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可爱的两姐妹-李敏李纳两姐妹

发布时间:2017-08-11 所属栏目:小学一年级作文

一 : 李敏李纳两姐妹

原文地址:李敏李纳两姐妹作者:高文秀

李敏李纳两姐妹

[转载]李敏李纳两姐妹

1953年毛主席和李敏、李纳、毛远新在溜冰场上(吕厚民摄)
[转载]李敏李纳两姐妹
[转载]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敏和李讷

  毛泽东有两个女儿: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女李敏和毛泽东与江青的女儿李讷。

李敏: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女

李敏

  李敏(1936年─)原名毛姣姣,生于陕西省志丹县,籍贯湖南省湘潭县,已故中共领袖毛泽东与第二任妻子贺子珍所生的女儿,毛岸英与毛岸青的同父异母妹妹,李讷的同父异母姐姐。国民党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继续与国军对抗,于是毛姣姣便跟随父亲改姓李,全名为“李敏”,“敏”字取自《论语》中的“而敏于行”。李敏在1959年与孔令华结婚,在1962年生下长子孔继宁及在1972年诞下次女孔东梅。孔继宁和孔东梅现在商界发展。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她长得又瘦又小,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于是,在一旁的毛泽东当时就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娇娇”。但几个月之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把娇娇留在了延安。四岁时,娇娇被送到苏联,和贺子珍一起生活。

二战期间,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二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人和烈士的后代被寄养在莫斯科附近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已故中国领导人的子女曾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转载]李敏李纳两姐妹

2008年5月李敏重访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转载]李敏李纳两姐妹

2008年5月李敏重访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老同学为她带上红领巾

1947年,贺子珍终于带着娇娇回到中国,住在哈尔滨。那时候,娇娇对中文半懂不懂,是个十足的“洋娃娃”。后来,毛泽东派人接娇娇回北京,她还半信半疑。1949年初夏,娇娇回到了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送娇娇上学时,毛泽东给她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李敏。

李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国防科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直至退休。

1959年,李敏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和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结婚。孔令华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的儿子,也是李敏在中学时的同学,两人彼此了解,情投意合。这桩婚事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婚后,李敏和丈夫住在中南海。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也就是孔东梅的哥哥孔继宁。毛泽东经常抱抱小外孙。

自从搬出中南海,李敏夫妇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回了。要进中南海得在门口先联系,通报后才能进入,有时候等了半天还进不去。

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毛泽东从患病到逝世,李敏总共见过他三次。李敏第三次见到父亲,是在父亲逝世前几天。他拉着李敏的手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李敏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流泪。

离开毛泽东后,李敏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简朴,有时甚至很清苦。李敏夫妇一直都是靠工资吃饭,他们自从搬离毛泽东的住处就自己做饭,和普通家庭一模一样。而当时,李敏和丈夫都在国防科委上班,工资不高,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每个月还要另外寄些零用钱给母亲贺子珍。

[转载]李敏李纳两姐妹

1963年12月26日毛泽东与李敏和她的丈夫孔令华在中南海

2006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的日子。记者专访了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她着装朴素,留着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短发;她白白净净,一说话就微微一笑;她和蔼可亲,像一个慈祥的母亲。

每逢这一天,毛泽东的爱女李敏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她朦胧之中感觉到父亲就在眼前,总想仔细看看离别三十多年的父亲现在是什么样子,心中充满无尽的思念。三十年来,每逢九月九日和十二月二十六日,李敏和妹妹李讷等亲属总要聚在一起到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去看父亲。

尽管李敏今年已七十岁了,但任何事情她尽量自己做,不给儿女们增加麻烦。她对记者说:“我眼睛不好,很少出门,不过多的会客,就在家里的厅里走动做一些锻炼。我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和军事频道,再看看有关农业节目。喜欢听听音乐,但喜欢听老歌和红歌,现在年轻人唱的流行歌曲听起来不习惯。”

李敏记得,一九七六年九月,那个非正常的年代,当她被允许见到爸爸时,爸爸已经是生命垂危,气息微弱,但神智清醒,爸爸认出了女儿,拉着她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爸爸呀?”听了这话,李敏大哭一场,想告诉爸爸不是她不想来,而是有人不让她来,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这是李敏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毛泽东。

2006年十月十七日,她去了一趟江西,到永新县参加生母贺子珍纪念馆落成典礼。她说:“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行程,我看到十里八乡的老俵们都赶来了,在爸爸妈妈的雕像前,我凝视着,凝视着,眼里含满了泪水,我觉得我和他们团聚了。那天,天上小雨下着,我的泪水流着,我站立在爸爸妈妈面前,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离去。

李敏说,妈妈贺子珍一生遭遇传奇又坎坷。所以,我很想为妈妈做点什么,今年永新县投资八百万元人民币为妈妈塑雕像,建纪念馆,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很高兴。

李敏接着说,纪念馆前有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合雕像,再现了妈妈“永新一枝花”、“双枪女将”的风采。纪念馆里还有妈妈生前用过的收音机、电视机、轮椅等遗物。

李敏育有一双儿女,儿子孔继宁从事传媒业。爱女孔东梅在北京开了“菊香书屋”,这个书屋的名字是当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故居的名字。

李敏和记者谈起父亲的家教,她说,从小父亲就教导我,穿衣要艰苦朴素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我从小就牢记这一点。现在我已经彻底的平民化了,我如果上街,去公园,根本没人认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

说到这,李敏脸上又露出慈祥的微笑,采访从头到尾,她一直这样微笑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这就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

李讷

[转载]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讷与王景清

李讷是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1940年出生于延安,是毛泽东在四十七岁时有的,格外疼爱,不忍心送保育院,成了家中惟一在父亲母亲身边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北大历史系毕业,退休前在北京市委工作。

李讷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以“肖力”为名,供职于《解放军报》社。1967年1月13日组织“革命造反突击队”,贴出“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字报揭批胡痴(其时任新华社代社长、全军文革小组成员)、宋琼以及杨子才等领导,左右了报社的运动方向。1月17日,林彪签署的《给解放军报社革命同志的一封信》(毛泽东批示“同意,这样答复好”),肯定这一行动“在报社内部点起了革命火焰”。先后担任军报版面组(一说“中央文革记者站”《快报》)组长、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相当于总编辑)。197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4年至1975年先后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1976年后曾一度赋闲;两周探望一次母亲江青,1984年江青保外就医时一度与其同住。1986年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1990年代退休。住北京万寿路四室一厅单元房。有一专用书房,喜读史书。书法学其父、其母。除了参加家族祭奠活动以外,深居简出。200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李讷遵其父嘱“要在下面选择,找个一般人”,第一次婚姻(1970年)嫁给一位徐姓招待所工作人员(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所属内部招待所服务员),毛泽东以一套马列选集相贺。育有一子徐小宁,离异而终;后与王景清(1929年生,陕西神木县人,延安警卫团战士,曾任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参谋长)结婚(1984年)。其子徐小宁改名王效芝,由打工而经商。

  毛泽东去世后,李讷有过一段异常孤独、困难的时刻。那些年由于母亲江青在京北远郊秦城监狱服刑。她常常要花整天的时间,乘公共汽车去那里探监。与前夫分手后她一个人带儿子生活。1984年在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帮助下,李讷和王景清再婚,过着老百姓平静自由的生活。他们都是自己去市场买菜,几年前才搬进较大一点的房子。他们家中没有值钱的家具陈设,就是书多,专门有一间库房,李讷爱人王景清介绍说大多都是江青留下的书,很珍贵的,有两万多本呢。客厅一排书橱上面放有父亲毛泽东母亲江青的照片,还有一张在延安爸妈抱着李讷的老照片。此照片是李讷最喜欢的照片。

  2003年春天,李敏李讷姐俩一起被选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李讷1999年被特别增补为委员。

李敏和李讷整个五十年代都和父亲毛泽东住在中南海,姐妹关系一直融洽。

父亲逝世以后对姐俩打击太大,身体都不好,各自度过了多事的中年时期,如今步入老年。同时经历着人生悲欢离合的两姐妹,这几年身体反而慢慢好起来了,常有机会见面,联合出席一些社会活动,共同回忆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日子,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祥和睿智的老妇,有说不完的话题。

  李讷的独子王孝芝。毛泽东曾用名“润芝”。李讷的儿子就叫孝芝了。自尊自强的个性,不喜欢抛头露面。在做文化传媒。

  孔继宁、孔东梅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外孙女,李敏的孩子。儿子继宁的名字是继承列宁思想而来。他从南京军事外语学院毕业后即驻外工作,先是在我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任武官助理,两年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往驻英国大使馆。

  李敏的女儿东梅,出生上海,童年与外婆贺子珍生活在一起。曾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毕业。在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时,孔东梅出了《翻开我家的老影集》、《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在200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里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日子里》。

  李敏曾将女儿出生后的照片带给父亲毛泽东看,毛泽东为外孙女起名“东梅”。这两个字既包括他自己的名字“东”又有他一生都喜欢的“梅”。

  孔东梅长得像外公一样,在下巴也有一颗痣,这么巧。孔东梅说:妈妈没有遗传我却遗传了。

  毛泽东去世后,李敏李讷没有继承毛泽东的一分钱的遗产,无论在毛泽东在世时还是在毛泽东去世后,两个女儿都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在随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李敏和李讷自然也属于那种落后于时代的人,没有什么时尚的生活方式。她们只是谨小慎微地依靠着那份工资生活着。

  毛泽东后代的三个家庭,儿子毛岸青家,女儿李敏家和小女儿李讷家也常常聚聚。常在毛泽东侄女毛小青在华龙街开的“毛小青美食城”为毛泽东过生日。平时也相互走动,谁家有什么事都很关心相互照应。也常常一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在200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里,许多毛泽东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友好人员簇拥着毛泽东后代的三个家庭一同参加了纪念活动。毛泽东快三岁的曾孙毛东东,献给爷爷一个小花篮。毛家人每人站立在毛泽东遗体前都说了话:希望爸爸保佑全国人民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保佑我们三个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李讷在最后离开毛泽东纪念堂时,紧紧握住纪念堂工作人员的手,眼含热泪深情地说:谢谢你们三十年来照顾我爸爸。然后双手合十后退一步深深鞠躬,连连说:谢谢,谢谢。然后不断擦着眼泪走出纪念堂。

  每年的9月9日,还有12月26日毛泽东的诞辰纪念日,是三家聚会的日子。三十年了,作为永远的家长在天安门召唤着全家,后辈们去纪念毛泽东,瞻仰毛泽东,缅怀毛泽东。

李讷辛酸近况

李讷2005年已经六十一岁了,由于患严重的肾衰竭和多种疾病,全身浮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她的行动十分缓慢,她不得不十分缓慢地从汽车里出来,费了很大劲才终于稳稳地站住了,然而当李讷终于站立在那里,就立即显示出有几分那种遗传的伟人气质和风度,高傲和倔强,仿佛任何力量也不可战胜。

李讷长期患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按照目前的医疗制度,诸如透析等项目都是需要自费的,而一般的公费药物根本无法治疗,李讷的病况已经十分严重,双肾严重萎缩,据专家诊断,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换肾,而这是不可能,李讷因为退休很早,工资标准很低,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来做透析治疗,更不可能做手术治疗。可以说,李讷是凭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与病魔抗争的。

进屋后,大家就这样坐着,李讷早已养成了沉默的习惯,李讷的沉默也感染着我们所有的人。

毛泽东去世后,李讷没有继承毛泽东的一分钱的遗产,无论在毛泽东在世时还是在毛泽东去世后,李讷都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在随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李讷自然也属于那种落后于时代的人,她只是本本份份地做人,谨小慎微地依*着那份工资生活着。对于这个火红的年代,李讷已经是一个边缘人。

李讷对生活是知足的,她似乎什么也不缺。她缺钱吗?不,实际上只要她一松口,就会有无数的人愿意为之付出。据媒体曾经报道,一位沂蒙山老区的农民得知毛主席的女儿生活极端困苦,捐给了李讷两千元钱,但李讷把这钱转捐给了希望学校。也曾有一位港商得知李讷的困境寄来了一万港币,但李讷决定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捐献给延安老区,结果在银行被骗子将此款骗走。李讷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馈赠和帮助,她说:“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

[转载]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敏、李纳两姐妹生活不富裕

李讷的丈夫王景清,是陕西榆林人,1940年十一岁就参加八路军,曾经做过毛泽东的卫士。一不小心就露出他穿的袜子,那似乎是一种解放前才有的袜子,袜筒是那种几十年前的纱袜,袜底是用布缝的,已经补了很多的补丁,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显然是手毛泽东的影响。

李瑞环同志对李讷的境况十分关心,曾经说过有什么问题去找他,但李讷从不愿意麻烦领导同志。能够温饱,足矣。

尽管从外表来看,李讷似乎是一个落魄的老太太,但这种外表掩饰不住她内在精神的光辉,李讷是一个文化人,北大毕业,文史哲的功底相当好,她有着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她的沉默与无言,默默地向世界宣示着她那种内在的坚强与冷傲,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在李讷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士大夫的傲骨,那种冷傲的骨气令人不得不为之油然而生出敬意。

望着李讷那羸弱的身躯,我仿佛觉得她非常富有,她的形象在变得高大,那是一种塞乎天地之间的高大,一种不可战胜的气质和性格。毕竟是毛泽东的女儿啊!

王效芝是李讷唯一的儿子,也是毛泽东第三代后人中最小的一位。王效芝是李讷与前夫所生的儿子。1970年,未婚的李讷随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一起下放到江西干校,并在干校与一位徐姓青年结婚,一年后生育一子,取名徐小宁。后来两人离婚。1984年,李讷与王景清建立了新家庭。徐小宁随继父王景清改姓王,取名王效芝,即效仿外祖父毛润芝的意思。

如今的王效芝已经下海经商十余年,一直秉承着毛家低调、踏实、稳健的风格,认真打理着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见过王效率芝的人以及这么多年来他的商业伙伴对他的评价是:效芝是个内向的不太善于交际的人,但是他时尚健康帅气的形象加上他谦虚儒雅的风格,令人感到很亲近。效芝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的翻译助理经常只能做做记录,效芝就自己与客户谈妥了生意。他平时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必要的应酬,基本上工作结束就回家了。他自己说到,由于我特殊的童年环境,所以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家人带来幸福,尤其要给我女儿最开心快乐的童年。

二 : 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敏李纳两姐妹

1953年毛主席和李敏、李纳、毛远新在溜冰场上(吕厚民摄)
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敏和李讷

  毛泽东有两个女儿: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女李敏和毛泽东与江青的女儿李讷。

李敏: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女

李敏

  李敏(1936年─)原名毛姣姣,生于陕西省志丹县,籍贯湖南省湘潭县,已故中共领袖毛泽东与第二任妻子贺子珍所生的女儿,毛岸英与毛岸青的同父异母妹妹,李讷的同父异母姐姐。国民党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继续与国军对抗,于是毛姣姣便跟随父亲改姓李,全名为“李敏”,“敏”字取自《论语》中的“而敏于行”。李敏在1959年与孔令华结婚,在1962年生下长子孔继宁及在1972年诞下次女孔东梅。孔继宁和孔东梅现在商界发展。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她长得又瘦又小,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于是,在一旁的毛泽东当时就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娇娇”。但几个月之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把娇娇留在了延安。四岁时,娇娇被送到苏联,和贺子珍一起生活。

二战期间,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二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人和烈士的后代被寄养在莫斯科附近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已故中国领导人的子女曾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李敏李纳两姐妹

2008年5月李敏重访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李敏李纳两姐妹

2008年5月李敏重访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老同学为她带上红领巾

1947年,贺子珍终于带着娇娇回到中国,住在哈尔滨。那时候,娇娇对中文半懂不懂,是个十足的“洋娃娃”。后来,毛泽东派人接娇娇回北京,她还半信半疑。1949年初夏,娇娇回到了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送娇娇上学时,毛泽东给她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李敏。

李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国防科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直至退休。

1959年,李敏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和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结婚。孔令华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的儿子,也是李敏在中学时的同学,两人彼此了解,情投意合。这桩婚事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婚后,李敏和丈夫住在中南海。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也就是孔东梅的哥哥孔继宁。毛泽东经常抱抱小外孙。

自从搬出中南海,李敏夫妇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回了。要进中南海得在门口先联系,通报后才能进入,有时候等了半天还进不去。

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毛泽东从患病到逝世,李敏总共见过他三次。李敏第三次见到父亲,是在父亲逝世前几天。他拉着李敏的手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李敏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流泪。

离开毛泽东后,李敏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简朴,有时甚至很清苦。李敏夫妇一直都是靠工资吃饭,他们自从搬离毛泽东的住处就自己做饭,和普通家庭一模一样。而当时,李敏和丈夫都在国防科委上班,工资不高,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每个月还要另外寄些零用钱给母亲贺子珍。

李敏李纳两姐妹

1963年12月26日毛泽东与李敏和她的丈夫孔令华在中南海

2006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的日子。记者专访了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她着装朴素,留着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短发;她白白净净,一说话就微微一笑;她和蔼可亲,像一个慈祥的母亲。

每逢这一天,毛泽东的爱女李敏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她朦胧之中感觉到父亲就在眼前,总想仔细看看离别三十多年的父亲现在是什么样子,心中充满无尽的思念。三十年来,每逢九月九日和十二月二十六日,李敏和妹妹李讷等亲属总要聚在一起到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去看父亲。

尽管李敏今年已七十岁了,但任何事情她尽量自己做,不给儿女们增加麻烦。她对记者说:“我眼睛不好,很少出门,不过多的会客,就在家里的厅里走动做一些锻炼。我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和军事频道,再看看有关农业节目。喜欢听听音乐,但喜欢听老歌和红歌,现在年轻人唱的流行歌曲听起来不习惯。”

李敏记得,一九七六年九月,那个非正常的年代,当她被允许见到爸爸时,爸爸已经是生命垂危,气息微弱,但神智清醒,爸爸认出了女儿,拉着她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爸爸呀?”听了这话,李敏大哭一场,想告诉爸爸不是她不想来,而是有人不让她来,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这是李敏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毛泽东。

2006年十月十七日,她去了一趟江西,到永新县参加生母贺子珍纪念馆落成典礼。她说:“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行程,我看到十里八乡的老俵们都赶来了,在爸爸妈妈的雕像前,我凝视着,凝视着,眼里含满了泪水,我觉得我和他们团聚了。那天,天上小雨下着,我的泪水流着,我站立在爸爸妈妈面前,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离去。

李敏说,妈妈贺子珍一生遭遇传奇又坎坷。所以,我很想为妈妈做点什么,今年永新县投资八百万元人民币为妈妈塑雕像,建纪念馆,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很高兴。

李敏接着说,纪念馆前有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合雕像,再现了妈妈“永新一枝花”、“双枪女将”的风采。纪念馆里还有妈妈生前用过的收音机、电视机、轮椅等遗物。

李敏育有一双儿女,儿子孔继宁从事传媒业。爱女孔东梅在北京开了“菊香书屋”,这个书屋的名字是当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故居的名字。

李敏和记者谈起父亲的家教,她说,从小父亲就教导我,穿衣要艰苦朴素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我从小就牢记这一点。现在我已经彻底的平民化了,我如果上街,去公园,根本没人认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

说到这,李敏脸上又露出慈祥的微笑,采访从头到尾,她一直这样微笑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这就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

李讷

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讷与王景清

李讷是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1940年出生于延安,是毛泽东在四十七岁时有的,格外疼爱,不忍心送保育院,成了家中惟一在父亲母亲身边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北大历史系毕业,退休前在北京市委工作。

李讷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以“肖力”为名,供职于《解放军报》社。1967年1月13日组织“革命造反突击队”,贴出“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字报揭批胡痴(其时任新华社代社长、全军文革小组成员)、宋琼以及杨子才等领导,左右了报社的运动方向。1月17日,林彪签署的《给解放军报社革命同志的一封信》(毛泽东批示“同意,这样答复好”),肯定这一行动“在报社内部点起了革命火焰”。先后担任军报版面组(一说“中央文革记者站”《快报》)组长、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相当于总编辑)。197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4年至1975年先后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1976年后曾一度赋闲;两周探望一次母亲江青,1984年江青保外就医时一度与其同住。1986年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1990年代退休。住北京万寿路四室一厅单元房。有一专用书房,喜读史书。书法学其父、其母。除了参加家族祭奠活动以外,深居简出。200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李讷遵其父嘱“要在下面选择,找个一般人”,第一次婚姻(1970年)嫁给一位徐姓招待所工作人员(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所属内部招待所服务员),毛泽东以一套马列选集相贺。育有一子徐小宁,离异而终;后与王景清(1929年生,陕西神木县人,延安警卫团战士,曾任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参谋长)结婚(1984年)。其子徐小宁改名王效芝,由打工而经商。

  毛泽东去世后,李讷有过一段异常孤独、困难的时刻。那些年由于母亲江青在京北远郊秦城监狱服刑。她常常要花整天的时间,乘公共汽车去那里探监。与前夫分手后她一个人带儿子生活。1984年在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帮助下,李讷和王景清再婚,过着老百姓平静自由的生活。他们都是自己去市场买菜,几年前才搬进较大一点的房子。他们家中没有值钱的家具陈设,就是书多,专门有一间库房,李讷爱人王景清介绍说大多都是江青留下的书,很珍贵的,有两万多本呢。客厅一排书橱上面放有父亲毛泽东母亲江青的照片,还有一张在延安爸妈抱着李讷的老照片。此照片是李讷最喜欢的照片。

  2003年春天,李敏李讷姐俩一起被选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李讷1999年被特别增补为委员。

李敏和李讷整个五十年代都和父亲毛泽东住在中南海,姐妹关系一直融洽。

父亲逝世以后对姐俩打击太大,身体都不好,各自度过了多事的中年时期,如今步入老年。同时经历着人生悲欢离合的两姐妹,这几年身体反而慢慢好起来了,常有机会见面,联合出席一些社会活动,共同回忆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日子,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祥和睿智的老妇,有说不完的话题。

  李讷的独子王孝芝。毛泽东曾用名“润芝”。李讷的儿子就叫孝芝了。自尊自强的个性,不喜欢抛头露面。在做文化传媒。

  孔继宁、孔东梅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外孙女,李敏的孩子。儿子继宁的名字是继承列宁思想而来。他从南京军事外语学院毕业后即驻外工作,先是在我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任武官助理,两年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往驻英国大使馆。

  李敏的女儿东梅,出生上海,童年与外婆贺子珍生活在一起。曾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毕业。在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时,孔东梅出了《翻开我家的老影集》、《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在200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里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日子里》。

  李敏曾将女儿出生后的照片带给父亲毛泽东看,毛泽东为外孙女起名“东梅”。这两个字既包括他自己的名字“东”又有他一生都喜欢的“梅”。

  孔东梅长得像外公一样,在下巴也有一颗痣,这么巧。孔东梅说:妈妈没有遗传我却遗传了。

  毛泽东去世后,李敏李讷没有继承毛泽东的一分钱的遗产,无论在毛泽东在世时还是在毛泽东去世后,两个女儿都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在随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李敏和李讷自然也属于那种落后于时代的人,没有什么时尚的生活方式。她们只是谨小慎微地依靠着那份工资生活着。

  毛泽东后代的三个家庭,儿子毛岸青家,女儿李敏家和小女儿李讷家也常常聚聚。常在毛泽东侄女毛小青在华龙街开的“毛小青美食城”为毛泽东过生日。平时也相互走动,谁家有什么事都很关心相互照应。也常常一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在200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里,许多毛泽东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友好人员簇拥着毛泽东后代的三个家庭一同参加了纪念活动。毛泽东快三岁的曾孙毛东东,献给爷爷一个小花篮。毛家人每人站立在毛泽东遗体前都说了话:希望爸爸保佑全国人民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保佑我们三个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李讷在最后离开毛泽东纪念堂时,紧紧握住纪念堂工作人员的手,眼含热泪深情地说:谢谢你们三十年来照顾我爸爸。然后双手合十后退一步深深鞠躬,连连说:谢谢,谢谢。然后不断擦着眼泪走出纪念堂。

  每年的9月9日,还有12月26日毛泽东的诞辰纪念日,是三家聚会的日子。三十年了,作为永远的家长在天安门召唤着全家,后辈们去纪念毛泽东,瞻仰毛泽东,缅怀毛泽东。

李讷辛酸近况

李讷2005年已经快六十岁了,由于患严重的肾衰竭和多种疾病,全身浮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她的行动十分缓慢,她不得不十分缓慢地从汽车里出来,费了很大劲才终于稳稳地站住了,然而当李讷终于站立在那里,就立即显示出有几分那种遗传的伟人气质和风度,高傲和倔强,仿佛任何力量也不可战胜。

李讷长期患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按照目前的医疗制度,诸如透析等项目都是需要自费的,而一般的公费药物根本无法治疗,李讷的病况已经十分严重,双肾严重萎缩,据专家诊断,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换肾,而这是不可能,李讷因为退休很早,工资标准很低,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来做透析治疗,更不可能做手术治疗。可以说,李讷是凭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与病魔抗争的。

进屋后,大家就这样坐着,李讷早已养成了沉默的习惯,李讷的沉默也感染着我们所有的人。

毛泽东去世后,李讷没有继承毛泽东的一分钱的遗产,无论在毛泽东在世时还是在毛泽东去世后,李讷都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在随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李讷自然也属于那种落后于时代的人,她只是本本份份地做人,谨小慎微地依*着那份工资生活着。对于这个火红的年代,李讷已经是一个边缘人。

李讷对生活是知足的,她似乎什么也不缺。她缺钱吗?不,实际上只要她一松口,就会有无数的人愿意为之付出。据媒体曾经报道,一位沂蒙山老区的农民得知毛主席的女儿生活极端困苦,捐给了李讷两千元钱,但李讷把这钱转捐给了希望学校。也曾有一位港商得知李讷的困境寄来了一万港币,但李讷决定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捐献给延安老区,结果在银行被骗子将此款骗走。李讷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馈赠和帮助,她说:“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

李敏李纳两姐妹

李敏、李纳两姐妹生活不富裕

李讷的丈夫王景清,是陕西榆林人,1940年十一岁就参加八路军,曾经做过毛泽东的卫士。一不小心就露出他穿的袜子,那似乎是一种解放前才有的袜子,袜筒是那种几十年前的纱袜,袜底是用布缝的,已经补了很多的补丁,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显然是手毛泽东的影响。

李瑞环同志对李讷的境况十分关心,曾经说过有什么问题去找他,但李讷从不愿意麻烦领导同志。能够温饱,足矣。

尽管从外表来看,李讷似乎是一个落魄的老太太,但这种外表掩饰不住她内在精神的光辉,李讷是一个文化人,北大毕业,文史哲的功底相当好,她有着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她的沉默与无言,默默地向世界宣示着她那种内在的坚强与冷傲,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在李讷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士大夫的傲骨,那种冷傲的骨气令人不得不为之油然而生出敬意。

望着李讷那羸弱的身躯,我仿佛觉得她非常富有,她的形象在变得高大,那是一种塞乎天地之间的高大,一种不可战胜的气质和性格。毕竟是毛泽东的女儿啊!

王效芝是李讷唯一的儿子,也是毛泽东第三代后人中最小的一位。王效芝是李讷与前夫所生的儿子。1970年,未婚的李讷随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一起下放到江西干校,并在干校与一位徐姓青年结婚,一年后生育一子,取名徐小宁。后来两人离婚。1984年,李讷与王景清建立了新家庭。徐小宁随继父王景清改姓王,取名王效芝,即效仿外祖父毛润芝的意思。

如今的王效芝已经下海经商十余年,一直秉承着毛家低调、踏实、稳健的风格,认真打理着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见过王效率芝的人以及这么多年来他的商业伙伴对他的评价是:效芝是个内向的不太善于交际的人,但是他时尚健康帅气的形象加上他谦虚儒雅的风格,令人感到很亲近。效芝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的翻译助理经常只能做做记录,效芝就自己与客户谈妥了生意。他平时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必要的应酬,基本上工作结束就回家了。他自己说到,由于我特殊的童年环境,所以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家人带来幸福,尤其要给我女儿最开心快乐的童年。

网友评论
  李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国防科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直至退休。
  李讷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以“肖力”为名,供职于《解放军报》社。先后担任军报版面组(一说“中央文革记者站”《快报》)组长、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相当于总编辑)。197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4年至1975年先后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1986年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1990年代退休。住北京万寿路四室一厅单元房。200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三 : 可爱的姐姐

  我有一个姐姐,叫马心,她12岁了,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短短的头发,黑黑的脸,身高1、58厘米,体重128斤,挺可爱的。

  姐姐原来在我家楼上,后来她的爸爸工作调到哈尔滨,她家搬到哈市,我非常想念她,希望她早点回来陪我玩。

  昨天晚上我都给她写信了,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冒着大雪到邮局把信寄出去了,我盼望她早日给我回信。

 

  黑龙江省勃利县逸夫小学一年级:杨佳睿

四 : 可爱的姐姐

  我有一个姐姐,叫马心,她12岁了,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短短的头发,黑黑的脸,身高1、58厘米,体重128斤,挺可爱的。

  姐姐原来在我家楼上,后来她的爸爸工作调到哈尔滨,她家搬到哈市,我非常想念她,希望她早点回来陪我玩。

  昨天晚上我都给她写信了,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冒着大雪到邮局把信寄出去了,我盼望她早日给我回信。

  黑龙江省勃利县逸夫小学一年级:杨佳睿

五 : 可爱的毛毛小姐

    我喜欢可爱的毛毛小姐,它是一只海狮,住在合肥野生动物园。
    毛毛小姐的皮毛,又黑又亮,嘴巴又尖又圆,四条腿很短,圆圆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像一把小扇子。
    毛毛小姐的本领可大了,不信你就往下看,它会:“拍皮球”,“跳圈”,“水中芭蕾”,“一指掸”,“倒空翻”,还有。。。。。。其中,我最喜欢毛毛小姐跳圈,饲养员叔叔拿着呼啦圈,站在水池边的中间,毛毛小姐游到水池的左边,它以纵身,“嗖”水中溅起了浪花,观众为它鼓掌。毛毛小姐爬上岸,也为自己鼓掌。
    我喜欢毛毛小姐。小朋友,你喜欢毛毛小姐吗?
本文标题:可爱的两姐妹-李敏李纳两姐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75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