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余华的活着读后感-活着的意义——读余华《活着》有感

发布时间:2017-11-03 所属栏目:活着的意义

一 : 活着的意义——读余华《活着》有感

活着的意义——读余华《活着》有感

摘要:活着的意义?这是个大话题,挺沉重。(www.61k.com)文中说,生活是平淡的,但并不是说它无聊,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

去读一下这本书,它一定会让你对人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活着的内涵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思考过,我也不例外,我曾反复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是为了什么?生存,还是为了实现价值或其他?我久久思考不得其解,甚至常常陷入思想的困顿和盲区。直至读到余华的《活着》,我才仿佛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对待生和死、苦难和希望以及活着的本身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小说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半年赊帐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他也从此一蹶不振,日子越过越穷苦,厄运的阴影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父亲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他能让每个铁石心肠的读者落泪,读完这本书也使人感受到那种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心理历程。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该书的评价是:“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始终是压抑的,一直被作者有意无意制造的死亡阴影笼罩着,虽然人的终点不可避免都是死亡,但是如此脆弱而无常的生命让人难以接受。福贵的爹被气病而跌死,母亲因贫病死,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生子时难产而死,妻子家珍由于困扰她多年的软骨病,累病而死,女婿二喜搬运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水泥板压死,外孙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脆弱,而且越往后读,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测的成分就越大,越能体会到命运的可畏和活着的不易。生命虽是脆弱而无常的,但是生命的坚强在这本小说中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我没有看到他呼天抢地、哭哭啼啼,风雨过后,他的淡然和乐观,用最平缓的语气向小说中的“我”讲述自己的故事,还买了一头老牛与其度过残年,这让我感到淡淡的释怀。在外人看来,他活着已毫无意义,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什么都没有击垮他!他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人的忍受力是无限的,对希望的期待也是无限的,生命力在极端的状态下仍然可以顽强地生存,这是因为有了希望!

活着的意义 活着的意义——读余华《活着》有感

我曾经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是没有走出沙漠,却耗尽了所有的粮食和水,只剩下了五颗子弹。[www.61k.com)于是,其中有个人对另一个说,我去找水,你在原地不要动,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开一枪,好让我知道你的方位,如果你五发射完,我还没有回来,那我就是死了,你自谋出路吧。四颗子弹用光了,留在原地的人还是没有看见那个人的影子,他绝望了,于是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没过多久,他的朋友捧着水壶,顺着枪声找到了他的尸体。这虽然是一个故事,却让我体会到希望的力量,活着就是希望,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才有勇气去求生。

在恶劣的环境中,在苦难面前,我们将选择怎样的生活状态呢?不幸和苦难虽然是整个小说的基调,但正是因为在那样层出不穷、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难像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之旅时,才让人更加深刻体会到坚韧和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人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就是战争多于和平,苦难多于幸福。早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就用不屈不挠的斗志向后人诠释了在那样苦难的日子里,我们是如何脉脉相承的!时间冲刷了屈辱,消磨了痛苦,以前我不知道在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安逸和平的年代,我们的年轻一代对苦难、对困境的承受力有多少。但是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使我为之振奋,尤其是年轻的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让我感动,使我鼓舞。一直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打败劲旅古巴后顺利进入决赛,国内媒体已经提前将这块金牌入了帐,但是却忽视了俄罗斯争夺这块金牌的决心和实力绝对不亚于我们。她们的强攻使女排连负两局,第三局的开场又是打得那么不顺,所有的人都不免产生出拿银牌也不错的想法。但是中国女排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力挽狂澜、气如长虹的气势让每个人都为之征服,连俄罗斯的魔鬼教练在第四局还没有落败的情况下都不再咆哮,苦笑着挥手认为他们大势已去。果然,这块让国人等待了足足一代人的金牌在经历了一场殊死较量后终于又落在了我们的手里。与其说我们胜她们一筹的是技术,更不如说战胜她们的是我们的精神和心态,先失两局,第三局一开始比分紧咬,又多次发球失误,胜负一线间,女排队员顶住压力,决不服输,连扳三局,终于取得了胜利。

《活着》这部作品,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的无聊、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这种平淡它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懂得我们追求的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懂得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

二 : 花开后残留着你的余香

“晚安,我到宿舍了,你回去吧。”莫名的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好像一对红颜知己在夕阳的余辉下依依惜别。说完话,她转身走了,没有多说一个字,也没有回过头来向我告别。顷刻间,我的眼角湿润了,我到底怎么了?这突如其来的忧伤来自哪儿?这种淡淡的伤感让我的心隐隐约约的痛。“特殊的告别的方式,特殊的她”。此时,我好想给她打个电话,哪怕只是随便的一句问候也能安慰我这颗不安的心。手指熟悉的像谈钢琴似的打着“睡觉了吗?是不是像小笨猪一样的大呼啦?”短信发出后,不安的心等待着她撒娇似的回答,哪怕是一个“嗯”,也能平息我的心,可那晚我的心并没有得到安宁。从那天开始的半个月内我再也没收到敏敏的短信,听她的同学讲她的手机弄丢了。随后的两周便是令人喘不过气来的考试周,忙得晕头转向竟把敏敏给忘记了,虽然这期间也发过几次短信给她,但一直都没收到她的回复。我也没有太大的在意,因为她的手机丢了嘛。

真的如她同学说得那样,她的手机丢了吗?

女孩子有的时候把爱说的不留痕迹,有的时候把分手说得不留痕迹。

不愿意只看到你的背影,能否多些情谊?

三 : 读读日报:一个打着“专业”幌子的“业余”平台

知乎正在从高冷封闭的“精英圈子”一步步沦落为大众的游乐场。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虽然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知乎依然凭借智商上的优越感以异类自居,然而从知乎日报上的“瞎扯”和“深夜食堂”就可以看出,这个“异类”正在作出越来越多的努力试图讨好曾经为他所深深鄙视的“正常人们”。

读读日报 知乎网 知乎问答社区

“读读日报”的上线更给这个游乐场增添了几分热闹。这个“认真的问答社区”终于正式的向众人敞开了大门,只等旋转木马、过山车等纷纷搭好台子就可以开始狂欢了。然而黄继新显然还不想这么快就放下身段,于是将这个类似于“朋友圈”+“微博”的平台咬文嚼字的称为“人人都可以做主编”。实际上,就像微博等开放平台一样,即使将权利下放给每一位用户,“出镜率”最高的还是那些大V。读读日报可能最终不得不沦为市场运营们的另一个营销阵地。

是积极的寻求改变还是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

知乎的影响力依然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向来引以为豪的“逼格红利”正在逐步消失。知乎从精英汇聚的小圈子,逐渐演变成了大众点评、情感论坛、新闻社区,甚至于第一人称文学网站。其有着2000多万的高端用户,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可每天路,都困难重重。

在读读日报之前,知乎就已经推出了知乎日报。这是将其2000万高端用户和5年积累的口碑转化为移动端流量的尝试之举。然而实际上,知乎日报自推出之日起就陷入了两边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最为不满的是知乎用户,吐槽最多的自然是知乎日报编辑的专业判断力和为了吸引流量而对原答案的修改删减。日报评论区的“这种回答也能上日报”、“楼主你没有XXX过吧”之类缺乏表述能力的人身攻击也让知乎用户们对被选上日报这件事情心惊胆战。而黄继新颇为自豪的长评相比于知乎社区来说,水平也参次不齐。而且因为移动端的特性,内容过长反而会打击阅读者的积极性,并不利于阅读。

而对于非知乎用户来说,知乎日报的文章内容太过天马行空,文章行文不规范,看起来更像是一堆人用自己才看得懂的大白话胡聊闲侃。针对这个问题,知乎日报2.0版本中加入了主题日报,通过引入优质的站外内容来取悦这些业余的专业爱好者。读读日报则更加进行了扩展,直接利用用户作为信息过滤的中间层。

从封闭高冷的知乎社区,到“人人都是主编”,知乎在“水化”的道路上似乎越走越远。与其说是在积极的寻求改变,倒更像是被模糊不清的商业模式逼到墙角的探索之举。

如何做“有温度”、“人性化”的内容?

黄继新将读读日报定位为一个“有温度、人性化的内容推荐平台”。的确,相对于今日头条等冷冰冰的机器算法来说,“人肉信息过滤器”无疑更加有温度。然而有温度和人性化却并不等于优质。知乎从上线开始就很注重人的作用,然而现在的知乎社区却已经俨然变成了用户不胜其烦的大V刷屏。根据统计,知乎时间线上的软文比例已经接近1/10了,与之相比,微博是2/10,朋友圈是8/10。这些所谓的“软文”当然不全是指公关软文,也有各式各样的导购类问题。网络上关于“如何利用知乎做营销”之类的科普文也层出不穷。

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性化”和“优质”是个悖论,精华内容在增多的同时也会被冲淡。同时,相对于知乎日报上的内容大都是“知乎体”因而具有统一的观感来说,读读日报的来源就更为繁杂,用户的编辑水平和筛选水平也参差不齐,看起来不免有混杂之感。如何在“人性化”的同时保证内容的优质是读读日报面临的首要问题。

社会化媒体出现之后,内容以远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疯狂增长。如读读日报这种基于个性推荐的信息筛选平台无疑是“反碎片化”的必然选择。然而现在各类内容筛选平台同质化问题日渐凸显。如果想从今日头条们中突围,简单的以“人肉信息过滤”为卖点显然是不够的。知乎作为一个“认真的问答社区”所积累的“逼格红利”无疑是其最大的优势。虽然知乎或多或少的面临着“水化”的问题,但是在拥抱大众的同时利用好本身的优势,或许比单枪匹马的厮杀要有效率的多。

延伸阅读:

  • 知乎推出“读读日报”对阵“今日头条”,阅读聚合的“人机对战”时代开始了?
  • 可能以后都没有知乎日报了!3.0 版本 “读读日报” 让人人都是主编
本文标题:余华的活着读后感-活着的意义——读余华《活着》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30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