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我们不仅仅做的是门-小米“不务正业”?雷军:我们卖的不仅是手机

发布时间:2017-10-02 所属栏目:是不是我给伱的太多让我们的爱有了负荷

一 : 小米“不务正业”?雷军:我们卖的不仅是手机

在今年初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大家都发现了新款手机不再是小米捧在手心的宠儿,取而代之的则是多款小米生态链成员的智能家居产品。雄踞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的这家手机企业正在试图改变公众的印象,把自己从智能手机品牌”改造成智能硬件品牌”

过去的几年里,小米生态链新加入了多家智能硬件企业,合作推出了多款智能硬件产品,如21克老人手机、空气净化器、插线板、电动车,包括昨天发布会推出的小米电视2、小米路由器等等。但竞争对手对小米的策略并不怎么感兴趣:各大厂商依旧在比拼手机出货量与利润,对智能硬件兴味索然。大家都在眼馋苹果单季度180亿美元的恐怖收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随便玩玩就好啦。

雷军 小米 小米21克手机

小米却没有在“玩”。雷军曾说过:小米卖的不仅仅是手机,我们打造的是一个成熟的生态链体系。他是认真的。做互联网公司并不意味着放弃硬件生产,恰恰相反,小米的野心是为消费者提供全套智能装备,从年轻人的手机到老人手机,从电视到吸尘器,最好所有设备都打上“MI”的标签。

但这家被人们戏称为“粗粮”的公司,并没打算依靠小米硬件挣钱。相反,小米一直在尽力打造性价比最高的硬件。即便有一天,一位米粉全家的电器和电子设备都来自小米生态链,他为小米贡献的经济价值也不一定比一台iPhone的毛利润高。

“赔本赚吆喝”真的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硬件产品的超低利润率只是小米实现自己野心的其中一种方式,目的是让消费者以较低的代价快速接纳小米的产品体系。家里小米的产品越多,用户对这个品牌的依赖性就会越强——不管是电视还是手环抑或插线板都会接入统一的小米账号,在一个系统下管理,其他品牌的设备就会显得与这套系统格格不入。一个生态圈一旦建立就是排他的,很快,习惯了小米生态的消费者就不会对其他平台感兴趣了。

慢慢的,当小米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经营的产品种类逐渐丰富,它就自然成为国内智能硬件产业的领头羊和标准制定者。等到生态圈一成型,市场不再有别人崛起的空间,小米王朝也就能称雄天下了,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未来的某个家庭,老人、年轻人,从手机到随身穿戴再到智能周边,甚至交通工具都是小米的产品,无孔不入,这才是小米未来要创造出的局面。

雷军 小米 小米21克手机

据悉,小米2014年投资了一家名为21克的手机公司(www.21ke.com),21克手机是一家专门生产老人手机的厂商。对小米而言,投资这家同行未必看重该企业的手机销量;小米看重的是该企业背后规模上万亿的“养老产业“。在养老产业已成”新常态“的今天,小米以投资21克手机为敲门砖,可以更快的切入“银发经济”。

2015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2015年我国养老市场需求将达1.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养老产业,小米怎能视而不见。接受小米投资的21克老人手机创始人这样说:“21克手机仅仅是我们切入养老产业的一个入口,我们通过做这款智能产品,挖掘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未来我们将推出更多针对老年人群的产品与服务“,这句话更是体现了小米的雄心与野心。

雷军 小米 小米21克手机

表面上看,今天的小米可谓“不务正业”,整天琢磨一些不赚钱的玩意儿。兴师动众做场发布会,主角却是些其他品牌都不见得看得起的小产品。但这些看似幼稚的举动背后,未来的巨头正在一步步扩展自己的版图,一点点甩开和对手的距离。如果其他品牌依旧对此听之任之甚至嘲笑和不屑,将来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 : Facebook:我们不仅仅是一家公司

心理导读:Facebook周三发布了招股说明书,计划融资50亿美元。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发表公开信,点明Facebook的三大愿景和五大核心价值。他说,Facebook的创建目的并非成为一家公司。它的诞生,是为了完成一个社会任务。 ——xinli001.com

Facebook原本并非为了成为一家公司而创建。

它的诞生旨在完成一个社会任务——让世界更加开放,联系更加紧密。

让Facebook的每一个投资者理解这个任务对我们的意义,理解我们如何做决定,理解我们为什么做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相信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将努力在这封信里概述我们的意图。

在Facebook,那些为信息传播和消费带来变革的技术赋予了我们灵感。我们经常谈论印刷机和电视这样的发明--它们让交流变得更加有效,因此带来了社会很多重要方面的全面转变。它们给予更多人发声的机会。它们鼓励进步。它们改变了社会的组织方式。它们让我们之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我们生活的此刻,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能接入互联网或是拥有手机--这是他们分享思考、感觉和与他人联系所必需的基本工具。Facebook渴望建立一个给予人们分享的能力,帮助人们再次改变社会中很多核心机构和行业的服务。

在连接全球所有成员、给每个人发言权、帮助社会为未来而改变方面,蕴含着极大的需求和机会。技术的规模和必将建成的基础设施将是前所未见的,我们相信这是我们能够专注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个愿景

1、我们希望能够强化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

尽管我们的任务听起来很大,它却是起于微末--起于两个人的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的社会的基础单位。关系是我们发现新想法,理解我们的社会并最终获得长远幸福的途径。

在Facebook,我们建立了帮助人们和他想要联系的人连接在一起并分享想法的工具,籍此,我们提升了人们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

分享得更多的人们--即使是与密友或家人--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文化,带来了对他人的生活和观点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相信,这会在人们直接建立更多的强关系,这也将帮助人们看到更为多样化的观点。

通过帮助人们建立这种联系,我们希望重构人们传播和消费信息的方式。我们相信,世界的信息基础设施应当与社会图表类似--自下而上或是点对点的网络,而不是一直延续至今的自上而下的整体式结构。我们相信,给予人们对分享的控制权将是这种重构的基础原则。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帮助超过8亿人建立了超过1000亿个这样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加快这种重构。

2、我们希望改善人们与企业和经济体的联系。

我们认为,一个更加开放、联系更为紧密的世界将带来更多提供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的实体企业,创造出更为强劲的经济。

人们分享得越多,他们就能从所信任的人那里获得更多与他们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观点。这使人们更容易地发现最好的产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效率。

让发现好产品变得更容易的结果之一是提供好产品--个性化或者是围绕人们设计的产品--的企业将得到更多好处。我们发现,采取"社交化设计"的产品比它们的传统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我们希望能看到世上更多产品向这个方向发展。

我们的开发者平台已经让无数企业提供了高质量、更加社交化的产品。在游戏、音乐和新闻等行业,我们已经看到了突破性的新方法出现,我们期待类似的突破以社交化设计的方式出现在更多行业当中。

在提供更好的产品之外,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将鼓励更多企业真实直接地与顾客对话。已经有超过400万家企业在Facebook上建立了页面,并通过它们与顾客对话。我们也期待这一趋势能够增长。

3、我们希望改变人们与政府和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

我们相信,搭建帮助人们分享的工具能够带来与政府之间更诚实和透明的对话,这将给人们更多权力,让官员负担更多责任,为当前一些重要问题带来更好的解决方式。

通过给予人们分享的能力,我们看到人们的声音得到了更好的响应,与历史上的所有时刻都不同。人们的声音会变多、变大。它们将无法被忽视。随着时间发展,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对所有人民直接提出,而不是由"被选中的少数人"控制的中间人反映的问题和关切更加负责。

通过这一进程,我们相信支持互联网、为人们的权利而战的领袖们将出现在所有国家,这些权利也包括分享想法和接触到他人与之分享的所有信息。

最终,随着经济越来越多地向个性化的高质量产品转化,我们期待社会化设计的新服务出现:它们的目标是解决创造就业、教育和医保等大型全球性问题。我们将为这一进步提供帮助。

我们的任务和业务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Facebook原本并非为了成为一家公司而创建的。我们关注的重点一直是我们的社会任务、我们建立的服务和使用它们的人们。这对一家公众公司来说是一条不寻常的路,因此我想解释为什么我认为它会有效。

我自己开始写Facebook第一版是因为我想要这样的东西存在。自那以后,融入Facebook的大多数想法的代码都来自我们吸引到团队中的出色的人们。

大部分出色的人所关心的主要是建造出类拔萃的东西并成为它的一部分,但是赚钱也是他们的目标之一。通过组织团队--以及建立开发者社区、广告市场和投资者基地--对于如何通过一个拥有强力经济引擎并高速增长的强劲公司是吸引多数人来解决重要问题的最佳渠道这一点,我有了深刻的认识。

简单来说:我们并非是为了赚钱而建立服务,我们是为了建立更好的服务而赚钱。

我们也认为,这是建立一些东西的好方式。我相信,现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使用来自那些不是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服务。

通过专注于我们的任务和对出色服务的建设,我们相信,我们将为股东和合伙人在长期当中创造最佳的价值--这转而又将让我们有能力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创造更多出色的服务。我们每天醒来的时候,眼前的第一目标并非赚钱,但我们也明白,建成一个强劲和有价值的公司是完成我们的任务的最佳方式。

这也是我们对IPO的看法。我们将为了员工和投资者而上市。我们向他们做了给予股份的承诺,我们将努力工作以保证这些股份具有大量价值并使其流动,这次IPO正是为了完成我们的承诺。随着我们变成公众公司,我们也对新的投资者做出了同样的承诺,我们也将继续努力来实现我们的承诺。

黑客方式

作为建设强劲公司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将Facebook变成出色的人们给世界带来有力冲击并向其他出色的人学习的地方。我们培养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管理方式,我们称之为黑客方式。

"黑客"一词含有不公平的负面含义,媒体把黑客描述成电脑入侵者。事实上,黑客意味着快速构建某物或者是探索能力的边界。跟大多数事物一样,它是一柄双刃剑,但是我认识的大部分黑客都是理想化的人,想要给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

黑客方式意味着持续的改进和叠加。黑客相信,事物总是可以变得更好,没有什么是完成的。他们必须完成这些改进--往往面对的是说不可能或是满足于现状的人。

黑客试图建立长期看来最好的服务,他们的方法是快速发布和从不断的小规模叠加中学习,而不是试图一步到位。为了支持这种方法,我们建立了一个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测试数千个版本的Facebook的测试框架。我们在墙上写上了"完成总比完美好"的话,提醒我们不断改进。

黑客也是一种内在的干涉和主动的原则。黑客们更喜欢做出原型然后看它是否可行,而不是不停争辩某个方法是否可行或者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Facebook办公室里经常可以听到一句黑客箴言:"代码胜过争辩。"

黑客文化也意味着极度的开放和精英化。黑客们相信,笑到最后的是最好的想法或做法--而不是最擅长游说或管理着最多人的人们。

为了鼓励黑客方式,我们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场"黑拉松",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新点子建造原型。最后,整个团队聚到一起,查看每一个成果。我们最成功的产品当中有很多源自其中,包括时间线、聊天、视频、我们的移动开发框架,还包括一些我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比如HipHop编译器。

为了保证我们的所有工程师都能分享黑客方式,我们要求所有新工程师--甚至包括那些主要工作并非写代码的经理们--参加一个名为"新兵营"的项目,他们在那里将了解我们的代码库、工具和方式。这一行里有很多管理工程师、不想自己动手写代码的人,但是我们想要的管理者是那种有意愿并且有能力通过新兵营训练的人。

上面的例子都跟工程有关,但我们也将这些原则提炼成了我们运行Facebook的5个核心价值

1、专注于影响

如果我们想带来最大的影响,最佳的方式应当是确保我们总是专注于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认为很多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差,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们希望Facebook的每个人都能善于发现所要用心的最大问题。

2、快速运转

快速运转让我们有能力建设更多东西、学习更快。然后,大部分公司在发展的同时,对犯错误的恐惧大于对运转太慢而丧失机会的恐惧,它们因此将速度降得太慢。我们有个说法,"快速运转,打破事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从不打破任何事物的话,那也许因为你运转得不够快。

3、大胆

建设出色的东西意味着承担风险。这可能会很可怕,束缚着大部分公司,让它们无法做出应有的大胆尝试。然而,在一个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失败是拒绝承担风险的必然结果。我们在这方面的说法是:"不承担风险意味着最大的风险。"我们鼓励所有人做出大胆的决定,哪怕这样做有时意味着错误。

4、保持开放

我们相信,更加开放的世界也会是更好的世界,因为拥有更多信息的人们能够做出更好的决定,带来更好的影响。这在公司运行当中同样适用。我们努力工作,保证Facebook的每个人都能获取公司各个部门尽可能多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最佳决定,带来最大的影响。

5、创造社会价值

我在此重申,Facebook目标是让世界更加开放、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止是创造一个公司。我们期待Facebook的所有人每天都专注于如何通过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为世界带来真正的价值。

感谢花时间阅读这封信。我们相信,我们拥有给世界带来重要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长寿的公司的机会。我期待一起创造伟大的东西。

翻译/ Trockeneis

三 : 李冬宝的时代贡献不仅仅是让我们记住了1991年

李冬宝的时代贡献不仅仅是让我们记住了1991年

2000年以后的这些年,我们仿佛坐上了时代过山车,10年为1个记忆单位,每个章节都呈现出过眼烟云式潦草。每每回忆空白时才知道流行歌曲、年度电视剧的烙印贡献,是它们,让我们恍然记起“哦,是那年啊”,并由此联想起与那首歌、那部剧共过的时光。从这个意义上说,1991年是个面目清晰、不容易被淹没在漫漫岁月里的年份。因为那年有许多可供顾盼的资本——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甄妮的《鲁冰花》、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姜育恒的《再回首》,黑豹乐队冲破港台歌手霸城的局面,凭借《黑豹I》行销世界;而在年代里留下最深刻划痕的则是电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

本周,北京电视剧30年难忘荧屏形象评选中,葛优饰演的李冬宝无争议胜出,这结果委实公道。当年,李冬宝携带着王朔的京式幽默,用1种貌似嬉皮的反叛真诚地表达着兴致勃勃的生命态度,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式“幽默”的力量。那个传说中的编辑部,那座灰蒙蒙的办公楼,散发着迷人的诱惑力,挑染了1991年中国观众的良性情绪,启发我们领略“日子”与“生活”的区别,让日复一日的司空见惯充满了意趣,这无疑赋予了庸常1种特别的光芒。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时间,而时间最要命的杀伤在于周而复始,如果没有能力开启自身的快乐点,那我们很容易沦陷在旧扑扑的机械运动中,被岁月咬噬成心灵与面目同样僵化的人。

有个叫岳晓东的博士做过一项有关“中国人与幽默感”的特别调查,结论是:“在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中,幽默扮演着最不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国人对创造力特质的认知中,更是没有幽默的影子!”调查显示,中国人对创新特质的认识包含原创力、独创力、愿意尝试、想象力、好奇心、有个性等特质;而对于理想人格的认知,涵盖了责任心、自制力、社会认可、社会服从、谦虚谨慎等核心特质,独独少了幽默!1个没有幽默滋润的人生,像一截紧绷绷的皮筋儿,会在一次次抻拉中失去弹性,最终翻出绝望的死羊眼。

1991年葛优34岁,正是经历了生活的酸碱浸泡与机会的抽打,懂得正确汲取和吸收的年纪,遭遇了尤其擅长肢解正襟危坐与按部就班的王朔,葛优无缝对接上了京派机智,从此走上独一无二的康庄演艺大道。他纯良的内在质地、本分人家孩子的真相,配上灵动的表情与一本正经的吐词,笑翻观众。那种笑不是挠出来的,而是从胸腔到肺腑的。葛优和王朔算互相成全,但显然是葛优把幽默精神进行到底了。从当年的《顽主》《编辑部故事》到《非诚勿扰》,葛优乃诠释京派幽默第一人。

《编辑部故事》以后,幽默元素得以通透使用并优质挥发的只有1994年的《我爱我家》了。作为情景室内剧的登峰造极之作,英达沿袭了京派幽默的真髓,又有宋丹丹们有力承托,导致了120集长剧《我爱我家》的风靡。老少三辈可以互开玩笑,可以互相调侃,这在中国家庭是不可想象的,而一家子最终因幽默而达成真正意义的理解和相亲相爱的结果,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冲击。

可惜的是,《编辑部的故事》出品时代太早,搜遍全城音像店也找不到一套正版,只有在记忆里想念李冬宝和戈玲的嘴上拉锯了。

不可否认的是,外国电影对中国人的幽默苏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幽默并非可有可无的佐料,而是1种真挚的“不枉此生”态度时,那身心就彻底松绑了。更多的时候,那些无形的绳索是我们自己捆上去的。

据《环球时报》的记者披露,前不久,严谨的德国人发布了“我们眼中的中国人”的问卷结果:百分之九十的德国人认为,中国人因不懂幽默不够幽默在交往中易受伤害。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德国人的刻板与认真是超过中国人的,他们的“指控”实在令人深思。

近期,江苏卫视与《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就因“幽默不当”被戴上了“伤害乡镇干部自尊”的帽子。事由是10月20日晚,《非诚勿扰》来了一位副乡长,主持人孟非出于活跃气氛打破男嘉宾拘谨的愿望,善意地调侃戴乡长的穿着,称政府干部就喜欢穿鸡心领背心打领带。戴彬遭集体灭灯后,先是家人深觉丢人,然后是他所在的天宫乡郑重地向节目组发函:《致江苏卫视<</SPAN>非诚勿扰>及其主持人孟非的公开信》,要求孟非公开道歉。

这投诉除了让人啼笑皆非,还隆重表明了幽默是需要语码对接的。我们这个史上就缺幽默滋润的民族,如何能够在物质丰沛度高涨之后,在精神领地注入风趣意趣元素,用幽默对抗无聊,用轻松狙击沉重,实在也算是个时代大选题。

本文标题:我们不仅仅做的是门-小米“不务正业”?雷军:我们卖的不仅是手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11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