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越窑秘色瓷-越窑秘色瓷

发布时间:2018-02-21 所属栏目:秘色瓷秘是什么颜色

一 : 越窑秘色瓷

一、秘色瓷的产地在哪里?

这个问题在过去是十分明确的。唐代以来的文献都明白无误地记载了产地在浙江的越窑。自从法门寺秘色瓷出土后,有的学者认为北方、南方都有秘色瓷烧造窑厂。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不应该产自浙江,认为可能是北方地区烧造的。有的甚至认为其产地是在陕西地区。其原因是法门寺秘色瓷烧造质量很高,釉色青绿,与常见的越窑青瓷存在区别。有的研究者还说,陕西古代生产的青瓷,其特点为“类余姚县秘色”,因而这批瓷器很可能产自陕西。但绝大都数学者认同法门寺秘色瓷产自浙江的越窑,来自陕西的学者也多持这种观点。特别是有的学者指出的了,法门寺秘色瓷釉面多见有稀疏的黑点子(通常称为“落灰”),在越窑瓷器尤其是上林湖采集的标本釉面也常见这种黑点子越窑。“秘色瓷是越窑烧造的精品”这一观点,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

(员外认为秘色瓷是产自浙江毫无争议,从逻辑上看,南青北白的格局下,唐代北方无法横空出世如此精美的青瓷,只有在南方青瓷故乡才能有此集大成的作品)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上的“落灰”

二、秘色瓷的概念

什么是秘色瓷?秘色瓷的范围有多大?哪些瓷器属于秘色瓷?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是秘色瓷的概念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归纳为三种:

越窑瓷与秘色瓷划等号,越窑瓷就是秘色瓷,秘色瓷就是越窑瓷。

秘色瓷专指那种釉色青绿的越窑作品

艾色和青绿釉色的越窑作品都是秘色瓷,只要这些作品在秘色瓷烧造的时间上下限内都可算入。

(第一个观点,员外是不认同的。秘色瓷不能完全与越窑划等号,前者一定是越窑中少量的、部分的精品或者定烧品。越窑在北宋中晚期衰落停止进贡,但民间仍有大量烧制,且外销贸易的也一直未停止过。因此首先是北宋中晚期越窑制作工艺粗糙,水平下降,供民间日用,影响力大不如前,产品不能属于秘色瓷的范畴。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员外更倾向于后者。艾色和青绿色都常见于越窑精品,孰优孰美,各有千秋。员外的观点,秘色瓷是越窑中精选的、定制的用于进贡的瓷器。在年代上要属于越窑作为贡瓷的时间段,在工艺制作上要精美,釉光的重要性高过釉色。其次,外销越窑所出现的器型和作品,都不能属于秘色瓷的范畴。从纹饰和器型上,有一些特殊的,应只属于秘色瓷特有的纹饰,例如仙人宴乐、龙纹等,以及器型例如大捧盒、镂空波罗子、大香薰等。)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艾色”和“青绿色”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越窑仙人宴饮执壶

五代,通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腹径12.3厘米,底径7.4厘米,1981年北京市八宝山辽统和十三年(公元995年)韩佚墓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褐彩云纹镂空熏炉

唐,通高66厘米,口径36.5厘米,座径41厘米,1980年浙江临安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水邱氏墓出土,现藏临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三、秘字的含义探索

秘色瓷之“秘”究竟何含义?这在过去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法门寺秘色瓷出土后,对这问题的争论更多了。从古文献中,关于“秘”字的含义到唐代秘色瓷之名的由来,从陆龟蒙的“千峰翠色”到法门寺秘色瓷的青绿釉色,论点颇多。有的认为秘色即“稀见之色”,有的觉得秘色是一种“香草色”,也有的说秘色实为“碧色”。

(员外认为,秘色瓷的“秘”字指的应该不是颜色,而是对这类瓷器性质下的定义,这又回到了员外的观点“秘色瓷是供瓷”,此“秘”字应指“秘而不宣”之意也!)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晚唐五代越窑刻花龙纹盘

四、秘色瓷窑厂的性质

有关秘色瓷是官窑还是贡窑所烧的问题,历史上提出了“官窑论”、“官监论”和“官搭论”三种不同观点。也有人提出唐代为贡窑,五代称为官窑的观点。也有认为唐、五代、北宋烧制秘色的窑厂不是官窑而是贡瓷,因为唐代已明确有贡窑,而五代、北宋秘色瓷窑厂很多,慈溪、上虞均有,这么多窑厂单靠官窑力量创办是不可能的,历代文献也没有越窑设官窑的记载。另外,器物本身刻铭文表明了其贡窑性质,器物上“官”、“官样”等文字的出现证明了它们不是官窑而是兼烧贡瓷或官用瓷的民窑。

(员外认为“官窑”指宫廷办的窑厂,作品只供御用;“贡窑”指窑厂民间所办,一部分挑选后做贡品上用。关于这一点,员外同意“越窑一直是贡窑非官窑”的观点。员外翻了“硅酸盐学会”出版的《中国陶瓷史》,把北宋越窑列为宋代时期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并列的三大官窑窑厂,但员外还是认为,如果不把那“湮没无踪“的北宋官窑算在内,北宋时期不存在什么官窑。“官样”字款的瓷器出现对官窑来说是多此一举。员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秘色瓷需要通过挑选。不是每一种牛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每一件越窑都是秘色瓷,而任何瓷器越窑都不存在类似于次品打碎掩埋的行为,而这正是南宋官窑和明清官窑的共同之处。挑出秘色瓷后剩下的越窑仍能出售,当然属于贡窑而不是官窑。)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北宋越窑“官”字款标本

五、秘色瓷烧造上限

有的认为秘色瓷始烧于9世纪50年代之前,浙江宁波和义路唐大中二年(848)一批作品即是这时期的产物。从烧成运输等方面推算,法门寺秘色瓷最晚是在咸通十三年已烧成(872年),有的认为法门寺秘色瓷的烧造质量、制作特点不尽相同,可能是分批烧成,因而烧制年份还有早晚之分。

(员外认为秘色瓷既然是贡瓷,在皇室和贵族大墓中出土的越窑,即可认为是秘色瓷。越窑在唐代此类墓中,有据可循最早的应该是西安唐咸通十二年的张叔尊墓出土的八棱瓶。)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张叔尊墓出土八棱瓶

六、关于秘色瓷分期

目前对于秘色瓷的分期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越窑青瓷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初唐至晚唐。第二阶段从9世纪中叶的晚唐至五代,秘色瓷烧于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吴越降宋之后。

第二种,分成早、中、晚三期。早期为晚唐时期,以法门寺和钱宽墓出土的器物为代表。五代为中期,以法门寺和钱宽墓出土器物为代表。五代为中期,以钱元瓘。钱元玩墓和苏州吴县七子山出土物为代表。北宋前期至晚期,晚期以宋大宗元德李后陵,辽陈国公主墓、韩佚侠墓等出土物为代表。

第三种分期分得最细,第一期,唐元和朝前后,秘色瓷开始烧造时期。第二期,大中、咸通朝,其间分两段,大中朝段以宁波和义路出土器物为代表,咸通朝段以法门寺出土瓷器为代表,第三期,光化、天复前后,以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物为代表。五代天福、开运和光顺前后。以文穆王钱元瓘及其次妃吴陪葬品为代表。第四期为北宋太平兴国至咸平朝前后。第五期亦即最后一个时期为咸平至熙宁元年,这一时期是秘色瓷衰落到停烧阶段。

(面对学术考据的专业问题,员外不调查便无发言权。但是员外认为,宋室南迁越窑在沉寂多年之后,又重新为皇家提供瓷器,例如在杭州出土的“御厨”、“后苑”等多件宫廷刻款的南宋越窑。员外认为这一阶段的越窑,也有理由入选“秘色瓷”。)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南宋越窑艾色宫廷用“御厨”、“后苑”款

七、关于八棱净水瓶

由于八棱瓶未与其他秘色瓷存放在一处,《衣物帐》也未记载,因而不能算作明确的秘色瓷,但肯定是上林湖越窑烧造。曾经参加过发掘工作的代表则肯定八棱瓶是秘色瓷,由于八棱瓶出土时内装有佛教五色宝珠29颗,瓶上有一颗大珠覆盖,这样的陈放形式肯定同宗教有密切关系,因而决定了他不能与别的秘色瓷放在一起。这件作品符合秘色瓷应具备的式样、釉色、御用等三大基本要素,而且它肯定来自宫廷,因而把它排挤出秘色瓷行列是没有道理的。

(关于这一点,员外也没什么好争议的,八棱瓶就是员外认为的属于秘色瓷专有的器型之一。如果不是贡瓷,员外实在想不出何人会去做这种器物。)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西安扶风法门寺出土越窑八棱瓶

八、五代越窑的地位

不少学者提出五代越窑对全国制瓷业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经过唐代数百年的烧造,五代越窑烧造瓷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所见越窑秘色瓷以五代产品为最佳。由于五代越窑产品质量优异,受其影响,南北各地许多窑厂予以仿烧,对这些情况应引起进一步重视。

(关于五代越窑是越窑历史最高水平,员外非常赞同。越窑在五代时期造型多样性,纹饰精美程度,都是无法想象的。无论是纹饰装饰类方面,还是素器器型、釉色,五代越窑都趋于顶峰。五代越窑的影子几乎可以在两宋任意其他窑口的产品中见到,这在当时及以后,都没有任何窑口可企及。)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越窑龙纹细线工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越窑剔花双凤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越窑浅浮雕莲花尊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越窑镂雕套盒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越窑模印粉盒

九、秘色瓷质量等级

有观点认为,历代的秘色瓷中应当有一个产品质量和使用等级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秘色瓷都是优质产品,其间也有质次产品,而且不一定所有秘色瓷都是皇帝使用过的。帝王所用的秘色瓷是最上等的质量最高的产品,公侯、贵族的可能差一些,哪些质次的产品也为一般文人阶层所用。

(秘色瓷分等级这事,其实和判断条件定得宽严有关。照员外的观点,秘色瓷首先一定是贡品,是当时从大批越窑中挑选出来的精品。能否定秘色瓷,需要明确的来源,可靠的出土记录,例如法门寺地宫,或者一定级别的王侯贵族墓葬(如韩佚墓、钱氏家族墓),这类可定秘色瓷的标准器,如果遇到质量在各方面不下于标准器的,便可判定为秘色瓷;无标准可参考的,只能算作凭经验判断而已)

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

五代吴越国钱氏秘色窑(“秘色窑”即“越窑”)烧造,奉至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供佛器物,1956年维修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时,从塔内出土,现藏苏州博物馆。

二 : 浅谈越窑“秘色瓷”

注:本文已在6月18日《大众日报》发表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近现代,人们对越窑秘色瓷器的真正认识,是从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实物和碑文开始的。当时的考古报告这样写道:唐懿宗供奉佛指舍利的无价之宝“秘色瓷”,穿越千年时空,一件件呈现在人们眼前,它们质地细腻致密,造型优美柔和,色如山峦之翠,釉似玉石之润。当时法门寺出土的14件晚唐秘色瓷,因为有确凿的记载,大家对它没有疑问。但它能不能代表整个越窑秘色瓷,秘色瓷的整体是什么样?自87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很具体、很系统,也可以说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近些年,我为此跑了很多地方,接触了全国各地部分藏友的实物,积累了一些资料,并对这些实物和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研究,对秘色瓷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今天把这些粗浅的认识拿出来,与大家共勉。我写作此文的依据是:古今准确的记载、描述和客观的实物。目的是:为了客观、科学准确地认识越窑秘色瓷。观点是:当文和物不相符时,应当去伪存真,尊重客观事实,应当重物轻文而不是重文轻物。今天发表出来和广大的秘色瓷爱好者以及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学习,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一、秘色瓷的历史:

据考古资料证明,浙江慈溪一带,战国时瓷业就很发达,东汉年间,在这里最早完成了“原始青瓷”向青瓷的过渡,这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越窑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世界青瓷的鼻祖。战国时,这里属越国,唐时改为越州,“越窑”也因此而得名。越窑青瓷,自战汉始经过不断发展到唐代已经很成熟,晚唐达到鼎盛,陆羽在《茶经》中将越窑列为唐朝诸名窑之首,称赞越窑青瓷“类玉类冰”、赏心悦目。也正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才出现了“秘色瓷”的概念。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二、秘色瓷的概念和特点:

关于越窑“秘色瓷”的概念,自宋代至今一直存有争议。概括起来大致有3种观点,其一是指釉面的色泽神秘,其二是指其配料和工艺秘不外传,其三是指专供皇家用瓷。个人认为以上3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秘色瓷”属于越窑青瓷,它是越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越窑制品.晚唐后的“秘色瓷”,它选料优良、制作精细、工艺先进、色泽迷人,其胎质细腻致密、釉质温润纯净、纹饰秀丽精美、器型雅致规整。胎类冰、釉似玉、色青绿,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开片,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和珍品。广受人们欢迎并作为贡品为皇家使用。

三、秘色瓷的釉色: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从古至今,秘色瓷的釉色最受人瞩目。“秘色”究竟是何种颜色?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瓷》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五代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赞美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后唐、五代两位诗人的生花妙也笔折射出这样1个事实:秘色瓷广受人们的喜爱和文人墨客所称道,“秘色”在当时还是1个清晰的概念,成为千古之谜,是后唐五代以后的事。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日,因其为贡窑,臣庶不得用,为之秘色”的记载显然有误。今天看秘色瓷究竟是什么颜色,首先从当时两位诗人的描述看“秘色”不是具体的1个颜色,而如秋天的“千峰翠色”和春天的“捩翠融青”。其次从法门寺出土的14件秘色瓷和目前所存精美的越窑实物看,秘色瓷的釉色是:碧绿、青绿和翠绿色调,有的绿中含青,有的绿中含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的是:碧绿、青绿和翠绿的釉色是具备“秘色瓷”的1个必要条件,只有这种碧绿、青绿和翠绿色调且制作精美的越窑瓷器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四、秘色瓷的胎釉:

秘色瓷的胎质非常细腻致密。我们仔细观察,它的胎既有刚的坚硬,又有金的柔韧。用放大镜看打碎的瓷片,胎内几乎没有气孔,如果把秘色瓷的胎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的糯米胎来比较,其胎质细腻和致密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秘色瓷的釉质温润纯净。仔细观察你会感到它的釉面如玉般温润又若冰般纯净,它明澈晶莹、玲珑剔透,像是春天的一泓清水,又如秋天的千峰翠色。我藏有一只五代秘色瓷鸾凤纹莲花碗,碗内刻划出的鸾凤,线条纤细如蚕丝,流畅如行云,纤细飘逸的线条自始至终看不到一丝一毫的间断和崩茬痕迹。从此可看出秘色瓷胎质的细腻和致密程度,也不由得不惊叹古人制瓷工艺水平的高超。秘色瓷,胎类冰、釉似玉,历经千年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开片。古人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它一点不为过。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五、秘色瓷的器型:

秘色瓷的器型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有尊、瓶、壶、熏、盒、盘、碗、盏、盆、枕、钵、水注、珍禽、瑞兽等既有礼器、陈设器也有使用器,器型丰富、琳琅满目。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六、秘色瓷各时期工艺特点:

秘色瓷的发展可分为晚唐、五代和北宋3个阶段。兴盛与晚唐,成熟与五代、衰落与南宋。其装饰特点不同时期工艺不同,变化的趋势由繁到简、由快到慢,这和越窑瓷器的工艺变化是一脉相承的。如唐代的秘色瓷莲花尊上下有十二层之多,装饰手法有雕、塑、堆、剔、刻、画、出筋等手法应有尽有。晚唐、五代秘色瓷的装饰主要采用:雕、塑、堆、剔、刻、画、出筋、镂空等手法,到了宋代主要以刻、划为主,少有雕、塑、堆、剔。秘色瓷的修足和支烧工艺:晚唐时其修足规整平滑,琢器为规整的玉环底足,足底无釉,垫沙烧制,因其胎质含有大量的铁元素露胎处显均匀的火石红色。五代早期直至宋代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工艺。修足非常规整圆滑,足有立足也有外撇圈足,其支烧痕迹早期在底足显现规则的豆瓣状支烧痕,痕迹数量不等,距离均匀规则。到了宋代早期变成长条状均匀的支烧痕迹,有的支烧痕迹就像短短的一条细线。这种支烧工艺可以说是越窑窑工的1大创造和发明,也为后来的汝窑、官窑和哥窑等众多窑口所采用。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七、秘色瓷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也是越窑青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晚唐正是秘色瓷的出现,才受到官府的重视和支持,也使得越窑青瓷名扬天下,成为中国瓷业的第1个中心。秘色瓷的生产聚集了当时最优秀的能工巧匠,这是“秘色瓷”制作的关键。在生产环节上分工明确,从炼泥、淘胎、造型、装饰、配釉等过程中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工艺上采用匣钵单件装烧、满釉裹足、支钉烧制;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创新,把窑内氧化还原气氛控制的恰到好处,胎釉在膨胀到冷却过程中保持同步,使胎体不变形、釉面不开裂、釉色保持青翠。这当时已经是世上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也是越窑青瓷到“秘色瓷”质的飞跃。后来宋代的5大名窑和8大窑系,就是因为站在“秘色瓷”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才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创造了大宋瓷业的一世辉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宫中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无所不有,惟独缺少一件秘色瓷。乾隆皇帝不由感叹道:“李唐越器人间无。”他是为自己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无缘一睹秘色瓷的芳容而遗憾。在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如果没有越窑青瓷,就称不上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由此也可见越窑秘色瓷之珍稀和珍贵。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 浅谈越窑“秘色瓷”


注:图片为御宝斋古陶瓷会馆藏品

三 :  越窑秘色瓷

一、秘色瓷的产地在哪里?

这个问题在过去是十分明确的。唐代以来的文献都明白无误地记载了产地在浙江的越窑。自从法门寺秘色瓷出土后,有的学者认为北方、南方都有秘色瓷烧造窑厂。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不应该产自浙江,认为可能是北方地区烧造的。有的甚至认为其产地是在陕西地区。其原因是法门寺秘色瓷烧造质量很高,釉色青绿,与常见的越窑青瓷存在区别。有的研究者还说,陕西古代生产的青瓷,其特点为“类余姚县秘色”,因而这批瓷器很可能产自陕西。但绝大都数学者认同法门寺秘色瓷产自浙江的越窑,来自陕西的学者也多持这种观点。特别是有的学者指出的了,法门寺秘色瓷釉面多见有稀疏的黑点子(通常称为“落灰”),在越窑瓷器尤其是上林湖采集的标本釉面也常见这种黑点子越窑。“秘色瓷是越窑烧造的精品”这一观点,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

(员外认为秘色瓷是产自浙江毫无争议,从逻辑上看,南青北白的格局下,唐代北方无法横空出世如此精美的青瓷,只有在南方青瓷故乡才能有此集大成的作品)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上的“落灰”

二、秘色瓷的概念

什么是秘色瓷?秘色瓷的范围有多大?哪些瓷器属于秘色瓷?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是秘色瓷的概念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归纳为三种:

越窑瓷与秘色瓷划等号,越窑瓷就是秘色瓷,秘色瓷就是越窑瓷。

秘色瓷专指那种釉色青绿的越窑作品

艾色和青绿釉色的越窑作品都是秘色瓷,只要这些作品在秘色瓷烧造的时间上下限内都可算入。

(第一个观点,员外是不认同的。秘色瓷不能完全与越窑划等号,前者一定是越窑中少量的、部分的精品或者定烧品。越窑在北宋中晚期衰落停止进贡,但民间仍有大量烧制,且外销贸易的也一直未停止过。因此首先是北宋中晚期越窑制作工艺粗糙,水平下降,供民间日用,影响力大不如前,产品不能属于秘色瓷的范畴。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员外更倾向于后者。艾色和青绿色都常见于越窑精品,孰优孰美,各有千秋。员外的观点,秘色瓷是越窑中精选的、定制的用于进贡的瓷器。在年代上要属于越窑作为贡瓷的时间段,在工艺制作上要精美,釉光的重要性高过釉色。其次,外销越窑所出现的器型和作品,都不能属于秘色瓷的范畴。从纹饰和器型上,有一些特殊的,应只属于秘色瓷特有的纹饰,例如仙人宴乐、龙纹等,以及器型例如大捧盒、镂空波罗子、大香薰等。)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艾色”和“青绿色”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仙人宴饮执壶

五代,通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腹径12.3厘米,底径7.4厘米,1981年北京市八宝山辽统和十三年(公元995年)韩佚墓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褐彩云纹镂空熏炉

唐,通高66厘米,口径36.5厘米,座径41厘米,1980年浙江临安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水邱氏墓出土,现藏临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三、秘字的含义探索

秘色瓷之“秘”究竟何含义?这在过去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法门寺秘色瓷出土后,对这问题的争论更多了。从古文献中,关于“秘”字的含义到唐代秘色瓷之名的由来,从陆龟蒙的“千峰翠色”到法门寺秘色瓷的青绿釉色,论点颇多。有的认为秘色即“稀见之色”,有的觉得秘色是一种“香草色”,也有的说秘色实为“碧色”。

(员外认为,秘色瓷的“秘”字指的应该不是颜色,而是对这类瓷器性质下的定义,这又回到了员外的观点“秘色瓷是供瓷”,此“秘”字应指“秘而不宣”之意也!)

越窑  越窑秘色瓷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晚唐五代越窑刻花龙纹盘

四、秘色瓷窑厂的性质

有关秘色瓷是官窑还是贡窑所烧的问题,历史上提出了“官窑论”、“官监论”和“官搭论”三种不同观点。也有人提出唐代为贡窑,五代称为官窑的观点。也有认为唐、五代、北宋烧制秘色的窑厂不是官窑而是贡瓷,因为唐代已明确有贡窑,而五代、北宋秘色瓷窑厂很多,慈溪、上虞均有,这么多窑厂单靠官窑力量创办是不可能的,历代文献也没有越窑设官窑的记载。另外,器物本身刻铭文表明了其贡窑性质,器物上“官”、“官样”等文字的出现证明了它们不是官窑而是兼烧贡瓷或官用瓷的民窑。

(员外认为“官窑”指宫廷办的窑厂,作品只供御用;“贡窑”指窑厂民间所办,一部分挑选后做贡品上用。关于这一点,员外同意“越窑一直是贡窑非官窑”的观点。员外翻了“硅酸盐学会”出版的《中国陶瓷史》,把北宋越窑列为宋代时期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并列的三大官窑窑厂,但员外还是认为,如果不把那“湮没无踪“的北宋官窑算在内,北宋时期不存在什么官窑。“官样”字款的瓷器出现对官窑来说是多此一举。员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秘色瓷需要通过挑选。不是每一种牛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每一件越窑都是秘色瓷,而任何瓷器越窑都不存在类似于次品打碎掩埋的行为,而这正是南宋官窑和明清官窑的共同之处。挑出秘色瓷后剩下的越窑仍能出售,当然属于贡窑而不是官窑。)

越窑  越窑秘色瓷

北宋越窑“官”字款标本

五、秘色瓷烧造上限

有的认为秘色瓷始烧于9世纪50年代之前,浙江宁波和义路唐大中二年(848)一批作品即是这时期的产物。从烧成运输等方面推算,法门寺秘色瓷最晚是在咸通十三年已烧成(872年),有的认为法门寺秘色瓷的烧造质量、制作特点不尽相同,可能是分批烧成,因而烧制年份还有早晚之分。

(员外认为秘色瓷既然是贡瓷,在皇室和贵族大墓中出土的越窑,即可认为是秘色瓷。越窑在唐代此类墓中,有据可循最早的应该是西安唐咸通十二年的张叔尊墓出土的八棱瓶。)

越窑  越窑秘色瓷

张叔尊墓出土八棱瓶

六、关于秘色瓷分期

目前对于秘色瓷的分期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越窑青瓷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初唐至晚唐。第二阶段从9世纪中叶的晚唐至五代,秘色瓷烧于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吴越降宋之后。

第二种,分成早、中、晚三期。早期为晚唐时期,以法门寺和钱宽墓出土的器物为代表。五代为中期,以法门寺和钱宽墓出土器物为代表。五代为中期,以钱元瓘。钱元玩墓和苏州吴县七子山出土物为代表。北宋前期至晚期,晚期以宋大宗元德李后陵,辽陈国公主墓、韩佚侠墓等出土物为代表。

第三种分期分得最细,第一期,唐元和朝前后,秘色瓷开始烧造时期。第二期,大中、咸通朝,其间分两段,大中朝段以宁波和义路出土器物为代表,咸通朝段以法门寺出土瓷器为代表,第三期,光化、天复前后,以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物为代表。五代天福、开运和光顺前后。以文穆王钱元瓘及其次妃吴陪葬品为代表。第四期为北宋太平兴国至咸平朝前后。第五期亦即最后一个时期为咸平至熙宁元年,这一时期是秘色瓷衰落到停烧阶段。

(面对学术考据的专业问题,员外不调查便无发言权。但是员外认为,宋室南迁越窑在沉寂多年之后,又重新为皇家提供瓷器,例如在杭州出土的“御厨”、“后苑”等多件宫廷刻款的南宋越窑。员外认为这一阶段的越窑,也有理由入选“秘色瓷”。)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  越窑秘色瓷

南宋越窑艾色宫廷用“御厨”、“后苑”款

七、关于八棱净水瓶

由于八棱瓶未与其他秘色瓷存放在一处,《衣物帐》也未记载,因而不能算作明确的秘色瓷,但肯定是上林湖越窑烧造。曾经参加过发掘工作的代表则肯定八棱瓶是秘色瓷,由于八棱瓶出土时内装有佛教五色宝珠29颗,瓶上有一颗大珠覆盖,这样的陈放形式肯定同宗教有密切关系,因而决定了他不能与别的秘色瓷放在一起。这件作品符合秘色瓷应具备的式样、釉色、御用等三大基本要素,而且它肯定来自宫廷,因而把它排挤出秘色瓷行列是没有道理的。

(关于这一点,员外也没什么好争议的,八棱瓶就是员外认为的属于秘色瓷专有的器型之一。如果不是贡瓷,员外实在想不出何人会去做这种器物。)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西安扶风法门寺出土越窑八棱瓶

八、五代越窑的地位

不少学者提出五代越窑对全国制瓷业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经过唐代数百年的烧造,五代越窑烧造瓷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所见越窑秘色瓷以五代产品为最佳。由于五代越窑产品质量优异,受其影响,南北各地许多窑厂予以仿烧,对这些情况应引起进一步重视。

(关于五代越窑是越窑历史最高水平,员外非常赞同。越窑在五代时期造型多样性,纹饰精美程度,都是无法想象的。无论是纹饰装饰类方面,还是素器器型、釉色,五代越窑都趋于顶峰。五代越窑的影子几乎可以在两宋任意其他窑口的产品中见到,这在当时及以后,都没有任何窑口可企及。)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龙纹细线工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剔花双凤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浅浮雕莲花尊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镂雕套盒

越窑  越窑秘色瓷

越窑模印粉盒

九、秘色瓷质量等级

有观点认为,历代的秘色瓷中应当有一个产品质量和使用等级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秘色瓷都是优质产品,其间也有质次产品,而且不一定所有秘色瓷都是皇帝使用过的。帝王所用的秘色瓷是最上等的质量最高的产品,公侯、贵族的可能差一些,哪些质次的产品也为一般文人阶层所用。

(秘色瓷分等级这事,其实和判断条件定得宽严有关。照员外的观点,秘色瓷首先一定是贡品,是当时从大批越窑中挑选出来的精品。能否定秘色瓷,需要明确的来源,可靠的出土记录,例如法门寺地宫,或者一定级别的王侯贵族墓葬(如韩佚墓、钱氏家族墓),这类可定秘色瓷的标准器,如果遇到质量在各方面不下于标准器的,便可判定为秘色瓷;无标准可参考的,只能算作凭经验判断而已)

越窑  越窑秘色瓷

五代吴越国钱氏秘色窑(“秘色窑”即“越窑”)烧造,奉至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供佛器物,1956年维修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时,从塔内出土,现藏苏州博物馆。

(www.61k.com”
本文标题:越窑秘色瓷-越窑秘色瓷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58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