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鲁肃代周瑜-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

发布时间:2017-09-29 所属栏目: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翻译

一 :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

[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
东吴的四个能臣里面,个个都是国之柱石,可是谁最高明呢?我有点糊涂了?能谈谈吗?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DavidPan[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不同意 @兮嘉 同学的观点,谋国和谋身在有的时候(有孙权这样的君主)是很难兼得的,功成身退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吕蒙得重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原本是一个莽夫,孙策死后,孙权想培植自己的心腹势力,从年轻的将领里面着重培养了他,吕蒙有能力并且也忠心耿耿。周瑜、鲁肃、陆逊都不是亲信势力,有能力但始终不能受孙权完全相信。即便是吕蒙,如果真的顺利发展下去,很可能死在晚年孙权手里,这种事在孙权晚年发生的太多了。


那么既然说 国之柱石 ,还是老老实实的说谋国来的直接,从战略眼光、政、军三方面来说

战略眼光
鲁肃 > 周瑜 > 陆逊 > 吕蒙

鲁肃三分天下,割让荆州,是非常务实并且有远见的战略构思,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维护和蜀的同盟,自家人想要强抢自然会拒,关羽赖着不让也会单刀赴会去直面关羽,把地方要回来。不仅在想,而且在努力的朝这个方向执行。说务实,是因为吴国守成有余,攻城略地实在不足。加上孙策新亡,弱君初立而恩信不足,将帅孤悬于外实属不智。

周瑜,二分天下之计谋划已久,如果孙策带兵,加上地理位置很熟的甘宁和庞统之类谋士,巴蜀很有机会攻下。这个战略还是不错的,不过周瑜的执行力差一点,不该在孙权刚当头不久就想搞,更不该在赤壁一战之后,自己已然名扬天下的时候入川,自古以来,“威震其主,功盖一国”之后还嚣张的,99%都没有好下场。战略眼光有,但还不够。

陆逊在这四个人里面其实是最有例子可举的人,无论是袭关羽、破刘备、御强魏、察辽东,乃至于太子之争时的对人性的剖析,都非常不错。可惜的是“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几乎没有进取心特强的例子,而且帮助吕蒙灭关羽,虽然扩大了吴国的土地,但因此而失去了争天下的机会,战略角度还是输鲁肃一截

吕蒙,战术性人才,小时候因怒杀人,长大了作为斗将升迁,后多看书深造,能力有上升,但远见依然不足。因为是孙权的嫡系而深受信任。


鲁肃 > 周瑜 > 陆逊 > 吕蒙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政者方能无为而治。
鲁肃、周瑜、陆逊都有很多政治上治理州郡很NX的例子,排名其实很难分先后,我让 鲁肃 > 周瑜 > 陆逊 其实有自己给鲁肃抱不平和对陆逊太谨小慎微不够霸气的埋怨在里头,不过吕蒙政治能力几乎木有例子,而且一直以来也是军旅将领,排最末是毫无疑问的

军 统帅
周瑜 && 陆逊 > 吕蒙 > 鲁肃

统帅方面,周瑜赤壁败曹操、陆逊败关羽、刘备、曹休,出征魏,孙权大败而陆逊在劣势下小胜而归,由于曹操的含金量高于刘备、曹休,而关羽是被偷袭的,所以两人算持平。鲁肃虽说是都督,统御一方直面关羽,不过打仗的时候都是孙权自己来,鲁肃是跟着一起打,可说的不多。吕蒙则是累积军功成了都督,不过除了关羽这次,也木有方面军独立作战的例子,由于一直混军队,统帅还是可以的。

个人认为统帅能力 鲁肃 > 吕蒙,不过从事例来看,吕蒙稍占赢面

军 斗将
吕蒙 > 周瑜 > 鲁肃 > 陆逊
吕蒙就不说了,n次战斗中堪比周泰的人物。
周瑜带兵的能力也很不错
鲁肃史称文武双全的人物,可是没有太多大事件可以让他冲到前线去
陆逊和诸葛亮类似,做好谋划然后在后方左右战局。

最后解释下这句话吧
“给鲁肃抱不平和对陆逊太谨小慎微不够霸气”

鲁肃
孙策在的时候,周瑜是孙策的兄弟似的人物,所以鲁肃的光芒全被公瑾给盖住的,没有多少表现机会。孙策死后,孙权又一副神经兮兮的样子,对谁都不信任,见到周瑜的情况之后,鲁肃应该也是比较谨慎的,自己只好一边谋划着将来三分天下,一边小心翼翼的控制着和关羽对峙的火候,不卑不亢,真心是个窝气活。
说到三分天下,为啥不两分,因为分不了啊。整个东吴,除了孙坚、孙策、周瑜之外,还有几个是陆战厉害的,木有错,一个也木有!西川是弱,可是东吴要是去打,耗费大半个国力也不一定打得下,到时候被魏一抄家就迅速over了。
再说打荆州,打倒是打下来了,可是然后呢?荆襄九郡呢,灭了关羽,敢问东吴守住了么?守住了几个?要不是后期不动朱然神发挥了一下,整个荆州全丢,一个郡都留不下来。至于江夏、襄阳这些地方,关羽一死,早就是人家曹家的了。
再说孙权,只能靠靠温情牌来拉拢部下,而不是孙策那种霸气牌征服部下,对太强的将领始终用但不大用,眼光又始终不够长远,老惦记这一亩三分地的事,统帅能力不行还老冲到前线,有n次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战斗失败了。跟曹操比起来,霸气、胆略、能力、识人、用人,统统不足,跟刘备比,识人、用人、笼络人方面,更是被拉了几十条街。周瑜、鲁肃、陆逊都是有可能做一番大事的,跟在他手下实在是可惜了。

陆逊
这个不多说,过于谨慎,过于保守,眼光深刻但不够长远,他的能力大于他的表现,虽然有孙权的问题,不过他过于安于吴国疆域现状,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网友兮嘉[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高明这个词可以形容很多事情,题主想问的是计谋、识人、处事亦或是其他?

Anyway,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一下,个人认为最高明的是吕蒙。

渣权之渣众人皆知,四人里在我看来只有吕蒙算是得到善终的,且与渣权始终保持着令人感动的君臣之谊。毕竟吕蒙算是完全由自己提拔上来的小弟信得过,对他也是全方面培养,那个孙权劝学的故事都选入课本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除此之外,最让我感到动(bian)容(tai)的一个段子是这个:
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慽,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於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这是说吕蒙得胜归来后封赏未及便发病,渣权愁得不行想时时关注他的病情又怕自己去见他让他劳累就在吕蒙住处的墙上打了个洞偷看!!!!看到吕蒙能进食就高兴地和左右的人说笑,若吕蒙病情不佳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还国内大赦,请道士给他续命神马的。这种基情,官方逼死同人的节奏有木有!?(⊙o⊙)…扯远了。

其他三个人依次说说。首先是周瑜,这个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阴谋论的,可以参见这个问题如果周瑜没有英年早逝,那么他的两分天下之谋能否实现?中 @吴易 的答案。周瑜的遗书十分蹊跷,那个“道遇暴疾”让人不得不怀疑阴谋论的可能性,还有就是渣权不用周瑜的儿子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至于鲁肃,渣权对鲁肃的评价是这样滴:
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適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两长不说了,这个一短是说鲁肃劝孙权借荆州一事,个人非常替鲁肃不值,也感觉渣权太渣。对比曹操有功都归于别人,有错误就自己承认就感觉渣权的肚量的确是比不上曹总。渣权对鲁肃的评价算是给他定了性,总感觉一生就多了这么个污点,关键我觉得这事真不是鲁肃的错,渣权推卸责任耳。要不就应该从开始贯彻周瑜的观点取蜀,既然决定了按鲁肃的路线走,就不应该有后来的偷袭荆州和蜀国撕破脸。夷陵之战时要不是阿丕这个小文人很傻很天真相信孙权是真心称臣,东吴估计那时就两面夹击被灭了。

至于陆逊,我觉得没必要多说了,只贴一段陆逊传里的文字:
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前两天回顾到这一段,脑子里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李白《妾薄命》里的两句“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我一拍脑瓜子,这他喵的说的难道不是渣权和伯言!?陆逊受宠时,渣权又送御伞、又送自己的大衣,甚至嫌麻烦把自己的印刻了一枚放陆逊那儿,这是何等荣光。转头却是应了“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荣宠不再,最后愤恚而卒,让人唏嘘不已。

说完了总结一下,大家都是在公司混的人,要说高明首先不得不提的还是和老板的关系,关系不行根本混不下去,关系好了你又恰巧有点能力,那才能混的如鱼得水,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觉得最高明的还是吕蒙了。

其他方面的话我感觉四人的岗位其实是不太相同的比较难比较,渣权曾对陆逊议论周鲁吕三人,渣权给出的评价是周>吕>鲁,他认为吕蒙的运筹谋略妙到极点仅次于周瑜,只是言谈议论的英气焕发赶不上罢了。在关羽一事上,他认为吕蒙设谋攻取优于鲁肃。至于鲁肃渣权认为他在治军上做得很棒。

陈寿的评价是:
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陈寿君认为孙权的评价比较恰当,同时不认为吕蒙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个人觉得陈寿说他有“国士之量”那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我是卖萌的分割线------------------------------------
分割线以下可以说点儿感性的东西,曹魏本命不细说了,吴国那一坨人其实也蛮喜欢的,最爱伯言,其次子敬,然后才是公瑾,最后是子明啦(很意外是不是?其实就是因为觉得子明最高明所以相对才最不喜欢他。这是神马神逻辑→_→)至于渣权虽然我貌似到处黑他,but我要说一个but,大粉似黑听过没?其实我一直觉得渣权和阿丕一对二代活宝挺有意思的,233333333
喵了个咪的,又浪费了几个小时写答案啊!这是我来知乎写的最认真最长的一个答案了,大家不要大意地给我点赞吧~(≧▽≦)/~当然啦,有错还请指正^_^


网友张叔叔[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兮嘉 从四人在孙吴政权的结局进行了判断,个人很认可这个结论。
毕竟保全自己也是智慧的一种,就“在老板面前最吃的开”这个角度来看,吕蒙算是孙权一手提拔上来的,应是与渣权感情最深的一位。
倒不见得是吕蒙的政治智慧有多超群,人家就是能跟主公合得来啊!
能在人渣手下安然无恙,还被人渣怀念,这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四位大都督如果在泉下相会,其他三人恐怕也只能苦笑吧(虽然鲁肃基本还是得到善终了,只是被渣权吐槽来着...)。

-----------------------------------------------------分割线打击----------------------------------------------------

然后...
从战略家的角度看...
吕蒙完全就是一员将领,真的缺少长远战略眼光啊啊啊啊啊啊啊...
陆逊跟吕蒙虽有相似之处,但两人在主公处的地位不同,又不好进行比较了。
周瑜火烧赤壁,提出二分天下入蜀之谋。
鲁肃提出了自己的三分天下之策,在与刘备势力缔结同盟上功不可没。
陆逊打赢夷陵之战后没有继续追击刘备,东吴反而修复了与蜀国的同盟关系。
虽然我觉得这个与陆逊的外交和战略眼光关系似乎并不大,
长文慎入,仅供参考:
1、刘备为什么会伐吴?难道真的是为了报仇吗?会不会是为了抢回荆州?
2、陆逊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何陈寿对他评价挺好,而裴松之可劲儿黑他?

至于吕蒙爆关羽后路的举动,只能解释为...
自己没能力又看不得队友发育好于是一定要怒坑一把,大家谁都别想爽。
说这是维护三方战略平衡倒也没错,不过作为大都督只想着守护自家一亩三分地,缺少长远进取之心,与他两个心怀天下野望的前辈还是略有一些差距的。
别忘了吕蒙去世之后东吴还是多次尝试往徐州方向进兵,只是一次比一次惨罢了。
在关羽如日中天、刘备屯兵汉中之时没有选择打整体实力更强的曹操而是去爆了盟友的菊花,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对未来长期吴蜀二分天下没自信的感觉啊。

当然荆州之地是吴国门户,东吴势必要取得这块领土。
只是若换做鲁肃做大都督,未必会这么坑队友,走外交路线的可能性更大。再不济,也总不能把关二爷砍了送给曹操吧。
若换做周瑜做大都督,刘备很可能压根就进不了四川。挟赤壁之威,东吴跨有荆益实现二分天下并非妄想。

于是写着写着大概得出了第一步的结论。
战略层面上,周瑜和鲁肃作为战略家有着自己的想法,对于天下之势有很强的规划预期能力,而吕蒙和陆逊更多的是作为孙权的军事工具而存在,是“将”而非"帅"。

-----------------------------------------------------分割线打击----------------------------------------------------

再看鲁肃和周瑜。
赤壁时两个人都是铁杆鹰派,只是在战后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借荆州”与“二分天下”。
事实上,借荆州之谋最终由于刘备集团的死不要脸方针而变成了孙吴心中之痛,虽然双方一度妥协,但孙权到底是不会咽下这口气的,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鲁子敬死后,他维系孙刘联盟的努力,都随着白衣渡江化为泡影。
而二分天下之谋,反倒因为刘备集团后来占据蜀地建国的既成事实,变成了一个未能实现的幻想。
以既成事实去对抗完美之梦,本就不公平,但未能实现的梦才更美好不是么?
这么说对鲁肃似乎很不公平。
但假如周公瑾没有蹊跷的死去,真的率军占据巴蜀、连结荆州,“三国”这个概念就将不复存在。
正如后面的历史演绎一样,没了“二分天下”,东吴和季汉的同盟不可避免。


所以我的结论是,周瑜的谋略如果实现,就能颠覆历史。


这比较当然是不公平的。
法正张松会投靠刘备,却不一定会归顺周瑜。
刘备“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荆州地区或许会给周瑜带来巨大的隐患。
曹操能西征张鲁马超,未必不会在周瑜倾力入蜀之时在荆、徐给东吴政权以重挫。
世界上充满了如果,而历史只有一个。

所以为什么不给“如果”一个机会呢?
鲁肃与周瑜,我选周瑜。

以上只是个人偏心之见,对四人作为“战略家”的评述,娱乐就好。


网友杨臻[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前面各位都说的很不错,我就说点自己的想法,如有偏驳,欢迎指正
这四位走的是两种战略路线,周吕陆的观点是东吴必须要据有荆州,荆州做为战略要冲,西可窥伺西川,东可为江东屏障,北可为伐魏据点,拥有荆州就掌握了战略主动,也是今后争夺天下的桥头堡,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周瑜是要吞并他的势力,软禁刘备,驱使关张,而吕陆二人则是严加防范,阴而袭之
在赤壁之前,鲁肃的战略规划也是要占荆州的,他在榻上策中就明确阐明要“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但在赤壁之后,他的战略就发生了变化, 由于东吴内部不稳,在曹操统一北方之时,仅仅能做到攻灭黄祖,没能打下荆州,而曹操南下已经宣告了全据荆州策略的破产,只能联合刘备先图自保,而周瑜吞并刘备驱使关张的想法只能是空想,刘备一世枭雄,不甘人下,这样做只能导致两家翻脸, 此时曹魏势大,两家难以单独抗衡,刘备又缺乏立足之地,所以鲁肃用南郡之地结好刘备,将蜀汉推到防御曹魏的前线,减少东吴的防御压力,同时又使曹操不能全力进攻任何一家,一旦北方有变,两家可以互为策应,并力北向,曹魏首尾难顾,大事可期,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高明的策略,也是鲁肃最牛逼的地方
但是,鲁肃的战略规划基础脆弱,一方面,东吴内部就非常反对,因为这与最初制定的方向冲突,不能据有荆州,就失去了西向的可能,在刘备取西川之后,这一方案就更是不可能实现了,那么东吴要发展,只有北取青徐,然而徐州处于内陆,不利东吴作战,孙权虽数次征讨,仍难以取胜,吕蒙也说过“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这可以代表东吴大部分人的心声
另一方面,合作伙伴刘备也不安分,早在借荆州的时候,蜀汉就打着借机生蛋的主意,取了西川之后,更是坐拥地利,随时可以顺流而东,不得不让东吴方面产生忌惮,更糟的是荆州方面的主帅是关羽,关羽骄横,与东吴屡有争端,鲁肃在世时尚且单刀赴会,一旦身故,后继者岂能毫无怨言?吕蒙见鲁肃,陆逊见吕蒙,都说过要小心关羽,实非孤例
所以鲁肃的战略好是好,但操作空间狭窄,一旦后继者缺乏战略眼光及外交手腕,那么就难以成功
综上所述,我认为战略上鲁肃最强,和诸葛荀彧是一个级别的战略家,战术上周瑜>陆逊>吕蒙


网友忘星尘[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高明这个词,太单薄了。像周瑜鲁肃,他们对国家的战略路线有宏大的计划,这是高明。吕蒙兵不血刃攻城略地,这也是高明。陆逊敏见兵势,以逸待劳,这也是高明。


网友吴德正[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孙权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借一个嘟嘟,打另一个嘟嘟。


四个嘟嘟最后结局都不是很好。

没有谁比谁高明,都是孙权的工具。


网友蒙面大侠[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陆逊和鲁肃合体后就是迅速组合。。快得很


网友蒙面大侠[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这四人都曾先后主掌吴国军事大权,周瑜不到20岁就任水军大都督,其先辅佐孙策,孙策临死前推荐给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以看出周瑜的军事才干,周瑜属于两代元老级别人物。庞统投靠孙权之际贬低周瑜才干,孙权很是不悦,就能看出孙权对周瑜的器重,周瑜指挥的经典战役《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而一战成名,成为三国的重要转折点,且周瑜精通音律民间有“曲有无周郎顾”一说,可以看出周瑜的文韬武略。可惜周瑜壮年命陨,要不三国局势可变,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鲁肃,人们对他的大多了解是《三国演义》中文弱谋士形象,但历史上鲁肃可是能文能武的奇才,而且形象魁梧能上马带兵打仗之人,鲁肃的功绩在于他是“连刘抗曹”的推动者,正是他的力主下才有了后来的三足鼎立之势。鲁肃是当时能看清局势为数不多人之一,战略眼光强于其他三人,可谓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吕蒙,对他第一印象就想起( 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当时属于周瑜的小跟班,周瑜的得力助手,后来勤于专研兵法,终于完成周瑜死前夙愿——拿下荆州!是一位难得的将才。………………………………………………陆逊,献计智夺荆州,火烧连营,吴国后期的顶梁柱级别人物,相比以前的人才济济,吴国后期如陆逊级别的人基本少之又少,在后陆逊时代吴国基本就迅速走下路,算是一个分水岭,他的主要功绩就是保住了吴国的江山击退刘备,一战成名,作为书生出身且年少的陆逊,让当时不服自己的人迅速闭嘴。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最后我心目中的标准是:周瑜=鲁肃>陆逊>吕蒙(一家见解,原创,欢迎大家交流)


网友子非鱼[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明显是陆逊
只有陆逊单独列传
,难道陈寿还没有我们了解三国么?


网友谢天臻[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渣权:一次才摸两张牌好拙计!
周瑜:哈哈哈哈!我是帅哥我摸三张!
鲁肃:来来来!我摸四张我更帅!
吕蒙:呵呵,三血摸牌存不住有p用?
陆逊:哦,我用的是牌堆!
渣权:陆逊你给我去死吧!


网友吴桐[鲁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给出的答复:
必须连清人,有信仰

二 : 鲁肃代周瑜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翻译: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前往陆口镇守,经过吕蒙驻守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此重任,与关羽为邻对峙,您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呢?”鲁肃轻率地回答:“那时我会采取适当措施的。”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鲁肃于是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三、点评: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三 : 鲁肃代周瑜

鲁肃代周瑜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成以成心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担,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冒昧应曰:‘暂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由于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甚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遂往诣蒙 遂:

(2)今东西虽为一家 虽:

(3)计安可不豫定 安:

鲁肃代周瑜的参考答案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前往陆口镇守,经过吕蒙驻守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此重任,与关羽为邻对峙,您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呢?”鲁肃轻率地回答:“那时我会采取适当措施的.”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鲁肃于是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本文标题:鲁肃代周瑜-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个最高明?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305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