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经济学原理曼昆-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工作经验

一 :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电子书下载

曼昆, 经济学, 原理, 电子书, 下载

本帖最后由 weiming 于 2009-11-18 00:52 编辑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电子书下载

【致教师】

我生长在一个经常在饭桌上讨论政治问题的家庭中。对解决社会问题各种方法的拥护与反对引起了热烈的争论。但在学校里,我被科学所吸引。政治问题看来是模糊的、不连贯的和主观的,而科学是分析的、系统的和客观的。当政治争论喋喋不休地进行时,科学取得了进步。

大学一年级的经济学原理课程使我看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经济学结合了政治学和科学的优点。它是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它的主题是社会的——人们如何选择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相互交易,但它以科学的冷静来研究这个主题。通过把科学方法引人政治问题,经济学力图对所有社会面临的基本挑战作出推动。

我写这本书的动机是希望把我第一次学习经济学课程时的兴奋的感觉传递给读者。经济学是门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些知识便能发挥很大作用的学科(学习物理学或日语之类的课程就不能这样说)经济学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思考世界,其中许多内容可以在一两个学期内学完。本书的目的是把这种思维方式尽可能广泛地传达给听众,并使读者能够理解他们周围的许多事情。

我坚定地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经济学所提供的基本思想。普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世界,以便使他们成为好公民一一经济学的学习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一样是服务于这个目的的。因此,写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和职责。这也是经济学家得以促进ZF更健全、未来更繁荣的一种方法。正如伟大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所指出的:“如果我能写一国的经济学教科书,我就不管谁制定该国的法律或者准起草高深的条约。”

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教导说,资源是稀缺的,但很少有教科书的作者想到,学生的时间也是这些稀缺资源之一。我力求避免那些干扰学生关键课程的无用修饰与冗长细节来尊重时间的稀缺。我希望这本书写得恰如其名(经济学原理》的“原理”二字。

为了提炼出经济学的精华我必须考虑,对学习入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努力把自己放在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我的目标是强调学生应该,而且也会发现经济学中有兴趣的内容。

本书把较多篇幅用于应用于政策,而把较少篇幅用于正规的经济理论。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第四到第六章市场供求理论的内容之后,在第七到第九章中就可以直接用这些工具去考虑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自由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赋税如何干扰市场机制?谁是国际贸易的赢家和输家?这些问题与学生听新闻和来自他们生活中的关注与兴趣相辅相成。

在全书中我尽可能经常地回到应用与政策问题。大部分章节容纳了说明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案例研究”的内容。此外“新闻摘录”栏提供了报纸摘录,说明经济学思想如何解释社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我的希望是,学生在学完人门的经济学课程之后,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更有见解地思考新闻故事。

本书涵盖了作为经济学人门课程所需要的中心的所有题目,但这些题目并没有总按传统的顺序安排。了解书中的内容需要迅速地浏览全书的题目。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引导学生进入经济学家的世界观。本章预先介绍了在整个经济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重要思想,例如机会成本、边际决策、激励的作用、贸易的收益,以及市场配置的效率。在全书中,我经常提到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以提醒学生,这些原理是大多数经济分析的基础。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考察了经济学家如何研究他们的研究领域。本章讨论了假设在形成理论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经济模型的概念。本章还讨论了经济学家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本章的附录简单复习了如何使用图形,以及图形如何被误用。

第三章“相互依赖性与贸易的好处”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个人要与其邻居贸易,以及为什么一个国家要与其他国家贸易。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市场力量如何协调经济中发生的许多个人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的。作为这种分析的出发点,学生在本章中知道了为什么专业化、相互依赖和贸易会有利于每一个人。

以下三章介绍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工具。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提出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的概念。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介绍了弹性的概念,并用它分析三个不同市场上的事件。第六章“供给、需求与ZF政策”用这些工具来考察租金控制和最低工资法这类价格控制,以及税收归宿。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扩大了供求分析。本章从提出消费者支付意愿和需求曲线之间的联系以及生产者生产成本和供给曲线之间的联系开始,然后说明市场均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因此,在本书中学生较早地了解到市场配置的效率。

以下两章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运用到政策问题中。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说明为什么税收引起无谓损失。以及是什么决定这种损失的大小。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考虑了谁从国际贸易中受益。谁受损,并提出了有关保护主义政策的争论。

在考察了为什么市场配置通常是合意的以后,本书又考虑ZF有时可以如何改善市场配置。第十章“外部性”解释了污染这类外部效应如何会使市场结果无效率。本章还讨论了这些无效率可能的公共与私人解决方法。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考虑了当国防这类物品没有市场价格时产半的无效率。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描述了ZF如何筹集支付公共物品所必须的收入。本章提出了美国税制的制度背景,然后讨论了效率和平等目标如何在税制设计中起作用。

以下五章考察了企业行为和行业组织。第十三章“生产成本”讨论了包括在企业成本中的内容,并介绍了成本曲线。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分析了价格接受企业的行为,并得出了市场供给曲线。第十五章“垄断”讨论了作为市场上推一卖者的企业的行为。本章还讨论了垄断定价的无效率、可能的政策反应,以及垄断者实行价格歧视的努力。第十六章“寡头”包括只有几家卖者的市场,并把因犯的两难处境作为解释战略相互作用的模型。第十七章“垄断竞争”考察有许多提供相似而不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行为。本章还讨论了有关广告效果的争论。

以下三章提出了与劳动市场相关的问题。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强调了要素价格与边际生产率之间的联系。第十九章“收入与歧视”讨论了均衡工资的决定因素,包括补偿性工资差别、人力资本和歧视。第二十章“收入分配”考察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程度,关于ZF在改变收入分配中的不同观点,以及旨在帮助社会最贫困成员的各种政策。

第二十章“消费者选择理论”用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了个人决策:它包括了比本书其他部分略高深点的内容。

从第二十二章开始,本书转向宏观经济学问题。这部分内容从衡量问题开始。第二十二章“国民收入的衡量”讨论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帐户相关的统计数字的含义。第二十三章‘’生活费用的衡量”讨论消费物价指数的衡量与运用。

以下三章描述了在工资与物价有伸缩性的长期中实际经济的行为。第二十四章“生产与增长”考察不同时期与国家生活水平差别巨大的决定因素。第二十五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讨论了我们经济中的各种金融机构,并考察了这些机构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第二十六章“自然失业率”考虑失业率的长期决定因素,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的作用,以及寻找工作的影响。

在讨论了实际经济的长期行为之后,本书转向货币与物价的长期行为。第二十七章“货币制度”介绍了经济学家的货币概念以及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量中的作用。第二十八章“通货膨胀:原因与成本”提出了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并讨论了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以下两章提出了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九章“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解释了储蓄、投资与贸易金额之间的关系。名义和实际汇率之间的区别,以及购买力平价理论。第三十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提出了古典的国际物品与资本流动模型。这个模型说明了各种问题,包括预算赤并与贸易赤字之间的联系,以及贸易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

在第二十四章到第三十章中充分论述了长期经济理论之后,本书把注意力转向解释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第三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从关于经济周期的一些事实开始,并介绍了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第三十二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解释了决策者如何可以用他们掌握的工具来移动总需求曲线。第三十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控制总需求的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本章考察了为什么这种交替关系存在于短期中,为什么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移动,以及为什么在长期中不存在。

本书的结论是第三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这最后一章考虑决策者面临的五个争论问题:在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中政策积极主义的适当程度,在运用货币政策中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选择,实现零通货膨胀的合意性,平衡ZF预算的重要性,以及为了激励储蓄进行税收改革的需要。对每个问题,本章都提出了争论双方的观点,并鼓励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习工具

◎各章对象 每章都从列出该章的主要对象开始,以使学生对该章的主要问题有所认识。每章列出的问题都简明扼要,以便帮助学生集中注意该章的四五个关键结论。

◎案例研究 只有在经济理论能运用于解释实际事件与政策时,它才是有用而令人感兴趣的。因此,本书包含了运用所提出理论的大量案例研究。

◎新闻摘录栏 学习经济学的一个好处是,它给学生一个新的角度,并可以更好地理翩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为了突出这种好处,本书收入了选自许多报纸文章的摘录。这些文章与我的简单介绍一起说明了可以如何运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其中一些文章是著名经济学家所写的专栏文章。

◎参考资料栏 这个栏目为你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内容。其中一些是回顾经济思想史,另一些是弄清楚技术性的难题,还有的是讨论一些补充性题目。

◎关键概念的定义 当在各章中介绍关键概念时,用黑体字标出这些概念。此外,在页旁注出它的定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与复习这些内容。

◎即问即答 在每个主要部分之后,都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即问即答,以检验他们对刚刚学过的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不能轻松地回答这此题,他们就应该停下来,并在继续学习之前再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每章的内容提要 各章都以简单的内容提要结束,内容提要是要提示学生刚刚学过的最重要的结论。

◎关键概念清单 在每章结束时的关键概念清单使学生能测验一下自己对所介绍的新术语的理解程度。

◎复习题 每章结束时有检验本章主要结论的复习题。学生在学完一章时可

以用这些复习题来考核自己的理解程度。

◎问题与应用 每章还包含有让学生运用他们学过的内容的各种问题与应用。

收藏 分享 0

0

0





回复 引用

 

weiming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weiming 当前离线

UID

26

帖子

296

精华

0

积分

475

金钱

179

文采

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10

最后登录

2010-10-16





讲师



2#

  发表于 2009-11-18 00:53 | 只看该作者

【致学生】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为什么你应该从事经济学的学习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学习经济学有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起你的好奇心。为什么在纽约市找公寓如此困难?为什么如果旅客停留周六一个晚上,航空公司对往返机票的收费就要低?为什么吉姆·凯瑞作为电影明显得到的报酬如此之高?为什么许多非洲国家的生活水平如此低劣?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高,而另一些国家物价稳定?为什么在一些年纷找工作容易,而在另一些年份困难?这些问题恰恰是经济学课程可以帮助你回答的一些问题

学习经济学的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学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要作出许多经济决策。当你是学生时,你要决定在学校学习多少年。一旦你参加了工作,你要决定把多少收人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以及把你的多少储蓄用于投资。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管理一家小企业或一个大公司,而且你要决定对你的产品收取多高的价格。以后各章提出的观点将使你对如何最好地作出这些决策有一个新角度。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给你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

学习经济学的第三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加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帮助选择指导社会配置资源的政策。当决定支持哪一种政策时,你会发现自己提出了各种经济学问题:与不同形式税赋相关的负担是多少?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的影响是什么?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ZF的预算赤字如何影响经济?这些问题以及类似的问题总是在市政机关、州长办公室和白宫决策者的心中牵挂着。

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适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无论以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或坐在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中,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N·格里高利·曼尼

1997年8月

回复 引用

TOP

weiming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weiming 当前离线

UID

26

帖子

296

精华

0

积分

475

金钱

179

文采

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10

最后登录

2010-10-16





讲师



3#

  发表于 2009-11-18 00:54 | 只看该作者

本书原著是美国Dryden出版社悬赏140万美元征集经济学教科书的中标作品,事实证明它的第一版无疑是最成功的,本书以其辉煌的市场业绩回报了他的同胞们的信任:在它面世以来的两年之间仅其英文版销量便达到25万册,而且被绝大多数英国大学采用作为基础经济学教科书,包括世界经济学研究的重阵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

理工大学等。同时本书已被翻译成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和西班牙语,成为风靡全球的经济学教科书。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经济问题的世界中,需要了解一点现代经济学的知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接受专业经济学的训练。这就要求大经济学家们能写出受公众欢迎的入门读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经济学基本原理。这也正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原理》抓往了经济学中最核心

的基本思想,紧紧围绕这些思想来介绍经济学。这就是本书的“简明性”。不仅如此,本书也实现了经济学向生活的回归,曼昆力图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强化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的运用,使读者读来兴趣盎然,在轻松的享受中学到了经济学。本书的出版获得了巨大的轰动。英国《经济学人》盛赞该书为“完美无缺的”,而即使平素挑剔的教

授们如密歇根大学经济系主任杰夫·米伦等也喜形于色地赞叹本书“太棒了”。

本书作者格列高里·曼昆,29岁时就被美国哈佛大学聘为经济学终身正教授。同时还兼任国民经济研究局货币银行部主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顾问等社会职务。和其它两本在中国流行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相比,曼昆是在理性预期革命之后的新一代杰出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然而,作为第

一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保罗·萨缪尔森,他的著作被理性预期主义者指责为缺乏微观基础;相反,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则是一位微观经济学家。曼昆和其他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的主要贡献就是通过使用理性预期的框架体系为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提供了微观基础。

曼昆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著作经常见诸于学术刊物和主流媒体上。他甚至定期为“财富杂志”撰写专栏。值得一提的是:曼昆教授所撰写的《宏观经济学》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教科书。他的作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他对经济学的天才理解与使经济学走向生活的努力,也使他在经济学界以及普通大众之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曼昆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并不妨碍他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他曾于1991年被授予加尔布雷思教育奖并获得纪念莱文森教育奖。他随和的个人作风给哈佛相当严肃的师生关系吹进了一缕新风,使他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曾有学生装着曼昆的样子说:“什么都不重要,只有评终身教授重要”,曼昆一再声明他并不介意这种小品,

但是他认为并不是什么都不重要,相反作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却太重要了。他的发自肺腑的这番话令很多学生获益匪浅。有相当多的学生都秉承了老师的教诲,以改善民为生己任。

回复 引用

TOP

weiming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weiming 当前离线

UID

26

帖子

296

精华

0

积分

475

金钱

179

文采

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10

最后登录

2010-10-16





讲师



4#

  发表于 2009-11-18 00:5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在本章中你将—

·知道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配置

·考察人们面临的一些交替关系

·知道机会成本的含义

·懂得在作出决策时如何运用边际推理

·讨论激励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考虑为什么人们或国家之间的交易可以使各方受益

·讨论为什么市场是一种良好的、但并不是完善的资源配置方式

·了解是什么因素决定着整体经济中的某些趋势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乍一看,这个来源似乎有点奇特。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它必须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块甜点?谁有权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以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和家庭一样,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谁做这些工作。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另一些人做衣服,还有一些人设计电脑软件。一旦社会分配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土豆,谁将开法拉利跑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如一个家庭不能给每个成员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水平的生活。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惟一的中央计划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的。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什么,储蓄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例如,经济学家探讨一种物品众多的买者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该物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最后,经济学家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虽然经济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用几个中心思想把这个领域统一起来。在本章的其余部分,我们将叙述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即使你开始时完全不懂这些原理,或者如果你觉得它们并不能使你完全信服,也不必担心。在以后各章中,我们将更充分地揭示这些思想。这里介绍的十大原理只是要让你了解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概况。

回复 引用

TOP

weiming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weiming 当前离线

UID

26

帖子

296

精华

0

积分

475

金钱

179

文采

0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10

最后登录

2010-10-16





讲师



5#

   发表于 2009-11-18 00:55 | 只看该作者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矶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我们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结果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fficienc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quit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ZF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此类政策,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ZF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的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ZF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ZF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费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住宿费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涉及到灰色阴影。当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时,你面临的决策不是在快餐或猪排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或一天学习24个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一小时复习功课而不看电视。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

例如,假设你向一位朋友请教,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他给你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你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你的决策。你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做出这种决策,你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利益(一生的更高工资和学习的全面享受)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学费及你上学时放弃的工资)。通过比较这种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你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另一个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 200,即500美元。马上就会有人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但实际上,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正如这些例子所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1.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利益也高了。正如你将看到的,价格对市场上—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市场—买者与卖者行为的影响对了解市场如何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公共决策者决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它还鼓励人们坐公共汽车,而不是自己开车,并鼓励人们在离自己住的近的地方工作。如果税收足够大,人们就会开始驾驶电动汽车。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他们就会以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束。

例如,考虑一下有关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今天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但50年前并不是这样。20世纪6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Ralph Nader)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

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一个人系上安全带时,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因为这项法律还通过改变激励而影响了行为。相关的行为是司机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司机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

当提高安全程度的利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例如,人们在道路有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这并不奇怪。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一个司机的成本-利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司机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换言之,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利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一样—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更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但(与司机不同)没有得到增加的保护的利益。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但是,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在1975年的一项研究中说明了汽车安全法实际上有许多这类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佩兹曼对汽车安全的分析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一个例子。经济学家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没有人对汽油税高的欧洲比汽油税低的美国开车的人少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即问即答:列出并简要解释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二 :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选择

1.经济学并不是教人家如何赚钱的,但它可以教你如何选择,而正确的选择时让你赚到大钱的前提。

2.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对资源的用途必须做出选择。对于个人的时间资源而言,如果你选择了休闲,你就不

3.能获得工作带来的收入,从而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总之,人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原理二: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可能收益——机会成本

1.机会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即没有被选中的方案的价值。

2.一段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你必须为此做出你的选择。

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取鱼,那么对于鱼的价值而言,它实际上就等于个人为获得鱼而付出的成本,这种成

本可以用个人为获得鱼而放弃的熊掌来衡量。

原理三: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边际

1.边际是用来描述一个微小增量的术语,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

2.理性的人应该考虑选择点:追加的成本至少能被追加的收益所覆盖,即选择点为“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时。

3.在现实生活中边际分析并不能成为我们所有决定的依据,因为理性人假设和效用的量化是很难实现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

1.人们做出选择时会考虑边际量处的成本和收益,那么这时如果成本和收益中有任何一个发生变动或者两者都发

生变动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行为会对这种变动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改变人们的激励,而同时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比较优势

1.贸易就是指自愿的商品或服务交换。

2.贸易经济则是指通过商品及服务的流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

3.贸易的好处体现在比较优势上而不是绝对优势上。

4.如果相互的贸易已经不能使得双方的福利在增加,那么贸易获得的收益就已经实现最大化了。

5.在家庭分工中,尽管男人也可以做家务,甚至有些男人在做家务方面比女人更好,更有绝对优势,但是从比较

优势上来说,男人却更适合做外部工作,女人更适合呆在家里。

6.从本质上来说,比较优势是由机会成本的大小决定的。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看不见的手

1.看不见的手就是一种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不断变化来调节市场中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2.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或卖家都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中介。

3.卖家或是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法,从而使市场上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

供给,保持市场的均衡。

4.市场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基于“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压力驱使人人都会更加努

力,从而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也就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5.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会失灵,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干预

1.如果市场一切运作正常,政府就不会也不应该对市场进行干预。

2.市场不能解决掉的问题(市场失灵):外部性问题(正的外部性的问题和负的外部性的问题)、垄断、公共产品。

3.市场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政府应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计划等各种手段对市场失灵进行弥补。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

1.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一个工人在1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差别。

2.一国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它的人均收入的增长率。

3.生产率不等于一切,但长期看它几乎意味着一切。

4.国家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最终归因于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就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2.货币供给变动会影响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

3.各国都是用纸币来执行贵金属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4.如果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超过了发行的纸币所标明的价值量,纸币的价值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5.温和的通货膨胀还是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的。

6.只有恶性的通货膨胀才会产生种种不利影响。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就短期来说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间存在“权衡取舍”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可以解决失业率。

三 :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也是一位高产学者,著作颇丰。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经济学界所称赞。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基本经济理论,也构成了《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的主要框架。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研究如何理性决策的学科。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人”,“理性人”追求如何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与“自私人”不同,“自私人”追求利己主义,而“理性人”可能利己,也可能利他。理解一些经济学理论,有助于帮助我们摆脱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囚徒困境”。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资源具有稀缺性,人们不得不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最优化自己的选择,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用,这种选择也就是权衡取舍。权衡取舍的根源就是资源的稀缺。比如人们在收入水平的约束下消费各种商品,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然而此时消费者就不得不面临权衡取舍,这种权衡取舍依赖于消费者对该两种商品的偏好,通常表现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所以,作出决策就是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虽然有时这种成本不是很明显。这一原理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概念。人们在社会中活动,时刻面临着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可能很小,比如你选择学习知识,而不是选择睡觉,此时的机会成本就是你选择睡觉所能带给你的效用。有时这种成本也可能很大,比如你选择大学毕业后选择考取研究生学位,准备继续深造,而不是选择毕业后选择去工作,此时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去工作所能带来的各种收益,如工资收入,工作经验等。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

“边际”原本是以数学概念,衡量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动的关系。直到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边际理论才逐渐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广泛吸取,马歇尔将边际学派理论改造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完成了经济学的第二次大综合。理解边际这一概念,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沙漠中的水资源。一个人行走在沙漠中,口渴难耐,这是前面出现一片绿洲,有大量的水可以饮用。当这个人喝第一口水是,这口水带给他的效用是最大的,挽救了他的生命,随着不断的饮用,水带给这个人的效用逐渐下降,当这个人觉得喝水能使自己身体不适时,继续饮用所带来的效用是负值,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如果这个人是理性人,他应该考虑边际变量,直到喝水带给自己的效用为零时,此时应停止继续喝水,而不是一直喝下去。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的行为会收到预期收益的影响,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奖金”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当然,“惩罚”也是一种手段,只不过这种手段是“坏的”激励。当老板给员工发年终奖金时,员工会对这种激励作出积极的反应,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也是一种积极

的激励。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论述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分工和专业化能够提高每个人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进国民福利。但是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出现了面包师只能生产面包,打铁匠只能生产铁具,他们所需的其他的生活资料不能自给自足。正是有了贸易,面包师可以用面包去交换自己所需的铁器,打铁匠也可以用自己的铁器去交换自己需要的面包。这一切都是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导着。打铁匠能够吃到面包师的面包,并不是出于面包师的恩惠。通过交换,每个人的福利得到改善。在国际贸易中也是如此,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同样解释了贸易可以改善每个人的状况。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张维迎教授认为,价格,利润,企业家构成的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市场经济确实有不少弊病,最大的弊病就是“当你享受到它的好处时,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时,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哪里。”市场中的主体在“看不见的手”的主导下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而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市场经济虽然会存在失灵,但总体上它是利大于弊,政府的作用就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比如在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政府很好的弥补的市场的缺陷。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成果。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各种缺陷。当价格引导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均衡时,市场失灵便会发生。此时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却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比如在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政府很好的弥补的市场不能有效生产的的缺陷。比如修路,富人愿意出一些费用,而穷人不愿意出这些应承担费用,此时如果富人出钱修路,就会存在穷人搭便车的现象,这时富人便不会选择继续修路。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共物品就是“国防”的供给,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提供强大的国防。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斯密在《国富论》中同样论述了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生产率水平。马克思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为充裕的社会,人们可以按需所得, 实行各尽所能。而这种社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 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可以创造大量的物品和劳务,才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货币作为一种媒介,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在理想状态下,货币发行的增长率应该不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同步。2008年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推行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计划,流通中的货币量远远不止四万亿。由于货币超发和货币时滞的影响,中国在2009年—2012年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凯恩斯认为,消除或降低失业率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增加投资,或者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私人部门进行投资,从而刺激生产,扩大总需求。生产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有助于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利于降低失业率。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果运用不当,导致货币超发,就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短期的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

点。

由此可见,经济学十大原理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微观个体,也涉及到宏观调控,其运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完美的,自亚当·斯密以来,有关市场经济的整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张维迎教授倡导经济学家的职责之一就是捍卫市场经济,曼昆作为当今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所提出的市场经济理论,严厉的抨击了反市场经济言论,很好的捍卫了市场经济。

当然,曼昆所提出的十大原理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假设是根本做不到的。但不能因此否认曼昆所提出的理论,它对指导人们的行为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标题:经济学原理曼昆-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电子书下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51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