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颈动脉瘤-《健康财富》提问:颈动脉瘤一定要放支架吗?

发布时间:2017-12-05 所属栏目:动脉瘤

一 : 《健康财富》提问:颈动脉瘤一定要放支架吗?

颈动脉瘤一定要放支架吗?

《健康财富〉读者 余伦言 提问:

我今年82岁,5月份因头昏呕吐急诊,CT诊断为双基底节脑缺血,老年脑。后来6月份又做磁共振示:两侧基底节区半卵园区见多发点状告信号。头颅动脉增强MRA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见大小约5*3.2mm瘤样突起,右侧颈内动脉C1段见大小约为2.5*1.6mm瘤样突起,余两侧颈内动脉基本对称,管壁尚光滑,未见明确斑块样充盈缺损,管腔未见狭窄;两侧椎动脉管壁光整,未见明显狭窄。基底动脉显示良好,未见异常;两侧大脑前、中、后动脉走行自然,管腔未见狭窄;wills环附件未见明显动脉瘤,颅内未见畸形血管。请问专家,是否要放支架?药物能否治好?因为我有房颤,快速121~146次/分心室率,ST改变,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读者 余伦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吴逸群 答:

余先生您好,

《健康财富》转来了您的信,您提供了详细准确的信息,使我们对您所提及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您的问题也是很多关心健康知识的读者所想要了解的,所以我们就在本期给您和大家一个比较详细的解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颈动脉瘤和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脑出血和脑梗塞这个现代社会最大的健康杀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动脉粥样硬化则多是颈动脉瘤和颈动脉狭窄阻塞的罪魁祸首,

颈动脉瘤,是一种颈动脉系统的动脉血管病变。虽然我们称之为“瘤”,但实际上它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肿瘤,而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炎症、遗传发育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动脉血管管壁变薄向外突起。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颈动脉瘤大的可以有1、2厘米甚至更大,而小的可能只有1、2毫米。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因为颈动脉瘤不是“肿瘤”,或者因为它很小而轻视忽略了它,因为它可以在人们激动、用力,甚至仅仅是咳嗽、排便等各种猛然使血压增高的情况下突然破裂出现大出血而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就好像自行车的内胎用久了以后向外鼓出了一块;如果不及时修补或者更换的话就会随时“爆胎”一样。

颈动脉从胸腔开始一直延伸到我们的大脑,是供应大脑的最重要的动脉血管。我们把颈动脉大体分为两个部分——颅(脑壳)内和颅(脑壳)外。颅外较大的颈动脉瘤可以在颈部摸到甚至看到;而颅内的颈动脉瘤因为看不见摸不到要隐蔽得多,因此被发现时大多已经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往往是致命的,不少病人因此而丧失了救治的机会。可以这么说,颈动脉瘤虽然不是什么“癌”和恶性肿瘤,但是一旦破裂它给患者的健康带来的影响轻者就是中风,重者将有性命之虞。

虽然我们把得了颈动脉瘤比作为像脑子里放了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危险,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发现了就可以设法解除“定时炸弹”的危险。

目前,治疗颈动脉瘤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这是一种很好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开颅手术除了对神经外科医生有极高的技术要求之外,对病人的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和颈动脉瘤的情况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为了保证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有一部分病人是不适宜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第二种是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神经介入手术是直接从血管内到达动脉瘤的部位进行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也避免了手术开颅的问题。

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是神经介入手术中的一种方法,也被简称为“颈动脉支架手术”或“颈动脉支架”,是国际上在近十来年发展起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型高科技微创手术方法。在颈动脉内放置支架是为了重新建立完整的血管形状,因此,它可以用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颈动脉狭窄增加脑血流供应、减少脑缺血脑梗塞的发生;也可以用于治疗梭形动脉瘤和所谓的宽颈动脉瘤。

对于一位80多岁高龄的双侧颈内动脉瘤患者,而且同时患有房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选择神经介入手术治疗是十分适宜的,因为这样能够避免更多由于治疗过程而带来的风险。如果CT血管造影、MRI血管造影尤其是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有宽颈动脉瘤或梭形动脉瘤,那么放置颈动脉支架是很好的方法,更有可能需要同时置入铂金弹簧圈一起起到加固血管的作用。唯一的缺点就是目前这些神经介入材料的费用比较高,还没有纳入医保范畴。

专家专长:脑血管病(脑动脉瘤、颈动脉狭窄)的外科微创和神经介入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五上午

二 : 颈动脉体瘤

疾病名称(英文)carotid body tumor
拚音JINGDONGMAITILIU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心血管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颈动脉体瘤是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肿瘤,较少见。约4%—5%的颈动脉体瘤为双侧性,偶有同时或先后发生身体其他部位的化学感受器组织瘤。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任何性别、年龄均可患病。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瘤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坚韧,有包膜,切面呈棕黄色,多数为良性,生长缓慢,可多年不引起症状。约3%—6%呈恶性,可侵蚀邻近组织,转移至淋巴结或远处(主要至肺)。但因发展较慢,即使已有肺转移,常仍能存活10年以上,无论良性或恶性,局部切除不彻底时均可复发。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临床表现为位于下颌角后和胸锁乳突肌前的肿物,位置较深。有些表现为咽侧壁的隆起,必须在口腔内外作双手合诊才能摸到。肿瘤一般不与皮肤粘连,能左右活动,当肿瘤与周围组织粘着时则失去移动性。此瘤有时可有震颤、杂音及搏动。颈动脉体瘤的主要症状系因肿瘤生长较大后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所引起,如吞咽困难及因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受压所引起的Horner综合征,声带麻痹,舌一侧萎缩,亦可因压迫颈动脉窦而引起颈动脉窦综合征(心率快、血压低、意识消失)等。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颈动脉造影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动脉移位和弧形压迹等。一般此瘤的血液供应极为丰富,主要来自颈外动脉。
实验室诊断难以确诊时可考虑行穿刺活检。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颈动脉体瘤需与颈动脉瘤、颈动脉分叉处扩张、神经鞘瘤等鉴别。当肿瘤主要出现在咽侧壁时,应与位在下颌骨后方的腮腺肿瘤、迷走神经的肿瘤、舌咽神经的神经瘤等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由于其解剖位置较复杂并与颈动脉关系密切,颈动脉体瘤的手术切除比较困难。早期较小的肿瘤在颈动脉的外膜与中层之间,有一肿瘤与血管间的间隙,手术中在切断颈外动脉后,沿此间隙剥离肿瘤,可以切除而保留颈总、颈内动脉的完整。但较晚期的肿瘤及恶性变时,往往与颈动脉难以分离,或已浸润邻近组织,手术时常需结扎切断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此时,手术后可遗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谨慎从事。在手术前对每日数次,每次压迫同侧的颈总动脉20—30min,以促使侧支循环形成,术小局部用麻醉阻断颈总动脉10min,若病人依然清醒,表明侧支循环丰富,能减少由于阻断或结扎须总动脉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必要时采用自体静脉移植。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三 :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1 手术名称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2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的别名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颈动脉体副神经瘤切除术;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切除术;颈动脉体副神经瘤摘除术;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摘除术

3 ICD编码:38.6201

3.1 分类

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

3.2 概述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用于颈动脉体瘤的治疗。 颈动脉体瘤是来源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上不很多见,多发生于青年人,生长也比较缓慢。肿瘤常表现为上颈部、下颌角下、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等硬度的无痛性包块。与颈动脉关系极为密切,故肿瘤可左右移动而不能上下移动,局部可触及搏动和闻及杂音。对上述部位和性质的包块,应考虑有颈动脉体瘤的可能,B超检查、颈动脉造影检查、DSA及MRI检查可助确诊(图10.4.2.6-1~10.4.2.6-4)。肿瘤侵及周围重要神经即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如交感神经受损可发生霍纳综合征,迷走神经受损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舌下神经受损而致舌肌半侧萎缩。颈动脉体瘤晚期出现上述并发症,并有恶变可能,故宜及早手术切除。

“www.61k.com)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3.3 适应症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适用于:

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复杂、困难,手术并发症亦多,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已确诊为此肿瘤的病例,应从病人的全身情况(特别是心血管情况)、局部情况、临床表现、有无重要神经受累及并发症发生、肿瘤生长速度及其预后等综合考虑,并在认真准备、周密计划的前提下及早择期手术。晚期手术效果和预后往往不佳。

3.4 禁忌症

1.全身和心血管系统情况不允许者。

2.手术有结扎切断颈动脉的可能,故未做颈动脉压迫训练及未做重建入颅供血通道的准备者不宜手术。

3.未经检查证实颅内血管侧支循环确已建立,术中又不能重新建立血液入颅通道的病例。

3.5 术前准备

1.明确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及B超、颈动脉造影、DSA及MRI等项检查,认真分析可获正确诊断。一般不主张行局部穿刺和手术探查。

2.明确肿瘤范围、部位以及肿瘤和颈动脉、特别是和颈内动脉的关系。

3.认真、正确、按要求进行颈动脉压迫训练,达到压迫40min以上而病人不发生昏厥、对侧肢体无力、瘫痪或感觉障碍等脑缺血的表现。

4.明确颅内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常用的方法有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循环时测定和健侧颈动脉造影等。

5.做好重建入颅动脉血管的准备,如动脉吻合、自体血管移植和人工血管架桥等。

6.常规应作的各种药物过敏试验。

7.配备足够的血量。

3.6 麻醉和体位

多选用局麻或气管内插管全麻。宜取平卧位,肩部垫高,头部后仰并偏向健侧,有利于术野显露。

3.7 手术步骤

3.7.1 1.切口

切口宜大。对位于上颈部的肿瘤可取与胸锁乳突肌前缘平行的斜切口(图10.4.2.6-5)。而肿瘤位置偏高,突向颌骨内侧、咽侧和接近颅底者应加做颌下弧形切口即T形切口。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3.7.2 2.显露肿瘤

按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及颈深筋膜浅层。沿胸锁乳突肌前缘作钝性分离并将该肌向后外侧牵引拉开(也可分离后切断,待肿瘤切除后再缝接),显露以颈动脉分支部为中心的肿瘤。肿瘤表面覆盖有较厚的血管被膜,极易出血(图10.4.2.6-6,10.4.2.6-7)。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明确肿瘤范围后,在肿瘤以外的上下侧部位钝性分离,游离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并置绕橡皮条以控制出血,游离颈内静脉并拉开。以颈动脉外膜为深度平面,由肿瘤外向内仔细剥离肿瘤,剥离颈动脉窦处及颈内、外动脉的分支部,特别是其腹侧常遭遇极大困难,容易破裂、穿孔、出血,除大动、静脉之外的出血采取钳夹、缝扎的方法解决,颈内动脉破裂、穿孔者则以无创针线缝合修补。在分离过程中可视情况结扎颈外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必要时可及早结扎(图10.4.2.6-8A、B、C)。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3.7.3 3.处理大血管及切除肿瘤

完整的剥离、切除肿瘤而保留颈总、颈内动脉是困难的,但应努力争取。经常遇到的是肿瘤已侵犯动脉管壁而不能完整剥离,必须连同动脉血管一并切除(图10.4.2.6-9A、B、C)。结扎切除一段颈外动脉是没有问题的,而结扎切除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则必须重建入颅的血管通道。其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结扎颈总动脉,颈内、颈外动脉相互吻合(图10.4.2.6-9E、F)。②切除颈内动脉一段,残端与颈总动脉吻合。③自体动脉移植:取自体颈外动脉一段,分别吻接移植于切除颈动脉分支部后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残端上。④自体静脉移植:取自体大隐静脉一段进行移植,重建入颅通道(图10.4.2.6-10)。大隐静脉管壁较动脉软、薄,在不能承受动脉压力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膨胀、破裂。为防止此种危险情况的发生,可在移植的静脉(包括两端吻合口区)外周,包裹一层自体大腿阔筋膜或带蒂的肌肉组织。⑤人工血管架桥:采用特制的血管代用品施行人工血管吻接、移植、架桥,代替自体动、静脉,但要求人工血管管径与颈动脉管径大致相当。⑥以颈外动脉为材料修补颈动脉窦区:位于颈动脉分支部的窦区是肿瘤的中心,也是肿瘤侵犯所致的薄弱且最易破裂、穿孔的区域,手术剥离常十分困难。对不能直接缝合修补的较大破口,可暂时阻断血液,取一片结扎后的颈外动脉,带蒂转移过来,铺开作为修补材料,进行修补。以上各种方法,均需在暂时阻断血流的情况下进行,为避免颅内缺血时间过长而发生意外情况,应使用硅胶管(或塑料管)针头分别插入需吻合移植动脉上下端,以保持必要的血液循环(血管间搭桥)(图10.4.2.6-9D)。⑦结扎颈总及颈内、外动脉:此法对切除肿瘤来说比较彻底,即在肿瘤范围之外分别结扎切断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但必须是在术前已作过科学、客观的检查,的确证实经过颈动脉压迫训练,颅内侧支循环已经建立的条件下方可结扎切除。否则将会出现偏瘫、失语甚至死亡等严重合并症。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再取上述七种方法之一处理完颈动脉,继续剥离肿瘤,即可全部切除。

3.7.4 4.关闭伤口

冲洗伤口,彻底止血,分层缝合伤口,置负压引流或半管引流,无菌敷料包扎(图10.4.2.6-11)。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3.8 术中注意要点

1.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操作复杂,危险性大,并发症多而严重。特别是对结扎、切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后可产生的严重后果,术者应充分认识和估计,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认真仔细操作,绝不可掉以轻心。颈内外动脉的位置常因肿瘤推移而变位,对此应有充分考虑,确认后再行处理。

2.熟悉颈部解剖,防止意外损伤。对颈动脉的处置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3.在结扎、切断颈总或颈内动脉之前,为进一步确定颅内血液供应情况,可用橡皮条阻断血液,观察10min以上,若无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发生,即可按计划结扎、切断。自体静脉移植时应注意静脉瓣的血流方向和动脉血流方向一致,以保证血流的顺畅和充分(图10.4.2.6-10)。

4.手术时出血很多是其特点,所以,清晰的术野是非常重要的。对肿瘤位置居上,接近颅底的病例,可锯开下颌骨(肿瘤切除后再复位固定),翻起腮腺,切断并向后掀起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借路而入,扩大手术野,保证手术安全。

5.科学地掌握手术程序,对保证手术顺利、减少出血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先外围、后中央的分离方法;显露颈动脉及其分支后再剥离肿瘤;剥离时宜从颈动脉下端开始,以控制出血,然后再剥离上端的颈内、外动脉,最后剥离颈动脉窦及分支部;及早结扎与肿瘤组织粘连的颈外动脉和颈内静脉等都是很有效的措施。

6.分离颈动脉窦区时应及时进行窦区封闭,防止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

7.术中维持一定的血压对保证颅内供血有重要作用。

8.结扎颈外动脉时不仅需要和颈内动脉相鉴别(有时可有变位),避免误扎,而且对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也应有充分估计和警惕。

9.术前进行准确、可靠的颈动脉压迫训练,对颅内侧支血液循环的建立、保证手术安全有重要意义。

10.术前拟定好周密的手术方案和有力的防范处理措施实属必要。

3.9 术后处理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对作颈部血管修补、血管吻合、血管移植和人工血管架桥移植及结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病例,术后应严密观察,发现颅内缺血征象应及时处理,并使用肝素等抗凝血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2.保持一定的血压。

3.给予必要的止痛剂、抗生素类药物。

4.颈部制动3d。

5.定时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6.术后48h拔除引流。

7.术后5~7d拆除缝线。

3.10 并发症

1.神经损伤,常见的有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分支、交感神经等,可出现临床上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可给予对症处理。

2.术后大出血,属血管处理不当所致,常危及病人生命,应紧急处理。

3.肺部感染,关键问题在于预防。

4.偏瘫、失语甚至死亡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预防的重点在于术前准备和术中的正确操作。

4 ICD编码:39.8 01

4.1 分类

耳鼻喉科/咽手术/颈动脉体瘤与甲状-舌骨囊肿或瘘管的手术

4.2 概述

颈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外膜内,平均体积约6mm×4mm×2mm,营养血管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由舌咽神经支配,当体内出现缺氧或二氧化化碳存积时,颈动脉体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使呼吸增快,血压升高。

颈动脉体是人体最大的副神经节,又是人体化学感受器官,所以颈动脉体瘤既是副神经节瘤,又属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

颈动脉体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青春期前少见。女性略多于男性。约5%为双侧,且多有家族史。

颈动脉体瘤生长缓慢,初发现时多见于下颌角下方的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后可出现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受压症状。约10%~15%可向咽部生长,引起吞咽及呼吸困难,肿瘤多属包裹型,即包绕颈内、颈外及颈总动脉生长,少数属局限型,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颈动脉体瘤多属良性,但也有可能恶变,恶变率约为3.2%~6%。恶变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或远距离转移,但组织学鉴别恶变很困难。

化学感受器系统分布于全身各处,如主动脉体、颈静脉球、迷走神经、肺、交感神经节、腹膜后等,均可发生化学感受器瘤。所以颈动脉体瘤远处转移与多中心化学感受器瘤也不易鉴别。

4.3 适应症

颈动脉体瘤对放射线不敏感,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只有在病人不能耐受手术或肿瘤侵入周围组织已无法切除时才采用放射治疗。由于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手术死亡率约为12%,术后约30%发生脑部并发症,这也是部分学者不主张手术治疗的原因。但由于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之间有一分离平面(动脉外鞘),在这一平面进行分离,完全有可能将肿瘤完整分离而不损伤颈动脉。

4.4 术前准备

1.颈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供血来源。

2.颈总动脉压迫试验(Matas试验)及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脑部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以供制定手术方案参考。

3.备血。

4.准备一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皮肤,以备采取大隐静用,有条件时可同时准备人造血管备用。

4.5 麻醉和体位

仰卧、垫肩、头转向对侧。气管内插管低温(30℃左右)麻醉。

4.6 手术步骤

1.多采用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从乳突尖部至胸骨切迹切开皮肤及颈阔肌。显露胸锁乳突肌,并将其拉向后侧即可看见肿瘤,仔细检查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肿瘤向咽部、颅底方向发展,有时需切断下颌骨,才能有良好的显露。

也有人主张做弧形切口,中点位于舌骨大角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切口前半部分沿颈部皮肤自然皱褶走行,后半部分向上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走行(图9.5.5.1-1)。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2.肿瘤与颈动脉之间有一分离平面,所以较小的肿瘤或围绕颈动脉不紧密的肿瘤,可以采用单纯的瘤体剥离术将肿瘤切除。

先将靠近肿瘤的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游离一段并分别绕以涤纶带,以备必要时阻断血流用(图9.5.5.1-2)。由肿瘤下极开始向上分离,肿瘤与颈动脉之间可见一白色分界线,可作为分离的导向标志。分离之前颈动脉周围应以1%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以免发生颈动脉窦及迷走神经反射性血压及心搏骤停。分离时应注意保护舌下神经、迷走神经、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必要时可切断结扎,万一穿通动脉壁,可立即收紧颈动脉两端的涤纶带,暂时阻断血流,缝合血管裂口,如血管壁缺损较大,可用自身血管、同种异体血管或人造纤维血管做补片修补术(图9.5.5.1-3)。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3.如果肿瘤分离困难,可先做颈动脉内转流术。静脉注射肝素,使全身肝素化,将颈动脉两端的涤纶带收紧,切开颈动脉,将充满肝素的硅胶管插入颈内动脉,再以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之涤纶带将硅胶管与血管一起束紧(图9.5.5.1-4),颈外动脉的涤纶带也收紧,这样,在无血的情况下,可以较快切除肿瘤,也减少了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肿瘤摘除后,将硅胶管取出,缝合颈总动脉切口。动脉内转流术的缺点是损伤血管内膜,容易发生血栓栓塞。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4.如肿瘤包裹血管甚紧,必须切除一段血管时,就需要做血管移植术,可用自身大隐静脉或同种异体动脉或人造纤维血管,做颈总动脉与移植物端-侧吻合与颈内动脉端-端吻合(图9.5.5.1-5)。也可将移植物套在内转流管上,待肿瘤切除后,先将颈内动脉断端与移植物上端做端-端吻合,然后将颈总动脉端与移植物下端做端-端吻合,在最后3~4针吻合线结扎前将内转流管取出(图9.5.5.1-6)。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颈动脉瘤 颈动脉体瘤摘除术

4.7 术后处理

1.没有进行内转流术及血管移植术,术中也没有中断颈内动脉血流的病人,按一般颈部手术后病人处理。但对双侧颈动脉体瘤的病人,先后切除两侧肿瘤时,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高血压,须服降压药物。

2.术中进行过血管移植的病人,术后一定取平卧位,勿用垫枕,以免移植血管扭曲。每日静脉滴注右旋糖酐4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共5d。

3.曾中断颈动脉血流或进行内转流术的病人可考虑应用肝素1周,以防血栓形成。

4.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感染。

5.注意有无舌下、迷走等神经损伤。

4.8 并发症

1.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手术中断颈内动脉血流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性脑细胞损害,致病人持续昏迷。

2.术后1周之内,可发生脑动脉继发性血栓或栓塞,特别是施行内转流术的病人,可出现偏瘫、昏迷。可使用溶血栓药物或手术取出血栓。如为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应立即手术取除血栓。

3.由于感染,血管吻合口破裂。

4.两侧颈动脉体瘤摘除术后发生高血压。

5.舌下、迷走神经损伤。

本文标题:颈动脉瘤-《健康财富》提问:颈动脉瘤一定要放支架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715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