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浅谈中学生管乐团的管理

发布时间:2017-09-16 所属栏目:浅谈管理经济学的性质

一 : 浅谈中学生管乐团的管理

【摘 要】为了使学生的艺术素养的不断加强和提高,现在许多中小学,甚至大学里都组建了管乐团,并且为了其更好的,多元性的发展与交流,全国以及各市的管乐协会每年也会定期的举办管乐节、国际交流和比赛等等,这些活动都对中国的管乐演奏事业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管乐发展的形势,每个管乐团也制定了适合自己乐团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与很多管乐带队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中学生管乐团管理的困难还是尤为突出的,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各带队老师也是不断的革新乐团的管理办法,各有各的特色,并尽量与各科任老师之间做好协调,以尽量做到管乐和学习两不误平衡的效果,让给学生管乐生活和学习生活都得到十足的收获。

【关键词】日常训练;声部训练;外出演出
一支优秀的乐团,不仅是要有着高超的演奏水平,更要有这一套能够良性循环的管理制度,每一个乐团的管理者都想把学生的演奏水平推向更高的平台,但是在这背后起着关键作用的一定是优秀的管理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我国著名管乐指挥家程义明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优秀的管乐团,都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是乐团建设比不可少的条件。
有很多乐团的带队老师都有着很深的体会:在排练时间还是排练的内容上都有着很充分的保障,但就是在乐团的管理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奖惩不明确、制度不健全等等问题始终制约着乐团的发展。可见,好的管理制度一定会让乐团的排练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生管乐团和小学以及大学的管乐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学习压力与管乐训练、演出间的平衡。
首先在时间等方面的安排上,小学和大学,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中学小,而且容易得到家长的支持,所以在排练时间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上都有着很好的先天条件。其次,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比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相对稳定,在学生的管理上也比较容易协调与沟通。
在这关键的两点作用下,中学生管乐团的各方面工作所出现的问题便显得多了起来;本文将从学生、训练及校外演出三个方面讨论一下针对中学生管乐团的日常管理。
一、管乐团学生管理
在学生管理上,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管乐团,团员一般分散在某一年级或不同年级的各个班级中,这样,由于各个班级的课程安排不同,导致召集齐数十人马十分困难,时常就会发生在排练时某个声部甚至某几个声部因为不同授课教师的安排导致学生到位不齐的状况,这种状况将直接导致乐团的整体排练状态和排练效果,学生会觉得乐团管理松散,没有整体感,自己也会找借口偷懒旷课,久而久之乐团丧失斗志,难以维持,更不用说发展,是对乐团综合能力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阻碍。
这一问题确实存在各个学校乐团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圳的部分中小学校敢为天下先,创新思路,只在同一年级招收喜爱管乐表演的学生,并在学习一年之后,将管乐团的学生化散为整,将同年级学习管乐、热爱管乐的学生统一编入一个以班级建制为单位的乐团班级,并且协调年级把课表做以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个星期中抽出三天,每天两个课时的排练时间。这样,既不会耽误主要学科的学习,又便于乐团对学生进行的统一安排。但是这种管理方法的实施需要学校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才有可能在学校中开展,并且需要调集学校的很多力量予以在课表和时间上的支持,并不是每个地区的学校都适合这种“前卫”的管理办法,虽然值得借鉴与学习,但更需要因校而异,因地制宜。
二、日常训练
每天的日常排练时间的安排也是中学生管乐团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比如加入每天早晨的学生的晨练时间,这样的训练的效果并不是很高,因为学生升入初中以来,学习压力和家庭作业量明显加大,学生在到校之后几乎全部处于睡眼惺忪的状态,训练的结果可想而知,并且也给一部分同学对练习管乐的积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
和高中不同,大部分的高中生基本是住校生,可以利用晚上的整块时间进行个人或者是声部的练习,但是中学生的乐器一般是统一放在学校,而且作为爱好而学习管乐的学生回到家中一般不练习管乐,这样,在学校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早上和晚上均不具备便利条件,中午的时间便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
学生中午的午休时间一般是2个小时,就可以利用后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学生集中起来做分声部练习,可以是铜管声部和木管声部分开,也可以是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安排近似声部或不同的声部进行声部排练,如:大号声部乐团中只一至两把,让两支大号单独排练未必太过枯燥,所以将长号、中音号、大号声部同一天,长笛和木管声部同一天,这样组合的声部排练的效果非常有效,也便于灵活改变临时分组,如:某个乐曲中的伴奏声部或旋律声部的困难片段同时存在几种乐器,就可以临时将该片短的几种乐器临时组合,强化训练,保证每个学生的练习效果,最终乐团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一段时间的工作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是从小学4年级开始学习管乐,到初中时已经有了3年左右的学习经历,在演奏水平提高的同时,对自己所演奏的乐器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只是一味的吹乐器、排练,久而久之的循环,学生渐渐没有了新的发现,也就渐渐没了兴趣;所以,学生的横向知识也需要得到拓展,便从坐井观天的境地中得到解脱,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使“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都达到了一种平衡,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让一些本来对管乐失去信心和兴趣的学生重拾失去的东西,使那些仍然喜爱管乐的学生更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三、校外演出(比赛)
音乐的生命在于舞台,看到自己所带的乐团学生在舞台上演奏是让每一个乐团指导教师最欣慰的事,但是一次成功的外出演出包含很多细节因素,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始终渗透之中的;从组织一次外出,到安全的将学生送返校园需要很多方面的顺利配合。除了接送学生的大巴车一定要正规,车上必须有带队老师外,到达演出场地的几项事情尤为重要。
首先便是“不起眼”的乐器箱,近年校外的演出,如管乐节、比赛等活动逐渐增多,参与的学校乐团也逐年增多,每每在室外候场区都可见到横七竖八摆放的乐器箱;因为大家大多是如此摆放便也司空见惯了,但是这时你和你的学生突然见到一支学校乐团的乐器箱摆放的整整齐齐、规规矩矩,是不是会对你和学生的认知有所改变?就像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结束后,场馆的清扫人员在日本观众区内没有发现一块垃圾,这一件小事却[www.61k.com)震惊世界。
管乐团也是一样,并不是能够演奏出怎样辉煌的作品才算成功,一些细节上的注意往往会另乐团的气势提升一个层次,也就是近几年非常热手的一个名词―“软实力”。
总之,衡量一个的学生乐团优良,一定是有两个标准,一是演奏水平,另一个就是学生的精神面貌所体现出来的优秀的管理制度,这两个标准的最终目标是要很好的统一并结合起来。
中学生的乐团因其年龄和学业的特点所以存在的问题多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关键在于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遵照客观规律,按照学生所出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达到平衡,这也是中学生乐团的管理始终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程义明.管乐团合奏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2]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穆塞尔?格(美)联合著.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四川人民出版社.

二 :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我管理

  导语: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班级管理较多地采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班主任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地看管,学生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事无大小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阻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我管理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优化环境中学习、成长,是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家,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从而独立自主发展。

  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呢?近年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转换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班主任和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彼此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班主任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将学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学生的依赖性。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因此,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动机,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比如,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和计划的制订,这样,既有现实目标作为直接的推动力,又有发展目标作为维持积极性的保障;出现问题,让学生参与分析,这样,无论是对于犯错同学本身,还是参与剖析错误的其他同学,都会受到深刻的教育;管理制度实行的效果,让学生自己检查,使学生体会到在教育活动中实施计划的严肃性、责任感,了解和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及时提出矫正偏差的意见,以求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二、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要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井然有序,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与全体同学一起制定切合实际的班级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仅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且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

  另外,要注意,如果把计划定得过高,制度太苛刻,就会让学生难以接受。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可能要求一个班级里每位学生科科优秀都是三好学生,不可能同时用一个相同的标准来约束每一个人。比较好的学生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许较差的学生实现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应该灵活对待。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及时表扬,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并且要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为班集体的建设出一份力,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精心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建一个成功的班集体,班主任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成立一支班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的素质,作用发挥,对整个班级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本着公正、择优、民主的原则,选拔那些德才兼备、乐于助人、深受学生拥护的同学,并根据他们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相应的工作,尽心地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干部队伍,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总结了一些好的方法。

  1.班干部宣誓就职。

  我班选班干部的方法是先由学生自我推荐,做竞选演讲,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最后我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确定人选,组建班委会。班干部在就任之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然后向全班同学宣誓就职。宣誓的内容主要有自己的计划,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同学做怎样的配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矛盾会怎么处理,等等。这样既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分工明确,建立管理小组。

  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个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由相应的班干部牵头,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如纪律组――负责上课纪律和自习纪律,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包干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宣传组――负责黑板报,班级好人好事的宣传等。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拉近学生和集体之间的距离。

  3.建立值日制度。

  每周五天,推选五名能力强,有威信,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晨会、纪律,卫生,都由他们负责。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值日班长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日记,检查各管理小组的实行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日趋团结。

  4.反馈强化,指导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期间,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锻炼,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工作。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班主任必须做好幕后参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协调的指导,及时召开班干会,让各任职同学反馈管理情况、工作成效发及面临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指导。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对工作方法有创新的同学不管成功与否均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管理效果不好、没有信心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和激励;对个别渎职的同学则要进行批评,让其承担管理工作失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四、充分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

  制定了管理制度,就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在检查督促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主要是当好“参谋”,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日常工作可以大胆地让学生管理,改变既当“保姆”又当“警察”的旧做法。比如,魏书生老师就很有办法,班级中各项检查督促工作都被学生争着“承包”了下来。班主任外出几十天也没事,学生能正常学习,真正成了管理自己的主人,这确实是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事实上如今的学生相当多地已从传统拘谨的“封闭型”、“内向型”转为“开放型”和“外露型”。我们何不大胆地让他们试一试呢?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班主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充分、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必须依照学生个性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不断地展示个性并树立不断追求进取的强烈愿望,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形成独特的精神力量,培养主人翁意识,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三 : 班级日志,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能够反应出每位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而且能够折射出一所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通过对我校班主任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多数的班主任感到班级管理工作繁重,加上学科教学工作及其他琐事,压力大,时间、精力明显不足。

通过深入的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大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家长”、“保姆”的角色,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从这样的管理方式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辛苦、敬业,但又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管理方式的低效以及它的负面作用。这种管理方式中学生长期听命于教师,创造精神受到束缚,主人翁意识受到制约,自觉性越来越弱,而依赖性越来越强,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主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通过研究,决定以“班级日志”为抓手,逐步转变这一现状。

什么是“班级日志”?“班级日志”就是一本班级日记本,它由学生负责记录,它所记录的内容可包括班级常规检查情况、学习情况、其他突发事情、表扬、批评、建议栏等内容。具体可以由班主任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和调整。记录班级日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每位学生轮流记录,引发学生对班级中的人或事的关注,通过后续定期的整理、反馈,引导学生发现班级管理中的种种问题,然后通过晨会、班会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营造一个正确的、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在商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通过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通过中年级6个班一个多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班干部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班风正、学风浓,班级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升。部分班级的班主任对《班级日志》的价值做了进一步挖掘,从班级日志中寻找教育的主题,有效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班级日志的记录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动笔写作,后取名《五(2)班的那些事儿》……

班级管理工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实施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1.班级日志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记录”,但记录绝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仅仅停留在记录的层面,那班级日志只能流于形式,只能增加学生、老师的负担,对学生的自主管理不起任何作用。2.学生的自主管理是通过“班级制度”、“班级公约”等班级中的“法律条文”得以实现的,这些“法律条文”应该源于班级日志,并通过学生及班主任甚至包括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并得到大家认同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果只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简单地停留在口头层面,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那是对不良行为的轻视,口头上的教育是无力的。但如果班主任一味地希望通过制度去管理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由班主任强行制定制度,也许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但从长远的角度思考,这样的行为对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意识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这无疑是背离了我们实施“班级日志”的初衷,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方式又回到了最初的“一元化领导”模式中去。

3.在制定班级制度过程中,奖励与惩戒两者都不能偏废,如何掌握好方法,拿捏好其中的“度”,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思考。

班级管理是一件辛苦而复杂的事情,但正是因为它的辛苦和复杂,所以才更能体现出它无可替代的价值。班级管理的方法很多,通过班级日志管理班级我想应该是一种“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但“科学”只有扎根在“民主”的土壤中才能迸发出无尽的生命的力量。小小的班级日志,慢慢地转变着我们的班级管理方式。如果有一天,我们能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那获益的将绝不仅仅是我们教师!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浅谈中学生管乐团的管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23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