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小学五年级上册1单元鲁教版作文:大自然的景色

发布时间:2017-09-25 所属栏目: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一 : 小学五年级上册1单元鲁教版作文:大自然的景色

小学五年级上册1单元鲁教版作文:大自然的景色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只要我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就能和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优美悦耳,只有我们细细聆听、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美妙。

在秀丽、到处芬芳扑鼻的春天,小河里的冰融化,水姐姐在欢快的歌唱:“叮咚——叮咚——”多么好听的声音啊!没过多久,春姑娘又蹦蹦跳跳地给人类带来另一份惊喜啦。突然,雨滴落下来了,接着又是一阵凉风,然后雨落大了,最后变成倾盆大雨。“哗啦——哗啦啦——”。春姑娘的礼物使每个生物都开开心心,人类在“哈哈哈”,泉水在“叮咚叮咚”……

在挥汗如雨而又寂静的夏季,青蛙在“鼓噪”,知了在鸣叫,给寂静的夏季增添了几分热闹,而这热闹却持续不了多久就被小孩子丢在池塘里的小石头的“咕咚”一声破坏,声音也就戛然而止。

在硕果累累,硕果丰收的秋季,远看果园,是一个个样子可爱的糖果,近看则如小孩子的脸蛋。看似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可是里面却藏着些“声音”。秋天,树叶都簌簌飘落,落在地上发出“叮”的声音,很轻,很轻……而这轻却又显示出秋天的气息。

终于到了那一片白色而又美丽的冬天。冬天,满山遍野,白雪皑皑,人们也都穿上了厚厚的大棉袄,以防狂风呼啸,“呼——呼——”的声音。那气势磅礴,好像要把人吃掉一样。

大自然的声音千奇百怪、优美悦耳。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细品味,就能发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尤其是大自然的声音。

我爱大自然,我更爱大自然的声音!

本文链接:

二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有趣的汉字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有趣的汉字3

上语文课时,是我最快活的时刻。(www.61k.com)语文给我营造出一片蔚蓝的天空,任我在天空下自由翱翔。无数汉字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大江南北,我在字宝宝的邀请下任情神游汉字王国。

祖国的汉字魅力四射,语文更是给它们一个舒适、温暖的家。汉字们在这里排列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精彩的片段,一句句美丽的语句,让你为它们奇妙的组合而惊慌不已。汉字神奇的灵性更是让你大为惊叹,它们的本身及其意无比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看到星星,仿佛眼前闪着光辉;望见明月,你似乎在眼前看到了偌大的月亮发出清丽的光辉。热使你感受到它的热量;冷似乎又有一股寒意充满全身。黑使人眼前一片漆黑,而白,却让人有如站在明亮的太阳下。看着这神奇的汉字,怎能让人不为它奇妙的灵性而大为叹止呢? 有句话说得好:书法是中华文化珍有的瑰宝。是啊,多姿多彩的书法正为祖国的文字添加着无限的魅力。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楷书到草书,从草书到行书,书法瑰宝历经着数千年的演变。以至到今天,书法能被世人所珍爱,全是靠了它五光十色的魅力啊!

有一首诗写道: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顿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我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爱。

三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1步认识“>”、“<</SPAN>”、“=”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加减法

※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

※注意把数的组成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解决问题

1、阅读,理解提题意,,明确信息和问题;

2、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从问题入手,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设计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帮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含义。

※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数概念和相应加减法计算方法。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在每一小节之前都安排了一幅主题图,除了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例如,在教学6、7的认识之际,老师可充分挖掘画面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学生认识6和7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编写数的认识时,教材都是从数数、认数、数的顺序、相邻两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序数含义、写数、数的组成这几个方面逐一进行认识的。教学当中老师应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感受数的含义。而且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创设适当的情境,把学习活动变成1种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概念的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材当中是通过3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通过学具拼摆计算;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在教学时老师应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充分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分解(P39~P41)

6和7的认识包括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相邻2个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等内容。教材在第39页安排了一幅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主题图,这是1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画面。

首先,画面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十分丰富:就数人数而言,即可从2个不同的角度去数,一是先数出教室里面有六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走进1个打水的小朋友,从6再数到7得出一共有7人;二是先数出6名学生,再增加一位老师,从6数到7得出一共7人。还可以先数出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小朋友搬来的一把椅子得出一共有7把椅子。也可以先数出6张学生用的课桌,再数出讲台上老师用的一张桌子得出一共有7张桌子。

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2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在第40页通过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直观地说明:5再增加1是6,6增加1是7;6比五大1,7比六大1。由此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材在第40页不仅安排了6、7的序数意义,同时还要求学生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区分第6瓶和6条、第7瓶和7条),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学数字6和7的编排与前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教科书在第41页集中安排了6和7的组成,先讨论6的加减法,然后学习7的加减法。教材先让学生给小圆涂色,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填出6的组成。7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正方体去体现的,教材只出示了3种分法,其余3种分法让学生去联想前面的分法而自己得出。教材在7的组成下面还提出了“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联想、去发现7的另外几种组成。

第一课时 6和7的认识、分解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39~4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2个数,并会用2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6和72个数,并会用这2个数表示物体个数、顺序、位置、大小等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小棒、图片、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

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0、1、2、3、4、5(学生齐数)。

2.(指着1、2、3、4、5)问:5后面的数字是几?出现数字“6”、“7”。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们作朋友,学习6、7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看,图上有什么?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有多少桌子、椅子?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六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师:刚才我们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五个以后再数一个就是六个,接着6再数一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教学数序

(1)数一数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是多少。

(教师板书:67)一起读一读6和7。

(2)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并说说是几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3)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5、6、7,看这3个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只有0到5的直尺图,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师:试一试用6根小棒能摆什么?7根呢?

(4)谁能按顺序数一数1到7,再从7倒数到1。

3.比较大小。

(1)请同学们先摆五个圆片,在下面再摆六个圆片,请大家看一看:5和6比,谁大谁小,谁多谁少?(师板书:5<66>5)

(2)请同学们先摆六个圆片,在下面再摆七个圆片,看一看,6和7比,谁大谁小?(师板书:6<77>6)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6比五大,7比六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从人物图——点子图——摆小棒的过程,有利于从图抽象出数,发现6和7两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1)出示金鱼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儿一共有几瓶鱼?你是怎么数的?

(2)请大家从左数起,看看第六瓶里有几条金鱼?

(3)仔细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4)从左起第7瓶,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体验到1~7的顺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5、6和7的写法

观察6和7的字形特点,6像什么?7像什么?

教师板书演示6和7的书写顺序,请学生观察,书空。

学生填在书上。

6、6和7的组成

①出示课件

师:老师有六个圆片,我想把它分给2个小朋友,你们帮我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小组讨论)

②动手操作

请大家拿出6个小圆片,按照你的想法摆一摆,并把结果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老师在课件上演示。

③总结分法

④读一读6的组成,,独立的填写书本第41页上的空格里。

⑤教学7的组成

师:你能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吗?你有几种分法?

小组派一人向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结果。

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

比一比谁答的快:5后面的数是几?

6后面的数是几?

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九第2、3题。

出示第2题,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

完成第3题,教师读题目,请学生先独立的在书上完成。适当引导学生做比较,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校对。

设计意图:练习紧跟课本教学要求,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6和7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1个回顾和整理,通过自我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心。

第二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1.有关6、7的加、减法的编排,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1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2个算式。这样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摆图片的两幅直观图,让2个小朋友从左边和右边2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6-1=5、6-5=1两组算式,从而引出用一幅图表示2个算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摆一摆的例题,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进1步巩固用一幅图表示2个算式的知识。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如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教材还安排了有关算式书写方法的内容,开始要求学生在练习格里书写加、减法算式。

2.教材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内容包括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这部分内容是紧密配合数的认识安排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第二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2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小圆片、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2个加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2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1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1+5=

师:写出的2个算式相同吗?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2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

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每一组的2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那么谁能算出5+1和1+5的得数呢?,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2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相加的2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2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合作,对同样的小棒数,从不同的观察位置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2个减法算式。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两人一组在桌面上先摆好七个小圆片,再用小棒分出6和1。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吗?如果从左往右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怎样列算式?

列式:7-1=6

师:如果从右往左看,7又分成哪两部分?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7-6=1

(2)师: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2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交流

小结:因为观察的角度和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2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摆圆片的设计,从2个不同的视角,自然的得出2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3.摆一摆

(1)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左边4朵小花,右边2朵小花,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④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师:根据5+2=7和7-2=5,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7-2=5和5+2=72个算式有联系,如果不摆小棒,想5+2=7可以算出7-2=5。

(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①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②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③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怎样算?(如果不摆学具,我们可以想6的组成:3和3组成6,所以3+3=6。)

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的得数?(可以去想加法3+3=6算出6-3=3。)

4.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摆一摆的环节安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有的学生计算有困难,让他们边摆边算。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

3.完成练习九的第4.5.6题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6的图画应用题

教材安排了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小兔采蘑菇的插图,其内容是用6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1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6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2个条件和1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的列式计算。

2、会用6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1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用6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能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2、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

引导学生说出:(1)有3个▼,有四个⊙,▼和⊙一共有多少个?列式是3+4=7(2)▼和⊙一共有七个,去掉三个▼,还剩下几个⊙?列式是7-3=4

3、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现在我们就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好不好呀?(好)。课件出示课本第46页的小兔采蘑菇的插图,板书课题:6的图画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学习46页例题

师:你们看,兔子一家人也到田野里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了,兔父亲和兔母亲带着小兔们来采蘑菇了。

老师边用生动的语言说:左边有4只小兔子在采蘑菇(先出示4只小兔子),右边又来了2只小兔子(再出示另外2只小兔子)。

2、启发提问:你们看这幅图,能提出1个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最后选出求“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图意。“草地上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我们可以用1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大括号。(在两部分兔子下面出示大括号,在括号下面写上?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理解它们的意思)

提问: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同时用手势表示)“?”表示什么?(表示多少或几)大括号和问号在一起表示: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是多少只?

4、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

5、学写算式。

老师引导:左边有4只小兔子,用几来表示?板书:4。右边有2只小兔子,用几表示?板书:2。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用什么方法算?板书:4+2=()。说明:像这样的题,计算出得数后要写上单位名称,所以在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只”,并用括号括起来。板书:4+2=()(只)

学生独立完成图画下面的算式。

集体交流:让学生谈谈算式,说说算式中的4、2、6各表示什么。

4、练习

课件出示46页做一做图。

学生先自己看图说图意,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老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练习十第1题金鱼图。

同桌互说图意,交流,然后列式计算。

2、发答题纸,(教师准备好的看图列算式的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回顾整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我认识了1个新的符号朋友“大括号”,并且知道了它的意义,还学会了根据问号的位置来确定列式方法,同时还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你平时要留心观察,看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比一比,看一看,做1个爱数学的小博士!

第四课时 7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4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7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知道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理解题意和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

2、看图列式计算

课件出示47页青蛙图(不加“括号”和“?只”)。

学生看图列式,老师板书:5+2=72+5=77-2=57-5=2

问:为什么用加法算呢?(因为这道题是要把荷叶上5只青蛙和跳入水里的2只青蛙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为什么用减法算呢?(因为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减法。)

师:同学们对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们都是根据小动物做动作的方向,确定是需要“合并”还是需要“去掉”来列算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目意思更明确了,图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这就是图画应用题。(板书课题:7的图画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7页例题

老师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7只”,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只”。

问: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号、7只和?只)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分步演示动画“青蛙跳水”,边演示边叙述:荷叶上有几只青蛙?(7只)跳到水里几只?(2只)求还剩几只。

问:题中告诉我们原来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出现“括号、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几只?(手指“?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吗?

找两名同学完整地叙述图意。(原来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还剩几只?)

问: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板书:7-2=5(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7-2=5表示什么意思?

2、比较

师:同学们46页和47页这两道例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通过看图,我们能够知道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那么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比较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

(46页例题是知道了2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47页例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看图之际一定要认真。

3、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47页做一做的图

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找2个人叙述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课件出示小鸟图

问: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7只)飞走了几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

学生列式解答。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质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知道了什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交流展示

1、出示教材48页第1题的石榴图。

同桌互相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49页6题(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48页3题 采用做游戏的形式同桌互做

四、拓展延伸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一个萝卜,还缺两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第一课时8和9的认识、分解(P50~P52)

教科书第50~52页上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供数数外,还明显地反映了环保教育的主题。关于8、9的序数意义,教材仍然沿用了6、7所采用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分别给左边的8只蝴蝶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第一课时 8和9的认识、分解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0~5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和9的物体, 初步建立8和9的表象。

2、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和分解。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环保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

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8和9的组成。

教具准备:

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小棒、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谁是顺风耳”,老师拍手请你们仔细听,并在心里默默的数,待会儿告诉我我敲了几下。(教师拍手8、9次,让学生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

创设情境:

1、观察主题图,点数事物的数量。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师:你是怎样数的?(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1、2、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八个小朋友、8朵鲜花、九个人、9盆花、八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2、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

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劳动、他们在整理花坛、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

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领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八个大字)

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习新课

师: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上课非常认真,观察得真细致,而且很喜欢学习数学,连老师还没有教的知识也懂了,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是不是真的懂了,还是蒙的。

1.动手摆8和9。

请大家用你们的教具分别摆出数量是8和9的图形。

(同桌相互合作,互相交流。)

2.学习序数。

A、现在我们做1个游戏,老师手里有0-9十张数字卡片,位置比较乱,现在想请十位同学上来,将它们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B、排好后再请同学们数一数,接着说一说自己的位置。0说我最小,我的前面没有数,我的后面是1;1说我的前面是0,我的后面是2……再列出数轴或尺子让学生读一读。

C、猜一猜。老师说1个数,请同学们不用看尺子,猜一猜他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比较7、8、9的大小

师: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可是我们这儿又有三位老朋友不服气了,它们说:小朋友们真的每节课都这么聪明吗?我们要考考你们!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

师:(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7、8、9的大小)

4.区分8和9的基数和序数

先出示9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先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一遍。

然后,把左边的8只动物圈起来。

再给左起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老鼠排第一,谁排第九?小龙排第几?

(像上面一样,同桌互相提问)

5.指导8和9的书写

(1)师:首先让学生看教科书P51的黑体字,问学生8像什么?

老师边示范边讲:

8字一笔写成,要从右上角起笔,运笔要圆滑,无棱角,占满2个半格;

9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它也是一笔写成,要从右上角起笔,上半部分要圆,占满上半格,竖要稍向左倾斜。

(2)完成教科书P51的8和9书写练习

6.教学8和9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八个五角星,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小组上台展示,)

(2)让学生拿出九个五角星,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小组上台展示)

要求:边摆边说,几和几组成8,8可以分成几和几。

(3)集体交流8和9的分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延伸新知

1.完成教科书P52做一做。

2.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说一说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想到的与8和9相关的信息。比如说《动漫世界》8点开始,螃蟹有8条腿……学生畅所欲言:我家门排号是9号,我有9本故事书……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8和9的加减法(P53)

1.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是一样的: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2个加法算式或2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4个算式。教材仍然是通过被花片和小棒学习8和9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填一填”的两组题,让学生通过填空自己去发现2、6、83个数,3、6、93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4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写出4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其次,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教材分2个层次安排,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其要求明显高于6、7的加减法。

第二课时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2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具准备:

数学卡片、口算卡、情境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夺红花

2+4=1+5=6-1=3+2=4+3=6-3=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2、看图列式。

○○○○ ●●●      ○○○○ ●●●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二、讲授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要智慧星吗?今天啊,智慧星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笑脸吗?(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1.闯第一关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学生汇报

(2)提问题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出示卡片“?”)有问号在说明笑脸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笑脸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笑脸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五个红笑脸,三个粉笑脸,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5+3=8,3+5=8)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八个笑脸,有五个红笑脸,有几个粉笑脸呢?

师:谁来帮他?

汇报(8-5=3)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八个笑脸,有三个粉笑脸,有几个红笑脸呢?

列式(8-3=5)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笑脸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

②出示彩笔图:请小朋友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

汇报、板书:5+4=94+5=99—5=4 9—4=5

③请看第3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5+4=94+5=9呢?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5和4组成9,所以5+4=94+5=9。

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9—5=4 9—4=5呢?

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笑脸、彩笔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唱、来跳《找朋友》。

2、闯第二关

学生摆个六个白正方体、两个蓝正方体。

师:请看正方体图图,试着一下写出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6+2=88-6=2

2+6=88-2=6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6+2=82+6=8 ?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8-2=68-6=2?

请讲给同桌听。

小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笑脸?(八个) 和几根彩笔呢?(9根)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8、9的加减法。)

3、课中操

4、闯第三关

电脑出示:7+1=8-1=

1+7= 8-7=

师:不用摆,请小朋友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

汇报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汇报。

5.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看智慧星来了,它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在袋子里),高兴吗?

三、游戏活动

邮递员

信有:6+2=8+1=9-1= 4+5=

1+7=7+2=3+6= 8+1=

师:老师有2个邮箱,1个是8号邮箱,另1个是9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第三课时 8和9的图画应用题

8和9的图画应用题与6、7加减法中安排的内容略有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用同一情境图反映2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二是例题和习题选用什么计算方法去解决问题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决定,教材未作任何提示,这里“用数学”的要求要比第47页高,其内容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三是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通过数数去得出,而改为直接告诉已知数量,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而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此部分内容教材仍然采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验证结论的思路,重点培养学生能独立的看图说图意,并正确的列算式计算,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

第三课时8和9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3页

教学目标:

1、能独立的看图说图意,并正确的列算式计算。

2、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3、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的口述题意,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转一转,感受一下美丽的森林带给我们什么?请大家翻到教材57页,仔细观察上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那么这看看这幅图里面都隐藏着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学生可能提很多问题,最后抽出“还剩几只小鹿?”这一问题。)

1、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图意,先同桌说说,再展示。

(“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忽然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呢?”)

2、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让学生自己列式后组织集体交流)

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师贴出图画)求还剩下几只?

用减法算式计算。9-3=6(师同时板书)

(二)出示蘑菇图,小组合作学习

师:观察图,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树根下有六个蘑菇,右边有两个蘑菇,(师同时在黑板上对应贴出贴画)求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请大家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然后小组内订正。

找一同学说出算式,师同时板书:6+2=8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看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交流,学会总结)
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a弄清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b确定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c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看谁的本领大。

1、完成教材57页天鹅图:①看懂题意②列式计算③说说想法

(一共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还能提出1个数学问题吗?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找同学起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一课时 10的认识和分解

1.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2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2.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1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5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4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第一课时10的认识和分解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9~6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4、感受1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

主题图和练习十三弟2题插图的课件,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数数,从0数到9,再从9数到0。

2、0~9这几个数字娃娃我们都认识了,今天又有1个数字娃娃想和大家交朋友,大家来看看他是谁?(板书10)

3、谁来说一下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10?学生交流其实关于10还有许多奥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10。

二、探究学习获取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首先我们来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件礼物(出示主题图)。细心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数数,并交流数的结果。(画面上有十个人。10只鸽子)

引导说出,先数九个小朋友,再数一个老师,一共有十个人。

提示:大家数了9以后再数10,,10是9后面的第1个数。

(3)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人数和鸽子数,数后交流。(1个1个得数,不重复不遗漏)

(4)你试着2个2个的数,看结果是多少。

(5)数一数教材第59页的点子图上的点子是多少。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老师板书10,像这样十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10来表示,读读这个数。

(7)我们身边有10这个数吗?(十个手指,十个脚趾。。。。。。)

(8)请你出示10朵小花再数一数。

2、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和相邻2个数的大小的比较

(1)为了帮助我们认识10,计数器也来帮忙了谁到前面给大家拨9颗珠子?(指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拨9)问:再拨几颗就是10颗?(再拨1颗)明确10个一就是1个十。

(2)出示尺子: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件礼物。数字娃娃在上面站好了队,让学生从0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3)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9比10小。 10在9的后面10比九大。

(4)比较9和10的大小。数出教材第59页两幅点子图中的点子的个数。先让学生独立填数和符号。在汇报交流填写的过程和理由。

3、学习10的组成

(1)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把他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和1,9和1组成10……

(2)交流摆法,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有顺序的板书:略

读读这些组成,自由度互读

(3)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4、学习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

(2)老师示范写,边写边讲。

(3)学生在练习本上描写10。(老师指导)

三、生活中的数学

1、数实物。(数小棒,圆片各十个)

2、数数。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

3、教材60页的“做一做”。

4、练习十三的第1题、 第2题、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认识了10,会读10,写10,分解10,最后老师给大家留1个任务,就是请你给同桌画十个物体,送给他做礼物。

第二课时 10的加减法

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而是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作法,从3+7和10-7起后面算式中的数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圆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算教材取消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教材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及规律。

第二课时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61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口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

2、学会看一幅图能正确地说出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重点难点:掌握方法,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点子图等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

1、出示点子图:一个蓝○,九个白○。

(1)问:图上有几个蓝色的圆,几个白色的圆?求一共有多少个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9=10

(2)对这幅图,你还能列出1个加法算式吗?板书:9+1=10

(3)问:去掉1个蓝色的圆,求还剩几个圆?怎样列式?板书:10-1=9

(4)老师盖住九个圆,提问:求还剩几个圆,怎样列式?板书:10-9=1

(5)引导学生看着 ,说出相关题目的计算方法。

(6)读读这4个算式。

2、出示点子图,两个蓝○,八个白○ 。根据圆圈图把 填充。

(1)看图说1个加法算式,指名说。板书:2+8=10.。说说2+8=10 表示什么意思?

(2)看图说出2个减法算式,指名说。

板书:10-2=810-8=2 。说说10-2=8 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组里互相说计算方法。

3、出示点子图:三个蓝○,七个白○.

(1)看图说出1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板书:3+7=10

10-3=710-7=3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学第4个点子图。

(1)仔细观察图,说图意,把算式填写完整。

(2)集体订正,老师板书:4+6=10

10-4=610-6=4

5、老师出示:

5+5=10-5=

想一想结果是几?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6、读以上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题。

拿出1——10的数字卡片,让同学们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的第4题、第5题、第6题。

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

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2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1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1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1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1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1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1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1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不过要注意,教材中的这种注明,只是为了帮助掌握计算顺序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学生计算时不要求这样注明。

教材在连加、连减的例题后面安排先摆后填数的“做一做”练习,其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理解的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6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明确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开小汽车比赛(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学生一边读算式一边说结果。

2、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揭示课题。

(1)出示两组算式:(指名回答得数)

(2)全班订正。

(3)让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

(4)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订正。

(5)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连加连减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连加。

(1)课件演示65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数一数,一共几只小鸡?

师:看,从竹林后面跑来了几只?(2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7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同学们仔细看,从竹林后面又跑来了几只?(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8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纠正并出示:5+2+1=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①分组摆小棒研究连加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②小组代表演示摆法和算法。

③提问:想一想5+2+1先算(  )加(  )得(  ),再用(  )加(  )等于(  )。

④小结:3个数连加,先用前面的2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第3个数。

2、教学连减。

(1)课件演示65页主题图;

(2)谈话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出(8-2=6,6-2=4)

①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订正并板书:8-2-2=

(3)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连减的计算方法。

①分组摆小棒研究连减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②请小组代表汇报摆法和算法;

③出示想一想:8-2-2先算(  )减(  )得(  ),再用(  )减(  )等于(  )。

⑤小结:3个数连减,先用第1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用得数减去第3个数。

3、巩固练习:教科书65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老师订正)。

三、拓展提高

1、拓展: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谁能根据这些水果提出数学问题?

指名上台前提问,同学回答,学生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2、巩固提高:

让学生独立完成红花后面的作业,全班反馈,老师订正。

3、完成复习导入的两道计算题:4+1+2=   8-1-4=  

指名回答,全班反馈。

四、总结:

1.让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2.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3.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教科66页练习十四第1、2、3、4、5题。

板书设计:连加连减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

这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景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都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1步算出的得数。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教材先用图表明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这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计算顺序。例2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所不同的是第1步计算的得数教材没有标明,留给学生自己去填写。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1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1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6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

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出示课件)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

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2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2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2个算式。

8+2-4=6-5+8=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和上面四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同学们,你们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1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表示增加3只。后又飞走2只,表示减少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1步2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且猜一猜:是不是加减混合必须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一定,这道题先算减法后算加法。如果先算加2+3=5,4比5小,减不开。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2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1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1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又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7页“做一做”的练习。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6根小棒,再拿来3根,然后又减少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6+□-□=□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6+3-4=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计算出的得数。

(2)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五第1、2、6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反思: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纪特征,思维特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摆一摆,写一写,算一算,说一说,议一议等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一年级《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2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1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gt;、&lt;”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导(完美)

本文标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小学五年级上册1单元鲁教版作文:大自然的景色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732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