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qq新推出的提醒功能-爱站网推出网站PK功能

发布时间:2017-11-18 所属栏目:微信推出红包照片功能

一 : 爱站网推出网站PK功能

最近爱站网推出了一款名为网站PK的功能,该工具主要作用的对比两个网站的各项SEO数据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方便的了解我站与竞争对手站的差距。这款工具我觉得挺有价值的,而且又是新出的功能,所以推荐给大家。

第一大栏为网站的ALEXA、百度权重、词数、收录等等情况的PK。第二大栏为百度关键词的排名,如果网站设有关键词才会显示,卢松松博客没设关键词,所以百度关键词次数全是牟长青博客的。

爱站网推出网站PK功能

作者:卢松松,转载请保留出处!

二 : 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

[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
了解到DrThinker是圈子的核心算法主创人员~~~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DrThinker[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QQ圈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摆脱顿巴数的魔咒

社交是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需求。但是,自然给我们人类的大脑,只能让我们维系150-200个左右的好友。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有好友慢慢地被淡忘。很多社会群体的平均大小是150,这个数也被称为顿巴数(Dunbar Number)[1]。例如,公元前6000年左右,中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村落的人数大约在120-150人之间。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军队的一个基本作战单位的人数大约为130。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了解到,150-200人之间的公司可以基于人际关系运作,一旦超过,就需要各类等级制度和管理结构[2]。

在近代以前,绝大部分人生活在150-200人之间的固定圈子里。圈子里的人之间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与圈子外的人很少有联系。因此,他们仅仅用大脑就可以管理整个圈子中的社交关系。当然,在这150个人中也有亲疏不同。其中最亲密的,大概包括3-5人,组成一个很小的核心圈。其次是稍大一些的圈子,大约30-50人[2]。再次就是整个圈子。

但是,现代社会的流动性改变了这一切。我们随着成长,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圈子迁移到另一个圈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在一个地方出生和长大,去一个新的地方求学,认识新的朋友。毕业后,我们再去一个新的地方工作,认识新的同事……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有好友,也会有密友。但是随着迁移,旧的好友慢慢地被淡忘。Dunbar等人指出,每年我们会遗忘大约15%的好友,而旧时的密友也会从我们社交圈的中心,慢慢地退到圈子的边缘,甚至最终消失[1]。


遗忘旧朋友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当我们到一个新的地方,需要结识新的朋友,融入新的环境,这一过程又变得有些吃力。尽管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但是,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仍然是结识朋友的主要手段。据研究统计,我们每天40%的时间,只用来和5个人打交道。而这5个人,往往还是我们的密友[1]。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面对面交流,对于快速地结交好友而言,效率显然有些低下。

我们期望“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可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一种“难交新朋友,忘却老朋友”的尴尬处境中。现在社交网络类的网站和软件,正在努力地帮我们改变这种尴尬的处境。通过社交网络,我们可以添加相当多的好友,数百个甚至数千个。这似乎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我们还是管不过来。在一个成熟的社交网络中,用户的平均好友数仅为120-130。当好友数超过150-200,有些好友几乎就认不出来[1]。这昭示了一个可笑的,但是却不得不让人接受的事实:社交网络的确进化到了21世纪,可是我们大脑,并不比几千年前有多大的改观。看起来,顿巴数就像个魔咒。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仍然摆脱不了。

可是,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把我们的生活圈子(包括过去的、当前的、正在进入的)直接地在社交网络中列出来呢?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管理和识别我们多年来积攒的好友,有些也许已经淡忘,但是当把他们放回到他们所在的圈子中时,那些忘却的姓名将再度清晰;我们也可以利用圈子中人脉的力量,去寻找失散多年的好友;我们也可以跟旧时的玩伴分享现在的故事,他们也一定很渴望知道我们的近况;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只需要加几个QQ好友,圈子就能为我们展示更多的潜在好友,帮助我们快速地融入新的环境……是啊,为什么不呢?

QQ圈子,就这么诞生了。


理念到实现的距离

理念到实现的距离,是一个合适的技术方案。QQ圈子的计算思想很简单:第一步,找到可能的圈友;第二步,分圈。

寻找可能的圈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众所周知,QQ使用的账号是QQ号码。正是QQ号码,天然地成为了寻找好友的障碍——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QQ号码是多少。但是,我们相信,如果他们有QQ号码,总会有人知道。而这些人,就藏在我们的好友列表中。换句话说,那些失散多年的好友,很有可能就藏在我们的好友的好友(下文称为潜在好友)中。经过长期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我们最后做了个简单而又有效的设定,那就是把我们的圈友限定在好友和与我们关系紧密的潜在好友中。基于这个圈友列表,我们又设计了一套严谨的清洗、筛选和过滤算法。设计这些清洗、筛选和过滤算法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隐私,二是为了提高推送的准确度。

分圈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步骤。在真实的社交网络中,同一个圈子的人彼此熟识,而不同圈子的人之间,却鲜有交情。映射到QQ的账号体系中,这就等价于,同一个圈子的人互相加为好友,而不同圈子的人则彼此为“陌生人”。这一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经验,是我们整个分圈算法的基本假设。

其实,基于这一假设的分圈算法并不罕见。学术界对与社交网络的分圈算法早有研究,其中较为流行的是Newman等人提出的分圈算法[3, 4]。我们在初期也尝试了Newman等人的方法,却发现这个算法比较消耗计算能力,而分出来的效果,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还尝试了文献中的另外一些方法,如Raghavan 等人[5]的一种随机扩散算法等。Raghavan 等人的算法大幅度地减少了运算量,可惜分出来的效果,仍然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想要展示的圈子,要更好一些,更准确一些。

最后我们决定自己开发一套算法。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实验,我们设计了一种“找朋友”算法。如同已有的社交网络分圈算法,“找朋友”算法只使用了QQ号码之间是否为好友这一最简单而直接的数据。这一算法的计算相对简单,效果却优于我们尝试过的所有方法。在算法里,每个圈子都在通过“找朋友”让自己变得更好。这里“好”的标准,也就是让圈子内的好友联系尽可能地紧密,而与圈子外的好友则尽可能地没有联系。

能让大家更好地识别圈子和圈友,我们还设计了特别的算法,尝试为圈子和圈友提供参考名称。在算法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保护隐私。例如,在一个圈子里,只有大部分圈子成员对某一个圈子成员都使用严格相同的备注名,这个备注名才会被聚合出来。而且这个备注名也仅仅只展现给这个圈子中的核心成员。所有的名称也都经过了非常严格和全面的脏词、敏感词等的过滤。此外,我们还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理论[6, 7]精心设计了圈友的排序。我们还做了智能备注这样的功能,如果你愿意,可以快速地将圈子上的备注名复制到QQ的好友列表中……


新的开始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有限的大脑来应对现在多变的社交环境。QQ圈子将会是一个智能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辅助我们做很多琐碎的,有时也很困难的事情:譬如分组,备注,寻找好友。这个平台可以集成好友的通信方式,也能集成好友的消息动态,省去我们到处检索和浏览的精力。这个平台可以帮助我们维系现有关系,重拾失散的好友,也能帮助我们探索更多好友,拓展我们的社交网络。这个平台能帮助我们盘活我们的社会资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精彩!

QQ圈子,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Dunbar, R., You’ve Got to Have (150) Friends.The New York Times, The Opinion Pages, 2010.
2. Dunbar, R., How Many Friends Does One Person Need?: Dunbar's Number and Other Evolutionary Quirks. 2010: Harvard Univ Pr.
3. Newman, M.E.J., Modular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network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103(23): p. 8577.
4. Newman, M.E.J. and M. Girvan, Finding and evaluating community structure in networks.Physical review E, 2004. 69(2): p. 026113.
5. Raghavan, U.N., R. Albert, and S. Kumara, Near linear time algorithm to detect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large-scale networks.Physical review E, 2007. 76(3): p. 036106.
6. Adamic, L., The small world web.Research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Digital Libraries, 1999: p. 852-852.
7. Collins, J.J. and C.C. Chow, It’s a small world. Nature, 1998. 393(6684): p. 409-410.


网友高济禾[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前言:干脆把我这篇回答扩充成文章了,虽然好像文不对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交工具?
——兼论腾讯圈子的功能设计为何恶评如潮



首先说两句道德判断,1我认为腾讯敢于尝试、敢于挨骂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即使在一些人看来圈子已经接近于作恶,我仍然觉得,至少比不做强。

1. 工具,制度与社会结构

工具,制度与社会结构在多数时间总是处于一种匹配状态,变革的时候除外。社交工具也是工具——通讯靠吼、存档靠脑子就是一种解决方案;通讯有书信、存档靠秘书又是一种解决方案。邓巴的著名理论,就是关于(动物和人类)大脑的社交处理能力与社群规模的对应关系。对于人类来说,我们都能够观察到从古到今的、各式各样的、具有相似人数上限的部落形态:村落,兵团,城市社区......

可以把这样的、人数不超过150规模的社群,看作是一种利用人类使用默认安装的社交工具形成的社会结构。这里还没提到制度——或者,也可以说没有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制度正是在酋长管辖地这样的联合社会出现时,为了管理超过规模超过150人的群体而形成的行为规范。但是,就像“没有工具”时代的工具一样,“没有制度”时代的制度也是存在的。这制度,就是每个人默认安装的行为模式——而行使这种本能的前提是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是谁、并且了解那些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一个全图。

邓巴的理论不涉及工具进步与制度演化的问题:为什么现代社会能够形成如此复杂的社会结构、而且使每个人都比原始部落时生活得更好?而这才是开发社交工具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例如公司(也是一种社群):为什么大公司,例如腾讯,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人而保持高效率运转,而且会出现大公司的人均产出高于小公司这样明显不符合边际效率递减的现象?例如教会:这样一种集权结构,是如何扩张到全世界、并且在世俗势力的冲击下保持自己的运转?种种现代社会的组织形态,使用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又被什么社交工具支撑?

2. 六度分隔,小世界与意外三角形

现在市面上的文章言必称六度分隔和邓巴150。其实,六度分隔和邓巴150恰恰描述了现代社会网性质的两个极端。六度分隔体现的是现代社会网络的连通性,这只有在现代社会,例如中国农民和美国农民之间才成立,而玛雅农民和殷商农民之间则是无限大分隔。而邓巴150,则解释了当代社会的很多子结构仍然具有传统部落特征的原因——在没有更先进的社交工具和制度的时候,人们的协作和信任仍然要依靠行为本能,以及“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是谁、并且了解那些人之间的关系”。这种紧密聚集结构的基本元素,是一个个三角形(既A认识B也认识C,也知道BC互相认识)。齐美尔(社会学奠基人之一、被追认为社会网研究先驱、物理社会学先驱...)称之为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正是因为人们不断走出原有的部落社群,建立跨越社群的新型组织,同时,人的行为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原始本能,所以,现代社会才形成了的现在我们看到的网络结构特征——低平均路径长度和高集聚系数的混合,(有争议地)概括为小世界网。“小世界效应”描述了一种意外感受:人们和他们之前从未谋面的人很可能找到共同认识的人、从而惊叹“世界真小”!

这种特性,既可能成为“通天塔”式的协作陷阱,也是“助推”的关键。例如,齐美尔三角形的最佳实践可能要数营销和公关的核心策略——背书(endorsement),通过与第三方证言和目标受众建立三角形结构,从而实现信任传递。

社交工具的逻辑也脱离不开“助推”。现在看看腾讯圈子做了什么。总的来说,腾讯圈子的核心功能——将网络中原本不可见的圈子变为可见,是一种意外三角型关系的实现。这既可能扩充圈子成员、从而加强群体内的凝聚力,也可能造成不快——让你发现“哦!原来世界这么小——我室友和我初中同学还有一腿”、“那个下属和我哥们一块出现在劳教09群里,世界真小!”

用户体验如此,这两天的反馈如何也就不言而喻。

3. 我需要什么样的社交产品

我没有调研,不想代表别人,只谈个人感受。和QQ、Facebook初创时期用户规模和产品革新同步进行时的商业环境不同,现在人们并不缺乏平庸的工具。在未来能够成功的革命性产品,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打破用户维护社交关系的能力限制。

我不需要垃圾信息人需要遗忘,需要隐藏,需要欺骗。圈子里有失散多年的好友,但也有很多我不想见到的人——他们没有错,但是被圈中了,悲催地成为垃圾信息。我当然需要推荐算法,而且要做到"需要的在眼前,不需要的看不见",绝非越全越好,而是越准越好。要达到这目标,须知道关系是互动的(带时间衰减的)总和——除了基于用户认知的QQ好友关系,还应该基于用户行为的互动历史数据。

我需要尊重用户选择的产品 在很大程度上,用户的选择是被操纵的——而工具和制度则是操纵的手段。但是,说到底,自由意志也可能是错觉——但是用户的确需要这种错觉,社会的运行也需要这种错觉。这需要产品规划之初做好制度设计。

我需要嵌入制度的产品有用的工具需要起到助推作用,这必须考虑到起点在哪。对中国社会来说,起点和美国是不同的。中国的社会关系比美国的复杂,这使得适合美国用户的SNS产品,在中国只能对用户产生有限价值。这还有一个前提,就是SNS产品不仅是一对一通信工具,而且是群件,不仅考虑一阶效应(所有成员之间的两两关系),还要考虑高阶效应(两两关系形成的网络结构的影响),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有 一种类比性质的解释(还不能算是非常靠谱的理论):美国的社会关系是一维的,衡量人际关系的指标、同时也是待人的基本原则,只有远近 (closeness),而像印度这样的传统文化发挥重要影响的社会关系则是多维的(参考Jonathan Haidt <Happiness Hyphothesis>)。我认为(未经实证研究),中国的社会关系至少是二维的,不仅有远近(交往的密切程度),还有权威等级(来源于官本位,或者父权等级)。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对美国人来说,一个房间可以被看作会议室,但是对中国人来说,一个带主席台的房间才可以被看作是会议室。(参考这里 人人网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局?)


网友走X人圭[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可能更多的是借鉴了自己的分组(包括之前的),还有就是朋友网的数据。


网友姜沈励[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乱猜测,或许和隐私窃取无关】
一,圈子形成的算法:对好友关系进行系统遍历,每当有4个人两两加为好友时,判定他们4人在某个圈子中。
二,圈子扩散的算法:对不同的圈子再遍历,如果两个圈子,出现了两个相同的成员,这判断这两个圈子属于同一个圈子。
如果突然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告诉我,就这这个算的,那就太开心啦,嘎嘎~(虽然不太可能。。。就当自己yy)


网友孙芋头[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qq圈子给我的分组很乱很烂。。。。因为我平常的好友都是随便乱放,qq本来的分组我有20个,想放那个放哪个。。。
最后圈子除了同学一组列出来的基本正确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错的。。。。

败给我了吧


网友魏海[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QQ的备注和分组都应该属于个人隐私,企鹅如果用备注和分组的名称等来做匹配算法是不是就明摆着打脸了?
公正的说 匹配很精准 对于关系网的扩展作用很大
但是缺点是过于企业理念已经定型 如果是注重隐私的做法应该默认关闭圈子功能 默认开启的话无异于强奸。不过对企鹅,在保护隐私方面我就不抱希望了,希望他们知道这是错误的,只是无赖惯了...


网友谢剑[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基于QQ关系建立social network,然后利用复杂网络中的社团发现算法(community detection)进行聚类。而后利用备注和qq上的分组信息进行圈子的命名和排序。
当然Community detection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包括社团的定义以及社团发现。
一, 社团的定义目前来说基本上还是采用Modularity(模块度函数)来衡量,简单来说就是找到一个子图,这个子图内部紧密聚合而子图与子图之间联系尽量少(软件工程上有所谓"高内聚,低耦合",思想一致);具体来说就是当前子图的内部的聚合程度与随即分布下的点的聚合程度之"差"称为模块度.
社团发现的算法,主要的思想与聚类中应用的类似,分为划分式和聚合式的算法.相应的有Newman的Fast Algorithm,还有GN的算法等等。
个人觉得这个过程中应该还利用了很多群、以及每个账户的qq分组等信息进行关系网的补充。我试用了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是隐约感觉对群的依赖挺多的。


网友蒙面大侠[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要想做小白鼠,就公开你的一切吧,给腾讯做试验品,其实QQ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很多个人隐私,但都已经被绑在QQ上了,腾讯掌握了几亿人的隐私呵。


网友林雄[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补充 @走X人圭 的,加多一个QQ群。所以可能是 QQ分组+备注+QQ群+朋友网。

官方说法:QQ圈子会严格保护您的隐私安全,QQ圈子是基于QQ好友关系、分组名、备注名,通过聚合分类数学算法进行人脉推荐。这是社交网络类产品进行人脉推荐所采用的技术,不会涉及任何用户的聊天内容、历史操作等个人信息。
更多详见


网友百瑞[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人人也可以看到好友的“好友列表”。所以qq可能会觉得委屈:我不过是主动了点。

问题有两点:1.QQ比人人更有私密性。亲戚、朋友、同事、炮友都在上面,而且积累了很久,就这么公布出去,一般人(社交狂除外)接受不了。2.主动和被动意义完全不同,本来我不会有那个闲心去把人人上好友的列表全看一遍,除非我很关心某人或心理变态。而QQ不仅主动地替你做了这件变态的事,而且做的更好:分门别类,甚至连备注都挖出来了(thanks 2 the innovative technology)。

个人觉得圈子这个想法看似人文,其实很工程师,完全没考虑用户的感受。


网友蒙面大侠[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通过这个介绍发现,“备注”一项早就让我们的qq实名制了啊


网友阿布大人[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无论如何,我对自己的QQ分组跟备注被利用很不爽


网友蒙面大侠[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腾讯侵犯隐私好像是早就有的事了。 不过公正地说圈子对我的分组还是很准确的,连爸爸家的亲戚和妈妈家的亲戚都分开了……


网友匿名用户[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贝叶斯算法


网友杨秋实[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A和B是好友,且A在B的同学组,A和C是好友,且A在C的同学组,则B将出现在C的同学圈


网友betulike[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
“找朋友”算法只使用了QQ号码之间是否为好友这一最简单而直接的数据
...
感觉应该是以QQ群、各种腾讯游戏群为基础来做的,要不然那么大的用户量,算每两个人的关系岂不悲催。还有两个人之间聊天的频率、一个人在某个群中的活跃程度。


网友addren[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很明显,是基于分组和备注!算法应该不复杂。
通过“圈里的好友大多叫我~~”可以看出,绝对是用了备注。


网友诸葛小川[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1、神经网络聚类分析
2、分层信息推介


网友宋永佳[2012版qq]QQ 2012 版 QQ 圈子功能的推荐算法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感觉和图论中的connectivity有关哈,不知道multiscale的算法会不会更精确一些

三 : 内饰提升 新一代帕杰罗预计2015年推出

  [61阅读 新闻]  日前,据海外媒体报道,三菱新一代帕杰罗预计将于2015年推出,新车将有一系列的变化。

三菱三菱(进口)帕杰罗(进口)2012款 3.8L 旗舰版

『配图为现款帕杰罗』

  据三菱汽车产品和战略总监Ryugo Nakao在日内瓦车展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一代帕杰罗可能要等到2015年才会推出。他解释其中的原因为三菱汽车的资源目前有限,因此现款帕杰罗还将销售2-3年时间。

三菱三菱(进口)帕杰罗(进口)2012款 3.0L 30周年精英超越版

『配图为现款帕杰罗』

  现款帕杰罗是该车系的第4代车型,于2006年推出。虽然新一代帕杰罗还有2-3年才会推出,但是Ryugo Nakao表示三菱已经在考虑新一代帕杰罗产品了。

  他暗示新一代产品的内饰将更加豪华、进一步减重,并且保有帕杰罗一贯出色的越野性。动力方面,新一代帕杰罗还有望引入PHEV插电式混动系统。(编译/61阅读 王寅)

  更多阅读:

  全国限300台 帕杰罗30周年限量版将推出
  

61阅读

新闻频道为您展示最快速最真实的报道最深入最犀利的点评>>

本文标题:qq新推出的提醒功能-爱站网推出网站PK功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8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