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格——最高的学位双语阅读-双语散文: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双语散文

一 : 双语散文: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翻译备注: “大写” 在这里的意思是有品格, 做人堂堂正正)
Many years ago, a young man learning cello went to Casals, the greatest cellist in the 20th century, for advice: how can I become an excellent cellist? Seeing such an ambitious young man standing in front, Casals answered emotionally: you should first learn to be an excellent and good-virtue man, then learn to be an excellent and good-virtue musician, and finally become an excellent and good-virtue cellist.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对老人回答中所透露出的含义理解不多。然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随着采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便越印越深。
When I first learnt this story, I was still too young to interpret the essence of Casals’ remarks. But now, with my treating with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my work, his remark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ressive in my mind.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When I interviewed Ji Xianlin, a renowned professor in Peking University, he told me one of his true stories. In the autumn of one year, a new semester began and a student from other province was carrying tons of luggage on campus. After a while, he felt very tired and put his luggage by the road. At that moment, an old man was walking towards him. The student asked the old man to help him take care of his luggage for a while and he went to deal with the admission formalities. The old man promised without the least hesitation. After almost one hour, the student came back and saw the old man still keeping an eye on his luggage responsibly. He thanked the old man sincerely and they parted later. After several days, the school was hold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the student astonishingly found that the vice-presi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Ji Xianlin, was exactly the old man who helped him take care of his luggage!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后来,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她: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老年病人的状况。
I cannot imagine how the student felt at that time, but for myself, after hearing this story, I strongly felt that good personality is the highest degree in our lives. Later, I had the chance to interview the almost century-old famous writer in China, Bing Xin. I asked her, “What is the greatest concern you are having now?” She gave me a simple but deeply touching answ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ick old people.”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五.四运动”中走上文学之路的老人,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At that time, Bing Xin was approaching the end of life, but this old lady, who had been working hard in literature writing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e first anti-imperialist, cultur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 taking place on May 4th, 1919), had not reduced the least of her love and concern towards the people. What a great virtue it is!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然而她这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Bing Xin was not physically sound, but she set herself as an example by composing numerous real moving stories that are diffusing fragrance of love, leaving us a grand profile after she went to the Heaven.

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这些世纪老人身上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延续下去呢?
If you have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those old people who have gone through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r who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is movement, you will perceive that history and tradition are very close to us indeed. Those sparking virtues and personalities embodied by these people should be well worth our learning and inheriting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不久前,我在北大又听到一个有关季先生的清新而感人的新故事。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Before long, I heard another fresh and touching story about Ji Xianlin in Peking University. A group of freshmen made an appointment to visit Ji. But when they got Ji’s house, they felt worried that their visit might disturb his work. Finally, all of them used a bamboo stick to write their best wishes to Ji on the ground by the door and then left satisfactorily.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What a beautiful picture it is! Not far from Ji’s home is the famous Weiming Lake in 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 Boya Pagoda standing by the lake was mirrored by the water. Those wishes from students also reflected the grand profile of Ji embedded in students’ hearts.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像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不免有些担心:这样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于是,“渴望老年”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60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Having heard so many stories like this, I just feel I am like a balloon, which is seemingly flying high but is actually upheld by the cloud, and which is seemingly “full” but actually very “empty”. Then I could not help feeling concerned: how can I go better in the long way of my life in the future? Then I would no longer yearn for getting old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but yearn for learning all the virtues and great personalities in those great minds. So now, I think I have a fa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asals’ remarks. For me, how can I become a super host in CCTV? The answer echoing in my heart is: you should first learn to be an excellent and good-virtue man, then learn to be an excellent and good-virtue journalist, and finally become an excellent and good-virtue host of TV programs!

(作者: 白岩松 译者: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赖小琪)

二 : 阅读。人格——最高的学位白岩松⑴很多很多年以前,

阅读。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⑴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⑵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⑸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⑹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是关心的是什么?
⑺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⑻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⑼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⑽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⑾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
1.从全文来看,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合理想象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季老时的心情,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读全文,仿照卡萨尔斯的回答,在第⑾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第二个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本文形象地诠释了作者对“到底怎样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问题的深刻见解,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到底应该怎样做人”的道理。
B.世纪老人冰心的回答“简单而感人”的原因是她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直到接近人生的终点,仍然牵挂着芸芸众生。
C.第⑻段中,“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一句是说“五四”运动和世纪老人尽管都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五四”的钟声仍在耳畔回响,血的教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反思自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第⑽段中,“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一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学术界热衷功名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E.全文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富有哲理,既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又体现了作者对“人格魅力”的深刻挖掘和充分肯定,有较强的感染力。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追求崇高的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2.一是惊讶,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预料;二是惭愧,自己耽搁了季老的宝贵时间,只是礼节性地道声谢,感到内疚;三是赞叹,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3.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4.一方面与前文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季老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巧妙地证明了季老的人格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赢得了更多的人的尊重;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5.C、D
(意思对即可)


考点:

考点名称:记叙文阅读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三 : 阅读。人格——最高的学位白岩松⑴很多很多年以前,

阅读。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⑴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⑵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⑷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⑸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⑹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是关心的是什么?
⑺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⑻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⑼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⑽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⑾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
1.从全文来看,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合理想象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季老时的心情,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读全文,仿照卡萨尔斯的回答,在第⑾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第二个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本文形象地诠释了作者对“到底怎样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问题的深刻见解,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到底应该怎样做人”的道理。
B.世纪老人冰心的回答“简单而感人”的原因是她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直到接近人生的终点,仍然牵挂着芸芸众生。
C.第⑻段中,“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一句是说“五四”运动和世纪老人尽管都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五四”的钟声仍在耳畔回响,血的教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反思自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第⑽段中,“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一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学术界热衷功名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E.全文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富有哲理,既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又体现了作者对“人格魅力”的深刻挖掘和充分肯定,有较强的感染力。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追求崇高的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2.一是惊讶,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预料;二是惭愧,自己耽搁了季老的宝贵时间,只是礼节性地道声谢,感到内疚;三是赞叹,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3.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4.一方面与前文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季老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巧妙地证明了季老的人格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赢得了更多的人的尊重;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5.C、D
(意思对即可)


考点:

考点名称:记叙文阅读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本文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双语阅读-双语散文: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60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