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资本市场与企业成长-WPS半年报:企业级市场酝酿爆发 云服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资本市场与企业成长

一 : WPS半年报:企业级市场酝酿爆发 云服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由于国家对软件行业的高度重视,长期被大众视线忽略的国产软件重回一线地位。在最新披露的金山软件Q2财报中显示,上半年办公软件、云服务和其他业务营收为人民币4.837亿,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4%,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WPS在企业级市场的坚实基础。不论是面对资本寒冬,还是互联网冲击,WPS在企业级市场始终把握着主动权,庞大的企业级用户成为WPS发展的基石。

  

WPS半年报:企业级市场酝酿爆发 云服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企业级市场成竞争焦点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于获取用户更简单的C端市场,B端市场的占有率更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苹果公司CEO库克在一次采访中也表示,未来苹果的发展核心之一就在企业级市场。近年来,在互联网行业呼风唤雨的大佬们如腾讯、阿里巴巴也纷纷看准企业级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但却不得其法。而在企业级市场的巨大号召力正是WPS 20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WPS半年报:企业级市场酝酿爆发 云服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从WPS半年报中可以看出,WPS Office在企业级市场的占有份额逐年增长,在过往三年新增的政府、央企、金融行业市场分别占有70%、75%、67%的市场份额。同时,WPS的企业级用户几乎囊括了国家重点领域的一线企业。政府行业中代表的国资委、外交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金融行业的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五大银行,甚至是近几年风口浪尖的一带一路龙头企业均采用了WPS作为唯一使用的办公软件。

  据了解,目前WPS还推出了WPS+一站式云办公平台,意在覆盖中小企业用户。截止2016年上半年,WPS+已服务中小企业超过280万家,形成了核心企业、重点领域、中小企业的阶梯发展态势。

  WPS在企业级市场的深厚积累无疑是未来其发展的根源动力,从覆盖企业的深度和广度看,都铸就了极高的竞争门槛。在这一基础上,WPS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也将打开传统软件行业的成长新空间。

  云服务——WPS 2.0时代

  如果说依靠单一的软件功能来获取市场是WPS1.0时代,那么以用户运营服务为导向的WPS云办公就是WPS的2.0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增值服务也成为了WPS半年中最大的亮点。在财报收入构成中,从2013年起,互联网业务就表现出了强劲增长势头,在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业务占比达到51%,形成了与企业级业务分庭抗礼的趋势。WPS云服务和多元化发展战略收到了显著成效。

  从PC到移动再到云端,WPS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率先完成了办公体系的生态圈搭建,形成了有效的用户回流。数据显示,WPS的全线产品全球月活用户总数已达2.22亿,仅WPS Office移动端的月活总数就超过1亿,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27%,在办公类软件中牢牢占据一线地位。在移动端的巨大成效之后,WPS在云服务领域也不断整合协同、即时通讯、OA等多种办公场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云办公服务。

  从WPS的发展战略看,PC端的办公软件是企业级用户的基础,而WPS 2.0时代的云服务则是反推了企业级用户的办公升级。随着体量庞大的WPS企业级用户向移动端和云端办公靠拢,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势必发生。

二 : 企业资本成本的计量与应用

资本成本的计量分析

企业的资本成本通常可分为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和混合型资本成本(主要包括优先股、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等)。现行的资本成本理论中,无论是债务资本成本还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都存在很多不严谨之处,这必然会导致在应用资本成本指标进行决策时产生严重的问题,甚至误导投资者。1.债务资本成本计量中存在的问题。(1)应将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纳入债务资本成本的计量范畴。现行《财务管理》教材在介绍资本成本的计算时几乎都会有这样的特别说明:由于资本成本是为企业长期投资和筹资所用,因此在计算企业的资本成本时只考虑长期资本成本,不计算流动负债的成本。这样的描述存在很大的缺陷:①资本成本理论的服务范围被人为地缩小了。众所周知,资本成本理论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和长期筹资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比如是否向银行借款及借款期限的问题上,则需要将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与流动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进行对比,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可以借款,反之则不能借款。即该理论也应当为短期投资和融资服务。②在企业营运资本筹集政策中,营运资本等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由此可以看出,有部分营运资金来自所有者权益,而股权资本的成本很高,流动负债的成本相对较低,那么二者保持多大的筹资比例比较合适,这就需要比较二者资本成本的大小,所以,也必须研究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③不利于确定最佳资本结构。通用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讨论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时,都仅仅考虑长期资本,没有考虑流动负债,这势必会导致重大的决策失误。(2)是否负债经营的决策标准应是税前资本成本。在现行《财务管理》教材中,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P0(1-f)=Pt+It(1-T)(1+Kb)t,即在计算债务资本成本时都扣除了所得税,是税后债务资本成本,这是为了与权益资本成本相比较,并用于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但在实际中应用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作为是否进行负债投资的“取舍率”,即当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税前债务资本成本时,该投资项目可行;反之,则不可行。这就形成了二者分析上的不一致。比如:某项四年期借款的年利率是8%,借款手续费率为1%,所得税税率为25%,则此笔借款的资本成本率经计算为6.06%。显然,并不是当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6.06%就可行了,因为借款的年利率为8%,而6.06%的收益率连利息也不能完全支付,必定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是否利用借款进行投资的判断上应采用税前资本成本。本例中的税前资本成本是8.08%,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只有当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大于8.08%时,该投资项目才是可行的。更进一步分析,用于负债投资决策的报酬率只能是息税前报酬率。因为只要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企业就有利可图。息税前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负债形成的资产,将息税前利润率与债务的税前资本成本进行比较,就可以计算出财务杠杆收益率,即:财务杠杆收益率=息税前报酬率-债务税前资本成本。这比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意义要更广泛。2.权益资本成本应采用资本利润率。在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中,只考虑现金股利是不合理的。我国现行的股利分配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等形式,许多高成长的上市公司为了捕捉更好的投资机会,可能连续多年只送红股而不派发现金股利,但不能说这部分股权资本没有成本。还有的公司既送红股又派息,那么在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时只计算派息而不计算红股也是不合适的。所以,企业的税后利润不管是以什么形式发放出去或留在企业,都是股东权益,在计算权益资本时,应当把全部税后利润计算进来,即采用资本利润率作为权益资本的成本。另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在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K=D1P0(1-f)+g中”,g的取值不具备可操作性。相对来讲,将资本利润率作为权益资本的成本,在实践中更易操作。将投资的资本利润率与预期报酬率进行对比,前者大于后者时,该投资项目可行;反之,则不可行。从中也可以看出权益资本成本为投资决策服务的目的。3.直接将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或本金化率不符合实际。现行《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教材中,许多地方直接将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或本金化率,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欠妥。正如上文所述,债务资本成本采用税前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采用资本利润率更合适,这样计算出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就与原来不同。况且将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只考虑了筹资成本的回收与补偿,没有考虑投资的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因素,所以,折现率或本金化率采取“无风险利率+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来计算更贴近实际。4.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模型在应用上存在难度。(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是建立在完美资本市场、投资者理性、厌恶风险和投资组合足够分散等假设基础上的。其数学形式简明,易于理解,应用最为广泛,但事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一个公司的股东投资分散化不够,则其面临的不仅仅是系统风险,而是“独立风险”,此时企业的真正风险就不能通过β系数来衡量,运用CAPM模型会低估权益资本成本的数值。另外,在我国,无风险收益率Rf、β值和证券市场收益率Rm数值的不唯一性,也会导致计量上得出不同的结果。(2)贴现现金流量模型。该模型也有多种表达形式,在财务管理实务中,由于企业的经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每年股利的变化不可能保持不变,也不可能恒增,有的企业甚至不发放股利,或在一定时期内不发放股利,每年发放的股利数额及发放的时间都需要预测,这就给计算带来了很大的主观性。对于有固定股利增长率的企业,股利增长率g的估计又很关键和敏感。而多阶段贴现现金流量模型的计算更复杂,选取的阶段、每阶段的时间长度都依赖于专业分析员的经验。(3)风险溢价法。该方法是根据“风险和收益相配比”的原理,在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即:KS=Kd+RP。该方法理解上简单,但其中的风险溢价RP是凭借经验、股票市场的历史表现以及无风险利率的变动估计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专业分析者的经验判断,其确定没有统一客观的尺度。(4)套利定价模型(APT)。该模型是由罗斯在1976年提出的,是CAPM模型的变形,模型认为资本资产的收益率受宏观经济、产业、通货膨胀等多项因素的驱动。但具体考虑哪些风险因素,哪些指标能够进入模型都没有具体一致的标准,只能凭投资者经验自行判断和选择,且每项因素都要计算相应的β值。与CAPM模型相比,APT实际应用难度更大,应用范围更有限。

(www.61k.com]资本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1.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应用。在筹资决策中运用资本成本是资本成本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筹资决策中,应计算各单项资本成本的大小并对不同的债务和权益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取舍,尽量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小的筹资方式,以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企业运用资本成本进行筹资决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企业可对不同的股权及债务筹资方式进行组合,但必须保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小于资本的收益率,否则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就会受损。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纯地追求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增大企业负债,因为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②资本成本的估算应采用市场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并且由于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和数值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主观性,在估算时不必过分看中资本成本的精确数值,只需把握资本成本的区间范围即可。特别是针对技术创新类的成长型公司,其预期收益率往往大大超过资本成本,所以,资本成本并不是其主要考虑因素。③本着建立最佳资本结构的目的,在对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成本进行比较时,注意债务及权益所占的比重,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并逐步提高股东的市场价值。2.资本成本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中的应用。(1)项目投资决策中资本成本指标的应用。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比较投资方案的优劣和进行投资决策的标准。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有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和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两种,其中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获利指数和内含报酬率等;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实务中,常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在净现值指标和获利指数指标中,资本成本被用作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当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或获利指数大于零时,该项目可行;反之,该项目不可行。在应用内含报酬率作为决策的指标时,资本成本是进行比较取舍的标准。只有当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时,该投资项目才是可行的。(2)项目投资决策中资本成本与企业筹资政策的关系。在企业发展实践中,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只有当企业有了项目投资的需求后,才会根据投资方案做筹资的安排;另一方面,从企业实际运作过程来看,企业筹资的目的是投资,二者之间存在的纽带关系就是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因此,投资决策中选择的预期报酬率必须和筹资决策中的资本成本联系起来。在投资决策中选择预期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的项目,在筹资决策中选择资本成本小于预期报酬率的项目。3.资本成本在股利分配决策中的应用。股利分配政策包括股利支付率、股票股利、股票的分割与回购和股利分配趋势的稳定性等内容。之所以在股利分配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的概念,是因为留存收益也是有成本的。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所以留存收益的成本要比股票的成本低一些。所以,在股利分配决策中,企业应将股利分配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率与留存收益的成本进行对比,进而决定股利支付率的大小。从资本成本的角度看,若企业有新的投资需要,则应当考虑采取较低的股利支付率政策;若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小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或权益资本成本,则企业应采用较高的股利支付率。4.资本成本在经济增加值(EVA)计算中的应用。EVA绩效考核指标弥补了原来会计报表中没有股权资本信息的缺陷,因此,比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更受欢迎。EVA的计算公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若EVA>0,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增加了财富;若EVA<0,则表示企业发生了价值损失,减少了财富;若EVA=0,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所要求得到的报酬。EVA公式还可进一步分解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由于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弱有效市场状态,股票的价格还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因此,利用CAPM模型计算出的股权资本成本可能会不准确。另外,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在EVA的计算过程中也很难实现对会计利润的准确调整,所以,在企业中全面推广EVA绩效考核还存在很多困难。5.资本成本是计算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指数的核心指标。股东对企业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大于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因此资本成本就成了判断股东利益保护程度的核心因素。基于此目的,将投资者报酬率与权益资本成本相除,便可得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指数(RI),以此作为股东利益保护程度的衡量指标。从公司理财角度看,当RI=1时,表示投资者的实际报酬率等于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实现了企业的理财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此时的财务状况、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等都达到了最佳状态,股票市场实现了均衡;当RI>1时,意味着企业向投资者转移了超过他们期望的财富,是高成长公司常见的情形。基于以上分析可得,科学地估算资本成本是保护股东利益并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根本,关键在于实际的股东报酬率一定要高于资本成本。通过对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大部分样本企业的RI<1,一方面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大部分企业对资本成本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容易使投资者以投机的目的进行投资,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

资本成本研究的未来展望

在财务管理实践中,资本成本的运用十分广泛,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基于此,本文提出,关于资本成本的研究还需在以下方面加以深入:①完善我国的资本成本基础研究体系;②解决资本成本在财务实践中的应用难题;③拓宽资本成本理论的应用范围。

本文作者:谢 桦 工作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会计系

三 : “国产”的胜利:生长激素市场本土逼退外企

原文地址:“国产”的胜利:生长激素市场本土逼退外企作者:藏冰川

来源:医药经济报臧冰川

近日,安科生物副总经理盛海透露,此前有消息称,默克雪兰诺正在退出中国市场,目前供货只保证现有的患者,公司通过调研获得的市场数据证实了该消息较为确切。

据记者了解,生长激素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为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安科生物市场份额在默克雪兰诺和上海联合赛尔之后,排名第四。国泰君安此前研报提及,排名第二的雪兰诺在竞争中节节败退,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39%下降至2011年的18%。

若默克雪兰诺退出,那么中国生长激素市场将成为本土企业竞逐的舞台,短期之内将形成金赛药业、联合赛尔、安科生物三足鼎立的局面;长期而言则是金赛药业与安科生物二者竞争的态势。

默克雪兰诺退出

据记者了解,默克雪兰诺在生长激素市场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其生产的冻干粉针剂型的生长激素“思真”自1989年上市后立刻风靡全球,上市4年便在欧洲市场上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中国市场,“思真”却没有很多进口合资产品的优势。早在1998年,作为第一个国产生长激素,金赛药业的冻干粉针剂生长激素产品“赛增”获批上市,随后安科生物的“安苏萌”、联合赛尔的“珍怡”等粉针剂产品相继上市,形成了生长激素市场“四足鼎立”的格局。

在3家国产生长激素厂家的围剿下,2005年成为默克雪兰诺在中国生长激素市场业绩的分水岭。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由2004年的39.40%下降至2005年的31.96%。

国内企业联合赛尔的“珍怡”市场份额则跃居到市场第一,达到36.33%。其崛起主要得益于其代理商模式,这种销售模式在产品上市初期能够快速完成放量。

2006年9月21日,瑞士雪兰诺被德国默克收购。“思真”以默克雪兰诺的名义再次进入中国市场。背靠默克的大树,凭借此前完善的销售网络,“思真”很快便占据了市场第一份额,2006年夺得39%的份额。

虽然“思真”在2006年取得了成功,但[www.61k.com]剂型问题却成为其继续增长的阻碍。“思真”是冻干粉针剂型,这种剂型在冻干时很容易发生分子聚合,影响产品活性,导致较高的不良反应率。而此时,金赛药业的“赛增”水针剂已经上市一年,这种剂型恰好克服了冻干粉针剂的上述弊病。此外,“思真”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3岁小孩全年治疗的国产用药花费只需两万元,而注射“思真”则需要6万~7万元。

2010年7月,默克雪兰诺其在中国引进了配合“思真”使用的全球第一款生长激素电子智能注射器Easypod,该产品可预设药物剂量与注射方式,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上减少患者注射生长激素时的痛苦,并且其水针剂生长激素临床申请于去年11月份获批。

然而,金赛药业今年1月31日收到SFDA的一份通知,让默克雪兰诺收复市场失地的期望落空。该通知称,金赛药业PEG重组人生长激素(即长效生长激素)进入生产现场检查阶段。“这意味着金赛的长效生长激素将于2014年上市。”金赛药业母公司长春高新董秘周伟群说。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联合赛尔、安科生物等企业的水剂产品都在审批阶段,加之金赛的长效生长激素已快上市,对于默克雪兰诺来说,在生长激素市场已经没有优势可言。”

本土药企“三国志”

有数据显示,金赛的生长激素产品2012年已经占市场份额的55%。2012年,金赛药业生长激素同比增长超过40%,销售额已逾7亿元,其中8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赛增”。若其长效生长激素上市,将近一步夯实其龙头地位。

不过有行业人士认为,未来安科生物将最有可能与金赛药业同台竞技。因为安科的长效生长激素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11年获批。

安科生物2012年销售额虽只近1亿元,但增长也达40%以上。其“安苏萌”自2007年进行了技术改进后,逐渐在儿科市场上站稳脚跟。另据消息,安科生物的水针剂生长激素今年年底有望获得生产批件,明年年中有望上市。

安科生物刚刚公布的年报显示,2012年,生长激素销售额达8015万元,同比增加31.05%,占主营总收入的23.8%。长江证券此前研报指出,公司生长激素业务重心由原来的烧伤科调整为儿科矮小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公司生物制品的营销人员计划由目前的300人逐步拓展至500人。随着营销体系的不断完善,其生长激素增速2013年有望进一步提升。

而联合赛尔自2005年获得市场第一份额后,到2011年其市场份额已下降至19%。盛海解释称,因联合赛尔一直采用经销商的营销模式,可在短期内放量较快,但近几年销售增速已在放缓;管理层结构决定了其未来改变销售模式的难度很大,联合赛尔的销售重点可能还将继续放在国外市场。

联合赛尔、安科生物等企业的水剂产品都在审批阶段,加之金赛的长效生长激素已快上市,默克雪兰诺在中国生长激素市场已经没有优势可言

四 : 资本市场看好乐视网巨大成长空间 未来千亿美金市值可期

中新网12月31日电 新华中兴投资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赵建华近日在网上撰写万字文引起资本市场广泛关注,赵建华称乐视网未来市值将达千亿美金。(www.61k.com)

部分内容如下:电视已死,电视互联网化浪潮已来。乐视网凭借内容优势,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内容+平台+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造就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在电视屏幕互联网化背景下,乐视网将在2020年前实现千亿美金的市值,其商业布局注定市值将远超小米以及爱奇艺等企业。

电视互联网化必成趋势

据广电总局《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电视开机率已从2010年的70%下降至2013年30%,并且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在 40岁以上。20-40岁的人群把大量时间花在了PC、Pad和手机上。很显然,用户在远离电视,远离“客厅”,电视不再是他们的娱乐和信息获取中心,电视机已死。那么电视要重生,就必须要互联网化。

其实,电视产业的变革已经发生了。中怡康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全年智能电视总销量达到2610万台,已经占到电视总销量的51.1%,预计至2014 年底将达到3500万台智能电视,智能电视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达到75%,估计到2015年,市场上基本都是智能电视机。智能电视机将改变以往人们使用电视的模式,通过整合互联网的内容优势,依靠自身的屏幕大,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电视机也将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信号接收终端变为人机交互的娱乐设备。

垂直产业链整合的优势

产业链整合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专业化分工,一种是垂直的纵向一体化整合。根据制度经济学解释,专业化分工、效率很高,但是交易费用很高;垂直整合的效率相对较低,组织成本较高,但是交易费用很低。在互联网电视行业,产业链由内容、平台、终端和应用这四个环节组成,仅仅依靠四个环节中的一个,是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视频平台和内容企业,若是没有终端,它们的TV系统必须植入到各种电视终端上,这样也许能迅速覆盖更多的渠道、终端,最终覆盖更多的用户,但所有的创新只能限于这个环节内部。终端企业若是没有内容、平台和应用,它们硬件创新是没有方向的,不知道硬件性能怎样去匹配内容和应用,更无法控制和推动自己的高性能去影响用户的体验。

乐视通过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全面布局内容、平台、终端和应用这四个环节,最后为用户提供极致的视频服务和大屏互联网体验。平台层采用乐视自己开发的云视频平台;内容层包括制造、购买和分发,依靠的是乐视影业、乐视网;终端包括超级电视和乐视盒子,硬件的设计自家完成,委托富士康代工制造,软件Letv 操作系统由乐视自己包揽完成;超级电视的应用层,采用开放平台模式,依托的是自己开发的Letv Store。乐视在这四个环节中,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在市场上,相对于产业链分工合作的爱奇艺和小米等互联网公司,乐视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这也是乐视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原因。

乐视的四层盈利模式

通过去经营用户资源,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乐视致新形成了四层盈利模式。这四层模式分别是:一、通过终端销售直接获得的利润,目前乐视TV已经推出了超级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盒子两种产品;二、内容付费业务,通过收取年费和用户点播付费来获得服务费,目前乐视TV年费为490元每年;三、广告收入,在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户覆盖后,在TV端向非付费用户提供广告,获取广告收入;四、应用分成,与开发者共同推广第三方应用,并按一定比例获得分成,目前由于应用开发者和应用产品数量有限,同时用户使用电视app的习惯仍在培养中,这块基本没有收入,未来,随着用户习惯的形成,应用产品数量的丰富,超级电视销量的增加,这块将会产生丰厚的利润。

乐视研发模式的颠覆

电视已经几十年没有改变,那是少数精英制定规则,少数人研发和设计产品,在这样情形下,研发人员是很难接触到用户,也很难获得用户的反馈。但是,在乐视通过与乐迷的互动,研发人员能获得大量用户的即时反馈,能够及时地改进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据乐视透露,乐迷提出的5千多个产品和服务问题,基本都解决了。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极大提高了产品的用户体验。

乐视网是中国最大的内容库,优土、爱奇艺等几家视频网站加起来,都没有乐视一半多。PC偏商务,移动是通讯+社交+娱乐,电视最核心应用还是长视频,而长视频是乐视网的核心。所以乐视做电视,仅仅是战略自然延伸,是战略的前向一体化。相对于互联网企业,乐视网拥有国内最全的内容版权库,而且是国内视频网站里的长视频领域龙头企业,这些内容优势,造就了乐视的战略协同优势,这也是乐视相对于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优势。

乐视网价值严重被低估

大屏互联网龙头企业可以享受PC互联网企业的高估值。2014年,阿里巴巴的估值大概在2500亿美金,腾讯估值是1500亿美金,百度估值是800亿美金,扣除掉具有碎片化特征的移动互联网,这3家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估值也在1000亿美金这个级别。所以,未来有望成为大屏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乐视网,它的估值应该也在1000亿美金这个级别。到2020年,大屏互联网将会进入到成熟阶段,那时,乐视网有望达到1000亿美金的市值。

2013年,超级电视销量为20万台,2014年上半年,超级电视销量为70万台,预计2014年超级电视的总销量为200万台,2015年,总销量将达到400万台,2017年将达到1000万台。中国电视保有量在4亿台左右,在2020年,预计超级电视占比将达到10%左右,市场上将有4000万台超级电视。

小米通过硬件和软件进入移动互联网,乐视通过硬件和内容进入大屏互联网,两家公司在估值上有一定的可比性。2013年8月,市场上预计小米2013年的销量为1500万台,增长率为100%,小米手机用户量为2300万,估值是100亿美金,每个用户的估值为500美金。

据统计,平均每台电视覆盖2.5个用户。2020年,乐视的用户量将达到1亿,而大屏互联网的货币化前景比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更大,大屏的用户更有价值,因此,乐视的估值应该可以达到800亿美金。(中新网财经频道)

(原标题:资本市场看好乐视网巨大成长空间 未来千亿美金市值可期)

本文标题:资本市场与企业成长-WPS半年报:企业级市场酝酿爆发 云服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1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