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不为人知的事-莫天全与搜房网不为人知的往事

发布时间:2017-10-13 所属栏目:小学作文

一 : 莫天全与搜房网不为人知的往事

  

莫天全与搜房网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本报记者黎和生(右)与搜房网董事长兼CEO莫天全

  在本报新闻评论周刊2008年第7期的《互联网碰撞中国房产业》特别策划中,我们曾预测:未来数年之内,互联网将引发中国房产业一次重大变革!而本文主人公莫天全,无疑将成为这场房产业互联网变革运动的领军人物。

  第一章 出身书香门第 灌阳高考状元

  如果你有机会到桂湘边境的长江中游平原,也许会被一条南北相贯的河流吸引住。沿着这条河流顺势而上,越过绵延数百公里的都庞岭山脉,一座形如杨柳叶的南方小城就会赫然出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故事主人公莫天全出生的地方——广西灌阳县,那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则是全长144.23公里的灌江。

  追溯历史,这里早在西汉文帝前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就已建县,始称观音县。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改称灌阳县。

  放眼望去,在中国的IT圈子里面,从广西走出来的名人尤其是商业领袖似乎屈指可数。如果仔细在互联网里扒拉,互联网商业领袖更是没有人来自广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互联网上剑走偏锋而屡战成名的莫天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值得一提的是,莫天全的辉煌与房产业密不可分,而在他的广西老乡中,有一位同样靠房产业名满天下,那就是当今国内房产业的一哥——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

  1964年,广西灌阳,莫天全出生。

  在灌阳县,莫氏家族是一个有名的望族。在整个广西,莫氏家族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莫氏宗亲达到50万人之多。据史考,莫氏家族的最早文字记录要追述到上古时期。。

  尽管已经过去40多年,但是莫天全依然能详细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故乡:“我家在当地山里的一片洼地上,这样的地形在岭南地区非常普遍。门前几百米远的地方就是一条河,那是灌江。”

  莫天全从灌阳县城关小学毕业之后,就在家里的安排下,远赴湖南邵阳读书。当时邵阳是著名的“三线”建设重要基地,这里有许多从北方迁来的军工企业,与外界相对隔绝,环境清静。加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家里是地主出身,父亲担心会影响孩子考大学,于是就委托莫天全当兵的叔叔将其迁到湖南邵阳读书。

  1981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五个年头,17岁的莫天全和全国其他258万考生一道走入了高考考场。在这道千军万马争夺的独木桥上,是1:10的录取比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场PK,也是莫天全遇到的第一个人生磨练。这就意味着,莫天全要在这场10进1的淘汰赛中坚持到最后,必须将其他9位同龄人远远抛在身后。正是从当年的高考大战中,莫天全第一次感受到竞争的惨烈,也第一次体会到拼搏的价值——这一点对于日后互联网创业的莫天全影响甚大。

  数天之后,这场人生PK赛的结果出来了:莫天全成为当地莫氏家族中第三个正牌大学生——文革前有一年,莫天全的叔叔和姑姑曾经占据了灌阳县三个高校录取名额中的两个。但这次又有所不同,莫天全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拿到了灌阳县1981年的高考状元,在莫氏宗亲中传为一段佳话。

  第二章 三年读完本科 两年检测噪声

  1981年~1984年,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这两个数字从时间和空间上组成了莫天全大学生活的全部。

  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这就是1981年7月的莫天全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的最新身份。谈到为何选择理工科,莫天全后来表示是受到了叔叔的影响,与此同时,当时全国上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氛围也影响到莫天全的选择。

  一个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如今的国内IT界第一代商业领袖中,90%都是选择理工科:杨元庆198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的是计算机技术开发专业;求伯君1980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就读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杨叙在1985年赴美就读GMI工程管理学院,选择的也是工程专业。

  在华南理工大学的那段日子,莫天全每学期期终考试都是第一名,以至于让他觉得有些无聊,想给自己找点突破。

  大学二年级时莫天全递交了一份申请书,不是入党申请书,也不是助学申请书,而是跳级申请书——他希望能够直接从二年级升到四年级,因为三年级的课程都已经自学完成了。在那个年头,能考上大学都算很不容易了,在大学里跳级则是闻所未闻,少之甚少,更别说是主动申请的。所幸的是,接到申请之后的系领导很支持他的这个举动,而且80年代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的风气很是浓厚,从政治领域到文学领域,再到经济领域,都是如此,当然也包括在个人学业上。于是系主任就带他去找学校校长,校长倒是很干脆,就抛下一句话:“跳级可以,只要能在二年级的期终考试,同时考完二年级、三年级所有课程,且每门功课成绩在80分以上。”

  今天的莫天全回过头去审视那次重要的挑战,觉得一方面是年轻人有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性格使然,喜欢不断挑战高难度,对成就感的渴望驱使他去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一点在后来的搜房网创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考试结果让莫天全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值得炫耀的记录:华南理工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跳级的学生。

  三年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1993年之前,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采取毕业生国家分配制度。莫天全直到离开学校的前一天才知道自己的毕业去向:位于天津的机械部第五研究院。

  唐人宋之问曾以“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的诗句感叹从京城长安到边陲岭南的路途遥远,而从广州到天津,莫天全则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这也是他离家最远的距离。

  中国的研究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研究院。与美国的大学或者独立研究院、研究所都是高科技企业孵化的摇篮相比,中国的研究院更多侧重学术上的单纯研究,几乎缺乏研究项目商业化发展的基础,完全割裂于国民经济之外。从这一点来说,80年代国内的各大研究院对于IT企业的发展影响甚至说联系并不大。但换个角度来看,那个时候的研究院却为日后的中国IT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优秀的领军人物。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是从中科院计算所出来的,方正创始人王选则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而初到第五研究院的莫天全注定也要走上这条道路,当然这是十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到第五研究院报到那一天,院长把莫天全分去搞环保研究。

  1984年,环保是一个很超前的话题,远没有今天火爆,甚至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汉语词汇。当时国务院有一个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要功能却是进行建设规划,直到14年之后才出现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的冷门由此可见一斑。

  在得到分配任务之后,莫天全和带自己的指导老师一起搞起噪声研究。由于刚刚改革开放,研究院进口了一大批国外科研设备,师徒两人经常拿着这些价格昂贵的测噪仪器到处跑。干什么呢?就是配合有关部门检测噪声超标的企事业单位,一旦发现,就进行经济处罚。

  莫天全在第五研究院只呆了两年时间,虽然如今从事的行业已经与当年的研究工作毫无关系了,但是从内心深处讲,研究院的两年还是非常幸福的两年。那个时候,由于环保研究需要外出调查,所以莫天全几乎把全国各地跑了个遍,甚至还利用全国调研的机会回到广西老家探望父母。工作之余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80年代的年轻人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激情,特别喜欢与人交际,组建乐队、学跳交谊舞、谈思想谈人生都是常见的娱乐项目。这一点跟如今喜欢没日没夜泡在网上的年轻人倒是形成鲜明对照。

  1986年,莫天全在机械部第五研究院已经呆满两年,此时他又给自己出了一个新的难题:辞职考研究生。理由很简单:在研究院,很多事都要找人批,还有好多事批不了就做不成,如果自己做领导就不用找人批了,做领导的一条途径就是学管理,那么就必须去读研究生。

  对于22岁的莫天全来说,当离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路370号(机械部第五研究院所在地)之时,一条漫长的路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 拿到全额奖学金 三年赚了30万

  这次莫天全“投奔”到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傅家骥教授门下。作为国内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早期开拓者之一,傅家骥在管理学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考前几个月,莫天全先到清华大学校园实地考察了一番,并了解到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回去之后就开始每天昏天黑地地“啃”书本,从第一页“啃”到最后一页,这一点跟如今的考研模式倒是毫无二致。如果说当初考大学是10%的几率,如今这个比例扩大了10倍,100个人才能“存活”1个。这次莫天全又笑到了最后,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傅家骥教授在1986年招收的两名研究生之一。

  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莫天全参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工作。此外,还经常在《管理世界》、《经济学杂志》等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以致多年后,《管理世界》当年的编辑部主任遇见莫天全还印象深刻:“在《管理世界》上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就你一个学生,很不容易。”

  1989年,莫天全研究生毕业,那时国家机关都没有进人指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很想要他,就帮他联系到另一个单位,算是借调。

  但莫天全此时已经决定到美国去继续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因为当时全球公认水平最顶尖的管理学专业都是在美国,莫天全希望到国外去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管理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水平。尽管GRE、托福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莫天全有在清华大学认识的德国教授的推荐和一系列得奖成果及文章的发表,美国方面还是给了他全额奖学金。

  在等待美国大学通知的那段时间,莫天全被派到巴基斯坦去担任一个援助项目的总翻译。有一次,他们工程队的吉普车停在饭店外空地上突然自燃。还有一次他和几个人到一个陌生的采砂场调查工程地段,由于没有和当地部落组织预先沟通,结果等他们下到山沟,才发现被一群武装人员团团围住。现场只有莫天全一个人会说英语,只好举起双手结结巴巴解释是中国援助项目的工程人员。听明白是中国兄弟,那伙人没有开枪。躲过一劫。

  1990年,在巴基斯坦接到美国大学的通知,莫天全辞去援外工作,立即从北京飞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攻读经济与管理双博士学位。

  这一年的12月28日,莫天全至今记得这个特殊的日子。他第一次离开养育自己26年的中国大地,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那天北京下着漫天大雪,但莫天全十分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国和美国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两个国家——终于可以从这两个最伟大的地方吸取养分了。

  由于在巴基斯坦练了胆,莫天全也没有联系美国朋友,揣着1千多美元踏上去洛杉矶的航班。莫天全要去的大学在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要转机还要坐车,在飞机上,莫天全向邻座的一个美国人询问哪里可以找到便宜的旅馆,那个美国人也挺有意思,就在飞机上喊:“这里有个学生要去大学主校区,谁可以带他去?”有一个老太太说她去那个方向,正好他儿子来接她,于是这对母子热心地一直把他送到学校,直到他办完住宿手续才离开。

  在美国的三年学习时间,每天平均只睡4~5个小时,除了学业,还有工作(在学校当助教),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这位中国学生每年都能拿到1.38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在毕业之前,莫天全利用自己积攒的奖金,两次尝试开办公司,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都无疾而终。莫天全还和一位中东富商及印地安纳大学法学院教授合伙,在广西老家办了一家葡萄酒厂,专门利用回国探亲机会招聘了两名管理人员,可惜不到3个月,这家酒厂就倒闭了。

  1994年初,由于拿到全校唯一一个High Pass答辩,莫天全顺利毕业。但相比获得毕业证书,莫天全在毕业期间更为重要的是,认识了美国著名商业信息公司道琼斯旗下的子公司Teleres公司老板,并由此进入道琼斯Teleres工作。

  道琼斯Teleres对莫天全的影响有多大?今天的搜房网商业模式实际上最早就来自道琼斯Teleres。

  90年代初,以北美和日本为代表的全球房产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膨胀时期,很多商业信息公司都把房产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道琼斯也不例外,这家公司组建了一个房地产信息全球化网络,这个网络就叫做Teleres。

  在Teleres,莫天全从底层的信息分析员做起,对每天的房地产市场各种指数进行专业评估,以此预测房产市场走势。从这个时候,莫天全开始深入房产市场,与这个行业结下不解之缘。三年之后,互联网经济在美国迅速发展,Teleres已经成为美国本土最大的房产信息互联网公司。而此时,凭借出色的工作,莫天全的职务已经变成了Teleres亚洲及中国公司总经理。

  在道琼斯工作期间,Teleres公司的CEO和其他三位高层年龄相仿,结成一个圈子,相互间像家庭成员一样亲密。他们尽管比莫天全大20岁,却很快接纳莫天全成为其中一员,带他结识美国金融界的知名人物,而这些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也对莫天全创办搜房网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他们身上学到太多东西。我想也许是我的自信,没有移民心态,让我融入那个社会没有隔阂。现在,回到中国,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世界是平的,走到哪里都是一样。”莫天全说。

  第四章 一张信笺纸 创建搜房网

  莫天全第一次萌发在中国创办自己的房产网络公司,缘于一次普通的商业合作。

  那是1995年,道琼斯Teleres找到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中国房地产指数。这个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房地产协会等几家单位共同参与的项目,是一个衡量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的量化体系,当时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还是项目顾问。莫天全作为Teleres在中国地区的主要负责人,参与了这个项目从谈判到实施的全过程,尽管由于当时国内房产业市场化才刚刚起步,导致这一指数系统商业开发不算成功,但其中一些商业理念却对莫天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99年,已经跳槽到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的莫天全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福利分房制度的结束,日益商业化的中国房产业正在迎来一个井喷时代,而市场对于房产信息的渴求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如果抓住这个商机呢?莫天全选择了正在中国萌芽的互联网。

  1999年,莫天全在北京定慧寺西大柳庄附近一个居民小区租下一套三居室,花钱购来服务器、电脑等设备和聘来管理人员,开始了一个打造网上房产帝国的创业生涯。网站的域名最初为Chinaproperties.com,这个域名更像是一家研究机构而不是商业网站,中文名开始也叫做“中国物业网”。反复思考下,莫天全终于决定改为Soufun.com。说起搜房公司名字的来历,莫天全讲了一个故事。

  “花了三个月时间想一个好名字,还是我女儿帮了我的忙。”当时,莫天全的女儿4岁,在上幼儿园。一天他在接女儿回家的路上,走到一个红绿灯路口,想到搜房这个名字,回家后,他把十几个名字写在纸上,念给女儿听,等小姑娘玩了一会儿后又把她叫过来,问她能记住哪个词,小孩子脱口而出的是搜房。莫天全的soufun还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产物,sou是中文拼音,fun是英文,这也是他自身经验的融合与两个产业纠缠在一起的映照。既有搜索这个大趋势的生活方式,又与人的生活空间紧密相连,他很满意这个名字。

  由此,搜房网诞生了。

  任何创业项目都离不开巨额资金,尤其是互联网这种被称为“烧钱”的行业。

  最初,通过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高盛执行总裁李山的牵线搭桥,莫天全找到香港几大财团,希望能够投资搜房网。谈判非常艰苦,最初香港财团对融资项目表现出了一定兴趣,但越往后面,谈判愈发难以进行,香港财团提出的苛刻条件完全无法让人接受。最终谈判以破裂告终,但莫天全从这次谈判中则意识到这个项目存在巨大价值。

  最终为搜房网提供第一笔资金的是国际数据集团IDG,一家最早进入中国IT风险投资领域的美国投资公司。这次融资与前面的艰苦谈判相比,又太具有戏剧性。莫天全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一页信笺纸上,然后找到找到在IDG的同学林栋良。凭着莫天全的判断与对市场预期的坚信,IDG对搜房网投了两次,第一次是传统信息公司时期,第二次是互联网转型时期。

  IDG已经成为中国IT企业风险投资的始祖。IDG从百度和搜房网的投资项目中,先后获利超过了100倍。

  “我没有什么创新的地方,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美国学到的经验用到中国市场。”搜房网前身就是一家传统的房产数据服务公司,只是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来了一个华丽转身,成为最新互联网企业。

  第五章 搜房只要1% 却比马云还大

  创立初期,莫天全就很清楚地规划了搜房网的发展方向。初期是房产信息传播媒介阶段,通过不断扩展,发展成为一个整个房地产业的商业运作平台。

  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房地产业与互联网行业作为两大新兴行业,都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高速扩张的过程。作为两大行业的联姻,莫天全带领搜房网也在积极拓展,不断壮大。从2004年开始,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观念,正在促使着房产业经营模式的转型,房产经济网络化需求增长给搜房网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据本报调查,2005年以来,国内消费者网上找房的需求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以前,北京约有80%的人是通过实体店来寻找房源,而现在已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通过网络来寻找房产信息。

  1%

  莫天全对搜房网的目标是,在占中国GDP总值20%的房地产行业中获取1%的份额。

  搜房网在创建之初,选择在国内五大城市进行业务拓展:香港、台北、深圳、上海、北京。如今搜房网业务已经扩展到全国70多个城市。当然,作为一个区域性很强的产业,莫天全领导的搜房网也不是毫无困难,在开拓城市市场过程中遇到很大问题,搜房网上海分公司曾在一年内换了4个总经理,但最终坚持下来了。如今在上海的房地产网络广告中,搜房网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

  虽然创业之初,莫天全与张朝阳曾同在一栋楼办公,但搜房网被业界关注还是在2006年。经过IDG、高盛投资银行、法国Trader Classified Media的连续风险投资后。2006年8月底,澳大利亚最大电信及信息服务公司Telstra斥资2.54亿美元,收购了搜房网51% 的股份。“在过去的4年中,我们一直是100%的增长。"莫天全称,正是如此快的增长速度才得以完成了之后的连环融资。”

  2007年,搜房网全年收入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利润来源主要以广告为主,大约占90%,广告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房屋中介机构的投入。

  随着业务的拓展,广告收入也会涉及到其他的行业,例如家居装饰、社区服务等等,“我们也在谋求一些线下服务模式,所有跟家有关的业务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这个市场想象的空间太大了。”莫天全说,作为一个专业的垂直搜索网站,业务模式实际上就是专注于与家有关的B2B/B2C的业务模式。

  对于上市,莫天全说搜房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认为,上市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成熟标志,还可以尽量淡化个人色彩。

  对于未来,莫天全的信心很足:“如今有3亿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他们来到城市需要工作、需要房子,就相当于20年要建起一个‘美国’,再往后20年,还有一个‘美国’要建。”

二 : 少为人知的MMA轶事

三 : 烟雨不知人事改

  冬夜,北风不由分说地狂吼怒号,寒风毫不留情地刮着原野的枯枝败叶,不时拍打着车窗,我抱紧了胳膊,心莫名其妙地抽了抽。

  明明是新年,可火车上仍是那么冷清,热烈的气氛不知所云,看了看表,已是十点了,睡意就像迷雾一般扑面来,我趴在火车上的桌子睡着了。

  也不知怎么的,突然醒来,火车已开到宝鸡。对面的床铺上没有人,正思索她什么时候走的,车厢一端传来了稚嫩的声音:

  “妈妈,是几号床?一、二、三……”

  好奇地探了探头,一个男孩摇摇晃晃地走向我对面的床铺。

  “妈妈,在这,七号,快来呀妈妈。”男孩不停地挥手,终于一个中年女子走了过来。

  女子并不妖娆,头发直垂腰下,一袭天蓝色的厚毛衣裙,脖子一条鹅黄色的围巾,个头不怎么高,1米65左右。优雅的气质让我不禁多打量了几眼,眉如细柳,眼如水潭,像有一阵清风徐徐抚过我抽动的心。男孩,个头不高,四五岁的样子,脸颊红润,眼睛不大,却挺有神。

  第二天清晨,我是在男孩的笑声中开始新的一天。

  中午没有事,我和女子聊了起来,从中得知母子两要去武昌,但不是去旅游。我好奇万分,连忙追问。

  原来,母子家中经济并不好,但还能养活一家子,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下岗,全家靠她来生活,家中还有一个上初三的姐姐……

  她长叹一声,幽幽道:“所以其中一个人要做出牺牲,我和他爸想了好久,他姐姐读了这么多年书,也不能放下,他姐姐还想考大学,作父母的也不能这样就扼杀了她的梦想,他只有5岁,还小,做出牺牲的只有他了。”

  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果然女子低头沉默半响后,抬起头,双眼含泪压低声音痛苦地说“只有,只有一个法子,把他放到别人家生活。”

  “啊?是亲戚吗?”话不容我想就从嘴边溜了出来。

  “不是亲戚,我和他爸千幸万苦找了好多人,都不行,终于在武昌找到了一个50多岁的夫妇,人挺好,他们愿意抚养孩子四年,还要我和他爸以及所有亲人不能见孩子,她苦笑一声,所以这是最后一次在一起,只要孩子与那夫妇有了感情,孩子就不是我家的了。”

  强忍着震惊,小声问:“他知道这件事吗?”

  “还不知道,给他说的是过年去伯父伯母家玩,小家伙可高兴了呢。”女子温柔地摸了摸男孩熟睡的脸颊,满眼爱意,满眼舍不得。我的眼眶有些红了。

  不一会儿,男孩醒了,听到我和女子在聊他的伯父伯母,一下从床上跳到我跟前说:“姐姐你知道吗?我要去武昌到伯父伯母家玩,虽然我没见过他们,但妈妈告诉我伯父伯母很和蔼,姐姐,你也来伯父家吧。”

  我笑着摇摇头,心中略过一丝楚痛。

  武昌到了,那里下着江南的小雨,带着江南水乡的特征,轻轻的,柔柔的,不似雨,倒像缕缕的烟,团团的雾,留在心底,我的心情异常沉重,看着母子两走进烟中,默默祝福。可烟雨不知人事改?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冬。

    六年级:雨季蔚蓝 樊懿萱

本文标题:不为人知的事-莫天全与搜房网不为人知的往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695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