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底部特征-股市底部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09 所属栏目:股市经典底部形态研究

一 : 股市底部特征

股市底部特征

一、有一系列宏观面的利空消息或者利空预期出现。(www.61k.com]

二、舆论媒体一致唱空,先前是预测底部但每次市场都跌破该预测值,后不再预测,开始肯定性预言市场调整进入漫漫长途、底部无法确认,或者预测出一个十分离谱的低点,比如本次调整预测要跌破2000点甚至创2008年以来新低等。

三、机构投资者卖空,他们用抛售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看空,在连续抛售下,先前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十分看好的绩优蓝筹们价格在一致下跌预期和实际抛售打击下,股价迅速下跌,有时候也会跌到严重背离基本面的程度,比如当前的部分银行股,跌倒估值10倍PE下,和最严重的2008年危机相仿。

四、机构投资者仓位迅速下降。众多基金的整体仓位总是在市场热度时处于高位,超过八成以上,而在市场下跌的后期即构筑底部时处于仓位的低位,如不足六成。身边谨慎但一贯偏好短线操作的趋势投资者开始大幅低仓位或者空仓。

五、普通投资者相聚不再谈论股市。如近期多次家庭、朋友、工作聚会,没有人再谈论股市了。

六、股价调整有序进行,先是基金持仓最集中的先导股调整,而后逐步扩散到各类估值正常、高估、垃圾股,最后是市场长线投资者坚守的最看好的长牛消费股价格也出现松动、甚至补跌,而后,最先调整且调整幅度巨大、估值十分便宜的先导股巨量长阳,往往意味着市场阶段性底部确立。

七、市场交易量大幅下降,只占到或低于高峰期的四分之一。

八、好股票的市盈率大幅下降,低于10倍市盈率且其有较好产业前景的个股开始出现。部分强周期行业如钢铁业等率先出现跌破净资产的个股。

九、众多新股当日或随后破发,部分大盘股出现发行困难,比如当前的农行,市场融资功能遇到挑战。

十、产业资本和公司高管开始增持自家或者关联公司股票。未来产业资本是市场的最大定价者。

感触:记住,恐惧和贪婪永远与股市相伴,在股市的高位(上面列举的十种情形恰恰相反)勇敢的持现,而在股市的底部勇敢的持股,在中间阶段,充分发挥资金管理或者行业轮动策略,真正做到情绪平稳,洞察一切。

如何判断股市的底部

这是一篇用金钱,心血,泪水和汗水堆积起来的文字,虽如此,本人清楚地知道,因主旨的重要和天然的难度,及本人在市场的历练还远远不够,本篇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补充,是仅为草稿

判断股市的底部和顶部的分析方法大致有三类: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者行为分析。

基本面分析: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财经政策及上市公司的生产销售状况及未来前景等基本面进行分析来确定股价的空间,以此来决定买卖策略。

技术分析:通过对股价波动的节奏进行分析来把握买卖的时机。技术分析的根本是趋势分析。

投资者行为分析:是通过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来判断这个市场,并以此来确定买卖时机。因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影响市场,市场走势也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有许多股市格言是对这种方法的概括,比如“多头不死,熊市不止”;“在大家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大家贪婪的时候恐惧”。投资者行为分析常常和技术分析相结合,称作“市场分析”。

股市的底部特征分析

一、基本面分析

底部特征 股市底部特征

1.平均市盈率:任何市场都是围绕基本价值或涨或跌,对于基本价值的判断,是影响市场走势的根本因素,1994年7月19日325点:时.市盈率为16.43倍,,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998点时,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15.06倍,2008年10月31日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13.92倍。(www.61k.com)中国A股平均市盈率一直在10多倍到60多倍之间摆动。真正的历史性底部,会出现10 倍,5倍市赢率的股票。

2.市净率:中国股市历史上几次重要底部时的市净率:

1994年1558点-->325点市净率为1.81倍.

1996年1052点-->512点.市净率为2.44倍.

2005年2245点-->998点市净率为1.70倍.

2008年6124点-->1664点市净率为2.31倍.

中国A股平均市净率一直在2倍左右到10倍左右摆动。历史性底部来临的时候,起码有30%的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70%的股票的市净率在1-2倍之间。

3.资金的供给:中国A股市场是一个十足的资金推动型市场,股市中期的上升与下跌几乎完全取决于社会资金的供给情况,M1、M2同比增速曲线与A股市场走势高度吻合。什么时候高利贷居高不下,缺钱的人很多,股市就麻烦了。什么时候银根很松,追着要借钱给你,宽松货币政策下市场就没大风险。美国股票大师保罗·麦肯有一句名言:做股票要看利率的脸色行事。利率就是资金成本。

4. 财经政策和管理层意图:中国股市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政策性很强。其呵护市场的意图明显,政策不断地刺激市场,火候到了,投资者情绪从恐惧迷茫中逐渐恢复、进而重拾信心,底部的构筑就逐步完成。管理层意图确定股市底部区域在2008年第四季度最明显,政府意志在下跌至2000点左右时十分坚决,社保、中央汇金等长期资金的入市,也已将市场底部夯实,大资金的买入,终于诞生了以1664点为起点的大行情。

5.看新股发行:新股无法发行或新股上市即跌破或接近发行价,不论质地好坏,新股均没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价格定位低于平时。

6。看基金发行:新基金发行受挫,发售开始不顺利、困难,新基金发行宣传由媒体走向细分市场,如走入社区等以前不被看重的发行区域,代理银行向员工摊派购买,普遍出现促销现象;老基金折价现象普遍,尤其是市场主流基金,基金的操作理念受到普遍质疑,主流基金似乎也失去方向感。

7。大股东增持:曾经底部的时候,出现非常之多的大股东的案例。2005年中国联通出现大股东增持是在2.25元左右,而华电国际是在 2.15 元大股东开始增持。在股票价格极低的时候出现的大股东增持反映底部的特征,大股东帮市场做价值判断。

8.债市出现行情:债市现券普遍出现阶段性脉冲行情,基金经理们开始一致看好国债,这在“5?19”、“6?24”、“10?28”前夕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众人看好债市,说明众人看淡股市,股市出现低点就顺理成章了。

二、技术分析

1.时间:有较长的下跌时间,在三五个月至三五年不等,产生不同级别的底部。

2.幅度:指数有较大的下跌幅度。

1994年1558点-->325点:跌幅约为79%.

1996年1052点-->512点:跌幅约为51%.

2005年2245点-->998点:跌幅约为55%.

2008年6124点-->1664点:跌幅为72.8%

3.成交量:成交量是底部最重要的指标,2005年底部的时候上海A股的成交量曾经只有30多亿的规模,人气低迷可见一斑。根据我的数年经验,当成交量只有前一波牛市十分之一左右,地量产生,底部不远。强势股、绩优高价股快速下跌,特别是百元以上的股出现回归价值的情况。

底部特征 股市底部特征

4。(www.61k.com)屡破关键点位:大跌后又大跌,关键阻力位、“政策底”及重要心理位破了一个又一个,跌跌不休。前期放量的各股又跌破前期平台,舆论一边倒看空,对宏观面和政策利好变得麻木不仁,熊市思维极其严重。市场一片哀歌,跌势加剧,全部人已经失望并丧失方向感。市场不利传言增多,大盘由阴跌变急跌,或者有成批的个股或板块集体大幅下挫或集体跌停。众人期望党期望政府,期望大盘出现一个反转的契机。往往此时政策面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新的举措或各类创新题材。大盘在敏感时间窗或日历日习惯大跌,惯性会延续,经常出现预期中的“黑色星期一现象”。市场中活跃的投机力量受到严重的打击.涨停板几乎看不到.当大众认同的政策顶或政策底失效,贪婪或恐慌的疯狂才会达到极致,大众认同失效市场才会有效,财富也在这极端的情况下开始再分配。

5.指数远向下偏离年线:指数越向下偏离年线,底部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在远离年线30%左右多次抵抗失败并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后出现的横盘抗跌或者V形转向,至少表明中期阶段性底部已明确成立。

6.持续低迷:只有当绝大多数人都对市场绝望了,该斩仓出局的人大多都已经退出了,剩下的是一些零星的卖出盘,也没有什么人愿意买入,所以较小的卖盘也能让个股甚至指数下跌,不过下跌的速度也不会很快,毕竟卖盘有限,所以指数就呈现出连续的阴跌,在成交量方面则表现为成交的持续低迷。

7.匀速下跌赶底:因投资者对利好利空基本上都麻木了,所以市场保持一种匀速下跌。无论利好推出或利空出现,大盘都毫不理会,既不会因利空而加速下跌,也没有因为利好而大幅度反弹,保持匀速下行趋势而不曾改变。因为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对市场彻底绝望而选择了离开,而既然要离开了,这时候下跌与否或者跌多跌少已经再不值得关心。

8.脉冲放量及轮换现象加剧:熟语称底是割肉割出来的,大盘下跌末期,因恐慌盘涌出,板块联动脉冲放量及轮换现象加剧,涨跌幅榜呈橄榄形排列,即最大涨幅为3%左右,而最大跌幅也仅为3%左右,市场绝大多数品种处于微涨、微跌的状态;但大盘指数波动区间并不大,是资金进场造成的,只有资金的进场,市场底才有可能形成。

三、投资者行为分析

大盘的底部区域的判断,就象判断地震要依据一些现象一样,下面这些现象越明显底部也就慢慢的,无声无息的形成了。。。。。

1。地量与人气:市场一再测底失败,并经过二个阶段以上的地量,市场不再言底,看空、恐慌成主旋律,人气低微。

2。券商及相关行业萧条:券商普遍亏损,经营危局,有关券商困难危局的报道不绝于耳,媒体刊登的关于在发展中改革券商的话题逐步增多。营业部人数持续减少,稀疏无人,证券工作无人应聘,出现券商营业部关门现象。营业部周边的其他生意都不景气乃至关门,股票的咨询机构逐步减少并最终淡出人的视线,咨询股票的热线电话寥寥无几,关于证券的报纸减少,各地方报纸关于证券财经的版面缩小或者仅留一点空间。

3。众人皆知炒股等于亏损:炒股票的人,极大多数亏损,炒股是很羞耻的事情,对于朋友聊天的话题,炒股已经不再是话题内容,什么都谈就是不谈股票,有不好意思说出来的倾向,甚至股民不如鸡民。1元2元股遍地是,送人人家还怀疑你没安好心。

4。股民情绪:恐慌是底部时股民最主流的情绪,恐慌中继续恐慌,散户从漫骂变成无声(麻木),不在关心股市。股市与宏观经济环境背离度大,市场过度反映宏观面,微观方面,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内幕不断被曝光,中介机构的勾结黑幕也大白天下,市场的诚信危机十分严重,对管理层出台的利好消息处于麻木状态,而对利空消息却极度敏感。散户处于无可奈何又十分愤怒之中,散户的态度极其恶劣,行为冲动,偏激,因投资失败自杀的新闻时有所闻,市场出现了不安定危机。股民散户到大中户均大幅亏损,面对突然有一天的普遍大跌,股民开始加大亏损额;大部分股民已经亏了很长时间和亏了很多,连一些有经验的分析师也开始悲观起来,股评分析家的言论趋向一致。绝对底部形成时,往往伴随着市场恐慌气氛浓厚,人气极度低迷,“割肉盘”明显增多以及新股出现大面积跌破发行价等现象,大多投资者

底部特征 股市底部特征

均出现亏损,并且严重套牢,甚至有绝望心理,无所适从,资深老股民放弃看盘, 不敢再贸然进入市场抄底.随着亏损的一天天增加,你的正常判断力就慢慢消失了。(www.61k.com]恐慌弥漫市场,直到有一天你终于无法承受过于巨大的损失,断腕割肉。

5。出现空军英雄:老空头空军司令成名,最空的空头的言论,众人不再怀疑,而且有人深信,更多人认为有可能;相反土产股神走下圣坛,打回原形,灰头土脸,所谓潮退了,没穿短裤。长期持股,成过街老鼠;价值投资,成股市傻子。证券市场的奇妙之处在于,当多空的某一方正洋洋自得、傲视群傻的时候,多空力量对比也正在悄悄转变。

6.看媒体股评:大多的媒体、股评、专家、学者都不过是股民情绪的代言人。利空消息频频出现, 媒体、专家股评、券商年度投资报告等对后市的预测评论表现出一致的谨慎态度,不敢言多,甚至出现极端看空的言论;专家人士等对股市的实质性问题和缺陷进行了批判及讨论,出现十教授八教授联名上书现象,股市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被揭露.此时中国传统的太极理论会启示我们:阴极阳生。

7.看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市场更虚拟因而也更情绪化,股指期货的大幅升水,表示市场情绪的高热;股指期货的大幅帖水,表示市场情绪的彻底悲观。观察大众情绪难以量化,这是我目前找到的唯一观察大众情绪可以量化的好窗口,也是寻求市场转折点的好指标。但至今我观察到的还只是模拟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有待进一步验证。

8.股神众人质疑:“巴菲特老了”、“巴菲特不懂中国”、“巴菲特套了”,股神众人质疑之时,转折点近在眼前。我的投资经历中,国人质疑巴菲特已有三次,2003年巴菲特以1.6元港币买入中石油时,港人国人都没有重视,对石油能源板块的巨大财富视而不见;2007年巴菲特以13元港币左右卖出中石油时质疑更甚,“巴菲特不懂中国”;2008年10月巴菲特称正在买入美国股票,私人账户将全部投入,在香港买入比亚迪,要买汇源,甚至说了“现金是废纸”,“如果你等到知更鸟叫时,那春天就快结束了”,而国人说要跟着“股神”卖股票,不能跟着“股神”买股票,“股神”也会栽跟头,2008年巴菲特不是也亏了么。美国投资界也半斤八两,2000年巴菲特主要针对基金经理的一次演讲,告戒他们拿放大镜仔细辨认高价买入的科技股的真伪,众人皆笑,而后时代周刊的封面刊登了成为经典一句话:“巴菲特老了”。不到一年,时代周刊又刊登了:“巴菲特毕竟是巴菲特”。

但残酷的现实是:大众每一次都站错队伍,中外毫无例外。

当然,把底部的形态特征总结成为简单易懂的规律加以梳理仅仅是第一步,有股谚道:“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清楚形象地说明了市场顶底判断的难度,熟谙了市场顶底的这些变化和走势特点,投资者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经过市场的反复历练,融入到自己的投资实践,并且放低自己的姿态,不期望精确,只要求能识别市场“十分高和十分低”时,投资者在实战中吃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假如上面所述典型特征完全反过来就成了中期、长期顶部的特征。只要真正了解了熟谙了市场顶底的这些变化和走势特点和规律,了然于心,融入骨血,知行如一,持久稳定获利的曙光将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升起。

二 : 底部特征13

低吸高抛是股市盈利的基本法则,但低点、高点很难界定和把握。散户能否正确地研判大盘的顶部和底部,即把握一个上升或下跌趋势的转折和形成,及时抄底逃顶,低吸高抛,十分重要。

一、底部特征研判概述

1、从K线形态上研判

基本有V、U、W、L、头肩底等形态。底部一般是双底居多,双底持久,单底凶猛。 K线组合两阳夹一阴、两连阳、并列红、阳包阴、巨量长阳线、长下影线或早晨之星、十字星或连续十字星、阴线越来越小的缩量小阴线,或越来越长的放量恐怖大阴线。

底部有市场底和政策底,市场底往往是市场自发探明形成的,经过长期的考验,有强烈的技术意义。

虽然自发形成了技术型的底部区域,并不意味着行情马上开始转折,但肯定会在这一区域间展开。

政策底是某项重大政策的实施,在技术面配合下,突然形成旱地拔葱式的底部。 市场底是圆的,政策底是尖的。

2、从盘面上研判

多数底是砸出来的,不是横出来的。大盘经过单边下跌,复杂阴跌再到单边暴跌这样完整的三段过程,单边暴跌常常是最后一跌。

跌势末期,会有多次无力的反弹,但都以失败告终。在没有做空动能的情况下,会出现数根长阴线,或收出近乎光头光脚的大阴线,加速破位下跌,连续大幅度跳水,并出现衰竭性的缺口,加速赶底。

真正见底是通过蓝筹股群体的破位补跌来完成的,尤其是投资性股票也出现跌停板,呈现非理性的暴跌。市场无法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得到解释,普遍感到无所适从和看不懂。 连续下跌,多数股票都已经跌幅较深,有的连续跌停,指数跌得不敢言底,低位振幅加大。

底部暴跌,是毫无支撑的下跌,打破心理支撑位,信心彻底崩溃。引发散户的心理恐慌,使最后的获利盘和止损杀跌恐慌盘涌出,在低位盲目割肉,慌忙逃跑,底部是割肉割出来的。做空动能和个股风险得到彻底释放,多方放弃抵抗。

此时正是新主力建仓的阶段,会有意识打压股价,连创新低,看似固若金汤的底部被无情地彻底击穿。散户卖,机构买,破位后放量,承接力强,主力乘机收集到大量廉价筹码。 连续跌停的庄股结束跳水,打开跌停上升,有的个股已拒绝下跌,开始活跃,蓝筹股止跌企稳。

短期均线由向下移动改为横向运动,30日均线慢慢改变下滑趋势。日K线实体较小,经常有多个或连续性的小阴小阳,或经常出现十字星。

股指在某一狭小区域内保持横盘振荡整理走势,上下两难,涨跌空间均有限。大部分个股的股价波澜不兴,缺乏大幅度盈利的波动空间。盘整时均线重合,中阴中阳交替。

根据有关专家分析,底部往往产生在前一个交易日跌幅2%以上,前5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在4.5%以上。

当击破一个重要的整数关口时,如2005年6月6日击破千点的整数大关,2008年4月22日击破3000点的整数大关时,也就是形成底部或阶段性底部的时候。

大盘经过连续下跌,在收出一个长阴加一个十字星后,大幅低开,急跌创出新低,又放量收出长阳,形成经典的早晨之星底部形态,998点的底部就是这样的形态。

如果反转,必先存在某种明显的趋势行情,即对下降趋势的改变。重要的下降趋势线被有效突破,突破时成交量放大,均线由重合到多头排列。

大盘股指突破5日、10日、20日的均线压力,拉出中阳。若某天股价连续3天站稳在

30日均线上,就是大盘底部上升的开始。如果是拉升后又打回原处,周KDJ二次形成金叉,则更能证明底部的形成。

由盘面热点平淡,既没有强悍的领涨板块,也没有聚拢人气的龙头个股,到大盘成功培育出领涨的热点板块,牛股出现,已连续有涨停的个股,龙头品种横空出世,多以新上市的新股为领涨股。领涨板块持续强势,激活整个市场交投意愿。

如2008年1664点的底部,中铁二局先于大盘一个月启动,39个交易日涨二倍多。太行水泥晚于大盘6天见底,21个交易日涨二倍多。

如果仅有冷门股补涨或超跌股反弹,并没有主流热点,不能彻底改变弱市或变盘向上。 底部的跨度和波动幅度及形态规模越大,反转的可能性越大,形成行情的波动幅度也就越大。

3、从技术指标上研判

股价始终在低位运行,受5日、10日均线压制。短期、中期和长期均线都在低位弱势区域,呈现空头排列。跌破年线,跌破布林线下轨。

大盘日、周、月各项技术指标,均在低位运行。有些指标在低位会出现超卖又超卖,钝化又钝化,背离又背离的现象。

虽然股价连续收阴,但MACD的绿柱线却开始走平或缩短,DIF从底部上升,有形成金叉之势。再结合时间之窗,波浪理论等分析,研判底部就会更加准确一些。

4、从时间上研判

中长期底部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弱市调整。有时与上升时间相等或超过上升时间,并大致符合神奇数字。

指数下跌由终点又回到上升的起点,或略超过上升的指数,或没有回到起点就上升。 见底日期尾数多带7、9、3,点数尾数多带7、9、1,多在半百以下。

按周计算在周一、周二居多。

见底农历多在初一前后。

见底月份多在单数月份,如1、11、5、9月奇数概率大,当月上中旬居多。 大底年份多在双数年,多半产生在年末年初。

短期或中期低点多在农历“两分、两至、四立”附近产生。

每年短期底部会产生3—5次,中期底部会产生1—2次。

长期大底部从顶部起4年左右才会产生一次。

反转或反弹的低点多数产生在开盘下跌的1—3—5浪时,上午10点—11点左右,或在下午2点左右居多。

5、从浪型上研判

从周线或月线看,股指运行是大上升浪的第2、第4调整浪的底,或是调整A浪、C浪的底。

回调幅度是升幅的1/3—2/3,或阶段跌幅符合黄金分割率。如从6124点回调到2990点,是升幅的61.1%,基本符合0.618的黄金分割率。

6、从成交量上研判

入市增量资金犹豫,成交量不断萎缩,时而出现地量。量缩到极点,只占顶部量的20%。反转前5日平均成交额基本占流通市值的1%,日均换手率1%左右。

量缩才能止跌,地量之后见地价,地价之后方能见方向。如继续下行,会出现价量背离。 地量,也就是场内的不想卖,场外的不想买。牛市不言天量,熊市不测地量,只有成交量放大后,才能真正知道地量在哪。成交量先是形成散兵坑,后又逐步放大,使股价逐渐上升,转机即将出现。

反转当日成交额是地量的1倍,以后日均成交额是反转前的4—5倍,为当时流通市值

的2%以上,日均换手接近或超过2%。

7、从基本面上研判

从根本上看,行情的最终反转需要整个宏观面的支持。

当国际和国内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景气度开始上升,步入上行周期,发展速度加快,对经济复苏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积极预期上升。物价稳定,出口增加。

M1有明显增速,给经济实体大量注入资金,带动GDP增长,促进消费回升。M1与M2剪刀差加大,这是经济周期波动将要引发股市波动走出底部的重要标志,

股市先于基本面见底一般半年左右。

8、从政策面上研判

绝对低点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政策面的变化。整个筑底区域和底部的构成,是由市场技术面自发形成的。

财政和货币等政策面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有隐约的利好消息传闻。如加大货币投放,放宽信贷,降税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少提或不提加大监管及违规资金的查处,舆论有支持和发展股市的报道等。

一年期央票发行暂停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将有所增加,大量资金将回到银行体系。 大小非减持放缓,增发和配股数量减少。

基金跌破面值,市场融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

股市要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公布重大的救市利好等。

但政策底离市场底还有一定的距离,效应往往滞后。有时虽然有政策救市或一些重要领导讲话,也不能真正确认底部。

9、从消息面上研判

正规渠道消息面相对真空,但传言却满天飞,利空传闻众人皆知,利好麻木,利空放大,对利空甚至中性消息都过于敏感,无形中将利空因素放大,某些神奇的传言常引发暴涨暴跌。 只有在利空打击下才能加速赶底,有重大利空或利空不断,股评看空的多,看到的点位吓人,使人不敢相信。都看不到底,可能底就在眼前。

当股评一致看多少点是底时,可能不是底;当股评一致看要跌到多少点时,可能离底就不远了。

10、从人气上研判

散户普遍亏损,稍有反弹便下决心割肉出局,有的深套则铁心不打算割肉。看空的人越来越多,空头思维明显占上风。

散户信心绝望,人气极度涣散,恐惧弥漫,观望气氛浓厚。大厅人极少,有人也是在打扑克,怨声骂声四起。

场内的几乎一致看空,都想杀出去;场外的已开始倾向一致看好,都想冲进来。 开户数大幅减少,甚至有的地方出现零开户现象。

证券公司员工薪水下降,求职的大学生不愿意进证券业。

根据股市相反理论,往往是多数人极度悲观,坚持不住,看不清底部,抛售股票,与机构大量交换筹码时,离底部就近了。最后一个多头倒下之时,就是底部到来之日。

11、从机构经营和仓位上研判

机构投资者普遍亏损,有关券商经营出问题的增多,有的券商或破产或被托管。 基金折价普遍,亏损严重,惊现三毛多的基金。

机构建仓前夕,市场舆论一片看跌声。

机构仓位少,开放式基金只有30%的仓位,封闭式基金只有40%的仓位。机构手里现金多,股市就快见底了。

从缩量下跌到放量上升,说明主力机构已经基本完成建仓,否则会推迟底部形成的时间。

12、从市盈率上研判

底部市盈率,1996年—2001年在30—35倍左右,2001年到股改前25—30倍左右,2005年底部15—20倍左右。

大底部区域,也就是2005年7月11日的千点附近,市场平均市盈率是15倍,平均股价是4.09元,这一期间的沪深300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是10倍。2008年底部市盈率13倍。 底部平均股价,1996年—2001年在9元左右。2001年到股改前7—9元左右,2005年6月4元左右。2008年10月不足6元,股价严重超跌。

市净率在1.5倍左右,破净股占5—20%左右。

13、从发行新股上研判

放慢新股发行和上市速度,降低价格定位,甚至停发新股。从新股上市后跌至发行价,或跌破发行价、开盘价,或跌到净资产值附近,到低开高走或高开高走。

老股跌破配股价、增发价。

新股的首日涨幅高低往往预示着一个阶段股指的趋势。如果新股首日涨幅非常大,定位非常有规律时,股指往往面临着一个阶段性高潮的结束。

新股首日涨幅非常低,开盘价很杂乱,毫无规律可循时,表明股指阶段性的低迷期即将过去。

1993、1997、2000、2001年的新股,只要年度溢价收益大于140%以上,这一年必然是头部构造年,相继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高点,如1558、1510、2136、2245点。

如收益低于110%,就要构造历史的大底年,如1996和1999年。而1994和1995两年平均溢价收益是83%,2003年溢价收益是79%左右。

14、从年线上研判

弱势市场底部区域一般不会偏离年线超过10%,在年线位置以下10%的幅度内,可为以后的上涨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实际偏离超过10%或更多,说明离底部为期不远了。

每年的年线开盘点位,一般不是全年的最低点位,年线要有下影线。指数在向下突破一个整数后,有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和空间,很少有在突破整数位后马上见底的。

大部分底部指数后两位数总是小于50点,历史上重要的底部都是“半百之上不成底”。 大底部的形成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点。

15、从其他方面研判

债市见顶也等于股市见底,债市出现阶段性脉冲行情后,逐渐显现顶部形态,债市资金开始转向股市。

PPI见顶,大盘见底。

资金从权证市场流向A股市场,权证开始盘整或下跌。

B股市场率先走强,某天多数股票涨停。

房地产市场逐渐见顶回落。

香港股市提前1—2月见底。

外资投行及外国著名经济专家开始唱多中国股市。

“巴菲特指标”认为,美国股市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比率若处于70%至80%的区间之内,这时买进股票会有不错的收益。但如果在这个比例偏高时买进股票,就等于在“玩火”。

二、顶部特征研判概述

1、从K线基本形态上研判

有倒V 形、圆弧顶、M形、头肩顶、三尊头、喇叭形、上升楔形、高位菱形等。 K线组合两阴夹一阳、两连阴、阴包阳、巨量长阴、穿头破脚大阴线、断头铡刀、带量

长上影线,或射击之星、黄昏之星、十字星、多星高照,或倒锤型、连续小阳线、逃命大阳线等。

在上升趋势末段,大盘已经默默走出了经典的顶部形态,并放量滞涨,在形态构筑完成后,会出现戏剧性的大幅下跌。

2、从盘面上研判

股价在熊市有30%左右的涨幅,在牛市有二三倍或更多的涨幅,股指创出新高后,上升斜率变陡。个别牛股疯涨不回头,短期涨幅惊人。涨停家数明显增多,有的连续几个涨停板。强拉硬涨,往往是庄家反向操作的先兆。

只有局部牛市或走势一波三折,大幅震荡。反复上攻一个阻力位不果或高位横盘或站不稳。

大盘领头羊出现调整,热门板块滞涨,又无新的板块热点,热点散乱,板块已轮炒过。股市开始讲故事,炒题材股,冷门股和基金启动,甚至也出现涨停板。问题股也上台表演,原来涨幅小的补涨,大有“鸡犬升天”之势。

市场两极分化严重,涨的疯涨,跌的疯跌。长庄股疯狂跳水,夺命而逃。炒指标大盘股,拉抬指数,掩护其它股撤退。大部分股不涨,股票上涨家数少于下跌家数。

启动行情若是低价大盘股领涨,则小盘高价股启动就是尾声;若小盘高价股领涨,则大盘低价股启动就是尾声。

主力为了更好地出货,大盘走势往往温和,以缓慢的下跌或有几次小反弹再下跌,来麻痹散户的警惕性,使你不知不觉类似“温水煮青蛙”的陷入深套。

大盘跌不跌,还要看庄家出货目的是否达到,散户是否进场接盘多少来判断等。

3、从技术指标上研判

大盘冲破上行通道上轨,不断创出新高,偏离年线15%左右或更多。上涨面临前期重要高点和密集成交区,或箱体上沿,或下降趋势压力线等。

短期均线已经高位死叉,空头排列,中期和长期均线在顶部上升趋缓,开始走平,有死叉的趋势。日K线始终受短期均线压制,大盘已经完成清晰的上升3浪或5浪。

日MACD红柱缩短,出现顶背离。KDJ和RSI通常会出现三重顶背离形态。已经有三个向上跳空缺口等。

中期和长期技术指标周、月KDJ或RSI接近或超过80,已经严重超买,高位调头,出现死叉,或钝化,或背离等。

如果周线KDJ二次死叉更能说明顶部的到来,如果月线KDJ二次死叉将是大顶。月K线以长上影线或长阴线报收。

4、从时间上研判

上升时间较长,与以前下跌时间已形成黄金分割率或费氏神奇数字,并面临年、月、日的重要时间窗口。上升小波段中的第28、34、55天左右,是危险的时段。

见顶日期的末位数多带6、4、5的数字,点数末位数多带9、8、5的数字。 见顶按周计算多在周三、周四居多。

见顶农历多在十五以后。月份多在4、5、6月,双数月份居多,当月中下旬居多。 大顶形成多在单数年。

在闰月当月或前后月份都容易形成阶段性的重要高点,开市以来已有的6次闰月年份都是如此。

短期或中期高点多在农历的“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附近产生。

每年短期顶部会产生3—5次,中期顶部会产生1—2次。

长期大顶从底部起4年左右才会产生1次。

底部特征13_底部特征

不同类型的阶段性高点产生的时间也不同,拉升的高点产生在上午11点—11点30分,或在下午2点左右时居多。反转或反弹的高点产生在收盘时居多,洗盘的高点产生在上午开盘上冲的1—3—5浪完成后时居多。

5、从浪型上研判

从周线或月线上看,一波大行情中第1浪、第3浪、第5浪的顶端,或是B浪反弹的顶。

如果上升5浪是上升楔形,那第5浪也就是牛尾巴,是经典的五浪终点。

上升幅度大多符合黄金分割率,如“5.19”行情,涨幅是68%,基本符合0.618的黄金分割率。从998点涨到6124点,是五倍多。

6、从成交量上研判

在大盘上涨末期,指数创出新高,股价出现天价,两市2009年以后创出最高天量近5000亿,是平时成交量的2—4倍左右,并突破历史记录。天量加长阴,后市必杀。

之后成交量下降,均量线始终处于死叉状态,无力为继,量价背离,上涨无量,开始缩量阴跌。

7、从基本面上研判

股市的涨跌最终是由基本面决定的,当基本面发生变化时,股市肯定要发生变化。 当国际和国内经济景气度下降,步入下行周期,发展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出口下降,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甚至有的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因而加大宏观调控,抑制某些过热行业发展,某些行业景气度下降,对经济复苏的积极预期下降。

股市先于基本面见顶一般半年左右。

8、从政策面上研判

股市顶底与宏观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公布市场早已流传的利好,重大的股市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新的交易板即将创立(中小板、创业板),利空逐渐显现,实质性利空政策连续颁布,政策转向不再支持股市上涨。

物价指数走高,已经出现负利率。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紧缩,银行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印花税征收标准。接连发行央票、国债和回购等短期的市场化手段调节流动性,控制总量,加大回笼货币资金,紧缩银根,信贷资金动态微调。禁止银行理财产品涉足股市,要求证券登记公司不给信托公司办理证券账户开户。

大小非减持加快,增发和配股数量增多。

9、从消息面上研判

管理层多次发布风险警示,开始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教育,规范性的语言增多。查处违规资金入市,查处内幕交易,查处基金“老鼠仓”,查处上市公司高管违规炒股,查处券商员工炒股,查处虚假股评,查处证券市场诈骗犯罪行为等。

公布查处违规案件的行政处罚、资金处罚和禁入市场的处罚,并将涉嫌犯罪的提请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媒体不断刊登有关国际和国内股灾的文章和访谈,一些著名的国内外经济学家开始指出股市存在泡沫和估值偏高。

多空舆论分歧加大,牛市之声铺天盖地,牛市发展的理论根据和经济基础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分析文章连续刊登。

股评一致看好后市,大肆宣传大盘能涨到多少点,多少点是顶,反弹能看到多少点,某股能涨多少倍的声音不绝于耳。

看空的人逐渐增多,但往往被多方声音淹没。

重组公告多。

沪深股评家纷纷到全国各地做股评。

国际热钱涌入中国股市,大进大出,对股市形成一定的冲击。

10、从人气上研判

顶部是失去理智的时候,是很多老股民看不懂的时候,不是能用技术指标说明白的时候,市场狂热投机气氛及估值泡沫达到高潮。当多数散户在亢奋中忘记风险为何物时,市场风险也就悄悄地来临了。

市场充满乐观气氛,利好消息频传满天飞,人气鼎沸,看好后市的人越来越多,部分人获利丰厚。大户室欢声笑语,大厅拥挤,交款和开户的人排长队,门外自行车增多。

股神、暴富的神话到处流传,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股市,有的贷款借款炒股,甚至有的典当房屋炒股,部分大学生也加入炒股的行列。新开户散户数量激增,社会居民储蓄开始下降,大量新股民蜂拥入市。

证券类报纸、杂志、书籍畅销,有的书籍甚至供不应求。到处办股评会,座位拥挤。 开户资金或大户室资金标准提高。

散户大举入市的时候,一部分人赚钱的时候,物极必反,正是主力获利出货的最佳时机。 根据申银万国证券分析报告,2001年最高点时,散户流通市值持有量占89%,2007年5月达到65%。

11、从机构仓位上研判

散户满仓,机构也重仓,钞票都换成了股票,没有后续资金,上升动力衰竭,行情就难以为续,每轮行情总是在此时见顶。

基金公布仓位,持股达70%以上。

基金公布上季度的持股明细,迷惑散户的判断力。

证监会暂停新基金审批。

基金经过发行大扩容的高潮后,有的暂停申购。

基金大比例分红。

从放天量到缩量下跌,说明主力机构已经基本完成出货的目的,否则会推迟顶部形成的时间。

12、从市盈率上研判

出现泡沫牛市,市盈率过高。

顶部市盈率,1996年—2001年在40—60倍左右,2001年到股改前达到35—45倍左右,2007年达到60倍左右,已是危险的市盈率。

顶部平均股价,1996年—2001年在13—17元左右,2001年到股改前达到10—12元左右,2007年达到20元左右,股价已经开始背离价值。

2001年6月14日,大盘2245点,市盈率62倍,平均股价14.16元。

2007年10月16日,大盘6124点,市盈率50倍,平均股价19.38元。

关注市盈率高低的同时,也要关注经济发展速度。一个国家经济的经济发展速度高,市盈率应该高一些,相反则应低一些。如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每年2—3%,市盈率在20倍左右。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每年8%以上,市盈率可适当高一些。

根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报告表明,在统计规律下,深成指牛市正常市盈率中心点是40倍,20倍至30倍为高速上升期,50倍至60倍则进入过度投机区域,30倍至50倍均为正常波动区间,异常临界点则确定为20倍或60倍。

但进入全流通后,股价必将与国际逐渐接轨;同时伴随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经济增长的潜在下降,市场合理估值较历史要大幅下移。牛市市盈率的顶部在40倍左右,熊市的底部在15倍左右,20—30倍是正常的波动区间。

还要关注利率的高低是否与之相适应。

2009年一年存款利率是2.25%,扣除利息税5%,实际为2.14%,相应市盈率计算公式

是1/(3.933%)=46倍。

市净率正常应该是2—3倍,达到5倍以上,已经是危险的市净率。

13、从发行新股上研判

新股发行速度加快,一周发行几只,或一天发行几只。

频繁发大盘股,市场资金失血严重。

新股开盘定位偏高,超出市场大多数人的预期,上市后高开低走。

14、从突发事件上研判

局部或全国性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或重大疫情。

国内或周边国家、地区以及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危机或趋向恶化的时候,或者发生战争或战争危机等。

15、从国际股市关联度上研判

国际和中国香港各主要股市及期货市场见顶大幅下跌。

美元指数走势与我国A股指数走势有非常强的负相关性联系,即美元指数走低,我国A股指数走势见顶的概率大。

16、从其他方面研判

基金看好国债,资金逐渐转向国债市场,债市开始走强。

资金流向权证,一些超跌的权证开始大幅上涨。

B股率先下跌,甚至全盘跌停。

房地产市场逐渐见底回升或持续大涨。

香港股市提前1—2月见顶。

外资投行及外国著名经济专家开始唱空中国股市。

三 : 底部五大特征 将迎七月反弹

持续暴跌之后,股民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的恐惧,下午指数即开始止跌反弹。(www.61k.com) 对利好之后的股市反应,不要期许太多,毕竟大跌了1000个点,想要迎来反转也得需要等到主力资金在低位重新建仓之后才会有的,这就像是一个人大病之后你让他剧烈运动,不重新倒下才怪!所以说底部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两根K线就可以完成的,股市也需要在大跌之后反复震荡修养生息.

被套个股的应对策略:

个股止跌抄底操作,注意一是要有止跌信号。大多数股票见底止跌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特征,从K线上看,十字星,锤头线,长下影线,T字线,高开高走的光头阳线,包容线,孕育线等,二是要有底部持续放量,只有放量止跌才会显示有资金接盘,缩量的小阴线小阳线,一般都反弹力度不大。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所以,如果个股被套,不同的股票采用的应对解套策略也不同。对缩量反弹的个股适合逢高减仓,下跌加仓做下跌差价。而底部放量有止跌信号的个股,应多做逢低加仓做反弹减持,做向上差价。

大盘重新构筑底部的五大特征,耐心等待观察这五大特征出现的时候,市场新的机会也就来啦,此时才是重仓满仓操作时机,在此之前都应该保持半仓以下。

1、低位持续反复放量。如果市场一直处于缩量状态,显示买盘不足,没有资金接盘,何来底部。所以说,低位放量局面的出现,很可能预示着资金基本认可低位价值,开始逐步筑底。周一大盘虽然暴跌,但是量能明显放大,说明买盘资金开始入场啦,当然这些量能最大的贡献还是来自于金融,地产,石油,煤炭,钢铁,国企改革等主线。也说明这些是抄底资金的首选。

2、消息上对利空麻木,对利多开始敏感。弱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利多基本麻木,对利空敏感,一有利空风水草动,价格就会快速下跌;从另一面想,当市场对利空已经基本麻木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开始出现转势改变

3、个股开始活跃,个股反弹此起彼伏。大盘底部首先是大部分个股出现新的底部,如果个股普遍阴跌不动,底部也不会形成。

4、前期强势股补跌。当市场运行到底部时,最容易出现的,往往是前期强势股补跌,抗跌股补跌,这是市场资金抛弃高位个股开始重新洗盘建仓的征兆。

5、不创新低开始创新高。能创新低则代表还有新低,直到不创新低开始反弹创新高,则代表开始转势。短期大盘重要低点就是3875点,如果大盘想止跌,3875点就必须成为最低点,如果还有新低,说明市场还有新的下跌,对被套个股就应该果断减持,做下跌的差价来降低成本。

总之,七月上旬出现一波大反弹的概率较大,而重点在权重蓝筹中。高位没有来得及离场的股票,也不要全部割掉。轻仓或者空仓投资者,可以拿出适度仓位寻找合适的标的股。稳健操作者也放弃底部的反弹,等待新的底部结构形成之后再操作。

【股票之股友汇】每天发布盘面解析、热点解读、私募揭秘、选股、买卖点、炒股技巧等,请持续关注!为更好的互动交流,我们特意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方式】搜索微信号:Rzgy5188

本文标题:底部特征-股市底部特征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259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