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8-02-11 所属栏目:不足之处

一 : 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摘要:在集体备课中使我们每个人都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www.61k.com)同时利用课文内用教会学生要用欣赏的目光来评价同学,学会赞美别人。在集体备课时,注重教学过程的研究,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得以转变。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经历了知识获取过程,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知识。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还够注重了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最有效的平台。

关键词:评价;赞美;集体备课

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得我深刻认识到了: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可以听到不同人的想法,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也许我们一个人根本就无法解决某个问题,可是当我们处于一个集体中的时候,集合众人的想法策略,我想没有任何问题能难住我们。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念,信息技术是高一的必修课,实行新课改后占有一定的学分,还要进行统一的

备课的重要性 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水平测试,因此我们应当努力上好每一课,这就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www.61k.com]把备课观念由“写教案”转变为“全身心的去备课”,从而把握课堂教学的效能。要想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进行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出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讲述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后设计教学流程,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述。为书写教案充分准备,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书写教案。根据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特点,还可以在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相关内容的补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集体备课中大家畅所欲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

备课的重要性 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www.61k.com]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政治教材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在集体备课中使我们每个人都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同时利用课文内用教会学生要用欣赏的目光来评价同学,学会赞美别人。在集体备课时,注重教学过程的研究,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得以转变。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经历了知识获取过程,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知识。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还够注重了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最有效的平台。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还注重:在实际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学习到许多知识,注重我们老师的教学手段的提高和利用现代教育教学资源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特别提到了在教学中时,要注意导入,注重创设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一个好的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从而证明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还可以利用集体备课中互助合

备课的重要性 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作,大力开展教师之间的互助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更加注意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可以互相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www.61k.com)这样,集体备课就真正实现了新老教师的“传帮带”与资源共享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整体的教学水平和集体竞争力。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教学相长,授人以鱼不如“鱼”“渔”共授。“三人行,必有吾师”。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必将成为历史,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的教学模式必将大放异彩。要想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对待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深入思考,每个人都在研讨交流中得到提高,增强了我们处理教材、实施新课程的信心,教学方法更加得当,教学策略更加完善,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在课改这个特殊的时期,搞好集体备课的意义更加重大。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从我校教师写教案存在的问题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我校教师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随意性太强,二是实用性不强,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结合我校教师书写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一、关于教案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

说直白一点就是要让任课老师明白,本节课我来这个教室里干什么,干多少,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学多少;就是要让教学目标统领“教”和“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

那么,教师在备课中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

首先,是要梳理教材。通过深入阅读,将教材内容区分出若干个知识点。

然后,对照大纲或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确定各知识点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

最后,用恰当的语言将教学目标用文字表达出来。

多年来,在教学检查中发现,教师在教学目标方面主要存在4个问题:

一是没有目标。整篇教案就是教学内容摘要,说他没有教案呢,他有,说他有教案呢,这种没有目标、没有重难点、没有教法学法的教案又算什么教案呢。

二是目标不全。只关注知识目标,忽略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什么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中渗透德育、管教管导等等,就顾不到了。

三是目标太细太琐碎。目标定了五六条、七八条,知识点太小、要求太细,显得纷繁复杂,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起来反而不便。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是个相对的概念,一本教材里面有重点章,一章里面有重点节,一节里面有重点内容,一课时里面也有重要知识点。找到了重点,即可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将教学中的时间、精力集中到重点上来,即可避免教学中平均用力,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即可得到提高。那么,怎样确定重点?依据又是什么呢?依据就是大纲或教学要求。备课时,参看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确定教学重点。一般地说,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该节课教学目标中的1个或几个。

2、教学难点

难点也是1个相对的概念,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很多时候,难点是既难讲又难学的内容,当然,主要是难学,难学的内容一般也难讲。难点之所以成为难点,有的是因为抽象,有的是因为深奥,有的是因为复杂,有的还因为是学生某一方面基础不扎实,给学习新知识带来麻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从而确定该节课的难点。

难点是教师备课中最需要研究解决的地方,一般可以采取化简、分解和分散的方法处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难点分解成几个知识点,达成几个目标,在教学中逐个解决。

存在的问题:一是认为难点就是重点。其实,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有些重点内容并不难学;同样,有些难学的内容并一定是重点;二是摆设。教案中写了重点,写了难点,但在教学中没有解决的措施,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的课比比皆是。

(三)认真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包含复习旧课、新课教学、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的设计。

1、复习旧课

复习旧课这个环节在目标教学中被深化,称为前提测评、前置诊测或前置补偿。我认为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有三:一是学习督察,二是巩固旧知,三是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

复习旧课目的:一是前联性。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联系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二是过渡性。学生学习新知识,常常会因为对旧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而困难重重,通过复习旧课可以开启思维,实现旧新过渡,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通过复习旧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新授课的教学。

在复习旧课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自言自语。教师重述上节课知识,只管自己说,不管学生听。二是千篇一律。要么是机械重述,要么是节节提问,方法单一,机械呆板,缺乏趣味。三是每节必有。认为没有复习旧课这个环节就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其实,复习旧课不一定节节都有,它不是教学的必须环节,应灵活把握。如果前节课内容较浅,或学生掌握较好,或本节容量较大、预计时间紧张等等情形,即可省去这个环节,大可不必认死理。

2、讲授新课

(1)、教学方法单一

常用的(教法)有:

提出问题——讨论——归纳

提出问题——自学辅导——讨论——归纳(通用)

精讲内容——课堂练习——小结(通用)

提出问题——自学——精讲——归纳(通用)

俗语有道:“猪朝前拱,鸡朝后扒,各有各的方法”,同样,无数人的实践同样证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这个世上无所谓绝对好的方法,关键是看你怎么合理地组合,灵活地运用。

2、讲授过程重点不突出,难点不体现

3、课堂练习

新授课有练习,复习课也有练习。教学少不了练习,少了练习的课也绝少成功。因此,善于组织练习的老师往往也是教学比较成功的老师。

课堂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边讲边练:顾名思义,就是一边讲,一边练,1个知识点讲完,立即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练习。这种练习方法好处是“趁热打铁”,及时巩固。不足之处是,讲讲练练,导致讲不够集中,练也不够集中,纷繁复杂,容易疲劳。

(2)先讲后练:就是将新授知识全部讲完,再进行整体练习。好处是讲也集中,练也集中,教学组织方便。不足之处是,若干知识点一次讲完,若干知识点一次练完,学生往往凭兴趣学习,顾此失彼,对其中某些知识点可能学不彻底,练不到位,容易造成知识遗漏。

(3)分段练习:在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就喜欢采取这种方法。就是将整个练习时间分成几段,练习一段,验收一段。这种逐段练习、逐段验收的训练方式目标意识很强,有时间控制,有质量控制,也有一定的课堂紧张度,实践证明效果也不错。只是这种训练主要适合技能训练课、复习课,新授课不太好组织。

(4)先练后讲:就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练习中发现问题再由老师讲。这种方法好处多多,但次数多了,也会让学生感到厌倦。

总之,讲和练在教学中的关系是:以讲导练,以练定讲,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任何1种练习方法,都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灵活把握。

为了提高练习效率,组织练习时应注意“四有”,即有任务、有要求、有检测、有一定的紧张度,还要注意练“三度”,即练速度、练精度、练多维度。注意了这“四有”和“三度”,训练质量会进1步提高。

课堂练习中的常见问题:一是放羊式练习。训练有内容、无要求、无检测,哪里天黑哪里歇,练得多少算多少;二是包办式练习。教师边诱导边说答案,实际上是讲解的翻版;三是急躁式练习。题量太多,典型性不强。课堂练习一波接一波,一题连一题,学生没有回味的时间,节奏太快,记忆不牢,容易疲劳。四是练习目标不明、层次不清。练习题不够典型,练习不能紧扣教学目标。

3、没有课堂小结

一堂课讲完了,练完了,一般情况下还应该有个小结。那么,课堂小结要“小结”什么呢?一方面是小结知识点。就是帮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记住什么,要掌握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记住了没有,弄懂了没有。或者将知识点连成线、连成面,串一串,达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课堂评价。本节课中同学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方面还要改进,特别是要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总结,发挥课堂小结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4、作业布置

(1)量不合理

(2)质不符合学生实际,或简单或难

四、不会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学后教师的自我评价阶段,它突出的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实践证明,能反思、会反思的教师,成熟得快,师生关系好,教学质量高,能很快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反之,不会总结教学得失、不会反思的教师,要么进步缓慢,要么原地打转,很难有所提高。

那么,教学后记该记些什么呢?一记教学情况。本节课中哪些内容完成得好,哪些内容没有完成,在下一节课教学中要注意强调什么等等,方便下节课备课参考。二记方法总结。本节课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如何改进,用什么方法会更好等等。

主观问题

1、教学设计盲目性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编写的好看不好用或者叫认真编写不认真使用,这部分教师工作比较认真,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上课时一般不使用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等各种检查;二是教学设计的编写既不好看又不好用或者叫既不认真编写又不认真使用,教学设计编写粗落、掐头去尾,这种教学设计一般是学校什么时间检查,就什么时间编写。

2、教学设计随意性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缺乏必要的环节,比如重难点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二是教学设计编写没有针对性,对所编写的教学设计在标题不变的情况下,内容随便填写等。

客观问题

一、可供参考的相关资料少。

目前由于全国在职业教育方面,规范性的东西还正在建设中,比如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设置、教学大纲等的规范性问题,与之相对应的中职学校自身建设性的东西占主导。由于规范性的一些东西自身还不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关的资料建设就跟不上。

二、可供研讨的同行教师少。

在中职学校,专业课师资普遍存在着不足现象,有些学校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社会上随时聘用,有些学校是在相关专业教师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和培训改教专业课。短期聘任具有临时性,改(www.61k.com)教具有知识的欠缺性,前者不愿意在研讨下备课,后者渴求研讨却没有同伴能互助。

三、可供借鉴的学科经验少。

中职学校的所开办的专业因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所使用的教材也因专业培养方向的变化而变化。长期不变的专业少,正在建设的专业多,因前者无法积累同一专业的更多经验,后者又无经验可谈。

四、可以不变的学科选择少。

在中职学校因受到平行班级多少、生源数量多少的制约,可供选择的同一专业同一学科备课的机会就少。经常会出现一人多学科,一人多年级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备课质量。

可见,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主要是中职学校发展现状的生成物,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这些问题将会自然解决。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集体备课

一、目前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粒火花,教师要拥有整个花海。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渠道的增多、信息量的扩大,中小学生思想成熟的也越来越早,知识容量越来越大,思考问题越来越深,求知欲越来越难以满足,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学校倡导教师必须多读书富脑充电,多举行教研学习活动,多进行集体备课。进行集体备课,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富“水”添“花”的好办法。

一是学无止境,交流可以更新观念。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总有知识的死角,即使本人从事的工作或专业科目也是一样,永远有遗忘的东西,也永远有“新大陆”,要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就必须加强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社会知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教学沟通,构建和完善教育资源共享及教学成果交流平台,加强课题研究,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别人的教案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备课组都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探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落到实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突破重难点,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二是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人的决策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处理问题能力也是有限的。集中众人智慧,取长补短,择优弃劣,就是进步的过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集思广益,才能实现超越。“3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集中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就会更上层楼。通过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缩短了新课程的摸索阶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三是拓宽思路,可以力求教学创新。

一般备课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课题探讨知识的深度、广度,脱宽教学知识面。只要共同研究,即可就一堂课的知识点、素质点、能力点、挖掘点甚至考试基本点进行讨论,可以就1种模式、1种教法、1个主题、1个预设与生成的可能等进行讨论,让大家有所收获。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1. 集体备课≠“成就”懒汉。

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部分教师、备课组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有些同年级组的教师,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下载、另存……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共享的教案“一尘不染”即是明证。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试问这样的集体备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吗?

2. 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有些学校,集体备课已成为1种形式。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把集体备课和统一教案画上等号,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3. 集体备课≠个人“独唱”。

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备课组长说了算,这就使得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要集众人之长,补自身之短。集体备课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地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思想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实现共同提高。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

1、明确教学进度,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讲授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
2、梳理教材 ,熟悉教学内容

讨论教材讲授章节有无适量增加的前沿进展内容或应删除的陈旧内容,确保传授知识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
3、书写教案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设计和教案书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固定格式。学科不同,教案也允许有不同,文化课与专业课不同。我们讲,教书几十年,教材不同、学生不同、时代不同,教学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节节有变化,课课有创新,做到常讲常新、常教常新;相应地,教学设计和教案书写贵在创新,当然也应该做到常备常新、常写常新。

4、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有的时候我们尝试了各种策略,但都不见成效,于是我们感觉自己很“自然地”要爆发了,也很害怕自己因此而说出一些会后悔的话,做一些会后悔的事情来……你可以预先安排一位教师做你的“亲密战友”。这个教师会把某个生事的学生带离教室,或者你只要告诉这个学生去那位教师的办公室即可了。你或许会遇到1个学生特别抗拒你的安排,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他1个选择,“你要么去坦尼先生的办公室,要么去教务长或校长的办公室。”他们往往会选择前者,而且在那里表现还会惊人得好。

( 雷内·罗森布拉姆—洛登《你必须去学校,因为你是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186页)

这种策略不由得使人想起我国的俗语:“1个好汉3个帮”,“1个演红脸,1个演白脸”。靠同事帮助摆脱困境,常常是很必要的,因为您不管有多大本事,总有失策之际。

但是要注意,这个帮手最好事先有约定,而不要临时拉1个,否则他可能帮的不是时候、帮的不是地方,甚至可能帮倒忙。办公室里不是常有这种镜头吗:1个老师批评学生,好几个老师一齐上,几乎成了“批斗会”。这只能使学生得出结论:“你们老师官官相护,1个好的也没有。”这种学生,以后可就更难教育了

集体备课的要求

1. 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因为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的。集体备课前,应先布置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师个人的集体备课记录本,不仅要成为集体备课时分享智慧的记录本,更应成为集体备课前梳理经验的记录本,倾诉困惑的记录本。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教师才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以个人的思考凝结集体的智慧,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2. 求同存异——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

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期望1个教学方案放之各班而皆准,显然是1个美丽的神话。教育永远不可能是工厂规模化的生产。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1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蜜蜂采集花粉酿蜜”的观点,应该是我们对待集体备课的积极态度。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探寻普遍的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则不适合过于统一。我们应该将求同存异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倡导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用集体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

3. 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

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上,就有利于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就有利于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就有利于避免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集体备课成效的评价标准

(一)、是否“脑中有纲”
就是要认真熟悉所任学科的教学大纲,并在脑中形成纲领性指导文件。很好执行的概念,只有认真并熟悉大纲,才能高层次地去把握教材,改进教学。只有统观全局,确切了解本年级基础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及它们的先后上下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步步落实。


(二)、是否“腹中有书”
这包含2个方面的内容:(1)精通教材;(2)广泛涉猎,尽可能掌握较丰富的相关知识。不管任哪个年级的课都应对(1—12)册教材有所了解,对本期教材,一是通览全册内容,做到胸有全局;二是弄懂每篇课文,每部分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三是融会贯通,做到知内容、知人、知编者意图;四是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妥善处理,背课时遇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多请教有关学科的教材,平时翻阅报章、杂志和工具书最好做些必要的摘抄。
(三)、“目中有人”
要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吃透学生情况: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二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所教学科的态度、兴趣及困难;三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品德表现、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及时分析对症下药。
(四)、“心中有法”
认真研究教学步骤,运用恰当的教学法,做到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既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要符合知识的逻辑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到好处的各种教学方法。(串讲、谈话、论说、常识)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五)、“胸中有案”
所谓“案”即教案。教学设想,各教学步骤的要点系统记录在案,做到成竹在胸。在此基础上做到“三说清”;(1)说清大纲要求;(2)说清大纲如何体现分年级的要求;(3)说清每节课安排的位置及自己所用教学方法的理由。“二拿出”:(1)拿出象样的研究课(公开课);(2)拿出象样的专题文章。“一看准”:在了解本学科教改动态的基础上,看得的准近期的发展趋势。

集体备课要落到实处。

1、落实过程。集体备课必须按以下的程序展开: 一是每一星期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二是对每一次的备课任务,分别由组内每位教师进行构思、自主设计;

三是当中心发言人针对某一内容的设计发言后,组内其他教师要进行讨论、评价、取舍,然后定稿;四是在讨论会后分别按照讨论的结果撰写设计方案;五是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要求对教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六是在下次集体备课时间,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改、再评价。集体备课只有按程序开展,才能保证不走过场,也不会成为1个人的“独角戏”。

2、落实内容。一是备教材:把握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把握各章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研究教学难点;做好“用教材”教的研究与设计。二是备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三是备教学资源:搜集、共享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教学网站、教学课件、自制课件与教具学具、作业设计等

3、落实反思。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说,“

对1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2个轮子,1个叫做“情感”,1个叫做“思考”。而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就是缺少反思,也许更确切的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我们的备课是对下阶段的教学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这样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就一无所知,也就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就没有提高。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务处要求:

1、为了便于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教导处在排课上做出了重大调整,从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下午时间均有1个教研组的教师不安排课,统一在备课教室备课。活动时间固定,确保集体备课有充足的时间,不走过场,处处落实到位。

2、各备课组组长一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以个别带动全体

2、强化同组听课评课制度,开展好本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要求做到:凡是本组内教师,每人出示一节能体现自己小专题的公开课。每次公开课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听评课活动,评课不走过场,客观公正,讲求实效,提出改进意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实现学科联手,教研互动,让每一次公开课的讲评成为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的良好契机。

1.教研组内定期开展备课情况的自查和互查活动,鼓励教师们在相互查阅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设计出更为科学、高效的备课方案与作业布置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备课质量。

2.要求并倡导组内教师“二次备课”。即根据课堂变化,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善于扑捉课堂信息,课后撰写教学案例或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并将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融会到教学中去,做到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本组教师每单元教学中,至少有两篇以上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使教师在总结反思中成长壮大。

三 : 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的好处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粒火花,教师要拥有整个花海。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渠道的增多、信息量的扩大,中学生思想成熟的也越来越早,知识容量越来越大,思考问题越来越深,求知欲越来越难以满足,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学校倡导教师必须多举行教研学习活动,多进行集体备课。进行集体备课,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富“水"添“花”的好办法。

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那集体备课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呢?

一、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以前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还是觉得通过集体备课后自己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孩子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觉得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能学到很多,学生从学习中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主讲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那么每一个老师当自己是主讲人时,他在集体备课前都会认真去背,常常是我们集体备课需要四十分钟左右,但他查各种资料准备时间要几小时,甚至更多。再有当你一个人课前备课时总觉得兴趣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如果有同事讲到你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你就会忘记了备课,进行到与同事聊天当中去了。当你的课到了,不管刚才备的怎样,你都要去上课了,这样也影响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在集体备课时,参与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时,那时你就会随着集体的氛围跟着积极地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去。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讲,集体备课都能提高老师的积极性。

四、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既然集体备课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这么有效,那怎么样才能使集体备课更好的行之有效呢?

1.在探究内容上争取新突破。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就无法有合适的形式。仅是地点的改变,无法突破原来的瓶颈困惑。新的内容有哪些?我以为我们可以就一篇课文的知识点、素质点、能力点、挖掘点甚至考试基本点进行讨论;可以就一种模式、一种教法、一个主题、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可能等进行讨论;可以让某一个老师,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说课,这样既可以锻炼说的教师,也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

2.在讨论范围上争取新扩大。不要把集体备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要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把讨论的范围扩大了,新鲜感就有了,话题也会多了。其实只要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讨论。有人曾戏言:校本教研怎样做才有效?做个石桌,放些茶水,围坐一起,互相叙说,就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说穿了,这里强调的是讨论范围的问题。只要大家有兴趣,有话题,教研就会有效。

3.在座位上采取新方式。既然已经坐在了教室里,何不把桌子搬一下,形成一个圆形,大家不分主宾就坐,这样有利于大家的交流,有利于产生一种谈论的效应。大家并排坐,或三三两两坐,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4.强化组织者的责任。讨论中,组织者很重要。没有组织者,就会出现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长要善于组织大家讨论,要及时调整谈话话题,时刻肩负起“引领者”“中心者”的作用。

本文标题: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谈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106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