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56个民族的节日-56个民族各有什么节日

发布时间:2018-01-23 所属栏目:56个民族的节日

一 : 56个民族各有什么节日

哈萨克族 <BR>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 <BR>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BR>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BR>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阿昌族 <BR>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BR>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BR>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BR>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BR>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BR>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P>

侗族 <BR>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白族 <BR>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BR>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BR>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独龙族 <BR>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BR>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俄罗斯族 <BR>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BR>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鄂伦春族 <BR>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朗族 <BR>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鄂温克族 <BR>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BR>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BR>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BR>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BR>仡佬族 <BR>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BR>布衣族 <BR>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BR>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BR>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拉祜族 <BR>库扎节 傣历三月 </P> <P>朝鲜族 <BR>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BR>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BR>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黎族 <BR>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BR>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僳僳族 <BR>收获节 农历九月 </P> <P>哈尼族 <BR>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BR>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BR>哈萨克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BR>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BR>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BR>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赫哲族 <BR>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满族 <BR>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BR>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景颇族 <BR>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BR>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p> <BR>克尔克孜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基诺族 <BR>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BR>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京族 <BR>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蒙古族 <BR>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BR>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BR>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BR>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BR>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BR>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BR>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BR>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P> <P>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p> <BR>黎族 <BR>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BR>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BR>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BR>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BR>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 <BR>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BR>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 <BR>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BR>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P> <P>俄罗斯族 <BR>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BR>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BR>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p><p瑶族 <BR>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BR>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BR>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BR>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BR>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赫哲族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BR>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BR>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畲族 <BR>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BR>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BR>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BR>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BR>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 <BR>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BR>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BR>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BR>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BR>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壮族 <BR>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哈尼族 <BR>“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BR>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BR>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BR>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BR>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布依族 <BR>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京族 <BR>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二 : 56个民族各有什么节日

哈萨克族 <BR>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 <BR>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BR>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BR>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阿昌族 <BR>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BR>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BR>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BR>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BR>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BR>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P>

侗族 <BR>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白族 <BR>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BR>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BR>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独龙族 <BR>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BR>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俄罗斯族 <BR>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BR>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鄂伦春族 <BR>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朗族 <BR>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鄂温克族 <BR>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BR>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BR>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BR>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BR>仡佬族 <BR>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BR>布衣族 <BR>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BR>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BR>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拉祜族 <BR>库扎节 傣历三月 </P> <P>朝鲜族 <BR>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BR>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BR>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黎族 <BR>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BR>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僳僳族 <BR>收获节 农历九月 </P> <P>哈尼族 <BR>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BR>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BR>哈萨克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BR>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BR>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BR>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赫哲族 <BR>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满族 <BR>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BR>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景颇族 <BR>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BR>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p> <BR>克尔克孜族 <BR>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基诺族 <BR>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BR>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京族 <BR>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蒙古族 <BR>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BR>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BR>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BR>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BR>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BR>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BR>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BR>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P> <P>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p> <BR>黎族 <BR>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BR>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BR>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BR>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BR>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 <BR>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BR>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僳僳族 <BR>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BR>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P> <P>俄罗斯族 <BR>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BR>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BR>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p><p瑶族 <BR>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BR>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BR>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BR>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BR>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赫哲族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BR>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BR>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畲族 <BR>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BR>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BR>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BR>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BR>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 <BR>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BR>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BR>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BR>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BR>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壮族 <BR>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哈尼族 <BR>“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BR>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BR>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BR>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BR>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布依族 <BR>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京族 <BR>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三 : 56个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拉祜族

56个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

库扎节 傣历三月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哈萨克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克尔克孜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www.61k.com]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

56个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

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www.61k.com)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56个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www.61k.com]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56个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www.61k.com]——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56个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www.61k.com]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此内容为中国11.3亿人口时的统计

回答者:binshan666 - 魔法学徒 一级 12-9 08:14

五十六个民族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因此,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这55个民族是:壮、回、维吾尔、彝、苗、满、藏、蒙古、土家、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畲、拉祜、佤、水、东乡、纳西、土、柯尔克孜、羌、达斡尔、仫佬、仡佬、锡伯、景颇、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怒、阿昌、鄂温克、基诺、乌孜别克、京、德昂、裕固、保安、门巴、独龙、鄂伦春、塔塔尔、俄罗斯、高山、赫哲和珞巴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达1800万人,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

56个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华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www.61k.com]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语是当今中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上的通用语言之一。回族和满族也使用汉语。其余53个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23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

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截止2001年12月31日,中国已建立5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还有30个自治州、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以及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包括:依照当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地安排使用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的建设事业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另外,国家还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民族大学(学院)、民族干部学校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央政府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积极支援,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生活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在饮食方面,一般来说,南方人喜食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喜爱吃烤羊肉串、 抓饭和馕,蒙古族爱吃炒米、炸羊尾和喝奶茶,朝鲜族爱吃打糕、冷面和泡菜,藏族爱吃糌粑和喝酥油茶,黎族、京族和傣族爱嚼槟榔。在服饰方面,蒙古族习惯穿蒙古袍和马靴,藏族爱穿藏袍,维吾尔族爱戴四楞绣花小帽,朝鲜族爱穿船形胶鞋,苗、彝、藏等民族的妇女爱戴金银制的饰品,彝族男女外出时都喜爱披“擦尔瓦”(形如斗篷的羊毛披衫)。居住方面,汉族聚居地区普遍采用院落式住宅,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牧区的民族大多住蒙古包,傣、壮、布依等南方民族爱住“干栏”式楼房等。

宗教信仰

56个民族的节日 56个民族的节日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都有传播,信教者约有上亿人。[www.61k.com)当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人,信仰也有不同。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藏、蒙古、珞巴、门巴、土、裕固族信仰喇嘛教(也称“藏传佛教”) 。傣、布朗、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苗、瑶、彝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汉族中有些人信仰佛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

佛教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传入中国,公元四世纪后开始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喇嘛教属中国佛教的一支,主要流传于西藏和内蒙古。现在,全国共有佛教寺庙1.3万余座。其中著名佛寺有洛阳白马寺、西安大慈恩寺、杭州灵隐寺、河南少林寺。西藏的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青海的塔尔寺,内蒙古的五塔寺,北京的雍和宫则是著名的喇嘛庙。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七世纪中叶。现在,全国共有清真寺3万余座。其中著名的

四 : 在中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你能列举出几个吗?(至少3例)___________

在中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你能列举出几个吗?(至少3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 同步题

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所举事例只要针对题意即可)


考点:

考点名称: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我国民族状况: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少数民族的地区分状况: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

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少数民族分布图:
民族名称歌:
汉满僳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
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五 : 在中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你能列举出几个吗?(至少3例)___________

在中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你能列举出几个吗?(至少3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 同步题

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所举事例只要针对题意即可)


考点:

考点名称: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我国民族状况: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少数民族的地区分状况: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

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少数民族分布图:
民族名称歌:
汉满僳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
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本文标题:56个民族的节日-56个民族各有什么节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54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