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考作文审题例说

发布时间:2017-08-31 所属栏目:作文训练

一 : 中考作文审题例说

中考作文要获得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审题,考生只有在极短的时间内思考和分析作文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文题的要求、主题、选材范围、体裁及人称等,才能稳妥地越过“偏题”、“跑题”的雷区。怎样才能确保审题的正确快速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简易的方法。

    一、填补标题法

    此方法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

    譬如2000年山东省中考题目《变化》,如果用填补标题法审视,在原题目前面加上“我家的”、“妈妈的”、“小院的”、“学校的”等新条件,使题目相应成为《我家的变化》、《妈妈的变化》、《小院的变化》、《学校的变化》,题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的多了。像这类题目还有《歌声》、《心事》、《忏悔》、《尝试》等。

    运用填补标题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补充的条件一般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越具体越好。如前面说的《变化》补充题目后,能从小处着眼,可以以小见大来写;但若补充成《祖国的变化》,题目仍很宽泛,写时就不好把握了。

    (二)补充的位置可在原题目之前或之后,但不得擅自改变原题目,只能在草稿纸上或心中进行填补。

    (三)如果命题者没有附加要求(从现在中考趋势来看,淡化要求、鼓励创新),补充时可以使原题以写人为主,也可以使原题以写事为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补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二、虚题实做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把握,怎样写好这类题目呢?将这类比较大比较虚的题目化为比较小比较实的题目即可。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下岗工人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  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像课本中《背影》写得是父亲的背影;《一面》写的是“我”和鲁迅的一面之交及这一面对“我”的影响。

    三、实题虚写法

    有些作文题从表面上看实实在在,范围很小,如《路边小草》、《秋叶》、《春雨》等,这类作文题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写实物,而要写出他们的比喻义、象征义,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

    写《路边小草》就要歌颂路边小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者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写《秋叶》就要突出秋叶的奉献精神,或写叶落归根的情怀;写《春雨》就要写出春雨的及时和珍贵。写出春雨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可以引申出党的好政策给人民带来的实惠。像课本中的《驿路梨花》、《白杨礼赞》、《荔枝蜜》借物喻人就是例子。

    运用实题虚写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对实题(物)应做必要的描绘,但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绘具有可比喻和象征的那一部分。

    (二)“虚拟”与“实题(物)”之间要有相似之处,联想合理,过渡自然。如《白杨礼赞》就是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联想到北方的军民,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和意志。

    四、反向思维法

    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很难找到突破口,但是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就会豁然开朗了。

    例如《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单从字面上理解,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运用反向思维法来审题就容易多了,其实这个题目要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老师在灯下备课,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可写的内容就多了。

    再如《又到中秋月圆时》这个题目,从正面来写无非是中秋赏月、家人团圆,然而反向思维写,中秋时不能赏到明月,一家人不能团圆,为何呢?可写大气污染太严重,能见度低,  明月不易见,而谈论到热门的环保话题;可写由于公务繁忙,岗位需要,军人天职等而家人不能团圆,进一步歌颂奉献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恰当的铺垫。这样写能收到语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还有些作文题从正面思考也能很快入题,但是角度不新,立意不佳,写出来的文章很平淡,这样的题目也可以另辟捷径,从反向思维而入题,写出来的文章更富有创见。例如《谈 “开卷有益”》,从正面来思考主要是写要博览群书,吸收营养,充实自己。“开卷有益”这句名言早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了定式,按常规来写无新意。运用反向思维法,立论为“开卷未必有益”往往更富于启发性和新奇感。

    运用反向思维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这类文章一般采取欲扬先抑法:先说已存结论合理的一面,再指出其局限性,然后从新的角度上引申发挥,最后证明新的观点。

    (二)用反向思维法确定的论点,只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某个特定的命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切不要不加分析辨别就将之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如《谈“开卷有益”》一题可以立论为“开卷未必有益”,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主张开卷有益的;《谈“雪中送炭’’》一题,可以立论为“雪中送炭非良策”,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要赞扬雪中送炭,关心民生疾苦的好作风。

    总之,在审题过程中掌握一些方法,仔细灵活地对待,就能减少偏题、跑题现象的发生。

二 : 作文训练教参: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教学目的

一 通过习作指导和训练,要学生明确在记叙文写作中确定文章中心的过程是“材料──中心──材料”。

二 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一般写作方法。

三 使学生懂得习作前认真审题、构思的重要性,并强调“先列提纲后动笔”。

教学设想

一 写作记叙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教学的重点。

二 采用巩固课文有关内容和学习写作知识相结合;讲授有关写作知识和列举实例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习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 安排两教时。

作文训练步骤

一 引导学生阅读《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一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文章的中心意思?

2.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

3.怎样选择材料?

4.中心和材料是怎样的关系?

可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作文要有一个与题目相符的中心,这是作文的灵魂。确定中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的过程。比如写“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很显然,根据题目的意思要表现这个人“勤奋学习”的精神,而不是别的什么。中心确定后,就要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相关的材料。选材时,一要注意严格取舍,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无论有多生动)一律不要;二要注意分清主次,最能表达中心意思的内容详细写,其余的则略写;三要安排好所选材料的先后顺序。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上述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立意的过程。我们有不少同学不习惯于列提纲,怕麻烦,结果写出来的作文或者是没有明确的中心而东扯西拉;或者是没有具体的材料泛泛而谈;或者是滥选材料轻重不分。(可分别列举学生的习作为例)

参考示例之一:

有位同学在写《野炊》这篇作文时,开头用了大段文字描述一路上的情景,包括天气情况,一路上见到的花草树木以及同学们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好不容易才来到了“野炊”的目的地。同学们砌灶的砌灶,拾柴的拾柴,淘米的淘米,浇菜的烧菜。大家欢聚一堂,吃了一顿别具风味的野餐。太阳快要落山了,同学们都高兴地回来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成了一本“流水帐”。去“野炊”的路上的情景只需一笔带过,而文章却花了大量的笔墨,似乎此行是观景赏花的。中心内容“野炊”却写得平淡而笼统。在“野炊”时,那有趣而有意义的人和事只字未提。根本就没有表现中心的具体材料,就更谈不上突出中心了。

二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手》(见课本),指出这篇文章在中心意思与材料方面的毛病。

三 要求学生列出“参考题目”的提纲。

参考示例之二

题目:《×××二三事》

分析:“×××”指某人,通过二三件事表现某人的一种品质或精神。“二三事”表明不止一件事。要注意的是:“二三事”之间必须有密切的联系,写的时候又不能平均用力,最好只详写最重要的一件,其余的适当略写就可以了。

提纲:

中心:通过×××的二三事,表现其助人为乐的精神。

1.总写×××的情况。(略写)

2.事例①扶盲人过马路。

②送生病的同学去医院。

③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

(以上事例详写一件,略写一到两件)

3.×××所做的事得到了周围人的赞扬。(略写)

四 作文练习。

从“参考题目”中任选一题。先列好提纲后再动笔。

引导学生读例文《钟表小记》。

参考示例之三:

杨军轶事

钟建华

杨军,相貌平平,无特点。不过,他是一个地道的“英雄迷。”他天天都在盼着什么好事碰到他头上。他多次对我说,他很希望碰上落水儿童、山林着火等偶然事件,以便自己一夜间成为赖宁式的好少年,因此,他还时常编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美妙动听的故事给我们讲。听完,我们时常回敬他几句:“恐怕那钱包里空的吧?”“要不,小偷看不起那皱巴巴的两毛钱。”“也许那小偷是你的哥儿们……”他呀,仍然面不改色心不跳,胸口一指:“信不信由你。”

他时常买一些《气功》、《中华武术精萃》之类的书回去看。他幻想成为气功大师,将来刀枪不入,像宗师张宏堡,要么如神探亨特一样,身怀绝技,四方敬仰。为此,他苦苦练功,时常弄得头破血流。那日,他半夜练功回来刚躺下,就被学校保卫科的人“请”了去。第二天我们才知道,放在车棚里的校长的自行车“飞”了,他被怀疑。幸好,水落石出,与他无关,引来众人一场虚惊。

气功练了没几日,他又休练了。他叹息:“气功太玄乎。”于是又改练“铁头功”,竟不惜代价把头往砖墙上撞,还振振有词地说:“九分苦,一分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练了没几日,他就找高中同学打架,还没等他展示出“迷宗拳”,脸上已挨了两掌“神光”,然后又被摔了一个仰八叉。可他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双手抱拳:“好汉留名,吾辈仰仗手下留情。”等别人一走,他摸着火辣辣的脸,怒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此后,他不得不叹息“我运气不佳,此无我用武之地矣。”

一次,他偷偷告诉我一个秘密:昨晚,他家来了两名手持短枪的盗贼。他出其不意地使出了“陈真腿”,但另一个家伙的枪口已对准了他,他见自己瞬间将死,便高唱起:“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然后,他倒下了……原来,他还躺在床上。听完,我大笑起来。

前几日,杨军的运气来了,他真的在放学路上,凭他的一点功夫,阻止了两名同学间匕首相刺的恶性事件。事后,他的名字开天辟地第一回上了“表扬栏”。这下,他跟我说:“不妄想了,好生读书,将来考公安大学。真抓几个坏人给你看。”

嘿,杨军真是个“英雄迷”。

(选自《作文》1993年第1期)

简评:

作者写了一位“相貌平平,无特点”的中学生。虽然,杨军不是一个优秀的三好学生,但他的所作所为能让人理解,令人信服。这主要应归功于作者的精心构思。杨军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中学生,真主要特点是一个地道的“英雄迷”。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精心选择了一组材料:练气功、习武术,就连做梦也在勇斗歹徒……最后,竟真的“凭他的一点功夫”而上了“表扬栏”,所有这些,无一不是为了表现“杨军是一个英雄迷”这一中心服务的。

三 : 新课程中考作文命题走向 发挥材料作文长处

  2008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五年,也是全国各地新课改年级全面进入中考的第一年。综观2008年的中考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命题者正在努力发挥材料作文的长处。

  一是在材料中明示写作话题。以往的做法是,给出两则甚至三则材料,让考生找出它们的“交集”作为话题。但是,这样做无形中延长了读题时间,增大了审题难度。现在的做法是,在一则材料中明确地告知话题。比如沈阳卷一开头给出一句话:“吉姆·罗恩总喜欢向周围的人传授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向蚂蚁学习,因为它们有4个关于成功的哲学。”之后分别列举出“深谋远虑”、“永不放弃”、“全力以赴”、“积极进取”这4个成功的哲学,并分别进行解说。这样一来,写作话题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二是直接给出应写话题的意义阐释。比如台州卷材料的第一句话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首先就锁定了写作话题。

  三是在过渡语中明示写作重点或者切入角度。武汉卷的题目中三言两语陈述材料之后,提出了“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命题者要求考生抓住“一句话”,写出其带来的力量及其产生力量的原因。以上做法,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让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更加明确,让作文评分标准更加统一。

  少年是激情满怀的年龄,写作更需要激情铺垫。所以,命题者在题型选择上突出和保持理性的同时,注意昭示和点燃激情,着意拟出饱含激情的标题。比如“向前,向前,向前!”(北京卷)、“______的呼唤”(长春卷)、“那一刻,我们______”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二选一(河北卷)、“聆听______”(苏州卷)、“激情,在心中点燃”(泰州卷)等,可以这样说,这类“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叶圣陶语)、应和青春心理和激荡学生情怀的题目比比皆是。用诗化语言引导,将成为来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

四 : 2010年中考作文题型备考训练——全命题作文

  题型盘点

  近年来,每年的中考作文命题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和创新,但无论怎样改变,全命题作文一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像《在学海中游泳》(上海)、《我很幸运》(江西省)、《一步,一步,再一步》(湖南长沙)、《你我走过的日子》(浙江绍兴)、《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省)、《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甘肃兰州)、《我们一起走过》(江苏南通)、《师生之间》(安徽省),便是2009年中考出现的典型试题。与其他命题形式相比,全命题作文在避免宿构、统一评分标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颇受命题者青睐。在笔者收集到的120道中考作文题中,全命题作文便占到了47题。专家预测,这种命题格局在2010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从内容上看,全命题作文命题范围也相对集中,它们以自我为核心,往往在文题中直接出现“我”或“我们”,有些考题虽然没有出现“我”和“我们”,但也强调书写自我体验,表达真切感悟。把握了这些规律,中考作文复习自然会事半功倍。

  难点攻坚

  考场上,要想让自己的全命题作文脱颖而出,审题与构思是不可缺少的步骤。此外,我们可以在内容上下工夫,寻找新颖独特的材料;可以在情节上做文章,构思出人意料的情节;可以在形式上巧布局,妆扮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掌握了下面四种方法,相信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会与众不同。

  一、细审命题,关注限制。全命题作文中,开放式、独词式命题并不多,大部分考题都进行了明确的限制。这种限制,也正是命题者考查考生文章是否准确扣题的重要依据。像“从那一刻开始”“又是一年风起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等便是代表。看来,攻克带限制性的命题,极为关键。如写“我们一起走过”,就应该写出自己与他人一起同行的情景,如果只是写自己或写他人,那就偏题了;如2009年江苏南京市中考全命题作文“今天真好”,文章的重点应放在“今天”,如果忽视这个限制,写的文章洋洋洒洒跨越古今,自然就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

  二、添加语素,寻找角度。写作开放式、独词式全命题作文时,若采用添加语素的方法构思,视野会豁然开阔。添加语素的角度越多,筛选的余地就越大;添加语素的角度越巧妙,写作的内容就越新颖。如2009年福建福州市中考全命题作文“分享”,你可以写与同学一起分享丰盛的饭菜,也可以写与老师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相比之下,前者平平淡淡,后者情趣盎然;你可以分享家庭的温暖,也可以分享自然的美景,前者大同小异,后者新颖脱俗。毫不夸张地说,全命题作文的切入角度,像天空一样宽广,关键看你是否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三、匠心独运,情节求新。同题作文要避免千篇一律,唯有构思选材时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策略。当你看到命题后,首先想到的内容尽量不用,继而想到的要细细想一想后再用,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到的内容也许就会有了与众不同的光彩。如写全命题作文“温暖的时刻”,一般同学可能会写自己的一次幸福经历,那么,我们能不能反向切入,从痛苦的感受下笔呢?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波澜迭起,情感动人。又如写全命题作文“我的一片蓝天”,一般同学可能会写自己一个个的成长故事,我们能不能独辟蹊径,站在某位历史名人的角度,或是某一动物或植物的角度来写作呢?如此独特的构思,相信定会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四、与众不同,文体求新。恰当的文体,好比闪亮的时装,会令人耳目一新。

  写作全命题作文,我们也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选择与文题以及内容最适合的文体来写作。如写作2009年江西省中考全命题作文“我很幸运”时,95%的考生采用记叙文写作,我们能不能将文章写成日记体、书信体,或者童话、寓言体呢?文体出新已经成为了中考优秀作文的一道独特风景。在这里,笔者也提醒同学们,你选用了一种文体,就要充分体现该文体的特征,并在构思与语言上进一步精雕细刻,你的文章才会真正闪现出创新的光彩。

  新题演练

  1、鲜花怒放,是一种风景;满面笑容,也是一种风景。海浪滔天,是一种风景;和谐共处,也是一种风景……在你的心目中,哪一种风景是最美丽的呢?请以“那是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内容自定,文体不限。

  写作导航:关注美好的事物与情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方向,此题展示的便是这种特色。此题开口较大,所以我们首先得选择好要写的具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自然的景观,也可以是美丽的心灵。然后对之精描细绘,语言的生动优美和情景的自然交融,是写作这类文题应当着力关注的。

  2、请以“一路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航:此题既关注自我生活的美好经历,也倡导大家保留一份感恩之心,符合当前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细细想想,如果没有父母的呵护,家庭会如此温馨吗?如果没有师生的交流,校园会如此精彩吗?如果没有书籍的陶冶,智慧会如此美丽吗?选择前两种构思,写作时容易下笔;选择后一种构思,语言宜文采动人。

五 : 2010年中考作文题型备考训练——材料作文

  题型盘点

  材料作文,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其写作能力的自由空间。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抗拒“猜题”的优势,因此材料作文一直受到一些地方命题老师的青睐。材料作文在考查考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中的难点。

  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材料作文所占比重,2007年约6%,2008年约8%,显然其处于相对弱势。材料作文曾火爆一时,但随着命题作文的出现,它几乎淡出了命题人的视线。然而,中考作文题每一年又都少不了材料作文。随机抽查2009年全国60个考区的中考作文试题,有4个考区是纯材料作文,2个考区选用了材料作文作为其中的备选项,约占总数的10%,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如湖北武汉2008年以“简单的一句话”为材料,2009年以“跳高+石缝小松树”为材料,连续两年都是材料作文;2009年黑龙江哈尔滨以“两粒种子”“盲人小时候为了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为材料;2009年广西柳州、北海以“铅笔”为材料;2009年湖北黄冈以“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为材料……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材中有不少写作任务都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的,这给今后中考打破以往命题格局带来了可能。而一些地方中考近三年来都是命题作文,今后说不定会突然杀出个材料作文,其概率还是较高的。因此,建议同学们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当下的热点话题,还有课文拓展阅读里面的一些材料,以备将来考场上遇到材料作文时能够胸有成竹。

  难点攻坚

  现今的材料作文吸取了话题作文的优点,它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立意的限制性、表达的单一性,给考生适度的写作自由,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写作话题即可展开行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把握材料寓义。

  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所给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制约性。很多考生往往把握不了材料揭示的中心,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2009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材料: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

  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够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从小姑娘和橘子、苹果的对话中,我们看到都与“奉献”二字有关。命题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让我们拿这两种对奉献的看法作比较,去批判某一方,肯定另一方。我们可以从分享的角度,也可以从奉献的角度,还可以把二者糅合在一起来立意构思,像苹果那样完全地奉献,像橘子那样让每一个人分享你的奉献。也可以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立意构思:当东西多时与人分享,当东西少时全让给别人,这是一种可贵的美德。同学们要切记,准确把握主题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2、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我们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2009年四川绵阳中考作文题:

  有人说,爱你的人,常常用你不喜欢的方式关心你。比如:躺在床上看书——“你还要不要眼睛?”期末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写出深刻反思!”邀好友上网——“网吧不是好地方,别去。”你可能真的不喜欢这些方式,可是你能说这些不是爱吗?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这则材料要求我们写的是生活中体验到的“自己不喜欢甚至是反感的特殊的爱”。主题表达的是“爱”,但这种“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在同学们眼里显得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爱,是一种存在心理反差的爱,但最终又是一种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取向的爱。如果把亲人的爱完全写成暴力式的,把自己的反感推向极致,这样的立意必将会出现严重偏差。

  3、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发散思维,思路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易于下笔了。下面以2009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为例: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两则材料在收尾时,借老师之口两次点明故事的主旨,然后在提示语中再强化一遍,我们可从材料中直接获得作文的主题。两个镜头取材不同,但其寓含的意义却有共通之处:尽管环境恶劣,或自身客观条件不足,但主观的积极努力却是必不可少的,“尽力”就可为改变不利的现状带来希望。为什么“尽力而为就好”?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能否讲清“为什么”,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分析“为什么”时,既分析主观原因,又分析客观原因的文章,是最切题的文章。但如果把“尽力而为就好”中的“好”理解成“成功”,便与材料主旨明显相悖了。考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的。写这篇作文时,可以有不同的思维,如果以“尽力而为就好”作为中心,肯定是对的,切题的;从反面切入,写“不尽力而为就不好”,也是可以的;对“尽力而为就好”这个观点质疑反思同样可以:我们奋斗拼搏时,真的只问耕耘,不问结果吗?不讲方式,不看对象,不顾现实,只是埋头“尽力而为”,这种做法是不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适当的放弃、重新选择是不是更明智一点呢?新题演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天真的预言》: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导航: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用心捕捉的这份感动是“永恒”的,是含而不露的,是内敛的。这是写作的切入点。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珍藏”的蕴意,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是符合要求的。内容上,既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的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值得你将其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写法上,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文章中的材料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生厌。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一条大蟒蛇和一条小毒蛇是朋友。

  这天他们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

  蛇兄弟想,这么大的个儿,可是一顿美餐啊。

  蟒蛇说:我来对付他。

  于是蟒蛇施展自己的绝技,用身体将大乌龟牢牢地缠住。而乌龟早已将身体缩进了壳里,任凭蟒蛇怎么缠绕,也无法伤害到大乌龟。泄气的蟒蛇,气喘吁吁地爬到了一边。

  乌龟谨慎地露出脑袋,在他露出脑袋的一瞬间,小毒蛇闪电般地在乌龟脑袋上咬了一口,乌龟又急忙缩回壳中。几分钟后,乌龟因为中毒而死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提炼其主旨,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航:故事意味深长,我们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能力,更要有方法,要抓住事情的关键。

  3、做事要有头脑,对不同人不同事要具体对待,用最恰当的方法方能事半功倍。

本文标题: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考作文审题例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329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