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发布时间:2017-11-24 所属栏目:乐理基础知识完全教程

一 :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运动,那么对体育的一些知识你们又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们整理关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体育知识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1、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www.61k.com”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 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

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的节奏相配合。以鼻呼吸为主,以嘴呼吸为辅,呼吸均匀要有节奏。

10、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

1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12、篮球场地的长为(28m),宽为(15m),3分线半径(6、25)米;排球场地的长为(18m)宽为(9m)。

13、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14、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

15、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

16、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其中体育知识理论和田径系列为必修必选内容。

18、中学体育课属于教学课,根据每次课教材种类的多少分为室外课和室内课,根据每次课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 综合课。

19、某学校高二年级8个班举行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进行28场比赛,共有7轮。 轮数=N-1 场数=N(N-1)/2

20、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

21、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_。

2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方面组成。

23、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24、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

25、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等。

26、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 自学法、 自练法和 自评法。

27、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个部分。

28、学校组织校内田径运动会,一般可由 报名编排自序册比赛分工 画跑道 比赛的记录 宣告闭幕六个主要过程组成。

29、教师示范一般可分为 镜面示范 正面示范肢体示范语言示范

30、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可分为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31、课时计划也称教案,它是根据 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安排并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33、武术运动是手型有 拳、掌、勾 ;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手法:推掌

34、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素质。

35、垒球握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触球。

36、发展小学生投掷能力的练习有投、掷、抛、推等多种方法

37、小学体育教材中有维族、藏族、蒙古族等几种民族舞蹈。

38、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 、 肺活量三项。

39、单杠的单挂膝摆动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是一手托肩膀,另一手按压 摆动腿 。

40、科学锻炼要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锻炼;(2)坚持经常;(3)循序渐进;(4)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5)要进行自我监督 ;(6)女生经期要注意运动卫生。

4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要做到插、夹、提、移、蹬、跟。

42、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 。

44、急行跳远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助跑和踏跳的结合上。

45、篮球运动是由跑、跳 、投等人体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46、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50米跑、 立定跳远。

47、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 五分之三。

48、武术的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五个类型。

49、“向右转走”预令落在左脚上,动令落在 右脚 上。

50、跑,不论距离的长短、其完整的技术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51、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 时针方向轮转至1号位一个位置。

53、1—6年级,在运动参与领域要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54、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构建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的课程目标体系,他们是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5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或(肺活量)。

5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59、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60、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65、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比赛将有(团体)和(单打)两个比赛项目。

6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09、9、7

67、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技巧)、(单杠)、(双杠)和(支撑跳跃)都属于体操教学。

68、跳高的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组成。

69、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有(上挑式)、(下压式)和(立棒式) 前面两种是常用的

70、体育锻炼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71、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72、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73、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

74、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包括现有运动项目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75、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下一页分享更多有关“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

76、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根据 三维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 和 体育自身 的特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 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

77、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 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 高中学段。

7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 、体重 、坐位体前屈 三项;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六 项,其中 身高 、体重 、肺活量 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 3 项。

81、一个标准田径场,应由两个 平行的直道和两个 半径相等的弯道 组成,跑道全长应为 400 米;半径为 36米 ;分道最小为 1、22 米,最大为 1、25 米。

82、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规定,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除标枪(29度) 外,各投掷项目(铅球、铁饼和链球)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 40 度。铅球和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 2、135 米 铁饼2、5米。

83、排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对方以每局的25:0比分和3:0的比局获胜。

84、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可采用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和快攻配合。

86、跑的速度取决于步幅和步频,增加步频的方法有快慢交替小步跑、高抬腿跑等。牵引跑 原地快慢交替摆臂

87、足球运动主要用脚、头、肩、胸等部位来支配、控制球的一项运动。

88、在跳远教学中,一般采用以完整教学为主,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是起跳技术。

89、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包括垫球、传球、发球、扣球和拦网

90、足球踢球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球点(击球的部位)、作用力的方向(摆腿的方向)、击球作用力的大小(摆腿的幅度和速度)。

92、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四部分组成。

93、跨栏跑的技术可以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即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终点冲刺跑技术,

跨栏跑过栏技术包括起跨攻栏、腾空过栏和下栏落地三部分。

95、急行跳远的空中姿势有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三种。

96、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口号、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精神:互相了解、友谊长久、团结和公平竞争

97、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良好的状态。

98、体能要素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

99、健康的“四大基石”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合理膳食、经常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

100、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 )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02、 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104、 制订运动处方时需充分考虑运动的次数,强度和时间三个要素,使体育锻炼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10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10、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 )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112、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113、《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 水平目标

114、《标准》以(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115、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116、《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11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

118、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119、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121、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123、体育与健康课程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 、 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需求。

124、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选择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健身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 地域性 。

125、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 、综合性。

126、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 、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12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七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28、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 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129、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四个方面。

13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 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六个方面。

13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水平二的运动技能领域。

13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运动技能领域开始要求学生从观看体育比赛中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的。

134、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心理健康领域中开始要求的。

135、使学生指出在体育活动中不道德的行为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社会适应领域开始要求的。

136、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中运动参与领域开始要求的。

137、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 社会适应 领域开始要求的。

138、通过体育活动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心理健康领域开始要求的。

139、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体能、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140、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是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有助于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丰富课外文化生活。

141、在体育科研中,资料与事实的收集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142、体能主要包括与健康有关的能力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两个方面。

143、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走、跑、跳、投等。

144、把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145、跑的教材共分为四大项,即耐久跑 、快速跑、障碍跑、接力跑。

146、体育课的类型是根据体育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小学体育课的类型一般分为理论课 与实践课。

147、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一节体育课可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148、体育课的分组教学,一般分为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形式。

149、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50、跨栏跑的过栏技术,起跨腿是抬、伸、压,摆动腿是蹬、展、拉。

二 :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综合练习

一、 填空题

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三个方面。[www.61k.com]

2、 1978年11月,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4、 1982年9

5、

6、 “三个代表”它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同8、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9、 的前进方向是关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

10、 举措。

11、1984年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

12

13

14

15

16

17

18、1987

19、 个方面的统一,强调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统一。

20、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新思路的核心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21、

22

23

24

25

26

27

2829

30

31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2

33

34德规范的。

35、在“一国两制”中,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澳门、台湾依法建立特别行政区。

36、在“一国两制”中,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性问题。

37

38

39、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

40二、 单选题

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C)

A.战争与和平 B。贫穷与富裕 C、和平与发展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

3.(B)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4.在(A)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5.在中共十五大上,正式启用(B)这一科学概念,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注重思考的问题和理论创新的重点是(B)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增强的问题

B。加强作为国家执政党自身环境的问题

C。争取较长时期和平国际环境的问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

A。改革开发2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本质是(C)

A.关注社会 B。以人为本 C.与时俱进

9.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10.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A)为最高标准。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最广大人民的当前利益C.一部分人的利益

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C)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B. 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奔向共产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C)

A.1980年 B。[www.61k.com)1978年 C.1992年

1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点是(A)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先进的社会制度C.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

A. 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 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A.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

B.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

C.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 C)的.

A、当前的国际环境 B、快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8、〈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是在党的(B)

A、七大 B、八大 C 、十二大

19、在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富强”是指(A)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文化现代化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C)

A、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 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1、“(A)”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在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2、对公有制经济要(A)

A、巩固和发展 B、 任其自生自灭 C、有节制的控制

23、对非公有制经济要(B)

A、 严格限制投资方向和领域,不能与公有制经济竞争

B、 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

C、 任其发展,直至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24、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C)形式

A、经营 B、资源配置 C、资本组织

2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C)

A、好容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26、社会保障的目的是(A)

A、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7、我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用的基本方法是(B)

A、批评—团结—批评 B、团结—批评—团结 C、专政的方法

28、人民通过(A)的政权组织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B)

A、民主制 B、民主集中制 C、集中制

30、“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C)

A、政治基础 B、主要途径 C、基本方针

31、社会注意道德的集中体现是(A)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3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33、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C)

A、 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历史形态

B、 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历史形态

C、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历史形态

34、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C)

A、 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文化的竞争

B、 民族文化的竞争和人口素质的竞争

C、 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35、“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A)

A、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祖国统一

36、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C),美国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过联合公报》

B、《中美联合声明》 C、《上海公报》

37、党的十六大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B)

A、高度自治 B、一国两制 C、共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8、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赋予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他们是(C)

A、在野党 B、反对党 C、参政党

39、“新的伟大工程”是指(A)

2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A、新时期党的建设 B、三峡水利建设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 多项选择题

1、 认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意味着(BC)。(www.61k.com)

A、 和平与发展是一个奋斗的目标

B、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

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D、 和平与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BC)

A、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 B、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

C、它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D、它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ABC)

A、超越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和模式

B、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理论和模式

C、确立了在总体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和模式

D、标志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

4、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BD)

A、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5、21世纪初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是(ABCD)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 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D、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6、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ABCD)

A、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B、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

C、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 D、党的群众基础在扩大

7、“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命题主要设计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BCD)

A、 要大力提高我国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科技水平

B、 要大力提高我国各个领域生产力诸要素的科技含量

C、 要通过继续深化各个方面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

D、 要慎重对待尚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8、“中国共产党要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个命题主要包括几层意思(ABD)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

C、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D、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辨证统一

9、“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命题主要包含的几层意思(BCD)

A、 要牢固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

B、 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

C、 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D、 要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具体利益的关系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位和意义在于(ABCD)

A、 它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B、 它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C、 它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高度概括

D、 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D)

A、 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B、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 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

A、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AB)

A、 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主体

B、 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 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

D、 社会主义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分散管理

14、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BCD)

A、阶级斗争已经完全消失 B、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C、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阶级斗争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15、我国先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ABCD)

A、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B、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C、 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

D、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

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BC)

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基本路线 18、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ABD)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 B、民主 C、自由 D、文明

19、“三步走”战略(ABCD)

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A、 是对现代化总体战略目标的展开和具体化

B、 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C、 表明我们制定的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

D、 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

20、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ABC)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C、加强智力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注重生产规模,追求经济效益

2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www.61k.com]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AB)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 B、初级阶段国情 C、所有制形式 D、分配制度

22、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成分

23、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ABCD)

A、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B、 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 C、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D、国家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24、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按照“(ABCD)”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

25、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BCD)

A、政治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必要的行政手段

26、建设政治文明涉及下列哪些方面? (ABCD)

A、政治思想 B、政治制度 C、行政管理 D、法制建设

27、建设政治文明涉及(ABCD)

A、政治思想 B、政治制度 C、行政管理 D、法制建设

28、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

A、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B、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 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D、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BCD)

A、发展方向 B、智力支持 C、思想保证 D、精神动力

30、党的领导主要是(ACD)

A、政治领导 B、经济领导 C、思想领导 D、组织领导

31、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包括(ABCD)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科技实力的竞争

C、国防实力的竞争 D、文化实力的竞争

32、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出的总的指导和要求是(BCD)

A、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与科学文化水平相适应

B、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C、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D、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3、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ABCD)

A、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形成学习型社会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4、“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

C、 保证香港、澳门、台湾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

D、 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现行制度永远不变的特点

3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是(ACD)

A、 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B、 两岸之间战争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

C、 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

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6、党的十六大报告将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新的表述,把“一国两制”中的“一国”内涵概括为(ABC)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台湾从属于大陆

37、《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BCD)

A、赞成社会主义 B、尊重自己的民族

C、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形式对香港的主权 D、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38、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BC)

A、 反帝反封建人民大众的政治联盟

B、 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D、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团体

39、广大人民群众包括(ABCD)

A、 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

B、 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 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D、 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0、在党的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是(AC)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提高把握经济建设规律的能力

C、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D、提高驾驭国际事务的能力

4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模 拟 试 卷

一、多项选择:(每小题8分,共32分)

1.邓小平理论是(ABC)。(www.61k.com]

A.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B.前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借鉴和总结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概括

D.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E.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的运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BCD )。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C.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D.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E.对未来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 ABD )。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的问题

D.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E.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4.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然性表现在( ABCDE )。

A.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B.是由党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

D.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E.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的经验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是共同致富。

2.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应该承认差别,也就是说应该承认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富起来,另一部分人贫穷下去。这无论在社会主义还是在资本主义,都是一样的。

四、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论述,为什么说中国压倒一切的问题是稳定。

2.试述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及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二、简答题

1.答: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执政党,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的历史使命。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2.答:(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深刻地指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三、辨析题

1.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否的根本标志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共同致富只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因此,不能把共同致富作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错误。我们承认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分配收入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我国社会并不存在什么两极分化。所谓两极分化是同剥削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说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社会基本特征是两极分化。而在我国既不存在两极分化,也不允许两极分化的形成。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我们的政策也不会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我国目前存在的人们之间收入差距拉大或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与两极分化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四、分析题

1.(答案要点)所谓稳定,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长久地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包括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稳定,核心的问题是保持政治与政局的稳定。在当代中国,发展经济需要稳定,深化改革需要稳定,扩大开放需要稳定,完善民主、健全法制需要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稳定。总之,我们一切事业的顺利发展都需要稳定。具体说来:(1)只有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才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集中力量一心一意搞建设。(2)只有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才能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3)只有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才能在有组织有秩序的条件下推进和深化改革。 5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我们讲稳定,不是消极保守的稳定,而是积极的稳定。(www.61k.com]也就是说,是积极促进改革和发展的稳定,而不是影响和阻碍改革与发展的所谓稳定。改革、发展、稳定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的三只棋子。三者相辅相成,关键还是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中国必须发展,不发展就没有希望。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最主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我们之所以强调稳定,就因为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条件,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如果静止、孤立地谈稳定,忘记了发展,忽视了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和长期的稳定。相反,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发展了,就能够从根本上创造稳定的条件。

2.(答案要点)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曾对全面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深刻思考,提出了“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构想。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还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代世界的主题是A?战争与革命 B?民主与人权C?和平与发展 D?改革与开放「 C 」 2?我们党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是在A?十二大 B?十三大C?十四大 D?十五大「 D 」

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D 」

4?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A?在理论上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C?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D?制定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 C 」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A?遵义会议B?延安整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 」

6?邓小平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完整的理论表述,是在 「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

C?《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7?改革开放是一件开创性的事业,每前进一步,都要A?搞清姓“资”姓“社”问题B?搞清姓“公”姓“私”问题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看是否符合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C 」

8?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理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A?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B?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C?公有制和市场经济D?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A 」

9?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C?建立公有制 D?实现共同富裕「 B 」

10?邓小平说,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C?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 」

1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A?发展教育 B?发展高科技C?发展经济 D?发展能源交通「 C 」

6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B?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C?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D?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C 」

13?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A?各地区齐头并进发展B?发达地区放慢发展C?由发达地区补贴欠发地区发展D?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D 」

14?用经济管理经济是指A?政府直接管理B?通过行政命令管理C?运用市场机制管理D?靠法律法规管理「 C 」

15?在改革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B?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占支配地位C?国家的财政、信贷、税收政策向国有企业倾向D?控制力上「 D 」

16?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A?保持社会稳定B?保持经济增长C?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保证公平分配「 C 」

17?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工农联盟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18?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国家统一C?各民族共同繁荣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力「 D 」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在全民族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D?在全国范围促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A 」

20?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A?对外经济关系B?对外政治关系C?对外文化关系D?外交关系「 A 」

2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外对贸易B?利用外资C?引进技术D?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 A 」

22?进入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显著特点是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D 」

2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A?台湾问题开始的B?香港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A 」

2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C?实现共产主义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

25?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是A?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B?完善民主集中制C?改善党的领导D?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D

26?我国知识分子是A?小资产阶级B?中产阶级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D?一个独立阶级「 C 」 27?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的问题B?阶级斗争问题D?民族冲突问题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D 」

2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www.61k.com)在这两个联盟中A?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B?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D?两者都是主体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B」 29?反腐败的基础是A?教育 B?法制 C?监督 D?廉政建设「A 」

30?在我国第九届全国人大的2979名代表中,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98%的55个少数民族共有代表428名,占代表总数的14?4%,这说明A?各少数民族享有当家作主,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B?我国已形成新型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我国各族人民拥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D?我国已消除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 C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3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D?东欧剧变和苏联模式的衰败E?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AB 」

32?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的主要观点有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B?不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D?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是解放思想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BCDE 」 33?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A?经济建设是中心B?改革开放是动力C?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D?经济建设是动力E?改革开放是目的「 ABC 」

34?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A?要以企业盈利的最大化为首要依据B?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基本依据C?要符合节约劳动时间的要求D?经济效益的高低关键是看节约物化劳动时间的多少E?要把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考察「BCDE 」

3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发展经济起主导作用C?国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D?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扩大「 ABCD 」

36?以下属于市场失灵的现象有A?垄断的形成和对产业的垄断B?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失误C?公共产品的生产D?收入差距过份悬殊E?地方保护主义「 ACD 」

37?生产要素分配包括A?资产收益和资本收入B?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C?房地产收入D?科技收入E?信息收入「 ABCDE 」

38?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是A?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B?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C?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E?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ABCDE 」

3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于A?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曲折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C?封建残余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长期存在D?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渗透长期存在E?科技教育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 ABCDE 」

4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行使权力 B?政治协商 C?发扬民主D?民主监督 E?参政议政「 B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共30分)在41、42、43、44、45、46、47七小题中任选五道题作答,如果七道题全部作答,则46、47无效。(www.61k.com]

41?怎样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

42?简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4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的种类。

4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

45?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要明确和把握哪些问题?

46?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7?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中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共20分)在48、49、50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50题无效。

48?试述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论述的重要意义。

49?试论邓小平是怎样分析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

8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50?试论完善的市场体系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www.61k.com]

专家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41?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2)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历来坚持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2? 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3?答:(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3)资产收益。(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44?答:(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及智力支持。(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

45? 答:(1)要把反腐败斗争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中,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大工作力度,努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2)要把反腐败斗争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位置,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3)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4)要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46?答:独立自主:(1)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2)真正的不结盟。(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和平:(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7?答:(1)改善党的领导,要明确什么是党的领导,党应当怎样领导。

(2)改善党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3)改善党的领导,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四、论述题

48? 答: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论述的重要意义:(1)“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的精辟论断;是深入结合我们党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而做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创造历史的是人民,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在当代中国,三者有机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三个代表”的论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更是抓紧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实践课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

49? 答:(1)突破社会主义单一模式的束缚,建国初期,由于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我们曾多方借鉴甚至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在当时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后来不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却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突破被实践证明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模式的束缚,提出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2)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同时也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抓住问题要害,脚踏实地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9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50? 答:(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重要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www.61k.com](2)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3)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4)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5)综上所述,完善的市场体系对建立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填空题:

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 、 1989 年江泽民在国庆 4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念。

3 、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 概念。

4 、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则是对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

7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也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的根本性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

1 、“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是: ( C )

A 、 1987 年党的十三大 B 、 1992 年党的十四大

C 、 1997 年党的十五大 D 、 2002 年党的十六大

2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 C )

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党的十五大 D 、党的十六大

3 、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载入宪法是在: ( D )

A 、党的十四大上 B 、党的十五大上

C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D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 D )

A 、 1987 年党的十三大 B 、 1992 年党的十四大

C 、 1997 年党的十五大 D 、 2002 年党的十六大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 ( A )

A 、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

B 、我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

C 、我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D 、我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10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7 、高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D )

A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B 、提高“两课”的教学水平

C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D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

8 、江泽民把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概括为:( C )

A 、联系实际与求真务实 B 、积极求索与民主讨论

C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多项选择题

1 、邓小平理论是: ( ABCDE )

A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 、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C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D 、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E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2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ABCD )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 、改革开放理论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 ABC )

A 、立党之本 B 、执政之基 C 、力量之源 D 、理论之源 E 、发展之源

4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它们在: ( ABC )

A 、思想理论基础上一脉相承 B 、基本立场上一脉相承

C 、政治原则上一脉相承 D 、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 E 、理论风格上一脉相承 5 、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体现在: ( ABCD )

A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C 、作出了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

D 、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E 、形成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成果

6 、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向全国大学生和青年提出的希望是: ( ABCD ) 1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B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C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D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E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勇于开拓进取的统一

7 、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必须: ( ABCDE )

A 、反对教条主义 B 、反对宗派主义 C 、认真学习与系统把握

D 、积极求索与民主讨论 E 、联系实际与求真务实

8 、江泽民提出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具体内容包括: ( ACDE )

A 、学习理论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B 、学习理论要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

C 、学习理论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D 、学习理论要着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E 、学习理论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9 、胡锦涛 2003 年“七一”讲话强调,为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必须注重做到: ( ABC )

A 、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

B 、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

C 、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D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结合

E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相结合

四、辨析题

1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www.61k.com)

答:此命题不正确。

( 1 )邓小平理论主要是由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个人的革命品质,独特丰富的政治阅历,睿智的哲学智慧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主观因素,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 2 )邓小平理论又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当代中国许多政治家、理论家都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历史条件。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的党的建设理论。

答:此命题不正确。

(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 2002 年 2 月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的,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12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的总汇和结晶。(www.61k.com)“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

( 3 )“三个代表”首先是对党本身提出的,对党的建设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放在执政的地位上、放在治国理政的任务下、放在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党的建设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对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对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起着指导作用。

5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此命题正确。

( 1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思想理论基础、基本立场、政治原则上是一致的。

( 2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 3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 4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 5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新”归“一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新阶段。

五、简述题:

1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答: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他们在思想理论基础、基本立场、政治原则上是一致的,都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在思想理论基础上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基本立场上都把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视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政治原则上,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创新,这主要体现在:

( 1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 2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 3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 4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共同的、鲜明的理论特点? 1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 1 )它们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www.61k.com)

( 2 )它们都把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

( 3 )它们都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4 )它们都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六、论述题:

1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答: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

( 1 )从理论的形成看,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 2 )从理论的内容看,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它正确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 3 )从理论的历史地位看,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答:( 1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2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 3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就会看出它们对于党和国家的指导意义。

( 1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解决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大背景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只要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它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

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着百余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党提高自身素质的思想武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集中了我们党和人民对现代化探索的智慧,代表了当前我国现代化理论的最高水准。没有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就没有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 2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14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www.61k.com]只有按“三个代表”的目标和方向去建党,我们才能成功地解决自身建设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真正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考验,真正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作用。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解决好执政之基的问题,党就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以“三个代表”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党,以“三个代表”的旗帜号召群众,党就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4 、为什么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

答: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地说,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要求。二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三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总之,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深入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选择,牢固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信念。

5 、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发扬怎样的学风?

答: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要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与系统把握。

理论联系实际,先要学好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特别丰富,既要掌握其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注意从这一理论论述较多的若干重要领域,对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第二,积极求索与民主讨论

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积极求索与深刻思考,展开充分的民主讨论,以达到入耳入脑,真正有效的目的。发扬积极求索与民主讨论的学风,就不应回避学习中的难点、疑点问题;还应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实行启发式、讨论式、论辩式教学;要从第一课堂扩大和延伸到第二课堂,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程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效果。

第三,联系实际与求真务实

习题与答案

(二)

一、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一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发生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

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犯了两次严重的错误,第一次是 1958 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第二次是 1966 年至 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的错误。

15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6 、 1978 年 12 月 13 日 ,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创立 的标志。(www.61k.com)

二、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 ( A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 、在我党历史上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D )

A 、新民主主义理论 B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3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创立的标志是: ( A )

A 、 1978 年 12 月 13 日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B 、 1980 年 1 月邓小平作的《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

C 、 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 、党的十五大报告

4 、下列哪一句话表述的观点是正确的? ( B )

A 、邓小平理论不是邓小平创立的,而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B 、邓小平理论主要是由邓小平创立的,又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C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的各位政治家、理论家集体创立的

D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 ( B )

5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 、和平与发展 B 、战争与革命 C 、反对法西斯 D 、民族解放运动

6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 A )

A 、和平与发展 B 、战争与革命 C 、社会主义建设 D 、第三世界兴起

7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标志着: ( C )

A 、邓小平理论的萌发 B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C 、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D 、邓小平理论进入发展期

8 、邓小平理论成熟期是: ( C )

A 、 1956-1975 年 B 、 1975-1978 年 C 、 1978-1992 年 D 、 1992-1997 年

9 、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是: ( C )

A 、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依据 B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C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D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10 、借鉴和吸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教训,江泽民提出了: ( A )

16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三讲”思想

C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理论 D 、邓小平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

1 、我们党第二次革命之所以能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就在于: ( ABCDE )

A 、邓小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 、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中国不发达的基本国情

C 、邓小平恢复和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邓小平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E 、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2 、邓小平创立邓小平理论的主观条件是: ( ABCDE )

A 、邓小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B 、“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磨练了他信念坚定、不屈不挠的革命情操

C 、尊重实践,崇尚实干,具有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D 、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E 、思想开放、目光深远、胸襟广阔

3 、 1978 年 12 月 13 日 ,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其基本内容是: ( ABCD )

A 、充分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 、确认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

C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崭新思想

D 、萌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E 、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 AB )

A 、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B 、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C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D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E 、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重大变化

5 、当今世界和中国的“三个重大变化”是: ( ABC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150 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重大变化

B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 、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D 、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1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E 、世界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 CD )

7 、第二次伟大革命之初,我们党已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表现在: ( AD )

A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 B 、毛泽东的《矛盾论》中

C 、毛泽东的《实践论》中

D 、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E 、毛泽东的《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

五、简述题:

1 、简述我们党的两次伟大革命和两次历史性飞跃。(www.61k.com]

答:( 1 )第一次革命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革命发生在 1921 年至 1956 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第一次伟大革命是一场制度革命,结果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2 )第二次革命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历史上第二次伟大革命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成功地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次革命属于体制革命,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理论成果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为什么能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第二次伟大革命中,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 1 )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关键在于,把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结合了才能飞跃,飞跃的成果是理论的创新。

( 2 )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原因之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3 )邓小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又一原因。

( 4 )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成功地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最要紧的。因此,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 、衡量是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志是什么?

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2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答:( 1 ) 1989 年召开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来的。(www.61k.com] 2000 年 2 月 20 日 ,江泽民在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讲到我们党要代表人民利益和代表先进生产力,已蕴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2 月 25 日 ,江泽民首次完整地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概括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经过周密的理论思考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 3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的实现。

3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中叶,是社会主义大发展时期,战争与革命是其主要特征; 20 世纪 60 年代后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时代主题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世界范围内各种矛盾围绕着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展开,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邓小平理论既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对当今的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提出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阐明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争得长时间和平环境进行国内建设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思想,邓小平理论也因此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4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答:邓小平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这与他的政治生涯、革命情操和思维方式分不开的。( 1 )邓小平早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 )邓小平“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磨练了他不屈不挠的革命人格。( 3 )崇尚实干,善于按照辩证法办事,具有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邓小平尊重实践,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邓小平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总是把是否“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和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实践性和人民性,集中体现着邓小平思想方式的唯物辩证法。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答:江泽民视野广阔,既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深入思考世界上一些政党的兴衰成败而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新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衰落和下台,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失败更是震惊了世界,引起了江泽民的思考。他指出,苏联经过 7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发生了剧变的悲剧,最后解体了、垮台了,这是为什么?把苏联东欧演变的经济、文化、政治原因归结起来,就是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由于背离了“三个代表”而丧失执政地位;借鉴和吸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教训,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确立世界眼光,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意蕴。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全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江泽民 2000 年 2 月 25 日 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就是在回顾党的历史的基础上阐述的。 2001 年 7 月 1 日 在庆祝建党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做到“三个代表”。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

7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奋进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根据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的基本问题;提出并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所以,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一,“三个代表”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三个重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三个重大变化”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50 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提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这里。

19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www.61k.com]这里所讲的历史方位,是指党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处的地位和应承担的任务。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要求我们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多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8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什么关系?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一,党的历史方位是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与横向坐标上的交叉点。从纵向即从党的历史发展看,我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横向即从党所处的外部环境看,我党已从受到外部封锁的环境下领导建设的党转变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领导建设的党。这就是我党历史方位的两个转变。

第二,党的历史方位的两个转变,提出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0 年以来江泽民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的历史方位中党的建设目标的新的规定,充分体现其先进性的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三个代表”,就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就能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要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三,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指导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武器,还是检验党的工作与时俱进的标准。因此,只有紧紧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自觉当好“三个代表”、坚定维护“三个代表”。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习题与答案 (三)

一、填空题

2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阐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其关键3 、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手段、政治保4 、 2000 年 5 月,江泽民考察了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党建工作,并提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 、 2002 年 5 月 31 日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构架包括立论基础和围绕主题展开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双重主题。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思想路线;客观基础是 变化着的当代世情、国情和党情;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二、单项选择题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 ( B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 、用明晰的语言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9 条的是: ( C )

A 、党的十二大报告 B 、党的十三大报告

C 、党的十四大报告 D 、党的十五大报告

3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 ( D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 4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 D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 、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 ( B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6 、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关键在: ( C )

A 、解放思想 B 、保持党的先进性 C 、坚持与时俱进 D 、执政为民 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D ):

A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坚持与时俱进

C 、坚持党的先进性 D 、坚持执政为民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即( B ):

A 、实事求是 B 、与时俱进 C 、解放思想 D 、开拓创新

三、多项选择题

1 、邓小平理论体系内容的主要方面是: ( ABCD )

A 、一个精髓 B 、一个基石 C 、一个主题

D 、一个核心 E 、一个关键

2 、过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思想认识原因是:? 阶级斗争扩大化; B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C 、苏联模式神圣化;

D 、没有准确把握国际形势; E 、犯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3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 BCD )

A 、政治保证 B 、立党之本 C 、执政之基

21 BC ) (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D 、力量之源 E 、基本原则

4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 ABE )

A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 、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 、主要在密切联系群众 D 、重点在发展生产力 E 、本质在执政为民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是: ( ACE )

A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 、重点在坚持党的领导

C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D 、主要在发展生产力

E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表现在: ( ACD )

A 、它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 B 、它们的理论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C 、它们坚持的奋斗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D 、它们的政治立场是一脉相承的

E 、它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7 、 2002 年江泽民“五三一”讲话强调,增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做到: ( ABCD )

A 、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

?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

四、辨析题:

1 、我们党关于邓小平理论内容九条、十六条以及贯通三大领域的概括,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进行的。(www.61k.com) 答:此命题正确。

十六条源于九条,又是对九条的扩展,九条或十六条阐述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贯通三大领域的概括则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角度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

3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答:此命题正确。

(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2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3 )我党 80 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4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五、简述题:

22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1 、为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答:这是因为:第一,这个问题是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www.61k.com]第二,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疑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在理解和实践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论,归根到底还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第三,中国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是以这个问题的逐步搞清楚为根本前提的。第四,邓小平的全部理论活动和理论成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 、邓小平理论体系内容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答:主要方面有:

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个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个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 、江泽民在 2002 年 5 月 31 日 的讲话中,对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江泽民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做到:

第一,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

第四,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个“三个坚持”是“三个代表”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表现在哪些主要方面? 答:第一,它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它们坚持的奋斗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它们的政治立场是一脉相承的。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述历经哪三个阶段?

答:江泽民经过 1989 年以来长时期的思考,于 2000 年 2 月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过了论证、发展、定位等三个阶段的阐述过程。

第一阶段是从 2000 年 2 月到 2001 年 6 月,江泽民考察党建问题,深化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第二阶段是从 2001 年江泽民“七一”讲话到 2002 年 11 月十六大,江泽民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第三阶段是从 2002 年 11 月十六大报告到 2003 年胡锦涛“七一”讲话,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学习贯彻的根本要求。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什么?

2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www.61k.com)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双重理论问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回答。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中宣部组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16 条:

( 1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4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 )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 6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 7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9 )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10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11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关于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2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关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13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14 )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15 )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 16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6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答:十六大报告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个坚持”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科学概括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 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现在我们党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起来,标志着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与时俱进、不懈奋进,才能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万古长青;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生生不息;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反映与时俱进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从来就是党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从来就是党能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总结自身的和借鉴别的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意志,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先进执政理念,它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如何才能保持这种先进性的问题,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人心向背,是决定了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继承马克思主义的?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 1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坚持的奋斗目标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强调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3 )政治立场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些重要理论观点,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立场。

正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地、全面地发挥它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指导作用。

习题与答案 (四)

一、填空题:

1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 提出来的。

3 、 1978 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4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4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 ”标准,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解决了价值标准问题,实现了真理标准5 、江泽民总结中国共产党 80 多年奋斗历程,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 的源泉。(www.61k.com)

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活的灵魂。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8 、江泽民 2002 年“五三一”讲话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列,在十六大报告中正式把与时俱进9 、解放思想要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 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0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12 、“三个代表”标准既能作为 客观标准判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有效的,又能够作二、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

2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 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4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7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创新 8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世界观前提的是: ( ABD )

A 、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B 、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 、世界由可变的和不可变的两类事物构成

D 、事物的规律乃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外在的直接表现

E 、规律是事物所固有的,但不是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规律性。

2 、下列表述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的是:

25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A 、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的过程

B 、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C 、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

E 、“解放思想”是对“与时俱进”内涵准确、全面的揭示 答:( ACD )

3 、解放思想的内涵有:

A 、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B 、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C 、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D 、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E 、是为实事求是服务的

答:( ABD )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

A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的灵魂

D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

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答:( ABCDE )

5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

A 、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 、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

C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 、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

E 、违背了改革开放

答:( ABC )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A 、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B 、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C 、是个政治问题

26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D 、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E 、是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 ABCD )

7 、 1978 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A 、 1978 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 、 1982 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D 、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 、 1992 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

答:( AE )

8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 、体现时代性 B 、忠于实践性 C 、把握规律性

D 、坚持群众性 E 、富于创造性

答:( ACE )

四、辨析题:

五、简述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含义。(www.61k.com]

答:其一,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代同进的,不能停留于某一历史阶段上止步不前;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或结论具有历史的对应性,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2 、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答: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它的内涵至少包括三方面要求:

第一,解放思想的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第二,解放思想的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第三,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 、为什么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永葆蓬勃生机?

答:这是因为:

第一,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第二,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把握规律性,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三,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 4 、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活的灵魂?

2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

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再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www.61k.com]

5 、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与活的灵魂?

答: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国内外形势和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回答这些发展变化所提出的伟大成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六、论述题

1 、邓小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的。自 1957 年后,我们党的有些重大决策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邓小平力挽狂澜,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 1 )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拨乱反正必须从思想路线开始,必须批判“两个凡是”,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实际。

( 2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张恢复实践标准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他指出: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前进。

( 3 )在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新的长征。

2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怎样?

答:邓小平辩证地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互关系,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为:

( 1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 2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目的是达到如实地把握客观事物的原貌、本质和规律性,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

( 3 )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是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是通过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来实现的。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3 、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意义?

答:( 1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尊重实践。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真理是经受实践的检验而被证明,并在实践中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所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尊重实践。要以实践检验之是非为是非,决不能以个人主观愿望或者什么本本之是非为是非。

( 2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尊重群众的实际表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应当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顺应民心民意;只有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才能够“求”到社会主义之“是”,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8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4 、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包含两层含义:其一,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代同进的,不能也不会停留在某一历史阶段上止步不前;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或者结论都具有历史的对应性,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www.61k.com]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由于:

第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追求正确地反映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这也决定其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只有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发挥出正确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最彻底的辩证法,而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也具有相对性,也要不断发展。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5 、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怎样?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要求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为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键在于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要求,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始终把着重点放在开拓创新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1 )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是对“解放思想”内涵的新拓展。

( 2 )把“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是对实事求是内涵的新拓展。

(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整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不解放思想,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会在时代变化、时势转换面前停滞不前;不实事求是,不从既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认识事物的属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及其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解决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的矛盾,就会在时代变化、时势转换面前囿于个人主观偏见和狭隘经验的困扰脱离实际而不适时机。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进”,这里的“进”是继承与创新的互相促进,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含规律性的推进,客观属性与主体需要相一致的含目的性的前进。

解放思想的融入,并与实事求是相结合,使党的思想路线增强了活力,实践的内容和结果也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思想是否解放以及解放的程度,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历史条件相符合,否则,要么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要么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能简单地脱离实际地求新、求进,实事求是也不是简单地无原则地就事论事。与时俱进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定位,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6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答:(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活的灵魂。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邓小平推倒“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要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要从本本中解放出来,从外国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旧习惯旧观念中解放出来;强调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标准检验真理。哲学观是思想体系的根本和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因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再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的灵魂。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从我国实际出发,作出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才能提出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才能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目标。可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中心线索,邓小平对每一个重大问题的阐述都渗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最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就是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邓小平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与活的灵魂。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国内外形势和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回答这些发展变化所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的伟大成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 29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www.61k.com]其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必须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去保持,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又正是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再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也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体现在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要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 、“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标准的含义是什么?

答:( 1 )邓小平在 1992 年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他说,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判断各种观点、理论和工作方针、政策、措施是否正确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具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整体。“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和深化。第一,生产力不是指一般的生产力,而是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二,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国力,既可以指现实的国力,也包括间接的潜在的国力,各个部门都可以用这个标准衡量其工作决策和措施是否正确。第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对发展生产力目的的规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之所在。“三个有利于”都是通过具体的实践结果或实际事实表现出来的,都是能够具体考量的。

另外,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解决了价值标准问题,实现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检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未检验主体本身。

( 2 )江泽民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时,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指导制定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指南,同时,也是检验各项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标准。能否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是衡量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我们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习题与答案 五)

一、填空题

1 、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物质4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那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石建构起来的。

6 、党的基本路线, 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或一定历史阶段制定的各项具体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总纲 。 7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阐明了什么 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国情实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0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www.61k.com)”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7 、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保持社会稳定

三、多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E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 ACE )

2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生产力基础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产关系基础

C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归宿

D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

E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标

答:( ABCD )

3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 、发展是目的 B 、改革是发展的手段和动力

C 、改革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 D 、发展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

E 、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答:( ABCDE )

4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有: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答:( ABCDE )

3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

A 、工业化 B 、经济市场化 C 、经济现代化

D 、经济自由化 E 、经济社会化

答:( ABCE )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 、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 、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 、指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生产力不发达

D 、指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E 、指我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答:( BC )

四、辨析题:

4 、政治和经济的协调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该命题不对。(www.61k.com)

( 1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2 )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性是主要的,不适应性是次要的,是制度上的适应与体制上的不适应,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僵化的经济体制的矛盾,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五、简述题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内在结构如何?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由“一个根本目标,两个保证”构成的。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物质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保证。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

3 、党的基本路线是如何表述的?

答: 1987 年党的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了明确概括,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六、论述题:

1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答:邓小平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新论断,深化了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建立在对中国的国情和现实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

32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www.61k.com]中国离开社会主义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

第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使人民生活走向小康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消除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朽和不公正现象。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保持自己的优势,就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毛病和弊端。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独立自主、振兴中华。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

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并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展现出灿烂的前景。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题与答案 (六)

一、填空题:

2 、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把 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

3 、我国目前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4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 20 年通过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 5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相协调。

7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8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 人才。

二、单项选择题:

1 、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确立于党的十三大

2 、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 21 世纪头 20 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4 、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邓小平

5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 教育

6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7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三、多项选择题:

1 、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有:

A 、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 B 、坚持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统一

C 、坚持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D 、坚持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统一

E 、坚持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相统一

答:( ABCD )

3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

A 、物质文明 B 、政治文明 C 、精神文明

D 、实现现代化 E 、生态文明

答:( ABCE )

3 、党的十六大指出用来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是:

A 、尖端技术 B 、高新技术 C 、精确技术 D 、先进适用技术

E 、太空技术

答:( BD )

4 、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 、农业问题 B 、农村问题 C 、就业问题

D 、城市问题 E 、农民问题

答:( ABE )

5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有:

A 、控制人口 B 、促进经济发展 C 、资源节约利用

D 、努力控制污染 E 、促进社会发展

答:( ACD )

6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多合作 B 、全方位 C 、多层次 D 、宽领域 E 、双赢

答:( BCD )

7 、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是:

A 、和平 B 、稳定 C 、公正 D 、合理 E 、发展

答:( ABCD )

四、辨析题:

2 、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www.61k.com]

答:此命题正确。

(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为科技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将对科技进步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也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把人才战略提到强国战略的重要地位。

五、简述题:

1 、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 1 )这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正确决策。

34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 2 )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www.61k.com)

( 3 )这是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必由之路。

2 、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哪些关系?

答:( 1 )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

( 2 )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 3 )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

3 、如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答:( 1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 2 )要正确处理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关系。

( 3 )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体制。

( 4 )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竞争、激励和选拔机制。

( 5 )营造汇聚人才并使他们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

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第三,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的份量和影响会大大增强。

5 、党的十五大将 21 世纪上半叶 50 年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其内容是: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6 、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答: 21 世纪头 20 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内涵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7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答: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8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何重要意义?

答:第三产业是指除农业、工业以外的其它各业,具体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发展第三产业意义重大:

? 它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35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 它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 它是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www.61k.com)

六、论述题

1 、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及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设想。“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

第二,坚持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统一。

第三,坚持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第四,坚持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统一。

3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什么特点?

答: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样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第二,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才资源优势。既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又着眼于扩大就业,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5 、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答: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习题与答案 (七)

一、填空题:

3 、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求把国有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5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 、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 手段 。

7 、 1997 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8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的根本标志。

9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36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10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非公有制地位问题上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由社会主义经济“补充论”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论” ,提出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二、单项选择题:

1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指导思想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 、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

三、多项选择题:

1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

D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E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答:( ABDE )

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

A 、企业行为自主化 B 、经济关系市场化 C 、宏观调控间接化

D 、经济运行法制化 E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答:( ABCD )

3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 、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 、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E 、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答:( ABCD )

4 、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

A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 、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 、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E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www.61k.com]间接调控的特征有:

A 、主要运用价格、利率、税率等经济杠杆实施调控

B 、国家计划是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指导性的计划

C 、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直接干预

D 、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和控制的手段

E 、法律规范、信息指导成为调控的重要手段

答( ABCE )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A 、促进经济增长 B 、增加就业 C 、稳定物价

D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E 、调控各种商品的价格

答( ABCD )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动分配外其他分配方式有:

A 、按资分配 B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E 、国家按公平原则分配

答( ABC )

8 、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依据是:

A 、任何社会人们的富裕程度不可能是一样的

B 、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方式的存在

C 、按劳分配以外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D 、职工个人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

E 、人们希望有一部分人带头致富

答( BCD )

四、辨析题:

2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它是排斥计划调节的。

答:此命题不正确。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并不排斥计划机制的作用。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经济手段,而且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与计划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当然,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调节手段,其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

五、简述题:

1 、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8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www.61k.com)

2 、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这是因为:首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其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多种矛盾的需要;最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 3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抉择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效配置和使用资源,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第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使我国的经济运作体制与整个世界的经济运作体制“接轨”,从而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奠定重要基础。

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动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六、论述题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三大,突破了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从十三大到十五大,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在进入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一是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二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第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从我国实际出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既要发展商品市场,又要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第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39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六个方面。(www.61k.com]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过程。

(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实践证明,这种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 2 )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首先在农村突破传统的集体所有制的模式,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拉开了所有制改革的序幕。随着改革开放实际进程的发展,我国经济政策逐步放宽。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 3 ) 1997 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999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案,将其写入宪法,成为国家基本大法所肯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总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新概括阐明了为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5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 1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的主体地位的确定,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首先,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其次,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党的十五大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理论突破是根据客观实际,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做出的必然选择。第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协调结合的需要。第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2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非公有制地位问题上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由社会主义经济“补充论”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论,提出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首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其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最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更加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应支持和鼓励其发展。二是在政策上要清除各类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三是坚决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努力减轻各类集资、捐款、摊派方面的不合理负担。四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共同点,创建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6 、怎样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答:( 1 )从公有制经济构成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 )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看,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它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另外,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40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7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的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由原来单一的按劳分配逐步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www.61k.com]

(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中,按劳分配是主体分配方式。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每个劳动者根据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应的劳动成果。

其次,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分配的尺度,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实现了劳动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同时,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们既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又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总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是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形式,如果改变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将成为有名无实、没有意义的空壳。所以,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原则。

(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也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即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其在生产中的贡献份额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要获得相应的工资、利润、租金等收益。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包括有效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以便用最低的生产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就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3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可以实现有机结合,这种结合的共同标准是不同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这种结合,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是按劳分配原则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统一,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是两种分配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相互融合。我们不能以按劳分配排斥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以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定按劳分配及其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

习题与答案

(八)

一、填空题

1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

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不仅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还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5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实质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6 、工人阶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知识分子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单项选择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 人民当家作主

4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2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

A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是:知识分子

7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三、多项选择题

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表现在:

A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C 、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D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

E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答:( ABCD )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 、它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

B 、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 、它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D 、它保证人民群众有效地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E 、它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

答:( ACD )

3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

A 、长期共存 B 、互相监督 C 、肝胆相照

D 、荣辱与共 E 、共同发展

答:( ABCD )

4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

A 、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C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D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2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E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答:( ABCDE )

5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有错必纠 E 、违法必究

答:( ABCE )

6 、江泽民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是:

A 、政治合格 B 、军事过硬 C 、作风优良

D 、纪律严明 E 、保障有力

答:( ABCDE )

7 、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维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E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 ABCE )

8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A 、独立的外交权 B 、独立的防务权

C 、行政管理权 D 、立法权 E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答:( CDE )

四、辨析题:

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www.61k.com] 答:这种观点正确。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3 、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此观点错误。(www.61k.com)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国家权力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国家管理中,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五、简述题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根据人民是社会主人的政治理念所设置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治的运用,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政治文明。

3 、简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政治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改革的保障,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扫清道路,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要求;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4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1 )从历史上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照顾到各民族的不同特点,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各民族人民的利益;( 2 )中国民族的分布呈现出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适应这一要求和特点;( 3 )中国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互相支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 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在斗争中各民族都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骨干,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 5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答: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第二,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提供了最佳方案。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功实践,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经验、途径和思路。

六、论述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答:( 1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突出地表现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集中代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社会利益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正确、全面地反映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的发展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体现政治文明的进步。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显著特点。党的领导主要通过执政来实现,没有依法治国,党作为执政党就无法执政,就无法坚持党的领导。如果没有依法治国这一治国基本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基本原则就无法操作和实现。

( 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首先,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基本结构构成的,其文明结构也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其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2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4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以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www.61k.com]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 1 )落实宪法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权,保证其依法履行职能。( 2 )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反映各方面意见,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3 )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加强人大常委会的自身组织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要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使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5 、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答: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作了明确的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突出法治的人民性。这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区别。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第三,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严格按照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第四,依法治国的实质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和法治密不可分。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则是民主的实现和保障,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习题与答案 (九)

一、填空题: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 、先进文化是指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又反映时代精神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的文化。

3 、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必须大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4 、:思想道德建设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

6 、坚持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文化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

7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为基本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是: ( A )

A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

45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来审视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思想道德建设 B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6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多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致性表现在:

A 、基本内容 B 、指导思想 C 、根本目标

D 、发展过程 E 、具体步骤

答:( ABC )

2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

A 、精神动力 B 、物质基础 C 、政治保障

D 、思想保证 E 、智力支持

答:( ADE )

3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A 、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 、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 、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E 、精英文化

答:( ABCD )

4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

A 、有思想 B 、有道德 C 、有文化 D 、有纪律 E 、有理想

答:( BCDE )

5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

A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E 、爱国主义

答:( ABCDE )

6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

A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 、促进经济发展

C 、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 、培养“四有”公民

答:( ACDE )

46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7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二为”方针是指:

A 、为经济建设服务 B 、为现代化服务

C 、为人民服务 D 、为社会主义服务 E 、为经济基础服务

答:( CD )

8 、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A 、思想建设 B 、理想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纪律建设 E 、道德建设

答:( ABDE )

2 、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www.61k.com)

答:此命题正确。

物质文明是基础和前提,决定和制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而政治文明既以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基础,又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法律、公民政治思想、政治素质及政治心理方面的保障;精神文明作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反过来对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

五、简述题: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答:( 1 )作为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使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体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使他们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 2 )作为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开发智力,培养大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

( 3 )作为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体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导向,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 、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思想建设?

答:( 1 )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 2 )加强思想建设要与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 3 )加强思想建设必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 、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

答:( 1 )要立足于中国当代社会实践,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社会实践经验,反映当代社会实际生活,提炼新时期的时代精神,使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同当代实践相适应的、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与时俱进的文化。 ( 2 )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凝聚中国广大民众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 3 )要发扬党和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和革命文化传统,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成为激励我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 4 )要坚持面向世界,积极吸收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4 、如何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4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大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www.61k.com]

六、论述题

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答: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没有这一特征,社会主义就是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只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方面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等全面的现代化。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 、什么叫先进文化?怎样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答:所谓先进文化,是指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又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其中,是否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判断文化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志。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一方面要使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反映先进生产力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使社会主义文化保持与时俱进的性质,展现出应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第二,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固然要继承和发扬,但又不能囿于已有的东西故步自封,仅仅以中国自身的发展作参照,而是要有现代眼光、世界眼光、并要着眼于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第三,必须大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在引导和整合其它各种文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就是要用先进文化去占领文化领域和城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积极支持和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品位和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党的十五大把培养“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党的十六大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表现为中华民族对自己的祖国、民族、人民、山河大地和优秀文化的热爱。( 2 )团结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容和谐的方面。( 3 )爱好和平体现了中华民族贵和求同的方面。( 4 )勤劳勇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求是务实的精神。( 5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和完善自我的进取精神。第二,培育“四有”公民。培育“四有”公民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第三,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各有侧重、有机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是培育“四有”公民,其目的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为根本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48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思想道德建设。[www.61k.com)在当代中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具体而言,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由思想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四个方面构成。

首先,思想建设。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与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要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其次,理想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再次,道德建设。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最后,纪律建设。纪律建设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方面,包括法纪建设和法纪教育。纪律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行为规范,它既有一定的强制性,又是建立在人们对纪律的自觉遵守的基础上的。

第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学事业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第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作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既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又符合中国国情,既体现中国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又反映着时代特点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智慧与新的精神面貌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审视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要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要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精神,从与时俱进的最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

8 、坚持文化建设“双百”方针对于繁荣文化有什么意义?

答:坚持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必须坚持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邓小平认为“双百”方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要坚持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双百方针与积极的文艺批评是辩证统一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双百”方针,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将主旋律和多样化结合起来,将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与繁荣文化发展结合,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在文学艺术各门类中,创作出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带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习题与答案(十)

一、填空题:

2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的本质和生命,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4 、新时代,新形势,新情况,对党自身提出许多新问题,集中起来是两大历史性课题:一个是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另一个是如何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9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5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www.61k.com]

6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8 、必须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深扎根在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动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9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

二、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3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 、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根本要求是: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5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6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三、多项选择题:

1 、新时代、新形势、新情况,对党自身提出许多新问题,集中起来的历史性课题是:

A 、如何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B 、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C 、如何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D 、如何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E 、如何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答( BC )

2 、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党才能:

A 、成为有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富有战斗力的集中统一的整体

B 、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 、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D 、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E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答:( ABCDE )

3 、民主集中制是:

A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B 、党的一项根本制度

C 、党的工作作风 D 、党的工作方法 E 、党的工作制度

50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 ABCDE )

4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由:

A 、党的性质决定的

B 、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C 、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D 、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决定的

E 、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所处的新环境决定的

答:( ABCDE )

5 、中国共产党:

A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 ABCDE )

四、辨析题:

1 、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基础,叫“全民党”或“人民党”。[www.61k.com)

答:此观点不正确。

(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2 )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 3 )虽然剥削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但这不等于工人阶级也跟着消亡了。只要国际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国内还存在阶级斗争,只要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未完全实现,就表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没有完成,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成。

( 4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联系,也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工人阶级仍是我国社会中最先进的阶级。

2 、现在是科教兴国时代,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因而党应以知识分子为基础。

答:此观点不正确。

( 1 )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知识分子也不会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在与工人阶级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 2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因此,决不能把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割裂开来,也不能把知识分子的作用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对立起来。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这并没有也根本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

3 、民主集中制比西方民主制度有着合理性和高效率的优点。

5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此观点正确

( 1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www.61k.com)

( 2 )民主集中制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具合理性。它的议事程序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这种制度有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

( 3 )民主集中制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具高效率。西方的民主决策,因议事者代表着不同利益集团,总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从而保证了高效率。

五、简述题:

1 、为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保证?

答:首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

其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再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

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就是要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既是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也是对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新概括。

六、论述题:

2 、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功的保证。他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

首先,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其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的动员、组织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其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解决好复杂的国内问题,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经过改革开放 20 多年奋斗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经过 20 年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在 20 世纪写下了光辉篇章,也一定能在 21 世纪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3 、怎样理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

答: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即要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新时期党建的总目标,“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六大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的思想,进一步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就是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既是对党的性质的新表述,也是对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新概括。其中“两个先锋队”表明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同时表明党代表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坚持了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一个领导核心”,这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团结全党、凝聚人民、同心同德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做到“三个代表”,党才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同“两个先锋队”和“一个领导核心”一起作为党建的总目标,丰富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体现了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的意愿。只要我们以“三个代表” 52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党建设好,使党成为“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就一定能够使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www.61k.com]

4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加强党的建设,要明确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即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指出:“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

( 1 )坚持用时代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败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 2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完成一定历史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纲领,是指导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只有牢记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党的建设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 、为什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的首位?

答: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的首位,这是因为:

( 1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葆蓬勃朝气的思想武器,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前提和保证。

( 2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新时期的迫切要求。新世纪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考验。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

( 3 )加强新时期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要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自觉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使精神力量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 6 、怎样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答: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根本要求是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做到:

第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发扬党内民主,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和前提。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 第二,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三,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和造就优秀领导人才,要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

7 、如何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答: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围绕“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解决当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 1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我们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和所处的新环境,都决定了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是前提,讲政治是核心,讲正气就是要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3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5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www.61k.com]要围绕这“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解决当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纠正不正之风,要敢于动真格。( 4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5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8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反腐倡廉的关系及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 1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 2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党风不正,就会使党脱离人民群众,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离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3 )坚持反腐倡廉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在反腐败这个问题上,旗帜必须鲜明,态度必须坚决,工作必须锲而不舍。

总之,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反腐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只有坚决清除消极腐败现象,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内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2010年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010-10-01 12:49:44)转载标签: 教育

一、选择题:(1分×10=1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C)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把(B)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D)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A)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提高质量 B.改革创新 C.育人为本 D.促进公平

2、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更高水平的(B),形成惠及全民的(C),提供更加丰富的(A),构建体系完备的(D),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A. 优质教育 B. 普及教育 C. 公平教育 D.终身教育

3、如何对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评定并帮助其发展智能,教师起到主要作用,必须进行三个转变:教师由学生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的(D),从学生的监护者转变为学生的(B),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情景的(A).

A. 提供者 B. 协助者 C. 引导者 D. 观察者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了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7、(多项选择题)新课改强调(CD)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8、(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

A.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B.

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更应该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应该是自然的迸发而不是故作姿态,应该是不求回报的甘心付出,更应该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长久滋养。教育的奇迹很多时候都是由爱与宽容造就的。爱心的基础是具有同情心;没有同情心的人不要谈爱心。

C.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侣伴。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D.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9、这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上课情景: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台录像机,正播放着发生在一个晚上的酒后驾车事件。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有关于这次事件的报告和一个写了他们姓名的“检查员”卡片。张老师称同学们为市律师办公室调查员,要求他们负责调查这起酒后驾车事件。学生们有5天的时间去复查已有的证据,并作进一步调查,然后他们必须给市律师办公室提出一份起诉书,并把他们的结论 54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通知给新闻界。[www.61k.com)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学习方式?(C)

A.自主性学习 B.合作性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研究性学习

10、“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 “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请你分析: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评价?(B)

A.传统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二、填空题:(1分×10=10分)

1、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2、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3、《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成语“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5、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6、小班化是一种教育文化。为实现“面向每一个”,我镇提出了四个“百分百”的新理念,即“百分百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育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里。“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功每一个”

是对四个“百分百”的细化解读和目标定位。

7、小学“四六”模式的“四”指四个“百分百”的小班化理念,也指四个“每一个”。

“六”指六个基本教学环节,即引(引出问题)—探(合作探究)—展(成果展示)—评(多层评价)—点(教师点拨)—延(演练拓展)(以上小学老师做)中学“1∶3”课堂评价式教学模式有五个环节,即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疑——展示自学效果——教师点拨评价——当堂达成目标。(以上中学老师做)

8、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范畴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承认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是多元智能理论对待学生的基本观念。

10、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对症下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针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对症下药”,其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

三、判断题:(1分×10=10分)

1、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开放的理念,即使有开放性的题目,也可以把它变成接受性的甚至是牵强附会、死记硬背的教学。(√)

2、课堂内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但与升学相矛盾。(×)

3、对人才的界定,多元智能理论采取的是一种“一票肯定”的评定方法,即无论一个人在其他方面有多么的差,但只要他在一个方面有较强的智能,就可称为人才。(√)

4、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是一种承认人的多方向发展(即个性发展)的理论,而且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智能发展(即全面发展)的理论。(√)

5、班级学生人数少即是小班额,小班额教学即是小班化教学。(×)

6、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没有严格的管理,任何好的理念也难以落实。(√)

7、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8、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范畴。(√)

9、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0、教师备课要围绕“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来展开;课堂教学要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来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四、简答题:(30分)

1、一位老师在教授《小站》一文时,要求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站确实很小”,很多学生举手想回答问题,老师叫起了其中的一位:“一是这个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从不停;二是小站只有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乘客。”在这位学生答完后,老师给予评价:“非常正确,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你真是太聪明了!其他同学呢?”结果没有人再举手。

请利用多元智能评价观解释这是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要点】老师违背了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要遵循适度适时原则。老师过早的进行评价、过早地给出正确答案,不但没有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反而打消了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2、有一天,一个女生交给班主任一封信。信是本班喜欢这个女生的一个男生写的。等到班会的时候,班主任主持召开“我最喜欢谁”主题班会,让所有同学写出这个班级里最喜欢谁,最讨厌谁,然后交上来。

然后他告诉大家:把最喜欢的那个人放在心里,然后把所有写的喜欢的纸放起来,留到大家毕业了,再还给大家……(当然那封信那时候给那个男孩,相信也是一生最美的记忆吧!)加着一些教育语言,当着全班同学 55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面,把写最讨厌的那些个人的纸撕掉,并告诉同学,让我们把最讨厌的人忘记……

你认为这位班主任做得好吗?你还有更巧妙的处理方法吗?请列举出来。(www.61k.com](5分)

【评分标准】(答案只要切实可行,能解决实际问题即可适当给分,如谈话法、调查法、引导法等)

3、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请问: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5分)

【参考答案要点】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形成。

4、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教师丙:(微笑、和蔼的)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请你就三位老师不同的做法,结合新课改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要点】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5、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你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些方面着手?(5分)

【参考答案要点】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他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们。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闪光点,促其飞跃。

【评分标准】本题答案不唯一,意义基本具备即可适当给分。

6、《侍坐》篇:子曰:“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曰:“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注:点——曾皙,孔子的学生。雩yú——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

结合上面一段话,谈谈在推进素质教育时期,你是如何修身的。(5分)

【参考答案要点】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敬业爱岗、献身教育。2、尊重学生、热爱学生。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严谨治学、不断进取。5、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要像曾皙一样,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

【评分标准】本题答案不唯一,意义基本具备即可给分,但不联系参考材料适当扣分。

五、论述题:(25分)

1、我镇在实现2006年提出的“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奋斗目标后,2009年又提出了“争创滕州市农村一流教育”的奋斗目标,从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三个方面分解为“高位均衡,优质精品,人本和谐”。你是怎样理解“高位均衡,优质精品,人本和谐”的,请作具体解读。(10分)

56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参考答案要点】高位均衡——是指中小学成幼教的均衡发展;各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这也是我们教育公平的基础。[www.61k.com]力争三年内完成8项均衡发展任务:①是完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建设;②是完成教师公寓建设;③是完成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④是完成苗庄小学水冲厕所、操场及教学楼内部改造;⑤是完成9处幼儿园的全面升级改造;⑥是完成成教中心的项目提升改造;⑦是全面充实中小内部设施,实现多媒体“班班通”;⑧真正实现全镇教师有序、合理流动,推行“无校籍”管理。完成这8项任务,我们就完全可以说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优质精品——是指办学理念先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三大目标:①小班化教育实验真正成为洪绪教育的特色品牌,达到“四有”,即有名学校、有名校长、有名教师、有成熟的经验,在山东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②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工程,能在滕州市起到标杆的作用,如苗庄小学的“花样跳绳”;③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小学教育质量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可与城区的学校相媲美。

人本和谐——是指学校始终把教师作为第一资源,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师生共同进步。力争三年内实现两大目标:①学校管理由制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文化管理,各校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真正达到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②各校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学校和群众、社会之间关系融洽,无任何电访、信访和人访案件发生,学校社会声誉高。

【评分标准】本题答案不唯一,意义基本具备、合理可行即可适当给分。

2、请列举人所具有的8种基本智能,并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解读我镇小班化教育的四个“百分百”理念。(15分)

【参考答案要点】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人被认为具有8种基本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我镇小班化教育的四个“百分百”理念完全符合多元智能理论范畴:“百分百关注”是指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不仅关注孩子课堂上的表现,还要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各方面智能发展特点。

“百分百互动”是对师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多种形式,涵盖了提问、发言、讨论、鉴赏、评价、合作、做游戏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是小班化学习过程的基本形态。教师要积极引导、创设互动的情境,点拨、调控、参与互动的过程,使互动充满活力,富有成效。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逻辑、观察、人际等智能。

“百分百展示”是学习效果的呈现,是个性的张扬。它既是互动的结果,又会促发下一个互动点,既洋溢成长的快乐,又催发奋进的激情。可以采用读诵、写算、听赏、说唱、疑悟、议辩、做实验、表演等方式,以小组展示为主,也可以是个人或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空间、逻辑、观察、运动、音乐等智能。

“百分百育人”是小班化教育的终极目标,它不仅局限于课堂,只要能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都是课改追求的目标,它包含了智能的多个方面,突出了“德育”特色,体现了小班化教育空间无限、发展无限。主要锻炼学生的内省等智能。

这四个“百分百”,关注是核心,互动是过程,展示是关键,育人是目标,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评分标准】本题答案不唯一,意义基本具备、合理可行即可适当给分。

六、综合实践题:(15分)

具有洪绪特色的小班化教育改革,是我们践行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之举,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的具体体现。在小班化教育发展的拓荒之旅中,我们在茫然中摸索,在总结中提升,体悟着农村小班化教育的艺术魅力,经历着小班化教育文化的熏陶,涌动着浓烈的职业期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会衍生出新的研究课题,我们还将邂逅疑难困惑,而遇不期挑战。

请问:

① 你是如何认识当前我镇正在进行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

② 还有哪些不足?

③ 就如何改进这些不足提出你科学合理化的建议。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予以阐述。

【参考答案要点】①具有洪绪特色的小班化教育改革,是我们践行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之举,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的具体体现;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洪绪镇教育的实际,是促进洪绪教育公平、办优质教育的前提。一是随着镇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学龄人口下降的自然情况,班额逐步缩小,这是改革的基本条件;二是全镇师资富余,青年教师多,师资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巨大,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劲、易于转变观念、富有创业潜能的队伍,实施小班化教育改革切实可行;三是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师素质得到提高,教育教学形势空前高涨,成为枣庄市教育的典范。

②不足之处有: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还缺乏理论支撑和专家引领;缺乏严格的教学管理,做表面文章没有实效性;领导干部还不能踏踏实实的扑下身子抓教学搞改革;模式构建尚不科学合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课堂上;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大大提高。

③定期聘请小班化教育专家来洪绪作报告,听课指导,指明方向,深化改革;少做表面文章,少说多做, 5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利用制度推进;带领广大教育干部扑下身子抓教学,一心一意搞改革,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作用,利用活动促进;深化模式构建,落实课堂实效,“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向效率要质量;充分发挥教师发展学校的职能作用,大力培养名师,辐射带动,向师德师能要质量。(www.61k.com]

【评分标准】本题答案不唯一,意义基本具备、合理可行即可适当给分。

1.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答:一、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教学的趣味。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经历教学过程。3、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践数学的价值。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1、在自主发现中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2、在问题情境中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3、在独立思考中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

三、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1、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在自主探索中发挥小组合作优势。3、在讨论学习中租金小组合作交流。

2.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导” 与“学”的关系?

答: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3.注重结果的教学与注重过程的教学区别?

答:学校用终结性考试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正是因为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衡量标准,才使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因考试时的突发状况而造成遗憾者有之,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因作弊侥幸成功而沾沾自喜的有之。没有平时努力学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想感情的升华、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并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程评价”。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新课标》指出,评价方法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评议、档案等多种方法,“实际操作中应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为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 逐步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

4.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答:教学过程受种种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全面分析这些因素,致力于优化这些因素,以此使教学进行得卓有成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既要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又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既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又把它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因为第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而对完整的生活来说认知与情感是同等重要的,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生活都将是畸形的;第二,必须同时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不管是认知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是如此。

5.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发展一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答: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突破常规、灵活多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优化过程、启迪激励、转变教育观念。

6.请你谈一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它不可取代的长处,它们都经过时代的磨练,极具生命力,并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而现代教学手段也有其生动、直观、灵活、容量大的优势。他们之间各自的缺点不足,正好是对方的优势长处,两者彼此之间有很强的兼容互补性。所以既不能矫枉过正、全盘否定、一刀切,也不能固步自封、滴水不进。 两者的关系,应以传统为主,现代为辅,取长补短,决还能喧宾夺主;传统教学媒体效果好的,就不用现代教学媒体;两种教学媒体效果相差不大的,优先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让各种传统教学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7.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差异施教的关系?

答: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个性虽然千差万别,但又有共性,这就使统一要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但是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错综复杂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向一个班级集体传授统一的内容,而几十个学生则是以各自的方式来接受,这是一个矛盾。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矛盾,就会使统一的要求得到保证,并且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58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8、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处理和创新性使用的能力,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新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的?

答:1、注意运用多种教具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www.61k.com]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巩固记忆,增强美感。

3、创设积极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4、布置创造性作业,努力拓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外延。创造性作业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再现,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发展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及创造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9、教师问题设计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水平,你认为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策略一:问题设计的整体性

策略二: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策略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策略四: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策略五: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策略六: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10、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你怎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答: 学生的学习心境应该是愉快的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如何

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否有效

1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倾听,请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的?

答: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会听”。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⒈听辨法。⒉听算法。⒊听说法。⒋转述概括法。

二、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善听”。⒈讲明倾听的重要性。⒉意识倾听的长期性。⒊发挥教师的示范性。

12、新课程强调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分析学生、了解学生?

答:1.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

? 1.1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

? 1.2学生难懂的内容??

1.3学生疑虑的内容?

? 1.4学生易错的内容?

? 1.5学生易忘的内容?

2.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2.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2.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2.3设计作业分层

13、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你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善于倾听? 答: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善于倾听。倾听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思想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倾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使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14、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

答: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59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15、基础教育包括哪几类教育?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发展打好什么基础?

答:⑴ 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基础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包括小学6年和初中3年

广义的,包括学前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前的教育均可算做基础教育.也有一种广义的分法是把高中阶段教育单独独立出来.

⑵ 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发展打好以下基础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品质的转变,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www.61k.com)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健康情趣、完善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3、创建学习型校园,改善教育生态环境

4、加强教学研究,增强教研服务于教学的功能。

16、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你认为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一、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

1.招生制度上的原因。

2.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原因。

二、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对策。

1、改革陈旧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2、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法规法纪。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提高质量。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5、改革中考 `高考升学制度,即改革单凭分数录取学生的现行考试制度。

6、扩大社会就业面,减轻升学就业的压力,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

17、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答: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2. 家庭的因素。

3. 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每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同。

4.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

二、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2、教学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

18、“学生只要犯点错误,老师就让学生找家长”,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答:老师应这样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1、调查为先。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教师不能随意听信他人的一面之词,有时会使学生蒙怨,所以调查是第一步。

2、摆清事实。与学生面对面,把他所犯错误的现象、成因、影响摆清楚、弄明白,因为有时候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针对某些问题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师的态度一定要和善,因为学生毕竟是犯错误,而不是犯罪,用不着天下大乱的神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朋友间的真情实感来说服和打动孩子,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并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4、鼓励教育。事后可能有些孩子可能有再犯的行为,老师应时时鼓励犯过错误的孩子,给他们机会,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要总抓住孩子的小辫子,动不动就威胁:老帐新帐一起算。让孩子抬不起头,失去改正的信心。

总之,一个能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老师,一个眼神就能教育孩子。

1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该怎样做到 “ 德高为师,为人师表 ” ?

60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答:一、献身教育,忠于本职

这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教师就是要长年累月,默默耕耘,为培养后一代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以认真教学、培养后代为天职。(www.61k.com)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要爱学生,这是社会责任,是社会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的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体现。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有比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这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

20、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请你谈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答:一、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角色不同,是教与育的两个方面。

二、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三、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原则。

因此,教师要将严格要求与尊重有机地相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1、师德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思想品格和学识才能都是师德的重要内容,请你谈谈这个道理。 答:我认为师德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事业心。它是人们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

第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所说的就是责任心。 第三、进取心。教师的进取心首先在于对自己做好教师工作、讲好课有信心,有了信心才能使人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远蓬勃向上,永远不知停歇。

第四、爱心。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只能心平气和的帮助他认识和改正,提高他们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22.有位教育家说:“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该把它当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燃火种的人”谈谈你对这些话的认识。

答: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去发现数学,喜欢数学,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达到实施数学课改的目标。

23、你如何理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有和意义和作用?

答: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技术。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开始成为影响受教育者素质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等。

24、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25、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几种方式?

答:1、教学演示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用来模拟,仿真或再现一些实际中不存在或难以体验的事物,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3、交互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合,学生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学习方式。

4、现代远程教学

所谓现代远程教学主要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系统。

26、简单回答学科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基本模式?

答:一、学科本位型课程整合模式

1、带疑探究—讲授示范—动手操作型

6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教师首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具有吸引力和探究性的问题,并用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语言点拨学生进行思考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已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www.61k.com]

2、任务驱动—协作学习型

二、学科辅助型课程整合模式

1、群体—多媒体讲授型

群体—多媒体讲授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

2、自主—监控型

自主—监控型的基本特点是:在网络教室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及自己能力自行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资源),选择学习预备知识、基础知识或拓展知识。

3、交互-讨论型

交互-讨论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

27、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对多媒体认识的模糊

当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电脑,便 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

二、媒体的单一化

在多媒体的实际教学当中,人们仅仅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即单一媒体。

三、板书的必要性

既然多媒体电脑有幼灯片的功能,是不是能够用电脑完全代替教师的版书呢?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四、课件制作问题较多

谈到课件的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脚本。软件脚本是一个软件的精髓所在。

28、简要回答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有其特定含义和应用范畴,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典型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的.

3,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如辅助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教学教务管理、行政事务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

4,现代教育技术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利用它即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各种信息,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应具有教学、教研、管理和沟通等功能。

29、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的流程分哪几部分?

答: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课件构架设计

将教学设计转化成一个清晰的课件构架是一个关键问题。

3、课件界面设计

“界面是两种或多种信息源面对面的交互之处。”

总之,坚持和做好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手段对课件进行设计这一环节,有助于我们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30、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注意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3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62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32、在教学实践中你是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答:1.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www.61k.com)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2.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

33、你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在传统教学中,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目前教案的形式主要是:教案必须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感想。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等。这样的教案,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从教师引导到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答,大到总体结构,小到一句话,一句也不能少。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原文照抄教师参考书。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这真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

34、做为名师要引领学校的校本教研,在校本教研的听评课活动中,你认为评课应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看教学思路设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35、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你认为生活情境创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民产的教学氛围,才能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爱其道。

2、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客观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导,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才能精心设计。如果对教材不吃透,教师本人都对教学内容感到拓燥无味,体会不出意境,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激烈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设置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驾轻就熟,创设良好情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全面了解学生

一位好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首先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心中装着学生,只有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智能水平,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科学手段、 6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方法,以便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更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愉快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开发智能。(www.61k.com)

4、教师要有激情

情境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期基指出:“只有情感的面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奔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教师激情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激情,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觉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境界中。

5、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教学经验,既要有严谨的教学风,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充沛的热情和民主教育,教师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科学地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搞好情境设计,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技能,如音乐、美术、计算机技术等,教师可以充分租用这此艺术手段,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氛围,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36、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答: 一、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学行为均围绕教师进行,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此,前苏联教育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多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因此,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很好的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提供自由感受和发挥的余地,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在选择中学会创新。

二、自主确定学习伙伴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而,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要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他们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相互交流,非常愉快,无拘无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品行、志趣相投的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加深了情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接受。

四、自主参与评价

“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这句话稍有些偏激,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评价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之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及评价他人的能力,无疑是学生个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会评价,自主参与评价,会使学生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也是使学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及教学情景,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那么,学习便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多方面的品质就能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37、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指什么?

答: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38、如何理解学科德育的“渗透说”和“内生说”?

答:学科德育的“渗透说”就是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学科德育的“内生说” 就是在发展和内化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进一步完善地成长起来,形成主体接受德育信息的自主选择,创造性地处理外在世界现在和未来难题的品质。

39、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

答:例如:在讲述我国自然地理知识时,可突出1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都很优越,领土辽阔广大,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山河壮丽多姿,使学生感到祖国可爱,2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64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这是建设祖国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学生感到祖国可爱。(www.61k.com]

例如:高三年级的《政治常识》课程,通过学生对政治常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治制度的信念,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40、说出你的科研课题,取得了哪些成果,怎样转化的?

答:略

41、每个人都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压力,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培养良好的情绪,谈谈你的做法。

答:首先,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外界事物,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重塑,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

其次,明确自我认知标准。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要了解、尊重学生,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这是师生达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有,换位思考。在受到学生顶撞的时候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去认识自己的学生。

42、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请你谈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答:严格要求,是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克服思想矛盾及不良倾向,保证其思想和行为健康发展。而尊重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关心学生的现实问题,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严格要求和尊重相结合应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原则。有尊重热爱,没有严格要求,教师的工作就会失去权威;同样,只有严格要求,没有尊重热爱,教育管理就没有科学性和感染力,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心理隔阂,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测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 65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www.61k.com]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14、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5、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6、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采取什么政策?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类学校。)

17、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对义务教育是怎么保护的? 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包括相应的义务教育设施。

18、义务教育法对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收费是怎么规定的?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19、义务教育法规定,谁承担“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适龄少年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20、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谁申请?由谁批准?

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21、义务教育法对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是如何规定的?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22、义务教育法对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是如何规定的?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23、义务教育法对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24、义务教育法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有何特殊规定?

国家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予以补助。

25、义务教育法对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26、义务教育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有何特殊规定?

国家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27、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有何要求?

(1)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 66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2)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www.61k.com]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

(3)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28、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权利是如何保护的?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29、义务教育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是如何要求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30、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采用什么处罚措施?

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3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采用什么处罚措施?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32、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经费财产是如何保护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义务教育法对保障义务教育教学秩序是如何规定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4、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财产是如何保护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35、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在宗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

36、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由谁制定的?什么时间实施的?

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于1992年3月14日实施的。

37、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在校年龄,由哪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38、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是如何确定?

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适当放宽。

39、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如何具体确定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

6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4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机构有那些?

地方人民政府设置或者批准设置的全日制小学,全日制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式的简易小学或者教学点(班或者组),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工读学校等。(www.61k.com]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等单位,应当保证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上述单位自行实施义务教育教学工作,需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41、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1)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其他办学单位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

42、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直接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有困难、需要分两步实施的,应如何办理?

直接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有困难、需要分两步实施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报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或者依照地方性法规规定办理。

43、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哪个部门最迟在新学年开始前十五天,将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的入学通知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由当地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

44、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谁必须按照通知要求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45、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在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办理程序上是如何规定的?

(1)、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

(2)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具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

(3)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

46、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送其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入学的,以及其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辍学的如何处理? 在城市由市或者市辖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

47、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如何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 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照居住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申请借读。借读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以其户籍所在地的规定为准。

48、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对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的标志是什么? 对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由学校发给完成义务教育的证书。受完当地规定年限义务教育获得的毕业证书或者结业证书,可视为完成义务教育的证书。

49、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学业成绩优异而提前达到与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相应的初等教育或者初级中等教育毕业程度的,可否视为完成义务教育? 可以视为完成义务教育。

50、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什么费用?

68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www.61k.com)

51、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费用标准和具体办法,谁提出方案?谁批准?其他单位是否有权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和向学生乱收费用? 收取杂费的标准和具体办法,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提出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他行政机关和学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收费的项目及标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用。

52、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不应当酌情减免杂费?

应当酌情减免杂费。

53、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是指那些学生?

初级中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困难地区、边远地区的小学及其他寄宿小学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54、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行助学金制度的具体办法,由哪级人民政府规定? 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55、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二、填空题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 财政拨款 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适龄儿童,少年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 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的标志.

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 刑罚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 每月 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 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 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 财产关系 和 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 不停止 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 田径 项目为主的全校 69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 惩罚为辅 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

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 法律形式规定 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

三、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

(一)单项选择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 ( C )

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 D )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 )

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 D )的规定.

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0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C )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B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B )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

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BCD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ABCD )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 AD )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ABC )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7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BCD )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BC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 ABCD )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 AB )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BCD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010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www.61k.com]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 72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育行政部门。(www.61k.com)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8、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9、(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10、( 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 7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格。[www.61k.com]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B )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B ) 。

A.学费

B.杂费

C. 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 CD )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

A、 靠教师

B、靠社会

C、 靠法制

D、 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

A、 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74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www.61k.com)( 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BCD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ABCD )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 AD )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ABC )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75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BCD )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BC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 ABCD )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 AB )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BCD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0.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 ABD )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三,简答题(共6小题,1-4小题各3分,5-6小题各4分,计20分)

1.法的要素有哪些答1)法律规则;(2)法律原则;(3)法律概念.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答: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3.什么是行政复议答: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行动.

4.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答:⑴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⑵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⑶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⑷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5.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答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76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6.简要回答教师的法定权利.答: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案例分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⑴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 ⑵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 ⑶违法主体是谁 ⑷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⑵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

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论述题(共1小题,计10分)

请结合对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的学习,谈谈你对建设\"平安校园\"的认识和建议.

77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78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79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资料

80

三 : 新课程理论基础知识

新课程理论基础知识20条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必须包括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

4、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的管理政策:

(1) 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2) 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3) 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2、 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 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3、(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构主义理论;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 多元智能理论;

35、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 )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选择性

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

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B )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B\C )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 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 信息化课程资源

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B )

A.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B\C )

A.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C )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8.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

A. 学生自由选择

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 综合评价的

49..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B\C)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5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51、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创新 C变革

5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 B发展 C发扬

53、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变革 B改变 C变化

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55、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5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6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61、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2、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6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6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65、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

6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6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6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7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 )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

7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C )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7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74、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D )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C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76、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B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77、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8、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B )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

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7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80、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8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82、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3、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A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4、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85、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86、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7、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88、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89、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 C )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90、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D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91、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 C )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92、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

93、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4.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95、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6、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9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8.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9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00.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

论等)

101、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0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3、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04、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105、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106.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

A 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

108.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3、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5、 (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1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17、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118、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19、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意义更大。 ( A )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20、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21、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 B )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22、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 D )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23、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 A )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24、“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25、(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26、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27、“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 )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28、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29、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30.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31.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33、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134、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135.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13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13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138.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39.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40.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41.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42.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3.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BCD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44.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 )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www.Examda.CoM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 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本文标题: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2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