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领悟人生真谛论文-从数学故事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发布时间:2018-03-17 所属栏目:品中国文人1读后感

一 : 从数学故事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数学是什么,远远比数学怎么教更加重要。[www.61k.com)只有准确地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才能有效地实施其教学。

我 们知道数学有三大特性,即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但在学科培训、教学研究中一方面我们必须从数学三大特性的高度理性地认识数学,另一方面我们需要 对数学的特点有着更具体、更鲜活、更有意蕴的理解。于是我们改编、新创了一组关于数学的精粹而有意蕴的故事,期望借助数学故事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数学的真 谛。

故事一:烧水的问题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从数学故事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有好事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些水应当怎样去做?”

被提问者答道:“在壶中放上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

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接着追问:“如其他条件不变,只是水壶中已有了足够的水,那你又应当怎样去做? ”

这时被提问者很有信心地答道:“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

但是提问者说:“物理学家通常都这么做,而数学家们则会倒去壶中的水,并声称已把后一问题转化成先前的问题。”

感悟:

数学家“倒去壶中的水”似乎是多此一举,故事的编创者不是要我们去“倒去壶中的水”,而是引导我们感悟数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转化。

学 习数学不是问题解决方案的累积记忆,而是要学会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数学的转化 思想简化了我们的思维状态,提升了我们的思维品质。转化不是就事论事、一事一策,而是发掘出问题中最本质的内核和原型,再把新问题转化成与已经能够解决的 问题。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它应贯穿在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

故事二:两只羊的描述

草地上有两只羊,在艺术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看来却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下面是他们的的描述。

艺术家:“蓝天、碧水、绿草、白羊,美哉自然。”

生物学家:“雄雌一对,生生不息。”

物理学家:“大羊静卧,小羊漫步。”

数学家:“1+1=2。”

感悟:

从故事中不同职业的人对两只羊的描述,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美的关注,生物学家对生命的关注,物理学家对运动与静止的关注,而数学家从色彩、性别、状态中抽象出数量关系:1+1=2,这是数学高度抽象性的体现。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从数学故事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教学时要在直观物体和抽象概念之间构建桥梁,从而引导学生把握事物最主要、最本质的数学属性。

抽象有一个学生经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抽象的结果。数学抽象本身又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永无止境。

故事三:篱笆围面积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让他们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说:“将篱笆分解拉开,形成一条足够长的直线,当围起半个地球时,面积最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篱笆的外面。”

感悟:

工程师的设计是实用的、唯美的,不愧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的思维具有奇特的想象力,篱笆可无限地分解拉开,似乎围成的面积已经是 “最大了”。数学家是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篱笆的外面。”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力图围出最大的面积,而数学家是先围出最小的面积。人们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数学家何止是退一步,是反其道而行之。“反其道”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品质。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组成部分。在我们面对“山重水复”之时,逆向思考常常使我们找到“柳暗花明”之路。数学教学应使逆向思维成为学生应有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行为。

故事四:苏格兰的羊

三位科学家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越过边境不久,发现了一只黑羊。

“啊,” 天文学家说,“原来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

“得了吧,仅凭一次观察你可不能这么说。” 物理学家道,“你只能说那只黑色的羊是在苏格兰边境发现的。”

“也不对,”数学家道,“由这次观察你只能说:在这一时刻,这只羊,从我们观察的角度看过去,有一侧表面上是黑色的。”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从数学故事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感悟:

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说过:“数学使人精确。”故事中的数学家对苏格兰羊的描述充分体现出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的理性思维是建立在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数学语言的严密界定之上的。数学语言的简洁、精炼、严密的特性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育教学中不断地锤炼教学语言,并进而通过数学语言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故事五:三角形的内角和

美籍华人陈省身教授是当代举世闻名的数学家,他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学中语惊四座:

“人们常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但是,这是不对的!”

大家愕然。怎么回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不是数学常识吗?

接着,这位老教授对大家的疑问作了精辟的解答:“说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不对,不是说这个事实不对,而是说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不对,应当说三角形外角和是360度。”

“把眼光盯住内角,我们只能看到: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

五边形内角和是540度;

……

n边形内角和是(n-2)×180度。

这就找到了一个计算内角和的公式。公式里出现了边数n。如果看外角呢?

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度;

四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

五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

……

任意n边形外角和都是360度。

这就把多种情形用一个十分简单的结论概括起来。用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代替了与n有关的公式,找到了更一般的规律。”

感悟:

读罢陈省身的故事,我们想起数学家波莱尔的一段话:“数学家的目的往往是寻求一般的解,他喜欢用几个一般的公式来解决许多特殊的问题。”

数学教学不是罗列更多的现象,也不是追求更妙的技巧,而是要从更普遍的、更一般的角度寻求规律和答案。

故事六:树上有几只鸟

某日,老师想看看学生的智商如何,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老师问:“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吗?”

“确定。”

“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OK?”

“OK,树上的鸟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

“没有。”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

“没有花,就10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且下课铃已响了,但学生还是追问。

“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2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 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下1只;如果掉下来,就1只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从数学故事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感悟:

读完上述故事,我们似乎也有晕倒的感觉。树上有几只鸟,本是一道趣味数学题。数学需要趣味,那怕这种趣味带点幼稚,答案不够周密。“趣味数学”是激发学生数学想象、数学情趣及思维火化的有效素材。趣味数学题一旦“坐实”,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故事中的学生似乎有点“走火入魔”,这会不会与我们刻板的教学有关呢?

如果开放题被肢解成一道道封闭题,就违背了开放的本意。数学需要开放,开放的目的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放的本质是思维。数学教育教学中需要开放,开放包括教学组织及整个设计,不可狭隘地理解为一道数学题,而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的主题,开放题只是载体与素材,开放应上升为一种思想。

诸如“树上有几只鸟”之类的话题,您也许别有一番高见,智者见智、趣者见趣,最后还是让我们读读下面两段文字:

“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语)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语)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从数学故事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二 : 品读中国文人,感悟生命真谛《品中国文人》读后感

2011年暑假,酷热难当,心烦气躁,幸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向我倾情推荐刘小川所著的两大本《品中国文人》,于是我专程借来这部书,用一个漫长的暑假,独居一室,将喧嚣与燥热挡在门外,虔诚的打开书细细品读,书中依次品了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www.61k.com)、嵇康、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煜、苏东坡、柳永、欧阳修、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曹雪芹、鲁迅共18位中国一流的文人,看作者独创性的将现代眼光与平民情怀相结合,将心理透视与笔墨才气相融合,娓娓道来一部中国文人的心灵史,不禁对作者笔下这些神交已久的古今文人顶礼膜拜,仰望他们,顿觉他们是经过两千多年历史风雨荡涤巨浪淘沙后,历史的天幕上永远闪烁的星星。随着作者对这些文学巨匠的品味与解读,我的目光穿越几千年的沧桑岁月,走近他们的同时更感悟到了一些生命的真谛。

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上写着:活过、爱过、写过。我认为,这句高度浓缩了他一生经历的墓志铭同样适用于这些逝去的文人。

屈原,是洞察楚国的背后潜藏着危机的先知先觉者,为了他心中深爱的楚国,为了楚怀王的五千里大好江山,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尽一个爱国忠臣的职责本分,他冒着风险挺身而出,不顾朝野上下自视甚高的贵族大臣们仇恨的目光,向高高在上的楚怀王递上奏折并慷慨陈词。可惜,昏头昏脑的楚怀王听不进屈原的忠诚进谏,却偏听偏信了趁机作乱用心险恶的小人谗言,于是,先后几次被流放成了屈原的宿命。楚国危机四伏,他眼看着楚国势江河日下,自己却无能为力,心中郁积的悲愤如滔滔江水,他披头散发的徘徊于大江之北,暴雨般的诗句挥向郢都。“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乎民心”,他的《天问》作于洞庭湖畔,一百七十多个发问,后人不复望其项背。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语言的尽头即是生命的尽头,他始终望着让他放心不下的郢都的方向,终于,曾经繁华冠绝的郢都毁了,被秦军的战火化为焦土,狼烟四起,哭声震天,哀鸿遍野。万念俱灰的屈原看到了凌波而来的死神,他写完了《哀郢》,选择了殉国。七十多岁的白发老人,怀着满腔悲愤抱着一块石头,投入万顷波涛。

他的一生,坚贞不屈的活过,壮怀激烈的写过,只是因为——他坚定着自己的信仰,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是有远见卓识的,不谙权谋术的政治家,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保存在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之中。他死得悲壮,但读《离骚》、《天问》、《九歌》的文人记住了他,在端午节那天缅怀他的中国人记住了他,历史记住了他。

司马迁,他不是第一个书写历史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敢于以民间的价值观挑战残忍嗜血的帝王的史学家,他留下的文脉也是民族的血脉。如果没有司马迁写下的《史记》,遍及全球的十几亿炎黄子孙,将发生身份认同的危机,因为五千年的文明从司马迁的《史记》而来。是他,凭一人之力,以非凡的洞察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用如炬的目光,用残缺的身躯,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为世人写下五十二万字的《史记》。在那个汉赋大行其道的时代,有些文人过得悠游自在,如司马相如,擅写华丽空洞的辞赋,擅长为帝王歌功颂德,加之后来的枚皋,扬雄之辈,虽然在为官方面无可指责,但作为文人,他们是精神的残缺者,没有立场,一心往上爬,不为老百姓说话,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被阉割者。只有司马迁,点一盏昏黄的油灯,用一腔热血,用简洁凝练的笔墨,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冷静而从容的书写历史,他把没做过皇帝的项羽列入“本纪”,把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列入“世家”,赞赏钦佩之意不言自明,在那个受正统思想毒害的时代,在那个帝王嗜血成瘾,杀人如麻的年代,这样做,需要很大的勇气。《史记》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为圣人立言,不是板着面孔说教,所以它真实,司马迁详实的记录,让我们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让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掂量历史。

他的一生,前半生游历收集散落于民间的传说轶事,审视辨别真伪后做好记载,后半生在受尽生不如死的屈辱后,擦干心头的血与泪,继承父亲的遗志,埋头于浩如烟海的竹简中,奋笔疾书:滚烫的热血,犀利的眼神,冷静的评述,精气神旺盛得令人吃惊,不可一世的汉武帝终于在这个文弱书生面前败下阵来。透过遥远的历史星空,我们仰望这颗熠熠生辉的星辰,感谢司马迁,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史学家的铮铮铁骨,一个文学家的伟大信仰,让世人看他单手托起史学与文学两座高峰,无不心生敬仰。

陶渊明,一位高洁的隐士,一位诗风清新朴素的诗人……贴在他身上的类似标签太多, 不用赘述, 只有他, 是中国历代数以千万计的辞官者中,将朴素的欣悦,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的第一人,难怪他是苏东坡一生最崇拜的人。陶诗109首,东坡先生每一首都用心唱和了,他甚至认为,“冠盖满京华”的“大李杜”还在陶潜之下。名扬天下的苏东坡尚且从陶诗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养分,我辈岂能错过?读着他的诗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春秫做美酒,酒熟吾自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闲云野鹤般的悠然自得, 淡淡流水般的清新惬意,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坦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出于对农民的恻隐之心, 不愿迎合上级欺压百姓, 更不愿对着目中无人指手画脚官气十足的督邮卑躬屈膝, 于是毅然辞去仅仅做了59天的彭泽县令。

他并不是轻视物质生活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既然不能拿个性拿良知去换取,那么就只能甘于贫穷,为自己的贫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活,就要活得无愧于天地良心,即使“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心,却是坦然的。因为他的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以他隐居后将“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视为自己的生平乐事,远离尘世的喧嚣,活得悠然自得,这是我们解读他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还原出的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一个率真的陶渊明。我们将他铭记于心,不仅仅是因为他留下的传世佳作,更因为他有独立不移的人格,这样的两种精神财富值得得我们珍藏于心。

同样,旷达笃定的嵇康,豪气浪荡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柔肠旖旎的李煜,多情善感的柳永,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坚定不屈的鲁迅……这些伟大得让世人高山仰止的中国文人,哪一个不是为我们留下宝贵文字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仰望这些文人,我们深感:精神的留存才是比生命的逝去更重要的存在。生命,无所谓长短,只要能在活着的每一天,都怀着对信仰的坚守,对人格操守的坚定,那么,每一个平凡普通的日子都会活得无怨亦无悔,这样的人生,该是精彩闪亮的吧。

这,就是我从这部书中获得的一点生命真谛。

三 :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71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授课对象:本科学生

二、教学时数:6课时

三、教学目的

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理论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五、教学重点

1、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六、教学难点

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2、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

七、教学方法

案例讲授、启发式讨论、课堂体验、组织演讲和辩论、多媒体课件辅助

八、授课教案

【导入语】(6分钟)

诗朗诵《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组织讨论】:诗歌中描述了哪两种人?如何评价这两种人

总结:鲁迅先生用犀利的笔锋描写了虽活如死和虽死犹活的两种不同的人。其实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写“人”字。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浩气凛然、顶天立地;有的人把“人”字写得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有的人把“人”字写得马马虎虎、歪歪斜斜;有的人把“人”字写得头脚倒立、栽进了非人的行列。一个人能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除了受到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堂体验】:填写人生坐标图

要求:请同学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将人生坐标图各项内容填写完整。

板书设计1

人生坐标图解析:“成功实现的事情”考察学生以前人生的追求目标;“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考察学生的以前人生中的困境和失意;“未来想做的事情”考察学生的人生目的;“墓志铭”考察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程度的期望。

本章教学将直接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切入,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价值哲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同学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探讨“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让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学时)

【名言典句】:

“水火有气而无声,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

“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李开复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19分钟)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内涵(4分钟)

板书设计2

1、世界观的内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主要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世界有三大领域: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所以世界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这三大领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的内涵: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第二,人生态度,即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一个人。第三,人生价值,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3、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指导下树立的人生观,必定是从集体主义出发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生观,必定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个人主义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丧失。

(二)科学认识人的本质(10分钟)

【提问】:如何理解“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法国思想家蒙田

板书设计3

总结: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代,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开始了对自己的认识的历程。在三千多年前,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光明之神阿波罗就把一条箴言镌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先祖对来者的教导,是智者对后人的忠告。人是什么?

或说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个被被一遍遍地问起的问题,人们又一次次地作出不同的回答。孟子最早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亚里士多德把人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把人看作是有理想、有自由意志、追求享乐的,认为理性、自由、享乐是人的本性。法国启蒙思想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认为这是天赋的、永远不变的人的本质。这些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尽管有许多可取之处,但都未能达到真正科学的水平。因为他们离开人的实践,抽象地考察人的所谓不变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不是神、上帝创造的,而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怎样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呢?不是理性或意识,而是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劳动。因为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关于抽象的人的观点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类本质

马克思彻底否定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错误观点。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本质不是表现在现实的、具体的人身上,而是抽象地存在于人的共同性、统一性之中,即人的“类本质”。诚然,人作为同类的存在物,具有某些相似的共同性,但这种“共同性”内涵却是具体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利益等在现实上决定了它真实的意义。人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下的人,活生生的、现实的、具体的人。离开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具体性去谈人的本质,实际上是空洞的,没有真实意义的。就是说,对于人的本质的求解,必须把人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具体的社会中来考察。 第二,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按照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物质社会关系和思想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一般是盘根错节、交叉纠缠在一起的,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每一个人当他来到人世间那一天起,就转向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最初接触的是家庭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所接触的社会面逐渐扩大,进而最终转向于一定的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之中。如果一个人从生下来就脱离人类各种社会关系,尽管他先天具有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身体,也不会具备人的本质。

【案例】:狼孩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只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其中大的有八岁,后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有两岁,取名为阿玛拉,但因其体弱,不久死去。这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狼孩。由于她们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所以一切生活习性都与狼别无二致。比如:她们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觉,晚间出来活动,怕光、怕火,不吃素食和熟食,只吃生肉,而且不是用手拿着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她们也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在孤儿院人员的耐心抚养下,卡玛拉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学会站立,6年才会走路,到1929年她死时,一共学会了45各词和几句简单的话,智力水平仅相当于4岁儿童。后来,社会上又出现过几起狼孩和猪孩等,徒具人形,而不具人的本质。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人的一生中会受到许多社会关系的影响,但社会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几个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社会关系网,人被网在网中,各种社会关系对人影响程度有深有浅,是不一样的。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

第四, 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永恒的,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与其说是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不如说是提供一种揭示或确定人的本质的方法。这就是说,我们不应当根据善恶之类的抽象原则去规定人的本质,而应当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的本质,这种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一个人,其社会关系全面性发展的程度越高,他作为人的发展水平就越高,就越接近最终脱离动物界。

【组织辩论】:正方观点:“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反方观点:“人的本质不是自私的”(5分钟)

板书设计4

总结:自私——是指侵害他人的利益谋取个人的私利。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才叫自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观点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 第一,人的本质自私论错误地把人的自然属性当成了人的本质属性,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第二,人的本质自私论错误地把人的正当个人需求当成人的自私本性,混淆了人的正当个人利益与自私自利的界限。“自私自利”是一种道德评价。人的自然性需求本身并无应该不应该,对与不对的道德评价意义。所以我们否认“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但同时我们又承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自私的个人。我们只能说某个人本质上是自私自利的,而不能笼统地说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20分钟)

(一)人生目的的内涵(5分钟)

板书设计5

【案例】: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分析: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从字源看,“目”的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指箭靶的中心。目的二字合起来: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被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达到的行为结果。因此,所谓人生目的就是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为什么活着”,是古今中外人类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因为人类作为高级智能动物,与一般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的活动是有目的。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他的各种活动都要受一定目的和意识的支配。目的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目的的实践。在人生各种具体目的的背后,有一个根本性的东西,它体现着人生的宗旨和最终目标,这就是人生目的。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围绕着这一人生目的不断实践的过程。所以,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的根本宗旨和行为指南。

(二)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15分钟)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案例】:“千年马克思”评选

板书设计6

马克思虽然已经逝世多年了,然而马克思的个人魅力却没有消失,在99 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个“千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结果高居票房榜首者就是马克思。在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太多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高居榜首?原因就是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于是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谴责和置疑。然而这些置疑甚至是诽谤并没有扼杀马克思主义,相反马克思主义却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征服了世界,马克思主义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流传至今。

分析: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幅画卷,这些画卷有的光彩夺目,有的质朴感人,也有的卑鄙肮脏。如果说一生的行为是这幅画卷的墨线,那么人生目的就是这幅画卷的灵魂。高尚伟大的人生目的决定着奋斗奉献的一生,平淡务实的人生目的决定着踏实平凡的一生,卑鄙下流的人生目的决定着肮脏罪恶的一生。所以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做奋发进取的拼搏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在历史上合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其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

【播放视频】:邰丽华——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分析: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邰丽华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

3.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名言典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雷锋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

“我愿做一滴水,将太阳给我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反射给他人。”——徐本禹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以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5分钟)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10分钟)

【案例】:蔷薇花与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7

故事一: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行人经过这里,第一个脚步匆匆,什么也没看见的走了。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啊,花中有刺。第三个人却眼睛一亮说:不,应该是刺中有花。

故事二:路边的蔷薇花热闹的开着,三个行人经过这里,第一个人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被刺的鲜血直流。第二个见此情景立刻把想摘花的手缩了回来。第三个则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来,只把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了下来。

故事三:老师在上课,津津有味着讲着蔷薇花。讲完了老师问学生说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一说是可怕的刺,同学二说是美丽的花,第三说,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花。多年之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学生成就突出,远近闻名。 分析:人生就像一朵带刺的蔷薇,你看到了花,还是看到了刺,你想摘花,还是因为有刺就放弃了。人生有花的美好,也有刺所带来的痛苦,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坦途,有会有逆境。对于这样的人生,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71_人生价值的名言

三个故事中的三个人面对蔷薇花的不同反应,代表了三个人不同的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就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每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得失、成败、祸福、生死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一部分,它不是天生的,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人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工作、事业、友谊、爱情、健康等人生课题,正确地处理苦乐、得失、生死、善恶、荣辱等人生矛盾,选择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的人生道路,做生活的强者;消极的人生态度则相反,它使人无视人生课题的要求,意志消沉,丧失奋斗精神,为求得物欲的满足而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使人苟且偷生,颠倒善恶,以辱为荣,最终成为人类的垃圾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案例】:经济学家孙治方的坚守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在“文革”中受迫害,虽身陷囹圄,仍坚持研究经济理论,他在狱中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资本论》。没有纸和笔,就打腹稿。从入狱的第二天起,他便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构思多年准备写的《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提纲,从导言开始,共十二章,一百八十三节,打了一遍腹稿。此后每月坚持默诵一遍,并进行修改补充。在狱中的七年零五天中,他打了八十五遍腹稿,出狱后,便根据记忆整理出来。这本在狱中写成的书最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

【提问】: 是什么因素使孙冶方能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产生惊人的毅力,创造出奇迹来? 分析:支持孙冶方的动力就是他以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撑,并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轻松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人只争朝夕,珍惜人生的分分秒秒,保持较高的行为效率,在有限的一生中实现尽可能大的人生价值;而消极的人生态度则使人心灰意懒,使人在散漫怠惰中浪费青春和生命。人生态度作为人的特定心理倾向,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每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背后都与不同的人生观念做支撑。

(二)端正人生态度(15分钟)

人生态度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当代大学生既面临着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的人生挑战,在人生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需要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生的意义,明确生活的目标和肩负的责任,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板书设计8

【案例】:1898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在写给他妹妹的一封信中曾说:唯一使我坚持下来,唯一使我免于绝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终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从没有荒废任何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读书之乐外,我从不允许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费在娱乐消遣上。

2、人生当务实。一个人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树立远大理想,并把远大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3、人生应乐观。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厄运、逆境失败和痛苦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挫折和逆境。

【名言典句】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培根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

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案例】:一个令人心疼的调查

2005年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例不完全统计(15例):2005年2月12日中午12时20分左右,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2005年4月22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名北大中文系本科女生从9楼坠亡??具调查这些大学生的死亡原因无非就是这几个方面:考试失败、失恋、学习压力过重、感觉生活没意思等。

【播放视频】:科学巨人——霍金

比较分析:和自杀的这些大学生相比,面对困境,霍金选择了坚强的活着。二者当中,消极的大学生以健全的身体走向死亡,而积极的霍金却以残缺的身体去迎接新生。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的对比当中,充分表明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克服挫折的最有效的方法。生活态度积极的人,更能忍受痛苦和挫折;生活态度消极的人,却可能被消极的痛苦和挫折所压倒。最后成功的往往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能够忍耐、懂得克制和从不轻易放弃努力的人。所以,面对挫折、困难与痛苦我们当然是选择坚强的活着。的确人的一生当中可能都会充满着竞争、紧张和艰辛,生命的形式是痛苦的,但生命的内涵都是快乐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痛苦的体验,哪来快乐的享受?只有不畏劳苦与艰辛沿着崎岖的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积极进取,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案例】:一个人的奋斗——洪战辉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分析:“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人生,总是在成功与失败,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中演绎一幕幕忧伤与难忘。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但也会碰上没有舟船的渡口,没有小桥的河岸,这时候只能自己摆渡自己了。”这是洪战辉的人生格言。当他孑然一身孤独无助的时候,洪战辉说坚持不懈的追求才是人生的真谛!生活中一定有希望,生活中一定要有自信。相比以前,洪战辉的日子多了一些阳光。

【配乐诗朗诵】: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时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20分钟)

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我们同学应当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人生观,屏弃错误的人生观。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8分钟)

板书设计9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它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理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

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1905年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在谈到无产上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说:“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毛泽东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 1944毛泽东发表了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了集中深刻地阐述。

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倡、实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实践表明,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代表了一种高尚的人生目的,应该成为我们时代最先进最崇高的精神。越来越多的人具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就会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迈进;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为社会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人生观的体现。

【案例】: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胡昭程

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已故原教育局长胡昭程同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高风亮节,谱写了一曲“三个代表”的时代赞歌!实现了他心灵深处的青春童话!胡昭程用自己的壮丽人生,回答了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共产党人“活着为什么?当官为什么?死后留下什么?”的历史命题和人生命题。他的人生历程、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无私奉献、求实创新、勇于拼搏的高尚情怀和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感召力,是“三个代表”具体体现的突出典型!

分析: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同学应当把个人的努力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胸怀远大理想,积极投身实践,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敢战胜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不断开拓人生更高境界。

(二)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12分钟)

板书设计10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容易侵蚀大学生的纯洁心灵,要认清这些错误思想观念的实质,警惕和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人生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拜金主义称之为“货币拜物教”,它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所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用拜金主义指导生活实践,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金钱成为人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目的和人的生活的全部意义;二人与人之间仅存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人的尊严和情感被淹没在金钱的冰水之中;三拜金主义是引发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案例】:腐败官员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一批腐败官员受到党纪政纪和国法的严惩。王

道生:2004年12月,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湖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王道生及其子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王道生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两被告受贿犯罪所得人民币401万元被没收并上缴国库。吴振汉:2004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告,原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终止。2004年6月,吴振汉被湖南省纪委“双规”,从而成为继原辽宁省高院院长田凤岐、原广东省高院院长麦崇楷之后,第3个落马的省高院院长。在任省高院院长期间,吴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干预案件诉讼、插手基建工程为他人谋利,个人或伙同亲属收受贿赂305万元。

分析: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可以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在社会主义社会,合法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但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崇高的理想、事业的成功、幸福的家庭、真挚的友谊、艺术的欣赏、精神的欢愉以及健康的体魄,都是人生更高尚的追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案例】:刘雪梅的快意人生

在父母和亲戚们的眼中,刘雪梅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考上大学后,更令亲人们刮目相看。父母省吃俭用,每月供给她五、六百元的生活费。但她仍在2003年将近一年内,利用帮三姨的女儿找工作、帮四姨夫买房子等借口,共骗取亲戚们金钱高达42万元。刘用这些钱购买房子和男朋友同居,还购买家具和高档生活用品,频繁更换手机,经常开着自己购买的车子出入大商场和高档酒店。案发后,当记者采访刘雪梅为什么这样做时,她说都是为了男朋友,并还说,“人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你穿好的,吃好的,而我只能过中等家庭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她诈骗的原因!

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凡是受到这种享乐主义人生目的腐蚀的人,必然会贪图个人享受,追求吃喝玩乐,从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只顾自身需要和满足,损人利已,投机取巧,做出种种不道德的行为。更有甚者,许多贪污盗窃、违法乱纪的犯行为.究其原因,正是受了这种错误的人生目的侵蚀和毒害。我们批判享受主义人生的目的,并不是反对人们追求适度的物质享受,提倡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相反,我们主张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的条件下,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与享乐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有的大学生物质条件上攀比,甚至不顾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这些都是享乐主义人生目的的具体表现。大学生要想做一个有崇高理想、高尚道德、有益于社会的人,必须抵制和克服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的影响。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是目的,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一,它们都是没落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先进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的。其三,都是片面地理解了人的本质,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同学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学时)

【导入语】:雷锋与比尔·盖茨的英雄之争(7分钟)

板书设计11

2006年的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目中的“英雄”的调查报告中,雷锋再次名列前茅,超过了比尔·盖茨。由此,《北京青年报》展开了一场关于“雷锋与比尔.盖茨谁是英雄”。著名作家梁晓声撰文表示,比尔.盖茨开发软件的主观目的是赚钱,而保尔和雷锋却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幸福,因此比尔.盖茨无法像雷锋那样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魅力”。对此也有读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比尔.盖茨的公众形象并不仅仅是世界首富、技术天才和资本天才。这位哈佛大学的退学学生,完美地实现了他的美国梦,更为重要的是公众还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成功富豪的崇高形象:他是有史以来最慷慨的慈善家,他先后捐款一百多亿美元用于全球的医疗、教育、环保等事业,而且承诺自己去世之后将把绝大多数财产捐给社会,只给子女留下少许遗产。所以比尔.盖茨完全符合人们对社会精英的期望。

【组织讨论】:雷锋与比尔·盖茨之间的英雄之争,你支持哪一方,并陈述理由。

总结:比尔·盖茨和雷锋分属不同的时代,两人展示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各有其意义所在。其实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目标,树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不同的人对人生价值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只有选择正确的价值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说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18分钟)

(一)价值与价值观(6分钟)

板书设计12

“价值”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概念。一开始价值仅有经济学上的意义,指的是物品对人的效用以及在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量值。后来“价值”这个概念,逐渐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是从共同性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价值所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是没有价值的;不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反而对人有损害作用的事物,就只有负价值。例如,食品可以使人充饥,食品对人有食用价值;电灯可以给人照明,电灯对人有使用价值;图画可以供人欣赏,图画对人有审美价值等等。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评价和准则。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71_人生价值的名言

(二)人生价值(12分钟)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只是在人的价值中,主客体均是人,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人的价值是人自身创造的,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而人的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劳动,因此,劳动创造了人的价值。所以人生价值就是强调人在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

【课堂体验】:图片展示《2007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请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及简单的事迹。

板书设计13

请同学们思考问题:“你认为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吗?让学生通过对现实人物人生的考察深刻理解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当代大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25)

正确对待人生价值,不仅要正确认识人生价值,还要正确把握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7分钟)

板书设计14

人生的价值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其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总是社会的人,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案例】:北大方正的创立者王选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这仅仅是对他事业成功的一个总结,也是他悟出的人生座右铭,请用所学的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3分钟)

板书设计15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15分钟)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板书设计16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能简单认为能力大的贡献就大,能力小的就无贡献。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与能力相对应的职责联系起来。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案例】:黄伯云与盘振玉的价值

黄伯云同志主导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炭/炭复合材料领域迈入了世界前沿,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人生价值很大。扎根山区,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塘溪乡五马垅小学教师盘振玉(女,瑶族),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她的人生价值同样很大。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名言典句】

“现在这代人往往注意我们这代人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大。”——爱因斯坦

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把他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大小作为唯一尺度,而忽略他在对社会贡献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境界。其实,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高尚思想品德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进步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作用。

【案例】:上世纪80年代,军人大学生张华勇救一名落入粪池的掏粪工人不幸牺牲。2005年,魏青刚为了救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2006年8月1日,河南省登封市两个未成年人(分别14岁、12岁)发现一位6岁的小朋友不慎溺水后,当即相继跳入水中,遗憾的是三人都没再能返回岸上??

上述人物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这些精神贡献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根据前面对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分析,个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个人自我的完善和发展,也应该得到重视。个人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就会增强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

【播放视频】:徐本禹的坚持与执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一般来这说,动机善,相应地效果也善;动机恶,效果也恶。但是,行为的动机和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善的动机也可能产生恶的效果,恶的动机也可能产生善的效果。因此,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察动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在坚持动机和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

【案例】:不想工作,名校博士竟上街乞讨

每逢周末晚上,南京熙熙攘攘的丹凤街上,就会出现一个衣着整洁、戴着眼镜、一身书卷气的乞丐。没想到他竟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热能博士!据其导师介绍,这位陈博士很聪明,还曾是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燃煤磁流体发电项目的主要技术骨干,后因个人和家庭问题辞职在家,不愿找工作而走上乞讨路。陈某认为,乞讨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什么难为情的,“我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

分析:陈博士想过简单的生活的动机并无恶意,选择做一名乞丐这是他的权利,无可厚非。但是他的这一选择和行为无疑浪费了他的才华,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对其个人发展也是一种损失,因而不值得提倡。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20分钟)

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人们以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动不断改造外界物,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和自身需要的过程。这种创造活动不是随心所欲的,它既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又取决于个人主观努力与奋斗的程度。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定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即定位、定向。

板书设计17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定位)(5分钟)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名言典句】

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尼泊尔谚语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大系统中的。社会大系统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等,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现实社会条件的制约,个人不能超越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去设定自己的价值追求目标。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学们要抓住机遇,立足社会现实,顺应社会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社会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标准。同学要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认清我国的国情,理解我国选择现行道路及发展目标的科学性,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定向)(15分钟)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板书设计18

人与人之间,素质有高低,能力有强弱。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人可以能够通过学习和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案例】:特殊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18名农民工的身影引起人们的注目。在这18人中,来自建筑业的7人,采掘业和制造业4人,服务业和其他行业7人。他们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辛勤的劳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成为1亿多农民工兄弟、乃至全体劳动者的楷模。

分析: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案例中的18名农民工分别是管道工、浇注工、木工、钢筋工、炉前工、搬运工、清洁工、饭店服务员、保安。他们都从事着普通的职业,甚至是一些“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职业。然而他们一点一滴的辛勤汗水,在这些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并得到人们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志者,事竟成”,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

有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勇于挑战困难,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奋斗不息,一往无前。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0分钟)

一个人空有崇高的理想和价值目标而不去将它付诸实践、造福社会,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人生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只有当他把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于崇高的价值目标,并脚踏实地地付诸实践时,人生价值才会得到实现。我们要在造福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人生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10分钟)

板书设计19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大学生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才能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案例】:袁隆平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正如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所说的:“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众所周知,在我国,杂交水稻的成果基本上是无偿使用的,甚至有的人买了种子而把种子名称也改掉。种子开发和经营部门都赚了大钱,全国经营杂交稻种子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单位不少于5个。然而在美国,买一磅常规稻种也要付给科研单位5美分。对这些问题,袁隆平的回答是:我没有想这么多。谁想种都欢迎,而且越多越好。 分析:凭借着自己的专利发明,袁隆平想赚钱成为一个富翁实在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然而他却无私的把自己的杂交水稻在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免费推广,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得到农民“吃饭靠‘两平’”的真诚评价。事实上,一个心系人民的人必然会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每个大学生在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只有像袁隆平这样以无私的胸怀、质朴的情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0分钟)

【案例】:奥运会中的大学生志愿者

板书设计20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147万志愿者参与到奥运会的服务中来,7万多名赛会志愿者直接为赛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城市志愿服务,100万社会志愿者在全市社区乡镇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微笑已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张名片。李菊:职业: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赛时服务地点: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服务岗位:运行中心助理赛会志愿者22岁的李菊是北京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家在四川省北川县。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中,妈妈等亲人遇难。谈起家里遭遇到的这场灾难,李菊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同伴们把纸巾递给她,安慰这位勇敢的姑娘。灾难并没有压垮李菊,她克服

失去亲人的伤痛,全身心投入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贵宾楼为贵宾们提供信息查询、语言翻译、交通安排等服务,获得了好评。“作为志愿者,我参与了,我快乐了,我知足了!’”这就是志愿者精神。它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感动!

分析: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不仅要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努力把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并善于在实践中学,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做一名奥运志愿者,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个良好机会。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2学时)

【导入语】(2分钟)

面对亿万条人生道路的选择:

想法决定活法、定位决定地位、企图决定版图、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正所谓人活天地间,每个人都离不开一定的自我环境、自然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它们构成了人类活动的舞台背景。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18分钟)

【案例】:(3分钟)

板书设计21

一名叫小伟的学生,自小理科学得较好,但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却要他报考医学专业,他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医学需

要大量的机械记忆,这正是小伟的弱项,加上对学医毫无兴趣,小伟每个学期都有考试不及格的科目。这使小伟非常怨恨父母,心情也经常变得异常烦躁,自杀和杀人的想法多次在他脑海中出现。2002年初,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小伟,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他杀死了他的父亲和奶奶,酿成人间惨剧。

分析:按照过去传统的看法,很容易把小伟这一类学生视为品德不良甚至品质败坏者,因为只有品质败坏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可是该事件中的学生,平时并未有过任何不良记录,学习还很刻苦认真。但这样的学生,在某种情境下,在某些事情上却做出了与常人不一样的行为,选择了极端的做法。发生这些事情,与学生道德品质并无直接关系,而是这些学生的心理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变得异常,最终导致异常行为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虚弱的状态。”其中生理完满指身体健康;心理完满指心理健康。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包括知、情、意。身心关系:身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身心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保持身心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一)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5分钟)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是健康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71_人生价值的名言

题。总的来看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板书设计22

1、内因: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我们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至23岁之

间,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第一,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板书设计23

但波动性较大;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

【案例】:马加爵案件

2004年2月23日中午1时20分,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在云南某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的柜子内共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同时同宿舍的学生马加爵也不见了,昆明一家银行的录像资料显示,马曾于2月15日下午持其中两名死者的存折到银行取走了4000元钱。 经公安机关查明,该校学生马加爵就是凶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2、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当前,我国社会环境总体上是好的,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但是也要看到,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冲击,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

(二)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0分钟)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板书设计24

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能够直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程式、规

范,使得同学们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化逆境为顺境,变困难为动力。因此,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案例】:造成人们无力感的三种心态

美国的塞利格曼教授认为三种心态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一是永远长存。即把短暂的困难看作永远挥之不去的怪物,这是在时间上把困难无限延长,从而使自己束缚于消极的心态不能自拔。二是无所不在。即因为某方面的失败,从而相信在其它方面的也会失败。这是在空间方面把困难无限扩大,从而使自己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看不到光明。三是问题在我。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这里的“问题在我”,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代名词,而是在能力方面一味地贬损自己,削弱自己的斗志。

分析:人一旦遇到心理困惑或问题就要敢于正视它们,切不可采取逃避应付的态度,这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在众多困难和挫折面前,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通过矛盾分析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各个击破,否则就会焦虑彷徨、手足无措,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持自身的身心健康。实践证明,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一般都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保健。最后,也可以通过听心理健康课或讲座,阅读心理卫生方面的书籍,以及寻求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等途径,来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于心理健康较严重的同学应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3、合理的调控情绪

兴奋愉悦等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而不满、抱怨、悲伤等情绪易使人消沉,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情绪中还回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导致心因疾病的发生,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同学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心理调试的方法有宣泄法、锻炼法、升华法等。

【案例】美国一位妇女,当遇到烦恼、苦闷事情、心情不好时,就去看电影。她专门看一些悲剧式的电影,边看边想着电影里的主人公命运比我惨多了,自己这点痛苦又算得了什么,看完后心理慢慢觉得舒服多了。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大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友情。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学习进步、个性完善和情绪稳定。当一人有心理问题时,他人可以帮助引导和调适。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25分钟)

【诗朗诵】:《生命中的人来人往》(3分钟)

与我们背道而行的也许我们转瞬即忘。也许在生命中的某一天里,我们也会还会想起一些模糊的影子,但只是偶尔想起一下而已。我们惊喜的跑过去,以为那个人在等我们,可后来才发现,那个人等的却是另一个人,或者根本就是我们认错了人。然而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企盼能又一个人与我们一同走下去。这样的人总是太少。一生能碰上一个人就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把他们叫做知心爱人。更多是那些仅仅陪我们走过一小段距离的人,那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同样感激他们,他们陪我们渡过了某一个难关。或者仅仅是在一段风景不错的路上,他们同我们一起笑了一会

儿,我们同样感激他们。我们就这样走着,那么漫长的人生岁月竟然一晃而过了??

分析: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只是与你擦肩而过,有的人与你只是泛泛之交,而有的人成了你的朋友、甚至是爱人。生命中的这些人来人往就构成了你们的人际关系网。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创建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实现人生价值必不可少。

(一)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12分钟)

1、平等原则

板书设计25

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准则。只有具备平等交往的意识才能尊重别人,同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平等要求不盛气凌人,不卑躬屈膝,以平等的姿态与人交往。大学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彼此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及学业水平各不相同。同

学之间应该广泛接触,平等待人。任何对人格的不尊重和不平等行为,都不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诚信原则

【案例】:猎人与狗

很久之前,在恒河之滨,有个三口之家——猎人、他年幼的儿子和一条忠诚的狗。他们之间亲密无间,过着美好的生活。每当猎人外出打猎,狗就在家看护着他的儿子,从不懈怠。有一次,猎人刚回来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儿子不见了,只看到那条满嘴是血的狗。他突然有一种天塌地陷般的悲痛:无限信赖的朋友背叛了自己,它吃掉了自己的儿子!怒火燃烧着他的胸膛,他颤抖的双手举起了猎枪,对准那条似乎有些疲惫的狗。可怜的狗,它来不及哼一声就倒下了。这时,儿子从床底爬了出来,哭叫着

说:“爸爸,你走后,有一条大蟒窜到屋里,我好怕啊!幸好有我们的狗保护我,它们开始打架,后来,可怕的大蟒终于被它咬死了”“什么?你说什么?!”猎人陷入深深的懊悔和痛苦之中。为了纪念他的忠心的朋友,他在河滨修了一座塔,把狗埋在塔的下面。但是,从这以后,他和他儿子再也见不到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了。

分析:这个故事说明了真诚信任诚人际交往得以持续和深化的保证,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

3、宽容原则

【案例】:乔丹与皮彭的故事

作为篮球新人的皮彭加入篮球队后就对已是篮球名将的乔丹心有不服,因此社会中处处和乔丹作对,赛场上又故意刁难。对于这一切乔丹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在皮彭输球的时候给予其真诚的鼓励。乔丹的大度和容忍让皮彭十分惭愧,从此后两个人不仅成为赛场上的最佳搭档,而且也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

分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人,独立的人。这就要求在交往中必须对他人有一个宽容的态度,学会求同存异、宽以待人,不为一些无原则的小事而纠缠不休。遇到矛盾,多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而不是相互指责埋怨。宽容能扩大交往空间,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4、互助原则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互相关心,一人有难,众人相帮。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往往会较快赢得朋友。那种毫无同情心,对他人的求助漠然置之的人,他人不会与他真诚交往。真正的朋友应该相互关心爱护,分享快乐,共担忧愁,对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心甘情愿,不计回报。被关心、被帮助的一方则应心存感激,懂得致谢与回报。“滴水

之恩,涌泉相报”,这样才能建立平等持久的友谊。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0分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不仅是人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今天,同学们之间在学习上需要有竞争;明天,在工作上也需要有竞争。

1、正确认识竞争

板书设计26

竞争是互动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的活动过程。

对人类而言,人类的发展,始终充满着竞争。一般说来,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与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所以需要正确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思想心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所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

2、正确认识合作

【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合作的形式也多样,包括学习上、思想上、情感上的互相交流和言行举止的和谐。比如,在寝室里,同学之间合作、和谐;在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时间的合作与和谐;在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同学之间的合作、和谐等等。

3、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的胜利通常总是通过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

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能是死水一潭。竞争可促进合作,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于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互相帮助,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25分钟)

【名言典句】(2分钟)

“只要我们全面考查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 ---爱因斯坦

板书设计27

人是社会存在物。个人与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只有科学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4分钟)

人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人的个体性是指每一个人有其特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协调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突出地表现在集体的学习、工作中或与人交往中,能共大同,存小异,在达到共同目标过程中以自己的个性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而不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或信奉的“理论”强加在集体与他人身上,否则是孤独的、我行我素的人格表现。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4分钟)

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

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而不考虑社会需要,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7分钟)

【案例】:囚徒困境

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为防其相互间串供,而分别拘捕、隔离审问时,两疑犯所面临的认罪策略选择的问题。摆在两疑犯面前的选择无非两种:坦白或不坦白。按照我们通常的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所以若两人均坦白,则可从轻处理,分别判刑8年;若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拒不坦白,则坦白者可判5年,而拒不坦白者,将从重处罚被判10年;当然,若两人拒不交代,而警方手中又无足够的证据可以指控犯罪嫌疑人,那他们只能被按妨碍公务被判1年。因此,对两个囚徒总体来说,最佳结果是两人都不坦白,各判1年。由于两个囚徒没有条件串供,他们并不确定对方是否会坦白,所以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两囚徒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两人都会选择交代,结果是两人各判8年。

分析:囚徒困境充分演绎了个人和社会之间同进步、同退步的紧密的双向利益关系,反映了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选择之间的

矛盾、冲突。当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采取行为时,行为的结果反而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我国彩电市场上,生产厂家基于自我利益选择大幅降价,但由此引发的价格战使所有生产厂家都遭受重创,这也是一种囚徒困境。所以,每个人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时,并不能仅仅从个人的需要出发,因为你损害了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同时,也是在损害你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而应该从全局、整体出发,必要时为社会作出一些牺牲,才能创造出个人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双赢结果。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3分钟)

权利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作贡献,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地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个人的自我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即兴演讲】(5分钟)

主题: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的认识

老师讲解:《中国青年》杂志于1980年第5期发表的署名“潘晓”的《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一封来信,该信在我国青年中引发了关于人生观讨论的轩然大波。潘晓在信中直言不讳地说:“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就象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己。所以我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的了。这大概是人的规律,也是生物进化的某种规律——是任何专横的说教都不能淹没,不

能哄骗的规律。”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71_人生价值的名言

学生演讲

总结: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一理论从实质上来看,完全是利己主义在我国当前社会现实中的一种反映。其基本逻辑是“为他人”只是“为自我”的一种手段。而且这种“为他人”也不是无条件的,对他们来说,牺牲一点个人利益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更大的个人利益,如果不是这样,或者相反,就宁可去损人利己。这种理论尽管十分荒谬,但却很容易迷惑一些人。现实生活中也确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出发,表面上也可能做出一点对别人有利的事,即做出某种所谓“好事”,而实际上却总是要想捞到名利,提高自己的政绩,满足狭隘的甚至卑鄙的个人私利。这种人往往会无止境地追求个人权益,这必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权益冲突。因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科学理论对这种观点加以批判,认清该观念的本质和危害。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7分钟)

(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3分钟)

板书设计28

在漫长的物种进化史上,人从自然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类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10分钟)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即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破坏和掠夺了自然,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案例】:我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

1、沙漠化吞噬北方

板书设计29

2004年,当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甘肃红崖山水库枯竭时,赖此水生存的民勤绿洲陷入生死边缘。民勤绿洲是中国两大沙漠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的天然屏障,如果民勤绿洲也沙化了化,中国北方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将连成一片。北方成了沙的前沿和沙的海洋。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也难逃厄运。到那时北京也将岌岌可谓。沙漠化问题不仅在北方,西北方的甘肃、青海新疆地区也很严重。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约为174753万平方公里,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沙化的年扩展面积为3436平方公里。

2、青藏高原,湖泊萎缩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内陆高原湖区,占全国湖泊面积的近一半。而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源头就在那里的三江源头地区。所以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现在三江源湖泊萎缩,30%以上的湖泊干化成盐湖,湿地退化严重;近年来大片沼泽地消失,冰川退缩,“千湖之县”玛多县境内众多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涸;猖獗鼠害造成大面积寸草不生的黑土滩。就在2005年的时候,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出水口甚至出现了断流了的情况。专家认为,三江源的生态恶化,不仅对“两江一河”中下游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水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可能会带来东亚地区的气候变化。

3、云贵的石漠化危机

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和人相互作用的生成物,严重的地方

寸草不生。据悉,贵州省被石漠化的土地面积达35920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总面积的20.39%,85个县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可悲的是石漠化正以每年9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贵州将面临无地可耕的局面,又将有45万生态难民搬迁。

4、陆源污染,祸及海洋

我国9成的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来自于陆上的人。在陆源污染中,大江大河污染物的注入成为海洋的第一大污染源。如黄河和长江、海河、淮河、辽河、珠江等。2003年,长江流域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高达250多亿吨,其中9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 分析: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的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关系。如果自然资源被耗尽、自然环境被严重恶化,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身。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自然,从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责无旁贷的重任。

(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4分钟)

板书设计30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问题。 一个企业因排污而污染环境,从表面上看,是该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体现的是该企业不顾损害周围群众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而对自身的利益的追求,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性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

【课堂体验】(3分钟)

根据课堂所学的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修改人生坐标图,为自己重新规划一个美好、热忱、有价值的人生!

总结: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人生路途中的风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一片精彩天地,创造出多彩的绚烂人生!

九、教学小结

通过本章的系统学习,使大学生深入的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建立乐观、进取、积极、科学的人生态度,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这对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紧紧扣住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十、课后思考题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

本文标题:领悟人生真谛论文-从数学故事中领悟数学的真谛!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639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