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匈奴人在历史上的结局-匈奴人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8-10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匈奴人的历史

匈奴:不可忘却的草原王国

“中国人应该多多注意北方,忽略了历史的北方,我们的民族及文化的原始,仍然沉浸在漆黑一团的混沌境界。”今天当我们重温考古人类学一代宗师李济先生的话时,不能不感到其见识之卓越。翻开匈奴历史之页,略过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汉匈战争,你会发现那被尘封的草原王国对中华文明产生过的重要影响。

公元前201年,汉朝初立,百事待兴,一支来自北方的骑兵突然包围了马邑而后又南扰太原城。汉高祖刘邦亲自前往相救却被包围于白登山,时间长达7天7夜,最后,不得不以下嫁公主的方式来解困。令汉朝蒙羞的这支骑兵队伍就是在世界历史上名声赫赫的游牧民族匈奴,在它的极盛期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它是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王朝。 匈奴王朝在蒙古高原上存在了300年,但是它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匈奴人能屹立于当时的世界民族之林,首要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先进技术。

匈奴人的立国之本战马

游牧经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有产出而没有投入的高效经济,也正是由于游牧经济的高效,北方民族总是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财富,迅速强大,走向征服者的道路。史书中就曾几次出现过匈奴畜群极多的记载,比如公元前127年卫青出击匈奴,在“河南地”捕获61阅读罗汉族知识分子,于是渡过黄河,到了今天的银川市内面见元昊。元昊认定他们是治世之材,决定重用。元昊听取了张元等大臣的建议,于公元1038年宣布建立大白高国,为了表示要独立开国,摈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自取名为元昊。

元昊利用党项人尚白的习俗,在一袭白袍中登基。接着,他接受了张元递上的攻宋总方略:“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宋朝)一身二疾,势难支矣”,奠定了大白高国和宋朝、契丹后来近200年的关系基础。

早在公元986年,在宋朝第二次进攻辽国时,元昊的爷爷李继迁乘机联合辽国,双方结成军事同盟。辽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并把义成公主嫁给了他。这是契丹人和党项人结盟的开端。为了对付辽国,宋朝一度对李继迁及其带领的党项政权采取招降政策,但没能成功。宋真宗即位后,干脆授予李继迁定难军节度使的称号,允许他拥有党项人曾经拥有的地界,这在事实上承认了党项政权在西北独霸一方的局面。但李继迁并没有满足这个小的封号和地盘,而是看到宋和辽之间的战争导致宋朝无力顾及西北边境,便乘机发展党项人的势力,积极向西扩张,先后占据了北方重镇灵州,率兵西渡黄河,欲夺下整个河西走廊。李继迁在攻打今天的甘肃武威时,中箭而归,于次年初去世。经过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和孙子元昊的努

力,1038年,党项人的势力已经完全渗透到了陕西西北部、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宁夏北部、甘肃西北部的大片地区,元昊并在这一年向宋朝正式宣布建立大白高国,要求和辽、宋处于对等关系,宋夏关系再次出现了紧张,一系列的战争随之而来。没等宋朝发兵,大白高国首先宣布开战。

从公元1040年到1044年,大白高国和宋朝发生了三次大的战争,张元在这三次战争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最能体现张元思路的是,1041年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北麓——www.61k.com——的好水川之战。好水川之战,西夏鸽子大败宋军。

公元1040年,元昊发兵袭击宋朝,双方在今天延安一带的三川口发生激战,宋朝在和西夏的首次大规模战争中失败。第二年,宋朝以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共同执掌与西夏作战的兵事。以后又以范仲淹兼任延州知州,加强这一带的防御。元昊听取了张元等谋臣的意见,扬言要攻打延州,乘范仲淹加强这一带的布防时,于公元1041年2月,领兵攻渭州(今甘肃平凉)。当宋朝的将士还沉浸在春节的欢娱氛围中,党项的军队已经逼近了怀远城(今甘肃平凉市北)。韩琦急忙调镇戎军守兵二千余人,并召募勇士八千,合计万余人,命行营总管任福率领,其他将领也率领士兵,随同作战。元昊亲自带领士兵,一遇见宋朝主力部队,便假装西逃,诱敌追赶。任福不知是计,率数千轻骑奋力追击,至六盘山下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北),人马困乏,只好屯兵扎营。这时,元昊领十万精兵埋伏在好水川口,并令人将百余只军鸽分装在一些泥盒中,放到道路旁边。次日清晨,任福与桑怿等领兵沿好水川继续西行,将近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县南)时,发现道旁的泥盒,封袭谨密,内有动跃声,即将盒子打开。百余只鸽子从中飞出,盘旋于宋军的上空。这种以信鸽当诱引让对方开启,以充进攻号令的战术,在中国军事史上是独有的,是元昊的首创。夏军根据鸽子飞旋的位置,从四面将宋军团团包围。好水川之战,宋军惨败,数十名大将阵亡,兵士死伤达万余人,彻底改变了西夏和宋的军事力量格局。五路退敌,梁太后亲率女军攻破宋军

元昊在天都山修建行宫的同时,在天都山东边修建了临羌寨,作为指挥和宋军作战的南线军事指挥所。一个小小的临羌寨驻扎军队的数量占到了西夏总兵力的2%,可见其军事力量的雄厚。 公元1995年,生活在临羌寨周围的居民偶尔发现这里有很多能换钱的死人骨头,挖掘过程中,又发现有很多比骨头更值钱的文物。在这里挖掘出土的各种器物中,竟然出现了女性用的梳妆台、化妆盒、骨梳子、饰物等。一个军营里怎么会出现大量的女性用品呢? 中国历代军营忌讳女性出现,以至出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但这一情形在西夏得到改写。西夏有着全民皆兵的习俗,国家明文规定女性可以入伍。这些入伍的女兵称为“麻魁”这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第一次允许女性合法入伍。西夏“麻魁”不仅能征战杀敌,也承担战争期间的后勤杂役工作。西夏大规模的允许女兵参战,与西夏历史上著名的梁太后有关。西夏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梁太后,第一个梁太后是汉族人,元昊的儿媳妇、西夏第二任皇帝毅宗谅祚的妻子。毅宗亲政19年间,宋夏关系和缓,毅宗曾派人到开封,说自己的父亲元昊建立大白高国时废除了汉礼,他希望恢复,同时用50匹贡马换取了《诗经》、《尚书》等汉族典籍,恢复了与宋朝的边境贸易。1068年,毅宗去世,他年仅8岁的儿子秉常即位。和历代政权的更迭一样,出现了太后梁氏摄政的局面。

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作为国君,谅祚因政绩不错而成为及格的皇帝,然而作为丈夫,却是不及格的。史载“谅祚凶忍好淫,过酋豪大家辄乱其妇女,故臣下胥怨”,谅祚和他的父亲元昊一样,都对性爱生活十分随意。受汉族思想影响的梁氏显然无法接受。但她又必须远离汉文化影响,推行党项人的文化理念。

梁太后是西夏历史上第一个汉族太后,党项人的国家,怎能容一个汉人发号施令,这使得梁太后执政初始,承受着来自各党项部族的压力。1080年,梁太后宣布废除汉礼,恢复了党项人的礼节。这时,惠宗秉常已经20岁了,主张学习汉文化,和梁太后的观念发生了

冲突。秉常联合大臣谋取太后的实权,遭到了太后的囚禁,拥护皇族的西夏大将纷纷拥兵自立,向宋朝提出派兵讨伐太后。宋神宗认为这是攻打西夏的最好借口和时机,公元1081年7月,宋神宗以秉常被梁太后幽囚为借口,兴师伐夏。

宋朝从西至甘肃临洮,东到山西西北部的上千里地方,分兵五路,攻打西夏,史称“五路伐夏”。其中,熙河经制李宪统领来自甘肃西南部的西路军,从西进攻西夏;王中正领兵六万从陕西神木一带自东进攻;种谔率九万多军队从绥德出击;高遵裕带近九万兵从宁夏和甘肃交接的环县一带出击;刘昌祚率五万军队从甘肃和宁夏交接的固原一带出击。宋朝的五路军队,几乎是齐头并进,东西两线直逼西夏国都,东线的种谔率军深入横山要冲兀,大败夏兵,并在无定河边筑起兀城,直接威胁到西夏国都的安危。

面临内部叛乱、外部兵临城下的紧急军情,梁太后临危不乱。对整个战局作出正确判断后,梁太后集中十万精兵保住都城四周的要害,派出机动兵力切断宋军退路,自己则带领守卫西夏都城的精锐部队和训练有素的西夏女兵“麻魁”,渡过黄河后继续南下,看准这次宋军进攻中最精良的中 路部队实施反攻。当宋朝军队看到一帮女兵出击时,放松了警惕,在今天的宁夏南部山区,屯兵临羌寨等地方,一场场激战后,将宋军逐步击退到元昊时期的六盘山地区。至今,梁太后带兵奋力攻打宋军的六盘山北麓的黄铎堡,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梁太后和她带领的“麻魁”取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西夏其他战场的将士。他们很快组织了反攻,取得了反击宋朝五路伐夏的胜利。从此,宋朝再没有组织过这样大规模的对夏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梁太后赢得了在西夏臣民心中的地位,也稳固了对西夏的控制。 金,灭宋之手 ,完颜阿骨打,率先反抗契丹的女真之鹰

阿城,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处,城市不大,却是一座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阿城的名称有着很长的历史。在白山黑水之间,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阿什河,阿城就位于这条蜿蜒流淌着的小河畔。阿什河满语曾叫“阿勒楚喀”河,清朝在此设县时,就将县名定为“阿勒楚喀”城,简称阿城。

辽国强大时,控制了生活在长白山和黑龙江下游两岸的女真部落。11世纪末,女真族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强大,部落的酋长叫完颜阿骨打。女真人尊奉一种体型很小的鹰海东青。据说海东青十分好斗,敢和比自己大得多的鸟搏斗,并能回回取胜。完颜阿骨打十分敬奉海东青,他率领的部落就像海东青一样,从崛起到建立金朝,乃至后来的屡次战役,取得了一场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使女真这个北方游牧民族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打败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辽国和北宋,建立起与西夏、南宋三足鼎立的大金帝国,并统治大半个中国长达120年之久。

按照女真族的风俗,每年春季最早捕到的鱼,要给祖先上贡,并摆宴庆祝。公元1112年春季的一天,正在率族人捕鱼的完颜阿骨打突然接到辽国的命令,要他去参加辽国天祚皇帝在长春州(今天的黑龙江肇源县西)举办的头鱼宴。宴席中,天祚皇帝乘着酒兴让在座的酋长们给他跳舞助兴,其他女真部落的酋长不敢违背命令,只有完颜阿骨打仍然坐在位子上。天祚皇帝当场就勃然而怒,其他酋长也纷纷劝说完颜阿骨打跳舞,完颜阿骨打以“不能”为借口推辞。在尴尬的气氛中,天祚皇帝离席而去,整个头鱼宴不欢而散。天祚皇帝离席后就对大臣萧奉先下令,让他除去完颜阿骨打。萧奉先则说,在女真人的地盘上,杀完颜阿骨打会引起女真部落的动荡。

经过两年的厉兵秣马后,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起兵攻打辽国控制下的宁江州,揭开了女真人和契丹人大规模战争的序幕。宁江州战役,不仅是女真人起兵反抗辽的第一次胜利,完颜阿骨打还通过这次战争,将女真士兵从2500人增加到3700人。战争的胜利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引起了辽国的征伐。1114年冬天,辽国集结10万人在出河店(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乡塔虎城)准备消灭女真兵。

东北的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完颜阿骨打连夜出兵,三千多铁骑乘风踏雪,直扑出河店。

第二天拂晓,他们赶到出河店给还没任何准备的辽兵措手不及的军事打击。辽军溃败,3700女真人破敌10万。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正式称帝,国号金,阿城就成为大金国的第一都,历史上称作金上京。

海上之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建立金国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118年,9月,正在积极筹备反抗辽的完颜阿骨打突然接见了一批宋朝的使者。宋和女真之间隔着辽国,这批“陌生的来者”是怎样抵达女真人的地界呢?宋朝如何知道在白山黑水间有这样一个政权的呢?

11世纪初期,西夏崛起后和宋长期的战争,使宋朝的兵力被大量牵制在了西北地区,宋太祖时“收复燕云”的遗愿,因此一直被搁置,成了宋朝一直未能达到的目标。当金崛起并成为插在辽背后的一把尖刀时,宋朝因为辽横在中原和东北中间,并不明了辽的北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这时,一位叫马植的辽国人投降到宋朝,并得到了宋徽宗的接见。一直在观望辽的国势,并一直寻求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宋朝政府,这才知道,兴起于东北平原上的女真,是可以联合起来对抗辽的盟军。宋朝在这支盟军身上看到了联金攻辽的曙光。由于宋金之间无法通过辽占领的陆地部分,宋朝便派人从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出发,选择海路北上,与金谈判攻辽。

完颜阿骨打在与辽朝5年的角逐中,意识到只凭金朝军队的力量短时间内达不到灭辽的目的。完颜阿骨打明确表达了金朝愿与宋朝联袂灭辽的愿望。1120年,北宋派马植再次使金,向阿骨打提出双方联合灭辽后,宋朝要收复“燕云失地”的要求。这时的金朝在对辽战争中已经形成军事优势,完颜阿骨打在和北宋联合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一些较苛刻的条件,包括要宋朝每年给金朝大批贡奉。宋徽宗收复“燕云失地”心切,同意将当时北宋每年向辽朝缴纳的货物全部转给金朝。这样金朝同意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这就是金宋关系史上的“海上之盟”。

随后,完颜阿骨打成功指挥了2万金军破70万辽军的护步答冈之战。这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对抗战”。金军2万人对辽军70万人,由于传统的军事史以汉族取胜的战役为教材,使如此著名的战役竟然在中国历史少有提及。此战之后,曾在北中国不可一世200多年的大辽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海上之盟”让宋借金之手除掉了辽,却也为金灭北宋埋下了隐患。

完颜宗弼,孤军奋战,全身而退

公元1125年,金灭辽后,开始不满足于对草原各部落的征服,他们将征服的眼光瞄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北宋。当年10月,金国开始了自其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集结:分兵东西两路攻宋,拉开了宋金大战的帷幕。东路军的先锋【http://www.61k.com】就是后来金攻南宋时最著名的战将完颜宗弼。 完颜宗弼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他是金宋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评书《岳飞传》中的金兀术就是他。在《金史》里,完颜宗弼是个有才略的军事指挥家,但在后来汉族人的小说、评书里,变成了一个侵略者。

他带兵一路南下,兵临开封城。京师禁军在女真铁骑的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宋朝只得整编残余败军坚守开封城。一个多月后,宋朝的十万余勤王军才会集开封城下,金军被迫撤军,金军对宋朝的第一轮冬季攻势结束。1127年,宋朝的抵抗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力量,完颜宗弼再次南下,10万金军再次包围开封。一个月后,汴京被攻破,宋钦宗出城乞降。北宋政权被来自女真的手,轻轻摧毁了。宋钦宗被掳掠,作为俘虏被带离国都,直至客死他乡。 公元1128年,金军南下追击逃往扬州的宋高宗。一生想在战场上成就人生的完颜宗弼,请缨为先锋,一路南下,连连大败宋朝名将宗泽、韩世忠。在他和宋军交战的10年时间里,和宋朝名将韩世忠、岳飞等有过多次交锋,展现了一代统帅的魅力,也积累了丰富的和宋军作战的经验,才使他在这次南下中所向披靡,直奔南宋偏都临安(今杭州)。宋高宗从海上逃亡温州时,不懂水路航运的金军,只能望着茫茫水面和逐渐远去的帆影而兴叹。由于孤军

深入,加上江南的气候使金军不适应,完颜宗弼望着迷人的江南景致,心中不舍但又无奈,只能离开杭州。

北返途中,完颜宗弼的队伍遭到了韩世忠的伏击,双方在长江上展开激战,10万金军被围困在黄天荡中40多天。完颜宗弼买通当地老乡,连夜凿通老鹳河道30里,跳出了韩世忠军队的包围圈。到了南京,他又遭到岳飞带领的岳家军的阻击,无奈中只能返回黄天荡,再度与韩世忠交战。在地理陌生、孤军深入中原腹地、部队水土不服等条件下,完颜宗弼竟然能在屡次被包围、追杀的情况下,带领深入江南作战两年的数万金军全身而退,真是金宋战争中的奇迹。

燕京、开封,

金在中原的两次迁都

灭契丹、灭北宋、使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是金完成的三个辉煌的历史使命。迁都燕京(今北京),是由备受争议的海陵王完颜亮政治生涯中最值得书写的一笔。

完颜亮是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他的父亲完颜宗干的养子完颜后来继承了金太宗的皇位,成为金朝的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公元1149年,完颜亮串通好金熙宗身边的侍卫,刺杀了金熙宗,成为金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任期间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迁都燕京,使燕京第一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国都。

完颜亮登基后,金的势力已经横跨长城南北,拥有北方大片地区,而统治中心上京会宁府却孤悬在遥远的东北,出现“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思虑着应该在帝国南部有个匹配的都城。于是他颁布了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中第一个求言诏书:全体百姓都可以上书朝廷,建言国都迁到何处合适。许多人建议燕京作为国都合适。1151年,完颜亮在许多汉官的支持下,力排众议,下诏迁都,并招募汉族优秀的建筑人才参与新都的修建,由尚书右丞张浩主持,征发80万民工,40万军匠,经过3年多的时间,仿照中原汉人宫殿的形制,建成了新都,命名为中都。从此,使北京走进了国都的行列,金的政治中心也转移到了汉人居住的地区,对女真的汉化和金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金进入了极盛时期。 公元1213年,金朝的倒数 第二个皇帝金宣宗即位。此时的金面临着蒙古大军直逼中都、内部一片纷乱的局势。金宣宗放弃抵抗,一方面向蒙古厚贿求和,一方面将都城迁到开封。1214年5月11日,金宣宗下诏南迁,动摇了金朝军民的信心。《金史》评价选择南迁的宣宗为“再迁遂至失国”。

南迁后的金宣宗没去顾及蒙古大军的一路追击,却发兵攻宋,企图依靠掠夺南宋的财富来弥补蒙古人攻掠下南逃的损失,造成了金朝北方的防线全面崩溃,开启了金的灭亡之门:1234年,金被来自草原上的蒙古人灭了,金的主体民族女真人,在蒙古人统治期间,慢慢消融在历史主流中。

800多年前的北部中国大地上,是游牧民族政权和汉族政权在文化、经贸、军事产生交融最激烈的时候。如果把开封作为一个点,审视从契丹人建立辽国开始,党项、女真、蒙古甚至回鹘、吐蕃,从东到西几千公里的疆域所构成的一个扇形关系图,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游牧民族从扇形周围,在不同时间、不同方位和宋朝发生了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战与和,不是彼此之间的胜与败,它折射出了中国历史走到宋这个时间隧道时的真实风貌。来自北方的这些民族,让中国历史真正完善起来,丰富起来,掀开了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真实面纱。

贺兰山、晋蒙陕黄河大峡谷: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

作者:唐荣尧

如果没有贺兰山,北方民族在史前时期以岩画记载生活与历史的平台就缺失了重要的一块;如果没有贺兰山,匈奴时期,秦始皇的政权就因为失去北方的天然障碍而变得更加短命,西汉政权的生命周期同样会“缩水”;如果没有贺兰山,鲜卑人或许就不会从东北经过阴山流浪到西北,他们在河套以西的地方可能就会南下,渡过黄河直逼关中平原;没有贺兰山,21世纪初,每年春天来自内蒙古西北部沙漠深处的沙尘暴,会让成都平原上盛开的鲜花落上一层细细的沙尘

贺兰山,岳飞之误与西夏的皇家之山。对于许多喜爱宋朝历史的人来说,认识贺兰山的最大障碍在于贺兰山的归属:宋朝时它究竟是女真人的辖地还是西夏人的?造成这种认识障碍的,是宋代名将岳飞。行伍出生的岳飞,偶尔写点貌似豪迈的诗句,但这如同鲁迅说的:“孔雀开屏自炫,而后窍亦随之而见。”岳飞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就露出了典型的“大中国意识”。

在岳飞和与他一样的中原王朝的君主、文臣武将、文人墨客以及普通民众眼里,中原是中国的中心,甚至是世界的中心,贺兰山成了他们心中很遥远的地方的一个小山。岳飞和从东北草原上来的女真人多次交锋。女真人不仅熟悉了他们此前陌生的水战,而且知道他们在草原上用木头或61阅读上的资料,果然这样的论证有很多我想,文化尚且如此,我们的相貌一定不是父母或者祖父母一代人打造而成,而是长着不同面孔、来自不同族群的祖祖辈辈先民们的共同行为 ??

混血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历史上的战乱也好、迁徙也好,实际上只是给了不同人群“接触”的机会。为什么不同人群接触,就会通婚、就要混血呢?换句话说,混血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据称,早期的人类是不混血的。起码,“非洲夏娃”最早的后代也没有混血的对象抛开伦理而言,他们有相同的生活习俗和背景、更容易沟通和交流,通婚又有何不妥呢?

我想起来,2006年末有则新闻:排在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的华南虎仅剩68只,危在旦夕。专家解释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的平均近亲指数已经达到了0.28!”什么是近亲指

数呢?如果这个数值超过0.25,就相当于兄妹通婚,超过0.5,就等于“自己跟自己”交配。这个指数达到一定高度后,面临的结果就是基因崩溃、种群灭绝。这并不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同样的遗传学原理也适用于人类。遗传学认为普通人身上都携带有至少20种致病的隐性基因,因为配对的等位基因是健康的,致病基因被正常基因掩盖,成为隐性遗传病。再生育下一代时,女方贡献出X,男方贡献出X或者Y染色体,这两个染色体在不同位置就会携带有那些隐性遗传病的基因,如果双方的血缘关系越远,基因的差异也越大,那么能够配上对的致病基因可能性也越小,否则就会导致遗传病的产生。

反过来说,也就是两个差异越大的人混血的后代获得遗传病的概率越小,获得健康的概率越大即“杂种优势”。有趣的是,“杂种优势”的提出者、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自己选择的就是近亲结婚。1839年,达尔文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爱玛结了婚。此后,他们的6个孩子中竟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又终身不育,让达尔文非常悲痛。到了晚年,他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 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自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自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都讨厌近亲婚姻。 其实堂、表兄妹通婚在我们的历史上,毫不为奇。大文学家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无论是娶林妹妹还是宝姐姐,都是近亲的。传说伏羲、女娲还兄妹婚呢。《角斗士》影片里那样的姐弟恋,在西方历史上也不罕见 。

这时,我想起来的一个词是“沉默的大多数”。能“名垂青史”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是怎么做的呢?我曾经在贵州偏远的苗寨采访,听说他们的婚姻规则“同姓同宗不通婚”类似这样的族规,许多少数民族都有,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习俗。我记得匈奴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北匈奴被迫西迁,有一部分故土难离的匈奴人留在原地,他们为了更好地生存,也打起了鲜卑的旗号。“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按照老可汗的遗令,本部落不准通婚,只许与外族通婚来增加人口,使部落强大如此先进的遗传学概念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进化论和基因学的兴起不过是近200年来的事啊。

“是的,你可以这么理解。我也认为混血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我想古人慢慢总结出许多规律来,只是没有能力把它提升到理论高度而已。”朱泓教授告诉我,“这不属我的研究范畴,但我看过类似报道,遗传学家认为混血人群的繁育能力更强。这可能是影响人们选择混血、选择融合的驱动力。”

后来,我查阅了最新的世界人口排行。假设绘制一张世界人种分布地图,目前排名前五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全部处于不同人种的接触地带,的确是混血的“高发区域”。不谈我们的人口问题,看看美国,历史并不那么悠久的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牛奶加咖啡”国家。如果制作一张从白到黄一直到黑的比色卡,美国人的肤色将可以均匀地将所有分级全部占满。据说大约20年前,他们的人类学家还试图把混血者分成白黑、白黄、白白黑或者黄黑白等等类型,渐渐地,他们放弃了这一努力。

那么,混血会不会让人更漂亮呢?我们生活中的混血明星太多了。据说美国新一代当红偶像电视剧《越狱》中的男一号米勒就是一个超级大混血,其母是俄罗斯、法国、叙利亚、黎巴嫩、荷兰混血儿,而其父是非洲裔美国、牙买加、英国、德国和切罗基族混血儿。 “那要看漂亮的定义是什么。” 一位做时装杂志的朋友提醒我。

我翻阅了许多的书籍,也没能为混血之美找到科学证据。据说,卢浮宫收藏的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美的象征;后来又读到一本畅销书叫《中国美》,书中由知名美容师评定出了眉、目、鼻、口等的理想数据,比如认为瓜子脸最美,长宽比例应该是34∶21,眼睛间距35毫米左右,五官的最佳尺寸分别精确到了毫米。稍加比较我发现,东西方对美的评判标准开始有了很多共性。所以像环球小姐、世界小姐这样的选美活动风靡不衰。试想,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怎么比呢?世界逐渐趋同,就连审美也不例外,这可能就是兼具不同人种特征的混血儿越来越“迷人”的道理吧。DNA能够完全破解混血的谜题吗?

历史仍然扑朔迷离,露出海面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关于南北汉族的差异远远超过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差异,体质人类学家已经达成共识,但最终仍无法清楚地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古代汉族在多大程度上被北方各少数民族改变了?试想,无论是大多数由汉族文人从文化或者政治角度撰写的中华史书,还是过分依赖有限材料建立起来的考古人类学,都不能非常准确地回答这个“度”的问题。现在,我们手里终于有了另外一把钥匙DNA。

前文述及的“非洲夏娃”理论,就是基于线粒体DNA来自母亲、不会重组的原理,运用一种数学模型演算出来的。后来,科学家们又利用来自父亲、同样稳定的“Y染色体”,为全世界的人类找到了一位生活在6万年前的“Y染色体亚当”。类似的,科学家们也在尝试从中国不同人群中获取这两种样本,来绘制出一幅祖先的迁徙图。这是一场各抒己见的学术论战。

我注意到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基因专家谢小东日前提出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研究成果:根据DNA检测,纯种汉族人已不存在。他认为,汉族本源就是西北各少数民族,后来的民族融合只是加大了这种混血的成分,像回族、满族、蒙古族以及古代像党项、鲜卑等民族都是汉族基因库的组成部分这很可能是个正确答案,尽管从感情上人们很难接受。

差不多同时,上海复旦大学人类研究所的基因学家金力,则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命题:中国汉族一直是一个血统纯正的民族。根据DNA检测结果,他认为:中国的汉族有着自己的发祥和迁徙轨道,基本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然后分成两个方向,一经西北走廊向东向南发展,一由西藏地区向南,向东,再向南无论哪个方向,在迁徙人群的血统上都发现有明确的性别指向: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体现在中国南方汉族的基因类型贡献最大,而西南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则在女性上占有主体成分。这不禁让我提出一个新的设想:古代人群的迁徙过程中,由北向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而迁徙的人群又都以与目的地女姓实现混血为手段这也是合情合理符合史实的。

而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中国两位科学家的研究也好,“线粒体DNA夏娃”、“Y染色体亚当”也好,不论检测结果有多准确,他们的测试对象都是现代人,缺乏有力的考古验证。而且,这些结果常常相互矛盾。譬如,欧洲科学家再次使用线粒体DNA检测,找出的又是7位“宗法母亲”。

但DNA科学家则认为:他们与体质人类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他们的优势正是提取现代人身体里的样本。事实上活人的生物学材料比死人的化石更重要,因为现在的活人必定有其祖先,而死去了的化石则不一定会留下后代。

这使我联想起前阵欧美兴起DNA寻根热,英国《泰晤士报》有一则轰动报道: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汤姆·罗宾逊将自己的DNA寄给了牛津大学人类基因学教授布莱恩·赛克斯,希望找寻自己的祖先,结果“撞上了大运”。检测表明,他的9对标志性遗传基因里,有7对与成吉思汗的一样,因此被认定为成吉思汗嫡系子孙。在这之前,赛克斯的研究已发现,成吉思汗可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播种者”,至少拥有1600万男性后裔,即使在英伦三岛上也有可能发现他的子孙。最有趣的是,这位教授就此专门开设了一家饭店,来就餐的人都可以免费检测一下自己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结果生意特别地好。

成吉思汗的生殖能力真就这么强?!也有专家强烈质疑。因为在欧洲有很多人的Y染色体DNA属于一种特别的、具有典型东方特征的“R”型,据考来自中亚的东方、蒙古这一带。那它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一个人带过去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活动能力非常强的民族,他们不但在中国南北纵横驰骋,也曾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这就形成了大规模的遗传扩散。这个时间的开始远早于成吉思汗时代,甚至是匈奴之前的。或许西欧很大一部分的R型是匈奴人带过去的,他们后来基本都融入到当地人之中了,成吉思汗只是这样的贡献者之一。

当然,无论哪位专家的论点,在目前都不能说服同行。朱泓教授告诉我,目前的DNA

技术不仅仅可以研究现代人群,也可以检测古人类人骨材料只是准确程度 还急待提高。由此我想起韩康信教授给我 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专家曾经检测山东临淄地区东周时期墓葬出土人骨的DNA,得出结论竟然是该地区居民与土耳其人有关。结果世人哗然,一些媒体甚至打出“土耳其孔子”的质疑标题。后来又证明是数据片段失真。看来,前沿的科学总要面对更多的挑战,而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期待。.

二 : 有哪些理想主义者在历史上有好的结局?


网友张佳玮[最好的结局]有哪些理想主义者在历史上有好的结局?给出的答复: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大概有三个特征吧:
1 追寻长期的目标胜过短期的目标。
2 对理念的坚持胜过对利益的追逐。
3 思维与行动常超越自我的界限,能为更多人的福祉担当。
@采铜
我愿意相信拥有这些美好品质的人会有好的结局,不管这个好怎么定义,不管是身前功、身后名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网友蒙面大侠[最好的结局]有哪些理想主义者在历史上有好的结局?给出的答复:
看到这个问题我只是想起一句话

《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句:“ 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想所谓的好的结局就是如此,终其一生,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行事,无论成功或者失败。

这样理解的话,那些在了历史上雁过留痕的理想主义者,都有了一个好的结局。


网友蒙面大侠[最好的结局]有哪些理想主义者在历史上有好的结局?给出的答复:

三 : 匈奴去了哪里?西迁与归化匈奴人的最终结局

匈奴帝国的兴衰:匈奴什么时期退出中国历史的?

匈奴是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中国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繁衍在河套地带(今内蒙古、山西一带),游牧于大漠南北。匈奴的首领叫做单于,相当于中原的国王。在单于之下,则有左、右二贤王,各率领一大部落。匈奴族早在公元前七八世纪时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了。

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进入铁器时代,军事实力得到相应加强。于是不断骚扰秦、赵、燕等国的边境。公元前265年,匈奴骑兵被赵将李牧击败,但不久又卷土重来。直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嬴政派遣蒙恬出兵攻击匈奴,匈奴战败后“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但是到了秦朝末年,匈奴却又乘机向南发展,逐渐傍近秦朝的边塞。到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开始主动攻击匈奴,在军事天才卫青和霍去病的持续打击下,匈奴元气大伤,逐渐衰弱下去。并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

北匈奴在西汉军队的持续压力下,开始了始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北匈奴的迁移历时几个世纪,其过程已经很难考证,史料记载也是相当模糊。大体上我们可以知道,北匈奴西迁途中经过康居、大宛、鄯善等西域诸国。公元4世纪中叶,北匈奴灭掉了强大的突厥国度阿兰国,西方为之震动。当时,在北匈奴人西面,居住着两个日耳曼人部落联盟:一个是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东哥特人联盟,另一个是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联盟。西哥特人联盟的西南方,就是统治欧洲大部的罗马帝国的领土。

四 : 历史坠落在人海

历史传承我们祖先古老的文明,是我们上进的动力,也是我们学习的样本。倘复历史已不复存在,那么……

离现在最近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它正在渐渐地被遗忘。自1840年开始,中国走上了噩梦般的道路。随遇而安,麻木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共有的特点。康梁变法失败,辛亥革命失败,清政府终于倒下了。

随之,各个军阀开始混战,直系与奉系两次对战,最终吴佩孚的直系军被张氏父子的奉系打得落花流水。其中唯有张学良将军反对内战,他不愿中国人和中国人互相残杀。从他与白崇禧交战后又撤兵,并劝其父亲撤兵回奉天,张大帅也听了他的劝说,可见张大帅并没有现在某些不懂历史的人评价的那样坏。

九一八事变,是让所有中国人沉痛的日子。可是,说到这里有一个让人恨到骨子里的人,我想现在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了吧!他是坂垣征四郎——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关东军最高指挥官。他费尽心机找到溥仪做满洲国皇帝,而他却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胡为,实在是可恨啊!

抗日战争爆发,结果却不容乐观,共产党一方面要抗击日军,另一方面又要抗击国军。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杨张兵谏蒋介石才使得内战结束,国共全面抗日。而杨虎城为此失掉性命,张学良为战一生监禁。八年抗日,四年内战。一次次发展,一次次进步,一次次举世瞩目,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哪一个历史先烈不应该被我们记住?哪一个历史罪人不应该被我们记住?这才是我们努力拼搏的动力,而如今所谓的努力,无非是考场的那张试卷。学生就是这样,一切是为了应试,历史正被他们慢慢地淡忘。社会亦是如此,娱乐至死。国人明白这个道理,却又一直这样做着。李宇春在国人的心目中竟和国学大师季羡林齐名,周杰伦可能90%的国人都知道。而历史呢?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他们正在被国人的记忆抛弃,麻木的国人何时能够清醒,何时应清楚自己的状态,周边国家不断侵犯我国海洋权益,那些疯狂追星的人,又有谁能抱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踏踏实实地为国家,为民族办一点实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历史降于人海,请不要让它因为人流涌动而消失的一干二净,让我们每个人铭记我们的历史。

本文标题:匈奴人在历史上的结局-匈奴人的历史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782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