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移动互联网上市公司-自白:移动互联网初创公司的市场部都在做些啥

发布时间:2017-11-12 所属栏目:推广

一 : 自白:移动互联网初创公司的市场部都在做些啥

导语:当自己身在创业公司的甲方,时常会冒出有把钱花出价值比挣钱更困难的无力感。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公关策略又该是怎样的呢?

初创公司 市场公关 创业公司

本文作者系微聚PR杨哲

广州——随着聚美优品的上市,这支平均年龄30岁不到的年轻团队仅用了4年的时间把公司推上了纽交所开启敲钟之旅,在聚光灯下团队成员身价暴涨的故事被各大媒体津津乐道。在热衷爱故事的年代,每一个互联网造富的故事都让年轻人为那不到1%的幸运儿热血沸腾,而会忽略掉99%的失败的案例。

创业公司开始的艰辛,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这个行业的特点非常鲜明:团队年轻化、外部市场变化快、财务精打细算、熬夜加班是常态等等,所有的创业团队都需要在隐忍中保持前进,痛并快乐,只是为了等待漫长的蛰伏之后产品能熬出头活下来。若是天时地利人和,或许跻身IPO的队列就是被大彩蛋砸中的机率。

今天是我加入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的第三个月,从管理咨询行业跳入移动互联网行业,成为创业团队的一名互联网新丁。写下此文也算对这三个月的工作的梳理和反思。

投身移动互联网创业,是一场体力、耐力和智力的三重竞赛

记得马云说过一句被疯传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这句话确实能反观出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当前激烈竞争的状态。加入创业公司,尤其在App死亡率最高的移动社交行业。对于一个人真心是一场体力、耐力、智力的三重考验。

回顾之前的咨询行业经历,每周约60个小时工作量时已觉身心疲倦。而彼时,在一家创业公司做市场,面对变幻莫测的行业状况,我常和友人开玩笑:智力不同无法为道友,体力不支无法为创友,每个周70+小时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

也许很多朋友会辩解创业是不需要长时间加班而获得成功。但是,当比你还牛的产品和团队都比你努力的时候,你真心没办法不鞭策自己以加速度冲刺,在这个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奇迹的行业。

在这时间飞逝的三个月里,我每天面对各种chart里花花绿绿的date,是许多个深夜坐在电脑前一遍遍修改PR稿件眼睛涩得生疼的隐忍,是不停的和媒体资源沟通,不停的寻找下一个爆点事件,是为了讨论出一个市场事件和一份靠谱传播方案,拉上小伙伴们连续Brainstorming,六个小时也属正常。但对我来说,扎进这竞争激烈的移动社交行业,是一次迷失职业方向后又重新建立起无坚不摧的坚定信仰。

当大家谈市场的时候,移动社交的创业公司市场都在做什么

之前在乙方的工作经验是为甲方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和推动变革,帮助甲方做出更好的管理决策。曾经很羡慕在甲方市场工作的同学,可以大手笔的烧钱和各做额外福利。当自己身在创业公司的甲方,时常会冒出有把钱花出价值比挣钱更困难的无力感,和成熟公司大手笔造势或找外协的运作方式不同,创业公司预算捉襟见肘,所以每一分投入都必须在刀刃。

在我加入公司时,整个市场部只有空头司令的总监一枚,我们需要迅速配合去搭建各项工作的运行机制。我们把市场部工作分成:新媒体策划运营、PR传播、项目整合策划等三大模块。

一、初创公司市场部的新媒体运营策略

关于新媒体我们初期就针对微博、微信的运营进行规划。对于内容的策略,我们初步分为:

内容策划前需做好受众定位。 我们分析得出核心用户主要定位是喜欢社交和尝试鲜的年轻人,所以在内容更新上保持一天三条左右有趣的内容。

必须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 。运营初期,在微博上我们会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保持一定的持续创新力。但在用户转化这一块,我们目前做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可能这也是跟整个微博的大环境趋势相关,这里,我也非常乐意和对社会化营销感兴趣的朋友多分享交流。

而对于微信,我们主要是用来调动已有用户的活跃度。我们把微信运营结合产品特质把日常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两性的知识内容、结合产品做 UGC内容聚合推荐、事件对外传播及互动、设定topic和用户的互动问答、收罗新鲜有趣的资讯、有奖竞猜等内容调动用户自愿性对内容进行分享和传播。

优质内容更需要选择合适的输出渠道。 对于微信平台的相对封闭性,在初期用户基数较少的时候,让人比较郁闷的是产出了优质的内容,但没有更好的渠道让内容输出,最终也没能达到理想的传播的效果。

运营新媒体社会化传播最关键是要做好三个方面:内容数字化、传播社会化、送达精准化。但只有运营过新媒体的小伙伴才知每一条原创内容的输出,自己的脑细胞被烧掉了多少,尤其在热点频发的时间段里总有一种被文案内容虐到阳寿将尽的幻觉。

数据会说话。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大家务必要保持对数据的敏感性,你不知道如何衡量一条你发出内容质量和口味是否让用户有兴趣的时候,数据会说话。每周花一些时间去认真分析每一条微博、微信背后的数据,你一定会发现传播度高的内容背后的契合点和关联性。这样非常有利于自己官方微博、微信内容质量的提升,运营起来也更接地气。

二、初创公司的公关策略

对于初创公司的公关策略又该是怎样走的呢?我们的策略是:

用日常稿件保持稳定的曝光 。我们会定期做一张传播规划表,每个月要根据公司和产品的变化来决定该向外界传递什么声音,恰当的表达和持续的内容产出会让公司的曝光度及行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维护好已有的媒体资源,积极扩展新资源。 对于自己原来熟识的记者和媒体,我仍会保持续的沟通和交流,告诉他们,我们的团队在做怎么样的一件事。深信只有反复的沟通,才会把故事的闪光点打磨得抓住人心。而作为PR也更能及时嗅到媒体关注的兴趣点,为下一次的报道梳理做好充分准备。

在创业公司对PR的经费并不是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去分析,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和进度,需要利用的什么样的途径和资源去支撑公司的发声和观点。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周都有计划的去拓展一些新的媒体资源,这样能为之后做事件输出时能有合适的渠道的进行支撑。

PR不是硬广告,学会在对的途径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非常重要。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源,无论微博Kol、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站的专栏或各大社交网站,我得去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讲述一个好的品牌的故事,反之,这些平台也会是用户对品牌产生UGC的最好渠道。

在初创公司,作为PR需要把公司每一个阶段的方向都了解透彻,然后学会向市场、投资人、用户传递一个有力的声音,这个声音并不是生硬的广而告之,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对你的故事所感兴趣,并带动大家如何把兴趣引到你的产品上来,最好形成行业的热议话题。

而在最后,要记得做好对营销传播效果的评估,这些可能包括人群的覆盖率、点击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每一次的数据,都会告诉你下一次的内容应该怎样做得更赞。而PR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最好也要藏身于用户中间,在深度沟通中突出品牌的个性。

选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 说什么故事,用哪种方式呈现传播效果会最佳,这对于渠道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于公司创始人的一些采访,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行业及财经相关的权重高的纸媒,有利于大面积的带动传播;对于产品的发声,我们更倾向于科技类的新媒体,在行业内能引起更快速的关注力;而对于事件话题性的新闻,我们更青睐于选择大型门户类网站。

对于自媒体这领域,实力参差不齐,选择有中立观点和实力派的自媒体发声,不失为好的选择。但是成本对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对于电视媒体,选择对和你潜在用户相吻合的节目,是一个能快速让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的途径,目前我们还未涉足,但下一步很有兴趣去关注这个渠道。

三、初创公司的事件营销策略

互联网公司市场部是冲在最前线的部门,初创型公司市场部成败之一还是要做出事件营销,用事件去获取更多曝光,这是直接触及到你潜在的用户的好方法。

而事件营销绝对是个体力活和脑力活,这需要整个团队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此外还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配合一定的媒体资源,事件才得以在最快的速度推出去。

事件营销的前提必须是团队成员需要每天接触大量新鲜的资讯,把这些信息整合,也需要养成随时记录下一些闪现的灵感创意并和成员们及时分享碰撞。

对于能贴上产品的创意点结合点,我们会马上进行头脑风暴,对事件的始终进行推理,若确定方案可行,那么马上做出与之匹配的传播计划,开始做项目预算并一边准备好渠道资源。

我觉得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市场则适合多面出击,把能够想到的各种途径方式都去尝试,用最小的投入把品牌效果最大化。在想到的 100种方法里,不断测试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剔除掉其中99个,集中火力把手里的资源集中在一个可能爆发的点上,不断放大,不断分析,等待爆发。最终吸引更多的注册用户,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借势营销的实战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行业老大做了一系列的洗白正名海报,但觉得海报洗白得让人意犹未尽。于是团队成员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进行借势营销。

经过短暂的讨论,大家对事件方案达成一致便开始着手文案,用了一个晚上把几套文案讨论修改以及呈现形式确认,设计师开始准备海报。市场部一边开始着手传播方案和预算,该利用哪些微博大号,利用哪些媒体资源,传播的点怎么设定等等。

前后48小时不到,我们把替老大洗白海报推出,根据曝光和传播来衡量这次顺势营销,我们的产品平台的定位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所以作为一个市场人,你若觉得时间是无关紧要的小事,那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事件引爆或许就赢在一个好的时机。

在管理咨询界两年有余,转行移动互联网做市场和品牌虽看似跨行,但我感觉在以下三个方面是互通的:

1、让自己拥有快速的学习能力: 做市场需要快速的抓住很多方面的知识,把日常很小的发现或许就能融合进某个创意事件里。关于市场、媒介、创意、用户心理等等都有所涉及,所以必须要求你自己不断学习进步,建议自己每天除了利用碎片时间去关注最新的新闻事件,你还需要关注用户行为倾向,需要大量的阅读量去做自己的知识储备。

2、注重每个事件的实践和总结: 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最辛苦也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你不知道在下一分钟又要爆炸出什么大事件可以让你参与进来。所以在此之前你要真枪实弹的深入市场,在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前提下,初创公司需要不断用小事件去切入和摸索市场,成功或者失败,在每一个事件结束之后就需要去深入反思,最后形成一个个鲜明的案例。每个同学都可以在案例里历练成长。

3、学会和各种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初创公司,一个市场人需要三头六臂。你需要懂用户、懂产品、懂营销、懂创意。这一切都基于你要走出去,多与各种人交流,建立起有效的学习和行业圈子,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自己闭门造车。也许苦思冥想的方案在与人的沟通聊天中,你就会发现新方向和创意点。

这一篇关于我加入创业公司三个月做市场的点滴回顾终于要走向结束。至于为什么要放弃原来更好的环境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是因为在自我成长中渐渐发现,物质是永无止境的。

当你以为别人的BENZ很不错的时候,总有人跳出来告诉你,它比Bugatti差远了。当你以为你坐上头等舱很牛逼,别人或许早开上了私人飞机。你会被很多不安全的焦灼感包围,其实回头想想也许只是方向错了。

你的快乐是存在的,只是它已经超越物质,你可以真正去做一些你想去尝试的事情,再艰辛又如何,每一个产品崛起的梦想,你又可曾预测得了?!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二 : 论市值:Facebook顶4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

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互联网和科技行业自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之后的第二次繁荣,纳斯达克股指再次创下十五年来新高。[www.61k.com]与此同时,活跃的风险投资市场,导致全球出现了一大批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被称为“独角兽”公司。

近日美国一家公司的报告显示,一季度末期,全球移动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的资本市值,已经高达575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公司在总数中占到了四分之一。

美国旧金山市的科技市场研究咨询企业“数字资本公司”(Digi-Capital)发布了这份报告。

facebook的市值 论市值:Facebook顶4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

该公司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多达79家,其中69家的市值在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之间,9家的市值在1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其中的一家“巨无霸公司”Facebook,市值为2200亿美元。

据统计,这些独角兽公司一共分布在移动互联网的17个子领域中,全部的市值总计为5750亿美元。如果不包括从PC互联网时代转型而来的Facebook,市值或资本估值总计为3550亿美元。

Facebook一家在全部市值中占到了近四成。

报告称,在移动互联网独角兽公司中,社交网络业务贡献了17%的市值,旅行/出行贡献了11%,移动电子商务贡献了10%,移动聊天、移动游戏、移动公用事业、餐饮服务、数字音乐、生活类应用、娱乐等子领域贡献的市值占比,在1%到10%之间。

另外,企业移动应用、移动软件发行、移动广告、导航、照片视频、办公效率工具等子领域的市值占比,不到2%。

美国发明了移动互联网,大部分独角兽公司也诞生在美国。

数字资本公司指出,在全球移动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的市值中,美国占据了四分之三,在公司数量上占据了三分之一。

该公司指出,如果不算Facebook,美国在独角兽公司的市值和数量上,也占到了三分之一。

中国在数量和市值上均排名第二,独角兽公司数量占到了全球24%,市值占到了全球10%。

数字资本公司指出,今年一季度,移动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的市值和估值增加了650亿美元,平均每天增加7.25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字资本公司的定义中,“移动互联网独角兽公司”要求公司实质性的核心业务必须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因此,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移动通信服务商,均不属于此次统计的范围。

2007年,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智能手机,触摸操控的智能手机,逐步取代电脑成为人们最主流的计算设备和上网工具。智能手机处理性能的加强、应用软件的丰富,再加上移动上网网速加快,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也带来了资本市场的活跃。Uber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其估值已经达到了令人乍舌的400亿美元。另外许多前途看好的移动互联网新创公司,单轮风险投资融资就超过了10亿美元。而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PC互联网时代,10亿美元是公司市值单位,风险融资的规模仅为数百万、数千万美元。

三 : 移动互联网板块上市公司一览

[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概念股即将爆发!移动互联网板块上市公司一览

本文来自:财富赢家 www.61k.com作者:冬季风点击4918次

原文:http://bbs.cf8.com.cn/viewthread.php?tid=281836工作报告,业内人士,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三网融合

移动互联网概念股即将爆发!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将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排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第一位,表明国家在整体战略规划上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深切期望,也将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

而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消息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正加紧制定,有望于年内出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逐步明朗,相关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得益于用户数、数据业务流量和移动应用市场规模,“移动互联网”概念股有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中爆发式增长。

移动互联网行业景气提速

移动互联的本质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融合过程中首先受益的是运营商投资推动的通信设备,然后是用户数拉动的软件和系统集成,再后是内容提供商的传媒行业。2011年随着运营商投资加大,3G用户数快速增长以及日渐庞大的存量用户,整体行业景气将加速。

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的子方向行业:WLAN网络建设、光通信、网优、汽车互联、移动视频、手机游戏等。该行业目前已经出现以下四大特点:

全球经济好转带动海外移动互联持续景气。11年海外经济向上,欧美经济领先指标的同比增速都处于周期底部,IMF最新预测对各国GDP都进行了上调。奥巴马政府近期宣布50亿投资加快发展无线网络。

中国移动互联景气加速。移动互联的产业链分别是以投资增速为核心的运营商投资拉动和以用户数为核心的消费推动。2010年电信投资增速大幅下降之后,11年投资增速将反弹。目前我国3G用户数累计已超过4000万,存量用户的消费需求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经济规模增速将达到78%,首次超越整体网络经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增速71%。

盈利周期向上。信息设备09年营业利润创新高,我们认为只是盈利周期的开始,从95年开始的互联网周期的经验来看,目前的利润率才回升至当时的底部,后续利润率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市值占比偏低打开估值空间。目前行业市值占比的提高正在逐步反映利润占比提高的趋势。从相对估值来看,行业与沪深300的相对PE为2.1倍,虽然是历史高位,但是从美国科技股相对于标普500的相对PE来看,目前2.1倍的相对估值是科网泡沫初期的水平。

三大细分投资方向

华泰联合近日研究报告指出,通信、软件、传媒为移动互联网三大细分投资方向。

首先受益的是投资推动的WLAN网络建设、光通信、网优。移动数据业务的大规模应用,催生的无线网络和光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后续的网络优化及代维服务。三大运营商从11开始大规模部署WLAN网络,对现有数据业务进行分流,缓解移动网络承载压力。重点推荐三元达、华星创业、中兴通讯、日海通讯。

其次,关注用户数拉动的软件应用、服务。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中,中国的软件商将从互联网时代的跟随策略转变为超越引领。重点推荐神州泰岳、银江股份、天源迪科。

最后,新商业模式下的内容服务——传媒将最终受益。中国移动互联网视频应用市场具备"低基数与潜在的高增长"。预计10、11年手机视频市场的规模由09年的2亿元增长至7亿、12亿。重点推荐广电信息、华谊兄弟、博瑞传播。

四大主题投资热点

在目前产业结构三足鼎立下,广发证券依据以上确定趋势,按照"细分龙头、市场高增长、核心优势和市场利基"四大原则推荐以下投资主题和投资组合。

智能手机高增长投资主题

在芯片降低门槛、运营商补贴等多重利好下,未来智能手机的高增长确定性高,我们看好其产业链中上游的细分优势龙头,如信维通信、顺络电子。

网络设备及服务投资主题

在WiFi设备普及下,运营商的WLan、IPv6建设将拉动网络设备及服务行业,看好WiFi设备及运营商服务的细分领先者,如星网锐捷、国脉科技。

无线覆盖及网优投资主题

3G建设与数据业务推进中,行业持续高景气。看好产业链内部实施纵向一体化,有核心竞争力和下游客户吸纳能力的企业,如三维通信、世纪鼎利。

移动应用服务成长投资主题

3G用户、智能手机分别突破10%临界点背景下,比照国际经验,按市场利基、快速产业化逻辑,看好动漫、位置服务等领域的拓维信息、四维图新等。

四 :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前几天在和几个创业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豆瓣,作为豆瓣忠实的用户,表示都挺惋惜,在移动互联网最美好的时间里,豆瓣却迷失了方向,或者说没有找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www.61k.com)

豆瓣虽说处处撒网,推出豆瓣阅读、豆瓣FM、豆瓣、豆瓣小组、一刻、豆瓣东西等等APP,然而除了做的较早的豆瓣FM外,其它的表现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而豆瓣寄予厚望的一刻和豆瓣东西,更是不尽如意。

为了不引起其它的麻烦,比如在对人和事的评价上,毕竟会带有主观意向,所以这里我们就只谈一下数据。

首先关于豆瓣网页端的IP和PV指数。(数据来源:Alexa)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通过豆瓣网的百度百科,我们找到以下数据:2012年8月,月度覆盖独立用户数(UV)已超过1亿,日均PV为1.6亿。

而通过Alexa查询,目前豆瓣网的日均IP约为285万,日均PV大概在3000万左右。由于数据来自第三方,有一定的误差,这里只做参考。

我们做个横向对比,看看同时间段百度贴吧的IP和PV指数: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百度贴吧日均IP在7888万左右,PV在6.68亿左右,是豆瓣的20倍不止。

OK,我们接下来看移动端的数据,

由于APP下载量往往是公司内部机密,所以我们只能从第三方商店一探究竟,和同类型的APP做一个对比。

首先是安卓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数据,我们这里选择有代表性的豌豆荚、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

豌豆荚数据: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挑选主要的几个:豆瓣20万,豆瓣小组147万,豆瓣FM 834万,豆瓣电影227万,豆瓣阅读146万,豆瓣一刻27万,豆瓣东西11万。

应用宝数据: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数据如下:豆瓣25万,豆瓣小组41万,豆瓣FM176万,豆瓣电影54万,豆瓣阅读20万,豆瓣一刻11万,豆瓣东西4.6万。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百度手机助手: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数据如下:豆瓣49万,豆瓣小组137万,豆瓣FM441万,豆瓣电影249万,豆瓣阅读141万,豆瓣一刻46万,豆瓣东西16万。(www.61k.com)

三大应用市场总数居统计:豆瓣94万,豆瓣小组325万,豆瓣FM 1451万,豆瓣电影530万,豆瓣阅读307万,豆瓣一刻84万,豆瓣东西31.6万。

这其中还涉及到APP留存率、重复安装、实际激活等等,数据至少得往下砍一半,但为了对比需要,我们先不考虑这些问题,还是以统计数据为准。

而据易观国际Q1报告中,应用宝占据了17.10%的市场份额,豌豆荚占据了10.90%的市场份额,百度手机助手占据28.7的市场份额,三者相加占据安卓第三方市场56.7%。

当然首先声明这份数据只是豆瓣系列APP下载量中的一部分,最终估算的总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试着统计。不知道豆瓣官方是否对这份数据满意。

好了,开始逐个分析了。

首先,排名最高的是豆瓣FM,豆瓣FM也是豆瓣最早推出的一款APP,里面有许多出色的独立音乐人,带给我很多音乐上的惊喜。我从10年用到14,现在换成网易云音乐。

目前音乐类APP基本已经集成了豆瓣FM的功能,并完成了版权规范化,与音乐人建立分成体系,并在无损音质上展开竞争。

如今,豆瓣FM主打的发现和分享已不再是独家优势,音乐小众、音质过低、无法下载等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对待音乐有品味要求的,我更推荐虾米音乐和网易云音乐。

更重要的是,网易云音乐和荔枝FM已经开始了音乐社交化道路(不仅仅是分享)。而豆瓣FM依然还是FM。

从下载量来看,大众化的音乐类APP都已过亿,不用多说,而在主打发现和分享的个性化需求上,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则早已迎头赶上,荔枝FM表示不服。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截图来自百度手机助手)

豆瓣小组,本来应该走在陌陌前面。很可惜,豆瓣小组移动端并未重视社交入口。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为什么我要拿陌陌和豆瓣小组做对比呢,因为豆瓣小组真的是陌陌的老师。文艺青年拿豆瓣约炮的时候,陌陌还没出生呢。而在移动端,两者都是基于位置和兴趣的社交。

比如:陌陌吧vs豆瓣小组、活动vs豆瓣同城、书籍vs豆瓣读书、电影vs豆瓣电影……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可是豆瓣在移动端最大的失误在于它并没有把“基于兴趣的社交”这个豆瓣的基因优势复制到移动端,而是把豆瓣小组PC端照搬到移动端。(这真不是黑)

如今,陌陌仅在豌豆荚的下载量就高达3933万,远超豆瓣小组在三大应用市场总和的325万,并且都准备上市了。

这是豆瓣小组的首页截图: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而百度贴吧则顺应移动端需求,重新设计了入口,在兴趣的基础上,在首页突出交友和聊天: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所以百度贴吧仅在豌豆荚的下载量就达:2224万。

这里,我想问一下豆瓣官方,你们所谓的用户体验是真的替用户着想?还是固执己见?你们什么时候考虑过用户在移动端的社交需求!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接下来,豆瓣电影。豆瓣电影的优势在于豆瓣影评积累起的忠实粉丝和口碑。比如,我看某部电影的时候,一定会去豆瓣影评看评分。

然而在线下020竞争中,豆瓣电影的表现只能说不温不火。纵观整个020市场,美团、糯米、大众点评、聚划算等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靠着巨头,瓜分了大部分的本地市场份额。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我承认,我看了豆瓣影评后就去了美团买电影票了。(www.61k.com)还有,我真的不知道豆瓣影评还能买电影票。

而在垂直类的电影票领域,猫眼、格瓦拉几乎扫街一般的做宣传和地推,电影院入口的显眼位置可以看到猫眼和格瓦拉的相关宣传,豆瓣电影哪去了?

即使从下载量来看,猫眼在三大市场的总和756万已超过豆瓣电影530万,拉开不小的差距,如果豆瓣电影还不采取行动,那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阅读。豆瓣音乐、电影、阅读可以说是豆瓣的立足之本。那豆瓣阅读的表现如何呢?

首先,我很喜欢豆瓣阅读的图标,真的很赞,但是我用了一段时间就卸载了。简而言之,书少,体验不好。我是无法忍受豆瓣阅读经常半天连不上网,以及至今都没有夜间模式!(这算黑吗?)

作为一个手机必备一款阅读APP的人来讲,开卷有益、掌阅、阅读星、Anyview阅读都用了个遍,之前用的最多是Anyview阅读,后来Anyview A盘挂了,在线搜索废了,只能忍痛卸载了。

目前我用的是网易云阅读和多看。(我真的不是来给网易打广告的)

而阅读类APP和音乐类APP一样,都在版权正规化后,与作者及出版社建立分成体系,开始主打高质量内容和体验。这方面豆瓣作为前辈一直都做的不错。

但是随着巨头进入,后起之秀不断崛起,豆瓣阅读却和豆瓣FM陷入同样的困境,止步不前。如今阅读类APP基本朝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个是综合性阅读,包括本地阅读、书城、杂志、自媒体、订阅等,一个是极简类型,精选优质内容,例如ONE·一个、今日头条、知乎日报等。

我们拿网易云阅读作比较,目前网易云阅读在豌豆荚的下载量为940万。远远超出豆瓣阅读总和307万。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我现在拿网易阅读看订阅豆瓣相关内容,豆瓣官方看了会不会打我啊。

豆瓣一刻和豆瓣东西是豆瓣今年5月份和6月份相继推出的,豆瓣在上面寄予厚望。豆瓣一刻如上文所讲,是将豆瓣优质的内容精选,并号称是第一款纯移动端APP,直接命名为“一刻”。

阿北曾说过:“很多公司会做运营,让编辑将好的内容提出来,可是豆瓣却没有走这条路。”“我们从来不在社区里做话题或炒作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整个社区没有一个编辑。”而豆瓣一刻的推出,代表豆瓣运营思路的转变。

但是豆瓣一刻的表现如何呢?6个月过去了,三大平台上豆瓣一刻的总数为84万,这个数据略微有些尴尬,但是比起豆瓣东西的31.6万来说,表现还是相对较好。

豆瓣对一刻和东西的支持力度也是蛮大的,豆瓣首页推荐,豆瓣系列APP推荐,刚推出时引发的媒体关注,却并没有换来一个让人比较满意的成绩。

豆瓣一刻,我们拿风格比较贴近的ONE·一个和知乎日报做对比。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ONE·一个在三大平台的总数是717万,知乎日报为391万。

豆瓣东西,则是豆瓣商业化的一个途径,说白了在云端漂久了,该落地了。不过与主打性价比及返利的导购网站不同,豆瓣主打的还是自己擅长的分享和发现。

说实话,我还是比较看好这种模式,毕竟有美丽说成功在前,并且依靠豆瓣2000多万相关的购物小组,豆瓣东西按道理来讲,应该不至于在三大平台交出31.6万的成绩。

首先,豆瓣发力实在太晚了。现在已经是全民导购狂欢,社交自带导购属性,打开微信、微博、陌陌等APP各种导购信息扑面而来。

其次,从用户体验来讲,购物本身目标性极强,它不像书籍、音乐一样有偶遇的惊喜。用户需要某种商品的时候一定是希望迅速找到质优、价廉的商品。

最后,豆瓣东西并没有将2000多万豆瓣购物小组真正的导入过来。

因为豆瓣把自己在移动端切割成十多个移动App的同时,也把用户的使用的场景完全割裂了——Apps之间没有联系,功能彼此难以跳转。

很早就有豆友和业内人士对豆瓣将豆瓣功能一个个拆散表示不解和质疑,但是豆瓣有自己的思路,这里我不做评价,因为作为二逼青年的我无法理解文艺青年的心。

8月份的时候,许多豆友奔走相告说豆瓣终于出豆瓣APP而不是豆瓣XX时,在知乎上大家都在热情的讨论这件事情,对豆瓣APP充满了期待,然而当豆瓣APP真的出现时,大家都沉默了,这和大家期望的差距也太大了。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用豆瓣前员工的话来讲:它的主要功能是书影音活动条目、基于条目的聊天室、对条目的收藏以及少量的个人主页。和你们想的真的不一样。

豆瓣APP的出现并没有将彼此之间的APP信息和功能联系起来,只是简单综合书、影、音、活动,割舍掉了最重要的豆瓣小组。

当然豆瓣APP发布仅3个月,并会随着豆瓣的战略做出一定的改变。用阿北的话来讲:豆瓣App不只是豆瓣在手机上的延续,它是一个新的开始

重新出发的豆瓣APP在三大平台交出的数据是94万。

通过以上一系列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豆瓣稳定增长的移动端数据并没有跑赢同期其他企业的对数级增长。

混过移动互联网的人都知道,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在瞬息万变,大家抢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跑得慢的人已经落后了。即使拥有优质用户和内容,在这场赛跑中,豆瓣还是没能抓住先机。

另,根据艾媒咨询报告,单个用户每月常用app平均为8个。除去即时通讯、生活服务类等必备app外,留给娱乐休闲类的空间已有限。报告同时指出,单一app装机量达5000万以上时,才可谈及影响力。

2011年8月,豆瓣完成C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同一时期,陌陌正式上线,3年过去了,连陌陌都要上市了……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前几天在和几个创业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豆瓣,作为豆瓣忠实的用户,表示都挺惋惜,在移动互联网最美好的时间里,豆瓣却迷失了方向,或者说没有找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www.61k.com]

豆瓣虽说处处撒网,推出豆瓣阅读、豆瓣FM、豆瓣、豆瓣小组、一刻、豆瓣东西等等APP,然而除了做的较早的豆瓣FM外,其它的表现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而豆瓣寄予厚望的一刻和豆瓣东西,更是不尽如意。

为了不引起其它的麻烦,比如在对人和事的评价上,毕竟会带有主观意向,所以这里我们就只谈一下数据。

首先关于豆瓣网页端的IP和PV指数。(数据来源:Alexa)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通过豆瓣网的百度百科,我们找到以下数据:2012年8月,月度覆盖独立用户数(UV)已超过1亿,日均PV为1.6亿。

而通过Alexa查询,目前豆瓣网的日均IP约为285万,日均PV大概在3000万左右。由于数据来自第三方,有一定的误差,这里只做参考。

我们做个横向对比,看看同时间段百度贴吧的IP和PV指数: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百度贴吧日均IP在7888万左右,PV在6.68亿左右,是豆瓣的20倍不止。

OK,我们接下来看移动端的数据,

由于APP下载量往往是公司内部机密,所以我们只能从第三方商店一探究竟,和同类型的APP做一个对比。

首先是安卓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数据,我们这里选择有代表性的豌豆荚、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

豌豆荚数据: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挑选主要的几个:豆瓣20万,豆瓣小组147万,豆瓣FM 834万,豆瓣电影227万,豆瓣阅读146万,豆瓣一刻27万,豆瓣东西11万。

应用宝数据: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豆瓣上不去 豆瓣,连陌陌都要上市了,移动互联网等不起你的迷茫

数据如下:豆瓣25万,豆瓣小组41万,豆瓣FM176万,豆瓣电影54万,豆瓣阅读20万,豆瓣一刻11万,豆瓣东西4.6万。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五 : 财加曲线上市 惹众多互金公司“春心浮动”

10月21日,曾获StarVC投资的财加成功登陆香港主板的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www.61k.com)

此前,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上市满怀信心,然而,在监管层态度不明朗,上市标准未清晰的掣肘下,互联网金融上市的话题逐渐沉寂下来。而财加成为网贷业上市第一股,又惹得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春心”荡漾。

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公司A股上市受阻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公司会选择赴港上市,但恐怕难以成为潮流。对于那些获得风投投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由于H股估值较低,风投的长期投入、时间成本与回报不符合风投的盈利预期。91金融还是希望能在A股上市,当然,也不排除在新三板挂牌,然后再转板。”

一家网贷公司创始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此前曾筹划借壳上市,但由于“壳资源”的成本太高,只好放弃,未来会选择门槛相对不高、流程较快的新三板上市。

实际上,财加所谓的登陆H股,既非IPO也非借壳,只是被香港上市的太平洋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了其母公司96%的股份,只能算是曲线上市。在目前互联网金融A股上市无望的情况下,寻求被收购达到曲线上市的目的显然是不错的途径。

财加“颜值”爆表

10月20日,香港上市公司太平洋实业控股有限发布公告称,针对中国P2P平台“财加”的买卖协议已满足所有先决条件,正式完成落实。根据太平洋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此前公告,其拟收购P2P平台财加96%股权,初步总代价为24亿港元,具体将于2016年3月31日或之前以现金方式支付12亿港元;2017年3月31日或之前支付剩余12亿港元。

10月21日,财加官方消息称,互联网金融平台财加已成功登陆香港主板(股票代码:00767.HK)。

资料显示,财加的前身速帮贷成立于2012年,于2015年4月15日正式更名,经过几轮增资后,目前其注册资本达3亿元。财加在全国16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员工超过1700人,其中风控人员800名。截至2015年10月份,财加累计促成小微贷款共2.2万笔,成交额26亿元。

而让财加声名鹊起的是StarVC的加盟。StarVC是由娱乐明星任泉、黄晓明和李冰冰作为有限合伙人创办的风投机构,首期募集资金8000万元。今年4月15日,财加宣布获得了StarVC的战略投资。身为StarVC联合创始人的任泉也亲临现场,为财加站台打气。明星股东、美女CEO,着实赚足了眼球,让财加颜值爆表。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3年4月12日-2015年10月20日,财加总成交量达23.6亿元,综合收益率在17%左右。累计借款人数2万人,投资人数超3.5万人。今年4月份,获得风投后,其成交量增幅明显,约占总成交量的35%。

财加网CEO余景舒表示,“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财加最关注的是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我们绝大部分高管来自金融行业,对金融而言,我们所关心的并不是有多少人来存钱,而是资产质量怎么样。因此,我们也在做一些创新的项目,与国内知名的评级公司合作,对平台上的资产进行评级。”

余景舒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瞄准上市,这表明一线阵营的网贷平台在战略布局、管理及营销层面的全面完善。

互金公司上市只能等

不管是真心上市也好,还是虚晃一枪也罢,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筹划上市,而争夺互联网金融上市第一股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今年7月份,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以近4亿元的资金收购*ST元达13.3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9月份,周世平拟以11.52亿元参与认购公司定向增发不超过12.8亿元的募资,增发完成后,周世平将持有公司39.31%的股权。周世平的一系列举动被市场解读为红岭创投借壳上市。

知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蚂蚁金服、陆金所、融360、91金融、宜人贷、麦子金服等纷纷曝出上市消息,而更多尚未明确公布计划的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向资本市场靠近。

互联网金融上市有美股、H股、A股三大途径,起初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欲赴美上市,但面对价值低估、监管严苛的条件,许多企业知难而退。目前更是出现了中概股回归的潮流,迄今为止已有近30只中概股宣布回归A股。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A股IPO已经暂停,何时重启没有时间表,互联网金融公司要想上市的确很难。即使是上市呼声最高的陆金所、宜信以及蚂蚁金服,都无法避免关联交易占比过大的瑕疵,这是其上市面临的一大硬伤。

无论是选择H股、纳斯达克上市,还是挂牌新三板,都非坦途。虽然P2P企业挂牌新三板已经没有法律以及政策障碍,但也要等到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监管细则之后,挂牌新三板的机会窗口才会打开。

10月14日,融360宣布完成10.35亿元的D轮融资。此轮融资由赛领资本、云锋基金领投,红杉资本、StarVC跟投。而赛领资本的参与标志着融360首次引入了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国家队入场色彩明显。有分析认为,融360引入具有国资背景的赛领资本,是为未来登陆A股市场做准备。对于此次融资,融360CEO叶大清表示:“我们在积极考虑评估国内上市的可行性。这次D轮融资过程,引入了国内的投资人,其实就是在为回归到国内做的一个铺垫。”

“我们还是真心希望能在A股上市,期待监管细则尽快明确,为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市铺平道路。”叶大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财务标准、业务合规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谋求A股上市必须跨过的门槛。吴文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91金融已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盈利指标。海通证券作为公司上市的保荐人和承销商,目前正在落实各项业务的合规工作,包括财务架构、业务架构等,以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一旦政策细则明朗,将争取实现首批上市。”

本文标题:移动互联网上市公司-自白:移动互联网初创公司的市场部都在做些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078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