范大范围的灾难。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在统一的虚拟化基础架构中,实现跨数据中心的虚拟化管理。

  政府信息系统:政府数据存储系统的建设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系统利用先进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建立统一、标准、共享的数据资源存储平台,能够有效地管理庞大、繁多、复杂的数据及相关的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建立起全面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华为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随着3G的推广和部署,用户在沟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机已经不仅仅是语音沟通的工具,更是信息服务消费的平台。信息服务“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自由消费”由理想变成现实,同时随着三网合一以及物联网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的世界。

  网络化世界引发数字洪水的来临。美国AT&T一个标准的iPhone用户的数据流量是普通智能手机用户流量的3倍。韩国电信推出iPhone后,iPhone用户的人均数据流量是普通手机用户流量的17倍。今后,人类每年都将产生超过1000艾字节的数字内容。而此前,人类5000年的文字记载总共才5艾(1018)。从信息流量的角度看:未来5年,全球网络的固定带宽流量将呈现5倍的增长,移动带宽流量将呈现270倍的增长,而移动宽带基站覆盖将比现在多出10倍。

  数据中心是网络化世界的承载平台,并结合CDN提升用户体验,以及云计算提升效率,自我演进。现在数据中心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由分散建设逐步走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由此带来可用性、能耗、业务弹性适应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在可用性方面,客户日益成熟,希望能够获取匹配业务等级的SLA服务设计,而不是单纯的高可用,追求投资与收益的平衡;在能耗方面,由于计算性能和密度的提升,单位空间能耗急剧上升,同时规模化建设带来的聚集效应,使得能耗成为目前数据中心最关注的问题。

  华为提出了“绿色华为、绿色通信、绿色世界”的战略,加入全球ICT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环保组织GeSI,与其他通信产业同行一起,讨论影响全球ICT行业发展的环保策略、实施方法、技术标准、公共政策等,在战略层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数据中心方面,华为提出了数据中心智能联动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设备级、机柜级、机房级的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自动化监控管理,逐步优化数据中心PUE,降低运营成本。简单来说,华为数据中心智能联动方案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能耗整合优化方面,尤其是气流规划管理方面,例如:智能精确送风方案,可根据机柜内设备实际功耗动态调节每个机柜送风量,实现功耗与制冷量的精确匹配,从而消除机房热点和精确控制每个机柜的制冷量,提升制冷效率。另外通过IT产品定制以及云计算平台定制,可以将虚拟机迁移技术与气流管理相结合,统一整合优化,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客户运营能力。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华为智能联动节能方案可大大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使制冷效率提高60%,能耗降低了40%。

  数据中心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互联网的应用具备“分区/集群”、“弹性/随机”和“快速部署”的等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是解决和适应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初期,我们可根据当前业务需求分区、分模块进行建设,以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和风险;后续可根据业务的不断发展,进行数据中心的动态、平滑、快速扩展,达到业务需求与数据中心支撑能力的精确匹配。

  集装箱数据中心是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化的一种具体方案,它集配电、制冷、远程监控、安防与消防等于标准集装箱体的高集成度模块化数据中心,具有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制冷效率高以及可动态迁移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中大家关注的焦点。华为提供风冷和水冷两种解决方案,风冷式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采用精密空调制冷,最大可支持60KW以上功耗;水冷式解决方案,采用冷冻水制冷,最大可支持360KW以上功耗。
云服务时代的到来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作为运营商最重要生产资料的网络管道资产(基础网络资产、业务网络资产、云计算基础设施及用户资产),将会像太平洋一样广阔,是运营商的立身与竞争之本,其现实价值与潜在价值巨大,需要通过商业使能来建立起正确的模式与模型去支撑。

  华为从云计算商业使能角度出发,助力卓越的云服务提供商构筑“前店后厂”式的可运营、可管理、可盈利的云服务多边商业使能平台(Social Broker)。通过整合SDP能力组件、IMS通信组件、BSS运营组件、OSS管理组件、互联网云服务组件,华为对云服务应用提供端到端商业价值使能的支撑(CTP从概念到产品开发、LTC产品销售以及ITR服务支持),实现对云服务应用端到端生命周期管理,对云计算资源、云服务应用按需使用的动态实时计费、双边商业模式的结算、云服务应用的精准营销与投放能力,并且具备对海量互联网数据的并行数据挖掘,形成基于客户知识的体系,提升应用体验。同时,华为可将这种云服务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帮助客户开发定制化的ICT融合服务,实现可盈利的云,体现云服务创新的能力。

  立足强大的云服务商业使能平台,面向云服务产业链,华为可以提供丰富的云服务,成就客户,共创价值,让用户生活在云中(Life in cloud)、工作在云中(Work in cloud)、从事云商业(Business in cloud)。对最终用户来说,可以体验一站式云服务应用;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实现快速的云服务应用上市,快速盈利;对开发者来说,可以借助云服务“创新工厂”快速实现业务创新孵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应用开发,以及精准的客户营销支撑。

  生活在云中(Life in cloud):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以社区与融合通信为中心,构筑个人云,丰富人们云时代的沟通与生活;对于家庭用户,将以视频服务为中心,构建数字家庭多屏云体验,从融合终端到丰富的家庭内容;而对于产业方面,可以打造云服务超市,构筑DSM云,提供B2B、B2B2C、B2C多种云服务模式,实现产业共赢。

  工作在云中(Work in Cloud):企业中的工作云,是以企业融合通信为中心,构筑ICT桌面云,通过OneICT一站式云服务体验,助力企业ICT变买为租,简化业务流程,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效率,节省成本,快速业务创新,铸就客户商业成功;行业中的工作云,将围绕数字城市、物联网,打造城市云(政府云、交通云、医疗云、教育云、监控云等)、物联云,助力产业信息化,实现共赢。

  云商业(Business in cloud):通过OneSDP/BSS/OSS助力云服务商实现NG-IT企业架构,将打通三大价值流程CTP/LTC/ITR,支撑客户/产品/收入全生命周期精益运营,开放云服务商价值创造流程,为产业链所分享,共同拓展云商业,使能云服务,推动云服务产业链的良性快速发展。



  当然,对于数据中心运营商来说,如何开展业务创新,提升盈利能力,以及提升竞争力是最为关注的问题。云计算的出现为满足该需求指明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转型,一方面可以构建低成本、无限扩展的计算公司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包含咨询设计、基础设施建设、IT架构整合到管理服务以及业务创新的端到端全新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国内外成功实施了20多个新一代数据中心的交付,服务于多个政府、行业以及运营商客户,并为他们的最终客户提供着优良的服务。

大视野——端-管-云协同的世界 PDF下载

?收藏与分享

Favorites Del.icio.us MySpace Live Digg Google FaceBook Yahoo 终端、网络、业务三者在信息通信发展中具有一些本质规律和辨证关系。在未来的全业务运营中,如何依照这些规律来综合考虑“端-管-云”协同的解决方案,各环节有哪些新兴技术,如何突破这些“锚点”...

文/刘南杰


  通信世界不再单纯是网络的世界,终端和业务在信息消费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终端(Client)、网络(Connection)、业务(Cloud)三者在信息通信发展中具有一些本质规律和辨证关系。在未来的全业务运营中,如何依照这些规律来综合考虑“端-管-云”协同的解决方案,各环节有哪些新兴技术,如何突破这些“锚点”?


从Telecom到Infocom

  人们一般是通过认识终端功能、业务、消费特征等来了解和熟悉网络与通信,如照相手机、彩铃、MP3/MP4、email、游戏、PDA、移动电视等。掌握了这个规律的先驱们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才有了像iTouch、iPhone这样的一夜冲击,进而取代传统MP3和手机的神话。

  iPad二十八天销售达到百万,不足两月销售过2百万;Google推出了G-TV;软银与Ustream主攻的流媒体手机用户已过亿;中国的终端阅读器据称超过一千多种……放眼望去,从传统手机厂商,到消费类电子厂商、IT与PC厂商、游戏厂商、媒体厂商、互联网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甚至行业应用厂商等,大家一窝蜂地开始做终端、做MID了。

  这一切验证了我们曾经的预测:话音消费和运营已经成了“米饭馒头”,人们已经从对电话的依赖转向了更加广泛的信息消费,数字恩格尔系数的作用正在显现,电信(Telecom)正在向信息通信(Infocom)迁移。图1清晰地给出了信息通信中用户消费趋势的发展规律。

  按照上述逻辑,未来什么终端将成为引领网络消费的新宠呢?首先应该有4类:网络阅读器、行业专用终端、带网关/存储功能的家庭服务器、第四屏(平板电脑)。此外,加上所谓的“媒体终端”和“物联网终端”,以及实现各种功能组合的“虚拟终端”,这些将成为未来几年终端的发展方向。

  未来人们对信息消费的需求,反映在技术和设备层面,可解析成对Processor、Sensor、Storage、Security、Service和SaaS的需求;在解决方案层面,可以归结为未来信息通信与消费的世界是一个“终端-网络-业务”三者缺一不可的世界,或者称之为“端-管-云”协同的世界。

  纯粹的网络时代即将过去,网络固然重要,但没有终端和业务支持的“裸网络”,其价值将被贬低。下面分别从端、管、云各自角度阐述其客观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


“端”世界的精彩

  是什么让终端世界这么疯狂?没有终端的业务到底会受到多大影响?是什么在支撑着终端世界的变迁?终端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纵观过去20年,手持终端从简单通话能力发展为信息通信的全天候功能,逐渐蚕食了PC、TV的位置,目前更是从结构与制造技术上达到了统一,再加上网络带宽的保障,终端传统上所谓的“3-Put”(Throughput、Input、Output)瓶颈从实质上得以解决。手机、PC、TV产业的边界正在模糊,谁先跨界,谁将先获得成功。而移动终端或MID,理论上几乎也是无所不能的。

  究其实质,终端是物理世界(Physical Space)与数字世界(Cyber Space)连接的门户介质,是CPS(Cyber Physical System)的连接点。如果把所有终端都看成是一个种群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由形形色色的终端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电子设备群体,这就是 “端”世界,一个在终端背后有人和无人的世界。

  那“端”世界的发展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纵观终端制造商20年来的发展轨迹,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有人在操纵一样,尤其是近年来,连Nokia这样的第一,也在终端芯片、OS、平台、业务关联的转型和变革中迷失了方向;iPhone的出现揭示了一个全新的思维体系;Opera、Widget代表了另外一种“Web2.0”语言;而Android的诞生更加强调了Client依托“云服务”的关系,从而使终端的处理器和计算功能,必须与网络和云计算的能力一起综合考虑。

  正是这些新技术模式和规律的产生,让传统终端厂商和山寨厂家一蹶不振,iPad就是典型代表。但是,没有强大的云计算背景和网络支撑的终端,终将只是一个好玩的盒子而已,无法提供无穷无尽的用户智慧。任何终端都是为用户服务的,即用户的任何信息消费需求都是通过终端来实现的,而终端的功能与服务又是通过网络中和网络外的软件(SaaS)转换来的,即(C³价值公式),如图2所示。

  把公式(i)、(ii)用文字描述一下,即是说,用户的价值与其所使用的网络终端数(含网络特性),每个终端上的功能(包括网络功能),每个功能所需要的Saa,及SaaS上能实现的个性化软件与App业务等相关,因此用户价值是这些变量的函数。

  因此,仅仅从传统终端外表和简单通信功能入手,已经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苹果和Google等都是在上述各个实践环节上的佼佼者,Google的广告盈利公式是(ii)的特例;华为的E5是典型的符合C³ 价值公式原理的产品。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摩尔定律。随着芯片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互联网用户也以接近每2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加,宽带用户、终端、存储、安全,乃至云计算,都遵从这个定律。那么再过3年,全球人口数量都可以接入到互联网中来。那当用户数超过人口数量时,规律还正确吗?依然正确!因为接入的用户不但是人,还包括物,包括各种电子设备和机器。各类功能的终端数量将大大超过人口数量,这时摩尔定律还将继续存在,这就是智慧地球和物联网、IOT、CPS的客观依据。

  既然终端承载着这么多的功能与作用,那么,我们有必要认识清楚终端世界到底发生了哪些本质变化。

  首先,终端与PC、网络彻底融合,即未来的手机、终端、MID、PC、TV等,都是一致的软硬件结构,CPU、OS、IO、通信功能、体系结构等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iTouch、iPhone、iPad、iTV给出的路线暗示已经十分明确,美国的互联网电视已经完全摒弃那些非主流结构的产品。

  其次,终端与业务和应用(SaaS、App Store)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云做后盾的终端,将不再有价值;典型的证明是iPad没有山寨版,因为iPad的主流应用不是电话,几乎99%的Application都必须联网并从商店获得。

  第三,终端代表并蕴含着大量的用户消费特征,比如用户视网膜Portal、用户数据Profile、各种用户属性等等。

  关于终端包含了大量用户数据的问题,是另一个令人惊诧而又振奋的事实,这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如果你看到了真实情况,一定感觉到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即真实地从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进入到了数字世界(Cyber World),像看《阿凡达》一样不可思议。所以说,终端的神奇是因为它“掌握”了用户数据,而掌握了用户数据才是真正地掌握了客户。

  当“终端”数量不断增多、不断超越人口时,将出现大量以终端类型和特色聚类的应用。物联网是互联网向应用的延伸,因此出现了“物联网”;紧接着会出现以汽车为用户的“汽车互联网”;以流媒体终端为主的“TV互联网”;以酒店旅游业为主的“旅游互联网”;以环保监测为主的“绿色互联网”……这些终端连接的世界是复杂的、融合的,需要繁复的计算能力,因此会出现更加精彩的“端计算- Client Computing”世界。


“管”世界的智慧

  随着终端数量的极大丰富,互联越来越多。随之会出现低负载、高可靠、小范围的传感网,出现聚类、大范围应用的社区网,出现高IP负载、广域的媒体网,等等。那么,关于网络和带宽的泛在、感知、移动互联、CPS等,都意味着网络形态和功能越来越智慧,而且充满了新的挑战。

带宽革命

全球网络的承载能力大约1-2年之间翻一番,承载基础设施的体系结构已经越来越IP化了。当端口速率超过E、G时,逐渐进入Z-Bit 时代,以后便是T、P、E、Z(网络计算能力的升级)阶段。这时,协议处理与计算必须以更高的速率进行,否则无法完成G-bit线速码流的通过。

在接入(Connection)相对饱和后,运营商的主要服务和竞争重点是提供UA(Ubiquity Access)及ABC(Always Broadband Connection)的泛在带宽,但是至今还没有哪个运营商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固定宽带做ABC容易而UA难,移动宽带做UA容易则ABC难,UA和ABC两者同时做到,当然就更加困难了。

对于带宽革命和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指标将是ABWS(平均带宽速度)和ABWC(平均带宽消费),这两个新指标将取代ARPU,而且人均带宽消费将提高上千倍。到那时,网络如果真正能够提供平均ABC 2M和全球UA,那么将有200亿以上的终端在以2M速度接入,这是一种典型的全IP和重载IP网络。

但是,现实网络中带宽的瓶颈出现在:80%的分组接入都是轻载IP的,都已经过了设备的半衰期,如欧洲大量ATM Based的宽带接入设备需要替换;无线接入和Backhaul资源极大地匮乏;大容量覆盖下移动宽带的组网形态变迁;以及频率战略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如:QoE、路由技术复杂性、BGP表、基站安全、地址安全、RACS、漫游预留、DFI和DFC、延迟、流协同、流清洗等,尤其是FMC-BB,当上述复杂因子由量变到质变时,会比以往任何系统都要复杂。 网络转型

以往,网络主要功能仅仅是承载,但现在与未来,承载的含义将增添新的内容——“接入开放、频率共享、网络中立、虚拟运营”。这16个字是对承载模式和网络转型最大的注释,它重新诠释了网络功能的变迁,也成为各国管制机构都在研究和改革的重点。

近十年来,全球都在谈转型,但转型的标识是什么?抛开概念性的东西,就是运营商在服务角色上的变化,功能定位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本质和代表就是上述16个字。一切转型的基础,必须从网络的重新定位开始,运营商们根据网络的重新定位,正在调整自己的运营结构和模式。

BT 21CN是运营商转型的典型代表,但是早期的进展却不尽人意。BT在2006年反思其转型进程并与Google的成功相比对时,总结出重要的一点:“有网络者无网络,无网络者有网络”。这是说,BT虽拥有网络,但仅局限于英国版图;而Google没有网络,但用户却遍及全球。Google等互联网公司和MVNO使用的是虚拟化网络,而BT等传统电信运营商使用的是实体网络,两者不但在运营区域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在网络智慧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虚拟管道可以使用最大化智慧,只有“网络虚拟化”才能避免被“虚拟管道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UA和ABC问题。虚拟化技术还可以解决多终端、多制式、多模、多SP、多频率、多技术等之间的统一漫游、切换和一致服务等问题。

而所谓的网络虚拟化技术(虚拟网络、虚拟接入、虚拟带宽、虚拟漫游、虚拟业务等)和16字箴言,是三网融合的技术与管制基础,网络转型后将不再局限于运营商,而应该是国家宽带概念。据报道,BT重拾21CN,就是重新定位网络功能和提供更多的虚拟化服务。 网络的智慧

到T-Bit时代,90%以上的流量都将是Media,因此,网络交换体系结构、协议、网元、控制机制、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与部署、流检测与安全、性能与效率、业务感知等,都与传统网络截然不同。而宽带无线所需要的无所不在、容量、移动性、IP性能、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成本这六要素,也将极大地挑战传统的蜂窝技术体系。

随着网络的复杂性增大,让计算和基于计算的网元成为未来网络的主体。网络计算的比例将超出通信比例,越靠近业务,对计算的要求越高;物理层Bit效率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计算处理;重载IP与IP in wireless的功能转型使得“网络智慧”在极大地提高。随着网络从单纯承载到支撑各类终端与业务功能,管道的智慧将逐渐显现。智能控制与支持新的商业模式,是运营对网络提出的新要求。

但网络最大的智慧,还是体现在对业务和终端(用户)的理解上,除了对UA、ABC的控制机制与智慧外,“管道”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属性提供不同的管道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不同的资源分配与调度策略,以保障不同用户的商业利益和消费价值。例如,对业务提供安全受控的位置服务(网络属性);对M2M分配有保障的资源设施(业务属性);对外界提供透明的资源使用跟踪(行为属性)和对用户提供泛在的内容能力(内容属性)等,这些对用户如影随形的服务才是网络智慧最大的表现。

各种网络、网元、子网的智慧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因为网络的智慧,让很多运营商已经抛弃“宽带不限量包月”、“Flat Rate”等简单宽带模式。智慧的网络终将消除80%以上App安装时,“此应用将可能要涉及到你当前的位置,还继续安装吗?”这样的非对等询问,你不愿意又如何?否则相关业务将不能使用。

当网络既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又能够按照各种客户需求提供服务,同时又是普适和无所不在的、具有客户理解与上下文感知的,又支持CPS、IOT、M2M,那么,这样的网络就将成为世界的总线。


“云”世界的奇幻

  看好电子书的人,常拿一句玩笑话揶揄传统书籍:古时,夸一个人读书多,就说他“学富五车”,结果却发现,车上装的都是竹简,内容其实并不多。你看现在,一个薄薄的电子阅读器,轻轻松松就装下了几十亿文字!

  其实,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每个人所需要的不是“轻轻松松地装几十亿”,而是“个性网络书库”,个人电子阅读器需要配置成“个人网络图书馆”。但目前,即使是Kindle和iPad的书库,尚不具备这么“长尾”的藏书,更不用说绝大多数的电子阅读器,它们根本无法与网络连接,也没有图书App Store,因此说它们的功能实际上并没有超过PC。

  自云计算的概念诞生以来,人们过多地接受了什么是云的概念,但很少看到实用的云。所幸,云计算实际上也是一种虚拟化技术,所以我们对Google的搜索云、对广告云、对社区云等服务还是比较有感觉的。下面我们把凡是具有统一调度、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硬件可靠性、普适服务、降低TCO、虚拟共享、绿色环保等特色的服务体都称之为“云计算”的话,那么,目前运营商们热衷建设的存储中心、安全中心、媒体中心、数据中心、图书中心、音乐中心、交易中心等,都具有IaaS、PaaS等云的特性。

  但是眼下最关键的是,当前网络运营中最紧缺的云是什么?什么样的云能够帮助信息消费者提升服务质量?我们知道,运营商的核心资产除了网络外,还有终端和业务平台,而且,最为重要的资产是用户和用户数据(档案)。

  那么,在端管云协同的世界里,抽象的用户是“虚拟客户”,是 “用户数字化”和“数字化了的用户”。这个概念类似“虚拟终端”,一个终端集成了所有用户的特性和消费习惯;而在一个用户档案(User Profile)中描绘了用户的所有方面和信息。

  其中,用户数据库(User DNA)用于存放用户的数字档案,是“客户”的全息信息存放场所,可以提供SSO、多态认证、用户使用终端(包括任何机器、车辆)、网络、业务平台的管控信息、重要的消费行为与PIM管理。

  用户个人门户云,用于存放所有用户使用的Widget页面(App Folder)的集合,又称“App Folder Server”。因为每个用户的Folder都不同,用户又只从自己的App Folder上网,因此,也称其为个人可携带门户PPP。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云功能,对每个PPP Folder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客户的喜好、习惯、路径、知识结构、终端管理等等,是市场营销和CRM的有效武器。

  App Store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云,目前建设的功能平台或专属云都是按照App分类来建设的,包括今后将建设的数字媒体娱乐(DME)商城。这是一个关键部件,终端失去与之配套的App Store,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

  云既然是虚拟的,即边界模糊的,那么为什么迄今为止,那些已经建成的云计算平台却没一个能够相互连接、共存共享呢?这说明这些云还是有缺陷的,或缺少些什么,这对于运营商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客观上,还需要一个把所有云平台连接在一起的云,这就是所谓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DAM : Digital Assess Marketplace)。因为任何网络应用、业务、数据交换、存取、交易,和信息分享等,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数字资产交易,或逻辑上的“交易”。

  有了DAM,数字世界中的活动和云计算,就都是联通的,和虚拟化了的。以上云计算,都是当前运营业向全业务转型,并与IT和媒体厂家竞争时,运营商具有优势和必须承担责任的地方,也是转型的必经之路,其它各种看似很炫的云,其根基还是这些可运营的云。

  由此可见,各种实用云与终端、网络业务的关系都必然十分密切。如果一个云计算业务没有清晰的终端和业务背景,丧失终端和业务的配合,就必然沦为“不下雨”的云,或虚无缥缈的云了。所以谈论云计算时,还是要看它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解释了什么问题。


Infocom是“端-管-云”协同的世界

  综上所述,信息通信和信息消费代表着发展的未来,终端直接代表着客户和业务,终端的功能则靠网络和业务平台来提供,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单纯的网络资源,还包括业务资源、数据资源、存储和安全资源、计算资源等。所以,根据大量运营商转型的历史和案例,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端管云和谐与同步的结果,所有的失败又恰恰是三者失谐和不配套的结果。

  回味一下前段时间媒体上的一个报道,“Google、Microsoft、Apple三者之间史诗般的战争”引起的轰动效应,反映出Infocom的本质。这三个世界级公司和行业先驱们,分别出身和来自不同的角度:Google来自云端,逐渐意识到管(网络)的重要性,在战略上开始从管道上布局,其研发投入占第二位的就是移动互联网;Google参与竞拍700M频谱、收购网络电话公司、建设光纤网络等,又从投资Android开始进入了端领域——俨然一副端、管、云协同发展的姿态。

  Microsoft的战略一直是侧重“端”计算的,从占领PC操作系统开始,到抢占桌面办公市场和浏览器市场,进入X-Box、Windows Mobile,都反映出不折不扣的端计算战略,直到盖茨退休布局更换了一些旧臣,开发出Azure后,才算真正揭开微软早已觊觎云计算的序幕。目前微软号称自己是云计算公司,是为客户生态系统提供增值服务的。

  再看看苹果,苹果一直是做IT的,后通过“曲线救国”之路,从媒体娱乐产品,假借通信终端(iPhone)之道重新杀入通信(管道),进而打造出“端-管-云”协同的最辉煌景观。

  还有,互联网巨头微软和Google在同一天接连宣布,将在各自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中包含微博客(Tweet)内容,许多iPhone开发者已经决定为自己的App撰写iPad专用的版本。这都是端和云结合的驱使。

  当然为了增强用户体验,还必须提供足够的带宽和体验。因此,近日来,世界IT巨头们又纷纷宣布推出免费Wi-Fi服务。

  6月10日,雅虎宣布在纽约时代广场提供一年免费Wi-Fi无线网络服务。在同一天,Google宣布从即日起至明年1月15日,将在全美47家机场提供Wi-Fi免费无线上网服务。MEF论坛已经说服了运营商们采取Wi-Fi中立和Wi-Fi漫游;3GPP R9、R10都采纳了“三朵云”的结构……所有这些改进,无一不在端管云和谐的生态环境下完成。

  随着信息消费的纵深发展,按照摩尔定律,带宽饱和将指日可待,个人存储、安全、环境监控、通信等消费必将大行其道,互联网向应用延伸的物联网时代、车联网时代也将到来。Smart Client、Smart Connection、Smart Cloud的整体,构成了当今Smart Earth的主旋律。端管云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新的产业链和生态环境,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创造新兴的生产力和价值,也是运营商与信息通信市场转型的必然规律和结果。

图1 信息通信发展的趋势与新空间图解

用户 = ∑(终端i) = ∑(终端i [功能j]) = ∑(终端i [功能j {SaaS}]) (i)
对某具体用户x,则成为:
用户(x)= ∑(终端i) =∑(终端i [功能j]) =∑(终端i [功能j {SaaS [App Set x]}]) (ii)

  把公式(i)、(ii)用文字描述一下,即是说,用户的价值与其所使用的网络终端数(含网络特性),每个终端上的功能(包括网络功能),每个功能所需要的SaaS,及SaaS上能实现的个性化软件与App业务等相关,因此用户价值是这些变量的函数。

图2 C³价值公式

四 : 五彩的云霞

五彩的云霞 舒星

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像云霞织成了美丽的绸锦。

天空变得如此的绚丽

大地也顿时辉煌无比

我的心被迷惑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想去扯下那五彩的云锦

把它织成美丽的衣衫

送给那位

曾令我心醉神迷,

魂牵梦萦的爱人

不管它是虚无的

还是实有的

也不管它是朝霞

还是晚霞

我怀着希望,怀着憧憬

怀着满腔的喜悦

向她走去

可是,当我走到她的身边时

那绚丽的霞光,忽然消失了

给我留下的

却是一个

寂寞的,孤独的黄昏

本文标题:五彩云霞空中飘-彩云飘——琴韵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5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