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夜心的感恩

发布时间:2018-02-28 所属栏目:叙事作文

一 : 夜心的感恩

  今天的夜很安静,连风也带着丝丝酣睡的倦意,象个要沉睡的少女抚摩着一张干净的脸,脸上当起了涟漪般的笑容。静得让人感到倩意,忘着一行行充实的笔迹,心中的空洞似乎也一点点地在补回来。那镜亮般的指甲在灯光下显得如此耀眼,轻轻放在唇边,一股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如果可以我想溺死在这个空间里。吻着一景的滋味,忘却疲惫的侵袭,今夜,我抚摩着这干净的纸张,开始我漫无目的的心懈。

  拿着镜子照自己,发现脸是干净的;抚摩自己的肌肤,发现是干净的;望着露天的苍穹,依旧是干净的。空气里的味道,是透明的水散发的魅力。我象一个贪婪的寻感者满足地沉浸在自己的堡垒。桌上的热茶,微微地在飘渺着着清香,那些茶叶在杯里互相地拥挤着,排斥着,最后尘埃落矣,象个芭蕾的舞者在结束前伏卷的身子。

  风,它打乱了我的头发,在空中乱舞。我,在此时此刻却不想去阻止它,任它肆意的妄为。它让我有种想违背生活的冲动。我不是个听话的孩子,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我毫无规律地生活着,却也乐此不疲,一个有规律的生活,一路走来总是那么通畅。然而一个顽固的孩子,却只会违背它所给的本意,因此,他的生活比别人多了几个拐弯。曾经想过做个单纯的孩子,象水一样的纯洁,但身边的位置总有人,他们匆匆来又匆匆走,在我的黑白人生划下一道道光彩,于是在街道上,在楼梯间,在电话里,我们彼此熟悉,彼此陌生。

 

二 : 情理交融的履职尽责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细思量,是什么使人身居高位而甘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甘苦?是什么令百姓敢说实话动真情?是周总理心系国家、情系人民的感召,实事求是作风的影响,亲人般关爱的感化。由此我想,情理交融的履职尽责是做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法宝。做为王杰小学的校长,把王杰小学办成优质学校、令人民满意的学校一直是我的理想,周总理在河北省伯延人民公社调研农业的四个昼夜给我的启示很深,我觉得工作得法,人人都能成为事业发展的正能量,这也是我工作实践的心得。
关注学生的发展。我深知一所学校办的好不好,关键看学生发展[www.61k.com]得好不好,答案在哪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是深入课堂发现,我每一天至少全面巡视一次课堂,多次抽查个别课堂,看一看学生的反映、注意力、书写情况、纪律卫生与精神状态。二是留心课间动态,已形成习惯,如有组织的大课间活动中的做操情况、自由运动与游戏时的运动量如何,是否丰富快乐,是否文明用语;广播站的播音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通俗易懂又有教育意义;校园歌曲是否欢快有童趣,电子标语是否富有变化富含诗意。三是参与主题活动,如升旗仪式、节日庆典、社会实践,艺体展演及竞赛活动,凡开展集体活动的时候往往都有我的身影,我想通过我的参与表达对孩子们的支持和鼓励。四在生活区调研,学生用餐时我经常看一看孩子们吃得香不香,节粮节水做得好不好,洗碗擦桌拖地等自我管理做得是否到位;在宿舍读书、整理床铺、洗漱、值日等情况。五是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握好每一个与孩子们交流的机会,有时主动接近,有时热情去接纳,如闲暇时聊一聊家常,断一断同学之间的矛盾、听孩子们谈读书收获或参与各项活动的感受等,因为联系孩子,所以总有孩子主动与我亲近。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因为如此,我在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智和挚爱,非常可喜的是我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健康和快乐。我想我对孩子们的深情也与周总理对伯延百姓的情意一样,发自灵魂深处,今后我会一如既往的做好学生成长的奠基人。
体察教师的需求。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改进,学校的改进首先是思想的改进,即引导广大干部教师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齐心协力的协同共进。我觉得无论对学校的决策是拥护还是质疑,在每个职工的内心深处都会盼望学校发展,盼望学校越来越好。为此,我总是很用心的研究教师的需求。首先是明确方向与路径,让干部教师少走弯路少折腾。如对学校的发现状况进行准确定位,思考传承与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利于实施的思路与做法,然后向干部教师分层解读并征求意见完善,由于学校的规划经历了民主与集中的考验,明确了各个成员的岗位职责,也便成了对每个人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行动纲领。其次是公正公开的反馈教师的工作成果,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干部与学科教师的常规工作执行月总结,专项工作一事一议(计划、过程、评价、总结完整跟踪);班主任工作执行日公示、周总结、月评价。公正公开的做法促成了良好工作风气的形成。由于谁主管谁负责,全体教师能在不同的岗位尽力尽力的朝一个目标发力,所以学校能够跨越式的发展。最后是关注教师情绪,即心理感受,使人心和气顺。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工作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一切晒在阳光之下,一些能力弱一些不容易展露亮点的教师难免会心中失衡,另外工作的改进往往是伴随问题呈现的,也难免令人心中不快乐,为此,我总是率先垂范多关心教师的喜忧与冷暖,所以在王杰小学,尽管每个人工作都很忙,但是充实而幸福。我常想,我们的工作与周总理相比,还不至于忙到深更半夜,但我们也要做到一日事一日毕,每一日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日都有新的进展。
理解家长的期盼。关门办学和关门过自己的日子一样,没有发展的空间,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去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为优质办学助力。在教育局倡导的家访工作中,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践。2014年1月,我走访了30多个家庭,全校干部与班主任共走访了200多个家庭,足迹遍布王杰小学学区内的每个村屯,面对我们的到来,学生与家长又惊又喜,甚至不知所措,他们没有想到放假了自己的孩子还能得到关心和关注,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事后,我们了解到,受访的学生和家长都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提升了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其实和家长一样,我们的内心也很震撼,尤其看到缺少关爱的单亲孩子以及亲人多病导致的家庭困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猜想出孩子成长环境的差异,正如周总理如果不到伯延亲自调研,就不会发现集体食堂的弊端,进而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取消集体食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坚持家访,深入到群众中,办适合更多孩子发展的教育。
周总理到伯延调研的四个昼夜仅是他工作历程中的沧海一粟,但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我懂得了深入调研的可贵,感悟到了取信于民的精髓,我会用这种思想净化心灵,投身工作,争做一个不负重托的党的好干部。(内蒙古阿荣旗王杰小学刘义彦)

三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一)

文/姚泉名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范围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体出动,分赴农村调查情况。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的就是在此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与夫人邓颖超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的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中与当地群众之间发生的故事。

在中国电影百花园中,特别是伟人题材的作品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只能算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却在认真回答"党的群众路线怎么走"的大问题。纵观之,电影给出了三个"建议":即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

听一听什么?听一听以"刘邓大军"为代表的党的队伍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么走"群众路线"的。伯延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人民群众和革命队伍水乳交融。抗战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部带领人民群众在这里抵抗侵略;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曾在这里会晤高树勋,揭开了著名的"邯郸起义"序幕。为了避免喧宾夺主,影片并没有影像重现这些历史画面,只是借众多人物零星的语言来构建这段史实,用以说明伯延人民对党的深厚情感有着历史渊源。来到伯延的第一天,周总理就曾深情地回忆"刘邓大军"在伯延的战斗经历。然后,片中的其他角色如连弟奶奶、老党员郭百岁等也经常在关节眼上提及"刘邓大军"的往事。最触动我的是郭百岁的那句:"过去刘邓首长都拿我当块干粮呢!"干粮在战争年代就是宝啊!着墨不多,但一个纪律严明、团结群众的刘邓大军形象,就已经出现在观众的心目中了。而且这个形象如同影片的潜在布景一般,始终伴随着剧情的发展。正因为刘邓大军当年在伯延成功播下了走群众路线的种子,才使遭受大灾之后的伯延群众仍有那么高的革命觉悟,愿意相信党,替党分忧。因此,我们不妨认真听一听群众的口碑。

看一看什么?看一看周总理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是怎么走群众路线的。周总理是中外政坛的一个奇迹,现在仍有许多人每每提及他,眼角都会情不自禁地湿润。群众对他的赞誉发自内心。作为开国元勋,周恩来总理不是以驾驭战争的魅力征服群众(那是毛主席的活儿),而是以诸多执政细节来打动人民的心灵。《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导演陈力无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为了再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在调研伯延、戳破谎言、改变政策的大框架下,影片用了大量的镜头语言来处理细节,使整个故事丰满真实。我可以信手拈来:总理去吃饭,一条腿已迈进屋子,但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奶的拽面,却毫不犹豫地迈进门去;他到连弟奶奶家,往炕上一坐,听老人唱落子戏,就像在自己家的客厅里一样自然;他到张二廷家里去抱养孩子,就坐在门坎外和二廷像两个老朋友对话;在地里种红薯藤,被一位有些调皮的女社员三番两次纠正"错误"......这些,仅仅是电影技巧吗?不!这是一位人民公仆坚定地走群众路线的清晰脚印。他用自己的行动把"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不搞特殊化"等等词汇激活了,我们不应该认真看一看吗?

想一想什么?党员干部们必须想一想自己的脚应该怎么走在"群众路线"阳光大道上,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既避免让自己身败名裂,也避免让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更避免让党的事业遭受损失?这个"建议"电影屏幕没有直接提出,但却是少不得的题中应有之义。影片中有个"好干部"--伯延公社主任郭凤林。他父亲是老革命郭百岁,他自己也为革命做过很多贡献,在面对困难时总能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可在周总理调研过程中,他却专门和总理对着干:总理要听真话,他就说假话,并威胁公社其他干部不许讲真话;总理要见群众,他就把"落后分子"都关起来,把老父亲也瞒得死死的;更有甚者,纸包不住火之后,他居然"善意"地劝周总理也不要对毛主席讲真话。而这一切的理由,居然是不想让主席和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真是一个"替党分忧"的好干部、好同志啊!想一想,如果今天的干部都这样冠冕堂皇地走"领导"路线,对上做报喜鸟,对下做猫头鹰,长此以往,将置人民福祉、国家兴亡于何地?这难道不是与"群众路线"背道而驰吗?影片最后让郭百岁在周总理面前为儿子说情的情节,虽然合情合理,而且具有一定的喜剧效果,能搏一直有泪意的观众一笑,但我却认为这是影片的败笔:对"报喜鸟"们的处理太轻了!用一笑而过的手法处理欺上瞒下的官员,不就是在姑息纵容他们吗?长此以往,假如党和国家再遇到重大困难,群众们还会和党并肩站在一起吗?

影院的灯亮了。听过、看过、想过之后,我们的党员干部们,但愿你们能走好自己的"群众路线"。

(二)

今天学校组织党员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个电影不像过去的主旋律影片那样会出现反面人物。这个电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反面人物。所有的人物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好。

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www.61k.com]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

影片中的落后分子,反而让人觉得真实而温暖。他们急于找到周总理反映问题,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的生活更好。

影片中对总理的光辉人性做了深入的刻画。不论是给永福的衣服,还是老人的寿材。周总理都是默默的做好这些事情。影片中让我落泪的是邓大姐坐在周总理对面,她那么渴望带孩子走,可是总理却非常理智的从父亲的角度剖析着家长的心理。那一刻我哭了。他们一辈子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邓大姐那迫切的眼神真让人心碎啊!

影片中以画外音的形式反复提醒着大家总理休息的一天比一天少,包括和主席通电话时的画外音。都在告诉我们总理是在用实际行动实干兴邦。总理的精神品质就是我们检验自己党性修养的一面镜子,他纯粹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我们自己的努力目标。

(三)

上周,我校自行组织观看了教育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本片采用简单的黑白片的朴素的方式,讲述了60年代初,中国面临三年自然灾害的危难时期,周总理不顾自己的病痛,大病初愈,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短短的资格昼夜,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群众,走进群众生活,与劳苦百姓通吃同住,不搞特殊化的,以身作则的感人故事。本片再中周恩来同志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以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

在影片中周总理,一进村,就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这样的周总理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与百姓同时同住,不高特殊化,这样的周总理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顾身体的疲惫日以继夜的工作,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画面,让我深深的感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要把他落实到行动中。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需要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才能坚持下去。

在影片中周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这让我联想到现在许多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认真,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态度工作,工作中慵懒散漫,对上才用期满手段,对下采用"恐吓"手段,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让我们惭愧不已。

作为一名教师,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工作不积极,态度不端正,我要努力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要做到"严、爱、细",把学生工作做到位,不能浮于表面,敷衍了事。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4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www.61k.com]

中共多巴镇委员会 达煜魁

今天,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心情难以平静,他从银幕出现在眼前,依然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像他身上陈旧的衣服—质朴而干净地真切。

1961年,周总理风尘仆仆赶到**省**县伯延公社开展调查研究,农村基层干部为了接待他,准备了一盘红烧肉,当时公社大食堂正在给社员们难以下咽的树叶稀饭。面对基层干部进屋吃饭的盛情邀请,周总理已跨过门槛的脚收了回来,他转身走向了公社大食堂。电影进入高潮阶段,连弟奶奶为了给周总理做一次拽面,不惜卖掉自己的寿材去换少许面粉。当连弟的爹端着一大碗热呼呼的拽面出现在总理的面前时,他和夫人邓颖超心领神会,跨过了那道门槛,吃起了那碗饱含深情的拽面。吃完后果断决定,出钱把老奶奶的寿材赎回来。

影片没有粉墨登场、没有虚张声势、没有故作牵强,于是乎,影片的这种朴实的触角已自然而然触及到每个普通人的心灵。或许,这种真实、这种纯粹、这种灰白底色本身就是打动人心最强大的力量。 片中,在四个昼夜的调研后,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及时促成了农村政策的调整,让伯延成为第一个解除大锅饭的公社。可见在做足调研工作的情况下,高效、正确的决策,才是尽快解决问题的助推力。我们现在的工作中,存在着文过饰非、诿过于人的情况,这要求我们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发现了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及时纠正错误的方针与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如何解决“四风”问题。

“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真正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影片中的各种情节,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让我看到了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情操;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质和优良作风。让我感到作为我党的一份子,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感和无比巨大的自豪感。

今后,我将在工作中,以周总理为榜样,以高度负责、深入调研,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系的态度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办事。

真心 真情 真诚

第二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省**市**市伯延镇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特别是周总理说过的“四句话”,充分体现了周恩来总理深入实际、情系民众、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

“只要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都不会离开的”。影片充分展示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展示。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风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当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的与群众交心,细致的做群众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的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下乡,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们不是没说实话,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国家”。周恩来总理通过四个昼夜的调研发现,所谓的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即使党的决策出现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家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的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周恩来带队来这里搞调研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虽表现了困苦和灾难,但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度难关的激情。

“心最痛的,就是这个家的家长,责任最大的也是这个家长”。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本质、最突出的人格本质,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通过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等情景,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这个家长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的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扩展: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 周恩来四昼夜观后感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如果有机会我以后一定还来,就是来不了也要派人来看望你们”。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

第三篇《周总理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的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国连续三年大旱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一切援建项目的经济压力,使新中国和新中国的人民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但无论经受着多大的困难,党和人民依然充满着不可动摇的激情,人民始终想着国家的困难,党始终牵挂着人民的艰辛。面对国家遭遇国际关系恶化的困境,面对全国老百姓忍受自然灾害带来的饥饿,党中央及时派出多路调研组,奔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进行实地调研。尤其是周总理通过在**伯延公社四个昼夜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这时执行的全民吃大锅饭的政策,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周总理从对党负责的角度,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向毛主席实事求是的汇报和反映了吃大锅饭的弊端,并建议党中央考虑对吃大锅饭的政策进行调整。最终党中央毛主席立即决定对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全民吃大锅饭的政策进行调研。至此,全国上下全民吃大锅饭的历史被伯延公社先行一步停止的做法而终止。

这是影片反映的当时我过的历史背景和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结合今天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看完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我有以下几方面的触动和感受,想与大家共勉。

总体感受:贫穷不缺精神,求实促进发展

一、国贫家穷,精神不倒。中国共产党经过近三十年的浴血奋战,在历经百斗战乱的沧桑国土上建立了新中国。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不容易,但建设新中国更不容易。影片虽然反映的是1961年,国家遭遇三年大旱,苏联老大哥又撤回所有援建项目和资金的历史背景,新中国处在极端困难的境地。那一年,我还没有出生,无法感受当时的艰难困苦,但通过观看影片,我真的切实感受到,当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虽然面临着和经历着极端的困难和贫穷,但实际上国家和人民并不贫穷,国虽贫,家很穷,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精神却不贫穷,真是由于这种全党全民上下同心,团结一心共同战胜困难的精神,使新中国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调整期。而如今,虽然社会发展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全民的精神却 ,人心涣散了,价值观扭曲了。

2、 官民平等,同甘共苦。影片反映的是老一辈革命家、老一代党的领导干部,深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所以,在自然灾害面前,在社会经济发展遇到困境时,没有哪一个领导搞特殊性,更没有哪一个领导搞腐化,完全是上下同心,官民平等,同甘苦,共患难,团结一心,与天斗、与人斗,最终战胜一切困难。而如今,官民不平等、上下不同心,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四风”问题日趋严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是为了彻底解决“四风”之害而进行的一场思想教育活动,“四风”问题不但害己,更危害党的统治基础,危害人民的切身利益。目前,全国上下先后开展的两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在与解决上至下的存在的“四风”问题,从而最求我们党倡导的官民平等,官民一致的从政原则。

3、 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治理国家,造福人民、安邦兴国,国家的政策必须先行,但先行的政策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是否符合治国安邦的实情,则要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实地调查研究,才能界定制定的政策是否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切合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否则,制定的政策可能无法下行,甚至不能下行,即便是强力推行了,也有可能对社会发展,对造福人民,对安邦兴国是百弊而无一利的,就像当年实行的全民吃大锅饭的政策一样,对社会发展,对创造幸福生活、对提高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大力弘扬求实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实情,用掌握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制定政策,管理社会,治理国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践是标准,实际是依据,实干是导向。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说的干部就是人民的干部,党员干部一定要从为了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都要牢牢树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管一生,必须为民服务。为官就得心向群众,为官就得清廉为民,否则,为官者就有可能成为庸官,贪官。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好就好在他能完全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每一个党的干部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做为人民服务的先锋和表率,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前提下,从思想深处,从为政之德,从履行职权等方面,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官为民履职

第四篇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3月7日下午,县委中心组成员在县党政综合楼211会议室集中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公社,在四个昼夜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扩展: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 周恩来四昼夜观后感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给毛主席电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一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着甘为儒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宗旨。

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够的精神和作风不但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村干部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通过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也真的感受到,在那个特殊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总是的必然要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如何解决“四风”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党长盛不衰,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扩展: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 周恩来四昼夜观后感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五 : 昼颜观后感

因为媒体对《昼颜》的报道,重拾对日剧的喜好。不过,这部剧真算不上是日剧中出色的。今天看了第六集,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集了,因为出轨的妻子被丈夫发现了,她舍不得舒适的生活,更舍不得孩子;平贱夫妻的妻子也用让我吃惊的毅然决然与情人分手了。确实她的婆婆和老公在这集里非常好。虽然她那老公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看这日剧完全是因为为演利佳子的那个不出名的演员所吸引。保养得法,穿着宽松、色彩艳丽的衣服,气质很好,进入了耐看的日本女演员群体。而上户彩长得太一般了。
出轨,特别是因为丈夫出轨或冷漠而出轨真是太傻了。利佳子看似聪明,当我得知她没有控制家里的经济大权、也不是事业女性,仅仅是因为外表符合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因为两个可爱懂事的女儿的妈妈而被养着时,我真觉得她的做法太危险了。没有男人可以承受绿帽子,作为过错方,她可能失去一切,包括她的女儿的抚养权。而且如果女儿们知道此事,也不会理解她。像她那样把个人真实信息公布给野男人、又毫不留情地甩人的,很容易被报复。
上户彩演的那段所谓的纯爱就更没看头了。事业失利、嫉妒妻子成功的男人不知不觉把注意力转向情场。自己的丈夫居然能性冷淡到那样,真让人怀疑是不是直男。纯爱到让人感觉像初恋,怎么能突然分得那么舍得、那么爽脆?《白色巨塔》的编剧在这戏里就逊色了。
情感来不得游戏。婚外恋总会烧至自己,现在的人又不是不经世事地婚了,爱来爱去的有意思吗?
没想到的是,昼颜居然是一种花,就是路边常见的浅粉色喇叭花。另一收获是发现日本女演员都非常白,研究一番后,发现这是因为她们很注意保养,所以身上和面部、四肢肤色是一致的。而我们大多数人四肢、面部等裸露部位肤色与身上是截然不同。因此,只要我们注意,也会是白人。
*************************
刚刚又看了第7集,利佳子不再是以往自作聪明的恋爱专家,纱和也不同于常人地透露很多信息给生物老师的妻子。对于父亲和母亲出轨,中日的态度都是相似的:痛恨但能接受前者,无法接受、原谅后者,无论什么原因。利佳子的婚姻已经不再给她富裕的生活,孩子也恨她疏离她,味如嚼蜡。不过跑到事业受她老公掌控到能截然不同的画家那里实在不是什么好结局,无数的小说、真实的生活都会告诉稍有常识的人这个论断。而且她说出轨的渣男都对她很温柔,她老公对她的回答也是正确的,那些人只是想得到她呗。纱和那边呢,婆婆真是难得的好。生物老师只适合谈情,他连饭碗都可能保不住。
任何人想要自由,首先要能经济独立。另外,不要把婚姻想得太理想化了。原先利佳子的生活其实不算糟糕的。情感上,不能因为男人出轨了,就糟蹋自己去滥交、做出格的事。如果真心爱自己的女儿,更要想想这样置女儿于什么样的处境。
***************
第九集里,纱和的老公和婆婆真是让人心疼啊,特别是老公。现在我觉得他可能是有生理上的难言之隐了吧。不过就算生理不正常,男人的心理能做到他这样,真是不容易了。演员演得非常好。如果不是乃里子做得那样绝,到老公单位去说,老公不见得会离开她。我不知道纱和在不知道对方决定的时候,怎样就义无反顾地离开这样的丈夫。
利佳子劝纱和的句句是明白的道理,但她好像自己并不知道在做什么。什么都不会,因此被老公轻视,不是很正常嘛?在出轨前,老公可是给她宽裕的生活的呀,并不小气的。她完全可以把家务给钟点工,自己去学点什么的,我想她老公不会反对。发现打破原先一成不变的生活,不见得理想,却也不肯回头,根本不考虑两个女儿,这点可以原谅吗?不会什么技能,不能去公司上班,就应该去陪酒吗?不能做最基础的工作吗?比如超市服务员之类的。如果放在生活里,她如果不肯回头,等待她的肯定是被情夫抛弃的厄运。《伤逝》讲的就是再常见不过的两情相悦到厌倦,平淡的生活,自己都不能养活的男人的无担当、找借口抛弃对方心安理得。
女性还是要独立,靠自己养活自己,才能自如、自由。仰人鼻息,靠人养活,肯定是要受气的。
*************
刚看了第十集,真的挺讨厌利佳子的,不知道她这份执着是怎么搞的?两个这么可爱的女儿,毫无前途的恶心的工作,她老公又没有旧事重提。如果说恢复手机和车子还有奢侈的生活,我想她只需要谈判就行了。反正是无性的婚姻,跟她老公有必要不呆在一个屋檐下吗?她老公瞧不起她也是有缘由的,确实是离开他连正常老百姓的生活都过不了,只能出卖姿色,而且也不肯吃苦,情愿出卖姿色。她喜欢的情郎,明知道她去做什么,还让她去。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同事。她老公成为了全国一流大学理科博导,有女生打电话到她家逼宫,老公也不负担家庭开销。我们都劝她离婚算了。没想到她坚持着,没有老人带孩子,她出钱请保姆接送孩子。她自己是“男人做的事她也做,男人不做的事她也做”(我们男同事说的),非常辛苦地接各种课和工作,瘦得脱形。令人惊讶的是,她同时还一年年的考博。去年终于考上了我们学校的其他专业的博士生。她女儿也顺利考上了她爸爸学校的附中,沪上四大名校啊!前些天我跟她晚上通话,她老公还在背后参与我们教师节给孩子老师怎么送礼的讨论,让我不得不相信,她这么多年的努力有了收获。
多少人想嫁个有钱的丈夫,利佳子成功了,而且她的丈夫对家庭、孩子还是比较有责任心的。如果她把家务给保姆,自己去充电充实自己的内在,她老公就不会说她徒有其表啊!
纱和的出轨对象对妻子说的话,挺正常的。是有一些男的有强势的妻子还出轨,因为想要获得自信。这男老师也是的,不能把自己的学术搞好一点?另外,我不禁想他妻子事业的起步,有没有跟她之前的不伦恋有关系?
纱和的老公和婆婆都很不错。如果需要性的话,他不能满足她,是应该离开。如果需要个温暖的家,这样的男的还不错。这也是利佳子和超市打工的那个男的为什么竭力要让她回归家庭的原因了。
****
刚看了最后一集,替那两个可怜的小女孩松了口气,总算她们的妈妈平安回来了,而且死心在家里做个母亲了——其实她不用那么干脆地对纱和说出来,我都知道没有了共同语言,她们的关系以后渐渐自然会凉掉的。纱和的老公在许多场合说着做着的都是正确的事。比如他知道利佳子出轨后,再见到她的时候,马上就说希望她以后不要再和妻子来往,带来的都是不好的改变。比如他看到妻子点火烧家后,对警察说了谎保下了妻子,但是也很清楚地意识到妻子已经把家当作牢狱了,做出了这样恐怖的事,不能再留着。他在前几集里夫妻第一次揭开出轨的面纱的时候,说得也非常好,不想离婚的他,既给妻子面子和退路,也含蓄地点清了事实。
今天中午,跟名古屋大学博士毕业的同事聊到这个剧,我说利佳子完全不该这样,应该自强嘛。她却说我(www.61k.com)不了解日本的社会情况,利佳子的心情在日本社会并不少见,非常正常。她还说她的日本丈夫虽然不大男子主义,但还是有一些有别于我们的情况,比如对她婚后仍然保有自己的姓氏非常不满,虽然两人目前都不在日本,他说日本的法律规定妻子婚后必须姓丈夫的姓。她去查了,果然如此。看来日本跟我们国家真是有很大的差别啊。


本文标题: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夜心的感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438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