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磷脂的作用-医用化学/磷脂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大豆卵磷脂的作用

一 : 医用化学/磷脂

医用化学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

类脂

磷脂

糖脂

甾族化合物


医用化学目录

磷脂是含磷的类脂化合物,广泛地分布在动植物中,是细胞原生质的固定组成成分。[www.61k.com)磷脂主要存在于脑、神经组织、骨髓、心、肝及肾等器官中。蛋黄、植物种子、胚芽及大豆中都含有丰富的磷脂。最常见的磷脂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神经鞘磷脂。它们的构造与油脂相似,但组成较为复杂。它们的水解产物有醇(甘油或其它醇)、脂肪酸、磷酸和含氮的有机碱。

(一)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纯的磷脂酰胆碱是吸水性的白色蜡状物,在空气中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变为黄色或棕色。磷脂酰胆碱不溶于水及丙酮,易溶于乙醚、乙醇及氯仿中。磷脂酰胆碱在脑、神经组织、肝脏、肾上腺及红细胞中含量较多,蛋黄中含量特多(约占8%-10%),所以叫做卵磷脂。

磷脂酰胆碱根据磷酸与甘油连接位置的不同,有α-及β-两种异构体,自然界的磷脂酰胆碱是α型的。磷酯酰胆碱中与磷酸相结合的含氮有机碱是胆碱。磷脂酰胆碱分子中,甘油部分的β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因而有D型和L型两种构型。自然界存在的是L型的。

磷脂 医用化学/磷脂

自然界的磷脂酰胆碱是几种磷脂酰胆碱的混合物,主要是组分中的脂肪酸不同,经水解后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常见于磷脂酰胆碱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物四烯酸等。某些毒蛇的毒汁中含有一种磷脂酶,能使β位脂肪酰基水解脱落,生成溶血磷脂酰胆碱,从而破坏了细胞膜,引起溶血。

(二)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在脑组织中含量甚多,故又称脑磷脂。它和磷脂酰胆碱并存于机体各组织及器官中,它的构造和理化性质均与磷脂酰胆碱相似,只是在磷脂酰乙醇胺中,与磷酸结合的是胆胺(HO=CH2-CH2-NH2)。

磷脂 医用化学/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性质与磷脂酰胆碱相似,也不稳定,易吸收水分,在空气中氧化成棕黑色。磷脂酰乙醇胺能溶于乙醚,但难溶于乙醇,这是与磷脂酰胆碱在溶解性方面的不同点。

磷脂酰乙醇胺与血液凝固有关。凝血激酶是由磷脂酰乙醇胺与蛋白质组成的,它存在于血小板内,能促使血液凝固。

(三)神经鞘磷脂(鞘磷脂)

脑和神经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鞘磷脂,脾、肝及其它组织中含量较少。鞘磷脂的组成和结构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不同,其分子中不含甘油部分,而是含有一个长链的不饱醇——鞘氨醇。1mol鞘磷脂完全水解后,可得到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各1mol。

磷脂 医用化学/磷脂

鞘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连接在鞘氨醇的氨基上,磷酸以酯的形式与鞘氨醇及胆碱相结合。

磷脂 医用化学/磷脂

鞘磷脂是无色晶体,在光的作用下或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比较稳定,不溶于丙酮及乙醚,而溶于热乙醇中。

医用化学/磷脂:参看

磷脂

二 : 磷脂在人体中的作用

磷脂(Phospholipid),也称磷脂类、磷脂质,是含有磷酸的脂类,属于复合脂。磷脂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分为甘油磷脂与鞘磷脂两大类,分别由甘油和鞘氨醇构成。磷脂为两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尾,另一端为疏水(亲油)的长烃基链。由于此原因,磷脂分子亲水端相互靠近,疏水端相互靠近,常与蛋白质、糖脂、胆固醇等其它分子共同构成脂双分子层,即细胞膜的结构。

磷脂的分类

磷脂根据甘油骨架的不同可以分为磷酸甘油脂(glycerolphospholiid)和鞘磷脂(sphingolipid)。它们都是极性脂。极性脂由极性部分(叫做极性头)和非极性部分(叫做非极性尾)组成。其中,甘油磷脂又可以根据极性头部集团的不同区分为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s,P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s,PS)、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s,PI)、磷脂酰甘油(PG)、甘油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等。

磷脂的代谢

磷脂代谢(phospholipidmetabolism):磷脂在生物体内可经各种磷脂酶作用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磷酸和各种氨基醇(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等)。甘油可以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参加糖代谢。脂肪酸经β-氧化作用而分解。磷酸是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各种氨基醇可以参加体内磷脂的再合成,胆碱还可以通过转甲基作用转变为其它物质。磷脂合成时,乙醇胺或胆碱与ATP在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乙醇胺或磷酸胆碱,然后再与CTP作用转变成胞二磷乙醇胺或胞二磷胆碱。胞二磷乙醇胺或胞二磷胆碱再与已生成的甘油二酯(见甘油三酯的生成)合成相应的磷脂。

磷脂的作用

磷脂,是含有磷脂根的类脂化合物,是生命基础物质。而细胞膜就由40%左右蛋白质和50%左右的脂质(磷脂为主)构成。它是由卵磷脂,肌醇磷脂,脑磷脂等组成。这些磷脂分别对人体的各部位和各器官起着相应的功能。

人体所有细胞中都含有磷脂,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磷脂对活化细胞,维持新陈代谢,基础代谢及荷尔蒙的均衡分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再生力,都能发挥重大的作用。概括来讲磷脂的基本功用是:增强脑力,安定神经,平衡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和再生力,解毒利尿,清洁血液,健美肌肤,保持年轻,延缓衰老。

1.乳化作用

磷脂可以分解过高的血脂和过高的胆固醇,清扫血管,使血管循环顺畅,被公认为“血管清道夫”。磷脂还可以使中性脂肪和血管中沉积的胆固醇乳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微粒,溶于水中而排出体外,同时阻止多余脂肪在血管壁沉积,缓解心脑血管壁的压力。磷脂之所以能防治现代文明病,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具有强大的乳化作用。

拿心脑血管疾病来说,日常饮食中肉类摄取过多,造成胆固醇、脂类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通道狭窄,引发高血压。血液中的血脂块及脱落的胆固醇块遇到血管窄小位置,被卡住通不过,就造成了堵塞,形成栓塞。而磷脂强大的乳化作用可乳化血管内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及脂类,形成乳白色液体,排出体外。

2.增智

人体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是由磷脂所构成的细胞薄膜包覆,磷脂不足会导致薄膜受损,造成智力减退,精神紧张。而磷脂中所含的乙酰基团进入细胞间隙与胆碱结合,形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则是各种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可以加快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3.活化细胞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任。如果人每天所消耗的磷脂得不到补充,细胞就会处于营养缺乏状态,失去活力。

人的肝脏能合成一些磷脂,但大部分是从饮食中摄取的,特别是三四十岁以后。但是磷脂的活性以25度左右最有效,温度超过摄氏50度后,磷脂活性会大部分失去。因此建议健康的人亚健康的人都食用磷脂作为保健之道。

三 : 磷脂的作用

磷脂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磷脂的作用非常多,特别是大豆磷脂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所以能够起到降脂护肝的作用。(www.61k.com]磷脂一般存在于豆制品之内,现代人的生活忙碌而且紧张,磷脂的营养价值非常容易流失,所以补充磷脂就成了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磷脂还能够预防各种疾病,对于人体的好处非常多。

磷脂的作用 磷脂的作用

如今磷脂保健品有很多,而且磷脂的作用也是比较显著的,常补充磷脂能够有效的预防各种疾病。而磷脂的副作用也不是特别明显,磷脂历来就被人们利用,而且有广泛的好评,所以磷脂的保健品也被人们热卖,可见磷脂的作用。

①.对肝脏的作用机理:磷脂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脂双层的基本骨架,也是构成各种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磷脂是身体所必需的,俗称必需磷脂。大豆磷脂在体内能以完整的分子形式与受损的肝细胞膜结合,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大豆磷脂还能将肝中的脂肪带到血液中乳化成小微粒,大豆磷脂修复肝细胞膜和消化肝中脂肪的双重作用对脂肪肝的功效更为明显。

②.对血管的作用机理:磷脂参与脂肪和胆固醇的运输。血浆中磷脂过低,则胆固醇/卵磷脂比值增大,出现胆固醇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故磷脂有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如果每天服用大豆磷脂5-7克,连续2-4个月可明显降低胆固醇含量,缓解因高血脂引起的各种不适,对治疗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具有显著的功效。

③.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磷脂是组成大脑和神经细胞必不可少的成份。研究表明,精神异常的患者,脑细胞中磷脂含量仅为正常人的一半。服用大豆磷脂后,经过体内水解会生成胆碱、甘油磷脂及脂肪酸。胆碱在机体内继续转化为乙酰胆碱,这种物质具有焕发精神的作用。因此,经常服用大豆磷脂能改善人体神经化学功能和大脑机能,减缓脑细胞的退化与死亡,增强体质和记忆力。同时磷脂具有使神经细胞内部结构生长旺盛的作用,因此,磷脂可适用于改善神经衰弱和减轻神经紊乱症状。

虽然磷脂的作用非常多,但是磷脂的服用方法也会影响磷脂的效果,如果错误的服用还会导致相反的作用。人体对于磷脂的需求量每天是比较固定的,所以大家最好不要过多摄入,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来说,更加应该适当控制磷脂的摄入。

四 : 磷脂有作用

磷脂有作用

磷脂有作用的参考答案

1调节代谢、增强体能的功能

人体在高强度体力活动及大运动量活动中,肌肉细胞借助磷脂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传递获得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并排除体内代谢物,在此生理循环过程中,磷脂会被大量分解和消耗,此时只有及时补充足够的磷脂,人体肌肉才能持续获得能量和营养.这是因为磷脂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之一,磷脂能有效地增强细胞功能,提高细胞的代谢能力,增强细胞消除过氧化脂质的能力,及时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就是人体食用磷脂后会明显感觉到精力充沛、身体轻松、不易疲劳的主要原因.目前,磷脂对提高马拉松、游泳等耐力型运动项目成绩提高的显著作用已被西方国家所证实.

2改善脑功能、增强记忆力的功能

人体大脑中磷脂类物质所占比重高达30%左右,它们在人类智力活动中承担着信息传递的重要功能.磷脂对人的智力发育,记忆力增强有独特作用.磷脂是脑细胞的组分,又是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磷脂在体内水解生成胆碱、甘油、磷酸及脂肪酸,在此生化过程中形成的胆碱对脑及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胆碱转化为乙酰胆碱,它是通过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起着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可促进儿童成长发育,聪明强智,注意力集中,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所以大脑内乙酰胆碱的数量越多,记忆、思维的形成也越快,从而可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记忆力.人体长时间用脑思考或处于紧张状态时,磷脂的消耗也会明显增加,此时若不及时补充能量的磷脂食品,久而久之人体的记忆力则会衰退健忘.人体进入老年状态以后,血液中胆碱含量会明显降低,所以补充足量的磷脂食品,对神经衰弱、用脑疲劳、记忆力下降和老年性痴呆等症状的防治有着明显的辅助疗效作用.例如,医学专家将富含有磷脂的食品,连续数月供给一批老年性痴呆患者,结果其中有不少人记忆力明显好转,所以大豆磷脂也是老年人首选的营养保健食品.

3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引起动脉硬化的胆固醇是脂肪性的蜡状物质,人体自身会合成200~800mg,是肾脏、性激素、胆汁盐、维生素D不可或缺的原料,但如果胆固醇含量过高富积在支脉壁上,就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使血管硬化变脆,弹性减弱,易于破裂,并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磷脂的“两亲”(磷脂分子所包含的亲油亲水基团)结构决定了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它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分解成极小的微粒,以便于组织的吸收和代谢, 使其不在或少在血管上沉积,保持血管壁的柔滑和血管畅通,促进脂肪代谢,调节胆固醇在人体内的含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三高”(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脂),防治动脉硬化及冠心病.德国医学科学研究人员曾在军队官兵中作过观察.20万人每天食用含高胆固醇膳食.同时也食用一定量的卵磷脂,一年半后,在这部分人群中不仅未发生血液胆固醇升高,而且大部分人的血液胆固醇还略有降低,这就说明磷脂的降血脂作用是明显的.

4 保护肝脏的功能

人体肝脏中脂肪含量约占5%,其中磷脂为3%左右,胆固醇0.5%左右,其组分较为固定,但脂肪含量会发生变动.如果机体摄入脂肪过量,形成脂肪滴,积蓄于肝脏称为脂肪肝.大量的脂肪堆积,除了会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以外,还会引起肝细胞破裂,结缔组织增强,进而引起肝硬化.磷脂酰胆碱既具有亲水性又有亲油性,可将囤积于肝脏中的脂肪乳化,以脂蛋白形式转运到肝外,充分保护肝细胞,并促进肝细胞再生.磷脂的这种“两亲”结构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对于防治肝硬化有着较好的辅助疗效作用.磷脂的这种调节血脂功能,对防治脂肪肝,保护肝脏以及对过量饮酒造成的慢性肝脏病变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5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功能

当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死亡数大于新生数时,人体便开始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大,胆固醇量比磷脂量增加快,其结果是细胞膜硬化,细胞膜磷脂中饱和脂肪酸过多也使细胞膜硬化.人体细胞膜硬化会减缓维持生命活动重要的物质交换,导致细胞老化,乃至整个有机体老化.老年痴呆是脑部动脉发生病变,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脑部的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减少,脑细胞过早死亡,存活细胞总数减少,致使脑部老化引起的疾病.老年人服用磷脂可增加磷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改善膜的功能,使之软化,提高人体代谢能力,自愈能力和再生能力;可补充脑细胞中的磷脂,活化和再生脑细胞,并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胆碱与人体内的乙酰合成乙酰胆碱,为大脑提供充分的信息传导物质,有效地防治老年痴呆症.

6美容减肥的功能

磷脂是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可使细胞保持活力.磷脂可改善皮肤营养,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又能增加血色素,使皮肤有充分的水分和氧气供应,保护皮肤光滑、细嫩、柔润、减少皱褶.人体肠内积蓄老化废物,此老化物质变为肠毒,被吸收到人体血液中形成青春痘、雀癍、使肌肤粗糙.磷脂是一种“天然解毒剂”,能促进汗液分泌,使肠毒化解并输送到体外,使体内保持清洁,消解青春痘、雀癍、老年癍.

7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功能

磷脂在人体内释放的又一成分是磷酸,磷酸与人体内的钙结合可以形成磷酸钙,有利于人体骨质的生长,所以老年人经常食用足量的富含磷脂食品,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和利用,改善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

8磷脂的其它营养保健功能

此外,磷脂还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增强体内分泌系统对过滤性病毒的抵抗力,并具有预防胆结石、克山病、便秘以及利尿护肾、调节植物性神经功能等.

本文标题:磷脂的作用-医用化学/磷脂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48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