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贝多芬C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 阿劳演奏

发布时间:2017-09-29 所属栏目:第五钢琴协奏曲

一 : 《贝多芬C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 阿劳演奏



NO.21,OP53,因献给华尔斯坦而得名(也有人管它叫“黎明”)。作于1803-04年,全曲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精神抖擞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辉煌的第一主题带出一系列的华丽乐句,而E大调第二主题则显得宁静、安逸。两个主题在展开部形成了鲜明对比。再现部的第一主题更加雄壮,直到全乐章的结束。

第二乐章,实际是一个导入部,极慢的慢板。埃尔塔莱茵形容它想“天使的微笑突然被乌云遮蔽”。整个乐章音响极为低弥、沉寂。

第三乐章,温和的稍快的快板,回旋曲式,C大调。又一个宏大的乐章开始了,回旋曲的主题来自波恩地区的一段民歌。大量的8度音程和高速的颤音,使得此乐章技巧很艰深。正因为此,它才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效果。

二 :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今天是星期天,休息宅在家中,在唱片柜里偶尔翻出了朱里尼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米开朗杰里钢琴演奏的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的GD版本聆听,很有把这张CD放上来与大家分享的冲动。贝多芬第五钢协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事实上,这部作品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至于是怎样命名的,我也不知道,据说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钢琴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华彩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现在就来聆听现场录音版的皇帝钢协。全曲共分三个乐章,其中第二、三乐章连续演奏,播放总时长43分钟。

第一乐章,快板,开始的时候,乐队首先奏出一个强烈的和弦,钢琴随即以即兴式的姿态奏出一串短小精悍、流畅明亮的引子,具有贝多芬特有的刚毅特质。

第二乐章,稍快的柔板。这个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单纯简洁,朴实无华,比第一乐章简短得多。第二乐章的结尾,把第三乐章开头第一小节的旋律巧妙地用,不间断地带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他是欢乐的、洒脱的,把热情奔放和华丽温柔结合在一起。在乐章的末尾有十小节定音鼓和钢琴独奏的片段,手法颇为别致。然后,钢琴和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把欢乐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米开朗杰里演奏的贝多芬第五钢协被《音乐圣经》推为首选版本,本录音由朱里尼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协奏。米开朗杰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音色十分在意,没有人能奏出比他更完美的圆滑音阶、更响亮、有力的和弦或以更精致的触键与音调呈现更平衡的结构,因为他对演奏的效果的苛求,留下的唱片并不多,他的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因为在他一生中包括现场共录制了至少11次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这是一位音乐艺术家对作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所在。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三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版本比较

甚是全面,但好像缺了Gieseking,也是一个给唱片公司折腾致死的大师,不过这次是EMI。

灵魂按:2月16日随手敲击之作,确属“漫谈”,错谬之处不少,只因这种轻松写法的普及文章于人于己似乎都不多,敝帚自珍,录之仅供一粲。

今天下到布伦德尔的贝多芬奏鸣曲三张。越听越兴奋,难得打字冲动颇高,就再写点。贝多芬32首奏鸣曲是钢琴文献的“新约”,“旧约”是巴赫的平均律,所以基本上每个钢琴家都要面临贝多芬的考验。不过现在不同了,有两个大型国际比赛在,靠肖邦、老柴可以混口好饭吃了。 布伦德尔90年代版,里面有几首是现场,看来无论莫扎特还是贝多芬,布伦德尔的现场录音都格外好。(莫扎特协奏曲,新近就出了很多现场,我估计应该是超越PHI小双张的)

      10e2cc42ec3.jpg (22.03 KB)

2008-5-4 21:51

对每一个新的钢琴家,新约和旧约都存在难以逾越的山峰。也有好些人只弹弹协奏曲,而不怎么录奏鸣曲的,毕竟像“皇帝”这种曲子,力气大,技巧好,基本上不会演砸,观众们也大都喜欢去“凑听”这种热闹,相比之下,奏鸣曲或许要难多了,对听众自身素质要求也高(说到这儿我想起昨看的小克莱伯96年慕尼黑音乐会DVD里,贝多芬克辽兰序曲演罢,观众还沉浸在曲意中,过十几秒后才掌声雷动,而扬松斯在上海的肖五,最后一个音还没落下就彩声不断,然后网上高人们不断叫好,真不知在如此悲苦的曲意中是否徘徊过——我也再牢骚一下)。年轻一辈里很多人不录他的,现在最有名(请注意,连我不很重视版本,而且孤陋寡闻的人也知道的,那一定是很有名很有名的了)的可能是理查-古德,三星带花。还有Naxos的杨多。

前面说的山峰,主要是老一辈的名山,最有名的是:

1、施纳贝尔。网上到处都是,不必多说,EMI的8cd已经成了不朽。也是30年代,情况很类似卡萨尔斯巴赫大无,菲舍尔巴赫平均律。EMI还有一个不朽的8cd是吉雪金战后的莫扎特奏鸣曲,我只听了几首,朴实无华啊。

施纳贝尔早期录音版,不难发现当时他还很年轻,所以我们也不必迷信年纪越大越经典,还是要辩证的看。

      B000002S29.jpg (13.41 KB)

2008-5-4 21:51

2、阿劳编订过全集乐谱,并巡回演出过整套奏鸣曲,所以我一听自负的爱乐者说阿劳怎么怎么不好就来气,人家100年前名扬四海,环游世界80天的时候你不知道还在哪里呢。很多曲子他大概录了好几回吧,尤其贝多芬协奏曲,我自己都听了好几回。阿劳曲目广,飞利浦里面德彪西、莫扎特、贝多芬……都一套一套的,质量都是一流,放心买就是了,听着不好往往是自己火候不到,留着以后再听。他的贝多芬第四协奏曲,是我此曲目蓝天下的至爱。

      B00000C2F7.jpg (5.91 KB)

2008-5-4 21:51

阿劳版,14cd不仅包括奏鸣曲,还包括了变奏曲、协奏曲等,几乎把贝多芬钢琴作品囊括进去了,录音也特好,阿劳的喘气声听得一清二楚。

3、肯普夫也编订过,在50年代,60年代各录一套。其实差不多的,硬说的话最多差别10%,许多初涉爱乐的小朋友受到某些不良影响,喜欢盲目胡乱比较版本,其实与其花这点精力比较50、60年代,还不如多听几个作曲家,多听几部作品为妙。论德奥风格,这个最正宗(阿劳虽然是智利人,但钢琴上没有智利风格,他在柏林学的,也是德奥风格)。贝多芬可是正宗德国人,而大家喜欢的追捧的是俄国钢琴家,和以色列、美国的小提琴家,这点切利比达克也很反感。以色列不仅和犹太人的音乐教育传统有关,还和美国扶持有关,否则怎么没有黎巴嫩伊斯兰小提琴家?据说斯特恩这个犹太老头在美国一手遮天,明明郑京和得了第一名,他非要把自己犹太圈子的祖克曼拖上去并列第一……福特温格勒战后被纽约爱乐邀请去当首席,在美国的犹太音乐家和其他战前逃到美国的音乐家们害怕战后欧洲音乐家到美国去抢他们饭碗,纷纷联合起来要挟罢演,名单一大串包括托斯卡尼尼、海费茨、鲁宾斯坦、斯特恩等等……这场风波中,只有梅纽因(本身也是犹太血统)正义地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所以和梅纽因的人格比起来,托斯卡尼尼和斯特恩这两个(前者估计是天真的左倾幼稚病,后者应属于玩弄政治手腕的投机分子)实在有点不一样。最后纽约爱乐无奈只好作罢,福特没去成……这种八卦太多了。我反感言必称霍洛维茨、海菲茨、帕尔曼和卡拉扬的家伙,这多半要么是学琴之人,要么是刚入此道。我看网上那些大腕们为了福特还是卡拉扬吵来吵去,其实他们自己比谁都听得多。

      B0000012XC.jpg (12.7 KB)

2008-5-4 21:51

1995年纪念肯普夫一百岁冥诞出的50年代录音,廉价版

50年代是肯普夫的巅峰期,同期与肯鹏录的协奏曲全集DG,业已成为不朽之作,钢琴的音一个个像小钢炮般噼噼啪啪地带着灵光弹出来,60年代么,老人家毕竟老得牙都掉光快了,弹贝多芬不仅要体力也要火气脾气的支持,早中期作品里还有青春期骚动,所以没有力比多的大量分泌是不行的,科瓦塞维奇的皇帝协奏曲为啥比ABM那个脍炙人口的公共汽车版本——如古尔德的戈德堡,人人能上并品头论足一番——更有人味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梅纽因谈起和肯普夫晚年合作贝多芬第十小提琴奏鸣曲(DGG,这两个小双张在书上和爱乐者口中也是经典呢)的时候,说远不如50年代与古尔德的合作。这些都是调侃。60年代更加空灵,而缺乏烟火味倒是真的,德奥大师像塞尔金、阿劳等人到老年弹晚期基本都达到这个境界了,这就有可能为作品蒙上个人风格的色彩面纱,美则美矣,但作为基础版本来说未必合适。

      B000001GGG.jpg (13.39 KB)

2008-5-4 21:51

50年代的协奏曲小钢炮录音。

      B000001GZ8.jpg (7.39 KB)

2008-5-4 21:51

60年代的奏鸣曲录音,这里是作为贝多芬全集的第五卷,中价版

对于版本比较和历史录音,我刚在qq上回了关于切利的留言,一并贴出:历史录音我也听听,不过不如高人痴迷大师(切利也有不爱听的,卡拉扬也有喜欢的),对我自己来说音乐史上重要作品许多没听过,尤其歌剧和室内乐听的太少了,我感到十几部交响乐、十几个钢琴曲儿翻来覆去各版本的一一去听,意义远不如扩大曲目,开阔视野,以期站在更高位置理解音乐。所以版本于我到在其次。因为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远不及不同作品之间。何况不同版本之间,真的有那么多对理解起关键性作用的差异么?就算有,而且被听出来了,我觉得在对作品还没透彻理解之前,也难下明智的判断,多半还是主观臆断或人云亦云。

4、肯普夫谈了,有一个不能不提,那就是“键盘狮王”巴克豪斯。曾几何时巴克豪斯比肯普夫技巧好,力气大,名气响。不过因为年纪老的缘故,很多人不怎么知道。他的贝多芬威武雄壮充满阳刚而久负盛名,又怎能不听。和肯普夫一样,老人家几乎被唱片公司折腾死的。50年代录过一套经典了,60年代立体声开始普及了,DECCA公司觉得还需要立体声的,就让80高龄的狮子王再去录一遍,而狮子王没录完就与世长辞。去世时还留了张没录完的,巴柯豪斯属于不爱张扬,但把一切都献给音乐的劳动模范式的伟大艺术家。对比之下,想起李运迪成名后发型也变成肖邦式,而且不断有人说李气质像,长得也像肖邦,感到无比恶心,当然这更多可能是公司、经纪人之类的策划。

      B00000IP3T.jpg (11.1 KB)

2008-5-4 21:51

巴克豪斯版的境界颇高,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可能不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顺便一提,我认为上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这三十年是古典音乐录音的黄金时期,一则唱片工业此时最鼎盛,技术不断发展后逐渐成熟,二则新老大师几代人同时在舞台上活跃,三则杀千刀的后现代主义以及古乐运动还没出来,传统还未被消解,四则跨国公司也没发达起来,哪像今天DG、DECCA、PHILIPS都是一家环球,当时竞争激烈着呢,每个公司都有镇山之宝,比如贝多芬奏鸣曲上,DECCA老的巴克豪斯,新的古尔达都有两套录音,DG有肯普夫,PHI有阿劳,EMI有施纳贝尔,群星璀璨啊。指挥界也是,卡拉扬这种喜欢独霸天下的枭雄贼子,在60年代初虽然已经呼风唤雨,但还没完全得势,毕竟大师还有几个撑着老骨头没死,比如克伦佩勒。不过像巴比罗利这类已经不是对手了,切利比达赫更是忧郁地行走在北欧的森林。

5、安妮-菲舍尔。这个人恐怕听过的人不多。我也没听过。只是因为是个女人,而且录了全集,据说比男人录的还阳刚,还所以很不容易,特别提一下。原来那个公司大概是小天使?反正最后也被EMI收购了。找EMI的cd吧。其实女人的话,还有几个有名的,既然我这篇文字旨在普及,那就再提下,她叫莫妮卡。莫妮卡-哈斯。名字真火辣,不过dvd里面身材很壮……这位老大师的贝多芬也很强,有可能更强。不过没全集。

另两个女人钢琴家是莫扎特的。一曰哈斯基尔,网上说的人很多,其实也不必过分神化,她的莫扎特固然美轮美奂,但听多了仍会感到单调。一曰海布勒,此人倒是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有个台风扭捏的日本女人,叫内田光子(以前有人根据英文翻译成乌克达,我想为啥不顺便翻成乌克兰、乌干达,哈哈,这年头冒充专家的太多,每次说到都提,这次还是要揶揄一番),她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收录在PHILIPS那套180张莫扎特全集里,说明受到了公司的万千宠爱。我估计像小泽征尔一样,这和日本财力雄厚离不开千丝万缕的关系吧,至少Naxos里那个日本女人稀奇虫子很可能就是。稀奇虫子(也翻译成西琦崇子)是Naxos董事长夫人,明白了吧?所以在此顺便呼吁帅哥吃软饭,美女傍大款。(反正本人是形容枯槁丑陋,只能今生无望留待来世了,其实根本不必呼吁,这条早已是普遍真理。)

6、年轻点的,除了前面古尔达,还有古尔德录过全集(全么?懒得查,存疑),布伦德尔录了几次,90年代那套果然不同凡响~!比70年代进步很多,不过如同他舒伯特莫扎特有学究气风格有人不喜欢一样,这儿仍然很有些拿腔拿调,不过就算是扭捏,也是一流的扭捏,值得跟着一起扭捏着听听。

科瓦塞维奇也有了全集,不知道什么时候录的。印象中此人非常清新爽洁,极偶尔紧绷一下,早期能弹得诗意盎然。晚期能弹道得深沉深刻,我很喜欢。

      B0000DB55A.jpg (11.31 KB)

2008-5-4 21:51

科瓦塞维奇的版本,我零碎共收有6、7首,个人感觉很全面、很到位。

波利尼很早就以其DGG的6首晚期奏鸣曲闻名,全集正在录,差几首就全了。此人是ABM的弟子,技巧惊人,堪称霍洛维茨后一代受技巧派和学琴人士之推崇楷模(当然技巧好还有很多,这点越来越不稀奇),他琴音低音能浑厚到乌龙潭深不见底,高音能亮丽到玉女峰袅袅婷婷的地步,不过我听着光注意惊叹技巧和音色,快忘记贝多芬是谁了,其实我觉得波利尼这种无菌的杀毒风格弹现代派最好啦,他一贯毫无肥腻汁水,但音色乏味,听他莫扎特不错,因为可以冠之为纯净。如果喜欢忧郁多情的本色肖邦,那最好别听他,他肖邦有名也是因为无菌杀毒的另类才有名的。

      B000001GXB.jpg (12.31 KB)

2008-5-4 21:51

波利尼的冷酷风格,导致其晚期5首奏鸣曲录音评价颇高,后现代的文化欣赏者有受虐倾向,这点大概和拉康的理论有关。

7、最后集中谈谈俄罗斯钢琴学派。涅高兹我听过几首。60年代以前,音乐演奏的整体速度比现在快很多,无论是钢琴还是交响乐都是如此。这和社会发展,人们闲暇时间增加有重大关联(这不是调侃,是认真说事儿,熟悉历史录音的高手们不妨来验证或批判我的说法)——切利比达赫年轻就很快。不过这和生理年龄也有很大关系。这个问题,我大学时曾经问过加拿大国立图书馆主任、古尔德专家(正好来学校讲座,题目是古尔德的指挥,具体名字忘了),古尔德晚年热衷指挥,SONY有一张他指挥的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速度奇慢。大师们晚年速度放慢,如克伦佩勒、瓦尔特、朱利尼、伯恩斯坦、切利比达赫等都是明证(我历史录音听得不多,呼唤高人们补充)。反证也有,托斯卡尼尼越来越快,汪德和克莱伯似乎不变。从阿巴多这一代后起之秀(如今也很老了)开始,风格特征不明显了,也无所谓速度什么。

8、最有名的贝多芬奏鸣曲恐怕是涅高兹的学生激烈而死。也译作吉列尔斯,我觉得激烈而死更加传神,能表露其风格。至少他的贝多芬奏鸣曲,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在激烈这方面,我听过之中是无人出其右的(李赫特是迅猛,来去势不可挡,倒不是激烈了)。听贝多芬奏鸣曲,他那两张(DG,包括热情、悲怆、月光、黎明等最有名几首)不得不听啊,事实上他这个版本全集也是没录全就逝世了,后期录几首听起来神经可能过于紧张了点,线条始终紧绷着,貌似以前少先队的可爱可悲口号: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不过这紧绷也可认为是符合贝多芬的好战性格,所以堪称一绝。他的师弟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我很自豪能记住这一大串名字),我听过早中期不多的几首,听得时候感觉灵气逼人,似乎没人能弹得比他更巧妙更有天才味了,实在是不可错过的版本。

       B0000012YO.jpg (12.06 KB)

2008-5-4 21:51

激烈尔斯版,还有好几首没录全,不过是最常见也最有名的版本之一。

9、一时里想不出还听过哪些了,手也酸了,眼也花了。不过录过全集的还有如阿什肯纳奇、巴伦伯伊姆等也就罢了。还有零碎的也很多,所罗门、Serkin、霍洛维茨、ABM、Edwin Fischer……记得鲁宾斯坦的热情等三首也是三星带花了。

以上完全因为兴致起来了,凭记忆印象乱写一气,没有搜索和查证。所以估计错误遗漏很多,以后再修订补充,还请各位看官指正。
本文标题: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贝多芬C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 阿劳演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623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