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李彦宏的百度世界-百度 VS 起点 干掉侯小强的李彦宏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休闲

一 : 百度 VS 起点 干掉侯小强的李彦宏

  我们把起点小说周点击排行及月点击排行进行了一下搜索,发现几乎有一半的小说排名都被百度自家的贴吧占据第一名,至于贴吧,你懂的! OK,看图说话: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首发于起点的小说,一半以上的排名位置都被百度自己以及其他的盗版网站群占据。

  记得前段时间有人写过一篇文章,说要在中国赚钱,必须成为流氓,而百度则是众人眼中公认的流氓中的流氓。从最开始的MP3搜索版权问题,到后来作家协会对百度文库的联合声讨;从侯小强怒斥盗版,到百度旗下产品的暗度陈仓。百度的这种 “唯心“ 及 ”无为”的策略让其赚得满盘满钵。所谓“唯心”,是指没有看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至于看见还是没看见,百度心里最清楚。而“无为”则是被动伏法,只要没有钦差大臣的过问,哪怕你州官还是县官,照样是任何能赚钱的手段都可以使。

  还记得在哪看过一位网友的提问,既然盛大与百度都是赴美上市公司,为何不可以通过“上市”这个层面来解决百度的盗版行为,这一点本人是绝对不懂的外行,不做评论!而百度一直以来的肆意妄为当是其极强的公关能力以及所谓的“避风港原则”。请注意此处这两个方面的排序,霸权公关才是王道,而避风港只是百度对外用来作为幌子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供稿:深圳SEO - http://www.520566.net/

二 :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百度 李彦宏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本文作者为三节课( www.61k.com )发起人 Luke

互联网行业里,人人都说BAT。( www.61k.com ]创业人群中,也流传着一句话,创业离不开三种结局:生、死和BAT。

可见百度、阿里、腾讯组成的BAT三巨头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人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

但同时,就像马云在互联网峰会上提到的,BAT也不是没有烦恼,BAT也有自己的问题。

我想,马云先生提出的BAT自己的问题应该不仅仅指人员效率低、产品研发方式老,或者加班时间不够长这样的常见问题。

这里的问题,应该是让这几位白手起家的互联网英雄睡不着觉的大问题,死生之痛的问题。

说起百度,大家对它的印象从最初的科技公司光环,变成了现在的医药广告平台。

我感觉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百度搜索就像下面这张图。

百度 李彦宏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百度的搜索框,几乎每天都用,就像这道门,必须要走进去,但给人感觉并不友好,也不温暖。

百度的技术使自己能够在中文搜索里面做到最好,但也仅此而已,在产品上一直乏善可陈,从“百度知道”以后,基本没有“性感”的产品出现。

李彦宏先生身旁应该也没有专于“产品或运营”的专家,这点不像腾讯和阿里,马云和马化腾身边常年不缺产品和运营的合伙人级别的伙伴。

这一两年,我们感觉到百度的日子不好过,百度的压力很大,到底百度怎么了?

事实上,百度的问题很简单,一句话概括:百度的死生之痛来自技术的悖论。

百度的技术在企业内很强势,这种强势在某个阶段是好的,在另外一个阶段,可能正是最坏的事情。

我认为,百度在当下,最大的问题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遭遇到了一个产品运营驱动的市场。

接下来,我们试着对这一结论进行拆解。

一、得益于技术驱动的产品,却被强势的技术所困

成立于2000年的百度,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中国互联网。

那时的创业,就像“跑马圈地”一样,大家瓜分势力范围,技术弱的做门户网站,会忽悠的做了电商交易平台,技术强的做了搜索和IM,什么都不沾边的做了58同城。

百度的搜索的确是要求技术能力很强,爬虫、页面排序、个性化调整权重、反作弊、推荐机制、分词和自然语言的处理等等,无一不是技术驱动的事情。

即使是商业化产品凤巢,也是需要技术的模型让广告匹配度更高,点击率更高。

所以从2000年到2008年谷歌离开,百度让人感觉有一种意气风发,技术立身的范儿。

就像下面这张图,其简单的逻辑就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搜索就像个黑盒子,一头是用户产品,一头是商业产品。用户产品管呈现样式和体验,商业产品管投放平台的业务端产品。中间的黑盒子完全是技术在做。

百度 李彦宏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百度的技术也的确不负众望,在中文搜索领域的确是做的很棒。坦率的说,在谷歌还在的时候,我更喜欢百度,比现在喜欢的多。

我曾经被百度的“知道”惊讶,被贴吧的内容之多感叹,喜欢百度空间。

然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百度的技术越来越强势,百度刻意或者不刻意地将自己打造成一家技术驱动、技术为王的公司。

产品副总裁出走,产品高管缺失话语权,产品文化逐步落寞。

技术就像一个机器人,在效率上越来越高,但产品的温度越来越低。

最后的最后,我发现大多数技术研发人员已经不再写代码而忙于跑数据写ppt的时候,产品的话语权已经基本为零。

二、“链接人和服务”的必然困境

2014年开始,百度内部提出“链接人和服务”,并将当年梁冬给百度定义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改为“百度一下,你就得到”。

从那年开始,百度进入了搜索价值的延展,从搜索内容,到直达服务的尝试,并不断投资并购,对服务类提供者进行跑马圈地式的整合。

具体来说,百度希望打造的是下图这样的生态格局。

百度 李彦宏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也即:从各个地方来的流量,经过百度,被分向内容或者服务。

内容方面,百度自己做的已经不少了,有“知道”、“贴吧”、“百科”、“经验”、“文库”等一众产品,当然,还有游戏。

服务方面,百度虽然自己做的不是那么成功,但也为此战略做了很多铺垫,如“去哪儿”、“爱奇艺”、“e袋洗”、“安居客”、“蜜芽”、“Uber”等。

百度搜索从技术方案,逐步成为分发渠道,就像App store一样,分发头部核心资源比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来得更加重要。

看起来百度搜索,和百度手机助手价值差不多了。

百度 李彦宏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我们很好理解,百度希望借助导流这件事,把第三方服务和百度框链接起来。

这个时候,百度技术为王的氛围开始与公司的方向产生了“嘴巴说不喜欢,身体说喜欢”般不由自主的矛盾。

你知道,分发服务和分发内容要求是不一样的,内容可以通过机器比较容易地识别出来,而服务有可能是线下的,并且是非结构化的。

以前分析网页内容,百度有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如找到页面的“title”、“meta标签”、html语句,然后做一个算法去评估,并且不断优化这个算法。

而服务呢?服务至少是有以下几个问题:

服务是个性化、因人而异的,是非结构化非标准化的。比如打车服务、餐饮口味、小孩的补习班、保姆的清扫,你能用一套算法确定服务的排序么?

其实,连接服务可能需要的东西和技术关系不大,比如:

服务的口碑和品控需要强运营的介入,一个差评可能让一个商家吃上一壶。

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也需要管理和运营,那些把人当机器用的不良商家刷榜、刷单的行为肯定能让技术的反作弊手段无能为力。

扩展:遇见大咖李彦宏 / 李彦宏 / 李彦宏收购ac米兰

服务的差异化并不那么明显,不像技术在搜索上能建立较高门槛。

这些事情不是靠技术能解决的,百度原来依赖的技术为王的策略看起来遇到了问题,但老板们依然在赌技术能解决这些问题。

从财报看每季度几十亿的技术研发投入看起来信心满满。

但随着越来越大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越来越趋于运营驱动的市场,百度内部如果说没有不一样的声音我是不信的。

三、这是一个产品和运营驱动的时代,而百度还在上一个十年

中国的互联网经历了15年多一点。就像我在《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书里写的,如果这15年有一个划分的话,2010年前的互联网是技术驱动,2010年后的互联网是产品和运营在驱动。

百度 李彦宏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技术驱动的互联网时代,诞生的公司都是技术实现能力强,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公司,如搜索、IM、支付、浏览器、杀毒等产品(BAT、360等公司)。

产品运营驱动的互联网时代,则诞生了一批产品取胜、运营取胜的互联网公司,如聚美、美团、滴滴出行、微信,甚至罗辑思维这样的产品。

先不做价值判断,这些产品其实没有特别高的技术门槛,甚至没有技术门槛(如罗辑思维和papi酱)。当然,这里说的是研发技术门槛,不是运营技术门槛。

但他们懂得跟用户沟通,让用户成为粉丝,并且没有太多降低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了商业化变现。

这一点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贴吧的变现是多么地伤害用户体验。

百度 李彦宏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而百度也正处于这么一个时代,从整体战略看,也是要从内容和流量分发,向服务和用户分发转移。

然后,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百度的死生之痛,在于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遭遇到了一个产品运营驱动的时代。

这让百度这只巨兽在各种场景都感觉束手束脚,非常别扭。

小公司换一个打法很容易,大公司太难。

百度也不是没有改变的想法,事实上,百度每年都在改变,从事业部调整,到人员调整,到投资并购,其实做的不少,但可能都不在点上。

无论是200亿投入糯米(事实上,百度开始重金投入糯米已经让人怀疑,其开始动摇在技术方面持续投入的信心),或者是百度外卖剥离,都是在产品运营上开始重视起来,想从搜索的技术驱动往产品运营驱动转移。

然而,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走过去的。一个公司的基因和文化,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甚至是无法改变也未可知。

最重要的是,百度的产品氛围和运营方式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开大合,重拳出击的风格,我想离现在主流的互联网风格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互联网进入了2016年,百度需要从2008年开始补课。

本文转载自三节课,有删改。作者为三节课( www.61k.com )发起人 Luke,三节课是互联网人学习社区,免费提供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扩展:遇见大咖李彦宏 / 李彦宏 / 李彦宏收购ac米兰

三 : 前百度员工的牛文:李彦宏的罪己诏

题记:很多干货的一篇文章,不过有一点想吐槽,这篇说的稍微有点恨,不过文章很能反映国内很多IT公司的状况,管理、开源方方面的。

文章大概7000字,写了8个小时左右。最开始只是睡不着觉,然后就琢磨着想写一写关于狼性的看法,后来越写越多,也就不自主的加入了一些个人的情绪在里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只是一个小小的OP,可能看不到那么高,也看不到那么远,因此文章的各种内容观点均出自个人,与别人无关,我会为我的言论负责。

1 离开

离开百度已经一年多了。

间或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离开百度。找工作的时候问,工作了几个月后还是会有人问。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说A)试用期没通过不得不卷铺盖走人?还是说B)自己工作不爽主动离职?事实上我多数情况下会选择说B。被炒鱿鱼这种事当然是不光彩的,只是有的时候懒得解释,也就随便撒个小慌,一笑而过。我会跟人家说,他娘的我也想炒掉那个操蛋老板,只是我没有那个权利,被暗算了吗?

间或也有百度的同事打来电话,跟我抱怨说工作上如何束手束脚无法施展。两个月前,Robin一封狼性邮件,将百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可是通篇读下来,我只看到了两个字——“吃人”。

前百度员工的61阅读页完成,可是一直没有人做这个事情,大家就这样一周一周的写下来。反正经理要的就是这个,谁管你怎么得来的呢。</p><p>当一家技术公司由技术驱动变成KPI驱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不断有前同事跟我聊,说自己想做一些事情,但是经理不让。为什么呢?比如说一个4、5年的产品代码,由于人员的交替加上技术的封闭,必然是有很多丑陋的代码的,这个时候后来接手的人如果是个有责任心又有代码洁癖的人的话,自然就想对代码做些重构和改进。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万一由于这种额外的改动造成产品出现事故,怪谁?经理是不想承担这样的责任的,因为百度的经理不写代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一个技术人员的积极进取心就这样被压制了。还有的经理说,”做,可以做,如果一个星期之内可以完成,就去做”。可是有多少伟大的产品是一个星期内完成的呢?GFS不是,MapReduce也不是。可是经理才不会管这些,他关心的是他的KPI,是报表。一个东西,如果短期内无法出成果,就不要做。</p><p>所以像Puppet这样的工具是不可能出自百度之手的。即便是工程师在平时的工作之中有一些思考,但也很少能有时间形成系统化的,并且能够走出百度被业界认可的东西的。</p><p><strong>3.5 会议,还是会议;总结,还是总结;沟通,还是沟通</strong></p><p>百度的会议之多,总结之烦,沟通之杂简直是令人闻风丧胆。我在百度的时候,每周至少开3个会,每个会不少于1个小时;每天发送查看邮件不少于40封;每天花在Hi上交流的时间不少于3个小时。有人会问,这么多的沟通会议时间,还有时间干正事嘛?怎么会需要这么多时间沟通交流呢?首先是百度非常看中邮件文化,所有事无论大小都要有个邮件性的总结,学会设定邮件规则是每个百度人的第一课;其次就是百度的部门极其多,据统计整个公司大概有500多个部门和组,工种单一,想要完成一个Project需要跨越很多部门。这就导致了百度内部的沟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会议室都要提前一周甚至两周才能订上。很多rd都是上午过来处理邮件,下午开会,然后晚饭后写代码6。</p><p><strong>3.6 自由上班?Shit</strong></p><p>百度号称自由上班,但这个所谓的自由上班,每天8小时只多不少7。</p><p><strong>3.7 部门隔离</strong></p><p>没错,百度虽然号称“简单可依赖”,“不唯上”,平等,无“公司政治”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部门繁多,流程繁杂,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光预算、排期、开会就要耗掉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p><p>另一方面,如果你去仔细观察百度的产品,你会发现百度的产品风格差异极大。无论是网页产品还是客户端产品,其UI方面从来都没有给人一种非常明朗统一的感觉,能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百度的东西。这方面,苹果做的最好,Google次之,百度毫无章法。<p >61阅读</a >欢迎您转载分享:</a ></p></p><p><strong>3.8 Geek在哪里?</strong></p><p>百度并不是一个Geek公司。Facebook是,Google是,但百度不是。大多数工程师还在用着10年前的XP系统,用着盗版的Office和 SecureCRT软件登录SSH写着各种文档和代码。百度的工程师没有追求美感的习惯,这种美感包括但不限于代码风格、文档排版、产品设计等。据我所知,Google的所有代码在提交之间都会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但百度至今没有如此完善的流程。至少在我们组,代码写了一年多,才想到要重新整理,规整风格。百度内部的wiki、代码审查,项目管理系统从来也是破破烂烂,没有类似于Facebook phabricator这样的系统。</p><p><strong>3.9 有啊</strong></p><p>百度历史上有很多失败的产品,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产品,如有啊这般惨烈悲壮。这样的人,这样的团队,这样的条件下这样的时间内做出了这样的牺牲和这样的业绩,但最终依然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有的时候,我真的怀疑,当你怀着“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这样的信念去努力去拼搏的时候,你的老板能够看到并且认可你的付出吗?有啊的惨败,百度的高管可曾做过认真的反省?这究竟是公司战略上的问题还是员工的问题?员工犯错可以扣钱扣绩效,但如果是公司犯错呢?公司做过这样的检讨吗?</p><h3>4 无他</h3><p>最终导致我离职(或者被炒掉)的事件是因为一次不快的沟通。那次沟通中经理对我做出了“好高骛远”的评价,并且不认可我平时业余时间KPI之外的工作成果,说我的东西“连T2的工程师都可以做”。而我当然不认可这种评价,当面顶撞了他,说“不认可这种评价”。这可能直接导致经理认为我是个刺头,无法约束,干脆开掉为好。于是在我转正前一周我接到通知让我滚蛋走人。我将此事告知了我前面三个月的导师,他表示非常震惊。HR也特别奇怪,说一个人怎么前面三个月好好的,到了快要转正的时候突然就被开掉了。</p><p>回家之后,我跟妞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偷得浮生半年闲》。</p><h3>5 箴言</strong></p><p>一个人工作的价值(狭义上讲是薪水)正比于这个人的不可替代性。</p><p>“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p><p>“即使缤纷落尽,繁华消亡,也不要被生活磨平了棱角”。</p><p>文章来源:行者无疆 始于足下</p>  <div class=

本文标题:李彦宏的百度世界-百度 VS 起点 干掉侯小强的李彦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20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