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王跃文梅次故事-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_谈王跃文的_国画_梅次故事_苍黄_

发布时间:2017-08-03 所属栏目:梅次故事

一 : 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_谈王跃文的_国画_梅次故事_苍黄_

2010/4?文艺争鸣?当代阅读

事实,西方文论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而远之或力除之而后快毕竟不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我们的探索者只有在接受变形的事实的前提之下,辛勤耕耘,重铸一个崭新的自我,方有可能为中国文学理论找到出路。(www.61k.com)王一川的《文学理论》,在对“感兴修辞”的论述和对文学媒介的强调等方面,尝试着实现了中西文论的融合,力图在已经变形的中国文论的基础上,重建二十一世纪拥有自己特色的中国文学理论。但作为一种尝试,毕竟不是十分成熟,中国文学理论的繁荣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便这部文学理论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吐出的一口丝,中国文学理论要化蝶起舞也还需要极为漫长的探索之路!注释:

(1)(7)(11)(12)(16)章辉:《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个尝试——评王一川<文学理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2)张法:《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文艺研究,2006,(09)。(3)章辉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文艺

(09)。研究,,2006,

杨福生:《五十年代后期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议略论》淮北煤师(4)

(5)。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5)(26)王确:《世纪末的觉醒——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内在自觉》东

(01)。2001,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董学文:《中国百年文学理论嬗变的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03)。1998,

(哲王春云:《中国文学理论的失语与拯救》,南通师范学院学报,(8)

学社会科学版),2001,(04)。(9)何浩:《通向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形态——评王一川先生的<文

(01)。,文艺争鸣,2005,学理论>》

(10)(27)王君梅:《凸现传统文化血脉的努力——关于王一川《文学

(02)。理论》的比较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5)(17)(18)(19)(20)(21)(22)(23)(24):王一川:《文学理(13)

论》,四川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78页,第52页,第53页,第61页,第80,81页,第84页,第88页,第109页,第131页,第162页。(14)唐?孔颖达注:“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25)蒋承勇:《西方文学名著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页。

(作者单位:温州文学人文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当代阅读

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

——谈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苍黄》

邢小群

《国画》、《梅次故事》和《苍黄》,是王跃文三部描写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长篇小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在这种环境中,官场与时俱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景象。对于官场的状况,段子、短信等民间文学或口头文学,有极其鲜活生动的表现,相比之下,作为文学重量级体裁的长篇小说,却显得有些滞后。幸好,有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苍黄》三部长篇小说,它们几乎是同步描写了当代官场的生态演变。

十年前问世的《国画》,是王跃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舞台很宽阔,活跃其间的有官员、商人、画家、记者、和尚等等,可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但中心线索是一个干部一步步向仕途高层迈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展示了当时外界并不很清楚的官场游戏规则,以及和这套游戏规则相呼应的社会关系网。这些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幅宦海沉浮的中国现代升官图。

《国画》

150

梅次故事 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_谈王跃文的_国画_梅次故事_苍黄_

邢小群?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

主人公朱怀镜三十出头当上了副县长,一方面因为财经学院毕业的他赶上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一方面他有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水平和能力。(www.61k.com]改革开放初期,正是这样的人尽显身手的好时机。他在一个叫乌县的地方,从科员升到副县长用了十年,算是升得比较快的。但是世风变化很快,在官场靠本事吃饭慢慢行不通了。他调到荆都市(虚构的荆都市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的位置上熬了三年,再没有任何动静。他总幻想哪位有眼光的领导有一天慧眼识才赏识他,重用他。但是始终一点升迁的迹象也没有。他说“我忍耐了三年,等待了三年,观察了三年,痛苦和矛盾了三年。不死不活三年啊,人生盛年有几个三年?这三年中我越来越看得清楚。再不能抱着自己过去认定的那一套处世方法。……什么组织?组织最后就是一个人,说到底,你是

(1)

把个人命运赌在他们的个人道德水平上了。”

如何自在地演绎着他们不同的欢情故事。

总之,这里没有红脸与白脸的分野,也不是好官与劣官的对立。它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每一个官员置身其间,一面像扎了鸡血似的总在中扑腾,一面又处处显得身不由己。因为你一旦进入官场,就不能不按官场的游戏规则行事,如果越出规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小说中官场上的各种较量与争斗,不是那种是非分明的冲突,而是人和人为了保住官位,仕途升迁的处心积虑的较量;是一个利益同盟圈子与另一个圈子之间的碰撞。《国画》展示了90年代中国官场的鲜活图景。

《梅次故事》

2001年出版的《梅次故事》是《国画》的续集,主角还是朱怀镜。最有意味的情节却不再是如何升官,而是如何面对贿赂。行贿与受贿在这个时代的官场不但提高了量级,更加普遍,而且表现方式也更加复杂化了。

小说一开头,朱怀镜到梅次地区当了副书记,上任不几天,就有人借汇报工作,丢下一个纸袋,里面有十万元钱。可笑的是,行贿者是在朱怀镜喝醉时进来的,他根本不知道送钱的是谁。后来才了解到是一个县长。素不相识,一来就送出这么多钱,目的不言自明:我的仕途就交到你手上了。朱怀镜到了这个位置,已经有可能决定别人的官运了。小说的情节颇有新意:朱怀镜既不想受贿,又不能拒贿。他苦恼是,即使搞清楚谁送的钱,也不能拒绝,否则行贿的下级会认为对他有了看法,升官的路被堵了,自然不会配合他工作。朱怀镜也不能将贿赂款交给纪检部门。他说:“我若把钱上交了,会有种种不良后果。别的不说,至少有人会说,天知道他收到多少钱?上交个十万元做样子,只怕是零头。”(2)于是,朱怀镜选择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方式,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当然,他一定要留下凭据,有朝一日出事,可以自证清白。朱怀镜陆续从下属官员送来的香烟、饼干盒中收到多笔现金,又捐过18万、9万、20万、10万不等,还退回一次烟厂招标工程行贿的20万。果不出所料,当传闻朱怀镜又要提升时,那些没有达到目的人,立即指控他受贿。幸好他早有防备。他向检察长交出了银行收据。

行贿受贿的确已经从个别官员的越轨行为演变为官场的普遍行为和常规行为。正如作家沙叶新所说:“一两个贪污犯倒下去,千万个贪污犯站起来,越反越贪,恶性循环,前「腐」后继,奋勇向「钱」。”贿赂的方式千变万化,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下级对上

他明白官场的游戏规则,最大的法是上司的看法。看清了这点,慢慢开始寻找机遇,机遇也慢慢向他走来。

朱怀镜以后的仕途变化,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领导人皮市长联系在了一起。他以这个领导人为轴心,八面围拢,用尽混身解数,曲径通幽地投其所好;同时,围绕这个轴心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这个关系网自然会与另外的关系网相互勾连又相互争斗,各显其能,各自寻找升官之道。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皮市长心脏病发作,朱怀镜正巧在场,救了市长一命,于是市长把他提为财政厅副厅长。四十一岁的朱怀镜当上了副厅级干部。

官场生态是有逻辑可循的。表面上看,官场升职是有程序的,比如是否提升朱怀镜要进行民意测验。其实,还有一个潜规则:就是上级任用下级,都愿意用自己人。这种选择干部的机制,对下级来说,一定要曲尽迎奉,惟命是从,造成事实上的人身依附性;对上级来说,一定要利用下级的忠诚,实现自己不在场时权力的控制。事实上,一个人的升迁,由上边某个人说了算,是体制本身决定的。

朱怀镜身在官场,心里不是没有想法,他尊敬那种按道德理想立身行事的人,但这类人在小说中只是与官场人生作为对比存在。一些文化人的道德理想,除了用以独善其身,在现有体制面前只能是报国无门、无能为力。

婚外情是《国画》的一条重要线索。婚外性关系是当代官场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对此王跃文没有作简单的粗鄙化处理,他让我们看到官位的高低与婚外情的程度如何成为正比,地位性格不同的官员们,

151

梅次故事 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_谈王跃文的_国画_梅次故事_苍黄_

2010/4?文艺争鸣?当代阅读

级,小官对大官的行贿;因为中国的干部制度是金字塔结构,上级决定下级的命运。(www.61k.com]一类是民对官的贿赂,主要是商对官的行贿。官员掌握公共权力,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有支配权,比如修高速公路,房地产开发等等工程项目,谁拿到项目,谁就有利可图。于是商人要贿赂主管官员。朱怀镜没有能力对抗这种潜规则。他要升官,要从地委副书记升为正书记,只能屈从这种潜规则。小说一方面描写朱怀镜巧妙地化解了下级官员对他的贿赂,一方面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对更高级官员的贿赂。这正是小说有深意的地方。

朱怀镜因为在高速公路的招标中拒绝照顾市委王书记的儿子,实际上已经和市委书记进入了决斗的战场。官大一级压死人。面对权倾一方的省级市委书记,他只有借助中央的力量。朱怀镜行贿送给中央某老的贡品不是金钱,而是自己权力管辖范围内的历史文物。为投高官附庸风雅之所好,在《国画》中,朱怀镜送的国画,在《梅次故事》中,与时俱进,改送文物了。朱怀镜贿赂这个大人物,既是不得已,也是巴不得,总之一言难尽。作者娓娓道来,把官场上那些不能拿到桌面上的秘密,都摊开来了。

《苍黄》

2009年出版的《苍黄》,讲的是一个县级领导班子的故事,和《国画》、《梅次故事》没有前后的衔接,而是官场进入新千年的另一幅微缩景观。比起前两本书,情节更加紧凑,文笔更加洗练。事件接踵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险象丛生,进一步展示了现代官场角逐权力的残酷,看得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苍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差配”。何为“差配”?“差配”就是差额选举的配角。这也是一个具有中国当代政治特色的名目。在选举前,往往刻意安排一个必定落选的候选人当作选举的陪衬。这就是“差配”的由来。正常情况下,哪个干部也不愿意充当这种角色。在《苍黄》里,县委书记最先想到的人选是物价局长,但“物价”拒绝了,还骂了娘。又找到一个乡党委书记,向他说明虽然当不了副县长,但这是以后晋升的捷径,这个“乡党”勉强同意了。故事就从这两个人的噩运展开。“乡党”在选举那天,如入其境,还没有等唱票,就提前进入角色——神经失常了。他被强迫送进了医院,落了个外号叫“刘差配”。新班子刚落定,对物价局长的打击开始了。先是说他有五万元经济问题,反复调查,不承想,此“物价”格外清廉;接着又设计把“物价”定为嫖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陷害。

“物价”气不过自杀,未遂;其老婆无处发泄,在自己工作的幼儿园下毒药,掀起一场轰轰烈烈险些出人命的事件,“物价”的老婆因此被捕入狱。这时,县财政局副局长没有当上正局长,状告县委书记受贿十万;被陷害的“物价”与没有升职的“副局”一起到省里告状,被围追堵截,押回来送进了精神病医院。紧接着,一起矿难发生,又带出经济案——关涉县委书记的经济受贿;曾经行贿于县委书记的新任财政局局长突然失踪……。人命案一个接一个。始终在小说中穿针引线的县委办公室主任李济运与县委几个同行都认为县委书记心狠手辣,便将他联名上告,重要的证据是三百五十万元干股受贿和把好人送进神经病医院。县委书记被双规了。新任县委书记,本是市里的一个局长,对前任书记加害好人的做法颇有微辞,但继任以后,并不为受害者洗冤,而是精心运作,将几位具名告状的主要官员——县长、县政协主席、县人大主任,调离的调离、闲置的闲置,离开了县政府方面核心岗位。这是非常耐人寻味之笔:新一轮官场游戏,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

小说张驰之间,让乡间赌场、黑老大摇身变纳税大户、矿难欺骗与栽赃、上访堵截……这些在大地上正在进行的事件,都在这个虚构的县城中上演着;进入网络时代的帖子,在小说中风起云涌;手机游刃有余的表演着暗箱操作;所有小说暗示批判的东西,网络的话语有淋漓尽致的表达,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宣传部门已经会制造网尸,可以让帖子死掉,组织“五毛党”……万般世相在小县城中无所不有。

王跃文曾说,他的小说描写的现实种种,不过是冰山一角;近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小说中负面东西,远不如生活本身那么严重和复杂。”

艺术作品的诞生无论如何也跟不上现实问题的发展和延伸。而这三部长篇的审美意义就在于,它和任何同类题材小说都不相同。

1985年,有一部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叫《新星》,并拍成电视剧,影响很大。这部小说围绕一个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和原县委旧势力的斗争,展现了八十年代初官场的政治角逐,突出的是改革与保守势力的斗争。它把社会中的一切弊端,处理为某些官员的因循守旧、官僚主义、愚昧顽固。小说对主人公李向南的品德和能力大加渲染,客观上满足了国人期盼青天老爷的社会心理。九十年代,《抉择》、《人间正道》、《苍天在上》等涉及官场的作品,也曾轰动一时。《抉择》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抉择》揭示了花钱买官、公款嫖娼,行贿受贿、拉帮结派搞圈子……一系列官场腐败新现象。它让群众看到了腐败的广泛性和多面性,但也让群众

152

梅次故事 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_谈王跃文的_国画_梅次故事_苍黄_

邢小群?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

看到这个社会还有党性和良心,他们会做出正义的“抉择”。(www.61k.com)小说中不论是勇于改革、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清官,还是玩弄权术、贪污腐化、勾心斗角的赃官,其实还是作家意念的外化。作家通过正面形象表达对社会前途的希望,通过反面形象显示自己的社会批判指向。

而王跃文在十几年前就调整了自己的定位。他在《国画》的后记里说:“给社会开药方只是近时一些作家使命意识觉醒才有的说法。作家大可不必去抢政治家或思想家的饭碗。事实早就证明,自从作家想当医生以来,一直力不从心,也就无从称职了。如果就着这个比方,那么作家充其量只能提供一把把化验单,一张张透视底片,诊断的责任还是留给人民和历

(3)史吧。”

王跃文这三部长篇小说,写作于最近十余年间,和当代中国官场政治生态的演变几乎同步。自长篇小说出现以来,就有人用它来讲述官场的故事。但艺术成就有高下之分。难点不在于交待官场的行为,而在于再现官人的心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人把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和清末民初状写官场黑幕的谴责小说归为一类,这是不恰当的。王跃文并不欣赏清末谴责小说,对他们也没有继承关系。我觉得他还是比较钟情《红楼梦》所包含的现实主义传统。如果说,《金瓶梅》、《红楼梦》是明清两代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百科全书,王跃文这三部长篇也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全息图景。

不开药方,不等于没有倾向,没有向往。王跃文不光是为官场拍出一张张入木三分的X光片,他的叙述后面分明还有一种极深的悲凉,悲凉后面隐约让人感到一种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所以他下笔时对县长明阳这样不识时务的官员流露了几分同情,对朱怀镜、李济运这样良知尚未全失的官员的无奈也存有几分理解,甚至还让那个认同顾准和杨伟名的记者曾俚灵光一现。从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他藏在心底的一种憧憬。《金瓶梅》和《红楼梦》都是古典小说的名著,但美学境界有明显分别。在《红楼梦》和《金瓶梅》之间,王跃文的美学追求还是倾向于前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小说中缺乏有些人所希望的所谓光明,但也有温暖

(4)

和亮光,不过它也许只是黑暗和寒夜里的烛光。”

放弃了开药方的角色,也就无须人为地塑造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政治理想人物。需要的只是真实地再现官场的氛围。从《国画》、《梅次故事》,到《苍黄》,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场”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员,或积极所为,或无奈适从,都会一视同仁地染上官场的灰色。在这种体制中,适者升迁,不适者出局。比如《国画》那个邓才刚,就因为他刚入官场时不懂规则,凭着还有的学生气、正义感批评过市委领导,于是上边对他有了成见,就永远升不上去了,只好下海经商。王跃文让文学的逻辑服从于生活的逻辑。在这种混沌的官场氛围里,官员们一方面受着潜规则的制约,一方面又按照自己的性格逻辑行事,即使是作者描写的“较好的人”——《苍黄》中的主人公李济运——官员中不拿煤矿干股的三个较清白人之一,也是一方面心里明白,一方面还要违心地助纣为虐,把受到陷害的干部送进精神病医院。文学是人学。王跃文的文学成就,在于他艺术地再现了当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官员——他们的政治伦理、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

注释:

(1)王跃文:《国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P153。(2)王跃文:《国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P131。(3)王跃文:《国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P690。(4)术术、王跃文:《县委书记是官场起步价》,《SOHO小报》2009—8P48。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153

二 : 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_谈王跃文的_国画_梅次故事_苍黄_

2010/4?文艺争鸣?当代阅读

事实,西方文论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而远之或力除之而后快毕竟不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我们的探索者只有在接受变形的事实的前提之下,辛勤耕耘,重铸一个崭新的自我,方有可能为中国文学理论找到出路。王一川的《文学理论》,在对“感兴修辞”的论述和对文学媒介的强调等方面,尝试着实现了中西文论的融合,力图在已经变形的中国文论的基础上,重建二十一世纪拥有自己特色的中国文学理论。但作为一种尝试,毕竟不是十分成熟,中国文学理论的繁荣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便这部文学理论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吐出的一口丝,中国文学理论要化蝶起舞也还需要极为漫长的探索之路!注释:

(1)(7)(11)(12)(16)章辉:《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个尝试——评王一川<文学理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2)张法:《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文艺研究,2006,(09)。(3)章辉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文艺

(09)。研究,,2006,

杨福生:《五十年代后期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议略论》淮北煤师(4)

(5)。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5)(26)王确:《世纪末的觉醒——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内在自觉》东

(01)。2001,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董学文:《中国百年文学理论嬗变的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03)。1998,

(哲王春云:《中国文学理论的失语与拯救》,南通师范学院学报,(8)

学社会科学版),2001,(04)。(9)何浩:《通向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形态——评王一川先生的<文

(01)。,文艺争鸣,2005,学理论>》

(10)(27)王君梅:《凸现传统文化血脉的努力——关于王一川《文学

(02)。理论》的比较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5)(17)(18)(19)(20)(21)(22)(23)(24):王一川:《文学理(13)

论》,四川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78页,第52页,第53页,第61页,第80,81页,第84页,第88页,第109页,第131页,第162页。(14)唐?孔颖达注:“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25)蒋承勇:《西方文学名著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页。

(作者单位:温州文学人文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当代阅读

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

——谈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苍黄》

邢小群

《国画》、《梅次故事》和《苍黄》,是王跃文三部描写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长篇小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在这种环境中,官场与时俱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景象。对于官场的状况,段子、短信等民间文学或口头文学,有极其鲜活生动的表现,相比之下,作为文学重量级体裁的长篇小说,却显得有些滞后。幸好,有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苍黄》三部长篇小说,它们几乎是同步描写了当代官场的生态演变。

十年前问世的《国画》,是王跃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舞台很宽阔,活跃其间的有官员、商人、画家、记者、和尚等等,可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但中心线索是一个干部一步步向仕途高层迈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展示了当时外界并不很清楚的官场游戏规则,以及和这套游戏规则相呼应的社会关系网。这些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幅宦海沉浮的中国现代升官图。

《国画》

150

邢小群?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

主人公朱怀镜三十出头当上了副县长,一方面因为财经学院毕业的他赶上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一方面他有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水平和能力。改革开放初期,正是这样的人尽显身手的好时机。他在一个叫乌县的地方,从科员升到副县长用了十年,算是升得比较快的。但是世风变化很快,在官场靠本事吃饭慢慢行不通了。他调到荆都市(虚构的荆都市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的位置上熬了三年,再没有任何动静。他总幻想哪位有眼光的领导有一天慧眼识才赏识他,重用他。但是始终一点升迁的迹象也没有。他说“我忍耐了三年,等待了三年,观察了三年,痛苦和矛盾了三年。不死不活三年啊,人生盛年有几个三年?这三年中我越来越看得清楚。再不能抱着自己过去认定的那一套处世方法。……什么组织?组织最后就是一个人,说到底,你是

(1)

把个人命运赌在他们的个人道德水平上了。”

如何自在地演绎着他们不同的欢情故事。

总之,这里没有红脸与白脸的分野,也不是好官与劣官的对立。它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每一个官员置身其间,一面像扎了鸡血似的总在中扑腾,一面又处处显得身不由己。因为你一旦进入官场,就不能不按官场的游戏规则行事,如果越出规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小说中官场上的各种较量与争斗,不是那种是非分明的冲突,而是人和人为了保住官位,仕途升迁的处心积虑的较量;是一个利益同盟圈子与另一个圈子之间的碰撞。《国画》展示了90年代中国官场的鲜活图景。

《梅次故事》

2001年出版的《梅次故事》是《国画》的续集,主角还是朱怀镜。最有意味的情节却不再是如何升官,而是如何面对贿赂。行贿与受贿在这个时代的官场不但提高了量级,更加普遍,而且表现方式也更加复杂化了。

小说一开头,朱怀镜到梅次地区当了副书记,上任不几天,就有人借汇报工作,丢下一个纸袋,里面有十万元钱。可笑的是,行贿者是在朱怀镜喝醉时进来的,他根本不知道送钱的是谁。后来才了解到是一个县长。素不相识,一来就送出这么多钱,目的不言自明:我的仕途就交到你手上了。朱怀镜到了这个位置,已经有可能决定别人的官运了。小说的情节颇有新意:朱怀镜既不想受贿,又不能拒贿。他苦恼是,即使搞清楚谁送的钱,也不能拒绝,否则行贿的下级会认为对他有了看法,升官的路被堵了,自然不会配合他工作。朱怀镜也不能将贿赂款交给纪检部门。他说:“我若把钱上交了,会有种种不良后果。别的不说,至少有人会说,天知道他收到多少钱?上交个十万元做样子,只怕是零头。”(2)于是,朱怀镜选择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方式,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当然,他一定要留下凭据,有朝一日出事,可以自证清白。朱怀镜陆续从下属官员送来的香烟、饼干盒中收到多笔现金,又捐过18万、9万、20万、10万不等,还退回一次烟厂招标工程行贿的20万。果不出所料,当传闻朱怀镜又要提升时,那些没有达到目的人,立即指控他受贿。幸好他早有防备。他向检察长交出了银行收据。

行贿受贿的确已经从个别官员的越轨行为演变为官场的普遍行为和常规行为。正如作家沙叶新所说:“一两个贪污犯倒下去,千万个贪污犯站起来,越反越贪,恶性循环,前「腐」后继,奋勇向「钱」。”贿赂的方式千变万化,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下级对上

他明白官场的游戏规则,最大的法是上司的看法。看清了这点,慢慢开始寻找机遇,机遇也慢慢向他走来。

朱怀镜以后的仕途变化,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领导人皮市长联系在了一起。他以这个领导人为轴心,八面围拢,用尽混身解数,曲径通幽地投其所好;同时,围绕这个轴心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这个关系网自然会与另外的关系网相互勾连又相互争斗,各显其能,各自寻找升官之道。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皮市长心脏病发作,朱怀镜正巧在场,救了市长一命,于是市长把他提为财政厅副厅长。四十一岁的朱怀镜当上了副厅级干部。

官场生态是有逻辑可循的。表面上看,官场升职是有程序的,比如是否提升朱怀镜要进行民意测验。其实,还有一个潜规则:就是上级任用下级,都愿意用自己人。这种选择干部的机制,对下级来说,一定要曲尽迎奉,惟命是从,造成事实上的人身依附性;对上级来说,一定要利用下级的忠诚,实现自己不在场时权力的控制。事实上,一个人的升迁,由上边某个人说了算,是体制本身决定的。

朱怀镜身在官场,心里不是没有想法,他尊敬那种按道德理想立身行事的人,但这类人在小说中只是与官场人生作为对比存在。一些文化人的道德理想,除了用以独善其身,在现有体制面前只能是报国无门、无能为力。

婚外情是《国画》的一条重要线索。婚外性关系是当代官场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对此王跃文没有作简单的粗鄙化处理,他让我们看到官位的高低与婚外情的程度如何成为正比,地位性格不同的官员们,

151

2010/4?文艺争鸣?当代阅读

级,小官对大官的行贿;因为中国的干部制度是金字塔结构,上级决定下级的命运。一类是民对官的贿赂,主要是商对官的行贿。官员掌握公共权力,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有支配权,比如修高速公路,房地产开发等等工程项目,谁拿到项目,谁就有利可图。于是商人要贿赂主管官员。朱怀镜没有能力对抗这种潜规则。他要升官,要从地委副书记升为正书记,只能屈从这种潜规则。小说一方面描写朱怀镜巧妙地化解了下级官员对他的贿赂,一方面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对更高级官员的贿赂。这正是小说有深意的地方。

朱怀镜因为在高速公路的招标中拒绝照顾市委王书记的儿子,实际上已经和市委书记进入了决斗的战场。官大一级压死人。面对权倾一方的省级市委书记,他只有借助中央的力量。朱怀镜行贿送给中央某老的贡品不是金钱,而是自己权力管辖范围内的历史文物。为投高官附庸风雅之所好,在《国画》中,朱怀镜送的国画,在《梅次故事》中,与时俱进,改送文物了。朱怀镜贿赂这个大人物,既是不得已,也是巴不得,总之一言难尽。作者娓娓道来,把官场上那些不能拿到桌面上的秘密,都摊开来了。

《苍黄》

2009年出版的《苍黄》,讲的是一个县级领导班子的故事,和《国画》、《梅次故事》没有前后的衔接,而是官场进入新千年的另一幅微缩景观。比起前两本书,情节更加紧凑,文笔更加洗练。事件接踵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险象丛生,进一步展示了现代官场角逐权力的残酷,看得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苍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差配”。何为“差配”?“差配”就是差额选举的配角。这也是一个具有中国当代政治特色的名目。在选举前,往往刻意安排一个必定落选的候选人当作选举的陪衬。这就是“差配”的由来。正常情况下,哪个干部也不愿意充当这种角色。在《苍黄》里,县委书记最先想到的人选是物价局长,但“物价”拒绝了,还骂了娘。又找到一个乡党委书记,向他说明虽然当不了副县长,但这是以后晋升的捷径,这个“乡党”勉强同意了。故事就从这两个人的噩运展开。“乡党”在选举那天,如入其境,还没有等唱票,就提前进入角色——神经失常了。他被强迫送进了医院,落了个外号叫“刘差配”。新班子刚落定,对物价局长的打击开始了。先是说他有五万元经济问题,反复调查,不承想,此“物价”格外清廉;接着又设计把“物价”定为嫖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陷害。

“物价”气不过自杀,未遂;其老婆无处发泄,在自己工作的幼儿园下毒药,掀起一场轰轰烈烈险些出人命的事件,“物价”的老婆因此被捕入狱。这时,县财政局副局长没有当上正局长,状告县委书记受贿十万;被陷害的“物价”与没有升职的“副局”一起到省里告状,被围追堵截,押回来送进了精神病医院。紧接着,一起矿难发生,又带出经济案——关涉县委书记的经济受贿;曾经行贿于县委书记的新任财政局局长突然失踪……。人命案一个接一个。始终在小说中穿针引线的县委办公室主任李济运与县委几个同行都认为县委书记心狠手辣,便将他联名上告,重要的证据是三百五十万元干股受贿和把好人送进神经病医院。县委书记被双规了。新任县委书记,本是市里的一个局长,对前任书记加害好人的做法颇有微辞,但继任以后,并不为受害者洗冤,而是精心运作,将几位具名告状的主要官员——县长、县政协主席、县人大主任,调离的调离、闲置的闲置,离开了县政府方面核心岗位。这是非常耐人寻味之笔:新一轮官场游戏,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

小说张驰之间,让乡间赌场、黑老大摇身变纳税大户、矿难欺骗与栽赃、上访堵截……这些在大地上正在进行的事件,都在这个虚构的县城中上演着;进入网络时代的帖子,在小说中风起云涌;手机游刃有余的表演着暗箱操作;所有小说暗示批判的东西,网络的话语有淋漓尽致的表达,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宣传部门已经会制造网尸,可以让帖子死掉,组织“五毛党”……万般世相在小县城中无所不有。

王跃文曾说,他的小说描写的现实种种,不过是冰山一角;近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小说中负面东西,远不如生活本身那么严重和复杂。”

艺术作品的诞生无论如何也跟不上现实问题的发展和延伸。而这三部长篇的审美意义就在于,它和任何同类题材小说都不相同。

1985年,有一部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叫《新星》,并拍成电视剧,影响很大。这部小说围绕一个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和原县委旧势力的斗争,展现了八十年代初官场的政治角逐,突出的是改革与保守势力的斗争。它把社会中的一切弊端,处理为某些官员的因循守旧、官僚主义、愚昧顽固。小说对主人公李向南的品德和能力大加渲染,客观上满足了国人期盼青天老爷的社会心理。九十年代,《抉择》、《人间正道》、《苍天在上》等涉及官场的作品,也曾轰动一时。《抉择》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抉择》揭示了花钱买官、公款嫖娼,行贿受贿、拉帮结派搞圈子……一系列官场腐败新现象。它让群众看到了腐败的广泛性和多面性,但也让群众

152

邢小群?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

看到这个社会还有党性和良心,他们会做出正义的“抉择”。小说中不论是勇于改革、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清官,还是玩弄权术、贪污腐化、勾心斗角的赃官,其实还是作家意念的外化。作家通过正面形象表达对社会前途的希望,通过反面形象显示自己的社会批判指向。

而王跃文在十几年前就调整了自己的定位。他在《国画》的后记里说:“给社会开药方只是近时一些作家使命意识觉醒才有的说法。作家大可不必去抢政治家或思想家的饭碗。事实早就证明,自从作家想当医生以来,一直力不从心,也就无从称职了。如果就着这个比方,那么作家充其量只能提供一把把化验单,一张张透视底片,诊断的责任还是留给人民和历

(3)史吧。”

王跃文这三部长篇小说,写作于最近十余年间,和当代中国官场政治生态的演变几乎同步。自长篇小说出现以来,就有人用它来讲述官场的故事。但艺术成就有高下之分。难点不在于交待官场的行为,而在于再现官人的心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人把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和清末民初状写官场黑幕的谴责小说归为一类,这是不恰当的。王跃文并不欣赏清末谴责小说,对他们也没有继承关系。我觉得他还是比较钟情《红楼梦》所包含的现实主义传统。如果说,《金瓶梅》、《红楼梦》是明清两代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百科全书,王跃文这三部长篇也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全息图景。

不开药方,不等于没有倾向,没有向往。王跃文不光是为官场拍出一张张入木三分的X光片,他的叙述后面分明还有一种极深的悲凉,悲凉后面隐约让人感到一种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所以他下笔时对县长明阳这样不识时务的官员流露了几分同情,对朱怀镜、李济运这样良知尚未全失的官员的无奈也存有几分理解,甚至还让那个认同顾准和杨伟名的记者曾俚灵光一现。从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他藏在心底的一种憧憬。《金瓶梅》和《红楼梦》都是古典小说的名著,但美学境界有明显分别。在《红楼梦》和《金瓶梅》之间,王跃文的美学追求还是倾向于前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小说中缺乏有些人所希望的所谓光明,但也有温暖

(4)

和亮光,不过它也许只是黑暗和寒夜里的烛光。”

放弃了开药方的角色,也就无须人为地塑造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政治理想人物。需要的只是真实地再现官场的氛围。从《国画》、《梅次故事》,到《苍黄》,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场”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员,或积极所为,或无奈适从,都会一视同仁地染上官场的灰色。在这种体制中,适者升迁,不适者出局。比如《国画》那个邓才刚,就因为他刚入官场时不懂规则,凭着还有的学生气、正义感批评过市委领导,于是上边对他有了成见,就永远升不上去了,只好下海经商。王跃文让文学的逻辑服从于生活的逻辑。在这种混沌的官场氛围里,官员们一方面受着潜规则的制约,一方面又按照自己的性格逻辑行事,即使是作者描写的“较好的人”——《苍黄》中的主人公李济运——官员中不拿煤矿干股的三个较清白人之一,也是一方面心里明白,一方面还要违心地助纣为虐,把受到陷害的干部送进精神病医院。文学是人学。王跃文的文学成就,在于他艺术地再现了当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官员——他们的政治伦理、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

注释:

(1)王跃文:《国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P153。(2)王跃文:《国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P131。(3)王跃文:《国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P690。(4)术术、王跃文:《县委书记是官场起步价》,《SOHO小报》2009—8P48。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153

三 : 带来了一抹亮色——评王跃文的《梅次故事》

带来了一抹亮色

——评王跃文的《梅次故事》

文/宸之韬

新浪文化博客首页《读书随笔》专栏(6月30日)推荐阅读,感谢长笑老师!

不久前读了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在为王跃文喝彩的同时,我觉得还意犹未尽,于是又找来了《梅次故事》,并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研读这部《国画》续篇,来体味独特的王氏幽默,来感受官场的躁动和迷茫,来检索朱怀镜的成长历程,来探寻朱怀镜的心灵轨迹。

文学界普遍认为,“官场小说”作为1个名称正式提出来,是1998年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出版以后。因此,王跃文也被誉为“官场小说”第一人,虽然王跃文对此并不认同。我也承认,《国画》确实是一部好小说,写出了官场的趋炎附势、无耻势利,写出了官员的扭曲和奴化,写出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根子里还是透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朱怀镜有贪欲,有扭曲,但终究不是趋炎附势之辈,在他攀附的皮市长倒台之后,他是唯一还去探望的人。在他跌入低谷反省过去的时候,反省的不仅仅是世态炎凉,还有自己的堕落。

然而,我总觉得《国画》缺少了一点什么,让我有一丝丝的遗憾感,有一点点的不满足感,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直到读了《梅次故事》以后,我才恍然大悟,我在期待着官场的那一抹亮色,世间的那一点美好,人性的那一丝光辉。

《梅次故事》带来了官场的一抹亮色。

中国官场,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几千年的前赴后继,几千年的文化沉积,激发了士子们的升官欲望,造就了中国官场“潜规则”。官场中并非每个官员都是贪官,还有很多正直的、廉洁的、有责任感的“清官”。只是他们面对这样那样的官场“潜规则”时,有着许多难堪与无奈。我不喜欢有些官场小说,把中国官场描绘成一无是处,满眼皆黑;我也不喜欢有些官场小说,就“清官”描写成完美金身,不食人间烟火。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也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选择,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爱有恨、有好有坏,才是人性的全部。

在《梅次故事》中,我惊喜地看到,朱怀镜的成长与进步,真诚与善良,成熟与圆滑,带给了我们一点安慰,也带给了官场一抹亮色。到梅次地区上任副书记以后,朱怀镜就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老百姓做事,为人们疾苦而呐喊,与农民陈昌云交朋友;替振兴地区经济所思,为企业解决困难,研究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平衡领导班子内部的关系,支持地区书记缪明的工作;坚持正义不畏权势,敢与有恩于自己的市委书记王莽之的违规行为作斗争……

虽然,朱怀镜是靠政敌王莽之交通意外死亡才侥幸战胜,但毕竟坚守了自己的做官道德底线;虽然,由于王莽之的干涉,朱怀镜经受住了纪委的几次调查,险些落入了陆天一的陷阱,但毕竟保住了自己的清白;虽然,朱怀镜将部属送来的钱很费了一番心思:不能收下,自己的做人原则相背,不能上交,会违背了官场“潜规则”被整个官场所不容,但以“洪鉴”的化名将钱捐给了残疾人基金会,毕竟保住了自己的名誉。

《梅次故事》带来了世间的一点美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利益至上的世界,人们总认为人世间灰色遍野,美好难觅。其实,那是你没有用自己真诚的眼睛来看世界,是你没有用自己善良的心灵来看世相,是你没有用自己宽容的境界来看世俗。

官场丑陋吧,可处处存在朱怀镜这样的好官,他们有个人的政治前途,但心中还有善良和真诚;商人势利吧,可处处存在陈清业、刘浩、成义、吴弘这样至情至性的企业家,他们有自己的生意利益,但从不为私事麻烦朱怀镜;警界混浊吧,可处处存在关云这样的警察,他们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但在关键时刻能义气为先;服务员低微吧,可处处存在刘芸这样的温柔体贴之人,把朱怀镜当爸爸当哥哥,照顾得无微不至,让朱怀镜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就连梅园宾馆经理于建阳这样猥琐俗气平时令人讨厌的人,在生死关头却能为朱怀镜出主意,想办法,为扳倒陆天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这些美好的人物面前,在这些温馨的情节面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世界的美好呢?

《梅次故事》带来了人性的一丝光辉。

与其说,朱怀镜的成功,是组织的栽培,是机遇的垂青,是贵人的帮助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朱怀镜人性善良的回报、人格魅力的必然。从《国画》中走过来的朱怀镜,少了一些稚嫩,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些激进,多了一分思考;少了一些冲动,多了一分谨慎;少了一些犹豫,多了一分决断;少了一些尖锐,多了一分善良。为什么朱怀镜能得到农民的拥戴,能得到领导的提挈,能得到部属的尊重,能得到朋友的肯首,能得到女人的倾心,是朱怀镜的做官做人的成功。正如他自己对市委组织部长范东阳所说的:“我只要看到那幅画,总会想起你上次说到的五墨,其实那就是人生哲学啊。做官就是做人啊,要学会浓淡相宜,干湿得法,深浅有度。不讲章法是不行的。”

比如,朱怀镜在《国画》里利用警察宋达清利用表弟挨打事件去敲诈酒店,就有些不入流,而在《梅次故事》里利用警察关云是去调查贪官还自己清白;朱怀镜在《国画》里与女人发生感情形成了情人关系,最终毁在了情人身上,就有些让人鄙视,而在《梅次故事》里能坦然面对钟爱自己的舒畅的示爱就让人起敬。

朱怀镜尽自己最大努力在官场中游刃,尽可能做一些些善事,真诚地待人和待事,指望做1个好官,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带给了我们一些希望、一些安慰。我特别喜欢朱怀镜成熟了以后的刚毅和决断:“既然这么做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朱怀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似乎就是从这个礼拜六开始,他笑得更从容了,骨子里却更加刚毅起来。再难决断的事,他处理起来都轻描淡写。他看上去总是满面春风,说出来的话却是警察手里的棍子:外面看着是橡皮,里面包的是钢铁。”

我不敢说朱怀镜就是1个怎样怎样好,怎样怎样完美的人,他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其为官为人是值得称道的,其人格魅力是值得学习的。

当然,《梅次故事》里的动人之处还有很多。比如,对官场风气的描写就很是到位。朱怀镜戴上了一顶市委书记王莽之送的礼帽,得到了王莽之的器重,于是梅次地区的官员都戴上了一顶礼帽;而当朱怀镜因高速公路招标之事与王莽之闹翻了时,梅次官场再也见不到一顶礼帽了。官场阿谀奉承之媚态、趋之若骛之歪风,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再比如,对地委书记缪明的揉肚子习惯的描写就很是传神。“此公个子不高,独子挺大,满腹经纶的样子。他不知学了哪门功法,总好拿手在下腹处摩挲,顺时钟三十六次,逆时钟三十六次。只要手空着,便如此往复不停。”而且在小说中经常会看到缪明的这些动作。缪明的不求变革、得过且过、无原则无主见之官态暴露无遗。

什么时候,我们的干部都有朱怀镜“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的理念,将是官场的大幸了!

一部好的官场小说,不仅要揭露官场丑恶,弘扬浩然正气,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一抹亮丽之色,一股鞭策之风,1种人格魅力。《梅次故事》正是这样一部好小说,值得一读。

(《梅次故事》,王跃文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版)

2010年6月27日

本文标题:王跃文梅次故事-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_谈王跃文的_国画_梅次故事_苍黄_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854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