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黎巴嫩简介-巴黎3大秀:巴黎三大秀-概述,巴黎三大秀-简介

发布时间:2017-09-30 所属栏目:马黎

一 : 巴黎3大秀:巴黎三大秀-概述,巴黎三大秀-简介

巴黎爱墙_巴黎3大秀 -概述

(www.61k.com)Crazyhorse疯马秀、Lidoshow丽都秀、MoulinRouge红磨坊表演秀并称为巴黎3大秀。

巴黎爱墙_巴黎3大秀 -简单介绍

疯马秀是法国艳舞团(疯马俱乐部,成立于1951年)的表演节目,是美体舞台影剧,同时也是一部同名电影,与红磨坊并列为你此生不可不看的3大巴黎表演艺术─。疯马俱乐部是由身材比例一致的美艳舞者与模特组成。她们无一不是极致尤物,因而有秀场维纳斯之艺。疯马俱乐部以裸舞秀著称,它与著名红磨房丽都齐名,其整体演出风格释放出磁性的神秘。

丽都秀传闻是巴黎最华丽的秀场。自1946年至今丽都夜总会每晚都会上演精彩绝伦的演出,由一座溜冰场、23组布景、70位优秀艺术家、600套华丽的演出服汇聚成一部名为《幸福之夜》(Bonheur)的歌舞表演。

红磨坊红磨坊表演秀以现代康康舞的发源地著名。康康舞是1种充满诱惑力的舞蹈,最初是红磨坊中那些为贵胄服务的妓女为营生而编排的,其渊源要追溯到康康舞自身发展成为1种娱乐形式并成为1种风魔欧洲的歌舞的那个时代。今天,红磨坊作为1个旅游目的地,为世界各地的成年游客提供音乐、舞蹈之类的娱乐活动,那段世纪初的法国罗曼史依然在这所俱乐部的舞台上演绎着。

二 :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

黎巴嫩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黎巴嫩曾为法国殖民地,1943年11月22日正式独立,首都贝鲁特,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3,727,703(2000年)。海岸线长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简单介绍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共和国黎巴嫩共和国(TheRepublicofLebanon),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全境长193千米,宽56千米。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黎巴嫩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上下为红色,中间为白色。白色部分中央是一棵香柏树,它在《圣经》中被称为植物之王。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白色象征和平,雪松代表挺拔,坚强及纯洁,永生。国徽呈盾形。盾面上为斜置的国旗图案,周围有白色绶带,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英语。首都,贝鲁特Beirut,人口约180万(2006年),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重要节日

(www.61k.com]烈士节(5月6日)、建军节(8月1日)、独立节(11月22日,1943年)、国庆日(11月22日,1943年)。黎教派众多,各教派重要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日。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地理

位置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国面积10452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

地形

黎巴嫩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

环境气候

属热带地中海型气侯。沿海一带夏季气侯炎热潮湿,冬季温暖,高山地区积雪可达4—六个月,大部分地区10—4月为雨季。沿海平原和贝卡谷地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2℃,1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7℃和2℃。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山区为1200毫米以上。

资源

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已经证明黎巴嫩与塞浦路斯期间海域有石油和天然气,据黎巴嫩当地媒体报道,该海域石油储量6.6亿-8.6亿桶,天然气储量达20万亿-90万亿立方英尺。

人口

400万(2000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和英语。居民约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行政区划

全国分8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亚省、阿卡省、巴尔贝克--赫尔梅勒省。省下共设二十五个县,县下设镇。截止2014年首都贝鲁特(Beirut)人口约150万人,占黎全国人口的40%,是黎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中东著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和新闻出版中心,1975年内战爆发前被称为“中东小巴黎”。
黎巴嫩行政区划包括六个省(括号内为首府):贝鲁特省(贝鲁特)、黎巴嫩山省(巴卜达)、北部省(的黎波里)、贝卡省(扎赫勒)、奈拜提耶省(奈拜提耶)、南部省(赛达)。
首都贝鲁特(Beirut),人口约200万。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首都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Beirut),人口约150万。

贝鲁特是地中海东岸以其独特建筑风格与气候环境并美而闻名的海滨城市。在内战前为中东著名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和新闻出版中心,有东方巴黎之称。十多年的战乱使整个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重建。

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后,贝鲁特被一分为二,从北部的贝鲁特港经中心商业区沿大马士革路到东南郊,形成一条长约6公里、宽约200米的无人区(人称"绿线")。"绿线"以西市区和南部郊区居民大部分为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居民聚居区。"绿线"以东为基督教区。绿线既是东西区隔离带,也是2大教派民兵频繁交战的地带,两区居民不敢轻易往来。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历史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公元前3000年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最早在该地区定居。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等统治。

16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侵入黎巴嫩,1920年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1年11月26日法国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获得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法军全部撤离后,黎巴嫩获得全部自主权。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因国家权力分配产生的矛盾激化,内战爆发。

1989年10月,伊、基两派议员达成《塔伊夫协议》 ,重新分配政治权力。1990年,黎内战结束。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政治

政体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巴嫩实行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内阁行使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为行使司法权的最高司法机关。根据1943年独立时的《民族宪章》规定,总统由基督教马龙派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担任。1990年《塔伊夫协议》签署后,总统权力受到消弱,国家实行权力已转交总理。米歇尔·苏莱曼(MichelSuleiman)于2008年5月当选为黎巴嫩第十二任总统,任期2014年5月25日结束。2014年4月23日黎巴嫩国民议会举行第一轮总统选举投票,因候选人没有获得法定票数,未能选出新一任总统。此后,由于参加总统选举投票的议员未达到法定人数,投票日期被一再推迟。

政府

总理是政府首脑,主要职权是:领导内阁,并担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与协会协商后,组成政府;与总统共同签署除任命总理、接受内阁集体辞职或要求内阁解散以外的命令;签署要求召开特别会议和颁布法律及要求重新审议法律的命令;要求内阁召开会议并实现向总统公报会议内容和将要讨论的禁忌一体;监控国家机构的管理岗位工作,协调各部委间的关系。
政府是国家权力执行机构,军队归其领导,内阁权力如下:为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法律草案等,并采取必要的决议予以实施;监督法律、规章的执行,负责国家民事、军事、安全等所有机构的工作;负责讨论国家重大议题,并需2/3的内阁成员同意才具有法律效力。
黎巴嫩现任内阁于2011年6月组成,共30人,主要成员为:总理纳吉布·米卡提(NajibMikati),副总理萨米尔·穆格比勒(SamirMouqbel),外交和侨民事务部长阿德南·曼苏尔(AdnanMansour),内政和城镇部长马尔旺·沙尔比勒(MarwanCharbel),财政部长穆罕默德·萨法迪(MohammadSafadi),经济与贸易部长纳古拉·努哈斯(NicholasNahas),司法部长谢奇布·卡尔塔巴维(ShakibQortbawi)等。

宪法

1926年5月23日颁布,后经8次修改。1990年9月修改时增加了前言。宪法规定黎巴嫩是1个独立、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国家,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力均属非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1995年10月19日,议会修改宪法第49条,规定“现任总统在(目前)特殊情况下延任3年,延任只准一次”。修改宪法必须由总统提议后、经政府向议会提出,或10名以上议员提出动议,并获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2004年9月2日,议会通过决议,同意拉胡德总统延任三年。

议会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为一院制。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修改宪法、选举总统、批准总理和阁员人选及审议国家财政预算和对外条约及协定。议席按教派间协商后的比例分配,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议会原设9九个议席,基督教派和伊斯兰教派按6∶5分配席位。根据“塔伊夫协议”,黎政府于1991年6月任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占一半的108名议员。1992年7月议会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议席增至1二十八个。本届议会于2005年6月选举产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议员各占一半,现任议长纳比?贝里(NabihBarri)于1992年11月当选,1996年10月,2000年10月,2005年6月三次连任。

司法机构

法院分为初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治安法院。此外还有处理婚丧、遗产继承等问题的宗教法庭。

政党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党派林立,但因力量分散,故目前无一党占绝对优势。主要政党有:

(1)“未来阵线”(FutureMovement):由黎前总理哈里里创建。2005年2月哈遇刺后,其子萨阿德·哈里里接任“未来阵线”领袖。同年6月,萨领导的竞选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赢得近60%议席,“未来阵线”跃升为黎政坛和议会第1大党派。

(2)黎巴嫩长枪党(TheLebaneseKataebParty):1936年11月成立,基督教马龙派政党。2001年10月,卡利姆·巴格尔杜尼当选该党主席。前总统阿明·杰马耶勒为长枪党最高主席。

(3)自由国民党(TheNationalLiberalParty):1958年9月成立,其成员大部分是基督教徒。主席杜里·夏蒙(DoryCHAMOUN)。

(4)“阿迈勒”运动(“Amal”Movement):1974年成立,前身为“被剥夺者运动”。为伊斯兰教什叶派主要组织,曾拥有民兵约6000人,部分已解散,余部集中在黎南部。主席纳比·贝里(NabihBARRI)(现议长)。

(5)社会进步党(TheProgressiveSocialistParty):1949年5月成立,为穆斯林德鲁兹派政党,有党员约6000人。1980年该党加入社会党国际。主席瓦立德·琼布拉特(WalidJOUMBLATT)。

(6)黎巴嫩共产党(TheLebaneseCommunistParty):1924年成立,1948年被宣布为非法,1970年取得合法地位。有党员3000人。总书记赫利德·哈达德。

(7)黎巴嫩共产主义行动组织(OrganizationofCommunistActionLebanon):1970年由黎巴嫩社会主义者运动和社会主义黎巴嫩合并而成。主要领导人穆赫辛·易卜拉欣(MohsenIBRAHIM)。

(8)叙利亚民族社会党(TheNationalSyrianSocialParty):1932年成立。1987年9月该党分裂为两派。

(9)真主党(ThePartyofGod或Hezbullah):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成立,黎穆斯林什叶派政党,与伊朗关系密切。该党拥有民兵约5000人,集中在黎南部地区。1992年2月18日,谢赫·阿巴斯·穆萨维总书记被炸身亡,哈桑·纳斯鲁拉(HassanNASRALLAH)当选总书记。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重要人物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埃米勒·拉胡德:总统。1936年1月10日生于黎巴嫩山区省麦顿县巴布达特镇,出身军人世家,其父为黎开国元勋之一。1959年毕业于英国达特茅斯海军学院,后历任舰长、总司令副官、后勤处长、人事局长、黎军总司令办公室主任、国防部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4年授海军准将。1989年11月,被任命为黎军总司令,晋升中将。1990年奉命重建军队。1998年10月15日,黎议会选举拉为第11任总统,11月24日拉宣誓就职。2004年9月,黎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拉任期延长三年。已婚,生有2子1女。能讲英、法、亚美尼亚语。

福阿德?西尼乌拉:总理。1943年生于赛达,伊斯兰教逊尼派,贝鲁特美国大学商业管理学士、硕士,长期从事金融、财政工作,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1967-1992年担任花旗银行、信贷银行、地中海银行、黎巴嫩银行、黎银监会等金融机构的重要领导职务。1992、1995、1996年三次出任主管财政的国务部长。2000、2003年两次出任财长。2005年6月30日,被新议会126名议员提名为新总理人选。已婚,有3个子女。

纳比?贝里:议长。1938年生于塞拉利昂,穆斯林什叶派,希望运动主席。毕业于黎巴嫩大学法律系,后在法国进修。1963年任黎全国大学生联合会主席,并担任过世界爱国学生联合会执委会委员。后担任黎伊斯兰什叶派最高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希望运动”主席。1984年4月30日,担任水、电、司法、南方、重建事务国务部长。1989年11月,担任水、电资源、住房、合作部长。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担任国务部长。1992年10月21日当选为议长,1996年10月,2000年10月,2005年6月三次连任该职。贝曾于2001年4月访华。有九个孩子。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外交

对外政策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外强调其阿拉伯国家属性,调整与叙利亚关系,积极发展同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大国的关系,重视同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外交关系

黎巴嫩与9八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其中6一个国家在黎巴嫩设有使馆。

伊拉克关系

黎反对美发动对伊战争,认为解决伊拉克问题应尊重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美单方面打伊并持续占领严重影响了地区局势的稳定,引发了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浪潮。支持伊维护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尽快结束暴力,恢复和平与稳定。支持“伊人治伊”,希望伊人民在国家事务上能独立行使选举权,通过自由、公正的选举确定国家的未来。主张联合国在伊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以帮助伊人民摆脱当前的困境。

反恐问题

认为黎仍在受到以色列国家恐怖主义的威胁,谴责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但强调区分恐怖主义与以解放被占领土为目标的人民抵抗运动。黎对安理会1373号决议(2001年9月28日,安理会通过的要求各国采取切实措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议)有保留,认为它为强权干涉弱小国家主权开了方便之门。

联合国改革问题

黎支持安理会改革和扩大,鼓励通过充分讨论、协商一致而形成公正、合理的改革方案,反对对表决设时限,认为强行推动,施压促改,不成熟的方案将有碍改革的进行。黎方立场取决于阿拉伯国家共同协商的结果。黎认为,安理会改革方案应考虑到地区代表性的平衡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主张二十一个阿国应有更多代表权,在安理会中至少拥有两个非常任席位,由亚、非阿国各分一席。目前各国在A、B两方案上存在较大分歧,黎乐见其他建设性的提案。

关于“文明冲突”问题:黎反对“文明冲突”观点,对“9·11”事件后美等西方国家领导人有关“十字军东征”的言论极为不满,强调各种文明应进行对话,和平共处,称黎是各种文明和谐相处的典范。

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黎申请加入WTO,现正积极与各方进行谈判,但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消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强国对弱国的掠夺与控制。

同中国的关系

中、黎1971年11月9日建交,双边关系发展平稳。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刘志明。

黎巴嫩驻中国大使:苏莱曼?沙菲克?拉斯(SleimanChaficEl-Rassi)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同美国的关系黎、美于1943年建交。黎巴嫩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力求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美支持黎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协议》 ;敦促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境内;要求黎政府解除真主党武装。1997年美解除了长达12年之久的对美公民赴黎禁令。美在“9?11”事件后宣布黎真主党为恐怖组织,并向黎政府提出了冻结该组织武装行动、资金,双方进行情报合作等一系列要求,并暗示可能对真主党动武。黎政府则坚持认为应将民族抵抗运动与恐怖主义区别对待,部分拒绝美的要求。此外美在安理会审议联黎部队任期问题时支持削减联黎部队人数、变更其职能,亦使黎感到不满。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美国加大对黎问题的干预力度,迫使叙从黎撤军,支持黎反叙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对黎影响力增强。4月、10月、12月,美联合法、英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2006年,美在黎以冲突期间偏袒以方,在黎形象受损。冲突结束后,美承诺向黎提供2.3亿美元援助,其中4000万美元为军事援助。

同法国的关系

黎巴嫩在1943年独立前曾是法国委任统治地,两国有传统的关系。法为谋求在黎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大力投入黎重建市场。1996年,双方签订了两项财政协定,法向黎提供10.5亿法郎的赠款、优惠贷款和商业贷款。法支持黎哈里里政府主导的经济重建与改革计划,2002年法在第二次国际援黎会议上承诺向黎提供5亿美元援助。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希拉克总理夫妇亲自赴黎参加哈葬礼,法主张对事件进行国际调查,并支持黎举行议会大选,改组政府。4月、10月、12月,法与美、英共同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2006年黎以冲突期间,法推动安理会通过要求黎以停火的1701号决议。冲突后,法派兵2000人参加联黎部队。2007年1月,法召开援助黎巴嫩国际会议,向黎提供5亿欧元低息贷款,共为黎募得逾76亿美元援款。

同叙利亚的关系

黎叙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1个国家。黎独立后,叙未予承认,黎叙仍保持“特殊关系”。1976年5月以来,叙军(最初约2.8万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慑黎巴嫩部队”的名义驻扎在黎。1991年5月,黎叙签署“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和“安全与防务条约”,确定两国将进行最高级和最全面的协调。1996年1月,黎叙签订经济一体化、取消双重税、推进和保证投资、建立联合边界哨所和社会领域合作五项协定。同时,双方决定在与以色列谈判中密切配合,决不单独与以媾和。2004年9月2日,美、法等国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要求叙驻黎部队全部撤离。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美等西方国家和黎反叙派指责叙应对此负责。在空前外部压力下,叙于4月宣布撤回其驻黎全部军队、安全人员和军事装备。7月,黎新政府成立,黎叙关系进入调整期。2006年3月,黎召开全国对话会议,就与叙发展正常国与国关系及划分国界等问题进行讨论。5月,安理会通过1680号决议,要求叙回应黎要求,与黎建立外交关系,划定边界。

1991年5月,黎叙签署“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和“安全与防务条约”,确定两国将进行最高级和最全面的协调。1996年1月,黎叙签订经济一体化、取消双重税、推进和保证投资、建立联合边界哨所和社会领域合作五项协定。同时,双方决定在与以色列谈判中密切配合,决不单独与以媾和。2004年9月2日,美、法等国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要求叙驻黎部队全部撤离。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美等西方国家和黎反叙派指责叙应对此负责。在空前外部压力下,叙于4月宣布撤回其驻黎全部军队、安全人员和军事装备。7月,黎新政府成立,黎叙关系进入调整期。2006年3月,黎召开全国对话会议,就与叙发展正常国与国关系及划分国界等问题进行讨论。5月,安理会通过1680号决议,要求叙回应黎要求,与黎建立外交关系,划定边界。

2006年4月,黎议长贝里访叙。7月,黎总统拉胡德与叙总统巴沙尔通电话。8月,黎总统拉胡德、总理西尼乌拉分别与叙总统巴沙尔、总理奥特里通电话。同月,叙外长穆阿利姆访黎。9月,叙黎关系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胡里访叙。10月,黎前总理卡拉米、胡斯先后访叙。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目前在黎境内共有约36.7万巴难民,其中26%住在大城市,45%住在得到联合国救济的十二个难民营,约7万人生活在没有卫生、教育及社会服务等保障的十三个居民点。

2006年,黎继续积极发展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黎

以冲突期间,阿拉伯国家给予黎政治与财力上的支持。冲突结束以后,沙特、阿盟等亦积极斡旋,调解黎内部矛盾。

同以色列的关系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1982年6月,以色列大规模入侵黎巴嫩。1985年,以色列以保卫北部加利利地区为由在黎南部建立了约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在“安全区”驻扎了千余人的部队,并扶植由3000名亲以黎基督徒组成的南黎军。2000年5月,以色列单方面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但黎仍坚持1923年国际边界线,要求以结束对谢巴农场的占领,并撤至1967年6月4日的叙以边界线;谴责以修建“隔离墙”。2005年,真主党武装与以军在黎南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武装越境袭击以色列并俘获两名以军士兵,以军随即对黎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黎以冲突骤然升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8月11日,安理会通过1701号决议,要求双方全面停止敌对行动。14日,双方停火。此次冲突造成黎逾1000平民死亡,4000余人受伤,逾100万人流离失所。以色列亦有157人死亡。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民族和宗教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4世纪的马赛克耶稣像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世界中1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

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穆斯林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现在上述2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

1920年大黎巴嫩成立后,不仅地域大大扩大,人口也增加了近一倍。在这新增加的人口中,十叶派和逊尼派居多,均超过了德鲁兹派人数,从而造就了今天马龙派、十叶派和逊尼派三大教派为主的局面。

黎巴嫩的居民除阿拉伯人外还有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他们分属的宗教派别增加了黎巴嫩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1992年按新宪法选举产生的议会中共有十个教派取得了单独的席位,另有1个席位给予了其他少数派的代表,目前库尔德人的黎巴嫩国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不能参加选举。除上述三大教派和德鲁兹派外,还有伊斯兰教阿拉维派,基督教的希腊天主教派和亚美尼亚东正教派。下面就逊尼派以外的其他大教派的情况作一简介。

一、基督教马龙派

马龙派是基督教中1个产生比较早的教派。早在叙利亚还是罗马帝国的行省时,在其首府安塔基亚有一位叫马鲁的基督教早期圣徒创立了1个教派,该派的许多信条与当时在君士坦丁堡和安塔基亚居主导地位的基督教信条不同。马鲁在世时受排挤、迫害,后迁入黎巴嫩。

早在十字军东征前,马龙派就与法国有较多的联系,曾被法王承认为与法国一体的民族。在教义上,马龙派更接近罗马天主教,但直到18世纪才正式承认罗马教皇,成为天主教的1个派别。所以,从那时起到现在,罗马教皇对马龙派的宗教事务和黎巴嫩的政治事务一直都有影响,但从总体上说,法国对黎巴嫩事务似乎更有影响,故今天在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都有马龙派信徒。

在伊斯兰时代,马龙派和沙姆地区其他派别的基督徒备受欺凌。从倭马亚朝哈里发阿穆鲁·本·阿卜杜·阿齐兹起(717~720),到后来的阿拔斯朝哈里发都对基督徒作出过许多苛刻的歧视性规定,比如家门口要挂魔鬼塑像,出门不准骑马,只准骑驴和骡子,而且身上要披特殊颜色的布条,以表明是基督徒……

基督教的发迹早于伊斯兰教数百年,在阿拉伯穆斯林来到沙姆地区之前,这里已有不少闪族的支脉信奉了基督教,如阿拉马人、迦南人等,他们大都在后来漫长的伊斯兰时代里改奉了伊斯兰教,可也有部分人保持了原有信仰。历代的哈里发们虽然不要求他们改教,但在政策上加以歧视,于是那些保留信仰的基督徒便迁往边远山区,对于当时来说,黎巴嫩是一上佳选择。马龙派到了黎巴嫩后,与当地的基督徒融合,并逐渐强大起来,以至于能够打败哈里发的军队。

在穆阿维叶和阿卜杜·马立克时期,都曾有讲阿拉伯语、信基督教的拜占庭雇佣兵吉拉吉麦人以黎巴嫩为落脚点,从利卡山进攻沙姆地区,在马龙派的协助下迫使哈里发向拜占庭皇帝进贡,后来有相当部分雇佣兵留在了黎巴嫩山区,并逐渐与马龙派融为一体。他们在拜占庭时期和十字军东征时期都曾反对过伊斯兰教的统治。

通过考古发现,在世俗生活中古叙利亚语至少到13世纪末还相当流行,至今仍有少数教堂中规定使用这种语言,但在习俗上却与穆斯林有明显区别。

黎巴嫩山区历代都享有一定的独立性,而马龙派和德鲁兹派则历来就是山区的地方实力派。到奥斯曼帝国中后期,马龙派的沙海希家族突起,成为诸望族之一,曾长期掌握地方政权,埃米尔由该族世袭。

在1840年开始的摄政时期和1864年以后的教派平衡政体中,马龙派在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下,掌握了地方自治权,成为殖民主义在山区的代理人。

1920年,为了完全摆脱在伊斯兰统治下长期充当"顺民"的二等公民地位,以马龙派为首的各基督教派一致怂恿法国委任统治者成立“独立”的大黎巴嫩,以确保基督徒的利益。1943年正式独立后,各派形成1种权力平衡的新模式,即1943年的国家公约(未成文),各方承认马龙派在国家事务中领导地位,由该派出任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要职。作为平衡,外长由希腊东正教或希腊天主教人士出任,议会主度由十叶派出任,总理由逊尼派担任,德鲁兹派人则出任国防部或其他政府部长。

这种权力分配方式随着各派人口的增长,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显得不合理,要求改革的呼声逐年增高。1975~1976年黎巴嫩内战总爆发,1982~1985年黎巴嫩再度内战,期间出现长期危机,至此改革权力分配方式已成必然之势。1989年的全国和解宪章和1991年的新宪章都明确提出废除教派政治,对总统、总理、总司令等军政权力职务的权限重新做了规定,但教派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权力的分配仍以教派为基础,三大教派仍是主导,其中马龙派虽在人数上失去了第一的地位,但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仍保持第1大派的地位,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职仍由该派担任,只是权限相对缩小了。

二、十叶派

十叶派与逊尼派的斗争众所周知,穆罕默德归真后,一部分人认为应由阿里继位,但事与愿违。661年,穆阿维叶夺得哈里发职位,建立了倭马亚朝。680年,他的继承者击败了阿里次子侯赛因。

从支持阿里开始,后又支持其后裔的这部分人就是十叶派的先祖,他们在倭马亚时代和阿拔斯时代倍受迫害,虽然曾在埃及建立法蒂玛朝,但其后仍遭逊尼派的打击、迫害,不得不到处流散、逃难,其中有不少人便看中了黎巴嫩一带,把它当做栖身之地。黎巴嫩山区、南部和叙利亚均有相当比例的十叶派人。

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十叶派人历来被称为“穆塔卧来”,意即阿里的追随者。随着时代变迁,十叶派又分出许多支派,其中较有名的12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阿拉维派等在黎巴嫩均有信徒。他们当初主要生活在赛伊达、贝卡、巴勒贝克一带,现在的生活地域则相对广阔一些,但仍以黎巴嫩南部和贝卡谷地为主。

十叶派在人数上已成为黎巴嫩的第1大派,据1990~1991年统计,穆斯林占黎巴嫩人口的54%,其中94%属十叶派。

历史上的黎巴嫩主要是指山区,居民以马龙派和德鲁兹派为主,其独立性也体现在山区。1920年大黎巴嫩建立后,黎巴嫩的十叶派开始发挥作用,广大穆斯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殖运动,反对基督教压迫,积极争取民族的复兴统一。他们的斗争与当时发生在叙利亚的斗争遥相呼应。

黎巴嫩的十叶派随着自身力量的壮大,在黎巴嫩内部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1975~1976年内战时期,产生了以十叶派为主的阿迈勒运动,在后来反对以色列占领和美、法等国武装干涉黎巴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一度在巴勒斯坦武装离开黎南部后成为那里反抗以色列占领的主要力量。但是,最近十几年来,十叶派在南部的作用与影响逐渐被新起的真主党取代。黎巴嫩真主党同样以十叶派为主体,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是目前黎巴嫩南部,乃至整个阿以战线中最为活跃的力量。现在十叶派仍占有议会主席和国防部长等要职。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逊尼派宗教人士三、德鲁兹派

在当初马龙派把黎巴嫩北部作为主要立足点之后,与逊尼派矛盾并受排挤迫害的其他派别如十叶派、伊斯玛仪派的信徒,和部分波斯血统的穆斯林从波斯一带来到黎巴嫩,将南部山区当作他们的主要立足地。像北方马龙派融合当地的迦南人、阿拉马人一样,南方的十叶派信徒也进行着类似的同化过程,但主要在穆斯林之间进行。因为本地的迦南人、阿拉玛人均为基督徒,除少数留下外,大部分都北迁,与北方的基督教各派融合。南方的融合除阿拉伯人外还有波斯人,有资料表明,阿拉伯塔米姆部落的一支加入了这一融合,到11世纪中叶,南方的十叶派信徒形成了1个新的派别--德鲁兹派,到本世纪初,他们与马龙派一起成为黎巴嫩政治舞台上的2个主角。

“德鲁兹”一名来自一位波斯传道者,名叫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德鲁兹,他曾是法蒂玛朝第6任哈里发(996~1021)的助手。德鲁兹在穆斯林中首先提出尊崇统治者,缩小"有限的人"与"无限的神"之间的差距,在神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他们认为真主有9至十个化身,而最好的1个是统治者本人,这与信奉7位伊玛目的伊斯玛仪派相似。

德鲁兹派在黎巴嫩的传播过程中,还先后融合了一些显赫的阿拉伯部落,如马尼人、伊尔斯兰人、琼希拉特人等。近200年来,琼希拉特人一直是德鲁兹派的首领。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德鲁兹派的势力扩展到舒夫山区和贝鲁特东南部。马立克时期,统治者杀害了大量非逊尼派穆斯林,其中包括德鲁兹派人,北方的马龙派乘机向南扩张,把势力一直扩张到德鲁兹的传统地区。

17世纪,德鲁兹派的派别斗争使马龙派势力进1步扩张。埃米尔法赫鲁丁时期(1590~1635)是德鲁兹派历史上的顶峰时期,统治的地域北起安塔基亚,南到巴勒斯坦的索夫德地区,德鲁兹派人的家园也因此扩展到卡尔麦勒山和加利利地区。1947年,那里有1.1万德鲁兹派人。

18世纪初,由于内部的盖斯派和也门派发生战争,使相当数量的德鲁兹派人从舒夫山区迁到了豪兰地区,在今叙利亚南部的德鲁兹山定居。这种迁徙活动在19世纪的教派斗争中发生得更多,如1860年德鲁兹派与马龙派进行战争期间,使德鲁兹山的人数多到足以成为德鲁兹派的第二聚居点。

在黎巴嫩正式独立前,德鲁兹山中的德鲁兹派人数超过在黎巴嫩其他地区的人数。后来由于连绵不断的内外战争和长期的动荡不安,逃到叙利亚的德鲁兹派人数与日俱增,但在舒夫、木坦等地区仍居往着大批德鲁兹派人,今天该派占黎巴嫩人口的6.7%,占叙处亚人口的3.1%。德鲁兹派历来是黎巴嫩的1个主要派别,它与马龙派的关系史曾是黎巴嫩山区史的主线,后由于大量人口迁往叙利亚,它的影响与作用便逐渐减弱,尤其是大黎巴嫩成立后,德鲁兹派在人数上被逊尼派和十叶派超出,从而被挤出三大教派,成为与东正教相仿的二等教派。

但由于传统的惯性,该派在近代的历次斗争中仍不甘落后,争唱主角。40~50年代以来,琼希拉特父子--卡迈勒·琼希拉特、瓦立德·琼希拉特作为黎巴嫩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凭靠舒夫、木坦地区对黎巴嫩事务施加影响,他俩领导的社会党是马龙派长抢党、自由国民党的老对手,他俩领导下的民兵在1958年内战中异军突起,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在1975~1976年内战中,他俩领导的社会党牵头组成亲苏的左派黎巴嫩民主阵线,与叙利亚的关系很微妙。1982年后他俩领导的社会党又牵头组成除十叶派阿迈勒运动外的另一支重要反抗以色列占领的力量--黎巴嫩拯救阵线,他俩领导的民兵与阿迈勒运动民兵的军事行动在迫使以色列撤军,马龙派总统阿明·杰马耶勒废除5.17黎以撤军协议,转向叙利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德鲁兹派人自古热爱自由、独立,琼氏父子,尤其是爸爸卡迈勒为使左派社会党完全掌权,取得在黎的统治地位,奋斗了一生。他本人想当总统,在这一点上与叙利亚存有严重分歧。1977年,卡迈勒被暗杀。这里顺便指出,德鲁兹派也是叙利亚近代史上的1个重要角色,1920年法国委任统治者曾把叙利亚划分为五个小国,其中便有以苏韦达为首都的德鲁兹国,后来在叙利亚民族主义者的反对下,1922年复又合并为除黎巴嫩和伊斯肯德伦省以外的现代叙利亚,此后德鲁兹派人一直是反对法国委任统治的先锋,他们的起义活动遍及整个叙利亚。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经济

概况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黎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650亿美元。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黎预期经济利好,大兴土木,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2006年长达月余的黎以冲突造成黎大量基础设施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32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70亿美元,使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战后重建任务艰巨。冲突结束后,黎已获得逾100亿美元援助承诺。

2006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公共债务:410亿美元

外债:192亿美元

财政赤字:38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206亿美元

人均GDP:515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4%

通货膨胀率:7%

货币名称:黎巴嫩镑

汇率:1美元=1507.5黎镑

资源概况

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

工业

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加工业为主。主要行业有非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家具、服装、木材加工、纺织等。从业人数约20万,占黎劳动力的7%。2005年工业投资额为1.04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是仅次于商业和非金融服务业的第3大产业。

农业

农业欠发达。2005年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全国可耕地面积247939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04009公顷。牧场36万公顷,林地面积79万公顷。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水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1%。果园面积约6万公顷,主产柑桔、苹果、葡萄和香蕉,年出口水果约26万吨。黎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国内粮食耕种面积共8万公顷,其中大麦、小麦种植面积2.5万公顷。其他农产品有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烟草、甜菜、橄榄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2001年生产葡萄酒500万瓶,其中40%出口。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种植区,占全黎种植面积35%及谷物产量的30%。

旅游业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原为中东旅游胜地。内战前,每年入境旅客达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以上,游客主要来自海湾地区产油国和欧美国家。内战期间,旅游业一蹶不振,战后黎政府将振兴旅游业作为重建计划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发展旅游业的投资计划。黎现有各类星级饭店398家,床位约1.1万张。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

交通运输

黎交通以海、空为主,公路次之。

水运:主要港口有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赛达港。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现有集装箱及集散货码头十四个。2005年吞吐量为471.2万吨,承担着黎70%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量。

空运:贝鲁特机场是著名航空港,内战前有70家航空公司飞机经停贝鲁特机场。内战期间,机场经常被迫关闭。1990年黎政府投资4亿美元改造贝鲁特机场,将其吞吐量由每年200万人次提高到600万人次。目前有35家航空公司飞经该机场。2005年起降班次30627次,年航空货物吞吐量为6万吨。黎以冲突期间,机场的多次遭以军轰炸,严重被毁。

公路:贯穿全境,全长约7100公里,其中沥青路3500公里。高速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期间破坏严重,黎政府制定了修复计划,但因资金无法到位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平均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前列,车辆总数为145万辆。黎以冲突期间,黎全国公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铁路:全长335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尚不能使用。

财政金融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贝鲁特曾是中东金融中心,外汇和黄金可自由买卖。至2001年上半年,全国有72家银行,其中商业银行65家,各类分行和分支机构多达7三十个。黎的第1大银行是黎巴嫩中央银行,由政府控制,负责货币的发行。黎银行多为私人所有,其中较大的有奥狄银行、黎巴嫩-法国银行、毕卜鲁斯银行等。2001年黎银行业收入占GDP的9%。2006年,黎财政赤字38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黎外汇储备为130.4亿美元,黄金储备58.36亿美元。

对外贸易

外贸在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经济相协调的外贸政策,制定配套措施,提供充分保障,开展经济外交,引进资金。出口商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金属制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玻璃制品和水泥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美国、法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叙利亚和中国。

人民生活

2002年平均预期寿命73.5岁,出生率千分之二十八。至2005年,黎共有医院161所,床位约9700张,注册医生约4000人,医护人员共约2万人。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军事

政府军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由陆、海、空三军组成。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内战中军队分裂。1984年组成“六人军事委员会”,与总司令共同掌握领导和指挥军队的最高权力。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十八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

军力

黎巴嫩军队约有6万人,分陆军、空军、海军三个军种。
除正规军外,黎巴嫩还有一些军事化部队,分别隶属于内务部、公共与国家安全总局,其中以内务部内部安全部队最为强大,约1600人,主要用于防护重要军事目标、国家目标,维护内部秩序,展开各种特种行动。民防部队也是一支军事化部队,主要由民防中心、中央直属事故救援局部队和分队、消防安全和急救分队(在每个大型居民点都有部署)和预警局组成,人员编成超过了2.3万人,全部是文职人员,其中志愿消防队员约有1.6万人。
黎巴嫩还计划组建边防近卫军部队,保障南部边界的安全,由于缺乏资金,这一计划暂时无法得到实现。黎巴嫩和以色列的边界主要由真主党游击队、黎巴嫩陆军和内务部混成部队控制,混成部队约1000多人,总部位于马扎营市。黎巴嫩和叙利亚边界边防检查站、黎巴嫩机场、海港的安检工作主要由公共安全局部队负责。

总兵力约6.5万人。由法国和美国负责提供武器和训练。陆军5.2万人,编成十一个旅和四个特种兵旅.

军备

装备坦克272辆、装甲运输车1400辆、火炮328门、反坦克炮218门,还有反坦克导弹400枚及各型高炮113门。空军1700人,编成一个战斗机中队、三个直升机中队和一个教练救援机中队。装备战斗机2架和直升机4架。海军约2000人,装备7艘巡逻快艇和2艘登陆艇。内部治安军8000人,装备有50辆装甲车、6艘巡逻艇。总司令米什阿勒·苏莱曼中将。

2006年10月,1.5万名黎政府军40年来首次部署到黎以边境,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文化

文学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纪·哈·纪伯伦公元7至15世纪末,黎巴嫩隶属于阿拉伯帝国。16世纪被土耳其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文学衰弱。19世纪,黎巴嫩处于文艺复兴阶段。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家有纳绥夫·雅齐吉(1800~1871),他著有玛卡梅韵文故事《两海集》。布特鲁斯·布斯塔尼(18191883)和尤素福·艾西尔(1815~1889)对散文的形成作出贡献。苏莱曼·布斯塔尼(1856~1925)翻译了荷马史诗《伊利昂纪》(1904)。艾哈迈德·法里斯·希德雅格(1804~1888)著有《希德雅格游记》,马龙·奈卡什(1817~1855)将《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改编为剧本,被认为是近代阿拉伯第1个剧作家。19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杰尔吉·宰丹(1861~1914)在埃及创办《新月》等杂志,并创作《迦萨尼姑娘》、《卡尔巴拉的少女》等通俗历史小说20多部。

20世纪初,黎巴嫩侨居美洲的一些作家,以“笔会”为中心,逐渐形成阿拉伯文学史上第1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叙利亚-美洲派”。主要代表人物黎巴嫩人艾敏·雷哈尼(1876~1940),著有《雷哈尼亚特》、《阿拉伯诸王》(1925)、《伊拉克的心脏》(1935)和《黎巴嫩的心脏》(1947)等诗歌散文集。1883~1931),用阿拉伯文著有《叛逆的灵魂》(1908)、《折断的翅膀》(1911)等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教僧侣的小说集,他后期用英文写作散文诗和寓言。他最著名的诗集是《先知》(1923)。米哈伊勒·努埃曼(1889~)有诗集《眼睑的私语》和小说集《往事》(1937)等。与他们同时的还有阿拉伯著名的女作家梅·齐娅黛(1886~1941),主要作品有《梦之花》(1911)、《黑暗与光明》等。

1931年纪伯伦在美国逝世,叙利亚—美洲派的作家星散,文学中心转入埃及。这时埃及出现一批描写现代生活的优秀作家,有人称之为埃及现代派。黎巴嫩女作家赛勒玛·萨伊格(1889~1953)属于这一派。她的主要作品有《气息》(1923)和《波斯姑娘》等,描写劳动妇女的悲惨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黎巴嫩反法西斯同盟创办《道路》杂志,作家欧麦尔·法胡里(1895~1946)任主编,他的代表作有《上闩的大门》(1937)、《四季》(1941)、《市场上的文学家》(1944)和《黎巴嫩的真理》(1945)等政论集。《道路》杂志团结了许多进步作家,他们被称为“道路派”。这些作家创作的主题多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和平与民主。具有进步倾向的作家还有拉伊夫·胡里(1913~1967),他著有《人权》(1937)、《法拉比》(1943)、《阿拉伯人的神话》(1944)等。这个时期的著名诗人有伊勒亚斯·艾布·舍白凯(1903~1948),他的诗表现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向往,主要诗集有《竖琴》(1936)、《天堂的蛇》(1938)、《心的呐喊》(1944)和《直至永远》(1945)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文学趋于繁荣。马龙·阿布德(1886~1962)以描写农村日常生活的短篇小说见长,不少小说描写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他的长篇小说《红色埃米尔》,写19世纪初农民起义反对暴君巴什尔的残酷统治。他还著有文学史等文学研究专著黎巴嫩著名诗人有安杜尼斯(即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艾斯贝尔,1930~  ),1957年开始担任《诗歌》杂志主编,是黎巴嫩自由体诗歌的开创者,70年代阿拉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之一。他著有诗集《大地说话了》(1957)、《风中树叶》(1958)、《五首诗》(1980)等。布卢斯·塞拉迈(1902~1979)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三部反映古代阿拉伯人历史的史诗《盖第尔节》(1949)、《利雅得节》(1955)和《西提纳节》被认为是黎巴嫩当代的优秀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受伤者的回忆》和《面包与盐》。赫利勒□哈维(1925~)在60年代崭露头角,以诗集《芦笛和风》闻名。阿里·绥迪格□阿卜杜□卡迪尔著有诗集《幻想与革命》(1958),它的主题是缅怀过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新闻媒体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以中东新闻中心著称。全国各类报刊有600余家,其中52家政治性日报。主要日报有《白天报》,发行量约4万份;《使节报》发行量5万份;《旗帜报》发行量6.2万份,其中在黎发行2.95万份;《家园报》发行量1.4万份;《安瓦尔报》发行量5.8万份。主要刊物有《事件周刊》、《阿拉伯周刊》、《狩猎者》、《杂志周刊》、《黎巴嫩评论》、《周一早晨》等。

通讯社: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是唯一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2年,属新闻部领导。每日发阿、英、法三种文字的新闻稿,只报道官方的黎国内消息。中央通讯社为私人通讯社,创立于1982年9月。每日用阿文报道黎国内政治、经济、商业等方面消息。 《中东报道》是私人通讯社,1977年创办。除周末外,每日发黎国内、外消息英文通讯稿。周末有综述和新闻分析内容的专刊。在开罗和华盛顿设有分社。

广播电台:黎全国现有140多家广播电台,其中大部分是私营娱乐性电台。其中,黎巴嫩广播电台为国家广播电台,属新闻部领导。其前身是“东方电台”,始建于1938年。1962年开始增用阿、法、英、西和葡语对外广播。内战爆发后,由于经济困难,该台被迫停止对外广播。“祖国之声”电台为黎伊斯兰教逊尼派慈善基金会于1984年创办。每天广播二十个小时,除英语新闻节目外,主要用阿语广播。“人民之声”电台为黎巴嫩共产党于1987年创办,每天广播18小时,每隔半小时有一次新闻节目。在开罗、巴黎、伦敦和莫斯科派有常驻记者。

电视台:黎巴嫩国家电视台,成立于1978年。属黎巴嫩电视公司所有,政府仅有一半资本,但公司的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均由政府任命。每天有两套节目,每套播放10小时,用阿、法和英语播放新闻节目,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节目则以阿语为主。未来电视台,创办于1992年,由已故前总理哈里里创建,是黎目前第二大电视台,2001年5月与沙特的MBC电视台合并。黎巴嫩广播公司电视台成立于1985年,该台系私营电视台,有两套节目,其中一套称为“C33”,以法语节目为主,除播放本国编制的新闻节目外,还转播法国“TV5”电视台的法语新闻节目。灯塔电视台,由黎真主党开办,创办于1991年,是该党的宣传喉舌,节目的政治性和宗教性很强。

音乐时装

黎巴嫩高度发达的通俗文化也极富特色。黎巴嫩音乐家在阿拉伯世界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女歌唱家费鲁丝更是当代阿拉伯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艺术家,其地位无人匹敌,被阿拉伯人自豪地称为“阿拉伯人派往星球的使者”。阿拉伯世界青年一代更喜欢的那些美貌、妩媚、火辣的歌星、舞星及影视明星,也大多来自黎巴嫩,虽然这些明星在黎巴嫩国内也不无非议。黎巴嫩的时装在中东久负盛名,近年来,黎裔时装设计师更是火爆欧美,有多人跻身世界一流时装设计师的行列。现年四十岁的伊利·萨阿卜的时装为众多好莱坞明星青睐,2002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哈里·贝瑞领奖时身着的那套艳压群芳的晚装,即出自萨阿卜之手,他还曾荣获黎巴嫩总统颁发的共和国勋章。黎巴嫩还以美女闻名遐迩,来自黎巴嫩的美女曾多次戴上世界小姐的桂冠。在贝鲁特等都市的街头漫步,到处可见明眸皓齿、婀娜窈窕的美女,打扮既入时又开放。所有这些令外来游客流连忘返,难以相信自己身处1个阿拉伯的都市。贝鲁特还拥有阿拉伯世界较为少见的众多夜总会、酒馆、赌场、跑马场,这些主要集中在东部基督徒聚集区的游乐场所,为贝鲁特带来了繁华与喧嚣,也与城市西部穆斯林聚集区传统、保守而宁静的氛围形成巨大反差。

习俗禁忌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巴嫩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较深,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其风俗习惯比较开放。但有些部落仍保留传统的社会习惯。尤其是西贝鲁特及南黎巴嫩等地区。黎巴嫩有许多奇特的婚俗,有1种叫“当面灌水”。

黎巴嫩人见面一般喜欢握手。阿拉伯人忌黄色;在大庭广众面前要避免吃猪肉和喝酒;妇女忌暴露肌肤;禁止侮辱公务员,国旗和宗教信仰;忌给妇女拍照。

黎巴嫩穆斯林的婚俗与埃及、叙利亚等国大体相同。人们普遍主张早婚,黎巴嫩允许近亲婚姻,此俗盛行至今。传统的婚礼长达7天,在巴加,人们举行婚礼时,为了将欢乐送遍全区,往往鸣枪助兴。商务活动要约会,但黎巴嫩人不太注重准时。饭后是谈公事的合适时机,鲜花和糖果是比较好的礼物,不要送酒和香烟。黎巴嫩人喜欢别人赞美他们的家庭。可以谈论买卖、孩子、教育和旅行。他们爱听笑话。避免谈论政治、宗教和男女关系。

黎巴嫩穆斯林的婚俗与埃及、叙利亚等国大体相同。人们普遍主张早婚,黎巴嫩允许近亲婚姻,此俗盛行至今。传统的婚礼长达7天,在巴加,人们举行婚礼时,为了将欢乐送遍全区,往往鸣枪助兴。商务活动要约会,但黎巴嫩人不太注重准时。饭后是谈公事的合适时机,鲜花和糖果是比较好的礼物,不要送酒和香烟。黎巴嫩人喜欢别人赞美他们的家庭。可以谈论买卖、孩子、教育和旅行。他们爱听笑话。避免谈论政治、宗教和男女关系。

通俗文化

在黎巴嫩的里布瓦地区,姑娘们心目中最爱的是“骑士式丈夫”。因当地马匹很少,新郎多骑毛驴赴新娘家。途中常被埋伏在路旁朋友“劫”走,他必须施展全部武艺。才智,越快逃脱,回到新娘身边,那么他的才智、武艺就越高,就越能成为新娘心中最爱的“骑士丈夫”。黎巴嫩人极其重视彩礼。彩礼分为首批彩礼、末批彩礼。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社会

科技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巴嫩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受总理直接领导,宗旨是把科学与研究策略纳入国家政策范畴之内。科委下设国家地球物理中心、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国家遥感中心和原子能委员会等四个科研机构和1个文献中心。

教育

黎全国有中小学2535所,在校学生100万,教师6万余名。公立学校约1300所。其它还有私人免费和私人收费学校。综合大学4所,相当于大学和大学预科的学院20多所。黎巴嫩大学是唯一国立综合大学,1953年创建。贝鲁特阿拉伯大学创办于1960年,贝鲁特美国大学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866年,用英语讲课。贝鲁特圣·约瑟大学1881年建立,用法语讲课,设有孔子学院。

1992年教育经费预算为2069.95亿黎镑,占国家财政总预算的12.96%。1989年全国有中小学2305所,学生71.9万,教师52017名。公立学校1271所,教师占全国中小学教师总人数的51.72%,学生占32.94%。其它还有私人免费和私人收费学校。

综合大学4所,相当于大学和大学预科的学院20多所。黎巴嫩大学是唯一国立综合大学,1953年创建。贝鲁特阿拉伯大学,创办于1960年。贝鲁特美国大学,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866年,用英语讲课。该校附属的“美国大学医院”规模大,设备先进,是贝鲁特最主要的医院。贝鲁特圣?约瑟大学,1881年建立,用法语讲课。

有黎巴嫩大学、贝鲁特阿拉伯大学、贝鲁特美国大学和贝鲁特圣约瑟大学等著名院校。全国文盲率为城市男性占22%,女性占42%;农村中男性占26%,女性占53%。

医疗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巴嫩卫生医疗服务系统以私营医院、诊所、药房为主体(90%),国家医疗单位为补充。目前,黎有医院161所,床位9710张,注册医生3865人,医护人员约20000人。

黎巴嫩的医疗保险可通过两条渠道购买: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涵盖医疗保险,由雇主为其雇员购买。被保险人为雇员,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和由其承担赡养义务的家庭成员。社会保险的保险费分

3种情况:

第1种:每个被保险人每年交纳3000美元。享受最高级医疗待遇,例如住院可享受套间。这类投保人通常为高收入的自由职业者。

第二种:每个被保险人每年交纳1000美元,但必须由行业公会组织集体投保。这种保险的受益人可享受与上述受益人同样的待遇。

第3种:每个被保险人每年交纳300美元。这种保险以社会基层人员为主要对象,可享受的医疗待遇比前者要低,住院通常为3人间病房。

(2)医疗保险。这是1种自愿保险。保险费根据被保险人的年纪及身体状况而有所不同。通常规定六十岁以下身体健康者保险费为每年300美元,六十岁以上者为每年600美元。

常年有病者视具体情况而定。已投保社会保险者无须再投保医疗保险。

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受益人均可凭医院或药店的正式发票向保险公司报销90%医药费,自负10%。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旅游

景点介绍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旅游圣地巴尔贝克

最初巴尔贝克被称为Heliopolis,希腊语意思是“太阳之城”,后来得名于迦南的古代国王巴尔Baal。(圣经中将古代的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成为迦南)

巴尔贝克遗址包括木星神殿、巴克斯酒神殿、以及环绕它们的卫城。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年。

巴尔贝克遗址

木星神殿前后用了200年修建。

两座神殿都是为了Heliopolis的三位一体的神Hadal而建。Hadal是叙利亚人的雷电之神、和自然之神,他是一位非常年轻的、保护农业收成的神,因此可以说巴尔贝克是异教徒礼拜的重要遗址。

巴尔贝克城始建于腓尼基时代,公元前333年来自古罗马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腓尼基人,巴尔贝克从此改称为Heliopolis----太阳之城。

罗马人开始在此建立神殿和各种建筑,远比罗马更加辉煌。

在基督教盛行时期,一座祭祀巴巴拉圣人的教堂被修建。公元634年一座巨大的清真寺和一所学校修建在神庙的旁边,后被用做大本营。

巴尔贝克遗址:

通廊Propylaea

六角前殿Hexagonalcourt

大殿,伟大的大本营

木星神殿祭奉三位神----Hadad雷电之神,他的妻子Atargates和他的儿子Mercury巴克斯神殿祭奉酒神非凡的维纳斯神殿在所有的风景名胜地中,罗马古建筑遗址巴尔贝克堪称之首。

位于贝卡谷地北部的巴尔巴克保留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罗马神殿遗址,同时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罗马建筑遗址。那些高耸的圆柱和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足以让您赞不绝口,再加上周围雪山的环抱和贝卡谷地的宁静富饶,都给这处遗址平添风采。来到黎巴嫩如果没有参观巴尔贝克就像去了中国没有去长城一样。

每年的七、八月,这里会举办巴尔贝克国际节,届时来自来自欧洲的音乐家、戏剧艺术家和黎巴嫩民族舞蹈家汇聚一堂,奇特的灯光技术和美妙绝伦的歌舞将古老的遗址映焰得更加绝美。


黎巴嫩圣谷
圣谷是世界上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修道士的聚居地。它的许多修道院年代已十分久远,引人注目地座落在崎岖不平地谷中,附近是黎巴嫩山林遗址,这里的树木是古代宗教建筑优质的木材。

圣谷是黎巴嫩最幽深、最美丽的山谷之一,是典型的世外桃源。在峡谷的底部流淌着发源于圣松山脚的卡迪沙河,在峡谷的著名的雪松林之上耸立的是黎巴嫩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

“Qadisha”这一词源于闪族语系,它的词义是“神圣的”,因而WadiQadisha的意思就是“圣谷”了。圣谷中有一些天然山洞以及由人搭建起的石屋,这些建筑自公元前3世纪至古罗马时代一直有人居住。另外圣谷中还散布着一些用石头建成的小礼拜堂、寺院以及一些偏僻的修道院。早在中世纪早期,这里就成了修道士、隐士、苦行修道者的收容所。这些虔诚的教徒属于不同的教派,这些教派大多是因为对于基督本质的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他们中有基督教教派、基督一性论者以及基督一志论派等。那时圣谷中居住着很多信徒,其中甚至还包括伊斯兰教教徒。这里的居民讲着各种语言,有希腊语、阿拉伯语以及埃塞俄比亚语等。圣谷被一分为二,每一部分都分别以一处修道院的名字来命名。

圣谷从基督教早期就一直是修道士的聚集地。黎巴嫩山林里的树木是圣林的残存者,同时也是古代非常珍贵地建筑材料。圣谷的修道院是残存下来的最重要的反映基督教根本教义的典范。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世界自然遗产——黎巴嫩提尔

提尔据说是紫色颜料的诞生地。它是最雄伟的腓尼基城市,统治着一些海域,建立了象卡地兹和迦太基这样繁荣的殖民地。它的历史地位在十字军东侵之后逐步衰落,但仍保留了许多主要是罗马时期的重要的考古遗物。

提尔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之初,最初是由1个大陆定居区和1个离岸不远的中等规模的岛屿城市组成。但直到公元前1000年,这个城市才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10世纪,提尔的国王海拉姆通过填海造陆的方法将2个岛屿连接起来。随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在浩瀚的海洋中营造出相当可观的陆地。

腓尼基人的扩张开始于公元前815年,当时来自提尔的商人在北非建立了迦太基。最终她的殖民者遍布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同时也为这个城市带来了繁荣的海上贸易。然而,繁荣和富强也引来了敌人的垂涎,公元前6世纪初,古巴比伦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围困这座四面高墙的城市长达13年之久,提尔顽强不屈,巍然屹立。但也可能是当时大陆城市的居民考虑到岛屿完全将其放弃了,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国王在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中占领了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岸基地。由于不能席卷这座城市于一役,亚历山大国王封锁这座城市长达七个月,又一次提尔经受了考验。但统治者利用遗弃的大陆城市的残迹建筑了进攻便道,曾经一度达到了城市的围墙。亚历山大利用他的攻城器坚持进攻最终打破了防御工事。据说亚历山大对于提尔人的顽强抵抗和其部下的惨重损失极为恼怒,并且因此而毁灭了半个城市。城镇中的30,000居民或被集体屠杀或被卖为奴隶。提尔和整个古叙利亚在公元前64年都陷入了罗马的统治之下,而提尔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铸造自己的银币。罗马人在城市中建造了许多重要的纪念物,包括1个沟渠、1个凯旋门和1个在古老遗迹中最大的竞技场。提尔历史中的基督教人物在新约全书中多次被提到。在东罗马帝国时代,提尔的大教主使所有腓尼基主教的首领。当时这个城市经历了第二个辉煌时期,这一点可以从她现存的建筑遗迹和阿拉伯穆斯林军在公元634年所劫掠的放在necropolis城邦中的碑铭中得到印证。这个城市没有抵抗在新的统治者下依然继续繁荣发展,大量输出糖、珍珠制品和玻璃。随着阿拉伯统治的衰落,巴努阿吉尔统治时期,提尔争取到了一些独立。这个时期提尔城市被喷泉所装饰,集市上充斥着玲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包括地毯、金银珠宝等。多亏了提尔的坚固工事,它使提尔城市抵挡了十字军的强大进攻,但在1124年还是不幸陷落了。十字军在此统治了约180年左右,麦姆卢科斯于1291年重新夺取了这座城市,随后这座城市在逐渐衰落中进入了16世纪。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提尔完整地归入了新的国家--黎巴嫩中。

旅游须知

1.三国允许非伊斯兰教徒进入当地清真寺参观。但是进入清真寺游览游客需脱鞋,女士需围上头巾以遮盖其头发.旅游景点(如大马士革的伍麦叶清真寺)内有带帽子的衣装出租,很方便,不用特意准备。

2.三国电力服务为220瓦特交流电,插头为欧洲标准插头(德国双圆头插头).中国连通通信网络的手机用户,可以在当地国际漫游。

3.当地酒店内备有:拖鞋,沐浴洗发用具,头套。但是不备有牙具(牙膏牙刷),请游客自备。

4.购买当地银制饰品(尤其是在叙利亚),请仔细鉴别(以防铜镀银).阿拉伯古董还是看看为好.

5.阿拉伯咖啡很苦,但是气味很香.阿拉伯水烟味道很淡的(据不会抽烟的游客说,尝不出烟味,只有淡淡水果花朵清香)不妨一试.

6.在死海漂浮中,不可以把头浸在海水里,因其所含盐分太高,会刺激眼睛和鼻孔。只可以仰卧漂浮。

7.冬季3国旅游,请自备伞。

8.在当地旅游过程中,司机和导游的每日小费是必须的,也是其收入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们服务的好,请您肯定他们的服务。

签证须知

1.持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申请赴黎签证应提交国内有关单位出具的照会。
2.持因公普通护照或因私护照申请赴黎签证应按以下要求出具相应材料:

(1)留学签证:须出具入学许可(有时还要求出具申请入学的全部资料)。

(2)工作签证:须出具经黎巴嫩劳工部发予的工作许可。

(3)商务、旅游和探亲签证:须出具在黎巴嫩注册的公司或具有黎巴嫩国籍的或取得黎巴嫩居留许可的自然人出具的邀请信和往返机票;商务和旅游签证申请人尚须出具预订饭店的确认单。

(4)由第三国赴黎的上述签证申请人在出具上述相应文件的前提下可在黎机场或口岸申请落地签证。

(5)签证申请人须填写一份申请表,附上一张照片。

3.注意事项:

持旅游签证进入黎巴嫩的务工人员在黎境内很难获得工作许可,也不大可能获得工作签证。

入境须知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1.外国人凭有效签证可顺利进入黎巴嫩。

2.凭黎安全局书面许可(有效期为1个月)可入境并获落地签证。

3.劳务出口国公民在获得安全局批准之前,不能获取落地签证。

4.在展销月里,经安全局及时发布备忘录,有权获得签证的国家的公民可以在各口岸免费获取落地签证。

5.下列人员在获取黎安全局批准前,不能获取入境签证:

(1)持过境许可者;

(2)非黎巴嫩家庭、外交人员、海湾六国公民的随从和仆人;

(3)艺人;

(4)打工谋生者;不受欢迎者。

6.黎海关对入境者携带物品实行抽查,对所带物品品种和数量按国际通则办理,无特殊要求。

黎巴嫩签证_黎巴嫩 -交通运输

黎巴嫩:黎巴嫩- 简介,黎巴嫩-重要节日_黎巴嫩签证
黎巴嫩黎巴嫩境内陆运输以公路为主,在国际运输方面,除有与邻国相通的汽车运输外,海上的船舶运输也较方便,主要港口有三个: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和赛达港。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1997年的吞吐量达585万吨。

黎交通以海、空为主,公路次之。

水运

主要港口有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赛达港。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现有集装箱及集散货码头十四个。2002年吞吐量为471.2万吨,承担着黎70%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量。

空运

贝鲁特机场是著名航空港,内战前有70家航空公司飞机飞经贝鲁特机场。内战期间,机场经常被迫关闭。1990年黎政府投资4亿美元改造贝鲁特机场,将其吞吐量由每年200万人次提高到600万人次。目前有35家航空公司飞经该机场。2002年起降班次30627次,年航空货物吞吐量为6万吨。

公路

贯穿全境,全长约7100公里,其中沥青路3500公里。高速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期间破坏严重,黎政府制定了修复计划,但因资金无法到位,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平均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前列,车辆总数为145万辆。

铁路

全长335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尚不能使用。

三 : 马黎诺里简介


马黎诺里

(giovanni dei marignolli,生卒年不详) 元朝末年来中国的罗马教皇使者。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圣方济各会士。后至元二年(1336),元顺帝妥欢贴睦尔遣拂朗人(frank,元人对欧洲人的称呼)安德烈及其他十五人出使欧洲,致书罗马教皇;元朝阿速族显贵、知枢密院事福定和左阿速卫都指挥使香山等人也代表教徒上书教皇,报告大主教孟特戈维诺已去世八年,请求速派才高德隆的继任者前来主持教务。四年,使团抵教皇驻地阿维尼翁(在法国南部,罗马教皇于1308年迁驻于此地)。教皇本笃十二世优厚款待元朝使者,使游历欧洲各地,并决定派遣马黎诺里等率领数十人的庞大使团出使元朝和蒙古诸汗国。同年底,马黎诺里一行从阿维尼翁启程,会齐元朝来使,先至钦察汗国都城萨莱(今苏联伏尔加格勒附近)谒见月即别汗;继续沿商路东行,经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于至正二年(1342)七月抵达上都,谒见元顺帝,进呈教皇复信并献骏马一匹。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昂高八尺三寸,色漆黑,仅两后蹄纯白,曲项昂首,神俊超逸,被誉为“天马”。元顺帝大喜。命画工周朗作《天马图》(清嘉庆年间此画尚藏于内府),文臣揭傒斯作《天马赞》,在廷文人多应制写诗作序,“拂朗国进天马”成为哄动一时的大事。马黎诺里使团三十二人留居大都约三年,后坚请归国,获准乘驿至泉州,由海道西还,1353年返抵阿维尼翁。次年,马黎诺里受德皇卡尔四世之召至布拉格,负责改修波希米亚编年史,便将他奉使东方的回忆插叙入书中。1820年,德人梅纳特将这一部分辑出,刊于波希米亚科学学会会报,始为世人所知。

四 : 马黎诺里简介


马黎诺里

(giovanni  dei marignolli,生卒年不详) 元朝末年来中国的罗马教皇使者。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圣方济各会士。后至元二年(1336),元顺帝妥欢贴睦尔遣拂朗人(frank,元人对欧洲人的称呼)安德烈及其他十五人出使欧洲,致书罗马教皇;元朝阿速族显贵、知枢密院事福定和左阿速卫都指挥使香山等人也代表教徒上书教皇,报告大主教孟特戈维诺已去世八年,请求速派才高德隆的继任者前来主持教务。四年,使团抵教皇驻地阿维尼翁(在法国南部,罗马教皇于1308年迁驻于此地)。教皇本笃十二世优厚款待元朝使者,使游历欧洲各地,并决定派遣马黎诺里等率领数十人的庞大使团出使元朝和蒙古诸汗国。同年底,马黎诺里一行从阿维尼翁启程,会齐元朝来使,先至钦察汗国都城萨莱(今苏联伏尔加格勒附近)谒见月即别汗;继续沿商路东行,经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于至正二年(1342)七月抵达上都,谒见元顺帝,进呈教皇复信并献骏马一匹。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昂高八尺三寸,色漆黑,仅两后蹄纯白,曲项昂首,神俊超逸,被誉为“天马”。元顺帝大喜。命画工周朗作《天马图》(清嘉庆年间此画尚藏于内府),文臣揭傒斯作《天马赞》,在廷文人多应制写诗作序,“拂朗国进天马”成为哄动一时的大事。马黎诺里使团三十二人留居大都约三年,后坚请归国,获准乘驿至泉州,由海道西还,1353年返抵阿维尼翁。次年,马黎诺里受德皇卡尔四世之召至布拉格,负责改修波希米亚编年史,便将他奉使东方的回忆插叙入书中。1820年,德人梅纳特将这一部分辑出,刊于波希米亚科学学会会报,始为世人所知。

本文标题:黎巴嫩简介-巴黎3大秀:巴黎三大秀-概述,巴黎三大秀-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3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