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四法印益西彭措-益西彭措堪布:念经有口无心竟会引发五种魔障

发布时间:2017-10-09 所属栏目:堕落护士

一 : 益西彭措堪布:念经有口无心竟会引发五种魔障

今天我们要讲熟溜病引生的五种魔障——天魔、蕴魔、死魔、烦恼魔和中断魔,而且要讲明心态病的蔓延恶相。

一、熟溜病引生的魔障

一般人不知道熟溜会造成什么后果,其实按这样一直不断地潜滋暗长,放任这样的坏习气发展的话,必定会出生很多负面效果。

首先是助成天魔。像前面所说,如果我们每天都是在熟溜里混过,日积月累下来,就会觉得自己资格很老,有很高的地位,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修行的功德。但人往往没有自知之明,又仗着学佛的时间长、念的数量多等等,就很可能生起高慢的心,时时以自己为大,这就叫天魔。天魔很高慢,加上我慢心作祟,不肯承认错误,常常觉得自己很伟大,哪里会有什么问题?我们没有用真诚的心来修道,日子一长,就自然会觉得,我修了这么久,有如何如何的资格或资历,这种叫做“资格病”,总是会卖老资格,其实只是一种保护自我脸面的高慢心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这样随便混下去,实际上没产生什么修行的功德,但因为修的时间很久,心里就不愿意承认自己很差,这时以矫饰、伪装的心态,往往就容易卖老资格,这就是着了天魔。这种病一旦加深,就会变得像生牛皮一样坚硬,谁的劝导也听不进去,无法虚心地改过,反而一再地护短,导致误了一生。

第二、在细的方面会造成蕴魔,主要是指行蕴。意思就是,如果我们随随便便地放任各种不良的心态生起,包括散乱、放逸、不正知、虚夸、伪装等的各种心所不断现行的话,一旦到它串习坚固时,就成了各种各样的颠倒、混乱的心病,这些心理活动就叫蕴魔。这样越是放任错误的习性不加纠正,各种蕴魔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最后就是这些心魔在内心的王国里掌握主权,来颠倒行使一切,这样结果如何呢?就是导致你无论念什么,都只是口头上溜,根本不往心里面入,在这期间会大开妄想之门。或者无论学什么,都只是表面上做两下,根本无法善始善终地如法完成。所以这里内层的涵义,“熟”是指各种烦恼心所已经串习得非常纯熟,一遇到相关的境缘就开始现出来;“溜”就是根本不让心住在法上。这就像帝王自身的能力太弱,完全被奸臣把持朝政,他虽然想做一些利益人民的事,但是被奸臣胁持,一做什么,就跑到颠倒的方向上去了。同样,我们心里没有用正念、正知、不放逸来把关,放任各种的烦恼、妄想不断地活动,长此以往,是不是就着了蕴魔?

所以任何心理、行为上的习惯只要没养好,就会从中出现无量的过患。而一般人对自己心上的事非常无知,对缘起的规律非常愚昧。现在大家应该学会辨别、把握自己的心。对于善、恶各方面的心态,都要辨认清楚才好。这样之后,对于一切烦恼心所都要毫不留情地断掉。不然,还像这样不断放任烦恼现行,一旦养成了习气,就成了伤害自己最大的怨敌。不是说我们念了经就决定得到无量功德,要有如法的念诵才会得到,不如法的话,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日子久了,会养成根深蒂固的习气病,到时候病深入了意识内层,就很难治疗、改正。

现在很多人虽然入了佛门,但从小到大的几十年里养成的恶劣习气非常严重,这上面有非常多的问题。虽然说有幸遇到了佛法,看上去也好像总在缘着佛法听闻、念诵,但内心世界的事只有自己知道,是不是内心里往往是散漫、自由、放任、我行我素,让贪、嗔、痴、慢随意发泄?对于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足够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的问题,不是让你念经难,而是改你的习惯难。像刚才说的,每个人衡量一下自己,在过去的三十年或者四十年里,都养成了什么习性?是不是虽然入了佛门,也只是换了一个包装,里面的习性依然如故。很多地方是换汤不换药,自己的心里还是那些世间习气,佛法上的品德少之又少,有一点也是很稀薄的。这样内在没有佛法的内涵,怎么可能凭颠倒、不如法的心态和行为来获得成就呢?

第三、会成为死魔。就是这样发展下去,会使得修法毫无生机,心里可能完全是死的。像现在很多人,做什么都不在乎、无所谓的,是一种自由放任、随便玩玩的态度,这样的话,就是在给烦恼大开门户,这里面就会不断地起贪、嗔、痴、散乱、懈怠、放逸等的各种烦恼,这些烦恼病不断地加深,发展到病入膏肓的程度,会导致法身慧命的休克,这是很可怕的。根本不可能发起善心,更谈不上不断地缘着法而滋润善根。这样内在都是死的,一点修法都发不起来,很可能会成这样。

第四、会出现烦恼魔。要知道,只要没有用正念、正知、不放逸三个善心所,非常严密地去把握自己的心,就等于根本没有防护、控制的力量,这样的话,妄想就会不断地发展起来,而妄想一起来直接就会引动烦恼,这样就出现了烦恼魔。

另外,看起来好像很用功,其实貌合神离,只是个假样子而已,心上已经离开了法,不断地在各种妄想里打转,这一种叫出现了中断魔。修法达到了绵密,念念都和法相应,这样叫相续。相反,心一直散到了其他不是法的境上,那就成了中断。这样发展下去,危害特别深。如果不能有力地对治掉这种毛病,修行就不会有进步。

在很多人身上,这个病是很深的,已经深入到意识深层里去了。所以一定要及时修正,不然就有很大的危害。那么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其实这是各种烦恼心综合起来导致的结果。大家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作为一个凡夫,内在有一个烦恼的马蜂窝,一到了时候,就会有很多黄蜂骚动起来,但一般人会在糊里糊涂当中,烦恼一直在控制他的心态、行为,他还以为是最亲的人在帮他做事,什么警惕、觉察都没有。结果经常是表面上好像在修法、念经,实际上有强大的烦恼在支配着他,使他无法相应佛法,根本不能做到真实的如法修行。也就是说,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心始终都被烦恼控制着,在这种状况下,一翻开书就从头到尾稀里糊涂地往下念,到底念了什么心根本不知道,但口里还是能按惯性溜下去,结果在这一个小时里不断地现起各种的烦恼妄想。要问他念了什么?他就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烦恼一直极狡猾地控制着内心的表现。

二、心态病的蔓延恶相

这样的话,它有很大的蔓延性,就是我们的心有行为上的等流性或者习惯性。如果养成了很好的品德和法上的性格,那会使自己无论做任何事、修什么法都会如理如法地去做,会善始善终地完成。这就是有很好的素质,叫做根器。这样在世间法上他能做得很好,在出世间法上同样能修得很好。如果是很恶劣的品性,也一定有传染性、蔓延性,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个样子、那种状态,只不过烦恼换了一种工作类型,照样地愚弄自己而已。而做人做事认真的人,一定是做什么都认真,都有责任心、上进心,做什么都做得很好。而且,有自觉性的人也是时时用正念、正知、不放逸来管理自己的行为。这三个心所非常关键,无论在哪里都要有。

第一个是念心所,就是能清楚地记住所缘,而不忘记。然后,操作时要有正知心所来监控,它能够知道身口意的状况,好的方面就维持它,不好的方面及时做调整。第三是不放逸心所,就是管住自己的心,不放逸在其他不如法的行为当中。用好了这三个心所,就完全能够管制住自己的心,做任何事情都能够有条有理、如法如理地完成,这就是人的品质。无论是读一部经、学一部法,或是思维一个问题、完成一件任务,都会善始善终地完成。

法王上师开示取舍之道时,有总结的四句要诀:“总之行道随作何,念与正知谨制心,常为自心之善师,一切所作当具义”。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行为当中,都要由这三个善心来调控自心,然后要做自己的老师,一切所作都要让它具有意义,不要做表面虚伪的事,或者与道相违的事。我们有这三个心就能管制好自心了,无论听法、读诵、思维、修法等,作任何一件事,下至洗碗、扫地,都是认认真真、有调不紊地完成,心安住在这上,是用全分的心来把它修好、做好。这都是一以贯之的行为原则,不要以为现在只是扫个地,就可以马虎了事,一点一滴都不能轻率、浮躁,不然就会搞坏自己的品德。要知道行为一起就一定有作用,心一不正就是在搞坏自己。

现在很多人从小养成了坏的习性,到佛法里仍然是这些烦恼惯性在起作用,结果导致闻法不能完成,思维不能完成,修法不能完成。而且,什么事都是依赖,都是伸手索取,这样就障碍了主动力,就没有担当,任何佛法上的事业也就都没有心力做好。修法上面,很多也都只是嘴上的虚夸,根本就没好好去修过。这都是因为内在的品德或者善根不过关。过去一再地放任烦恼心所任意地活动,已经串习到了坚固的程度,当然时时就是以它在起作用,还自以为这是什么了不得的个性、尊严,全是把烦恼当作自己,非常地颠倒、愚痴。比如说,一个人好吃懒做,他到了佛教里面也是照样好吃懒做;他过去喜欢找捷径、找窍门、怕吃苦,到佛教里还是这副德性;过去依赖性很强,入了佛门同样会犯这个毛病;过去吊儿郎当,马虎了事,一点不认真,到了佛法里面,学什么也都是表面应付一下。所以一个人的习性,会传染到方方面面。

刚才一直提醒的,就是这个心理上共性的问题。在佛法上,这叫心理上的共相。从发展规律上讲,这叫等流。就是说,心上的习性是一切行为的所依。扎了根,就叫根性。碰到什么,就总是以这样的性格这样来办,也就决定了它的结果如何。所谓的根器,就是看这些心上的品性如何,如果很好,就修什么成什么,而且很快很圆满。所以把心培养好了,就好修道,就能有成就。所谓的“人成即佛成”,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极端重要的基础。秉性培养好了,就会让人一生受用不尽,无论在哪里做任何事,都是有利无害的。很多有成就的人都会感恩自己的母亲或者自己的好老师,就是因为从小给他打了很好的基础,养成了很好的品德,导致他终生受益。反方面就知道,如果一开始养成很坏的习性,到了要修道的时候,就会成很大的障碍。这个不突破的话,就根本不可能有进步。

比如说,这熟溜的毛病,传染到念佛念咒上也是一样。坐在那里心不在焉,如果念长咒,念一遍就掐了六七个珠子;如果是短咒或者念佛,念一句就掐了三四个珠子。为什么会这样乱掐呢?就是心常常没有正念,手随便乱动,毫无控制,养成了习惯就随便乱来。这样是不可能一句一句念得清清楚楚的,又哪里能产生修法的力量?哪里有很大的法益呢?因为心根本就没专注在法上,念佛念咒都要求净念相继,这是最关键的地方。思维法义时也会这样,反正也没人管。读书时是被老师强迫,每天都交作业,还有一个好名的贪心驱使自己努力考高分。现在是自由的,也就了不在意、含含糊糊地混过,有时一阵激动,想好好思维一下,没想到一坐下来就乱跑一阵,要克服散乱和惰性,毕竟是件苦事,不如什么都不想、玩一玩更舒服,所以就不思维。哪里肯再再地把心调整好后,一个一个地认真思维呢?这样的话,怎么能做到真正融会贯通?连想都没有,哪里有想透呢?毕竟这是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的,必须心里很有秩序,能够管制住,然后有条不紊地思维,才有个结果的。

像这样,就是由于不好的心理习惯,障碍了自己的修行。也就是种种烦恼心一旦串习坚固,就会施展出混乱、散漫、无秩序的力量,它会导致内在的善心被很深地障蔽住,而无法发起,善心出不来,就表现不出修法的力量。有不好的习性在作主,就直接障碍你进步,障碍你的心和法相应。比如,它会障碍你生起直心、诚心和深心。一处在不良的心态里,直心、至诚心、深心决定就发不出来。相反,只要从内在起了直心,起了至诚心和深心,那么熟溜的毛病,马上就被控制住。所以,这一正一反是不能并存的。由此就要自己明白:我时时都要注意把内在的善心启发出来,然后修任何法都以真诚心来修,要念念从真实的心里发出来,而不是表面应付。

所以凡是不好的状态一旦串习坚固之后,就成了很难治疗的病,它会在你心里不断地起作用。甚至一坐下来,一做些什么,就是这些心态在起作用。这种病潜伏在意识深层,是在内心很深的地方扎了根,而且时时都会在里面控制自己的一切行动。所以它就成了至诚心的盗贼,一有了它,至诚心就没有了,就不会生起任何证量,修什么都不会有成就。

这是非常微细的毛病,很难觉察到。其实在很多人心里,这已经串习、蔓延过百千次了,所以这是一种慢性病,要时时抓紧修改,才可能转变。就像一节藕很容易就折断了,但是藕断丝连,这个丝是很难脱开的。又像大痛容易止住,但细痒却很难禁止,它是入到皮肤里,时时会发作,所以很难治。又好比大盗容易剿灭,而家贼就很难除掉,因为它潜藏在你心里,你把它当成自家人看待,没认出是贼,别人批评你两句,你还会维护,其实是在维护烦恼。比如批评说:“你吊儿郎当的,怎么这么不认真?”你马上就发脾气,以为是骂到我,侮辱我的尊严。其实是骂他心里放逸、散乱的烦恼,但他把这些当成是最亲的家人,所以这个毛病很难觉察。

如果能快刀斩乱麻,狠狠地对治它,就会开始恢复至诚心、殷重心、深心等的善心状态。而这些恰恰是修法最关键的因素,没有这些善心的内涵,修法当然见不到效果。如果你忽视它、放任它,那一辈子都只是被它损害,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它都要出来捣乱;如果能够努力对治掉它,那就百废俱兴,做什么都会出现新气象,样样都能得到应有的成果。念一句就是一句,念念都有修法的利益,这样必然有效果。不是说要等三十年以后才见效果,而是修十分钟就有十分钟的效果,修二十分钟就有二十分钟的效果,修一小时就有一小时的效果。

所以大家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修行能否成就,就是以这个作为标准来判断的。

二 : 益西彭措堪布:浊世人寿加速灭尽

生存于五浊恶世的现代人,每天接触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屋内装修散发的毒气。这些毒气大量进入肺部,杀死体内细胞,加速种种组织、器官的坏死,因此必定促使人寿加速灭尽。假定肺按正常衰减速度能使用七十年,现在每天饱受毒气损害,消不了五、六十年就坏掉。在肺彻底坏掉时,能不死亡吗?

现在有毒食品泛滥成灾,各类食品都有毒,商人们没有因果观念、唯利是图,为了使食品好卖,就加色素让颜色好看,加各种添加剂使味道诱人。只要骗得顾客一时耳目,不管他吃后是病是死。

比如有陈米用有毒物质加工后,像新米一样洁净、光亮,可以卖出高价,吃的人却因此而中毒减寿。又比如,很多饮料掺入了增强兴奋的成分,人喝了暂时觉得精力充沛,实际上大大毒害内脏,加速人的衰老、死亡。像某些罐装八宝粥或奶茶,喝下去胃口就堵,很长时间缓不过来,就因为这些毒素损伤了内脏。

像这样,要想到:我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农药、防腐剂、稳定剂、激素、色素等。吃的米面、蔬菜中也喷有农药,袋装的食品更是满含毒素。这些毒素大量进入体内,决定会损坏身体的寿命。本来肝藏具有解毒功能,但现在毒素这样量大、力强,会反过来损害肝细胞。长此以往,就导致肝脏衰竭、坏死。

有份报告说:吃一袋方便面,肝脏要不停地工作四十天,才能解掉里面的毒。肝本身就在刹那刹那衰退,现在又有大量的毒素毒化它,当然衰退得更快。肝一旦坏死,身体就再也无法运转,人会当即死亡。就像一张椅子,正常使用能用五年,天天用脚踹它、使劲摇它,不消一年就彻底散架。我们的寿命是像这样被加速摧坏的。

现代人生存压力大,工作负担重,身心整天在紧张、快节奏中运转。加之人际关系复杂,烦恼炽盛,作息又没有规律,使得心脏超负荷运转,加速衰竭。假定心脏正常能使用七十年,但这样不正常地使用,不消五十年就衰竭停跳。怎么会不快速死亡呢?

看电视、电影、上网也是损减寿命的因缘。在做这些时,由于声、色、光、影、场景、情节等的刺激,很快挑起人的兴奋感,使贪嗔等强猛现行。所以这些是损人性命的恶魔。可悲的是现代人以纵欲为荣,通宵达旦地狂欢、歌舞、饮酒、作乐,极度地自损寿命。比如一次纵情五欲,就可能减寿几月、几年,甚至当场毙命。有学生几天几夜吊在网上打游戏,最后心力衰竭猝死。

也许有人怀疑:一次纵欲真的会损减这么多寿命吗?用两个比喻来说明:一、当原子弹爆炸时,一瞬间就能释放掉极大能量,而把这些原料做成核反应堆发电,可以供应一座城市好几年的用电。所以,能长久使用的能量可以一瞬间全部报销。二、一根橡皮筋不过度拉它,可以用几年,持续用力地拉,就很快被拉断。寿命也是如此,无节制地胡乱糟蹋它,就会迅速灭尽。

很多人以前见解颠倒、生活混乱,常常暴饮暴食、纵情娱乐,通宵狂欢、熬夜、上网等,以及生猛利的贪嗔,这样年轻时就把身体搞坏了,怎么不加速死亡呢?

《瑜伽师地论》上说,人的寿命除了正常使用穷尽外,还有福尽而死,由饮食过多过少、食物不适宜、作息无规律、非时非量作不净行等种种因素而死。

以前有个富人家生了孩子,算命先生说这孩子一生的命运很好。到孩子满月时,富人请客,大摆酒席,杀了很多生。结果孩子只活到两岁半就死了。富人埋怨算命先生不准。后来遇到一位有道高僧,说这个孩子“折福太深,福尽而死”。像这样,有种种因缘都会损减寿命。

到这里,自己就要好好算一笔账:以前生活奢侈、大量浪费,折了多少福寿?放纵娱乐、纵情声色,折了多少福寿?杀生、饮酒、抽烟,损了多少福寿?看不清净的影视、小说、上网打游戏、聊天,折了多少福寿?通宵看球赛,折了多少福寿?暴饮暴食、吃有毒食品,折了多少寿命?呼吸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折了多少寿命?动淫心、纵欲,折了多少福寿?作息无规律,折了多少福寿?……

这样一算就知道以前几十年中做过很多折福损寿的事,也就知道时日不多了。


三 : 益西彭措堪布:为何学佛人也多有堕落恶趣?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最后这个“伪”字就是虚假的意思。)

什么是虚伪的发心呢?

就是“有罪不忏”:本来造了种种的罪业但是覆藏不发露不忏悔;

“有过不除”:明明有这种过错,但是不愿意把这个过错除掉,而且找理由辩解:人都有过失,不要对我要求过高,谁没有一点习气呢!会这样说。(那我们大家想一下:一方面说我是决定要求快速成佛,那佛是什么呢?佛是一点习气都没有、一点罪过都除净的,你要成佛,有罪业不忏除有过失不改正,那这个表明你是真的有道心吗?这样来思维。)

然后再看,“内浊外清”:意思就是里面都是贪嗔痴的烦恼,各种各样的嫉妒、傲慢、恶浊的思想念头。那外面呢?假装一种很清净、很高尚的样子,所以叫做“内浊外清”。

然后又说到“始勤终怠”:意思就是一开始非常勇猛精进,恨不得三年就成就一样。可是到了后来,都是有始无终,心理疲厌,书也不想看了,咒子也不想念了,头也不想磕了,灯也不想供了,禅也不想参了,轮回也就不想思维痛苦了,变得麻麻木木的,一点向上的力量都没有。和上面我们一对照,确确实实一个真一个虚,有天壤之别。前面就是说“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这里就是“开始勇猛,后面松懈。”这不是发心虚假吗?肯定是虚假。

然后我们再看“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意思就是虽然有一点好心做一点好的事,但是这里面夹杂贪图名利的心。这也是菩提心不真、不是那么纯,一到现实当中,就堕落到名闻利养当中去了。前面是心心念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是真发心。到这里,成了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内求名、外求利,这是菩提心吗?绝对不是真实的菩提心。

然后又说到“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虽然有一些善法,比如持戒修定、念佛持咒、上供下施等等,但是这里面没有真实菩提心的缘故,自己也把握不住,以贪嗔痴造很多罪业,结果善法也被染污了。如果有以上这些表现,那就是一个虚假的发心,需要断除,应当发真实的菩提心。

四 : 益西彭措堪布:源源不断地引发圣财和非圣财的捷径!

一个人贪图饮食享受,他到高级餐馆去吃山珍海味,吃得很快乐。这样的饮食之乐能引发后面的财富吗?享用山珍海味的快乐,吃过去就没有了。正当享受饮食之乐时,心上没有种任何善业习气,怎么能引发圣非圣财。五欲财富唯一是从善业产生的,内的圣财是由修集善心功德而来的,这些都不可能在贪婪咀嚼中产生。

往未来看,享受五欲乐不但不能产生财富,反而会导致身心环境的衰损。按照十二缘起“受缘生爱”的规律衡量,正当津津有味地享用美食时,对饮食的贪欲也在悄悄地增长,这样会对饮食越来越讲究,会常常受贪欲的驱使,不由自主地在饮食方面追求。吃惯了好的,没有好吃的就难受,控制不住,就要往高级餐馆里钻,不吃到心满意足,就缓解不了欲揭。按这样发展下去,不知不觉就堕到讲究吃喝享受的行列中去了。

所以,由享受便增长贪心,而贪心是不会助长善心的,享乐并不会增加一分对非洲难民的怜悯心,增加的只有自私心、虚荣心、贪欲心、散乱心等等,而这些又都是致使将来堕落的因素、贫乏的因素。

反面观察,如果享乐可以引发财富,那应成享受越多,引发的财富就越多;享受越大,引发的财富就越大。但谁也没见过这种事,反而处处可见,享乐使人堕落,多少高官、多少名人因享乐而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反过来,如果能省下钱来布施众生,内心就会生起喜悦,这就是由圣财所生的乐。我们观察,这份乐能否引发未来的财富呢?内心安住在奉献的喜悦中,就会加强同类的善心。心中欢喜了,就种下善的种子,必定会引发后面的财富。

五里铜盆的公案就是很好的证明,公案讲一个穷人以卖柴为生,有一次卖完了柴,得到三文铜钱,见一位比丘在市场上放着空钵乞食。他就把这三文钱供养了比丘,然后离开市场,在回家的五里路上,步步发欢喜心。走到家门要进屋时,还转身向着比丘顶礼发愿。由于他很长时间都沉浸在供养的喜悦中,以这种对善欢喜的力量,引发了后世极大的财富。

他来世做了国王。有一次看见一只金猫从庭院的东北跑到西南角,他命人挖掘,得到了三层铜盆,满满的都是钱,一直延伸到五里外。他请问迦旃延尊者此事的缘由。尊者告诉他,这是他前世布施三文钱五里路上一直生欢喜心的果报。这就证明,心安住在法的欢喜中,能滋润同类善根,将来引发内外财富。

换一角度,不好的方面,由享受五欲快乐会增长对五欲的贪爱;好的方面,受用法乐会滋长善法欲,以善法欲推动,善法会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越做越欢喜,这样走,当然会源源不断地引发圣财和非圣财。

比如布施,舍钱照顾穷苦者,看到他们能吃饱穿暖,内心会幸福。当生起了布施的安乐感受时,布施的意乐会进一步加强。这种欢喜会激励自心不断地做布施,越做越大,越做越欢喜,善心、对穷苦者的同情心会越来越强,福报会越来越大。所以,布施得到了内心的快乐,能激发更多、更深、更广的善行,不断引发圣财和非圣财。


本文标题:四法印益西彭措-益西彭措堪布:念经有口无心竟会引发五种魔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03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