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一个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7-08-15 所属栏目:创业成功者的故事

一 : 一个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一个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来源:搜艺搜 编辑:姬文霞 在 13 年前,可能没有几个人想到他会取得今天的成功。(www.61k.com]但现在看来,李儒 雄是个成功者——他成功地做起了中国最大的软件流通企业——连邦软件公司。 在不久前的一次创业教育研讨会上, 李儒雄结合连邦软件的发展分享了他的十点 创业感悟,引起了在座不少创业成功者的共鸣,想必你也会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 启示。 感悟之一:创业成功最关键是创意 创业成功最关键的是创意, 更重要的不在于创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更 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复制、市场潜力的大小以及实施计划的可行性。连邦 创业成功的核心是把国外连锁经营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引入到中国软件销售业。 采用连锁方式经营软件流通业是营销手段的创新。 www.findart.com.cn 感悟之二:创业团队是成功的基石 公司管理最忌讳角色冲突。 要选择彼此充分了解的、 互补型的创业合作伙伴。 连邦创业的团队一共有 5 人, 商品引进、 店面管理、 公关及连锁发展、 财务物流、 统筹规划,五大业务分工,团队成员各司其职。 感 悟之三:尚未成熟的市场是创业的契机 1994 年连邦创业时,当时国内计算机总装机量大约为 70 万台,尚处于起步 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计算机每年几乎以 30%的速度成长。但与此发展不相适 应的是, 除用友财务软件、 金山文字处理系统等外, 国内几乎没有正版软件市场, 当时既没有很多人卖正版软件,也没有人卖盗版软件。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切入 点, 选择一个非成熟市场, 会使创业早日成功的机率大一些。 www.findart.com.cn 感悟之四:创业失败风险是巨大的 创业就好比走钢丝,稍微在哪个地方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甚至有生命危 险,控制创业的风险是创业者保全自己的技巧。 感悟之五:创业者不一定要是全才 创业者优点明显,他们往往热情和有韧性,有知识有勇气,但往往缺点也很 明显。要么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要么是在管理经验上有一手但缺乏技术的前瞻 性。但随着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很多创业者慢慢变成了多面手。 www.findart.co 感悟之六:创业需要适宜的文化环境 创业所需的内部文化环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同的信念。创业者所 需的外部环境如社会对创业者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以种种社会资源支持创业者等 等。只有适宜的文化环境方可保障创业自由。 感悟之七: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转机来临的时候 连邦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成立二年半之后,那时注册资金 500 万已花完,陆续 贷来的 900 万贷款也进入到现金与商品的循环转换之中, 如果再亏损下去不太可

创业人物故事 一个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能再贷到款,后果是不堪设想。(www.61k.com)但这时市场环境经过前两年的宣传和培育开始改 善,买正版的人慢慢多了,市场启动起来了,经营上出现了赢利,以后的故事大 家都很清楚了。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 www.findart.com.cn 感悟之八:创业的机会不能等待论证 在创业之前就把事业发展的规划全想明白,经过反复论证是不现实的,如果 全想明白了,可能机会已有人抢先了。创业时的环境往往大多数人不看好,这给 少数看好这些业务的人以机会。这时用常规的方法去论证,往往会得出结论说这 个业务将会失败。 感悟之九:创业是需要一些资源的 创业需要有创意的想法,但创意不等于创业,创意属于意识范畴,创业属于 实践范畴。创业至少需要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经验、管理等因素中的二、三 项,否则贸然去创业,只有失败一条路。争取和利用资源,才能力争创业成功。 感悟之十:创业其乐无穷 假如我现在不经营连邦了,我还是会去选择创业,回想起来,经营“连邦” 的前期,吃的苦很多很多,但创业就如同品茶,有的人只品出了茶的苦,有人却 在苦后尝到了甜。

二 : 一个成都“街娃儿”的创业故事:从服务员到合伙人

创业人物故事 一个成都“街娃儿”的创业故事:从服务员到合伙人

张杰

口述/张杰 撰文/王彬荣

时尚文艺、有品味,这是我对张杰的第一印象。[www.61k.com]当聊过天后,我发现有“创意”和“聊天根本停不下来”也挺适合他。

初见张杰是在7月成都小笼包公益助残组织举办的“无声课堂”上。作为授课老师,张杰讲述了广告从业者的苦辣酸甜,现场30多名残疾人学生、家长、志愿者听得津津有味,课堂里不时响起掌声。从饭店服务员到今天的广告公司合伙人,个中的曲折故事对比他时髦的外表,还真让我跌破眼镜。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创业故事。

创业人物故事 一个成都“街娃儿”的创业故事:从服务员到合伙人

张杰

饭店服务员到广告从业者

我叫张杰,1981年生人,成都本地“街娃儿”。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本来可以靠脸,偏要靠实力。十年前的我可以套用这句话:本来可以靠家里,偏要靠自己。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说法了。我父亲在90年代下海经商,家里条件一直比较宽裕,小时候的我没过过苦日子。但由于市场转变及管理不善,父亲的公司在我即将成年时宣告关张,一向爱玩的我感觉重担压肩,一夜间成熟起来。

毕业后,我接受学校分配进入酒店当服务员为家庭减轻负担,我懂得这并不是我该一直坚持的职业方向。

在酒店当服务生期间,我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找一份更符合内心愿望的职业,于是我开始往网上投简历。由于小时候学过画画,有功底,对设计、制图也一直比较感兴趣,没想到,居然有广告公司愿意招我!虽然这家公司加上老板、员工、财务、执行一共就3人,却是我接触广告行业的初始。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广告设计,了解到最基础的广告业知识。那一年是2000年,我18岁。

创业人物故事 一个成都“街娃儿”的创业故事:从服务员到合伙人

子木传播办公室

随后,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我在两年内跳槽了两次。2003年,我进入一家不错的民营广告公司,叫黑弧奥美,一干就是五年终于算稍微稳定下来。这一路上,我都在边学边充实自己,不断成长。到2008年离开黑弧奥美的时候,我已经做到总监级别,月工资能达到8000元。但是,稳定的收入和规律的工作节奏反倒让我觉得是时候该出去闯闯了。

创业第一波受挫 管理不善致公司倒闭

2008年,我和朋友以3万元的成本开始自己单干。

我们各自带着一个项目开始运作起来,由于我们手头的两个客户均比较大牌,广告月收入比较大。当时除开loft办公室每月租金1500元及用工成本,我们一月能达到6、7万毛利。但由于公司运营速度过快,公司的各项制度包括员工管理、财务管理、客户资源对接等均无跟不上节奏,不成熟的创业思路也让我和朋友产生了意见分歧。2010年年底,公司在有项目有营收的情况下还是宣告关门。

不得已的放弃让我倍感创业的艰辛。痛定思痛后,我才明白公司并不单单只有核心竞争力,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给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

但幸运的是,我又立即找到了创业方向,这才有了我现在的传播公司。

创业人物故事 一个成都“街娃儿”的创业故事:从服务员到合伙人

子木传播办公室

创业第二波 步步为营

2010年年底,由于公司关门,我把办公室搬到了更为便宜的地点。虽然员工不在,搭档不在,但我仍然坚持每天去上班,看着一个个显示屏和放置的设备材料,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开始邀请朋友来办公室聊天,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我开启了第二段创业旅程。

2011年年初,在朋友的推荐和邀请下,我成为了成都子木传播的合伙人。这一次,我并不像第一次创业那样急于求成,毛毛躁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不管是员工管理、公司培训还是客户对接、资源整理,我都循规蹈矩做好每一环节。坚实的基础打下后,到今年,我们公司已经是年营业额700~800万元,有300~400万元利润的规模公司了。

创业进入稳定期,但我还是始终保持危机感。第一就是成本控制。今年,我将公司搬到了理想大厦,相比之前在东郊记忆4万元每月的房租,如今才每月2万元,让公司租房成本降低了一倍。而除去人工水电杂物等等费用,公司月平均利润能达到20万左右。

危机第二来自于大环境。由于互联网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冲击让广告业倍感压力,移动互联网更是汹涌来袭,势不可挡。像海尔这样的大企业今年也宣布将不再向传统媒体投入广告,要将经费用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活动上来,客户对互联网的依赖和依存让我们不得不转型升级,于是我们也开始调整,希望好好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巩固核心竞争力。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广告师或者广告从业者,我更认同自己是“文创产业从业者”,是名“创意工作者”。我坚信自己所做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力和脑力消耗,它具有一定的视野宽度和视角广度,它是具有创意、有前瞻甚至有突破性的工作,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步步为营才能步步为赢。

三 :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陈天桥和夫人雒芊芊的创业故事》

  陈天桥结婚5年,而他们的孩子———盛大网络也5岁了。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陈天桥深有同感。他始终觉得太太的支持是盛大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最大动力。

  每年年底公司员工大会时,陈天桥的第一杯酒都是敬给妻子的,感谢她对公司的贡献。直到今天,陈天桥也没有想过要淡化家族色彩。“我不认为家族企业有什么不好,当初软银4000万美金投资盛大时,还觉得盛大这种家族企业团结,效率高。”谈到妻子,他坦言自己最大的遗憾是结婚时妻子没披婚纱、没摆酒席,然后就匆匆开始创业。

  3年时间资产过亿的陈天桥,是复旦大学经济系提前一年毕业的优秀生。雒芊芊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两个人婚后的第一桶金来自炒股票。

  1999年,集资了50万人民币后,两人毅然下海。

  雒芊芊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在公司中甘为幕后英雄,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个漂亮、贤淑的河北女孩,是陈天桥事业中最得力的伙伴。雒芊芊随和,不爱张扬,这对说起话就滔滔不绝、很有激情的陈天桥来说性格上正好互补。

  在盛大的诸多新闻发布会中,记者唯一一次见到她是在盛大从软银成功融资那次。作为参与整个融资过程的重要一员,芊芊那天除了陪软银这些新投资人,几乎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后经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融资获得成功很大部分也得益于雒芊芊扎实的金融知识和缜密的思维。

  了解他们夫妻的人都觉得他们是一个绝好的“黄金组合”,不光男才女貌,彼此对事业的执着创造出了巨大财富。平常陈天桥忙于外交,要参加各种谈判。而芊芊负责打理公司内部管理,员工年纪都比较轻,很多人将她当做自己的朋友。公司内部都习惯叫她芊芊。员工的生日,员工准备生小孩或者有出国念头,陈天桥也都会亲自打电话询问,董事长如此细心,据说是和芊芊的提醒有关。

  公司一天收入最高时达上百万元。陈天桥说,他会偶尔在子夜醒来时暗问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

  陈天桥从小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主流人物,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直到今天,坐在财富榜上的陈天桥仍然与这个目标有着距离,并且距离有越来越远的趋势。

  从小要当主流人物

  1973年,陈天桥出生于浙江新昌县澄潭镇一个叫东坑坪的小山村,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觉得这个大胖小子有出息,加之陈天桥的父母在当时已经离开了山村,在城里工作,于是给他取名天桥,意为陈家登天的桥梁。

  陈天桥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上海导航仪器厂的工程师,母亲是新昌城关中学的英语教师。在东坑坪生活了不久,母亲就把陈天桥接到城关镇上幼儿园,陈离开东坑坪小村,在新昌大佛寺脚下度过了童年。

  至今,陈天桥对东坑坪有着某种特别的感情,这里毕竟有他的根。陈的婶婶告诉记者,去年清明节,百忙中的陈天桥从上海赶回小山村,看望爷爷奶奶。

  在新昌城关时,陈天桥经常回老家澄潭。有一次回去,陈天桥看见有两只大公鸡在争斗,便蹲在路边津津有味地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公鸡们精疲力竭不想再斗了,演员和观众才郁郁而散。

  回到城关,陈天桥迅速写了一篇观后感,并给了老师。城关南明小学的蒋惠球老师是陈天桥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看了文章后觉得很精彩,就把文章寄到《小学生优秀作文》杂志并发表了。

  但在新昌中学的档案室里,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王力红老师给陈天桥的操行评语中,有一条说道:“作为班委,对集体活动却不热心。”

  “我后来看出来,陈天桥当时是很想当班长的。他小学时候就是少先队大队长,上了初中却只当了个班级生活委员,他总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小孩子难免闹情绪,所以故意对班级活动不那么热心。”王校长解释说。

  好学生和网络游戏

  1990年,18岁的陈天桥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陈天桥不仅是学习尖子,也是社会活动的热心分子,他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得到了校内外的公认。陈成了“复旦大学1990届经济系的传奇人物”。

  大学一年级,陈天桥埋头读书,全系成绩排第一名;大二,陈天桥被上海市教委和团市委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大三,21岁的陈天桥就修满了学分,以上海市惟一的“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提前一年毕业,这在复旦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踏入社会的陈天桥进入了上海陆家嘴集团。

  从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开始,直到晋升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安德的秘书,在四年时间,陈天桥自称学会了三件事: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坏事,还有一件“不好也不坏”。

  好事是年轻的陈天桥学会传统行业的企业家独立、务实的管理风格。陈天桥没有留洋或者海外求学的经历,曾经有人问他是不是“海归派”,他回答“不是”,又问他是不是“土鳖派”,他回答“也不是”——陈天桥觉得自己比海归派更熟悉中国国情和地区市场,而与本土成长的经理人相比,自己的个性更加独立,更加讲求冒险和创新。

  不好不坏的事是陈天桥比一般人更早接触到互联网。十年以前,在陆家嘴集团里,在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为何物时,总裁办公室里就已能24小时上网。老总不在的时候,陈天桥就喜欢在互联网上混。

  人在网上飘,学会玩游戏是早晚的事情。“玩网络游戏”一开始是件坏事。陈天桥太喜欢游戏了。仅靠办公室偷玩一下实在不过瘾,他干脆买台电脑回家。每到周末,他必玩得个天昏地暗。

  这还不够,每逢节假日,他必定呼朋唤友,来家里一起“操练”,通宵达旦、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据说,他曾一连打了七天七夜的游戏没合眼。

  1998年,组织上要安排王安德去浦东新区做分管经济的副区长。王安德对陈天桥许诺,如果他选择投身仕途,他有可能成为全上海最年轻有为的区长秘书,前途不可限量。但陈天桥婉言谢绝了:“谢谢您,但那不是我的理想。”

  离开陆家嘴,陈天桥来到一家证券公司,担任总裁办公室主任。呆在证券公司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对于陈天桥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一年。跳出国营单位的陈天桥明白了自己的事业要靠自己去打拼。在证券公司工作,面对滚滚财富,他暗暗下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

  在证券公司期间,陈天桥碰到了一位聪明能干的女性,这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现在是盛大公司副总裁——雒芊芊。认识雒芊芊并暗恋了4个月后,陈天桥开始大胆进攻,“1999年7月跟芊芊开始恋爱的,9月我们就结了婚”,“在证券公司,最大的收益就是‘骗’到手一个老婆。”开心的时候,陈天桥会这样说。

  第一次创业很平庸在证券公司娶了老婆,又在股票市场上挣了一些钱,这时候陈天桥有两种选择,一是与太太雒芊芊一起出国;另外就是在国内找个稳定的工作,过小日子。但陈天桥做了第三种选择,自己创业。

  1999年是资本疯狂涌向互联网的一个年份。当时的互联网模式就是建立一家网站,然后去赢取风险投资。陈天桥的弟弟陈大年当时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陈氏兄弟一个熟悉互联网,一个熟悉资本市场,就想到了创建网站。

  “直觉告诉我互联网是非常有前途的。”陈天桥回忆说。“但以往的工作经验让我觉得,一个公司要赢利需要的是资金流和物流,而物流是比资金流更难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电话线不能代替物流与配送,只有数码娱乐产品比如卡通、游戏才可以通过电话线来传输。”陈天桥找到了创业的方向。

  1999年11月,陈天桥听说中华网在寻找可投资的小网站,认为机会来了。经过物色,陈选中了当时由复旦的几个学生为主建立的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当时已经有不少人气。陈天桥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他们,让他们将这个社区改得更加吸引人。而他则去联系中华网。

  谈妥之后,陈天桥迅速注册了一个资本为50万元的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招了20几个人,开始运作公司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要成为大型的门户网站,而是想另辟蹊径,成为中国最大的图形化虚拟社区。

  这个社区建设在当时很有特色,不但有白天、黑夜之分,而且每一个社区中的用户都不能不劳而获,饿了就需要种地,然后再把收获的东西做成食品卖钱,而只有拥有钱才能在社区内生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网络游戏的互动社区。这种思路是那时的许多网站所共有的,大家就是在比,看谁先能最快找到投资。

  靠着在证券公司和政府机构工作时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在陈天桥的运作下,很快,这个和中华网的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1999年12月,中华网ceo叶克勇与陈天桥见面,我要定了,你带上签好的合同来见我。”这样,陈天桥在2000年1月拿到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中华网得到的是相当于它总浏览量30%的

  投资拿到了,但中华网认为,仅凭虚拟社区还不足以带来更高的浏览量,因此他们要求盛大改变经营方向。“面对投资方的意愿,我们很迷茫,最后提出了一鱼四吃的做法。”陈天桥曾经向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条鱼可以分为头、身子、尾巴和鳍,然后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娱乐产业中围绕着一个品牌——樱桃小丸子,可以运作有关她的动画、书籍、游戏,甚至服装等诸多周边产业。因此我们决定不做游戏社区,而做动画网站,这样既可以带来投资方所需要的浏览量,又不会离网络游戏社区很遥远。”

  利用这笔资金,盛大购买了黑猫警长的版权,还办起了多期的卡通杂志,并陆续拿到为奥迪、飘柔等大牌厂商做网上动画广告的单子,此时的盛大一个月能有十几万的收入。

  2000年下半年,互联网的泡沫开始破灭,形势急转直下。还没有等到网站盈亏平衡,网络业便开始走上下坡路,这在商业气息浓厚的上海表现得尤为明显。

  面对危机,陈天桥开始反思盛大网络卡通的发展模式。“围绕一个品牌做动画卡通,是一个投入期长、回报期也长的过程。成功了就可以赚七八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钱,失败了就一无所有。”

  2001年5月,中华网投资盛大的300万美元中还有100万美元没有到账,这时候中华网对盛大提出质疑。陈天桥的大卡通战略即游戏+杂志+flash广告被迫删改,公司的员工从50人裁减到20人,所有非游戏部门的队伍被全部清除。

  为了继续事业,陈天桥决定放弃网络动画,但是下一步的着眼点在哪里,他自己其实也很迷茫。正好此时韩国游戏开发商wemadeentertainment到上海来寻找合作伙伴,准备推广自己开发的网络游戏“传奇”。wemade最先找到上海市动画协会,动画协会也不知道网络游戏是干吗的,于是把韩国厂商推荐给了陈天桥。

  陈天桥拿到游戏,自己先动手玩玩。按照默认设置,他连接到韩国服务器上,可他看不懂韩文。他又连接到《传奇》意大利服务器,玩起了英文版。尽管网速很慢,并且陈天桥还是认为“传奇”包装很差劲,但还是觉得其内核相当不错。玩到后来,陈天桥欲罢不能了。

  陈天桥向中华网请示运营“传奇”,《传奇》先期要交30万美元的安装费。陈天桥希望中华网将剩余的100万美金拿来用。中华网不同意,陈天桥却坚持要做网络游戏,双方“拗断”。最终陈天桥拿回了公司所有的股份,并且仍然保留了至少30万美元拿到了《传奇》的代理。

  盛大神话中华网撤出了,《传奇》的代理也谈下来了,陈天桥的公司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传奇”上线两个月的测试期是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口,当时所有人都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如果在测试期内不能吸引足够的玩家,就不能收费运营,那么盛大就不会有新的收入,公司就面临着倒闭。

  运行网络游戏,需要很多的服务器,而此时的陈天桥根本没有钱来添置服务器。陈天桥拿着与韩国wemade、actoz公司签订的合约,彬彬有礼地找到浪潮、戴尔等服务器厂商,告诉他们,我们要运作韩国人的游戏,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服务器厂商一看的确是国际正规合同,小伙子年纪轻轻来头不小,恐怕是潜在大客户,于是就同意了。

  然后陈天桥又拿着服务器的单子,以同样的方式与中国电信谈:“浪潮、戴尔都给我提供服务器,我们需要很大的带宽运营游戏。”电信马上会意,给了测试期免费的带宽试用。陈天桥压上了全部的信誉,从2001年9月,盛大开始了两个月的游戏测试期。

  2001年11月,传奇游戏开始收费,仅仅一个月,《传奇》的投资就已完全收回。盛大活了,陈天桥的财富传奇就这样开始。

  从陈天桥发迹的故事来看,其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一种投机行为,只是这种投机行为具有了更多知识的成分。在投机成功过后,陈天桥爬上了财富榜,倍受瞩目。但是,有着成为主流人物冲动的陈天桥显然不会对此满足,他想要成为这个网络游戏世界的决策者,成为社会所承认的主流人物。

  但是,30岁的陈天桥能成为主流人物吗?

  瓶颈盛大成功之后,陈天桥总是在不由自主地表露出一种姿态:要成为这个游戏世界的决策者、规则的制造者。甚至,他还要把游戏范围扩大成娱乐,并梦想着把盛大建成梦幻的大迪斯尼。为此,陈天桥还重金从微软请来了唐骏。

  从去年年底网吧老板质问,到今年年初社会学家陶宏开教授代表和带领孩子家长们的炮轰,让陈天桥又一次陷入了纷争。在此之前,关于陈天桥是好人还是烂人,就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有过很大的争议。

  actoz闹,再闹就把它收购了。那么玩家、网吧呢?虽然这里面的确是一个各方利益相争的问题,我们相信如果有足够的利益分配在玩家和网吧的身上,网吧老板、家长和孩子对陈天桥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但是,陈天桥能把全中国网吧收购掉吗?能把全中国玩家招安吗?陈天桥再有钱,这个问题也不现实。

  这些只是一些个表象的事情,但从陈天桥不断尴尬地面对这些问题来看,陈正在遭遇着一场危机,从这场危机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网游的社会性问题,更重要的是陈天桥的个人问题。

  现在,我们给陈天桥的定位是:陈还只是一个成功的创富者,而还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陈天桥正在试图进行这个过度,但是表现还很稚嫩。一个32岁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阅历,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一些人事之间微妙的关系,难以把握的东西还很多,所表现出来的举动也还远远不够格。经过投机创富忽然站了出来以后,怀着成为主流的冲动,他遇到了一个坎。

  陈天桥也想过并正在实践走提升盛大高度的路线,他想把盛大建设成一个不仅仅是网络游戏的公司,而是一个梦幻的大迪斯尼,并用“娱乐”取代“游戏”,但是结果如何,而效果又如何,还无从知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陈天桥还得慢慢煎熬着等待。

  现在,盛大还只是一个区区几年历史的企业,网络泡沫的故事已经很多,如果陈天桥稍有不慎,盛大倒下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盛大倒下,那么陈天桥的故事不用再说,主流梦不用再做,陈和盛大将会成为“大败局”里最经典的案例。

  如果盛大不倒,依旧向前发展,而陈天桥又不能够正确处理各方关系,不能够把握权衡各方关系,不能够提升自己,陈天桥也将遭遇一个中国企业家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个危机将是众人口诛笔伐,这场战斗对于梦想着成为主流的陈天桥,无疑是将会是一场惨败。

  从现在来看,陈天桥作为企业家、作为富人的表现是相当糟糕的,面对网吧老板的质问无法从容面对和回答,面对孩子家长、教育专家的讨伐没有合理的办法应对,甚至常常因此而表现失态。有人说陈天桥表现得与同年龄的人非一般地成熟,但是从这些表现来看,陈天桥并无什么过人之处。

  那么陈天桥现在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成为主流?陈天桥该学一学的不仅是一个外国企业家的管理,更要学一学国外的富人们如何做富人。当然,这句话不仅仅送给陈天桥,一样送给中国的所有富人。要做一个主流的知识富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 : 打算创业的人 不要被成功故事忽悠了

  摘要:很多人不知道,创业真是九死一生。在中国大概有3300家上市公司,而没有上市的有2000多万家,什么概念?创业成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的样子。

  前几天朋友听说我要去迪拜乞讨的事,就给我制定了计划,如何用资本运作方法去迪拜乞讨,也可以说是创业,这套路我给满分。

  方法:首先,找天使投资, 并成立丐帮迪拜乞讨股份有限公司, 再招聘10个乞丐,拟乞讨资金470万。

  然后进行路演,再进行A轮融资,溢价五倍,2350万;

  

打算创业的人,不要被成功故事忽悠了

 

  再扩大团队,再招100人,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B轮融资,溢价10倍,23500万。

  然后对外宣传冲击创业板,给每人配一台pos机,一台多国语言翻译器,涉跨境支付、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概念,C轮融资,溢价10倍,23.5亿。最后卖出股份,获利套现,听起来是不是很叼。

  这当然只是和朋友开的玩笑,怎么可能去迪拜乞讨呢。不过话说回来这方法还是一套一套的,好像就那么一回事。不过在商场如战场时代,成王败寇的现实,让很多创业者冲昏了头脑。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一些“套路”里。

  打算创业的人

  不要被成功故事忽悠了

  创业者千万不要被那些所谓的创业故事忽悠了,因为创业故事都有一个套路的。比如:他从小怎么苦,然后又农村出身,父母怎么样了,好像很惨的样子。在后来有一个机遇,做了一个什么项目或者遇到了什么贵人,到人生的转折,很快就进行了融资,然后就成功了!天啊,原来创业这么容易!我过的比你惨多了,自己是不是就是下一个马云。没有真正去创业的真不知道这水有多深,好比在海难中,船翻了死了好几千人,然后记者和搜救人员过去,用探灯在一片全部是死尸中找幸存者,突然发现一个活的就去采访:请问你怎么成功逃生的?

  很多人不知道,创业真是九死一生。在中国大概有3300家上市公司,而没有上市的有2000多万家,什么概念?创业成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的样子。

  小创业

  要当心网上那些虚假创业信息

  看到到网上形形色色的创业项目,好像自己也可以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我只能说是“癫疯”。

  现在很多所谓的创业项目网站,广告如云:什么月薪十万,最好的赚钱项目,投资2万回报30万,XX亿的市场等你加入。虽然有的项目还可以,但大部分都需要小心的,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都是虚假骗人的。

  还有,在上网时,突然跳出一个广告窗口,手贱点开了,说做打字员,付100,听话,简单一个月100%赚6000,是不是很心动,我找50个人,每人给月薪2000,一个人就可以帮我赚4000,我一个月就20万了!不过你把钱真的寄过去时,对方已下线。所以始终要记住: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创业想要做大的

  要警惕被风投“耍猴”

  要警惕风投“耍猴”。刘强东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互联网创业的故事: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不下去了,于是与合作伙伴商量,给他们各投150万,人他们创业去,几个月过后,他们再次见面,结果有个创业者告诉他,自己把那150万投给了创业公司,目前这个公司已经拿到了A轮500万美金的投资,很快就进行B轮,要估值2亿美金。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最后问他才知道,原来他们做了一个卖二手车的APP,就卖了几台,还是自己员工买的。这就是一家典型的“值钱”公司,想象力丰富,市场广阔,用资本快速获取大量用户,然后再不断融资,不管能不能赚到钱。而风投一边忽悠你做 “值钱”公司,一般却投了“赚钱”的公司。

  做值钱的公司和做赚钱的公司,这个并不矛盾,关键创业者你要醒醒,不要被风投忽悠掉坑了,才知道疼,知道醒。

  以上的套路只是冰山一角,各种套路更是难辨真假。

  城市套路太深了怎么办?

  也许你选择创业,是不甘于平凡,是对生活的挑战,也是为了人家人过得更好。可是理想总是那么的丰满,也很骨感。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创业失败,不仅没有赚到钱,甚至连父母的血汗钱也赔进去了。

  城市套路太深了,我要回农村,可是农村路更滑,所以不管在哪里都一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学会看清那些是套路,千万不要贪,不要被别人的言语鼓动,不要做违背初衷的事,如果你丢失了初衷,就有可能陷入欲望的海洋而无法自拔,一边是怨天尤人,一边想占跟多的欲望。

五 : 7大创业误区——听听过来人的故事

  北京时间8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塔特在采访了50位年轻的知名创业人士之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出版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结合各种生动的例子列出了初创企业最容易犯的7大常见错误。很多的年轻人正在创建自己的公司。但是正因为年轻,而且经验不足,所以更容易犯错误。

  尼克·塔特在与人合著了《50 Interviews: Young Entrepreneurs, What It Takes To Make More Than Your Parents》一书。在这本书中,塔特列出来了年轻的初创企业最容易犯的7大常见错误。

  1.听别人说的太多而裹足不前

  

7大创业误区——听听过来人的故事

 

  印度企业家King Sidharth(腾讯科技配图)

  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听着那些权威人士的论断。这是很早就养成的习惯很难打破。塔特在书中讲述了他曾采访的一位印度企业家King Sidharth。他在18岁的时候,就已经创业成功了。但是King Sidharth从小就被教育要听长辈的话,哪怕这样做了会忽视了自己的商业直觉。塔特认为这种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King Sidharth自己的业务执行能力。

  这也让塔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创业梦想。当时他正在上高中,他有了一个自己的创业想法,生产一种名为Mandles的蜡烛,这种蜡烛点燃后能够产生一种很独特的男人的气息。虽然塔特认为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他的家人和朋友都认为这个想法很愚蠢,然后塔特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可是就在他放弃这个想法几年之后,塔特在CNN上读到了其他人为了这个他曾经想到的项目而在不断努力,并且让获得了成功。现在的塔特回想起来特别的后悔,他认为那个成功的人很值得他学习,因为他有很强的执行能力。

  2.对金钱处置不当

  

7大创业误区——听听过来人的故事

 

  安德鲁·费申(腾讯科技配图)

  塔特采访过安德鲁·费申(Andrew Fashion)。费申作为一个青年创业人士,通过销售火箭发射器挣了250万美元。但是费申却在自己22岁生日之前就将这些钱全花光了。塔特的书中写到,费申把自己挣来的钱全部用来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了——女友、去拉斯维加斯旅游、买豪华轿车等等。现在费申长大了,也成熟了,他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钱财了。塔特还在书中披露,现在费申有了一个新的投资计划,这可以让他再次变得成功。而费申也写了一本自己的回忆录《年轻和愚蠢》。

  塔特还在书中讲述了他采访的另外一个年轻的创业家本·维森施坦(Ben Weissenstein)。他也犯了一个相似的错误。他从来没有在学校学过金融,也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经济收入和支出。在19岁的时候,维森施坦还不懂最基本的会计技能,因为他从来没有机会学习这些。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的创业道路。

  3.受外部因素影响难将精力集中到事业上

  

7大创业误区——听听过来人的故事

 

  劳伦·阿玛兰台

  塔特认为自己所采访的全部的年轻创业家们在谈到自己下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时候都会特别的激动。劳伦·阿玛兰台(Lauren Amarante)是一位23岁的年轻创业家,她也是World Entrepreneurship Day的联合创始人。而现在阿玛兰台就是受外部因素影响而难以集中精力于事业上。在2010年4月,她在联合国成功策划了面向35个国家和地区的CEO大会。从此之后,她就受到各种各样的参会邀请的电子邮件邀请。

  塔特认为这对阿玛兰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她一直收到全世界各种大会的邀请,虽然看着很风光,但是却偏离了她自己的原有的目标。塔特认为,只有等阿玛兰台学会拒绝各种邀请的时候,她自己的事业才会真正起飞。有时候外部利益对创业有帮助,但是更多的时候却会分散创业者的注意力。

  4.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收费偏低

  

7大创业误区——听听过来人的故事

 

  雅各布·卡斯(腾讯科技配图)

  这种通病很广泛,因为很多的年轻创业家们对自己的能力并不自信,所以在要价的时候总是有点低。

  雅各布·卡斯(Jacob Cass)是一位平面设计师,他有很多的客户,主要是因为他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收费不够多。实际上,他的服务价值要远远超过他自己的收费价格。

  后来卡斯提高了自己的收费,结果却是他的业务变的比以前更好了。通过提高价位,卡斯淘汰了那些付不起工费的客户,然后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了有限的客户上面,而且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提高。

  塔特认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信息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能搜到,所以这一代年轻人是现在受教育程度最好的,他们在很多的领域都很有天赋,而由于年轻,没有经验和自信,所以收取的价格往往比自己所提供的优质服务要低不少。

  5.不明白打造一个品牌的重要性

  

7大创业误区——听听过来人的故事

 

  乔·佩纳(腾讯科技配图)

  很多的年轻创业家都光顾着执行自己的创业计划了,却忽略了给自己的公司创立一个品牌。18岁的亚历克斯(Alex Fraiser)成立了一家博客网站,现在成功的他回想起自己创业初期的品牌陷阱还是痛苦不堪。刚开始,他的博客网站点击量很大,于是亚历克斯就想到要将谷歌(微博)的广告放到自己的页面上,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挣钱了。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博客的点击量迅速下降了,因为广告的加入搅乱的网站最初的想要传递给网民的信息,也让页面的设计变得很丑陋,很多人就不再喜欢这个网站了。亚历克斯这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花时间稳固这部分关注者,自己也没有在网上创立起自己的品牌。

  25岁的乔·佩纳(Joe Penna)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刚开始的三年的时间里,佩纳把自己费尽心血做的视频放在YouTube上面,几乎没什么人看。塔特在自己的书中写到:佩纳刚开始做的视频确实很用心,但是他喜欢什么就上传什么,根本没有结构性而言,完全是乱糟糟的一团。而之后,佩纳发现所有的视频都统一沿用一个格式之后就能取得成功。渐渐地,佩纳自己的视频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格式,首先是一段简介,然后是音乐导入,最后结束的时候附上佩纳制作的下一个视频的小预告,这样人们就知道下次会看什么了。自从佩纳坚持这个格式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视频,现在他的视频收看数量每周能增长150万人次。

  6.对别人不信任,不放心

  

7大创业误区——听听过来人的故事

 

  埃米尔(腾讯科技配图)

  埃米尔(Emil Motycka)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剪草坪,直到他自己真的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才开始雇人。但是他曾经一度很害怕雇别人,这也导致他的业务一度停滞不前。塔特说,埃米尔自己每天花7个小时修剪草坪,一周能够修建100块草坪。听起来很滑稽,毕竟修草坪这个工作室最简单不过的了,却还对雇的人不放心。但是埃米尔深知客户服务的重要性,他不想毁了自己的声誉,所以在雇人的时候很是谨慎。埃米尔认为自己创建的公司就像自己的婴儿一样,顾别人干活就像给自己的孩子第一次找保姆一样,虽然知道自己应该相信保姆,但是父母在心里还是挺不放心的。

  7.本应该早就开始创业

  

7大创业误区——听听过来人的故事

 

  朱丽叶·布拉达克(腾讯科技配图)

  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很多的创业人士都会对自己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自己早就应该创业了。塔特在总结自己所采访的年轻的创业人士时就说,实际上很多的人早就具备了创建公司的能力,如果他们能够早点出来创业的话,他们的职场前景会比现在还要广阔。

  朱丽叶·布拉达克(Juliette Brindak)是MissOandFriends.com网站的创始人,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布拉达克在11岁的时候就创立这家网站,8年之后Proctor和Gamble对她的公司投资了1500万美元。如果不是她创业早的话,恐怕这个机会不会属于她和她的公司。

  塔特认为,你每将自己的创业计划退后一年,你就少挣了一年的钱。越早开始,就会越早地遇到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错误,而经历这之痛苦期之后,你就会变的越来越成功。 

本文标题: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一个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45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