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绿色的梦阅读答案-绿色的梦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15 所属栏目:绿色的卫兵阅读答案

一 : 绿色的梦阅读答案


绿色的梦

陆文夫

近些年来,梦特别多,大都是十分遥远的记忆。在那些清晰而遥远的记忆里,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蓝使生命得以舒展……

麦浪,这种绿色的波浪,只有细微的沙沙声,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像箭也似的从麦垄间直插穹窿,飞鸣欢唱过一阵之后,又像箭也似的射入麦浪之间。人平躺着,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之前,在家乡的田野上。

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农民虽然不知道什么叫生态平衡,却知道林木是财富,是财富的象征。小时候,祖母老是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那棵大杨树是我们家的骄傲,是我玩乐的天梯,那树上有无数的知了,有十多个鸟窝,可以捉知了,可以掏鸟窝……

村庄上家家都有很多树,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去。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们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村庄上的大孩子带着小孩子,整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里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暮色苍茫,你可以听见村庄上时不时有三声两声,那声音尖锐、悠长、焦急、慈祥,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

我家那时没有竹园,这是我祖父的一大憾事。他当年造老家的草房时只想到前程远大,有一个大晒场;没有想到后步宽宏,种一片竹园。可我就读的私塾就在大片竹园的旁边。竹园是个绿色的海洋,而且是不管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即使严冬积雪,那绿色的枝条也会弹起来,露在皑皑的白雪上面。我们经常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那竹园的地下有蟋蟀,有刺猬,有冬眠的青蛇,有即将出土的蝉蛹。一场春雨之后会有蘑菇出现,只是当春笋出土的时候在竹园里走路得当心点。那竹园的上面有竹叶蜻蜓在枝叶间穿梭飞舞,有拖着长尾巴的大粉蝶,还有那种通身墨黑闪耀着金色花纹的大蝴蝶,那种蝴蝶一个人生平难遇几回。我们可以在竹园里里面打仗,可以制造武器。用细竹和野藤制成的弓箭,能把栖歇在高枝上的老鹰射得羽毛乱飞。可以用竹制成机关枪,摇起来照样咯咯地响。还能够制造小手枪,用豌豆作子弹也能射出三四丈。竹园还能变成运动场,可以爬高,可以荡秋千,可以玩单杠,只需砍下几根竹,用野藤横缚在两根粗壮的竹头上。

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麦叶的响声,带来了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摹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化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了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有生命力。

11. 请简要赏析第②段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6分)

12.第④段中,祖母为什么不舍得砍“大叶杨”?请概括原因。(4分)

13.从全文看,作者写了哪些“绿色的梦”?请加以概括。(4分)

14.这篇文章写于1992年2月,结合当下城市化现状,探究“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内涵。(6分)

二 : 绿色环保的浅层地温能阅读原文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www.61k.com)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4分)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我国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3.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4分)

(1)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2)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分)

与传统能源相比,(浅层地温能)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5.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 分)

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1.①资源量丰富 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 ③清洁无污染 ④可循环利用

2.B

3.避免说明的绝对化,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2分)突出浅层地温能成本低的特点(2分)

5.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

6. 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

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

【阅读答案及解析】

1.试题分析:第四段有明确的提示“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即指上一段的内容。注意上一段中的句话,第一句是在介绍一种“特点”,提炼主要信息,压缩句子概括。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要点。

点评:此题看似容易,但学生很难准确解答,学生对成段的文字概括能力不强,抓不住关键信息点,往往遗漏要点。这方面的能力,平时学习中有待提高。

2.试题分析:找到选项句子在文中相关的文字,一一比较,注意关键词的不同,比如B项中“我国储存的全部煤炭”与文中“地球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就是一词之差。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相关文字信息,可以比较阅读。了解文章内容,知道写什么,不仅要了解其中心内容,对围绕中心内容的表述说明,也可细读,判断它的含义,与中心内容的关系,读得细,也理解得透彻,对说明文尤其如此。

3.试题分析:“一般情况”,指存在和发生的概率高,可来用说明问题,但不排除少数的另一种情况;“大约”表估计,不是数数,这两个词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是说明文阅读必问的问题,易于解答。说明文讲究科学严谨,这点不仅表现在说明方法上,尤其表现上说明语言上,阅读时要注意一些修饰性的副词的作用,谈及他们的作用,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清楚,说到位,怎么严谨的,怎么准确的,说明了什么。

4.试题分析:“与传统能源相比”,显然是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浅层地温能成本低。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不要出现判断错误,比如“打比方”,就是比喻,而“作比较”就是对比,一是“喻”,一是“比”,是不同的。

5.试题分析:“大家熟悉水泵吧”,从这句话可看出,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水泵)与不太了解的事物(热泵)比较,以彼推此,让读者准确地了解所说明的事物(原理)。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很明确。说明文,主要是来说明说明对象特征的,一切的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6.试题分析:抓住第四段如“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此句,再联系“热泵”的工作原理,就可理解世博会的这一设施是将地表下的冷气(夏天表下温度比地面低)抽上来降低人们活动空间里的温度。

考点:梳理文字,分析材料。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找到相关的文字信息分析。阅读说明文,了解一些科技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非常必要。

三 : 绿色环保的浅层地温能阅读答案

“绿色”浅层地温能(11分)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www.61k.com]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参考答案:

11. ①资源量丰富 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 ③清洁无污染 ④可循环利用 (3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2.D(3分)

13.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 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四 :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阅读答案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阅读答案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 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2分)

9、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3分)10、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3分)11、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⑴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 牛/平方米。

⑵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

参考答案:

8、(2分,每空1分)太阳帆 环保、无污染

9、(3分)指代“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

10、(3分)具有面积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全反射的特性。

11、(3分)列数字,作比较(1分);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一定面积的太阳帆在太阳光的正射下获得的推力及产生的加速度极其微小(2分)。

12、(4分)⑴“大约”表估计,说明太阳光产生的压力是个约数,并未经过周密测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⑵“出头”本指“从困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在地面上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到了太空中就能作为太空动力发挥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分)

本文标题:绿色的梦阅读答案-绿色的梦阅读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004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