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医林改错-医林改错_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8-30 所属栏目:医林改错pdf

一 : 医林改错_读后感

辨证对待王清任的改错

——《医林改错》读后感

10级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班 刘国华 20100107020

一直以来,西医之说对传统中国医学表示不满并予以批判,第一位对祖国传统医学提出严厉纠正的中国医生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并被清末西医德贞(Dudgeon)誉为:“近代中国解剖家”。[www.61k.com)通过快速浏览《医林改错》,我认识到它的确是划时代的一本书。

《医林改错》分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

本书约有三分之一篇幅为解剖学内容,以其亲眼所见,辨认胸腹内脏器官,与古代解剖作比较,画出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十三幅解剖图以改错。从一般的解剖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大体描述论,王清任所改是十分准确的。他发现了颈总动脉、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全身血管之动静脉区分;描述了大网膜、小网膜、胰腺、胰管、胆总管、肝管、会厌及肝、胆、胃、肠、肾、膀胱等的形态和毗邻关系。这些是很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对不少器官的命名和功能解释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是错误的。例如将主要的动脉称为“气总管”、“气门”,并认为动脉内无血而有气,将主要静脉称为“荣总管”,认为血液及营养等靠它供应全身等等。

正是生理功能与解剖的新解释使王清任在活血化瘀理论及临床方面作出新的贡献。本书约有一半以上内容即为此而作。所创通窍活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_读后感

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等,分治五十余种瘀症及半身不遂、瘫痿、痹症及难产等,实发前人之未发,且多可在临床收到殊效。[www.61k.com)中医学活血化瘀理论的建立,本书实有肇化之功。此外,书中一再体现出不遵经、不崇古的革新创造精神。例如:他否定天花病因的“胎毒论”、否定“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之论,认为“抽风不是风”,是因气虚而血瘀。他接受“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新“脑髓说”,并作了自己的发挥。《医林改错》体现了中医学家革新的勇气,其错失之处,也是由于时代局限,不能亲自动手解剖以致未有精细观察和进行实验所致。

西医于骨肉脏腑逐层剖验,形真体晰,中华向无此条,而千载而后,阐发余蕴,实王先生《改错》一书,为之嚆矢也。这是近代医家刘自述对王清任的评价。其实,对于他的评论历来不绝,褒贬不一,各有所重。我很赞赏王清任的改错精神、创新精神,但对于王清任所写的几句话,我不认同。如下: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以良医易而良相难。余曰∶不然。治国良相,世代皆有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

“自恨着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其言仿佛是真,其实脏腑未见,以无凭之谈,作欺人之事,利己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窃财犹谓之盗,偷名岂不为贼。”

我认为,王清任是在贬低中医。纵观历史上的大国医都可称是华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_读后感

佗在世,妙手回春。[www.61k.com)

创新是医学的生命,没有创新,医学就无法进步。但创新的方法很重要,方向不对,创新白费,甚至走入歧途。中医延绵五千年,西医才200年,这两种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迥异,中医是象形思维为主,西医是逻辑思维为主,所以创新的时候,不能用西医的思维模式,而王清任就是在用西医模式,这会把中医西化。当然,我们不应该排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核心的问题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决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或思维模式取代中医思维,更不能用西医来验证中医,甚至否定中医。所以,不要用西医思维来思考中医,来创新中医,中医和西医不可混在一起,应让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于中医,用中医的思维指导临床和研究,赋予这些检查指标的中医学含义。

但总体来看,这本书还是值得我们好好阅读,从中领略古人开拓新领域之艰难,与那孜孜不倦地专研精神。这是一种历程,更是中医史上的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

《医林改错》 王清任

《现代化下的中医思维》 李灿东

《医林改错-读后感》 佚名

2012/5/5

二 : 《医林改错》临证录 李继先著

三 : 古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王清任(1768-1831),一名全任,字勋臣,直隶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他是清代颇具革新精神的医学家,著有《医林改错》一书。

【名家人生】

王清任少年时尚武,曾为武庠生出身,当过“千总”的小官。后二十岁起专攻医学,在北京一带行医数十年,颇负盛名。王清任在行医过程中,深感解剖学知识的重要,但对古书中有关脏腑的记载却存有疑问,认为“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起处自相矛盾”,因而一直存更正之心而致力于观察和研究人体结构。前后历经42年,终于查明了人体脏腑的结构,根据观察到的脏腑形态 绘成图谱,称为“亲见改正脏腑图”,与古代流传图谱相对照,并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传世,详述其解剖学上的成就及临床心得,在他逝世前一年的1830年刊行。

古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_医林改错

【学术成就】

王清任对医学的贡献,首先是指出了古人对脏腑的一些错误描述,如肺有24孔、尿从大肠渗出等,基本弄清了一些前人未曾认识或认识模糊的人体器官及其解剖部位,如会厌、幽门括约肌、横隔膜、胰管、腹主动脉、上腔静脉、大网膜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比过去医籍准确。王清任对脑的功能非常重视,在《医林改错》中有“脑髓说”专论。他批判了自古以来“灵机发于心”的错误,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的新说,并且从大脑发育与五官功能的关系上,阐明了脑主五官感知与语言的功能,使得中医学关于大脑功能的认识大大提高。

四 : 医林改错

1 拼音

yī lín gǎi cuò

2 英文参考

Yilin Gaicu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Classic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医林改错》为中医脏象著作[1] 。二卷。清·王清任撰[1] 于1830年。作者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数十年坚持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并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尸体脏器,从而写成此书。上卷以论脏腑为主,其所绘改正脏腑图及对脏腑的见解,纠正了前人脏腑论述方面的一些错误。但书中对人体结构的记述还存在着主观臆测或不恰当之处;下卷以论半身不遂证治为主,对血瘀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诸方,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现存初刻本等几十种清刻本、石印本等。

“www.61k.com)

《医林改错》全文在线阅读:

4 参考资料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本文标题:医林改错-医林改错_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057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