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猎富时代》1高清视频+解说词

发布时间:2017-09-25 所属栏目:中华传统文化

一 : 《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猎富时代》1高清视频+解说词

前言

1776年,美国独立前夜,一本不到20页的小册子开始流传,小册子名为《常识》。作者托马斯·潘恩用朴素的文字激励人们反抗暴政和奴役。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常识》一书对民众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常识》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扉页上的这段话却从来没有改变,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

《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猎富时代》1高清视频+解说词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

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 但我不寻求安稳

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个有保障的国民

那将被人瞧不起 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 我要创造

我要失败 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

我宁愿向生活挑战 而不过有保障的生活

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悲做交易

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发给乞丐的食物做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

也不会为任何恐惧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

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自豪的说

在上帝的帮助下 我已经做到了

I do not choose to be acommon person

It is my right to beuncommon---if I can

I seek opportunity---notsecurity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citizen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the state look after me

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risk

to dream and tobuild

to fail and tosucceed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for a dole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the stale calm of Utopia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for beneficence

nor my dignity for ahandout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master

nor bend to anythreat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to think and act formyself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creations

and to face the worldboldly

and say:

“This,with God’s help, I havedone.”

第三集 猎富时代

1862年,68岁的范德比尔特决定,告别经营42年的航运业转而投身铁路。68岁转行,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冒险的决定。范德比尔特根本不需要这种风险,当时,他是美国最大的航运商,拥有2000万美元的资产,是美国最富有的6个人之一。吸引范德比尔特去冒险的,也许就是冒险本身,50年时间他都是这么闯过来的。1810年,16岁的范德比尔特向母亲借了100美元,买下了一条旧船,开始了纽约湾的渡轮业务。虽然借的是母亲的钱,但除归还本金外,范德比尔特还支付了10%的利息。或许在他看来,在这个借贷契约中,自己的身份并不是儿子,而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可以平等签约的个体。

斯图尔特·布鲁明(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在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范德比尔特是那种被美国人叫做“向前冲”(goahead)的年轻人。向前冲,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词,意思是抓住机会、超越自我,而不只是停留在当地,重复着父辈和祖辈所做的事情。向前冲就是要激励自己前行,那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东西。

1824年深秋,正是纽约水路货运的黄金季节,航运公司的老板们却被告知他们必须退出生意。因为,当时纽约水域的独家垄断权被判归利文斯顿家族所有。利文斯顿是纽约州的第一位大法官,曾经主持过华盛顿总统的就职仪式。但是,眼睁睁看着挣钱的机会没有了,范德比尔特船长心有不甘。

T·J·斯蒂勒斯(《范德比尔特传》作者):年轻的范德比尔特只受过一点教育,虽然也会写字,但是不多。他去华盛顿特区雇请了丹尼尔·韦伯斯特,这个人是美国早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律师,范德比尔特让他来和最高法院打官司。

在美国,这是最高法院裁定的第一个商业案例。表面上看,诉讼的双方力量悬殊,无论是财富、地位,还是声望、学识,范德比尔特都和对手相距甚远,而这些往往会决定官司的输赢,有些法院甚至会因此而不予受理。但是,范德比尔特坚持了5年,这起商业案件不仅第一次惊动了美国最高司法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改写了美国历史。

理查德·西拉(原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主席):纽约州无权规定谁可以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之间从事航运业务。这一案件从此打通了各州之间的商业往来。

T·J·斯蒂勒斯(《范德比尔特传》作者):这促使美国建立起一个统一市场,并有助于打破等级社会的观念。范德比尔特后来成为了一名汽船行业的企业家,开辟了从纽约驶向各地的航线。

此时的新大陆,新秩序正在建立。美国从欧洲继承了自由经济制度,却没有欧洲那样坚固的贵族等级传统。早在独立之初,社会就为普通人实现梦想做好了准备。178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从欧洲归来。这位参与起草《独立宣言》的开国元勋,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技巧,赢得了整个欧洲的尊重。但是,在美国,真正让富兰克林家喻户晓的却并非那些国家大事,而是这本《穷人理查德年鉴》。

理查德·泰德罗(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他很少提及上帝或宗教,他一直在谈论财富,以及如何获得财富。

君子不言利,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在其他很多国家这也是令人赞扬的社会品德。但富兰克林却告诉大家,挣钱不是贪婪,也不为谋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绚丽多彩,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途径。

理查德·泰德罗(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在这个新世界里,原有的规则已不再适用,这是一个契约的社会,我们通过契约而非等级身份达成交易。

《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猎富时代》1高清视频+解说词

头3个月,《穷人理查德年鉴》就卖了10000本。“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直到今天,富兰克林的格言仍然闪亮在尘世间。对于跃跃欲试的人们来说还有什么比思想解放更能释放他们的能量呢?不过,要想把能量转化成财富,美国人还需要一种工具——公司。

独立之前,北美地区成立公司,主要由殖民地业主、总督和议会授权。独立后,中央政府是否可以行使这项权力呢?1782年的制宪会议上代表们对此争执不下。最终,达成妥协的美国《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管理州际贸易,各州政府则继续保留管控公司的权力。这种集权和分权结合的安排,给美国公司预留了发展的空间。

威廉·莱宗尼克(原美国企业史学会主席):在美国经济中有很多法律规定和发展方式,各州的地方分权造成了州与州之间的竞争。这通常有利于商业发展,从而使一个州击败另一个州。

韩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他们(各州)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想把越来越多的公司吸引到他们州里去,这样就可以征收公司税,可以征收注册费。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纷纷地修改一般公司法,竞相降低门槛,放松对公司的要求。

州与州之间的逐低竞赛,给了美国公司得天独厚的发展良机。一路放权到19世纪30年代特许状已经用不上了,州政府成了一个登记处,就如同它为婴儿出生登记一样。英伦三岛上几百年争斗才换来的制度成果被移植到美国后,既卸载了传统的负担,又多了宽广的腹地,公司在空前的自由里蓬勃壮大。

理查德·西拉(原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主席):我曾经对大部分公司做过统计:1830年时,大约有8000家公司登记,到了1860年大约有25000家至26000家。所以,美国是第一个公司化的国家。

公司对于市场的无限渴求几乎是一种本能。在美国,这个市场是通过火药和鲜血来熔铸的。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总统曾公开表示,在国家分裂面前,奴隶制的存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是国家的统一,还有由此带来的统一的大市场。1862年7月1日,林肯总统签署了《太平洋铁路法》,授权两家公司修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法案的签署日期,比著名的《解放奴隶宣言》还要早两个月零21天。

迈克尔·斯宾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铁路)公司不仅获得了巨大财富,并且使美国拥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市场经济,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一个统一的,规模庞大的市场,不仅能将分裂的国家再次焊接成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它将激发起美国人新的财富梦想,给予国家新的前进动力。总统看到了这一点,68岁转行的范德比尔特也看到了。他买下了许多短途的铁路,把它们一段一段连接起来。范德比尔特并未修建过一条完整的铁路,但却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最需要的东西——铁路网。

加斯·塞隆纳(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如果从这样一些方面来考虑,企业家是对公司未来心怀憧憬,并能付诸实践的人。企业家的目标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资源重新组合起来,这就是企业家的定义。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在市场经济当中面临着不确定性,这时候需要有人高瞻远瞩、看清未来,具有这样一种素质的人就是企业家。

借助铁路网的优势,范德比尔特降低了运输费,低廉的价格又吸引了更多的客户。随之不断扩张的是范德比尔特的财富和名声,他成了名副其实的铁路大王。铁轨延伸到哪里,哪里就告别了荒凉。运输业、制造业、百货业,越来越大的公司快速改变着国家和个人的面貌。胆量、信念、独到的眼光,再加上一点好运气,普通人的传奇在不断上演。

1864年,24岁的洛克菲勒拿出4000美元的积蓄建起了一家炼油厂。洛克菲勒是一个移民家庭的长子,很小就与母亲一道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但他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抱怨自己的雇主。人到中年以后,在给儿子的信中洛克菲勒这样谈到:是谁给了你就业的机会,是谁给了你建设家庭的可能,是谁让你得到了发展自己的可能?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洛克菲勒对工作异常投入,生活却异常节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他最早的记账本是从16岁开始的。

肯尼迪·罗斯(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副主任):洗衣的费用、住宿的费用,所有这些都有记录,这是一本记录开销的账本。当他稍微富裕一点后,还记录了曾经借给哪些人钱、谁欠他钱、什么时候到期,以便按时收账。

记账成为伴随洛克菲勒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他的炼油厂里,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被计算到一分钱的千分之一。如果需要,洛克菲勒甚至会亲自追问汽油桶上每个塞子的去向。近乎吝啬的成本控制使公司更具市场竞争力,每加仑汽油的价格从88美分下降到5美分后,洛克菲勒的企业依然可以盈利。洛克菲勒的严苛举措是出于对行业竞争的清醒认识。在他生活的年代,石油正从家庭燃料逐步变成工业的血液。

阿瑟·博尼(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认识到了对新兴产业的需求。这些产业在当时并不存在,而政府当然不会去创办这些企业,于是这就成了企业家的事。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如果个人没有自由,法律、文化不鼓励人们冒险,不鼓励人们创新,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企业家。

《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猎富时代》1高清视频+解说词

续:《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猎富时代》2高清视频+解说词

二 :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转贴 2010-12-09 12:36:03]

字号:大 中 小

第1集:公司!公司!



第一集 公司!公司!

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作为开篇,本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城邦,从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到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用一个个穿越历史和现实的公司的故事,提出了本片试图探讨的一系列问题:公司是什么?公司从哪里来?公司与市场经济有怎样的关系?是功,是过,公司如何改变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1858年4月10日,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95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着当时英国最大的一座钟,重达15吨,分针长度超过4米,大笨钟后来被视为英国的重要象征,而最初它的出现,则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在此之前,各地的时钟是根据太阳运行各自调整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刚刚出现的铁路公司挑战了千年不变的自然法则,因为,如果每个镇都按照太阳照过各自教堂塔尖的位置来校准时间,火车的运营将错乱不堪,所以随着铁路的蔓延,人们无法再跟着上帝转了,在幅员广阔的美国,对标准时的要求更加迫切。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一个叫作公司的组织。当然,被公司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时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竞争的规则,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下公司之名,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一集 公司!公司!

这是一个普通的城市的早晨,这个人是你、是我、是我们,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身边的公司浑然不觉,因为一切都已经像呼吸那样自然,但是,一旦没有了空气,我们就会知道,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2009年时,公司为全球81%的人口解决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制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公司,49个是国家;世界上有16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全球最大的10个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公司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公司也是十分重要的促进者”,“过去被雇用,我们获得生活所需的费用,成就自己的人生,养活自己的家人,这些钱是从公司那里获得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而不是在国家层面产生的”,“公司是一个过程,所有的国家都要用到它”。

世界上每天都有公司开张,每天都有公司倒闭,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司上演着生死沉浮的故事,时至今日,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办公司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大约有260万家公司在英国登记注册,每年成立的新公司超过35万个,英国对公司注册的限制很少,股本金额甚至可以低至1英镑,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公司”,“在美国注册公司很简单,不需要任何钱,一天之内就可以创立一家公司,你只需说:我要开一家公司,这是公司的名字。”

当我们享受产品或是服务的时候,找工作或是创业的时候,抱怨老板或是与同事竞争的时候,公司就在我们身边。NBA是一种篮球比赛,也是一个公司,每一次完美的对决,都会转化成合约和钱,公司能将一个人,甚至一双拳头、一只脚,包装成明码标价的商品;这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声音,这也是一门财源滚滚的好生意,公司能让形而上的艺术待价而沽,把最高贵的精神享受换算成一个具体的数字;这是一次国事访问,这也是一次商务谈判,总统身后的显赫人物,不是大将军而是大老板,影响现代世界格局的,不再是单单是政治的考量,还加上公司的订单;这是一场现代战争,看得见的是硝烟、战火,看不见的是提供物流和信息保障的公司,军队的效率是外来的、强制性的,公司的效率却是内生的、主动的,终于,军队这个最有效率的组织,也不得不开始向公司学习管理,西点军校甚而被评为最好的商学院,“离开了有组织的商业活动,我们就不会有现代社会,就无法获得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无论是公共事业、电力供应、信息通讯、银行体系或仅仅是产品”,数百年中,公司热闹过也沉寂过,它生存下来、强壮起来,并且一点点地渗入到社会的血脉中,终于把自己变成无处不有的存在。那么,公司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人类天生就是生意人,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它的历史可能和语言一样古老。从两河流域的神庙银行,到古埃及的奴隶制工场;从丝绸之路上栉风沐雨的阿拉伯商队,到北欧繁忙的行会、作坊;从中国明清时期兴盛的商帮,到欧洲近代的各种商业同盟,几千年来,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如今,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已被淹没在历史厚重的尘埃里,而公司,则在岁月的潮起潮落中逐渐成形。“我们现在一般认为,在16世纪后半期、17世纪初,在英国和荷兰出现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之前,它的雏形实际上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西欧已经出现了”。这幅创作于公元一世纪的浮雕,凝固了2000多年前的一个瞬间,清晨,在灯塔的指引下,一艘商船缓缓地驶进了图拉真港,据考证,这幅浮雕是一家罗马公司的招牌,这可能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公司影像之一。“古罗马的商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合伙制,无疑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有法、斯有社会的观点”,罗马的公司由合伙人共同出资,选举管理人经营业务,雇员很少超过100人,和今天相比,那些公司在各方面显然殾相去甚远,但重要的是罗马时代确立的法律原则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影响深远。“在罗马法中,人是指能够拥有财产权,能够起诉和被起诉的任何个体,虽然起诉和被起诉不太像是权利,但事实上,它们都是”,“所有权的不可侵犯性,所有权的稳定性或者说权利归属的稳定和明确,不仅对商业活动、对整个社会生活都有重要意义”。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鼓荡在公司船头的帆板结成了岩石,真正的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些古老的帐薄是世界上现在最早的商业契约,它们出版热那亚一位勤奋的抄写员乔凡尼之手,在许多意大利城市的档案馆中,保留着成千上万份这样的契约,契约的内容自然无法和今天的商业合同相比,但是,它们见证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和财产关系,它承认契约的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自己财产和劳动力的自由。

“市场交换是一种自主的、自由的交换,就是不同的主体,他们各自自主地进行他们自己的产权和别人相交换”,“如果没有财产权利明晰化的话,它不可能有契约的基础,也不能有公司的产生”。平等缔约的前提是人的平等,发端于意大利的一言堂复兴时期,让出身、门第、等级都不再成为衡量人的标准,人的价值受到肯定,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受到鼓励,但是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个人可以有一种新的想法,但是要把这种新的想法变成商业化的、有市场价值的,为社会所接受的话,那么它是通过公司的力量所推动的”,所有的铺排似乎都等待着,一次历史性的变化,终于在15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热那亚籍的航海家哥伦布带回了关于新世界的讯息,新世界是什么?是土地、是人口、是资源。后来,人们发现那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如果退后一步,总揽世界全局面貌,世界正在融合成为一个经济体,迈向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再也没有比市场更重要的风向标了,从这人角度看来,世界顿时变成一个崭新的模样。在大航海带来的金饭碗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中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情和亲情。

1893年10月7日,一出喜剧在伦敦西区首演,剧目的名字叫《乌托邦股份有限公司》,剧终时,全体演员加入到一场大合唱中,歌词是这样的:凑7个人把一个公司组成,他们一上来就发表一项公开声明,宣布他们打算在什么程度上把债务还清。合唱的内容,正是英国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7个人就可以注册并承担有限责任。19世纪中叶,股份有限公司终于作为一项制度被法律固化下来,“公司最大的三个特征是有限责任、投资权益的自由转让和公司的法人地位,这三条是定义公司的最重要的特征”,“所谓法人组织就是若干人合起来建立一个拥有独立生命的这么一个组织,而以前的那种企业、家庭企业或者是合伙制企业它都是建立在家庭财产基础之上的”。个体公司与合伙制公司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各自的优势,而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性跨越在于它使得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它凝聚起生命个体的能力,将其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它给每一个想投身于奋斗的人搭建了平台。“我认为,公司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组织之一,许多哲学家、作家和学者都曾说过:政党、国家、宗教是现代社会的缔造者,但是我认为真正缔造了现代社会的是股份有限公司”。19世纪末,中国协约国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这样评价公司的威力:尽其能事,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驱驾风电、制御水火,亦可也;西洋诸国,所以横绝四海,莫之能御者,其不以此也哉!

公司到底做了什么让世人发出如此这般的惊叹惊叹声呢?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光是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肥皂还不够,还必须诱导大家洗澡,于是,公司发明并传播了体臭和口臭的概念。有人说,需求决定供给,但公司决不墨守这个成规,公司制造了需求。“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公司的本质在于它给了众开拓市场的机会”。1882年,爱迪生启动了美国第一座发电厂,人们从此摆脱了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但是,并非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能变成造福社会的产品,光明源自技术与资本合作创办的电力公司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可拉斯.巴特勒直截了当地宣称: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很多的革新,比如汽车市场、计算机市场,再如我们遇到的新挑战,气候的变化、绿色科技、纳米科技、通讯科技等等,所有的这些挑战都是由公司最后攻克解决的”,今天,财务报表已成为真正通行的世界语,只需这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人们就能读懂公司的秘密,在规则的制定和观念的传播上,公司往往走在前面,最重要的是公司深深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根本秩序。“公司的一个影响是带来了某种平等,它打破了某些观念,比如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贵族或富人才有权享有,比如有些人生来就高人一等”。说是公司缔造了美国,也许有些夸张,但是美国的综合实力显然是以它所拥有的550万家公司作为基石的。200多年间,勇于冒险、创新、自我奋斗的企业家精神,曾经改变了无数个欧洲移民的命运,也改变了新大陆自身的命运。在每一片释放了普通人能量的土地上,公司的传奇不断上演。“我认为,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其中公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否拥有强大的公司已经成为关乎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都逐渐凋落,唯籍由公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解放个人的创造力,国家才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历史总在反复地验证,但历史并不会简单地重复,最新的故事是在新兴市场中书写的。两个曾经的计划经济国家,几乎同时打开了市场之门。1991年后,印度逐渐取消了公司建立和运营的许可证制度,十余年后,印度的700多家软件公司使它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以大象般有力的步伐迈入国际市场;1992年,中国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公司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今天,除了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的43个席位外,还有4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在为这片土地提供发展的动力。“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制度不发达,它的经济可以发达,找不到一个市场不发达,这个国家可以发达,没有的!所以,现代社会的财富创造、国民财富的积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它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那些充分利用竞争的国家,吸引更多的智力、才能、资本和企业,并且动员起公共资源,从而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

然而,越是强大的力量越是需要约束,公司可以天翻地覆地改变世界,却难以摆脱与生俱来的困扰。即使是在公司最荣耀、最辉煌的日子里,有一个声音也始终萦绕不去,人们常常告诫自己也提醒他人:公司是个危险的家伙!20世纪70年代,美国普强公司的新药帕纳巴十分畅销,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这种药的副作用能够致人死亡,普强公司召开了特别董事会最终决定继续销售,并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因为,药品撤市时间每拖延一个月,公司就能多挣100万美元,消息被披露后,整个美国为之震惊。宾夕法尼亚大学专门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实验,来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当我询问那些没有卷入事件的人,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问他们会怎么做?97%的人表示会将药品撤出市场,但是,当实验者转而扮演起普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后,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董事会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有人起辞职,有人很沮丧,还有人大声争吵,但是最终没有人将药品撤出市场”。普强实验在十多个国家重复了近百次,结果大同小异,每一组扮演董事会的人都认为这体现了公司的本分即股东利益最大化。

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绕不开的一个词,构成了多少悲喜剧的根源。“当然,公司会具有破坏性,这是可能的,甚至是很自然的,因为公司需要回报那些投资者”。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公司曾经浩劫了美洲、非洲、亚洲,它将几万人变成商品,被它强迫迁移的还有无以数计的植物、动物、矿物,甚至包括细菌和病毒。从郁金香到房地产,从阿姆斯特丹到新阿姆斯特丹,从1637年到2008年,无数次的股市泡沫都没能阻止下一次的铤而走险。首相下野、总统入狱、高官落马,他们不是第一个,也浊最后一个,金钱与权力的交易,如同一处无法根治的顽疾。当人被物化成机器时,公司却似乎比机器更冰冷,它苦恼的是自己只需要一双手,但却不得不雇用一个人。自公司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种种指责就从未消失过,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并非公司之罪,却因公司而被无限地放大了,然而,逐利的欲望和自利的动机既是灾难和危机的培育液,也是公司永葆活力的不竭之源。公司的功与过都来自同一个母体。“我认为有欲望是人的本能,人们想过更富裕,更便利的生活,这种欲望成为动机,科学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明和新的发现,其结果是在欲望的推动下,创造了今天的现代文明和社会。”美国经济学家德隆的研究表明:从旧石器时期,到公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也就是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然后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达到180国际元,从1750年到2000年即在0.01%的时间里达到6600国际元,增加了37倍,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带来这250年财富迅速增长的机制都是市场经济,而公司组织正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细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时就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科斯指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成本时公司便产生了。“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可以进行自由交易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中,个人可以选择用金钱或者才能进行投资来参与经济活动,也可以和别人联合组建公司开拓业务”,“我们还没有找到公司的替代品,可以在市场经济中从事商业活动,同时,我们也没有找到市场经济的替代品。”

作为市场经济中无可替代的组织,公司在众爱恨交织的复杂目光下成长、校正、自我更新。这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来的2009年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前10名中有5位出自公司,有财力、影响力和权力的综合考量后,他们的名字和国家首脑、宗教领袖及王室成员列在一起。

公司正在改变世界的权力结构,以至于人们甚至开始担心最终有一天,公司会收购国家,而不论我们是欣喜还是担忧,公司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这是位于伦敦萨维尔街的一家制衣公司,查尔斯.狄更斯曾是这里的顾客,温斯顿.丘吉尔留下了衣服尺寸,戴高乐将军也亲往订做西服,公司曾为维多利亚女王制作礼服,至今仍在为伊丽莎白二世量体裁衣,200多年,他们一直在这条街道上,以家庭传承的方式保持着精良的工艺,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我会充满希望地说,100年以后,亨利.普尔公司仍然会屹立在这里!”如今,各种各样的公司并存于世,它们的产品不同、规模不同、目标不同、管理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承载着人们各自的梦想和创造!

公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它告诉我们如何挣钱,并教给我们怎么花出去,它引导我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甚至最私密的个人事务,恋爱、结婚也逐渐由公司帮助打理,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身边的公司吗?当我们谈论公司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认为一家理想的公司是这样的地方,每位员工都能够充分参与,并且全力为公司的成功贡献自己力量。”(杜邦公司董事长柯爱伦)

“在今天或者明天创造利润是容易的,而一个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当家人的使命是让他的企业,可以有可持续的收益和发展。”(欧莱特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

“公司首先必须有很强的价值观,并且这些价值观不应改变,应是持久、永恒的!”(联合利华公司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

“公司应该传达一个更好更正确的财富观,再有一个,公司应该更好地去做一些慈善事业,为整个的社会尽些责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

“能够通过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去影响这个社会,完善这个社会,让每个人懂得交易、平等、分享、透明,我觉得这样的公司,在我看来是受尊重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公司,正在经历一次全新的机会和考验!伴随着全球化的足迹,公司已不再是一国或者一个地区市场的引领者了,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公司梦寐以求的世界似乎正在到来,但是,全球体系却用另一种方式放大了公司的威力。2008年9月,有着158年历史的公司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全球股市应声下跌,10月,金融海啸开始蔓延,整个世界陷入了麻烦……对贪婪的讨伐,让公司再次面对功与罪的争辩!

回顾历史,重大的危机常常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全球化浪潮下的这场严峻挑战,会将正在网络化的世界引向何方?

人们需要重新审视无所不在的公司,“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需要公司,应该受到体积法律框架的约束”,“公司有点像一棵树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建造房屋或拿来打人”,“我们的世界将是这样的,社会会问,你获得了利润,但是如何获得的呢?”“我认为,任何公司的目标,都是帮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不是的话,这样的公司可能并不需要存在!”

一个没有公司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当公司的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是全球性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由人类亲手培育的庞然大物,公司到底是什么?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切问题从来都没有唯一和不变的答案。我们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们离开之后 ,它还将长存开世,它是我们的过去,也未来,我们无法错过这个比我们的生命更加古老和年轻的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我们想再次回望来时路——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第2集:市场无限

第二集 市场无限

这是300多年前的一个徽章,它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标志。代表帝国的鱼尾狮,护卫者公司商船乘风破浪、纵横驰骋。徽章寓意着国家和公司的紧密关系,正如当时一位英国政治家所称:“说公司不行,就是说国家不行!”17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竞相以公司之名义,踏浪蹈海;公司则凭借政府之特权,逐利全球。这是一段权力与金钱结合、财富和血腥伴随的历史。公司在枪炮的护佑下,攻入一个个市场。一个多世纪之后,特许公司的时代宣告终结。 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此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推进,无数个小公司的兴起,改变了延续千年的经济秩序。经济权利不再是与政治相结合的一种特权。在世人的膜拜和诅咒中,在死而复生的轮回中,告别特权后的公司真正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在一个自由的市场中,公司真正成为富民强国的力量。

第二集《市场无限》

1599年秋天,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突然从每磅3先令上涨到每磅8先令,这场价格暴涨的幕后推手是垄断香料贸易的葡萄牙和荷兰。9月24日,伦敦市政厅,80多名愤怒的英国商人聚集于此商讨应对之策。自从欧洲人发现了到达东方的新航道,浩瀚的大洋就成为追逐财富的赌场,但面对一个空前庞大的蛋糕,精明的英国商人却因为巨大的风险而有些踯躅不前。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英国《经济学人》编辑):原因是,当时筹资组建一支船队到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香料群岛、印度、美国等地,相当于在今天准备筹措一次到火星或月球的航程。这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

方德万(剑桥大学教授):那些船只可能因风暴失事,可能会遭遇海盗。他们会和葡萄牙人作战,荷兰人会和英国人作战,英国人也和荷兰人作战,而且还会受到东南亚商人的袭击。

即便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商船来回一次至少也要1年多的时间,这对商人而言实在是太冒险了。作为新加入远洋贸易的竞争者,英国商人找到了一种汇集资源和资本的新方式。

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但是怎么样可以让不同的老百姓、不同的有钱的个人或者是家族,愿意把辛辛苦苦的钱拿出来去冒风险,去交给别人来运作,来管理。所以在当时的16世纪末期17世纪初的英国和荷兰就推出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一个工业组织这方面的创新。

入股集资的方法古已有之,但有限责任的提出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自古以来,欠债还钱都是天经地义,而有限责任则创造了一种新的规则。那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欠债可以不换还。对投资者而言有限责任无疑是一种极为有力的保护。

霍华德·戴维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我认为公司最关键的特征是有限责任的概念。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它是指当组建公司时,董事们只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籍此筹资成立。股东们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他们所投入的金额。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英国《经济学人》编辑):这意味着,对个人的信任可以稍微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你不会失去所有的财产。假如你向公司投资了10英镑,那么最多也就是损失了这10英镑。

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的股份有限公司,使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但在个体的信用尚未建立之前,缔结合约须借助国家信誉作为担保。因此在400多年前股份有限公司并非人人可以开办,它必须经由国家的特许。1599年9月,80多个伦敦商人聚集在市政厅,就是为了创建股份有限公司的特许。还有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权。他们要以此去和别国商人争夺香料生意。那么英国商人们凭什么向女王申请,女王又会如何处置呢?

汤姆·汤姆林森(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伊丽莎白女王给予他们特许证是因为可以给皇室赚钱,这就是国家机构用来赚钱的方式。通过向商人们征税,通过向他们授予特权并收取费用。所以,这其实是一种买卖,国家把信誉卖给了公司。

在当时普遍流行的重商主义思想中,财富总量是一个定数。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这样说道:“富有并不在于有多少黄金和白银,而在于比其他国家和邻国多多少金银。而谁能控制贸易,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金银。”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那么君主他一般地采用的方法就是保护和推动商业发展的办法是什么呢——他就是垄断商业,给一些大的对外贸易的公司以垄断权、特许的权利。

1600年12月31日,身负着英国皇家授予的对东印度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权。一家名为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扬帆出海。依靠众多的投资人,公司第一次远航筹措的资金就高达72000英镑。当时这是一笔大钱,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3500万美元。潮起潮落,此消彼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咄咄气势,让海上马车夫荷兰感到了威胁。于是,在大议长的倡议下,6家做生意的小公司改组成为一个有国家背景的、大的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只在特定人群中募集资金不同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面向所有市民公开发行股票。它实际上成了世界上第一家上市公司。仅阿姆斯特丹,股票的认购者就多达1143人。持股者有商人、水手、技工,还有市长的女仆。通过这种融资方式荷兰东印度公司远远超越了英国对手。最高时,它的投资总额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10倍。

莲娜·阿赫塔尔(美国金融博物馆档案主管):假如你是原始投资者,当你说:“我赚得差不多了,我想拿回我的钱。”你可以在交易所卖出股票从此脱身。同样,你也可以购买股票,加入到游戏中。现代公司正式这样诞生的。

应运而生的股票交易所和银行,给荷兰人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挣钱的方式很快传到了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公开发行股票。资本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公司的势力范围也不断延伸。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丹麦、法国、瑞典、俄罗斯纷纷加入效仿者的行列。在欲望和血色中,开始了各自的财富征程。弗吉尼亚公司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英国殖民地。荷兰西印度公司以价值约合今天24美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这就是今天的纽约。地球才刚刚想世人显露全貌,就已经成为商业战争的疆场。这一时期的公司不仅承担着为股东创造利润的任务,更承载着为国家开疆扩土的使命。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英国《经济学人》编辑):这是个两全其美之策,政府不用直接控制殖民地,只要在特许公司里安排上一些人,他们就会为政府效力。

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32岁的雇员罗伯特·克莱武率领3千雇佣军击溃了由2万骑兵、5万步兵组成的印度军队,从此开始了由一家公司政府一个古老帝国的血腥历史。交战双方使用的几乎都是西洋火器,而克莱武的强大战斗力与他身后的公司有关。作为一个商业组织,公司保存了它最聪明和最勇敢的成员所获得的经验。面对计划周密、编制统一、像机器般整齐射击的公司军队,曾经驰骋南亚、中亚的印度骑士一败涂地。

汤姆·汤姆林森(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这家公司更像是一个政府而不是一个公司。1813年之后,它已经全然不再是我们理解的公司了,尽管还叫公司,但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

为了扶植公司的海外扩张,英国与荷兰率先将交战、媾和、司法、行政等诸多国家权力给予公司。鼎盛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超过30万人的武装力量。这个数字是当时英国军队的两倍。凭借国家权力,公司在各个殖民地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争抢和占有当地的资源。公司和特权的结合看似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18世纪初,英国国务秘书在一次早餐会上热情洋溢地说:“我们的船满载香料、油、酒归来,我们的房价摆满了金字塔型的瓷器,装饰着来自日本的手工业品,美洲的草药使我们身体健康,我们躺在印度帐篷中休息。”陶醉在其中的人们未能预料到,这杯掠夺而来的财富美酒最终会变的又苦又涩。

历史的转折可能是从一个天才的赌徒开始的。约翰·劳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金匠家庭,年轻时起就出入欧洲各大金融中心。旅行带来的广博知识,加上惊人的数学天赋,使他很快在银行界脱颖而出。和大多数银行家的保守风格相反,约翰·劳的私生活放荡不羁。

皮埃尔·道克斯(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由于他曾经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妇人有染,这导致他和另一个与该妇人关系极为亲密的男子进行了决斗。随后,他不得不选择逃亡,因为他先被判处了死刑又改成监禁。

约翰·劳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他越狱了,逃亡的目的地就是荷兰。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狂热气氛让酷爱赌博的约翰·劳感到非常兴奋。作为一个行家,他也注意到股市的繁荣离不开银行的支持。然而,约翰·劳认为荷兰人过于保守,他发现,国家信用可以担保纸币发行,使经济活动的范围迅速、无限地扩展。换言之,他认为特权有可能创造更大的利润。约翰·劳需要找一个国家试一试。

1715年,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他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这一年,穷兵黩武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驾崩。他留下的唯一遗产是比法国10年财政收入总额还要高的巨额债务,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一筹莫展。焦虑之际,他想起了在赌桌上认识的金融奇才约翰·劳。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约翰·劳建立了密西西比公司,将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权揽入怀中。不过,他并不准备靠经营公司发财,他的目的,是借用公司帮政府解决财务危机。

皮埃尔·道克斯(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当时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人们既可以用银行发行的货币购买股票,也可以用持有的法国国债购买股票。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法国的国债,就可以用他来换密西西比的股票。很多人对这种办法趋之若鹜,为什么?因为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红利是4%,比法国国债的定期收益要高。

整个法国陷入狂热,至少有30万人申购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价格飞快地涨了数十倍。约翰·劳被授权组建国家银行,他控制了整个法国的税收,并被任命为财政大臣。集大权于一身后,他开始了一场豪赌。

安东尼·墨菲(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教授):他控制着通用银行,也就是皇家银行。他能够发行越来越多的纸币,于是他向那些购买股票的人们发行了超额的纸币,其实是利用皇家银行的印刷系统保障对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坚挺需求。

在约翰·劳的操纵下,法国经济连续3年快速增长。这种人造的繁荣吸引了同样因战争而负债累累的英国政府。他们也打算把国债转换成公司股票,被选中的是南海公司。

约翰·凯恩斯(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教授):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持有皇家特许证,基本垄断了对中美和南美的贸易,这也是公司成立的目的。

接手了近3000万英镑国债的南海公司开始发行新股。短短几个月,股价从125英镑飙升到1000英镑。一时间,股份有限公司在人们眼中成了具有神奇魔力的摇钱树。举不完全统计,英国在一年中冒出了202家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不断膨胀的股市泡沫正在形成。

为了保护南海公司的利益,1720年4月,英国议会通过《泡沫法案》。宣布,在没有议会法案或国王特许状给予的法律权利的场合,禁止以公司名义行事发行可转让股票或转让任何种类的股份。

约翰·凯恩斯(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教授):事实上,法案是由国会议员提出的。当时许多议员都是南海公司的董事和股东。该法案其实在南海泡沫破灭之前就已经通过。看起来这更像是为了把投资者从其他公司吸引到南海公司。

《泡沫法案》出台后,大量的股份有限公司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股民如梦初醒,第一次开始关注那些公司如何挣钱,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南海公司没有像议员们设想的那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相反,它的股价跌至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成千上万的英国人倾家荡产,其中包括皇家铸币局局长艾萨克·61阅读,多年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网络对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最先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 ‘全球化’这个词是我创造的。20年前我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到,竟然会有这么多国际化的大公司出现。”(大前研一 日本创业者商学院校长)

1993年1月,IBM公司弥漫着一片悲愤,董事长兼CEO离任退休,留下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蓝色巨人,这家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连年亏损已高达160亿美元,公司股份一再下跌,在媒体眼中IBM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坟墓。 1993年4月1日,51岁的郭士纳接管公司,将IBM从硬件生产商,转型为服务型提供商,让大象重新起舞,9年后,50岁的彭明盛接替郭士纳,IBM完成了全新蜕变。

“我们的董事长彭明盛,刚刚到IBM上任时,就预见到世界性的商业机遇,是世界市场市场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整体,这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决定的,因此,他意识到,如果我们要在这方面降临先机。如果我们要在这方面取得先机,只要技术支持,IBM就要先将自己进行全球整合,我们称之为全球整合企业。”



2006年6月,彭明盛在美国(外交)杂志上,高呼跨国公司已经过时,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正在到来。通过全球整合,IBM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从155全减少到6个,财务系统从16000个减少到4100个,采购中心从300个减少到3个。这里是位于纽约州的IBM全球总部,公司的全球支付中心远在万里,全球支付中心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上海,它和深圳的全球采购中心、吉隆坡的全球财务中心、马尼拉的全球人力资源中心、布里斯班的全球客户服务中心以及设在中国、瑞士、日本、印度等六个国家的研发中心,共同组成了IBM的核心。

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不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这个大变局中,谁能勇敢地加入竞争,谁就有可能占据先机。

就在IBM向全球公司转型的时候,北欧的一家公司也走在了命运的拐点上。

1991年伊始,诺基亚公司陷入危机,这个拥有众多产业门类的荷兰百年老字号濒临破产边缘,然而,仅仅用了10年时间,它就成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欧元的世界知名企业。诺基亚的骄人业绩,不仅仅得益于技术领先和产业聚焦策略。1993年,荷兰政府宣布取消对公司的持股限制,诺基亚由此而获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契机。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到2007年时,诺基亚的股权结构中荷兰只占了9%,它不再属于荷兰,但却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因为诺基亚的成功,荷兰连续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年度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全球市场上,开放的国家和公司得以相互成全。

“一个封闭的国家注定是失败的,将会被创造力所打败,创造力产生竞争,使人们总是想竞争、想做得更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反思。一个过分受到国家保护的经济,是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皮埃尔·道克斯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公司,历史性的机遇都稍纵即逝,它只属于那些引领潮流的开创者。

用卫星和计算机系统管理14个国家的6600多家商场和数万家供应商,沃尔玛在全球化时代实现了全球采购。电脑公司和物流公司合作的订单式生产、配送,不仅创造了零库存的商业模式,更让消费者真正变成产品的主人。

在网络世界里,买卖双方不再需要面对面地讨价还价,电子商务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做生意的方式。

“全球竞争对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来自全世界的生产者都在竞争,看看谁能把产品卖给像你和我这样的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变得更好,价格变得更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就是消费者。”(约翰·奈斯比特未来学家)

“时过境迁,情况发生了改变,不平等的关系正在转成更加对等的关系,现在比以前有更多的利润、更多的就业、更多的研究项目和更多的技术注入东道国。产品的价格也更加合理。”

全球竞争,降低了整个人类的交易成本,公司触角最大程度地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于是,从繁华都市到偏僻乡村,无数个普通人获得了分享现代文明成果的可能。

当搜索引擎让我们对地球上每时每刻的变化尽在掌握时,在空间上,人类确乎已进入了一个天涯咫尺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也不乏咫尺天涯的故事,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天然的、长久的隔膜绝非轻易可以穿越。

2006年5月,可口可乐迎来其神秘配方120岁的生日。据说120年来,掌握配方的不超过10人,但是,生日的烛火刚刚熄灭,这份神秘配方就陷入了严重的安全危机。2006年8月,印度最高法院要求可口可乐公司要么公开配方,要么停止销售,原因是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可口可乐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的成份含量严重超标。这并不是可口可乐第一次在印度遇到麻烦,早在1958年可口可乐公司就进入了印度市场。苦心经营近20年后,它却不得不选择全面撤出。

“当时印度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跨国公司认为这很不合理,于是有一些公司决定撤离印度,可口可乐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在全球拥有400家企业、在跨国经营史上写下过辉煌履历的可口可乐公司,这几乎可以算作一次滑铁卢。

“实际上,我们在亚洲的业务早在1925年,从菲律宾就开始了,1929年时,我们最大的国际市场是上海,我们跨国经营的时间已经相当长。很可能在跨国公司这个词出现之前就开始了。”

可口可乐和印度之间的恩恩怨怨绝非偶然或者个案。作为一个外来者,跨国公司遭遇的尴尬也并不单单发生在亚洲。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经济逐渐复苏,但与此同时,美国公司在欧洲控制了50%的半导体产业、80%的计算机和95%集成电路生产,为此,不少欧洲国家担心在技术上沦为美国的附庸。

“跨国公司进入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带来关于竞争游戏规则的变化,它会彻底改变当地的经济结构。在彻底改变当地经济结构的同时,当然也会遇到抵制,比如你提到的欧洲的情况,很明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抵制活动。”

跨国并购也风起云涌。1998年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戴姆勒-奔驰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宣布合并,12年后,克莱斯勒又被收到意大利的菲来特集团麾下。昔日的大佬们忙于为21世纪投子布局,同时,一股新的力量也在悄然而快速地成长。

“我想在未来的10年、20年或30年里,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印度公司发展成为超级巨型公司。那时,你就会看到这些国家中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中端市场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性,我认为,贸易将连接起整个世界。”



在中国南方,一个年经的挑战者格外引人瞩目。迈瑞公司成立于1991年,十余年后,它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产品销售到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资金实力比,它远不如那些著名的对手通用电气、飞利浦、东芝和西门子,但它的持续创新能力却令人刮目相看,被美国研究者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公司之一。

“我们每年将我们销售收入的10%,投入当年的研发,这比我们国际上很多大的竞争对手要高,他们只有7%,有的只有6%,也远远高于我们国内的竞争对手,但是,你从它取得的成果来看,我们一般的一个产品的研发投入3年就能把所有的投入的资金全部收回。”

2006年9月26日,迈瑞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在此前的十多年中,中国制造已逐渐遍布全球,但是,没有哪个国家会满足于只用廉价商品走向世界,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个公司可以轻轻松松地走进异国他乡。在世界市场中,无论挑战者还是被挑战者,竞争的法则同样苛刻。

“这个世界不再需要通过模仿碰巧成为全球企业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创新!需要那些可以为其他地区带来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无论这样的公司来自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因此,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公司走向国际化要带着他人不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东西。”

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要在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公司已经开始上演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记。

1988年,张明正和伙伴们用5000美元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趋势科技公司,以电脑杀毒软件起家逐渐在网络防毒软件领域成为全球第一。让人们感兴趣的这是一家列母国公司。

“你用人种来分,那我会跟你讲,我是属于中国人的公司;那如果说,你今天问我的财务,那我会跟你说,我是日本的公司;那如果说,CEO住在哪里,我会跟你讲是美国公司。”(趋势科技公司副总裁张伟钦)

要对抗超越国界的病毒,就有了超越国界的公司。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趋势科技提供了关于未来公司的一种新趋势!

“我们跟人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我用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来创造出最好的智慧!”(趋势科技公司副总裁张伟钦)

这是来自爱尔兰的民间舞蹈《大河之舞》,表演者来自近10个国家,他们配合默契、精彩纷呈!

今天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活动的大舞台,大家都可以登台,扮演着某个角色,台词甚至剧目并不雷同,但没有人能演独角戏。

一幕幕新的商业狂欢正在上演,不过,台下响起的并不只是掌声。1999年11月30日,大约5万名工会会员、宗教人士、环保主义者和土著人走上西雅图街头,抗议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最终迫使正在举行的世贸组织中断,时至今日,反对的声音始终没有消失过,站在不同的立场,人们表达着不同层面的担忧。

“跨国公司和母国之间,存在着技术流失,就业下降等方面的矛盾”。“我们的公司变得越来越强大,某种程度上说比政府更加强大,这可能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全球化意味着开放了疆土,但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全球化市场,但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全球化的调控制度”,“我觉得世界不是大同的,不应该变得大同,世界的风景应该变得更加多样化。”

也许,对于一次滚滚而来的历史潮流对于急速到来、并还在继续到来的新世纪,任何斩钉截铁的判断都显得轻浮无力,公司将继续与人类社会同生共长,无论未来是福是祸,世界都将共同面对!公司将伴随着人类下一段未知的旅程,无论世界沉寂或是喧嚣,公司自有它独特的生命逻辑。

“我觉得将来,国际性的企业会超越国家,它们将牵引着国家向前发展”,“如果公司或是组织想成为未来世界的一部分,就不能仅仅重复过去”,“除非公司能继续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否则就会是昙花一现”,“我认为,一个社会的进步与青年人如何理解公司息息相关”,“公司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除了他们,别人谁还能解决呢?”

没有人能够断言,处于矛盾、机会、合作、分歧种种复杂境地中的公司,最终将会走向哪里。但我们知道,历史不会回头!

没有人能够预测,在财富、权力、科技、文化等等的合力作用下,公司还有多少可以被激发的潜能。我们只知道,未来总在想象之外!



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影视片

点击网址可直接观看

纪录片《华尔街》

第一集 资本无眠

第二集 墙在哪里

第三集 两条道路

第四集 镀金时代

第五集 硅谷方程

第六集 投资之道

第七集 阳光交易

第八集 明暗创新

第九集 拯救危机

第十集 资本之河

华尔街:金钱万岁

http://www.61k.comprograms/view/DVDXCEMo15k/

华尔街(商战)



窃听风云

金钱作战 A http://www.61k.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6217879&iid=31829272&cid=22

金钱作战 B http://www.61k.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6217879&iid=31829332&cid=22

电视剧

《大时代》电视剧全集http://tv.sohu.com/s2010/dashidai/

世纪之战

陌生人

坐庄

开水房(股票分析员) http://ikan.pptv.com/p/10058993#1

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需下载)http://www.61k.comtopics/5699/

豪门惊梦(全)

三 : 《公司的力量》第九集《本土雄心》1高清视频+解说词

    (2010-09-26 17:34:20)

标签: 公司的力量

本土雄心

天水文摘

解说词

高清视频

分类: 《公司的力量》专题



前言

公元1759年,清乾隆20年,一份御状递到了皇帝的龙书案上,告状的是一位中文名叫洪任辉的英国商人,他声称:因为中国商人的欠款问题,本国公班衙派我上京师申冤。这是今天人们所知道的最早涉及公司事务的中国官方记载之一。公班衙,就是西方公司一词的音译,但公司到底是什么?在经济总量足以傲视全球的康乾盛世,没有人太关心这个问题。

100多年后,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在游历欧洲后写下了这样的话: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薛福成的这句话,并非只对那时的中国有意义,当时,欧美各工业国以其先进的经济制度称雄于世,每一个想要富和强的国家,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长长的岁月里,一次次彷徨、苦闷、试验和修正后,崭新的中国和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市场之路。



第九集 《本土雄心》

上海,曾被描述为十里洋场和冒险家乐园,自1842年成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后,这里就成了各国公司在华的竞技场,直到被迫开埠40年后的1882年,一家中国公司终于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这就是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成立刚十年的轮船招商局已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在160万两白银以上,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用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本国公司的力量。

19世纪80年代,也正是世界公司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英国的大量个体工商业完成了向股份公司的转变,据统计,1877年到1887年的十年间,注册的股份公司共有15165[家,在当时两个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美国和德国,公司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尤其是美国,一批大型公司已然孕育。在亚洲,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让公司制度首次登陆东方,

“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开端,从它开始引进了先进的新的生产力,它先是从创办军用工业开始,到1872年又开始创办民用企业。”

有人评论道: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在1882年的《申报》上,招商局原值100两的股票已升至253两,其余公司股份也纷纷上涨,但是,一个体制难题渐露端倪。招商局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官督商办的理念,这份公司章程的起草者盛宣怀,后来几乎参与了晚清所有国营公司的创办。他认为,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官督商办意味着清政府对民间力量是防而不是放,不信任市场规则,而信任官老爷的道德。

“官督商办体制,在当时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制度创新,对新的民族工商企业的创立,起到了一种启动和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它不能长久。”

头上顶着一位婆婆,企业难以在商言商。1883年。轮船招商局上书朝廷要求官股到期退出,完全实行民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私人股东被迫撤股,盛宣怀身兼官方督办和商方总办入主公司。

“民间的企业活动和民营公司跟专制政府,它存在着一定的天然矛盾性,当然它这种专制统治与民间的经济利益,它不仅仅限于是公司,它跟整个的民间利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天然的矛盾性。因为在专制的制度下,特别是在皇权的专制主义的制度下,天下的一切都是皇帝的,都是朝廷的,都是统治者的。”



专制制度下,商人的利益脆弱得就像一件瓷器,随时会被粉碎。中国历朝历代的商业活动不可谓不繁荣,但众多经营有方、富可敌国的商帮,终未能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公司。因为,在至高无上的君权之下,自由、平等的契约精神和法律保护下的产权制度都是奢谈。

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公司热很快冷却了,三五年间,一大批刚建立的公司纷纷破产。1887年,有人这样描述道:承办者往往倾家,公司两字久为人所厌闻,“根据清末民初时期的记录,政府举办的企业并不成功,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经营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一部分原因在于尚未厘清一些基本规则,不清楚政府和私人领域的界限,当时所有这些都非常混乱,这使得他们很难成功。”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这是郑观应在长诗《商务叹》中的感慨。作为盛宣怀的好友和多个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建者郑观应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第一是重商,他主张商握四民之钢,就是把商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第二个思想就是商战思想,他主张跟外国进行商战,主要的观点他说是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应该要全由工商业者来主导企业的发展,这是他后期的想法,就是说,尽可能要摆脱官府对企业的控制。”

伴随着甲午风云,郑观应的观点震动朝野,郑氏之书人人争阅,一印再印不敷需求。

甲午之败是对晚清官商体制的一次明白无疑的宣判,而此时的中国的民营公司又是否能走上前台呢?就在《盛世危言》风行的1894年,大清帝国新科状元张謇,作出了弃官从商的决定,人们都说张状元疯了,张謇自己也将此举为舍身喂虎,十数年艰辛之后,大生纱厂成功亮相,张謇没有重蹈招商局的覆辙,大生的官股只分红利不干涉实务,公司有了自主空间。一生创办了180多个企业的张謇成为那里中国民间创业的一个代表。

据统计,1910年时,正式注册的民营公司大约410家,与官办企业的比例为4:1,正好与洋务运动时期掉了个。就在这年6月,清政府不得不将招商局交给民间机构打理,经营不力加上官府高额摊派,公司的净亏损已达数10万两白银,但问题的根本还不大于经营,没有必须的市场环境,恐怕谁都没有本事让公司起死回生、长治久安。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是一个机制,为了使供给和需求正常运转,我们必须有法规,有法治国家,有一切可以使供给和需求达成价格的必要条件,这样的机制才能构成市场。”



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一文,指出了当时中国公司存在的四大弊病。梁启超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法治环境。他说:“股份有限公司必在强有力之法治国之下乃能生存,中国则不知法治为何物也。”

大清朝并非没有律法,1904年时清政府已颁布《钦定大清商律》,但是,帝制下的《公司律》形同虚设。“他(梁)就非常尖锐地指出,中国是立法自立法,违法自违法,上下恬然,不以为怪,所以他就说如果有法而不依就等同于没有法,所以他就非常尖锐地说:今日之中国是无法之国也!”

在一个权大于法的国家,公司发展没有制度性的保障,人们逐渐认识到振兴实业之关键在于通过立宪确立法治,限制政权,保障民权,但是清政府已经失去了改革政府的机会。令人感叹的是民间入股经营的川汉、粤汉铁路被强行收归国有而引发的保路运动,成为压垮政权有最后一根稻草。

1901年,随着武昌城里骤然而起的枪炮声,千年帝制成为历史的尘埃。

1914年,中国无锡的商人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荣家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大获收益,3年后,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出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进军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攻城掠地。荣氏公司是当时民营资本扩张的成功典范,在军阀混战不断的年代里,中国企业家的努力可算是卓有成效,广东成为烟草、造纸和火柴工业中心,上海成为金融、纺织、食品和机械制造中心,天津成为纺织和航运中心。

“中国公司获得了很多新的机遇,许多活跃起来,开展了糖类、火柴、棉花等轻工业商品的贸易,上海发展迅速,还有苏州、镇江、通州等地,长江以北地区以及后来的天津,尽管当时政府力量有限,法律也不健全,中国的资产阶级却蓬勃兴起。”然而,这一轮的公司热,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927年荣宗敬一夜之间成了国民政府通缉的对象,在无锡的家产也被没收,罪名是领队军阀孙传芳,荣氏兄弟只好认购了50万元债券才算勉强过关。

1930年,招商局再次被收归国有,国民政府仅用不到十分之一的价钱就收走了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股东的亏损都由个人承担。“当时的国民政府和之前的北洋政府、清朝政府一样,于1929年颁布了一部《公司法》,在20世纪40年代末,再次颁布了一部法律,一方面,这些法律为公司奠定了稳定合法的基础,可以按照西方国家那种有限责任、股份制公司的形式扩大公司规模,另一方面,公司仍处于高度管控中。”

在高度控制的经济体系中,自由的竞争不复存在,自由的市场难觅其踪。国民政府这种办公司的想法和做法与晚清如出一辙,初衷都是为了强国,结果却都事与愿违。也许,从一个个民营公司蒙难时起,同样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当官僚资本逐渐走向权力顶峰,私卻和贪婪最终摧毁了政权本身,“因为都把官僚资本作为一个和国民党政权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个标志物的时候,那么官僚资本它所造成的,无论在经济上、在社会上、在民心上的,这些负面的作用,最后都要国民党政权来予以承担。”

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经一次次战争、动荡、民族危亡,当最基本的安宁都无法维系,甚至国家主权都不能得到维护的时候,当救亡成为首要命题的时候,失去了生存土壤的中国公司不得不再次沉寂。

1978年,招商局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也迎来了它的105岁寿诞,但眼前的一切却不容乐观。1950年时招商局有13条船,那时包玉刚才刚刚创业,只有两条小船,到1978年,包玉刚已经拥有一支2000万吨的船队,并获得了世界船王的声誉,招商局一条船都没有了,主要业务是向过往船只提供补给,落后的并不只是招商局一家,在当时的世界经济版图上,根本看不见中国公司的踪影。

1949年,结束了近代以来的百年动荡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它们的动作方式是执行国家计划。

“中国的国企,尤其是军工企业,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奠定了基础,从历史角度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四 :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全

五 : 《公司的力量》 解说词

《公司的力量》首页|

《公司的力量》全集

',1)">  

' quality='high' autostart=1 Width=300 Height=300 wmode="transparent">

公司的力量 解说词 第1集 公司!公司!(最完整版本)

2010-09-11 08:40

各位网友多多支持,后续各集的解说词将陆续推出,如需引用请注明下载出处。

帅猫工作室

前言

1858年4月10日,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95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装着当时英国最大的一座钟,重达15吨,分针长度超过4米,大笨钟后来被视为英国的重要象征,而最初它的出现,则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

在此这前,各地的时钟是根据太阳运行各自调整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刚刚出现的铁路公司挑战了千年不变的自然法则,因为,如果每个镇都按照太阳照过各自教堂塔尖的位置来教准时间,火车的运营将错乱不堪,所为,随着铁路线的蔓延,人们无法再跟着上帝转了。在幅员广阔的美国,对标准时的要求更加迫切。

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一个叫作公司的组织,当然,被公司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时间。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竞争的规则,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公司之名。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一集 公司!公司!

这是一个普通的城市的早晨,这个人是你,是我,是我们,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身边的公司浑然不觉,因为一切都已经像呼吸那样自然,但是,一旦没有了空气,我们就会知道,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

2009年时,公司为全球81%的人口解决工作机会,构成了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制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公司,49个是国家,世界上有16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全球最大的10个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巴黎高等商学院院长----伯纳德.拉马南楚阿:公司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副院长----约翰.奎奇: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公司也是十分重要的促进者。

日本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大前研一:通过被雇用,我们获得生活所需的费用,成就自己的人生,养活自己的家人,这些钱是从公司那里获得的。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而不是在国家层面产生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公司是一个过程,所有的国家都要用到它。

世界上每天都有公司开张,每天都有公司倒闭,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司上演着生死沉浮的故事,时至今日,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办公司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英国威尔士公司注册处)

英国公司注册处企业策略指导----蒂姆.莫斯:每年成立的新公司,超过35万个,英国对公司注册的限制很少,股本金额甚至可以低到1英磅,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公司。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美国注册公司很简单,不需要任何钱,一天之内就可以创立一家公司,你只要说,我要开一家公司,这是公司的名字。

(美国特拉华州公司注册处)

当我们享受产品或是服务的时候,找工作或是想创业的时候,抱怨老板或是与同事竞争的时候,公司就在我们身边。

NBA是一种篮球比赛,也是一个公司,每一次完美的对决,都会转化成合约和钱,公司能将一个人,甚至一双拳头、一只脚,包装成明码标价的商品。

这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声音,这也是一门财源滚滚的好生意,公司能让形而上的艺术待价而沽,把最高贵的精神享受换算成一个具体的数字。

这是一次国事访问,这也是一次商务谈判,总统身后的显赫人物不是大将军而是大老板,影响现代世界格局的不再单单是政治的考量,还加上了公司的订单。

这是一场现代战争,看得见的是硝烟、战火,看不见的是提供物流和信息保障的公司,军队的效率是外来的、强制性的,公司的效率却是内生的、主动的,终于,军队这个最有效率的组织也不得不开始向公司学习管理,西点军校甚而被评为最好的商学院。

华盛顿大学美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默里.韦登鲍姆:离开了有组织的商业活动,我们就不会有现代社会,就无法获得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无论是公共事业、电力供应、信息通讯、银行体系或仅仅是产品。

数百年中,公司热闹过也沉寂过,它生存下来,强壮起来,并且一点点地渗入到社会的血脉中,终于把自己变成无处不有的存在,那么,公司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苏格兰爱丁堡 亚当.斯密塑像)

人类天生就是生意人,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它的历史可能和语言一样古老。

从两河流域的神庙银行,到古埃及的奴隶制工场,从丝绸之路上栉风沐雨的阿拉伯商队,到北欧繁忙的行会、作坊,从中国明清时期兴盛的商帮,到欧洲近代的各种商业同盟,几千年来,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如今,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已被淹没在历史厚重的尘埃里,而公司则在岁月的潮起潮落中逐渐成形。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我们现在一般认为,在16世纪后半期,17世纪初,在英国和荷兰出现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之前,它的雏形,实际上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西欧已经出现了。

这幅创作于公元一世纪的浮雕,凝固了2000多年前的一个瞬间,清晨,在灯塔的指引下,一艘商船缓缓地驶进了图拉真港,据考证,这幅浮雕是一家罗马公司的招牌,这可能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公司影像之一。

罗马第二大学经济史教授----罗贝塔.莫莱丽:古罗马的商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合伙制,而个人合伙的形式无疑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有法、斯有社会的观点。

罗马的公司由合伙人共同出资,选举管理人经营业务,雇员很少超过100人,和今天相比,那些公司在各方面显然都相去甚远,但重要的是,罗马时代确立的法律原则,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影响深远。

美国法学家----L.E.小波泽尔:在罗马法中,人是指能够拥有财产权,能够起诉和被起诉的任何个体,虽然起诉和被起诉不太像是权利,但事实上,它们都是。

罗马第一大学法学教授----桑德罗.斯奇巴尼:所有权的不可侵犯性,所有权的稳定性,或者说权利归属的稳定和明确,不仅对商业活动,对整个社会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鼓荡在公司船头的帆,板结成了岩石,真正的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意大利热那亚.国家档案馆)

这些古老的帐簿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商业契约,它们出自热那正一位勤奋的抄写员乔凡尼之手,在许多意大利城市的档案馆中,保留着成千上万份这样的契约,契约的内容自然无法和今天的商业合同相比,但是它们见证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和财产关系,它承认立约的双方有按照自己意愿处理自己财产和劳动力的自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市场交换是一种自主的、自由的交换,就是不同的主体,他们各自自主地进行自己的产权和别人相交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如果没有财产权利明晰化的话,它不可能有契约的基础,也不可能有公司的产生。

(意大利.佛罗伦萨)

平等缔约的前提,是人的平等,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让出身、门第、等级都不再成为衡量人的标准,人的价值受到肯定,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受到鼓励,但是,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个人可以有一种新的想法,但是要把这种新的想法变成商业化的、有市场价值的、为社会所接受的话,那么它是通过公司的力量所推动的。

(意大利热那亚.哥伦布塑像)

所有的铺排似乎都等待着一次历史性的变化,终于,在15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热那亚籍的航海家哥伦布带回了关于新世纪的讯息。新世界是什么,是土地,是人口,是资源,后来人们发现,那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如果退后一步,总揽世界全局的面貌,世界正在融合成为一个经济体,迈向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

再也没有比市场更重要的风向标了,从这个角度看去,世界顿时变成一个崭新的模样。在大航海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中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

(英国.伦敦)

1893年10月7日,一出喜剧在伦敦西区首演,剧目的名字叫《乌托邦股份有限公司》,终场时,全体演员加入到一场大合唱中,歌词是这样的:凑7个人把一个公司组成,他们一上来就发表一项公开声明,宣布他们打算在什么程度上把债务还清。合唱的内容正是英国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7个人就可以注册并承担有限责任。19世纪中期,股份有限公司终于作为一项制度被法律固化下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公司最大的三个特征是,有限责任、投资权益的自由转让和公司的法人地位,这三条是定义公司的最重要的特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所谓法人组织,就是若干人合起来建立一个拥有独立生命的这么一个组织,而以前的那种企业,家庭企业或者是合伙制企业,它都是建立在家庭财产基础之上的。

个体公司与合伙制公司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各自的优势,而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性跨越在于,它使得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它凝聚起生命个体的能力,将其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它给每一个想投身于奋斗的人搭建了平台。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我认为,公司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性组织之一,许多哲学家、作家和学都都曾说过,政党、国家、宗教是现代社会的缔造者,但是我认为,真正缔造了现代社会的是股份有限公司。

19世纪末,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这样评价公司的威力:尽其能事,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驱驾风电,制御水火,亦可也,西洋诸国,所以横绝四海,莫之能御者,其不以此也哉。

公司到底做了什么,让世人发出如此这般的惊叹声呢?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光是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肥皂还不够,还必须诱导大家洗澡,于是,公司发明并传播了体臭和口臭的概念。有人说,需求决定供给,但是公司决不墨守这个成规,公司制造了需求。

德国企业史研究会前主席----维尔纳.普路姆珀: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公司的本质在于,它给了人们开拓市场的机会。

1882年,爱迪生启动了美国第一座发电厂,人类从此摆脱了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但是,并非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能变成造福社会的产品,光明源自技术与资本合作创办的电力公司。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可拉斯.巴特勒直接了当地宣称,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很多的革新,比如汽车市场、计算机市场,再如我们遇到的新挑战,气候的变化、绿色科技、纳米科技、通讯科技等等,所有的这些挑战,都是由公司最后攻克解决的。

今天,财务报表已成为真正通行的世界语,只需这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人们就能读懂公司的秘密,在规则的制定和观念的传播上,公司往往走在前面,最重要的是,公司深深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根本秩序。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密特雷恩:公司的一个影响是带来了某种平等,它打破了某些观念,比如,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贵族或富人才有权享有,比如有些人生来就高人一等。

说是公司缔造了美国,也许有些夸张,但是,美国的综合实力,显然是以它所拥有的550万家公司作为基石的。

200多年间,勇于冒险、创新、自我奋斗的企业家精神,曾经改变了无数个欧洲移民的命运,也改变了新大陆自身的命运,在每一片释放了普通人能量的土地上,公司的传奇不断上演。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我认为,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

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伊藤元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其中公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否拥有大量强大的公司,已经成为关乎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

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都逐渐凋落,唯籍由公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解放个人的创造力,国家才能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历史总在反复地验证,但历史并不会简单地重复,最新的故事是在新兴市场中书写的。

两个曾经的计划经济国家几乎同时打开了市场之门。1991年后,印度逐渐取消了公司建立和运营的许可证制度,十余年后,印度的700多家软件公司使它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以大象般有力的步伐迈入国际市场。1992年,中国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公司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今天除了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的43个席位外,还有4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在为这片土地提供发展的动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制度不发达,它的经济可以发达,找不到一个市场不发达,这个国家可以发达,没有的。所以,现代社会的财富创造、国民财富的积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它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法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尼古拉.巴维莱兹:那些充分利用竞争的国家吸引更多的智力、才能、资本和企业,并且动员起公共资源,从而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得最好的国家。

然而,越是强大的力量,越是需要约束,公司可以天翻地覆地改变世界,却难以摆脱与生俱来的困扰,即便在公司最荣耀、最辉煌的日子里有一个声音也始终萦绕不去,人们常常告诫自己也提醒他人,公司是个危险的家伙。

20世纪70年代,美国普强公司的新药----帕纳巴十分畅销,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这种药的副作用能致人死亡,普强公司召开了特别董事会,最终决定继续销售,并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因为,药品撤市时间每拖延一个月,公司就能多挣100万美元,消息披露后整个美国为之震惊。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阿姆斯特朗专门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实验,来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斯考特.阿姆斯特朗:当我询问那些没有卷入事件的人,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问他们会怎么做,97%的人表示会将药品撤出市场。

但是,当实验者转而扮演起普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后,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斯考特.阿姆斯特朗:董事会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有人想辞职,有人很沮丧,还有人大声争吵,但是最终没有人将药品撤出市场。

(美国.纽约)

普强实验在十多个国家重复了近百次,结果大同小异,每一组扮演董事会的人都认为这体现了公司的本分,即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绕不开的一个词,构成了多少悲喜剧的根源。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密特雷恩:当然,公司会具有破坏性,这是可能的,甚至是很自然的,公司有时会与我们所追求的某些社会价值背道而驰,因为公司需要回报那些投资者。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公司曾经洗劫了美洲、非洲、亚洲,它将几百万人变成商品,被它强迫迁移的还有无以数计的植物、动物、矿物,甚至包括细菌和病毒。(油画《银行家》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从郁金香到房地产,从阿姆斯特丹到新阿姆斯特丹,从1637年到2008年,无数次的股市泡沫都没能阻止下一次的铤而走险。首相下野、总统入狱、高官落马,他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金钱与权力的交易,如同一处无法根治的顽疾。

当人被物化成机器时,公司却似乎比机器更冰冷,它苦恼的是,自己只需要一双手,但却不得不雇用一个人。自公司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种种指责就从未消失过,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并非公司之罪,却因公司而被无限地放大了,然而,逐利的欲望和自利的动机既是灾难和危机的培育液也是公司永葆活力的不竭之源。公司的功与过都来自同一个母体。

京瓷集团名誉董事长----稻盛和夫:我认为有欲望是人的本能,人们想过更富裕、更便利的生活,这种欲望成为动机。科学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明和新的发现,其结果是在欲望的推动下创造了今天的现代文明和社会。

美国经济学家德隆的研究表明,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司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也是就是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达到了90国际元,然后花了0.59%的时间,到公元1750年,达到180国际元,从1750年到2000年,即在0.01%的时间里,达到6600国际元,增加了37倍。换句话说,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带来这250年财富迅速增长的机制就是市场经济,而公司组织正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细胞。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时就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科斯指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成本时,公司便产生了。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皮埃尔.西里尔.赫特科尔: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可以进行自由交易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中,个人可以选择用金钱或者才能进行投资,来参与经济活动,也可以和别人联合组建公司、开拓业务。

诺贝尔经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我们还没有找到公司的替代品可以在市场经济中从事商业活动,同时,我们也没有找到市场经济的替代品。

作为市场经济中无可替代的组织,公司在人们爱恨交织的复杂目光下成长、校正、自我更新。这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来的2009年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前10名有5位出自公司,在财力、影响力和权力的综合考量后,他们的名字和国家首脑、宗教领袖及王室成员列在一起。

公司正在改变世界的权力结构,以至于人们甚至开始担心,最终有一天,公司会收购国家,而不论我们是欣喜还是担忧,公司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这是位于伦敦萨维尔街的一家制衣公司(英国伦敦 亨利.普尔制衣公司),查尔斯.狄更斯曾是这里的顾客,温斯顿.丘吉尔留下了衣服尺寸,戴高乐将军也亲往订做西服,公司曾为维多利亚女王制作礼服,至今仍在为伊丽莎白二世量体裁衣。200多年,他们一直在这条街道上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保持着精良的工艺,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亨利.普尔制衣公司董事长----安格斯.康迪:我会充满希望地说,100年以后,亨利.普尔公司仍然会屹立在这里。

如今,各种各样的公司并存于世,它们产品不同、规模不同、目标不同、管理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承载着人们各自的梦想和创造,公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它告诉我们如何挣钱并教给我们怎么花出去,它引导我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甚至最私密的个人事务,恋爱、结婚、也逐渐由公司帮助打理。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身边的公司吗,当我们谈论公司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杜邦公司董事长----柯爱伦:(美国特拉华州.杜邦公司 成立于1802年)我认为一家理想的公司是这样的地方,每位员工都能够充分参与,并且全力为公司的成功贡献自己力量。

欧美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法国巴黎.欧美雅集团 成立于1909年)在今天或者明天创造利润是容易的,而一个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当家人的使命是让他的企业可以有可持续的收益和发展。

联合利华公司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英国伦敦.联合利华公司 成立于1929年)公司首先必须有很强的价值观,并且这些价值观不应改变,应是持久、永恒的。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中国北京.联想 成立于1984年)公司应该传达一个更好更正确的财富观,再有一个,公司应该更好地去多做一些慈善事业,为整个的社会尽些责任。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杭州.阿里巴巴集团 成立于1999年)能够通过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去影响这个社会,完善这个社会,让每个人懂得交易、平等、分享、透明,我觉得这样的公司,在我看来是受尊重的。

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公司,正在经历一次全新的机会和考验。伴随着全球化的足迹,公司已不再是一国或者一个地区市场的引领者了,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公司梦寐以求的世界似乎正在到来,但是,(雷曼公司失业员工离开公司)全球体系却用另一种方式放大了公司的威力。2008年9月,有着158年历史的公司,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全球股市应声下跌,10月,金融海啸开始蔓延,整个世界陷入了麻烦。对贪婪的讨伐让公司再次面对功与罪的争辩。回顾历史,重大的危机常常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全球化浪潮下的这场严峻挑战会将正在网络化的世界引向何方。人们需要重新审视无所不在的公司。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需要公司,而在于公司应该受到何种法律框架的约束。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密特雷恩:公司有点像一棵树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建造房屋或拿来打人。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首席行官----韦华恩:我们的世界将是这样的,社会会问,你获得了利润,但是如何获得的呢。

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我认为,任何公司的目标都是帮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不是的话,这样的公司可能并不需要存在。

一个没有公司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当公司的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是全球性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由人类亲手培育的庞然大物,公司到底是什么,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切问题从来都没有唯一和不变的答案,我们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们离开之后,它还将长存于世,它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未来。我们无法错过这个比我们生命更古老和年轻的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我们想要再次回望来时路。

结尾语: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公司的力量 解说词 第2集 市场无限 帅猫原创 (完整版)

2010-09-12 15:32

如需引用注明出处

帅猫工作室

前言

这是300多年前的一个徽章,它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标志,代表帝国的鱼尾狮,护卫着公司商船,乘风破浪,纵横驰骋,徽章寓意着国家和公司的紧密关系,正如当时一位英国政治家所称,说公司不行,就是说国家不行。17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竞相以公司之名义踏浪蹈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公司则凭借政府之特权逐利全球,这是一段权力与金钱结合,财富和血胜伴随的历史,公司在枪炮的护佑下,攻入一个个市场。一个多世纪之后,特许公司的时代宣告终结(油画《英国国会上议院会议》)。

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英国东印度公司历史影像)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在人类历史上(印度加尔各答.维多利亚宫),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此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推进,无数个小公司的兴起,改变了延续千年的经济秩序,经济权利不再是与政治相结合的一种特权。在世人的膜拜和诅咒中,在死而复生的轮回中(1862年英国《公司法》),告别特权后的公司,真正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在一个自由的市场中,公司真正成为富民强国的力量。

第二集 市场无限

(英国.伦敦)

1599年秋天,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突然从每磅3先令上涨到8先令,这场价格爆涨的幕后推手是垄断香料贸易的葡萄牙和荷兰。(英国.伦敦市政厅)9月24日,伦敦市政厅,80多名愤怒的英国商人聚集于此商讨应对之策。自多欧洲人发现了到达东方的新航道,浩瀚的大洋就成为追逐财富的赌场(伦敦市长威廉.贝克福德),但面对一个空前庞大的蛋糕(英国.惠特比),精明的英国商人却因为巨大的风险而有些踟蹰不前。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原因是,当时筹资组建一支船队到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香料群岛、印度、美国等地,相当于在今天准备筹措一次到火星或月球的航程,这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

剑桥大学教授----方德万:那些船只可能因风暴失事,可能会遭遇海盗,他们会和葡萄牙人作战,荷兰人会和英国人作战,英国人也和荷兰人作战,而且还会受到东南亚商人的袭击。

即使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商船来回一次至少也要1年多的时间,这对商人而言实在是太冒险了,作为新加入远洋贸易的竞争者,英国商人找到了一种汇集资源和资本的新方式。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但是怎么样可以让不同的老百姓、不同的有钱的个人或者是家族愿意把辛辛苦苦的钱拿出来去冒风险,去交给别人来去运作、来管理,所以在当时的16世纪末期,17世纪初的英国和荷兰就推出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一个工业组织这方面的创新。

(意大利.佛罗伦萨)

入股集资的方法古已有之,但有限责任的提出,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意大利.梅第奇银行合伙人壁画)。自古以来,欠债还钱都是天经地义,而有限责任则创造了一种新的规则,那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欠债可以不还,对投资者而言(梅第奇家族故居),有限责任无疑是一种极为有力的保护。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我认为公司最关键的特征是有限责任的概念,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这是指当组建公司时,董事们只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籍此筹资成立,股东们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他们所投入的金额。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这意味着,对个人的信任可以稍微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你不会失去所有的财产,假如你向公司投资了10英镑,那么最多也就是损失了这10英磅。

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的股份有限公司(英国皇家特许制衣公司 亨利.普尔),使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但在个体的信用尚未建立之前,缔结合约须借助国家信誉作为担保,因在400多年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御赐特许状)股份有限公司并非人人可以开办,它必须经由国家的特许。

1599年9月,80多个伦敦商人聚集在市政厅,就是为了获得创建股份有限公司的特许,还有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权,他们要以此去和别国商人争夺香料生意,那么,英国商人们凭什么向女王提出申请,女王又会如何处置呢。

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汤姆.汤姆林森:伊丽莎白女王给予他们特许证,是因为可以给皇室赚钱,这就是国家机构用来赚钱的方式,通过向商人们征税,通过向他们授予特权并收取费用,国家把信誉卖给了公司。

在当时普遍流行的重商主义思想中,财富总量是一个定数,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这样说道,富有并不在于有多少黄金和白银,而在于比其他国家和邻国多多少金银,而谁能够控制贸易,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金银。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那么君主他一般地采用的方法就是保护和推动商业发展的办法是什么呢,他就是垄断商业,给一些大的对外贸易的公司以垄断权、特许的权利。

(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1600年12月31日,身负着英国皇家授予的对东印度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权,一家名为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扬帆出海(1692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专利证书),依靠众多的投资人,公司第一次远航筹措的资金就高达72000英镑(伦敦.英国东印度公司码头旧址),当时这是一笔大钱,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3500万美元。

(荷兰.埃因霍温)

潮起潮落,此消彼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咄咄气势让海上马车夫荷兰感到了威胁(荷兰.阿姆斯特丹),于是,在大议长的倡议下,6家做香料生意的小公司改组成为一个有国家背景的大的股份有限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总部旧址),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只在特定人群中募集资金不同的是(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海军总部旧址),荷兰东印度公司面向所有市民公开发行股票,它实际上成了世界上第一家上市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董事肖像)仅阿姆斯特丹,股票的认购者就多达1143人,持股者有商人、水手、技工,还有市长的女仆,通过这种融资方式(荷兰东印度公司旗舰),荷兰东印度公司远远超越了英国对手,最高时,它的投资总额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10倍(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旧址)。

美国金融博物馆档案主管----莲娜.阿赫塔尔:例如你是原始投资者,当你说,我赚得差不多了,我想拿加克的钱,你可以在交易所卖出股票从此脱身,同样,你也可以购买股票加入到游戏中,现代公司正是这样诞生的。

应用而生的股票交易所和银行(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旧址),给荷兰人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挣钱的方法很快传到了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公开发行股票(伦敦证券交易所旧址),资本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公司的势力范围也不断延伸。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丹麦、法国、瑞典、俄罗斯纷纷加入效仿者的行列,在欲望和血色中开始了各自的财富征程。弗吉尼亚公司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英国殖民地,荷兰西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仓库)以价值约合今天24美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这就是今天的纽约。(印度.卡里卡特港)地球才刚刚向世人显露全貌,就已经成为商业战争的疆场,这一时期的公司不仅承担着为股东创造利润的任务,(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府旧址)更承载着为国家开疆拓土的使命。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这是个两全其美之策,政府不用直接控制殖民地,只要在特许公司里安排上一些人,他们就会为政府效力。

(英国国家肖像馆画廊)

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32岁的雇员罗伯特.克莱武率领3千雇佣军击溃了由2万骑兵、5万步兵组成的印度军队,(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 罗伯特.克莱武)从此开始了了由一家公司征服一个古老帝国的血腥历史。交战双方使用的几乎都是西洋火器,而克莱武的强大战斗力与他身后的公司有关,作为一个商业组织,公司保存了它最聪明和最勇敢的成员所获得的经验,面对计划周密,编制统一,像机器般整齐射击的公司军队,曾经驰骋南亚、中亚的印度骑士一败涂地。

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汤姆.汤姆林森:这家公司更像是一个政府,而不是一个公司,1813年之后,它已经全然不再是我们理解的公司了,尽管还叫公司,但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

(荷兰海牙.议会大厅)

为了扶植公司的海外扩张,英国与荷兰率先将交战、媾和、司法、行政等诸多国家权力给予公司,鼎盛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超过30万人的武装力量(英国驻印度殖民地军队),这个数字是当时英国军队的两倍,凭借国家权力,公司在各个殖民地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争抢和占有当地的资源(英国伦敦.皇家特许商店),公司和特权的结合看似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英国议会)18世纪初,英国国务秘书在一次早餐会上热情洋溢地说,我们的船满载香料、油、酒归来,我们的房间摆满了金字塔型的瓷器,装饰着来自日本的手工业品,美洲的草药使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躺在印度帐蓬中休息,陶醉在其中的人们未能预料到,这杯掠夺而来的财富美酒,最终会变得又苦又涩。

(法国洛里昂.法国东印度公司博物馆)

历史的转折,可以是从一个天才的赌徒开始的,约翰.劳(法国银行家 约翰.劳肖像)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金匠家庭,年轻时起就出入欧洲各大金融中心,旅行带来的广博知识,加上惊人的数学天赋,使他很快就在银行界脱颖而出,和大多数银行家的保守风格相反,约翰.劳的私生活放荡不羁。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皮埃尔.道克斯:由于他曾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妇人有染,这导致他和另一个与该妇人关系极为亲密的男子进行了决斗,随后,他不得不选择逃亡,因为他先被判处了死刑又改成监禁。

(荷兰.鹿特丹)

约翰.劳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他越狱了,逃亡的目的地就是荷兰。

(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狂热气氛让酷爱赌博的约翰.劳感到非常兴奋,作为一个行家,他也注意到,股市的繁荣离不开银行的支持。(《货币与贸易》约翰.劳著 1705年版)然而,约翰.劳认为荷兰人过于保守,他发现,国家信用可以担保纸币发行,使经济活动的范围迅速、无限地扩展,换言之,他认为特权有可能创造更大的利润,(法国.巴黎)约翰.劳需要找一个国家试一试。1715年,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他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这一年,穷兵黩武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驾崩,他留下的唯一遗产是,比法国10年财政收入总和还要高的巨额债务(法国巴黎.凡尔赛宫),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一筹莫展,焦虑之际,他想起了在赌桌上认识的金融奇才约翰.劳,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约翰.劳建立了密西西比公司,将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权揽入怀中,不过,他并不准备靠经营公司发财(法国东印度公司总部旧址),他的目的,是借用公司帮政府解决财务危机。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皮埃尔.道克斯:当时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人们既可以用银行发行的货币购买股票,也可以用持有的法国国债购买股票,也就是说,如国你有法国的国债,就可以用它来换密西比比的股票,很多人对这种办法趋之若鹜,为什么,因为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红利是4%,比法国国债的定期收益要高。

整个法国陷入狂热,(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到少有30万人申购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价格飞快地涨了数十倍,约翰.劳被授权组建国家银行,他控制了整个法国的税收,并被任命为财政大臣,集大权于一身后(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原件),他开始了一场豪赌。

都柏林双三一学院教授----安东尼.墨菲:他控制着通用银行,也就是皇家银行,他能够发行越来越多的纸币,于是他向那些想购买股票的人们发行了超额的纸币,其实是利用皇家银行的印刷系统保障对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坚挺需求。(法国巴黎.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发行处)在约翰.劳的操纵下,法国经济连续3年快速增长,这种人造的繁荣吸引了同样因战争而负债累累的英国政府(英国.伦敦),他们也打算把国债转换成公司股票,被选中的是南海公司.

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教授----约翰.凯恩斯: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持有皇家特许证,基本垄断了对中美和南美的贸易,这也是公司成立的目的。

(英国.伦敦)

接手了近3000万英镑国债的南海公司,开始发行新股,短短几个月,股价从125英镑飙升到1000英镑,一时间,股份有限公司在人们眼中成了具有神奇魔力的摇钱树,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在一年中冒出了202家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不断膨胀的股市泡沫正在形成。

(英国伦敦.英国国会档案馆)

为了保护南海公司的利益,1720年4月,英国议会通过《泡沫法案》,宣布,在没有议会法案或国王特许状给予的法律权利的场合,禁止以公司名义行事发行可转让股票(英国《泡沫法案》,英国国会档案馆提供),或转让任何种类的股份。

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教授----约翰.凯恩斯:事实上,法案是由国会议员提出的,当时许多议员都是南海公司的董事和股东,该法案其实在南海泡沫破灭之前就已经通过,看起来这更像是为了把投资者从其他公司吸引到南海公司。

《泡沫法案》出台后,大量的股份有限公司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股民如梦初醒,第一次开始关注那些公司如何挣钱,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南海公司没有像议员们设想的那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相反,它的股价跌至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成千上万的英国人倾家荡产,其中包括皇家铸币局局长艾萨克.61阅读络公司开始取代传统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随着创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权力发生了新一轮的转移。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了,在这个时代,创新的意义超越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英特尔创造人之一,安迪.格鲁夫;微软创始人 比尔.盖茨;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谷歌创始人,布林和佩奇)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史蒂夫.布兰克:如果想要一个国家的创新力保持10年、20年、50年,甚至是100年,就要靠那些新发明、新公司,以及我们未曾想象的新技术。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华恩:创新对任何社会都很重要,无论这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如何。因为创新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想法。

(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才是可持续的。20世纪80年代,当美国电信业由国家垄断的时候,贝尔实验室的技术发明只能以专利的形式存在,直到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被拆分,电信业市场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不仅创造了数万亿的产值,也带来了信息科学的一次飞跃。

(1993年,美国司法部介入调查;1997年,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1998年,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联合起诉微软;2000年,初步裁定垄断进入法庭辩论)当微软从一家小公司逐渐变成全球技术霸主,美国司法部面临了一个新的反垄断难题。问题不在于微软在市场上实施垄断价格,而是技术垄断正在阻止更多创新的公司出现。为了保护更多中小公司的创新能量,政府不得不遏制本国乃至全球有史以来最有成就的公司。因为无论是行业垄断,还是技术垄断,都将破坏创新的生态环境。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纳尔逊:在硅谷,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让人们注意到新兴的小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开拓一项全新技术时,经验积累并不占据优势。

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教授----汉斯-皮特.米勒:公司往往带着他们的远见和计划闯入一片已经稳定的领域,并且会彻底颠覆这片领域,很多原有的公司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破产。这些新的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这就是毁灭性的创造。但这也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活力。

(印度)

今天,科技竞争的故事并不只发生在经济技术领先的国家,哪里有公司成长的土壤,哪里就会有创新的奇迹诞生。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的硅谷,世纪之交,当全球都陷入电脑千年虫恐慌时,以最快速度研制出最彻底的解决方案的不是美国、日本或欧洲,而是印度的公司。班加罗尔一战成名,软件公司们因此而获利50亿美元。当时的印度,实行市场化改革刚刚8年。

新兴市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安东尼.阿格塔米尔:只要有需求,市场就会发挥作用。一旦有了需求,就会有聪明的企业家出现,无论这个聪明的企业家出现在中国、法国、希腊、还是美国,都会发明出人们所需要的东西。

同样是在班加罗尔,1981年穆尔蒂创建了印孚瑟斯公司。当时,获得软件经营执照需要18个月,而仅仅为了拉一条电话线,公司等待了整整365天。在经济管制的环境下,公司生存都是个问题,技术创新更是举步维艰。

印孚瑟斯中国首席运营官----朗格:印孚瑟斯公司在过去的确很艰难,那时进口一台电脑都非常困难,必须经过很多繁琐的手续,后来,这些被彻底改变了。

(1991年,拉奥组建新内阁)

改变是从1991年开始的,这一年,70岁的拉奥出任印度总理,在他的领导下,印度开始建立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方睿哲:印度逐渐取消了创办和经营公司所依赖的许可证制度,创办公司此后不再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许可手续,公司扩大生产时,也不再需要征得新德里官员的同意。

(印度.印孚瑟斯公司)  短短10年后,印孚瑟斯公司就成为印度第二大软件公司,2008年全球软件出口100强公司中,它位列前三,而印度由这样一批快速成长的公司推举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在高科技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

公司创始人穆尔蒂说:这一切都跟培育梦想有关,你得确认每个人都有机会捉到彩虹的一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要鼓励创新,我想诺斯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什么样的一种制度是最能够刺激鼓励人们的创新呢,就是他创新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取得的回报,这之间越一致,差距越小,越能够鼓励人们创新。

今天,无数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创造着一些我们想象之外的新事物,对未知的探索永无止境,公司还将与梦想相伴远行。

100年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就曾预言: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将必然带来新组织。

20世纪末,由公司带来的技术突破正在改变它自己,也改变世界。

创新,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人类创新的先锋。

公司的力量 解说词 第9集 本土雄心 帅猫原创 (完整版)

2010-10-12 08:14

如需引用注明出处,谢谢啦!

帅猫工作室

前言

公元1759年,清乾隆20年,一份御状递到了皇帝的龙书案上,告状的是一位中文名叫洪任辉的英国商人,他声称:因为中国商人的欠款问题,本国公班衙派我上京师申冤。(乾隆皇帝 画像)这是今天人们所知道的最早涉及公司事务的中国官方记载之一。(油画《18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公班衙,就是西方公司一词的音译,但公司到底是什么?在经济总量足以傲视全球的康乾盛世,没有人太关心这个问题。

100多年后,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在游历欧洲后写下了这样的话:(《庸庵海外文编》薛福成著)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薛福成的这句话,并非只对那时的中国有意义,当时,欧美各工业国以其先进的经济制度称雄于世,每一个想要富和强的国家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

长长的岁月里,一次次彷徨、苦闷、试验和修正后,崭新的中国和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市场之路。

第九集 本土雄心

(上海.外滩)

上海,曾被描述为十里洋场和冒险家乐园,自1842年成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后,这里就成了各国公司在华的竞技场,(轮船招商局旧址)直到被迫开埠40年后的1882年,一家中国公司终于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它就是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成立刚10年的轮船招商局已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在160万两白银以上,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用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本国公司的力量。

19世纪80年代,也正是世界公司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英国的大量个体工商业完成了向股份公司的转变,(英国.威尔士公司注册处)据统计,1877年到1887年的10年间,注册的股份公司共有15165家。在当时两个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美国和德国,公司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尤其是美国,一批大型公司已然孕育。在亚洲,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让公司制度首次登陆东方,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争平: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开端,从它开始引进了先进的新的生产力,它先是从创办军用工业开始,到1872年又开始创办民用企业。

有人评论道: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在1882年的《申报》上,招商局原值100两的股票已升至253两,其余公司股份也纷纷上涨,但是,一个体制难题渐露端倪。

(1872年《轮船招商公局规条》)招商局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官督商办的理念,这份公司章程的起草者盛宣怀,后来几乎参与了晚清所有国营公司的创办。他认为,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官督商办意味着,清政府对民间力量是防而不是放,不信任市场规则,而信任官老爷的道德。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争平:官督商办体制,在当时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制度创新,对新的民族工商企业的创立,起到了一种启动和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它不能长久。

(深圳.招商局历史博物馆)

头上顶着一位婆婆,企业难以在商言商。1883年。轮船招商局上书朝廷,(油画《招商局开局》)要求官股到期退出,完全实行民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私人股东被迫撤股,盛宣怀身兼官方督办和商方总办入主公司。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虞和平:民间的企业活动和民营公司跟专制政府,它存在着一定的天然矛盾性,当然它这种专制统治与民间的经济利益,它不仅仅限于是公司,它跟整个的民间利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天然的矛盾性。因为在专制的制度下,特别是在皇权的专制主义的制度下,天下的一切都是皇帝的,都是朝廷的,都是统治者的。

专制制度下,商人的利益脆弱得就像一件瓷器,随时会被粉碎。中国历朝历代的商业活动不可谓不繁荣,但众多经营有方、富可敌国的商帮,终未能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公司。因为,在至高无上的君权之下,自由、平等的契约精神和法律保护下的产权制度都是奢谈,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公司热很快冷却了。三五年间,一大批刚建立的公司纷纷破产。1887年,有人这样描述道:承办者往往倾家,公司两字久为人所厌闻。

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柯伟林:根据清末民初时期的记录,政府举办的企业并不成功,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经营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一部分原因在于尚未厘清一些基本规则,不清楚如何记账,不清楚政府和私人领域的界限,当时所有这些都非常混乱,这使得他们很难成功。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这是郑观应在长诗《商务叹》中的感慨。作为盛宣怀的好友和多个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建者,郑观应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

原北京商学院院长----王相钦:第一是重商,他(郑观应)主张商握四民之纲,就是把商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第二个思想就是商战思想,他主张跟外国进行商战,主要的观点他说是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庞毅:应该要全由工商业者来主导企业的发展,这是他(郑观应)后期的想法,就是说,尽可能要摆脱官府对企业的控制。

(1894年,甲午战争)伴随着甲午风云,郑观应的观点震动朝野,(《盛世危言》郑观应著)郑氏之书人人争阅,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

(上海机器织布局;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江南制造总局)甲午之败,是对晚清官商体制的一次明白无疑的宣判,而此时中国的民营公司又是否能走上前台呢?就在《盛世危言》风行的1894年,(江苏南能.张謇故居)大清帝国新科状元张謇,作出了弃官从商的决定,人们都说张状元疯了,(张謇 照片)张謇自己也将此举为舍身喂虎,十数年艰辛之后,大生纱厂成功亮相,张謇没有重蹈招商局的覆辙,大生的官股只分红利不干涉实务,公司有了自主空间。(江苏南通.张謇墓)一生创办了180多个企业的张謇成为那一时期中国民间创业的一个代表。

据统计,1910年时,正式注册的民营公司大约410家,与官办企业的比例为4:1,正好与洋务运动时期掉了个。就在这年6月,清政府不得不将招商局交给民间机构打理,经营不力加上官府高额摊派,公司的净亏损已达数10万两白银,但问题的根本还不在于经营,没有必须的市场环境,恐怕谁都没有本事让公司起死回生、长治久安。

法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尼古拉.巴维莱兹: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是一个机制,为了使供给和需求正常运转,我们必须有法规,有法治国家,有一切可以使供给和需求达成价格的必要条件,这样的机制才能构成市场。

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一文,指出了当时中国公司存在的四大弊病。梁启超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法治环境。他说:股份有限公司必在强有力之法治国之下乃能生存,中国则不知法治为何物也。大清朝并非没有律法,1904年时清政府已颁布《钦定大清商律》,但是,帝制下的《公司律》形同虚设。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他(梁启超)就非常尖锐地指出,中国是立法自立法,但是违反自违反,上下恬然,不以为怪,所以他就说如果有法而不依就等同于没有法,所以他就非常尖锐地说:今日之中国是无法之国也!

在一个权大于法的国家,公司发展没有制度性的保障,人们逐渐认识到,振兴实业之关键在于通过立宪确立法治,限制政权,保障民权,但是清政府已经失去了改革政体的机会。令人感叹的是民间入股经营的川汉、粤汉铁路被强行收归国有而引发的保路运动,成为压垮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湖北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湖北武昌.起义门)

1911年,随着武昌城里骤然而起的枪炮声,千年帝制成为历史的尘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中国无锡的商人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荣家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大获收益,(荣氏茂新面粉厂旧址)3年后,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出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进军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攻城掠地。荣氏公司是当时民营资本扩张的成功典范,在军阀混战不断的年代里,中国企业家的努力可算是卓有成效,广东成为烟草、造纸和火柴工业中心,上海成为金融、纺织、食品和机械制造中心,天津成为纺织和航运中心。

剑桥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方德万:中国公司获得了很多新的机遇,许多公司活跃起来,开展了糖类、火柴、棉花等轻工业商品的贸易,上海发展迅速,还有苏州、镇江、通州等地,长江以北地区以及后来的天津,尽管当时政府力量有限,法律也不健全,中国的资产阶级却蓬勃兴起。

然而,这一轮的公司热,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927年,荣宗敬一夜之间成了国民政府通缉的对象,(江苏无锡.荣氏故居)在无锡的家产也被没收,罪名是依附军阀孙传芳,荣氏兄弟只好认购了50万元债券才算勉强过关。

1930年,招商局再次被收归国有,国民政府仅用不到十分之一的价钱就收走了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股东的亏损都由个人承担。

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柯伟林:当时的国民政府和之前的北洋政府、清朝政府一样,于1929年颁布了一部《公司法》,在20世纪40年代末,再次颁布了一部法律,一方面,这些法律为公司奠定了稳定合法的基础,可以按照西方国家那种有限责任、股份制公司的形式扩大公司规模,另一方面,公司仍处于高度管控中。

在高度控制的经济体系中,自由的竞争不复存在,自由的市场难觅其踪。国民政府这种办公司的想法和做法与晚清如出一辙,初衷都是为了强国,结果却都事与愿违。也许,从一个个民营公司蒙难时起,同样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当官僚资本逐渐走向权力顶峰,私卻和贪婪最终摧毁了政权本身。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因为都把官僚资本作为一个和国民党政权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个标志物的时候,那么官僚资本它所造成的,无论在经济上、在社会上、在民心上的,这些负面的作用,最后都要国民党政权来予以承担。

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经一次次战争、动荡、民族危亡,当最基本的安宁都无法维系,甚至国家主权都不能得到维护的时候,当救亡成为首要命题的时候,失去了生存土壤的中国公司不得不再次沉寂。

(1978年,香港)

1978年,招商局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也迎来了它的105岁寿诞,但眼前的一切却不容乐观。(油画《奔向光明》藏于香港招商局)1950年时招商局有13条船,那时包玉刚在香港开始创业,只有两条小船,到1978年,包玉刚已经拥有一支2000万吨的船队,并获得了世界船王的声誉,(香港.招商局旧址)招商局一条船都没有了,主要业务是向过往船只提供补给,落后的并不只是招商局一家,在当时的世界经济版图上,根本看不见中国公司的踪影。

1949年,结束了近代以来的百年动荡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它们的运作方式是执行国家计划。

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柯伟林:中国的国企,尤其是军工企业,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奠定了基础,从历史角度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二战后,许多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纷纷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欧洲各国企业的国有化程度也在大大加深。经历了30年代经济危机,世界陷入对自由市场的反思中,大名鼎鼎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49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提倡建立计划经济。但是,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大脑也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能了解所有供求信息并做出合理规划的人,恐怕只有全知全能的上帝。

完成了战后重建和初步工业化的使命后,政府高度控制的经济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当这个超载的经济组织终于无力运转时,真正意义上的公司获得了重生,公司的力量能否开启新的篇章呢?

公司似乎总能听到时代的先声,招商局依然走在前面,不同的是,当晚清和国民政府将招商局紧握在手中时,它未能改变国运,而在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深圳赤湾港航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的放权使招商局开发的蛇口工业区成为全中国的领跑者,一批新的中国公司在此诞生。

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这样描述市场经济在中世纪欧洲的出现:市场意味着自由、开放与其它国家交往,它让人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同样如此,短短几年时间,农民们创造出134万个乡镇企业和1222亿元产值,98%的国有企业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承包经营,外国公司重新被允许到中国来投资做生意,个体户们很快发展到了需要雇工的规模。在这些不同以往的经济组织中,人们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气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自由市场意味着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生产什么,自由的定价,不受任何干涉,比如说不能超过规定的产量,或者必须完成一定的产量。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随着解放思想,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自由,企业家拥有了创造新事物的自由。当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时,率先抓住机遇并有所作为的正是企业家们。

(方正科技,王选;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瑞敏;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四川长虹,倪润峰;万向集团,鲁冠球;世人集团,史玉柱;TCL,李东生)

20世纪80年代是创业者的时代,被拯救的老企业和刚起步的新公司,一点点突破了计划体制的坚冰,也正是他们孕育催生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再次唤醒了这片土地上沉睡已久的激情。

东京财团仮想制度研究所所长----青木昌彦:中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如果和俄罗斯相比较,中国过去20年成功的秘诀是在原有国有企业之外,又成立了很多新公司,这是很重要的因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由于有了这些公司之后,我们看到中国现在的生产要素可以重组了,计划经济下只有靠政府重组,有了公司之后,我们可以用市场重组。

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如同一根醒目的标杆,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的智慧共同为中国的未来之路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中国.海南)海南仅房地产公司就增加了3倍,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财富的味道。

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刚到8月,库存的公司执照已全部发完。在深圳,当时中国最高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一下子挤进了300家公司。在辽宁,有35000名官员辞职下海创办公司,在全国这个数字是15万。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整个社会都不太清楚我们要往什么地方去,后来慢慢地才捋出头绪,原来公司是一个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慢慢慢慢地走上轨道,这时候公司才逐渐地走上轨道。

无数个普通的中国人获得了参与经济生活的机会。李书福曾形容自己和吉利汽车的生存状态是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天天在奋斗!120元开照相馆起步的李书福,通过生产冰箱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成功装配了摩托车后,他宣布要造汽车,而这一行业一直是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地。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汇报、请示的时候,(政府部门)也说这个行业很难,国家的企业都搞不好,你就别搞了,所以你肯定是失败的。那我就说,行,我要试试看。你就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如果说我真的失败了,我也心甘情愿,而且我也不会用国家的钱去失败。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我觉得为了一个国家的长久的繁荣昌盛,肯定是充分地发挥民间的力量,让民间的这些商业活动带来新的一些制度变迁的压力,以这种方式推动一个社会的发展。

(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汽车下线;2001年11月,吉利成为中国首个获政府许可的民营汽车公司;2010年3月,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

资金可以由民间来筹集,生死由竞争来裁定。对任何一个在市场中搏击的公司而言,无论结果如何?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自由地选择,并且自主地经营,这是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更是对个体能量的解放。

就在中国公司起步之际,全球经济潮流也发生了又一轮摆动。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国家陆续转型,新的全球贸易通道一点点打开了。

在1994年美国商务部的《国家出口促进策略》中,(印度)新兴市场国家的概念正式出现。这份报告认为,一个新世界正在崛起,在这些通过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国家中,中国特色格外引人注目,一时间,仿佛全世界的公司都盯上了这个新兴的大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可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人口这么多的国家,这么一个大国,在这么短短的时间里面,就从一个东亚病夫变成一个推动世界经济前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这中间我想主要的因素就是市场经济的建立。

1993年,美国宝洁公司一口气在中国开了4家公司和5家工厂,花旗银行把总部搬到了上海,摩托罗拉把总部搬到了天津,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的第一辆轿车下线,打出的横幅是“谢谢中国美国制造”。外国公司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市场规则,而他们看中的正是中国逐渐成熟的市场环境。

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第一次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公司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地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公司法》的颁布消除了公司之间所有制身份的差异,尽管公司的投资者可能有国营、集体和私营,但在法律地位上,他们都是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法》面前所有的公司一律平等,享有同样的权利。

有人将《公司法》称作市场经济利剑,也正是由此开始,国有企业从工厂制改为公司制,厂长改称为经理,管理则依据公司治理的章程来实施,公司制度开始在中国的转型中担负起更重要的角色。当外资和民营公司风生水起的时候,国有企业也开始了艰难的改革。1978年《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这样描述他在中国一个车间的见闻:有3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3人聊天,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人说得清楚生产定额是多少?中国工人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机会。这位记者认为,如此这般的企业是妨碍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主要障碍。

统计显示,到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亏损面超过50%。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周放生: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就是将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通过改制,使国有经济从中小企业层面退出,使其它所有制经济更多地进入中小企业这个领域,这样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就变了,中小企业层面没有国有经济了,国有主要在大企业这个层面,这是第一重改制的含义;第二重改制的含义,就是国有大企业的改制。国有大企业的改制主要目的是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改变国有经济单一投资主体的状况。

有人将这场国企实行公司制的变革比喻为城市中的一次土改,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转型中,作为消费者的中国人,享受到了市场带来的丰富和便捷,作为生产者的中国人则品尝到了市场的冷酷无情。根据劳动部门公布的资料:中国的下岗职工到1997年时突破了1000万人。虽然各自选择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都不得不历经物质与精神的痛苦。人们一面享受着渴望已久的开放和自由,一面学习面对新的生存压力。在这个过程中,被改造的不仅是民众还有政府。

冶金部消失了,中国的钢铁产量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工业部消失了,中国的纺织业产量成为世界第一。(1982年,煤炭部更名为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1988年,石油部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3年,航空航天部更名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7年,电力部更名为国家电力公司)数十个政府部门,有计划地从经营领域退出,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重要步骤,也成就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孔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我们每个企业。要不然你就是生存,要不然你就是垮台!我觉得这一点上讲,我的感受特别深刻。我想市场的这种推动力,它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一个企业想发展好,也要非常好地能够利用这种市场的压力把它变成动力,来寻求自己发展的路径。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的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要占一个主导的地位,我们所建立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个,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通过改革可以看得很清楚,是可以结合的;第二,国有企业是可以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这几年的国有企业发展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比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尤其是这几年国有企业大规模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2005年,一家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行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竞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这成为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新闻。由于诸多因素,中海油功败垂成,不过,在世界上所有的收购案中,中海油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收购成功反倒市值大增的公司。因为,人们看到了一个有实力的中国公司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我们之所以能够走向海外,不是因为我们这几年发展得好,而是因为国有企业它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这个提升是一个标志性的提升。它是一个群体现象,不是一家企业的单独现象。这个现象就来自于或者是起源于我们国家在体制机制上的一个改革,这就是打造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说,要走市场,按市场管理的这种方式来管理国有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贸易、中国跟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我想不可能再用邮寄、传统的方法,这一定要通过网络的方法。所以我觉得抓住这个契机,当然毫无疑问,这10年过去了,发展得那么快是超过我们设想的。

(2000年,杭州)

2000年9月10日,中国的互联网精英汇聚杭州,当马云与网络先锋们论剑西湖的时候,恐怕很少人会想到电子商务模式将改变什么。7年后,阿里巴巴变身香港股王,年营业收入达到21.7亿元。一批在新经济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国公司蕴藏着影响世界未来的潜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大卫.兰普顿:现代公司的发展会带来两个变化,它将改变中国的社会,相对而言,会让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重要的经济决策,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其实,我认为,它将使中国更具竞争力,让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

全球第一大电信公司、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等殊荣,纷纷落在中国的大公司头上。2010年5月,中国石油集团在英国《金融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占据榜首,几乎就在同时,美国《商业周刊》选出了2010年全球IT企业100强,中国一家成立刚15年的民营公司比亚迪超越苹果、亚马逊等对手位列第一。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公司在整个市场经济里面的话,它是相当于一个细胞,它是一个执行者,它必须要有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够优胜劣汰,这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就是一个创新。

今天中国的各种公司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之路上且行且思!

本土雄心,全球视野!要在深重的传统上创新发展模式,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改革开放30年,实际上中国企业发展了30年,是中国公司发展了30年,是市场经济发展了(30年),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是不是好公司,就是你将来有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想将来持续地被认为好公司,一定是被社会认可的。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徐少春:可以在下一个10年、30年当中,可以由一个中国领先的公司变成一个世界级的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孔栋:承担更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我们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的贡献。

一个经济休究竟应该多大比例地开放市场,从计划和管制中走出来的新兴市场国家各自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平衡。如何才能获得一个生命体自我生存的远见?如何才能具备一个永不停息的竞争者的奔跑品质?时间将会一一给出答案。有一点已日渐清晰,在这个必须飞得更高更远的时代里,(上海.世博园)惟有让更多的普通人登上更大的舞台,这些历经曲折磨难的国家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世界前进的新的力量!

全球逐鹿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

公司的力量 解说词 第10集 地球无疆 帅猫原创 (完整版)

2010-10-13 10:52

如需引用注明出处,谢谢啦!

帅猫工作室

前言

(莫斯科公司、哈德逊海湾公司、维吉尼亚公司、马萨诸塞公司、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

如果不是广袤的海外市场的召唤,也许现代公司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地中海孕育、从大西洋出发,公司的诞生就是为了远渡重洋。世界上很多个地方都被那些热衷于征服与掠夺的早期跨国公司拿来取作名号,因为这个不光彩的起点,跨国公司似乎一直不得人心,它曾被视为侵略的工具,引发了人们根深蒂固的恐惧。但是,400多年来,公司却从未改变向外的姿势,天灾或是战火、政治鸿沟或是文化差异,都不能阻挡它与生俱来的冲动。

公司向往每一个市场、奔赴每一个市场、连接每一个市场。近几十年来,它以前所未有的样态和一如既往的力量,穿越民族国家的疆域边界,扫除建立世界市场的障碍。今天,当我们从公司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时,全球版图可以有另外的线条来勾勒。国与国的竞争,人与人的关系,都可以重新定义。

全球公司或许仍将代表公司最好的那一面,提高生产力,并因此而改善各地区、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但它也时间表现出公司最令人忧心的一面,超越了国家的巨型组织更容易远离道德和约束。面对已经被公司改变的地球和地球上所有公司的未来,人产喜忧参半,又满怀憧憬。

第十集 地球无疆

(法国.巴黎)

2009年,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迎来了100岁生日。这是位于巴黎市郊的集团总部,初次到来的人常会以为自己偶遇了一次国际会议,实际上,这只是普通的员工早餐会而已,员工们来自50多个国家,在这里为全世界工作。

100年前,欧莱雅只是化学家尤金.许勒尔走街串巷、向美容师推销的一种染发剂。100年时间里,它一步步走出了巴黎的街道。今天,欧莱雅在全球共有65家分公司,旗下的23个品牌在33个国家都有销售。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欧莱雅90%以上的营业收入是来自发源地法国之外,50%以上来自欧洲之外。

每一个优雅的品牌背后都是欧莱雅精确定位的一个市场,或许,以公司的视野来观察,世界首先就是以市场的形态存在的。但人类从历史继承而来的,是由多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版图,国家的疆界成了自由交易的边界,大市场被分割成无数的小空间。可是,哪个公司不想把生意做到更多的地方去呢,那是公司血脉中最古老和最固执的基因。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跨国公司从19世纪中期在现代公司诞生不久就开始出现,公司的跨国化的速度非常快。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

1851年的一天,德国驻柏林公使会见了一位德国人,这位德国人并非外交官员,仅仅是一家手工作坊的主人(维尔纳.冯.西门子),这次会面的结果是,俄国人买走了75台电报机。一年后,从莫斯科到俄国边境,直至德国的电报线路修建工程也全部落入了这家德国公司的囊中。发展到19世纪末,(西门子公司历史影像)西门子已经在49个国家设立了168个经营机构。

德国企业史研究会前主席----维尔纳.普路姆珀:因为本土市场狭小,德国公司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出口,不断尝试开发国外的市场。

在拥有广阔国内市场的美国,公司也很早就迈出了向外的步伐。19世纪中期,美国公司也在利润的指引下飘洋过海。

(英国.格拉斯哥)

1867年,在英国著名的工业城市格拉斯哥出现了一个美国人办的缝纫机工厂,(胜家缝纫机早期广告画)最初的订单是每周100台,第二年时变成了600台。

原美国商业史联合会主席----杰弗里.琼斯:1914年,世界上90%的缝纫机都是由这家公司制造的。我认为,这显示了跨国公司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技术和想法的惊人能力。

胜家公司的总裁伯恩后来解释道,之所以去海外建厂,是因为南北战争后,美元汇价的上升和美国国内工资的上涨。

哪里成本低,哪里有需求,公司就千方百计去哪里,这是一个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的简单的逻辑,正是这个简单的逻辑,一点点改变了世界的样貌。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公司不会站出来说,我们来创建全球化吧,而会说,我们来扩大市场吧,让我们进军拉丁美洲吧,让我们进军亚洲吧,公司想要更大的市场,销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公司连接起来,每个公司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所有这一切加起来,结果导致了全球化。

当地理大发现一点点勾勒出世界的全貌,公司率先出发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公司利益与国家意志密不可分,它们曾屡屡调兵遣将,用枪炮去打开潜在的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二战结束后,殖民时代土崩瓦解,民族独立和主权平等成为时代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再利用公司实施掠夺,公司也无法再借助国家工具进行扩张。但是,只要市场依然还在远方,公司就能调动起自我校正的能力,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公司早于政府建立起沟通的渠道。即使政治力量将世界一分为二时,公司也一直在无孔不入地寻找商机。

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穿针引线,游说福特公司在苏联高尔基市建立起联合汽车厂。当时,T型车在美国的市场正在萎缩。亨利.福特虽然总说自己不满意苏联的意识形态,可还是被哈默的一句话打动了。哈默说:那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公司对市场的渴望有多强烈,对打破隔绝和封闭的渴望就有多迫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真正让世界市场联通的巨变到来了。

中国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标志着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的冷战结束了。冷战结束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说,过去妨碍出现全球市场,这样一种政治的结构被打破了。

冷战时期两个平行的世界消失了,一个30亿人口的新市场出现了。在政治高墙被推倒的同时,技术突破让人与人的距离变得更近。1991年,英国物理学家伯纳斯.李创造了万维网。多年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网络对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闸门开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汹涌而至,这是公司期盼已久的时代。某种意义上,也是由公司推动而来的时代。

新兴市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安东尼.阿格塔米尔:的确,如果没有大型跨国公司,就不会有全球化,他们确实是促成全球化的传动机制,因为这些跨国公司不仅通过境外工厂,而且通过外购和国际贸易影响着全球化。比如,跨国公司承担了大部分的中美和中欧贸易,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正是他们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性质。

(迈克尔.杰克逊《四海一家》)

如果说,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在1984年时表达的还只是一个愿望,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它逐渐变为真实的存在。商者无疆,就像 历史上的每一次演进一样,公司给世界和自己都创造了新的机会。

日本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大前研一:我最先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这个词是我创造的。20年前我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到竟然会有这么多国际化的大公司出现。

1993年1月,IBM公司弥漫着一片悲情,董事长兼CEO离任退休,留下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蓝色巨人,这家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连年亏损已高达160亿美元,公司股价一再下跌,在媒体眼中,IBM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坟墓。

1993年4月1日,51岁的郭士纳接管公司,将IBM从硬件生产商,(《谁说大象不能跳舞》郭士纳著)转型为服务型提供商,让大象重新起舞。9年后,50岁的彭明盛接替郭士纳,IBM完成了全新蜕变。

IBM软件集团副总裁----艾伦.甘奈克:我们的董事长彭明盛,刚刚到IBM上任时,就预见到世界性的商业机遇,是世界市场市场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整体,这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决定的,因此,他意识到,如果我们要在这方面取得先机,只要技术支持,IBM就要先将自己进行全球整合,我们称之为全球整合企业。

2006年6月,彭明盛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高呼跨国公司已经过时,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正在到来。通过全球整合,IBM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从155全减少到6个, 财务系统从16000个减少到4100个,采购中心从300个减少到3个。

这里是位于纽约州的IBM全球总部,公司的全球支付中心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上海,它和深圳的全球采购中心、吉隆坡的全球财务中心、马尼拉的全球人力资源中心、布里斯班的全球客户服务中心,以及设在中国、瑞士、日本、印度等六个国家的研发中心,共同组成了IBM的核心。

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这个大变局中,谁能勇敢地加入竞争,谁就有可能占据先机。

就在IBM向全球公司转型的时候,(芬兰.赫尔辛基)北欧的一家公司也走在了命运的拐点上。(芬兰赫尔辛基.诺基亚公司总部)1991年伊始,诺基亚公司陷入危机,这个拥有众多产业门类的芬兰百年老字号濒临破产边缘。然而,仅仅用了10年时间,它就成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欧元的世界知名企业。诺基亚的骄人业绩,不仅仅得益于技术领先和产业聚焦策略。1993年,芬兰政府宣布取消对外国公司的持股限制,诺基亚由此而获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契机。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到2007年时,诺基亚的股权结构中芬兰只占了9%,它不再属于芬兰,但却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因为诺基亚的成功,芬兰连续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年度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全球市场上,开放的国家和公司得以相互成全。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皮埃尔.道克斯:一个封闭的国家注定是失败的,将会被创造力所打败,创造力产生竞争,使人们总是想竞争、想做得更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反思,一个过分受到国家保护的经济,是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公司,历史性的机遇都稍纵即逝,它只属于那些引领潮流的开创者。

用卫星和计算机系统管理14个国家的6600多家商场和数万家供应商,沃尔玛在全球化时代实现了全球采购。

电脑公司和物流公司合作的订单式生产、配送,不仅创造了零库存的商业模式,更让消费者真正变成产品的主人。

在网络世界里,买卖双方不再需要面对面地讨价还价,电子商务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做生意的方式。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全球竞争对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来自全世界的生产者都在竞争,看看谁能把产品卖给像你和我这样的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变得更好,价格变得更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就是消费者。

新兴市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东尼.阿格塔米尔:时过境迁,情况发生了改变,不平等的关系正在转成更加对等的关系,现在比以前有更多的利润、更多的就业、更多的研究项目和更多的技术注入东道国。产品的价格也更加合理。

全球竞争,降低了整个人类的交易成本,公司触角最大程度地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于是,从繁华都市到偏僻乡村,无数个普通人获得了分享现代文明成果的可能。

当搜索引擎让我们对地球上每时每刻的变化尽在掌握时,在空间上,人类确乎已进入了一个天涯咫尺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也不乏咫尺天涯的故事,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天然的、长久的隔膜绝非轻易可以穿越。

2006年5月,可口可乐迎来其神秘配方120岁的生日。(可口可乐早期售货柜)据说120年来,掌握配方的总共不超过10人,但是,(美国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总部)生日的烛火刚刚熄灭,这份神秘配方就陷入了严重的安全危机。2006年8月,印度最高法院要求可口可乐公司要么公开配方,要么停止销售,原因是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可口可乐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的成份含量严重超标。这并不是可口可乐第一次在印度遇到麻烦,早在1958年,可口可乐公司就进入了印度市场,苦心经营近20年后,它却不得不选择全面撤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方睿哲:当时印度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跨国公司认为这很不合理,于是有一些公司决定撤离印度,可口可乐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在全球拥有400家企业、在跨国经营史上写下过辉煌履历的可口可乐公司,(《时代》杂志)这几乎可以算作一次滑铁卢。

可口可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裁----约翰.法雷尔:实际上,我们在亚洲的业务早在1925年,从菲律宾就开始了,1929年时,我们最大的国际市场是上海,我们跨国经营的时间已经相当长,很可能在跨国公司这个词出现之前就开始了。

可口可乐当然不会错过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992年,它做了第一个全球性广告,当年冬奥会上,专为它创作的歌曲以12种语言向全球广播。广告商称,有131个国家的38亿观众欣赏了这个节目。伴随着印度经济的开放,1993年,可口可乐重返这片南亚大陆,虽然这一次是印度政府的主动召唤,但可口可乐还是不断遭遇新问题。

华盛顿大学美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默里.韦登鲍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公司监管体制,包括法律、规则和制度等等,所以,美国公司经常需要历经一个学习过程,可能是非常艰难、昂贵的过程。

2006年的可乐危机以双方和解告终,因为,没有哪个公司愿意放弃11亿人口的市场,而印度恐怕也不会忘记,当年可口可乐的撤离曾导致22家瓶装厂停产,数千工人失业。

可口可乐和印度之间的恩恩怨怨绝非偶然或者个案。作为一个外来者,跨国公司遭遇的尴尬也并不单单发生在亚洲。

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经济逐渐复苏,但与此同时,美国公司在欧洲控制了50%的半导体产业、80%的计算机和95%的集成电路生产。为此,不少欧洲国家担心在技术上沦为美国的附庸。

巴黎高等商学院院长----伯纳德.拉马南楚阿:跨国公司进入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带来关于竞争游戏规则的变化,它会彻底改变当地的经济结构,在彻底改变当地经济结构的同时,当然也会遇到抵制,比如你提到的欧洲的情况,很明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抵制行为。

美国也概莫能外,人们一面希望自己的公司走出去,一面害怕别人的公司闯进来。

(索尼公司创始人 盛田昭夫)

1989年9月,日本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日本进军好莱坞),美国舆论一片哗然,(1989年10月《新闻周刊》杂志)《新闻周刊》封面上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注册商标中的美国女子被换上了日本和服,杂志中一篇长达数十页的文章,以日本企业买走了美国之魂为题,认为索尼公司是比苏联军事力量更可怕的威胁。

美国彼得森国际美国不禁大声疾呼,太可怕了,日本正在购买我们的国家,他们要把所有的东西带回东京,这对美国实在太可怕了,回顾历史,当一个新兴国家带着大量投资闯进来的时候,总是会引进人们的警觉,引起政治上的担忧、经济上的担忧,视之为可怕的事。

(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在最初的惊慌和抵触过后,人们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在哥伦比亚公司公司易主的若干年中,大量生产的仍然是带有美国文化特征的电影。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我认为外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是好事,当然收购会有一些限制,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但诸如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类事件,我看不出有任何安全方面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新思路、新资本和新型管理的进入对美国经济是有益的。

对于公司来说,奔跑的步伐已不可能停止,需要改变的,是行进的方式。日本学者大前研一认为,以往的跨国公司寻找一片投资的乐土,(《无国界的世界》大前研一著)为的是复制繁殖母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而今天他们必须为不同地区的顾客提供不同的服务,他们已不再是教育所谓的野蛮人如何喝可口可乐或者吃玉米片。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彭慕兰:麦当劳意识到,如果在有守斋习俗的地方开店,那么斋月里白天休业,晚上营业,并提供斋月食品才是有利的,这是可能的,而且已经做到了。这种根据市场进行本土化的做法是不会改变的。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华恩:即使你拥有一个全球知名的的品牌,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出口过多具有文化特性的产品,就拿幽默来说,一些我认为很好笑的笑话,你可能觉得一点都不好笑,反之亦然。

1987年初冬,北京一家新开业的餐厅异常火爆,很多人花两个小时才能等到一个座位。20多年后,中国的肯德基已不再是汉堡一统天下,中式快餐、中国装饰、中国员工,要不是门前还站着美国老头哈兰.山德士,恐怕人们都快忘了这其实是一家美国公司。当然,汉堡加油条的变化只是本土化最表面的功夫,公司内核与理念的变化才是要诀。在全球化的时代里,跨国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是直把他乡作故乡。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华恩:美国政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所有的政治都是本土政治,其实不仅对政治而言,对公司也是一样,比如说,我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呼唤朋友,会觉得很舒服,如果公司能够四海为家,那么他们就会成功。

四海为家的公司一步步融入所到这处,它所跨越的已不仅仅是国界,就在这样的彼此试探、磨合中,(新千年,世界各地庆祝活动)公司的全球化过程带来了人类的新命运,此时,20世纪的乐章奏响尾声,人类在这100年中曾经历了最惨烈的冲突和最冷酷的隔膜,终于开始向彼此走近,无论带着怎样的表情,世界最终在效率和发展的原则下达到了共识。

世纪之交,一轮强劲的企业并购风暴席卷全球。波音兼并了麦道,美国在线买下了时代华纳,两大石油公司组成巨型跨国集团埃克森--美孚,微软以45次并购成就软件霸主地位,思科经过110次并购成为网络行业的龙头。

跨国并购也风起云涌。1998年,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戴姆勒--奔驰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宣布合并。12年后,克莱斯勒又被收到意大利的菲亚特集团麾下。

昔日的大佬们忙于为21世纪投子布局,同时,一股新的力量也在悄然而快速地成长。

英国贸易投资署署长----莫文.戴维斯:我想在未来的10年、20年或30年里,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印度公司发展成为超级巨型公司。那时,你就会看到这些国家中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中端市场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性,我认为,贸易将连接起整个世界。

从2006年开始,波士顿咨询公司每年都推出他们称之为挑战者100强的100家公司,这些公司来自印度、巴西、俄罗斯和中国,平均增长额度约是世界500强企业的3倍。在中国南方,一个年轻的挑战者格外引人瞩目。(中国深圳.迈瑞公司总部)迈瑞公司成立于1991年,10余年后,它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产品销售到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资金实力比,它远不如那些著名的对手通用电气、飞利浦、东芝和西门子,但它的持续创新能力却令人刮目相看,被美国研究者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公司之一。

深圳迈瑞公司董事长----徐航:我们每年将我们销售收入的10%投入当年的研发,这比我们国际上很多大的竞争对手要高,他们只有7%,有的只有6%,也远远高于我们国内的竞争对手,但是,你从它取得的成果来看,我们一般的一个产品的研发投入3年就能把所有的投入的资金全部收回。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2006年9月26日,迈瑞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在此前的10多年中,中国制造已逐渐遍布全球,但是,没有哪个国家会满足于只用廉价商品走向世界,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个公司可以轻轻松松地走进异国他乡。在世界市场中,无论挑战者还是被挑战者,竞争的法则同样苛刻。

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副院长----约翰.奎奇:这个世界不再需要通过模仿碰巧成为全球企业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创新,需要那些可以为其他地区带来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无论这样的公司来自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因此,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公司走向国际化要带着他人不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东西。

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要在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公司已经开始上演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记。

1988年,张明正和伙伴们用5000美元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趋势科技公司,以电脑杀毒软件起家,逐渐在网络防毒软件领域成为全球第一。让人们感兴趣的这是一家无母国公司。

趋势科技公司副总裁----张伟钦:你用人种来分,那我会跟你讲,我是属于中国人的公司。那如果说,你今天问我的财务,那我会跟你讲,我是日本的公司。那如果说,CEO住在哪里,我会跟你讲是美国公司。

要对抗超越国界的病毒,就有了超越国界的公司。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趋势科技提供了关于未来公司的一种新趋势。

趋势科技公司副总裁----张伟钦:我们跟人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我用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来创造出最好的智慧。

这是来自爱尔兰的民间舞蹈《大河之舞》,表演者来自近10个国家,他们配合默契、精彩纷呈。

今天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活动的大舞台,大家都可以登台,扮演着某个角色,台词甚至剧目并不雷同,但没有人能演独角戏。一幕幕新的商业狂欢正在上演,不过,台下响起的并不只是掌声。

(1999年11月美国.西雅图抗议活动)1999年11月30日,大约5万名工会会员、宗教人士、环保主义者和土著人走上西雅图街头,抗议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最终迫使正在举行的世贸组织谈判中断。时至今日,反对的声音始终没有消失过,站在不同的立场,人们表达着不同层面的担忧。

法国经济学家协会主席----让.艾和伟.洛伦齐:跨国公司和母国之间存在着技术流失、就业下降等方面的矛盾。

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艾拉.杰克逊:我们的公司变得越来越强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政府更加强大,这可能是一种危险的现象。

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全球化意味着开放了疆土,但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

巴黎高等商学院院长----伯纳德.拉马南楚阿: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全球化市场,但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全球化的调控制度。

东京财团仮想制度研究所所长----青木昌彦:我觉得世界不是大同的,不应该变得大同,世界的风景应该变得更加多样化。

全球资源是否会被少数大公司控制,全球化是否会伤害文化的多样性,巨型公司是否会形成难以制约的权力,全球时代的种种思虑警示着公司小心开启未来的行程。也许,对于一次滚滚而来的历史潮流,对于急速到来并还在继续到来的新世纪,任何斩钉截铁的判断都显得轻浮无力,公司将继续与人类社会同生共长,无论未来是福是祸,世界都将共同面对。公司将伴随着人类下一段未知的旅程,无论世界沉寂或是喧嚣,公司自有它独特的生命逻辑。

日本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大前研一:我觉得,将来国际性的企业会超越国家,它们将牵引着国家向前发展。

美国德鲁克基金会创始人----弗朗西斯.赫塞尔本:如果公司或者组织想成为未来世界的一部分,就不能仅仅重复过去。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除非公司能继续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否则就会是昙花一现。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我认为,一个社会的进步与青年人如何理解公司息息相关。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大卫.施密特雷恩:公司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除了他们,别人谁还能解决呢?

19世纪时,英国诗人威廉.怀海德在诗中写道:战争的勇气因贸易而坚定,新的力量因征服而来,当地球有限的资源面对人类无限的欲望时,争夺和冲突无可避免地贯穿了整个历史,直到贸易战代替了为贸易而战争,谈判桌代替了战场,合作共赢代替了掠夺占有。公司走过的历程重叠着世界现代化的脚印,其间充满了国与国的竞争与角逐,也留下了人类对自身的重新发现和思考。在市场的推动下,公司不停地创造和梦想,也学会了尊重与谦卑,利益驱使着公司逐鹿全球,但无论身在何处,只有创造出更符合人类理想生活的价值才能赢得未来。

没有人能够断言,处于矛盾、机会、合作、分歧种种复杂境地中的公司,最终将会走向哪里。但我们知道,历史不会回头!

没有人能够预测,在财富、权力、科技、文化等等的合力作用下,公司还有多少可以被激发的潜能。我们只知道,未来总在想象之外!

(结束语:我们不停地探索,所有探索结束时,都是物归初始,都是此境初识,他依然还在探索。)

感谢所有为本片提供学术支持的专家学者和机构
本文标题: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猎富时代》1高清视频+解说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728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