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形态特征-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06 所属栏目:牡丹的形态特征

一 :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

楠木又名楠树、桢楠,是樟科楠属和润楠属各树种的统称,有香楠、金丝楠、水楠等种类。是一种极高档的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九山)等地,而其中以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属大乔木,成熟时可达30米,其木材坚硬,价格昂贵,多用于造船和宫殿。楠木极其珍贵,已经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之中。

楠木种类_楠木 -简单介绍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楠木,是1种极高档的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九山)等地,而其中以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与楠木同音,但不同物。楠木为中国特产,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楠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渐危种。现存楠木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风景保护林,在庙宇、村舍、公园、庭院等处尚有少量的大树,但病虫危害较严重,也相继在衰亡。

楠木种类_楠木 -形态特征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楠木为中亚热带常绿乔木,高达30余米,胸径1米;幼枝有棱,被黄褐色或灰褐色柔毛,2年生枝黑褐色,无毛。叶长圆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长5~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有光泽,中脉上被柔毛,下面被短柔毛,侧脉约14对;叶柄纤细,初被黄褐色柔毛。圆锥花序腋生,被短柔毛,长4~9厘米;花被裂片6,椭圆形,近等大,两面被柔毛;发育雄蕊9枚,被柔毛,花药4室,第3轮的花丝基部各具1对无柄腺体,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被柔毛,三角形;雌蕊无毛,长2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约与子房等长,柱头膨大。果序被毛;核果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成熟时黑色,长约13厘米,花被裂片宿存,紧贴果实基部。

楠木种类_楠木 -生长特性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楠木,耐阻树种,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别是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壤上,生长尤佳。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能耐间歇性的短期水浸。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

在幼年期,顶芽发达,顶端优势明显,主干端直茁壮,侧枝较细短,冠层厚而密,整个树冠呈尖塔形。及至壮年期,随着高生长的减慢,侧枝的扩展,树冠变为钟形,但冠层仍较厚。幼树的顶芽一年形成三次,抽三次新梢,即冬芽—春梢—夏芽—夏梢—秋芽—秋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特别是在6月上中旬(夏梢期),顶梢10天可增高30—40厘米,平均日生长达1.5—2.0厘米,为全年生长的最高峰。8—9月也有一次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两次高峰的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总量的70%以上。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90%。

据解析木资料(福建三明):一般天然生楠木,初期生长甚缓慢,20年生,高和胸径的生长量仅5.6米和4.1厘米,至60—70年生以后,才达生长旺盛期。楠木树高生长以50—60年最快,胸径以70—95年最快,材积以60—95年最快。特别是材积,60—95年间的生长量占树干总材积生长量89%,90—95年间生长量,占树干总生长量25.5%。表明楠木具有后期生长迅速的特性。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但在人工林中,楠木初期生长则远较天然林生长迅速。13年生的人工林与20年生的天然林相比,则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天然生长快3倍、2.3倍和7.1倍。楠木幼年期根系生长发育较好,主根能深入土壤下层,侧根数量也较多。分布于荫湿山谷、山洼及河旁。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7℃左右,1月平均温7℃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

土壤为紫色砂页岩与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冲积土或壤质土上生长最好;在干燥瘠薄或排水不良之处,则生长不良。楠木为中性偏阴的深根性树种,寿命长,300年生尚未见明显衰退;主根明显,侧根发达,根部萌蘖能长成大径材。幼年期耐荫蔽,一年抽三次新稍。楠木生长速度中等,50--60年达生长旺盛期。楠木种子属多胚型,每粒种子能抽出2--3苗。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楠木种类_楠木 -珍贵的原因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1.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泛。

2.产地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米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

3.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楠木属樟科,种类很多,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楠木的色泽淡雅不胖不瘦,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1种。

楠木种类_楠木 -保护措施

对残存的楠木,应制订有效保护措施,严禁砍伐,并积极进行抚育管理,防治病虫害,保护好现有资源。同时大力开展育苗造林,扩大栽培范围,特别在植物园、公园应大量栽培,可有效地保护这一物种。

楠木种类_楠木 -栽培要点

果实采收:楠木,用种子繁殖,果实采收后,搓去外果皮,种子有油质,寿命短,阴干后就可以播种。若次年春播,需用湿沙贮藏。幼苗期需遮荫,当幼苗长成真叶就可以间苗或移植,一般1年生苗就可以出圃造林。如绿化用大苗,可换床培育3--5年。大苗栽植,必须带土团,并剪去部分叶片。栽植时要选择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楠木4月开花,种子成熟期在“小雪”前后,果皮由青转变为蓝黑色,即达成熟。采种选20年生以上的优良母树,用钩刀或高枝剪剪下果枝,采取果实。

果实处理:采集的果实,要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果实放在箩筐或木桶中捣动,脱出果皮,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置室内阴干,切忌曝晒,水迹稍干,就可以贮藏。一般100公斤果可出种子40—50公斤。种子纯度92—99%,千粒重200—345克,场圃发芽率达80—95%。种子含水量较高(20—40%),容易失水开裂,子叶发霉,丧失发芽力,因此,处理好的种子须马上用潮湿河沙倒分层贮藏。如需催芽,可贮放在温度较高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这样“立春”前后种子开始大量萌动,用来播种能提早数天发芽。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播种前后的处理:楠木幼苗初期生长缓慢,喜阴湿,宜选择日照时间短,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土壤作圃地。土质粘重,排水不良,易发生烂根;土壤干燥缺水,则幼苗生长不良,又易造成灼伤。播种从“大寒”至“雨水”均可进行。播种前,圃地要施足基肥,整地筑床要细致。一般用条播条,条距15—20厘米,条宽6—10厘米。每亩播种量15—20公斤。

播后覆盖火烧土1—2厘米,再盖草或锯悄、谷壳,以保持苗床湿润。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在平地育苗,由于日照时间长,地表温度高,在暑天,易遭日灼为害,因此尚需给以适当遮荫。但据福建三明莘口林场试验,选背阴圃地,适当提高留苗密度,使床面保持一定的覆盖,不遮荫亦可避免幼苗灼伤。间苗应分期进行,要量少次多。

幼苗处理:7月苗高达1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定苗。每亩留苗3万株。8—10月为楠木幼苗速生期,在此期间,应加强苗圃水肥管理,以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11月份还有部分植株抽梢生长,因此在苗圃后期管理中,要注意不使幼苗越冬时受冻害。1年生壮苗造林比2年生苗造林效果好。一些生长细弱的苗木,可留圃一年再造林。

造林:楠木喜湿耐荫,立地条件要求较高,造林地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润的山坡、山谷冲积地为宜。造林地条件差则不易成林。整地要求细致,一般林地用带状深翻,肥沃林地可穴量。穴径50厘米,深30厘米以上。造林季节,从“冬至”到“雨水”均可,但早造比迟造好。据福建三明莘口林场经验:“大寒”造林成活率比“雨水”高25%。2年生苗可提早到“大雪”造林。楠木幼年期生长较慢,冠幅也较窄,初植密度可适当加大,以每亩167—200株为宜。植苗造林栽植前要适当修剪部分枝叶和过长根系。1年生苗侧根虽较多,但比较嫩,容易干枯,所以起苗要随即打好泥浆,加强保护。尽量做到随起苗随造林。栽植时,选阻天和小雨天,严格掌握苗正、根舒、深栽、打紧等技术措施、以保证成活。

由于楠木初期生长慢,易遭杂草压盖而影响成活和生长,因此需加强抚育管理。造林后3—5年内,每年抚育二次,山坡下部及山谷杂草繁茂地带还应适当增加抚育次数。抚育时间应安排在楠木生长高峰季节到来之前,即第一次抚育在4—5月,第二次抚育在7—8月。楠木树冠发育较慢,幼年又较耐荫,所以幼林严禁打枝,抚育时也不得损伤树皮,否则将显著减弱其生长。楠木林在树冠完全郁闭,林下杂草消灭,出现较多的被压木时,应进行抚育间伐。采用弱度的下层抚育法,即伐去明显的被压木,双杈木以及优良木周围的竞争木。间伐强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林地较肥沃,初植密度较大的(如每亩222株),可伐去株数30%左右。

楠木种类_楠木 -主要虫害防治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1、蛀梢象鼻虫:以幼虫钻蛀嫩稍为害,使被害梢枯死。据调查:为害严重的,被害株数可达69.1%,早口密度为16.5头/株,平均每株被害梢数占平均每株总梢数5.1%。

成虫体长圆柱形、漆黑色。体长5.2—7.5毫米。喙长约2毫米。前胸背板有鲨鱼皮状突起。鞘翅各有10行刻点,前足腿节上有一强大的刺。幼虫:体乳白,老熟幼虫长5—8毫米,头部黄褐色。蛹体淡黄褐色,长6—8毫米,头部及前胸背板浅灰色,有许多褐色圆圈、腹部有许多小刺列,腹末有刺状突起二个。

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于3月份楠木抽梢时,成虫产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为害,蛀道长10厘米左右。幼虫期3月底到4月中旬,幼虫成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期长,直到次年3月份产卵后死亡。

防治方法:(1)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1公斤。(2)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可杀死梢中幼虫。

2、灰毛金花虫:以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小叶皮层,严重的可使嫩梢枯萎。被害株率达80%以上。最多被害株有虫50多头。成虫体黑色,密被灰白色毛,外观呈灰白色。体长5—7毫米,触角线状,鞘翅近肩角处有一瘤凸起,翅面有许多不规则的颗粒状突起,并有三条隆脊。3月底到6月份均有成虫出现,4月中下旬为盛发期。

防治方法:在4月下旬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公斤。

楠木种类_楠木 -物种鉴别

楠木与闽楠关系十分密切,但区别仍然十分明显:闽楠叶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较狭而长,下面小脉十分明显,结成网格状;圆锥花序紧缩,不开展,长3.5-7(10)厘米,最下部分枝长2-2.5厘米;小枝无毛或被柔毛。楠木与滇楠在形态上差异很大,后者叶为阔倒披针形,长8-18厘米,宽(2)3.5-6(10)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侧脉较少而疏离;叶柄粗壮;花较小,长约3毫米。

楠木种类_楠木 -药物相关

【药 名】:楠木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别 名】:楠树(任昉《述异记》)、雅楠、桢楠

【拉丁名】:Phoebe nanmu (Oliv.) Gamble

【动植物资源分布】:生于山地。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

【功 效】:散寒化浊、利水消肿。

【主 治】:治吐泻转筋,水肿。

【性味归经】:辛,温。①《别录》:“微温。”②《本草拾遗》:“枝叶,味苦,温,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两。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树皮(楠木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楠木种类_楠木 -实用价值

楠木种类 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楠木家具《博物要览》载:“楠木有3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水河山色清而木质甚松,如水杨之类,惟可做桌凳之类。”传说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南方人多用作棺木或牌匾。宫殿及重要建筑之栋梁必用楠木。楠木木材优良,具芳香气,硬度适中,弹性好易于加工,很少开裂和反挠,为建筑、家具等的珍贵用材。器具除做几案桌椅之外,主要用做箱柜。楠木木材和枝叶含芳香油,蒸馏可得楠木油,是高级香料。

二 :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

鲸鲨(学名:Rhincodon typus):仅1科1属1种。身体庞大,全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尾柄具侧棱,尾鳍呈新月形,下叶短于上叶。如鲸鲨,有二背鳍,大小不同,胸鳍大,位于第三对鳃裂下,腹鳍小,尾鳍叉型,口宽,端位,鳃耙如海绵状。属大洋性鱼类。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每年五、六月洄游到中国北部湾。广布于各热带和温带海区,中国各海区夏、秋季节都有分布。性情温和。由于大量捕杀,数量锐减。

鲸鲨_鲸鲨 -概述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鲸鲨鲸鲨

“鲸鲨”这个名称是从鱼类生物学而来,换句话说,这表示鲸鲨的体型与鲸鱼一样庞大。因鲸鲨肉细腻的口感,因此又被称为豆腐鲨。

在1828年4月,鲸鲨首次被生物学家根据一只长4.6米,在南非桌湾被捕获的个体所确认。这条鲸鲨的特征在隔年由开普敦的英国陆军医生安祖鲁·史密斯(Andrew Smith)提出。

鲸鲨_鲸鲨 -形态特征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鲸鲨鲸鲨

鲸鲨,体呈圆柱状或稍纵扁,体侧隆嵴明显,头扁平而宽广。吻短。眼小,侧位,无瞬膜。喷水孔更小,位于眼后方。鳃裂特大,具独特之过滤构造,含横断每一鳃裂之薄板,另鳃弧上具许多角质滤耙,分成许多小枝,交叉成海绵状之滤器。口裂极大,前位,横向;口角具唇褶,无口鼻间沟。第一背鳍远大于第二背鳍,胸鳍特大,为稍窄之镰刀状;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大,基底亦相对;尾鳍叉形,上尾叉几比下尾叉长2倍,由上叶及下叶之中部、后部组成,下尾叉则由下叶前部突出而成。体呈灰褐色至蓝褐色,体侧散布许多白色斑点及横纹,而这些斑纹排列呈棋盘状。

鲸鲨通常体长在10米左右,最大个体体长达20米,体重10-15吨,为鱼类之冠。体延长粗大,每侧各具二显著皮嵴。口巨大,上下领具唇褶。宽达1.5米的嘴巴,包含了300-350排细小的牙齿。齿细小而多,圆锥形。鲤孔五个,宽大。鳃耙角质,分成许多小枝、结成过滤网状。背鳍两个,第二背鳍与臂鳍相对。体灰褐或青褐色,具有许多黄色斑点和垂直横纹。每只鲸鲨的斑点都是独特的,可以用来辨识不同的个体,也可以精准地判断鲸鲨的数量。

鲸鲨_鲸鲨 -分布范围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鲸鲨鲸鲨鲸鲨生活于暖温性大洋海区的中上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区,在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较为常见。鲸鲨栖息在热带与温带海域,分布大约在南北纬30度的范围内。鲸鲨主要是在远洋地区出没,而鲸鲨季节性的觅食活动偶尔会发生在几个沿岸地区,例如西澳大利亚的宁歌路珊瑚礁(NingalooReef)、洪都拉斯、菲律宾的董索与八打雁(Batangas)及坦桑尼亚的奔巴岛与桑吉巴。

雄性鲸鲨的活动范围比雌性更大,因为雌性鲸鲨比较偏好出现在特定的地点。

鲸鲨常出现在近海,不过也曾经在沿岸、潟湖、珊瑚礁与河口发现它们的踪影。人类也曾经在700米(2,300英尺)深的海域发现过鲸鲨。

鲸鲨_鲸鲨 -生活习性

习性

鲸鲨通常单独活动,除非在食物丰富的地区觅食,否则它们很少群聚在一起。

食物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鲸鲨鲸鲨

鲸鲨是滤食动物,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类、磷虾与小型的自游动物(如小型乌贼与脊椎动物)为食。它们的牙齿不是扮演觅食的功用,取而代之的是:鲸鲨吸进一口水,闭上嘴巴,然后从鳃来排出水。在嘴巴关闭与鳃盖打开之间的短暂期间,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鳃与咽喉的皮质鳞突(dermaldenticles)所困住。这个类似过滤器般的器官是鳃耙的独特变异,可以阻止任何大于2至3公厘的物体通过,液体则会被排出。任何被鳃条之间的过滤器官所阻塞的物体会被鲸鲨吞下去。鲸鲨曾被观察到“咳嗽”的行为,推测这是清理累积在鳃耙中的食物的方式。

鲸鲨依靠着嗅觉来攻击浮游生物或鱼类这些目标。鲸鲨在觅食时不需要向前游泳,它们经常被观察到上下摆动着来吸入与排出海水得到食物。

性情

虽然鲸鲨拥有巨大的身躯,但是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危害。它们经常被科学家用来教育社会大众,不是所有的鲨鱼都会“吃人”。实际上,鲸鲨的个性是相当温和的,也会与潜水人员嬉戏。有一项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鲸鲨会保持静止,将身体倒反来让潜水人员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潜水人员可以与这种巨大的鱼类一同游泳而不会遭受任何危险。

鲸鲨_鲸鲨 -繁殖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鲸鲨鲸鲨

鲸鲨是卵胎生的种类,曾有记录一尾怀孕的鲸鲨怀有超过300尾的胎仔,这有可能是软骨鱼类中(鲨鱼及魟)每胎孕子数最高的种类。尽管成熟的鲸鲨有不少被渔获的记录,但却很少发现怀孕的个体,由此推测鲸鲨是十分的晚熟,怀孕的机率很低。

鲸鲨会将卵留在身体内,直到幼鲨生长到40至60厘米后才释出体外,这表明幼鲨并非全部同时出生。雌鲨会将精液保存下来,然后在一段长期时间中稳定的繁殖出幼鲨。

生物学家认为鲸鲨会在三十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70至100年。

鲸鲨_鲸鲨 -饲养情况

鲸鲨是日本大阪海游馆吸引人的主要特色之一,而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在2005年时也饲养了3条鲸鲨。美国亚特兰大的乔治亚水族馆(Georgiaaquarium)饲养了4条鲸鲨(雌雄各两条),不过在2007年1月11日与1月13日时分别有1条雄鲨在馆内死亡。这2条死去的鲸鲨是在2006年6月3日时被安置在馆中的,当时是希望可以借此研究鲸鲨的生殖行为。

鲸鲨_鲸鲨 -保护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鲸鲨鲸鲨

鲸鲨几乎没有天敌,人类捕捞是其数量减少的1个原因。鲸鲨在几个季节性聚集的地区是水产业的目标之一。东南亚特别是台湾地区是鲸鲨主要捕捞区,捕捞上来的鲸鲨主要食用其肉质,有时也会将它的鳍割下以制作鱼翅。在其他地方虽然不是捕捞对象,但也会被误捕。

生物学家仍无法得知鲸鲨的数量,而鲸鲨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是濒危物种。菲律宾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关于鲸鲨的商业猎捕、贩卖、输入与输出活动,印度则在2001年5月禁止,从2003年开始,台湾将鲸鲨的捕捞数量限制在每年80尾。从2008年1月1日之后,则开始全面禁止这类商业活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鲸鲨(Rhincodon typus)属于易危(UV)等级。

根据华盛顿公约(CETIS)网站的数据显示,鲸鲨属于公约附录II所列物种。

鲸鲨_鲸鲨 -价值

食用价值

可食用、鲸鲨肉质细腻。

文化价值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鲸鲨央广科技消息,36岁的模特汉娜和32岁的曼西诺不在T台上炫耀身体曲线,却选择身着设计师的作品深入水下25英尺与世界上最大的鱼18吨的鲸鲨共舞。(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虽然体型更大,但是属于哺乳动物)

在越南宗教信仰中,鲸鲨被视为成神祇,并且被称为“CaOng”(有“鱼先生”(SirFish)的意思)。鲸鲨在墨西哥及大部分的中美地区因为它们身上的斑点形状,被称为“pezdama”或“domino”。因为鲸鲨经常有规律的出现在伯利兹堡礁(BelizeBarrierReef)靠近人心果群岛(SapodillaCayes)的海域,所以巴西人称它为“SapodillaTom”。鲸鲨在肯尼亚被称为“papashillingi”,这是因为肯尼亚人相信神将先令投掷在鲸鲨的身上,所以它们身上才有那样的斑点。“marokintana”是鲸鲨在马达加斯加的称呼,意为“众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称呼鲸鲨为“gegerlintang”,意为“背部拥有星星的鱼”。菲律宾人则称它们为“butanding”。[4]

鲸鲨_鲸鲨 -捕获记录

2012年10月20日,漳州东山渔民意外捕获2.5米长豆腐鲨,接到报警后的民警原本打算马上实施放生,但由于正值傍晚海水退潮,不利于放生,因此决定,等第二天涨潮时再实施放生。但21日凌晨2时左右,豆腐鲨已没有生命迹象。

2013年9月11日,山东日照再次打捞起两条鲨鱼,其中一条已经被肢解出售,价格未知,而另一条下落不明。水产加工作坊内工人将鲨鱼肢解成“豆腐块”,这种鲨鱼又名“金钱鲨”,号称最大的鱼类。

三 : 海王龙:海王龙-种属分类,海王龙-形态特征

海王龙(Tylosaurus)又名瘤龙、节龙,意为“有瘤的蜥蜴”,属于沧龙科海王龙亚科,是沧龙类的一类,是巨型的沧龙类。海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海洋中,以鱼类、海龟和长脖子的蛇颈龙类为食。是一种巨大的肉食性动物。海王龙虽然不是恐龙,但是,它们与恐龙在同一时期生活,并在大约同一时期灭绝,在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中灭绝。

海王龙_海王龙 -种属分类

海王龙属于沧龙类,是1种巨大的肉食性动物。它们是游泳健将,四肢变成桨状的鳍脚,头较大,具有长而尖的嘴,嘴里长满尖利的牙齿,颈部极短,身体细长,体长约10-15米,体重在10吨左右。尤为突出的是,是它们有一条约占身体长度二分之一的长形桨状大尾,是快速游泳的强力推进器。它们与现代巨蜥有接近亲缘关系,如其他沧龙类相同,海王龙是晚白垩纪的西部内陆海道中的优势掠食动物。

海王龙:海王龙-种属分类,海王龙-形态特征_海王龙海王龙各类图片

去许多年来,已有许多种海王龙被命名,但其中只有少数被科学家认为是有效种,包含:普氏海王龙(T. proriger),发现于堪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内布拉斯加州,年代为桑托阶到坎潘阶;Tylosaurus nepaeolicus发现于堪萨斯州,年代为桑托阶;Tylosaurus haumuriensis发现于新西兰,年代为坎潘阶;堪萨斯海王龙(T. kansasensis)发现于堪萨斯州,年代为晚康尼亚克阶。

海王龙的近亲海诺龙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与欧洲,体长超过12米。海王龙与海诺龙都属于海王龙亚科。Bell在1997年将海王龙亚科与扁掌龙亚科(板踝龙与扁掌龙)归类于罗赛尔龙亚科,罗赛尔龙亚科是个非正式的单系群。

海王龙_海王龙 -形态特征

海王龙的特征是延长、圆筒状的前上颌骨,可用来撞击、打昏猎物,也可用在物种内打斗。海王龙的的化石显示它们是凶猛的掠食者,从胃部发现相当多样化的食物,包括鱼类、滑齿龙、小型的沧龙类、蛇颈龙类、与无法飞行的潜水鸟类黄昏鸟。

在某些古环境中,海王龙似乎偏好浅水、近岸的环境,例如阿拉巴马州的Eutaw组与Mooreville白垩层;但在其他环境中,则较偏好深水环境,例如美国西部的尼奥布拉拉白垩层。

Russell在1967年将海王龙亚科定义为拥有以下特征:前上颌骨牙齿前方有大型喙、上颌骨与齿骨拥有12颗或以上的牙齿、后耳骨有个供的第5到7根脑神经经过的孔、基枕骨或基蝶骨没有供基底动脉通过的管道、方骨的蹬上突大,而且末端尖、上隅骨背侧边缘圆,而且成水平、荐前椎有29颗、后部尾椎的神经棘稍长,但并没有形成明显的鳍、脉弓并未固定至尾髓、四肢并没有形成平顺的表面。海王龙的荐前椎总长度短于荐后椎的总长度。

海王龙_海王龙 -生活习性

海王龙:海王龙-种属分类,海王龙-形态特征_海王龙海王龙

海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海洋中,以滑齿龙、海龟和长脖子的蛇颈龙类为食。一旦发现猎物,便猛追不舍,直到咬住为止。由于它们的游泳速度极快,即使是非常善于游泳的肉食性鱼类也难逃被捕食的厄运。

海王龙是古代海洋里最致命的猎手之一,几乎猎捕所有比它小的动物。用它强壮的下巴封住猎物的去路,下巴两侧有两排尖锐而呈锥形的牙齿。海王龙用长鼻子来定位猎物,猎物一旦进入它凶险的颌内就会被它整个儿吞下去。张嘴吞食猎物的时候,嘴里的两排牙齿让猎物无处可逃。和所有沧龙一样,海王龙长而有力的垂直扁平的尾巴推动它在水中游动,让它潜伏等待猎物。短浆状肢体帮助控制方向,细长的身体复盖有蜥蜴一样的鳞片。

海王龙以海鸟、滑齿龙,鲨鱼、海龟、菊石、鱼龙、薄片龙等和其他沧龙为食。堪萨斯州发现很多海王龙遗迹,这里曾经是1个宽阔海域,叫做西部内陆海道。

和其他掠食者一样,海王龙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几乎没有天敌,最大的威胁可能就是来自同类的竞争。为了争夺领地,海王龙可能会向同类发动进攻,而这种打斗往往是致命的。

海王龙_海王龙 -发现历史

海王龙:海王龙-种属分类,海王龙-形态特征_海王龙海王龙

就像发现其他化石的背景一样,发现海王龙时的早期历史相当地复杂,这段历史与发现海王龙的两位美国早期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以及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之间恶名昭彰的竞争对抗有关。在1869年,科普根据前一年在堪萨斯州西部所发现的零碎的头骨与3节脊椎骨,提议命名为Macrosaurus proriger。该化石现

在存放于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内。

仅仅在一年之后,科普重新更详细的描述该化石,而且归类于英国的沧龙类平齿蜥(Liodon)。然后在1872年,马什根据更完整的化石,命名了1个新的属Rhinosaurus,但是很快的这个名称被证实已经登记在案了。科普建议以Rhamposaurus来取代Rhinosaurus,不过这个名称也被证实被抢先使用。马休最后在1872年确立了海王龙(Tylosaurus)这个名称,来包括存放于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内的沧龙类化石,以及其他在堪萨斯州所发现更完整的化石。在1911年,C. D. Bunker在靠近堪萨斯州的华勒斯发现了1个巨大的物种T. proriger,这也是目前发现过最大的海王龙化石之一。自1911年以后它被展示在堪萨斯大学的自然史博物馆内。

海王龙:海王龙-种属分类,海王龙-形态特征_海王龙海王龙

在1918年,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H. Sternberg)发现1个海王龙化石的胃部区域,有个蛇颈龙类的化石。这个标本在20世纪以后位于史密森尼学会。虽然该化石

曾在1922年被简略地叙述,要直到2001才被重新研究。

注意这张海王龙头骨的早期照片,是由古生物学家乔治·史登柏格(George F. Sternberg)在收集与组装好化石后,于1926年所摄,化石是在堪萨斯州洛根郡的斯莫基希尔白垩层所发现的。后来史登柏格提供化石给史密森尼博物馆,而且写了一封信给查尔斯·吉尔摩(Charles Gilmore),里面包括了这张照片,科普早期的照片也存放在史登柏格博物馆,后来这个标本被标示为FHSM VP-3。

海王龙_海王龙 -大众文化

海王龙:海王龙-种属分类,海王龙-形态特征_海王龙T. proriger的鳞片

海王龙曾出现在BBC的电视节目《海底霸王》(Sea Monsters)。该节目介绍历史上7大致命海域,海王龙出现在白垩纪的单元中。

海王龙还出现在国家地理杂志的电视节目《海洋之兽:史前探险》(Sea Monsters: A Prehistoric Adventure),同样也被介绍为白垩纪的顶级掠食动物。

四 :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

鲸鲨(学名:Rhincodon typus):仅1科1属1种。身体庞大,全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尾柄具侧棱,尾鳍呈新月形,下叶短于上叶。如鲸鲨,有二背鳍,大小不同,胸鳍大,位于第三对鳃裂下,腹鳍小,尾鳍叉型,口宽,端位,鳃耙如海绵状。属大洋性鱼类。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每年五、六月洄游到中国北部湾。广布于各热带和温带海区,中国各海区夏、秋季节都有分布。性情温和。由于大量捕杀,数量锐减。

金钱鲨_鲸鲨 -概述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金钱鲨
鲸鲨

“鲸鲨”这个名称是从鱼类生物学而来,换句话说,这表示鲸鲨的体型与鲸鱼一样庞大。因鲸鲨肉细腻的口感,因此又被称为豆腐鲨。

[www.61k.com]在1828年4月,鲸鲨首次被生物学家根据一只长4.6米,在南非桌湾被捕获的个体所确认。这条鲸鲨的特征在隔年由开普敦的英国陆军医生安祖鲁·史密斯(Andrew Smith)提出。

金钱鲨_鲸鲨 -形态特征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金钱鲨
鲸鲨

鲸鲨,体呈圆柱状或稍纵扁,体侧隆嵴明显,头扁平而宽广。吻短。眼小,侧位,无瞬膜。喷水孔更小,位于眼后方。鳃裂特大,具独特之过滤构造,含横断每一鳃裂之薄板,另鳃弧上具许多角质滤耙,分成许多小枝,交叉成海绵状之滤器。口裂极大,前位,横向;口角具唇褶,无口鼻间沟。第一背鳍远大于第二背鳍,胸鳍特大,为稍窄之镰刀状;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大,基底亦相对;尾鳍叉形,上尾叉几比下尾叉长2倍,由上叶及下叶之中部、后部组成,下尾叉则由下叶前部突出而成。体呈灰褐色至蓝褐色,体侧散布许多白色斑点及横纹,而这些斑纹排列呈棋盘状。

鲸鲨通常体长在10米左右,最大个体体长达20米,体重10-15吨,为鱼类之冠。体延长粗大,每侧各具二显著皮嵴。口巨大,上下领具唇褶。宽达1.5米的嘴巴,包含了300-350排细小的牙齿。齿细小而多,圆锥形。鲤孔五个,宽大。鳃耙角质,分成许多小枝、结成过滤网状。背鳍两个,第二背鳍与臂鳍相对。体灰褐或青褐色,具有许多黄色斑点和垂直横纹。每只鲸鲨的斑点都是独特的,可以用来辨识不同的个体,也可以精准地判断鲸鲨的数量。

金钱鲨_鲸鲨 -分布范围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金钱鲨
鲸鲨鲸鲨生活于暖温性大洋海区的中上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区,在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南部较为常见。鲸鲨栖息在热带与温带海域,分布大约在南北纬30度的范围内。鲸鲨主要是在远洋地区出没,而鲸鲨季节性的觅食活动偶尔会发生在几个沿岸地区,例如西澳大利亚的宁歌路珊瑚礁(NingalooReef)、洪都拉斯、菲律宾的董索与八打雁(Batangas)及坦桑尼亚的奔巴岛与桑吉巴。

雄性鲸鲨的活动范围比雌性更大,因为雌性鲸鲨比较偏好出现在特定的地点。

鲸鲨常出现在近海,不过也曾经在沿岸、潟湖、珊瑚礁与河口发现它们的踪影。人类也曾经在700米(2,300英尺)深的海域发现过鲸鲨。

金钱鲨_鲸鲨 -生活习性

习性

鲸鲨通常单独活动,除非在食物丰富的地区觅食,否则它们很少群聚在一起。

食物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金钱鲨
鲸鲨

鲸鲨是滤食动物,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类、磷虾与小型的自游动物(如小型乌贼与脊椎动物)为食。它们的牙齿不是扮演觅食的功用,取而代之的是:鲸鲨吸进一口水,闭上嘴巴,然后从鳃来排出水。在嘴巴关闭与鳃盖打开之间的短暂期间,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鳃与咽喉的皮质鳞突(dermaldenticles)所困住。这个类似过滤器般的器官是鳃耙的独特变异,可以阻止任何大于2至3公厘的物体通过,液体则会被排出。任何被鳃条之间的过滤器官所阻塞的物体会被鲸鲨吞下去。鲸鲨曾被观察到“咳嗽”的行为,推测这是清理累积在鳃耙中的食物的方式。

鲸鲨依靠着嗅觉来攻击浮游生物或鱼类这些目标。鲸鲨在觅食时不需要向前游泳,它们经常被观察到上下摆动着来吸入与排出海水得到食物。

性情

虽然鲸鲨拥有巨大的身躯,但是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危害。它们经常被科学家用来教育社会大众,不是所有的鲨鱼都会“吃人”。实际上,鲸鲨的个性是相当温和的,也会与潜水人员嬉戏。有一项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鲸鲨会保持静止,将身体倒反来让潜水人员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潜水人员可以与这种巨大的鱼类一同游泳而不会遭受任何危险。

金钱鲨_鲸鲨 -繁殖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金钱鲨
鲸鲨

鲸鲨是卵胎生的种类,曾有记录一尾怀孕的鲸鲨怀有超过300尾的胎仔,这有可能是软骨鱼类中(鲨鱼及魟)每胎孕子数最高的种类。尽管成熟的鲸鲨有不少被渔获的记录,但却很少发现怀孕的个体,由此推测鲸鲨是十分的晚熟,怀孕的机率很低。

鲸鲨会将卵留在身体内,直到幼鲨生长到40至60厘米后才释出体外,这表明幼鲨并非全部同时出生。雌鲨会将精液保存下来,然后在一段长期时间中稳定的繁殖出幼鲨。

生物学家认为鲸鲨会在三十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70至100年。

金钱鲨_鲸鲨 -饲养情况

鲸鲨是日本大阪海游馆吸引人的主要特色之一,而冲绳美丽海水族馆在2005年时也饲养了3条鲸鲨。美国亚特兰大的乔治亚水族馆(Georgiaaquarium)饲养了4条鲸鲨(雌雄各两条),不过在2007年1月11日与1月13日时分别有1条雄鲨在馆内死亡。这2条死去的鲸鲨是在2006年6月3日时被安置在馆中的,当时是希望可以借此研究鲸鲨的生殖行为。

金钱鲨_鲸鲨 -保护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金钱鲨
鲸鲨

鲸鲨几乎没有天敌,人类捕捞是其数量减少的1个原因。鲸鲨在几个季节性聚集的地区是水产业的目标之一。东南亚特别是台湾地区是鲸鲨主要捕捞区,捕捞上来的鲸鲨主要食用其肉质,有时也会将它的鳍割下以制作鱼翅。在其他地方虽然不是捕捞对象,但也会被误捕。

生物学家仍无法得知鲸鲨的数量,而鲸鲨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是濒危物种。菲律宾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关于鲸鲨的商业猎捕、贩卖、输入与输出活动,印度则在2001年5月禁止,从2003年开始,台湾将鲸鲨的捕捞数量限制在每年80尾。从2008年1月1日之后,则开始全面禁止这类商业活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鲸鲨(Rhincodon typus)属于易危(UV)等级。

根据华盛顿公约(CETIS)网站的数据显示,鲸鲨属于公约附录II所列物种。

金钱鲨_鲸鲨 -价值

食用价值

可食用、鲸鲨肉质细腻。

文化价值

鲸鲨:鲸鲨-概述,鲸鲨-形态特征_金钱鲨
央广科技消息,36岁的模特汉娜和32岁的曼西诺不在T台上炫耀身体曲线,却选择身着设计师的作品深入水下25英尺与世界上最大的鱼18吨的鲸鲨共舞。(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虽然体型更大,但是属于哺乳动物)

在越南宗教信仰中,鲸鲨被视为成神祇,并且被称为“CaOng”(有“鱼先生”(SirFish)的意思)。鲸鲨在墨西哥及大部分的中美地区因为它们身上的斑点形状,被称为“pezdama”或“domino”。因为鲸鲨经常有规律的出现在伯利兹堡礁(BelizeBarrierReef)靠近人心果群岛(SapodillaCayes)的海域,所以巴西人称它为“SapodillaTom”。鲸鲨在肯尼亚被称为“papashillingi”,这是因为肯尼亚人相信神将先令投掷在鲸鲨的身上,所以它们身上才有那样的斑点。“marokintana”是鲸鲨在马达加斯加的称呼,意为“众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称呼鲸鲨为“gegerlintang”,意为“背部拥有星星的鱼”。菲律宾人则称它们为“butanding”。[4]

金钱鲨_鲸鲨 -捕获记录

2012年10月20日,漳州东山渔民意外捕获2.5米长豆腐鲨,接到报警后的民警原本打算马上实施放生,但由于正值傍晚海水退潮,不利于放生,因此决定,等第二天涨潮时再实施放生。但21日凌晨2时左右,豆腐鲨已没有生命迹象。

2013年9月11日,山东日照再次打捞起两条鲨鱼,其中一条已经被肢解出售,价格未知,而另一条下落不明。水产加工作坊内工人将鲨鱼肢解成“豆腐块”,这种鲨鱼又名“金钱鲨”,号称最大的鱼类。

本文标题:形态特征-楠木:楠木-简介,楠木-形态特征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93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