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发布时间:2017-11-02 所属栏目: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 :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综述

自从9月14日天安门广场开始竖起第一根民族团结柱,作为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背景景观,为本次国庆庆典营造出特别浓重喜庆的气氛,其精美的造型和宏伟的气势,深深赢得各族群众的喜爱,继而成为继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毛主席纪念堂(1977年)之后的天安门广场的第三组建筑,并将永久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两侧。虽然各大报纸、网站对其报道比较详尽,对民族团结柱的设计思路、过程也有所报道,但对于设计素材的来源资料却没做深入的挖掘,源起手头的一些资料,突生奇想:如果把最初的设计素材与最终作品放在一起做个比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为此引起本人的浓厚兴趣,历经几天的时间,遍寻网络,居然不辱劳苦,搜寻到点点滴滴,加上自己的现场拍摄,且作为1个专题,对五十六根柱子的图案表象的渊源进行初探。


1、每根民族团结柱柱高13.6米,整根柱子重26吨,整组柱子南北跨度长265.97米,柱间距离5.91米,点缀着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的空间,突破了以往天安门广场庆典活动的平面布局,更富景观结构感。民族团结柱由北京住总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制作,最底端的圆盘底座主要是水泥结构,柱身里面有钢筋支撑,外层是玻璃钢材质,能抗瞬间十一级大风。柱头和柱底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廊柱的式样,设计了金色的莲花瓣和浮雕卷草纹图案。柱身颜色为“中国红”,正面分别绘制身着节日盛装的5六个少数民族一男一女载歌载舞图案,背面为该民族的吉祥图案和民族名称。民族团结柱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六个民族。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人民大会堂东侧廊柱


2、民族团结柱的总策划人:路健康(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经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制作总监)
 
3、柱体造型设计者: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www.61k.com]苗培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萧立、胡泉纯老师参与了整体尺寸的设计。

民族团结柱上端为金色的莲花瓣和卷草纹图案,柱底是金色的莲花瓣底座,寓意5六个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建设民主政治、共同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4、柱体图案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洁院长带领的设计团队。

5、民族舞蹈图案参考纪念建国五十周年发行的邮票《民族大团结》(设计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周秀清)的舞蹈形象,结合时代特点,从服饰、色彩、乐器等细节入手,把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的真人动作转化设计为柱体各民族人物形象。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民族大团结》大版票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实物照片转化为绘画语言

6、舞蹈设计方案曾三易其稿,最终效果简洁明了。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以朝鲜族人物设计为例,一稿中带有建筑,不够简洁。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二稿中有白色扣边,实际制作会费劲。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最终稿画面简洁,动作更生动,服装艳丽。

7、民族吉祥图案取自中华世纪坛乾体转动墙上的中华56民族象征浮雕图饰。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8、民族团结柱历经3次大的调整,一共四种版本,最终定稿。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首个版本

  民族团结柱的主体是红色的,每个柱子上,除了有各个少数民族在载歌载舞外,还画上了山水背景,民族的图腾等等。“单个柱子看非常漂亮,但56根都排起来,色彩和图案会有些多。”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第二个版本

  与第一版本不同的是,民族团结柱主体颜色改为了金色,图案也变成了凹进去的暗刻形式,这个版本外观感觉太素,达不到国家庆典的喜庆效果。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第3个版本

与最终的民族团结柱最为相似,柱头和柱础由原先的荷花形,改为了与人民大会堂柱子一样的形状,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寓意,柱身图案则为各个少数民族在自己的房屋下载歌载舞。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最终版本

  
9、在中国5六个民族大致有3种排序方式,拼音、笔画和国家标准。此次广场民族团结柱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进行排序的。民族团结柱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分东、西两面,呈南北延伸,每边各二十八根。56根民族团结柱将分别伫立于广场的东、西侧路。根据标准,东西两侧交替排列。即东侧路摆放1号汉族、3号回族、5号维吾尔族民族团结柱……西侧摆放2号蒙古族、4号藏族、6号苗族民族团结柱等。

东边二十八根民族团结柱: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从远到近依次为:
1、汉族 ;3、 回族 ;5、 维吾尔族 ;7彝族 ;9、布依族 ;11、满族,13、瑶族 ;15 、土家族 ;17、 哈萨克族;19 、黎族;21 、佤族;23 、高山族;25 、水族; 27 、纳西族 ;29 、柯尔克孜族 ;31、 达斡尔族 ;33、羌族;35、 撒拉族;37、 仡佬族 ;39 、阿昌族;41 、塔吉克族; 43、 乌孜别克族; 45 、鄂温克族;47、保安族;49、 京族 ;51、 独龙族; 53 、赫哲族;55、 珞巴族。

西边二十八根民族团结柱: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从远到近依次为:
2、 蒙古族;4、藏族;6、 苗族;8、 壮族;10 、朝鲜族 ;12、侗族;14、白族;16、哈尼族;18、傣族;20、傈僳族;22、畲族;24、拉祜族;26、东乡族;28、景颇族;30、土族;32、仫佬族; 34、布朗族;36、毛南族;38、锡伯族;40、普米族;42、怒族;44、俄罗斯族;46、德昂族;48、裕固族;50、塔塔尔族; 52、鄂伦春族;54、门巴族;56、基诺族 。

10、背景音乐:五16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高守信词)

二 : 品社《五16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下面是什贴中心校李月君老师的一篇教学设计。其中,红字部分是我给予她的一些建议与意见。有兴趣者,可以来看看哟!

五16个民族是一家

执教:什贴中心校李月君

指导:温丽君

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5六个民族,是1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了解为何称为少数民族。

3、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进1步了解祖国各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学习任务:

任务一:观察对比图,人中分布图,了解少数民族定义

任务二: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

任务三:通过小导游介绍民俗风情园里的民族,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重点: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介绍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检测工具:我来说,你来猜是哪个少数民族?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大屏幕播放《吉祥三宝》,学生欣赏。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播放歌曲

2、师导:这首一家三口对答式的歌曲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那么这首有如天籁的纯净民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呢?——蒙古族

师:对,这就是5六个民族之一蒙古族的民歌(板书:5六个民族)

我们继续来欣赏,看你能从画面和歌词中了解到蒙古族的一些什么特点?

3、学生说说自己对蒙古族的了解(蒙语、蒙古袍、草原马头琴蒙古包马背上的民族赛马奶茶手抓羊肉、成吉思汗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等等)

4、师:那你可知道,除了蒙古族外,中国土地上还生活着哪些民族?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是啊!在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六个民族,这5六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团结友好地生活在中国这个美好的大家庭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揭示课题:5六个民族是一家(补充课题:是一家)

建议:导入部分选取的歌曲可换成教参上提到的《爱我中华》,让学生边欣赏边想:“五16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可揭示出:指的是五16个民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一课,板书:1、五16个民族是一家

我们属于什么民族,大家知道吗?(汉族)除汉族外,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民族?(预设:学生回答一定不会很全面,一定不会把5五个少数民族全都说出来)评价: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事实上,除了大家提到的,还有很多。老师呀,把它们全都集中到了大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够多吧,这就是除汉族以外的5五个民族,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少数民族。(再次播放中国版图)学生聚焦版图,老师深情描述:瞧,就在这96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土地上,我们汉族和这55少数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好地生活在中国这个美好的大家庭里。正像提示语中所说,齐读提示语部分: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

注意:入课切忌冗长繁琐,一定要控制在2-3分钟之内。把握从整体入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上述你选取的切入点是“蒙古族”,不知你是如何想的?

民主导学

任务一:观察对比图,分布图,了解少数民族定义

1、老师带来了1个填空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填空:我国是1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由一个__________族和5五个_________组成的。观察这2个数字和所填的内容,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随机板书:一个汉族5五个少数民族

2、知道为什么除汉族以外的5五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吗?

(出示图片“汉族和其他人口对比图”)

观察对比图,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评价:正像同学们所说,因为五15个民族人口少,所以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分布面积很广。

小结:你看——(出示分布地图)祖国的每个角落都有这5五个民族的身影,少数民族和汉族生活在一起,就像5六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大家庭。

任务二: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

在这个大家庭里,汉族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书中为我们列举了一些,请看看47页画面,读读相关文字介绍,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梳理学习方法,为后面学习少数民族一块奠定基础。)比如说:我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教师就可适时作出评价:这位同学真会学习,他关注的是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在立足于教材47页4个点的学习基础上,进1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放眼其他的领域。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总结出了解汉族的方法:通过发明创造、文学、书法、艺术、建筑、服饰、人才、作品等方面深入了解。然后,说学生用这样的办法,自学少数民族部分,并进行你设计的导游活动。这样,学生在做导游时,才能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分析检索。才不至于一股脑地将搜集到的资料不加整理分析地念出来。

1、4大发明

最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古代的4大发明。哪4大发明?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是的。4大发明就是——课件出示——生齐读

那同学们,你对4大发明中哪一样较熟悉?好的,那你能说说吗?

指南针:出示——指南针。

A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是啊,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1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

B大家再来看看这三幅图。你从中可以看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吗?

(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大发现,都有指南针的功劳。)

火药:同学们看,这就是火药,——(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它的发明,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

造纸术:蔡伦

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造纸时的劳动场景。——同学们,最早之际文字写在~~龟甲上,被称为甲骨文,写在竹子上,被称为竹简,那么你们觉得那样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呢?是啊!很笨重,很不方便。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所以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毕升

你知道他是谁发明的吗?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同学们,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

2、文学。

同学们,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让文明中外的4大发明,而且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古典文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流传至今的艺术精品吧。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音像资料)

4大名著:哪4大名著——指名说:谁还有补充?看来你对我们4大名著还挺了解的。那看过吗?你最喜欢哪一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啊?

唐装:我们汉族不仅有经典的艺术精品,我们的服装也很受世人瞩目。

你们看这是什么?——唐装

唐装深受中外人民喜爱。你们看,参加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各国领导人,都穿上了由我们中国为他们精心缝制的唐装,备受世人瞩目。

3、神话传说

我们汉族不仅有受人瞩目的唐装,而且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指名说:——谁来说一说?(2个左右)

是啊,这些神话传说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任务二的整个设计,丝毫看不到民主的痕迹。蓝色部分完全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教师让学生看什么,学生被动地看什么。作为老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可以以教材中的四幅图为切入点,进入学习。同时,注意:这四幅图在处理时,也不能平分笔墨,应有侧重。如:提到4大发明时,书中呈现的是指南针的前身——司南。所以,可以“指南针”为重点进行交流。其他几幅图在处理上,应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的领域。

任务三:通过小导游介绍民俗风情园里的民族,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1、同学们,刚才通过4大发明、文学、服饰、书法、神话传说等方面了解了我们汉族灿烂的文化。5五个少数民族也是我们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成员,他们也有着自己(www.61k.com]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

课前,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去搜集了相关资料。

2、接下来请各小组在组内交流,做好准备。待会儿,同学们想去民俗风情园里了解哪个民族的,就请那组的同学来当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玩一玩。

3、四人小组,教师巡视。

4、指名说。师生补充

检测导结

出示不同少数民族的照片或语言描述,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少数民族。

歌曲欣赏总结,为下节课做铺垫。

亲爱的同学们:不管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共同的家!五16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1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1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让我们在爱我中华的歌曲声中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三 :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_闲情逸致

原文地址:《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作者:李代安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中心小学执教人:侯衍利

教材内容: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民族团结,共谋发展。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课题。

1.歌曲欣赏,导入课题。板书:民族团结——一家亲

2.谈听后的感受: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

3.出示目标,学生认定,激励学生达成目标的信心。

二、探究课本内容。

(一)探讨话题一:尊重民族习俗。

1、课件展示。认知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学生交流,认知。(板书:民族习俗:各不同)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3.小结: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无论吃穿住行,还是待人接物,语言表达,都不尽相同,我们都要尊重,要入乡随俗 。

4、出示课件,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5、学生看课件,说出内容,连一连。

6、教师诵读儿歌,感受少数民族的饮食,穿戴,居住,游戏活动的不同。《儿歌》内容:

饮食:南北环境不相同,民族饮食风味浓,酸甜苦辣全都有,风俗习惯要尊重

穿戴:民族服饰百花园,长袍花裙小坎肩,滚边绣花加首饰,千姿百态美如仙,

居住:民族住房新又奇,夏盖白桦冬盖皮,蒙古包来“仙人柱”,竹楼住人下养畜。

玩耍:摔跤、赛马、划龙舟,踢毽、跳板、抛绣球,叼羊、武术,荡秋千。还有泼水、那达慕。

(二)探讨话题二:民族区域自治

1、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我们要尊重他们,国家也因此划定了民族自治区域,这就是民族自治。

2、读课文中的文字,体会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3、学生读课件上的文字,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性

4、议一议民族自治要做到的几个“互相”。

5、让学生看一看课件,认知少数民族自治区人民的民主自由的生活。

6、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1)总书记接见少数民族代表。(2)少数民族人民在投票选举。(3)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习,

7、教师小结:民族区域要自治,民主自治有权利

(三)探讨话题三:情同手足话团结

1、故事激情,观看课件资料:孔繁森的故事。

2、你对援藏干部孔繁森有哪些了解?

3、学生交流,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启发学生:你周围有关的民族团结的事情。

5、读一读:《大院里的民族情》,谈谈你的感受:大院里有民族团结的暖流,时刻绽放着各民族友谊的鲜艳之花。

5、小结:是啊,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只有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才会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让民族团结之树长青。

(四)民族大团结,我该怎么做。

1、课件展示:暑假里,我们要去内蒙古旅游,你知道蒙古族人的那些风俗习惯?怎样做你才会是个受欢迎的小朋友呢?

2、小组议一议,上台说一说。

3、小结:知我民族,爱我中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生活着56个民族,各民族应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建美好的明天和家园。这正是:

地大物博我中华

天南地北把根扎

五十六个亲兄弟

团结统一是一家

悠悠历史五千年

各族人民共书写,

优秀人物数不尽

都为中华作贡献

各族人民分不开

互相支持促发展

民族团结做模范

共同发展一家亲

三.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图片和故事材料等,同学们进行交流,看谁做得好。

四、板书设计:

民族风俗(各不同)

民族团结———民族自治———一家亲

孔繁森:民族团结楷模

五.主要教学环节设计:

1、 听一听,歌曲《爱我中华》,引出课题

2、填一填,知道各少数民族分布

3、议一议,了解少数民族习俗,做到入乡随俗

4、连一连,熟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5、读一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6、想一想,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7、看一看,民族团结的故事(孔繁森援藏资料)

8、做一做,做个受欢迎的小朋友

四 :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1、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分类,能利用特点分辨各体裁。
2.两地《茉莉花》的异曲同唱,能比较整齐和谐地演唱。
学生活动
1、与教师合作表演号子,体验节奏和情感,熟悉号子特点。
2、学唱江苏民歌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同时演唱两种曲调不同的《茉莉花》。
3、探讨、研究三种民歌体裁的具体特点。
4、反馈练习,听赏不同民歌片段,分辨民歌体裁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教师播放课前音乐宋祖英的《望月》。
2.对比欣赏《神农溪纤夫号子》
提问:这首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其中有哪些演唱形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与我们课前播放的音乐有什么差别?
回答:劳作场面,源于生活;领唱、齐唱,表现劳动者齐心协力的劳动场面;前者有音乐伴奏而后者是清唱,原汁原味。
3..小结:教师总结刚才的问题导入课题汉族民歌。
a,民歌的定义
b,同学们喜欢吗?美在哪?(教师简单介绍民歌的艺术特征)
 
 
 
 
学生听赏两首音乐作品,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播放一首抒情委婉的歌曲,意在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通过一首号子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出表现了本课内容。
 
 
新课——民歌体裁
 
(一)、号子
1.导入:直接介绍我国汉族民歌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早期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如何协调步伐,提高劳动效率的呢?”
通过描述提示学生思考由来——劳动。
引出劳动号子
展示号子的定义
2.介绍常德号子《打硪歌》
欣赏并思考
 
提问:
⑴    通过音乐,号子都用在哪一类劳动场面上?(重体力活)
⑵    这样的音乐作品有怎样的特点?(歌词、曲调、节奏等)回答: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粗犷有力、节奏规整等。
⑶    有那些演唱形式?回答:领唱、齐唱等,教师板书总结:一领众合
 
3.教师小结号子的特点
4.体验互动:
⑴提问:在练习之前,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喊号子?
回答:有力的、大声的、整齐的等。
⑵教师带学生们练习一下,然后带学生一起体验号子“一领众合”的特点。
5.赏析《澧水船夫号子》
 
(二)、山歌
1.进入第二种民歌体裁的介绍:山歌
⑴提问:山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顾名思义从名称上体现在哪些地方演唱的歌曲?
  回答:山上、田野等地区
⑵提问:请你们想想如果在山上劳动时看见对面山上有一个朋友,你想喊他,应该怎样喊呀?
  回答:大声的、气沉丹田地用力
⑶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答案并示范给学生听,怎样吆喝。                 
2.展示图片,
边讲解南北民歌风格差异,介绍不同的地方风情。
同一主题,不同风格
a.欣赏云南山歌《小河淌水》
b.听赏陕北山歌《赶牲灵》
⑴提问:歌曲曲调有什么样的特点?(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等)演唱者的音色是怎样的?歌曲中有哪些演唱形式?
  回答:爽朗、悠扬、节奏自由;音色高亢嘹亮;对唱、领唱、合唱等。
3.教师小结山歌特点
 
 
 
 
 
有兴趣的聆听音乐,交流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号子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主动理解、思考问题。
 
 
 
学生模仿教师去吆喝
 
 
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并思考、交流,自主的挖掘答案。
 
 
 
 
 
 
 
 
 
 
 
 
 
 
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号子的具体特点,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饶有兴趣的主动有节奏的喊口号,再加上教师的带领,号子节奏规整、铿锵有力的特点显而易见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创设一种环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山歌需要怎样的曲调
 
 
 
教师的示范更加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亲身体会。
 
 
 
 
小调
(三)、小调
1.进入第三种民歌体裁的介绍:小调
2.同学们现在最喜爱的是流行音乐,那么在过去的年代还没有改革开放事情,老百姓中也有他们喜爱的当时的流行音乐,这就是——小调。
3.提问:那么大家猜猜看小调应该在哪些地方流行的呢?它应该是人们什么样的劳动过程中所演唱的呢?
  回答:城乡、小镇,做一些轻体力活的劳动等。
4.欣赏一段宋祖英鸟巢音乐会中的《茉莉花》
⑴提问:这部作品的音乐来源取自于一首民歌,另外能猜出这部作品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
回答:《茉莉花》,苏州民歌
⑵下面欣赏一段原汁原味的《茉莉花》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小调的特点是怎样的?从歌词中你能听出歌曲的内容吗?
回答:细腻、委婉、关于爱情的故事
5.欣赏各地《茉莉花》联唱
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江苏的和中国民歌《茉莉花》教师范唱两首不同民歌片段。
教师介绍民歌由于口头传唱,所以流传到了各地,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下面我们去欣赏一下。请同学们思考各地茉莉花有什么不同特点?
 
6.师生共同小结小调特点
 7.赏析《无锡景》
 
 
 
 
 
 
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跟着老师一起哼唱。
 学生先分组学唱不同地域的《茉莉花》,然后再一起合起来唱。
 
 
 
 
 
 
小调的概念和特点大部分学生比较陌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去自己理解小调的特点。
 
 
同学们很踊跃地七嘴八舌的讲出很多特点,有的学生能根据曲调小声哼唱,学生能自主的了解体会作品特点
 
学生比较熟悉江苏和中国民歌的《茉莉花》,对其他的《茉莉花》比较陌生,因此非常喜欢。通过欣赏联唱体会各地不同的小调特点。
学生自主探究总结问题。
 
 
总结反馈
1.    教学反馈:请同学们做一个小练习,听辨几首民歌,请你判断它属于民歌哪一种体裁?
 2.    教师通过一个表格进行最后的总结。
 
 
学生听辨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练习。
通过最后的听辨练习和表格练习,引导学生自主独立的回顾、巩固课堂所学内容。避免死记硬背的记忆,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理解记忆。

五 : 《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中继中国油画后的一课,木刻和漫画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都有悠久的传统渊源。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都是极具战斗力的精神武器,它的发展和壮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木刻与漫画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多元艺术作品,更可以使学生认识美术在民族战争中发挥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木刻作品,体悟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一种)和漫画的多种形式、特点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分析木刻、漫画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意义。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关键:利用多媒体,图片等资料,结合联系其他有关内容分析研究,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
  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讲解:
  第一部分:认识木刻及它的形式、特点和艺术表现力。了解木刻在革命战争时期体现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欣赏木刻作品的多种形式,体会木刻丰富的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了解漫画的由来及特点,以及在发展中对中国革命发挥的战斗作用。
  第三部分:总结前两部分的主线-与民主共命运,并将这一主线升华拓展。
  教学分析:以“与民主共命运”的影片、实例图片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具:多媒体课件,录象资料,木刻、漫画作品、版画用具。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新课:
  播放抗战宣传影片,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主题意境,导出课题。(情景创设法)
  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讨论法)
  教师总结:木刻与漫画,看似多元的作品,都由一条线索穿起来,这就是“与民族共命运”。在民族存亡关头,中国艺术家们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强烈的视觉震撼力,感染着人们,为广大群众传递了精神食粮。使学生感受到在民族危亡时刻艺术家的爱国热情和艺术作品体现的社会功能。由此切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木刻:(讲述法、欣赏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欣赏法、启发引导法)
  1、木刻:木刻属于版画的一种。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版画是通过绘图、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是其重要特点。)
  2、木刻种类:利用木材纵断面刻制的,称木面木刻。
  利用木材横断面刻制的,称木口木刻。
  以单块木版刻制的称黑白木刻。
  以多块木版刻制后套色印刷的称的称套色木刻。
  3、木刻的工具:木版、刻刀、三夹板、油墨、宣纸
  4、木刻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木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早在公元7世纪我国隋唐时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随着雕版佛经书籍的大量印刷也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木版画。宋代以后,不断有新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文学作品插图达到很高成就。
  b.中国古代传统木刻分类:随印刷术兴起发展起来的书籍插图类作品。属于复制木刻。
  (佛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民间木板年画,属于复制木刻。在民间影响深远。
  (杨柳青、桃花坞等重要生产中心)
  特点:由画师起稿后,由刻工复制,属于复制木刻。
  c.新木刻运动:中国的新兴木刻是在引进欧洲创作木刻(兴起于19世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两个时期:初创时期为了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艺,输入外国的版画,鲁迅于1929年与柔石等组织了朝花社,通过该社所输入的许多外国版画受到进步美术青年的欢迎。成长壮大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及以后的解放区,新木刻运动创造出辉煌的成绩。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新木刻运动在国统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点: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由创作者自绘、自刻、自印,刻制、印刷过程也是使画面效果丰富、完善的过程。
  d.比较总结:古代复制木刻与后来新兴的创作木刻作品,讨论两者在制作过程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表格)
  e.提问: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倡导木刻运动?
  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木刻本身的艺术特点有何联系?
  8、作品赏析:了解木刻的艺术语言,体会木刻的艺术美感和社会功能。
  a.赏析:《到前线去》胡一川《怒吼吧,中国》李桦
  b.比较体会:德国著名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素描自画像”和木刻《自画像》学生讨论: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的不同的艺术感觉?(通过比较木刻作品与绘画作品,体会木刻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
  c.对比欣赏:《饮》和《运草》两幅作品
  提问:感受两幅版画的不同艺术风格?
  《饮》:刀法细腻,表现了黑白灰的层次。
  《运草》:刀法简洁,黑白对比强,视觉冲击力强。
  d.对比欣赏:《流民图》、《奔马》、《人民英雄纪念碑》、《放下你的鞭子》《巩固团结,抗战到底》、《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等表现旧社会人民生活及战斗场面的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讨论:木刻独特的表现力在旧社会发展中有何现实意义?
  总结:创作便利,便于复制、传播。
  e.近代木刻作品欣赏:《蒲公英》水印木刻、《大江东去》黑白木刻、《北方九月》套色木刻等作品,体会木刻的丰富表现力。
  (二)漫画:(讲述法、欣赏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欣赏法、启发引导法)
  1、漫画:a、漫画的由来
  b、漫画名字的由来与解析
  2、中国漫画的发展: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漫画是最活跃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画种之一,可划分七个阶段:(欣赏不同时期的漫画作品,简要介绍)
  (1)清末民初(2)五·四时期(3)20世纪20年代(4)20世纪30年代
  (5)抗日战争时期(6)解放战争时期(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漫画特点:(师生共同总结)
  ①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起和发展的中国漫画,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斗主线。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继承发扬了漫画的战斗传统,并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歌颂新人新事和适应群众多方面的审美要求上,进行了新的开拓。②中国漫画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中国漫画队伍是由漫画家和广大业余漫画作者组成的强大队伍,不少漫画家正是在创作实践中从业余转变为专业的。③漫画与新闻事业的关系密切。漫画的主要阵地是报纸和刊物,这是由漫画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④中国漫画的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简笔-写意的,也有工笔线描的;既有追求大块黑白处理的,也有民间装饰情调的;既有单幅画和组画,也有长篇连续巨著;还有漫画速写、布画漫画、墙头漫画、照片剪贴、漫雕等等。⑤漫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既学习和借鉴外国漫画,也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越到后来,越更加有意识地追求漫画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小结--与民族共命运:(师生互动)
  1.“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都在民族的存亡与发展中发挥了推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使艺术服务于革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这也是木刻与漫画的艺术功能。
  2.木刻与漫画除了社会功能之外的审美功能,也是作为评判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条件,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树立艺术与社会相结合,艺术作品要发扬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精神。从审美与思想两方面进行评价。
  3.引导学生树立“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唯物主义艺术观,帮助学生从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
  拓展: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书籍了解木刻和漫画的更多知识和信息。自己找出几幅能反映和谐社会里你身边的事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作品。如:文明礼貌、敬老爱幼、绿色环保、积极生活等。
  反思:本课介绍了两种艺术形式--木刻与漫画,并通过“与民族共命运”这一主线连在一起。木刻部分为重点讲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学习漫画这部分知识,并将“与民族共命运”这一主线延伸下来,并总结升华。基本上完成了这一预期目标。
  四、思考题:木刻、漫画创作在中国的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中曾经起过什么作用?
  五、练习题:选择几幅你喜欢的木刻、漫画作品,了解其作者、创作年代,试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本文标题: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48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