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读音-解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一 : 解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解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解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古人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今人更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就连孔夫子也曾站在江河之边,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的历史宏论。

《论语》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是现实中人们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大多把其说成为是当事人喜爱山水的一种心境,但是,为什么乐水者必是智者,为什么乐山者必是仁者,为什么古今仁人志士大多喜好登山涉水、以山水为乐?怎样才能正确解读“人者乐山,智者乐水”?这里,笔者直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心得。

乐以成德,文以载道。中国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以“人”为核心、重人文、重人伦的文化特点,主张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在征服和改造自然中发现,高山大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核心有着相似和相近的质地。

对于“智者乐水”,刘向《说苑.杂言》曾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耶?孔子对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插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徽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志。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而也,是知之所以乐也。”

对于“仁者乐山”,清代画家石涛曾说,“山之得体也以位,山之荐灵也以神,山之变幻也以化,山之蒙善也以仁,山之纵横也以动,山之潜伏也以静,山之拱揖也以礼,山之环聚也以谨,山之虚灵也以智,山之钟秀也以文,山之尊跳也以武,山之峻厉也以险,山之逼汉也以高,山之浑厚也以洪,山之浅近也以小。.....夫水,汪洋广怪也以德,卑下巡礼也以义,潮汐不息也以道,决行激跃业已勇,盈远通达也以察,沁泓鲜洁也以善,折旋朝东也以志。(<石涛画语录>)”

山,尤其是享誉中外的名山大川,如泰山,可以说是山中的伟丈夫。它的每一块岩石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与世故,正如仁者额头上的道道皱纹,是岁月和风雨的极好见证;登上峰顶,自然的回归,使人顿时忘却了身后的红尘俗事,感受着造物主的伟大与自我的渺小,有了对生命意义的全新理解,有了抛却名利的自然之心。而这正是山的仁爱,它似乎在你不经意间时时处处告诉你做人的道理。那种厚重与耐心,感化着每一位登山者,使你顿时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之心,有了“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的终身教诲。山有脊梁,人有人格。

刘禹锡曾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和人的交融,使山更富有一种超然的灵性,多了几分神秘之感。而人也从山的灵性和奇峰独立之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有了“仙”的构架、“道”的灵悟。正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言,既不在山,亦不在水,而在于山水之间的超脱与悠闲。有道是,“彼山还比此山高”,这似乎在告诉人们,在人生之中,想出人头地、卓尔不群,当然要胸怀远大的目标,如山的稳重、厚实一般,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执着而恒定,不为面前的困难所折腰,正如仁爱之人,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

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长寿的人。这也许就是乐山者必仁的原因吧!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水至清则无鱼。水是千古情怀的聚集地,江河湖泊溪流深潭,无不迸发着天地清浊及人的七情六欲。水太闪烁,人们摹仿不出它皱而无痕的形体。智者大多会在水边,涉水而行,望水而思,让碧波清流濯洗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总之,山有厚重,水无常势。山和水构成了大自然中两种风格迥异的形态。山有其高、深、博、大;水有其灵、动、柔、变。一个志存高远,一个随波逐流。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的哲学蕴藏着正直,水的哲学贯穿着机智。山的逻辑意味着青云直上,水的轨道体现着迂回渗透。简洁是山的风格,它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丰富是水的个性,它漫地而游,潇洒从容。山是有记忆的,经年累月,历经苍桑,成就伟岸气质;水则灵柔乖巧,化解万物,有容乃大,因此畅流不息。山是静止的书,它书写了青松气质、磐石风格,能够打磨你的刚毅和傲骨;水是流动的书,它记载了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可以培养你的灵活和敏锐。读山,你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读水,你会悟出什么是稍纵即逝。直到现在,爱山、爱水,以山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是笔者,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清人张潮的这个名句经常浮现脑际,同时不由自主会产生出去走走的冲动。身处自然,阅读山水,常常使得内心异常平静。这也许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性情的原因吧。

相关博文:

儒家的政治理念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张居正行事原则更大的世界

毛主席语录[2008版]伟人毛泽东标准照的故事

管理“忌语”四盏灯启示录领导者的三大核心能力

***说:“中国救不了资本主义”

《美国的变革》-奥巴马获胜演讲视频

周济论述搞科研要顶天立天潘云鹤校长谈浙大教育理念

松下公司主要是培养人的公司,兼做电器

坚守则刚底线是如何崩溃的德兰修女的金句可成“息火良药”
子贱做官鸣琴而治道家与儒家的无为而治有所不同证明自己不是疯子的最好方法

学会服从也是一种成熟

解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二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新高考新国学

2012-08-14 0855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词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拼音】zhì zhě yàoshuǐ, rén zhě yàoshān

【出处】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论语别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吗?“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

为什么不是我故意的?再看下文就知道,他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坡,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论语集注》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崔颢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乐”字读音考证

“乐”字应该读作“要”。《》“乐”字中,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下注云“喜好,喜爱。《论语·壅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即读“要”之说。

然而,此“乐”字,真就应该读作“要”吗?

《经典释文》 案唐代之《经典释文》云“乐,音?岳?,又五孝反,下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那么《经典释文》中的“五孝反”即同于《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的“五教切”。《经典释文》意思是,“乐”读音作“岳”,又可读作“五孝反”的音“要”。“下同”,是指《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有两个“乐”字,第一个“乐”字读音解释完了,下面第二个“乐”字的读音与第一个相同。

在《经典释文》中,“要”这个读音是作为第二个选择的,而第一读音应为“岳”。那么,对于这个“要”的读音,应当怎么看呢?

《慈湖家记》

明代秦钺之《慈湖家记》云“音释家?乐山?、?乐水?,并五孝反,尤为害道。”此中即指出,将“乐”读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为害道”的,即不同意读作“要”。

又清代翟灏之《四书考异》云“此?乐?字,或言不应音?岳?,恐《释文》有讹。然《礼记》?乐不可及?、?敬业乐群?、?有所好乐?,俱一音?岳?,则先儒自有此音训。下?知者乐?,?乐?字释文,亦五孝反,确属可疑。”

《礼记》

此中举出《礼记》中的三句带有“乐”的话,并且以前的儒家对这三句话中的“乐”字都定音为“岳”。既然古儒已经有了注音,而现在又将《论语》中的“乐”字,定音为“五孝反”的“要”音,实在是值得怀疑的结论,恐怕《经典释文》本身就有所错误。

《论语》

通过上述简单的引证,可见将《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之“乐”字,读作“要”音,也是值得推敲的。从“经学”的角度看,该“乐”字应正读作“岳”音,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在文末,再说两句题外话。为什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呢?有云“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

于山,故乐山。”又有将“五行”之说引入者,云“知者属土,故乐水;仁者属木,故乐山。”录此二说,以供参考。

三 : 仁者乐山的“乐”怎么读?


文化名人余秋雨在一次公开的场合把“仁者乐山的“乐”读作lè,这也是一般的读法。如果不严格追究,这种读法当不能算错。有“好事者”,即河南南阳的一位观众在电视里看到后,立刻致电余秋雨,要他公开认错。这位“好事者”认为,一般的歌手出错可以理解,权威的文化大师却不该。按说,为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找些硬伤,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问题是这次余大师再一次拒不认错,惹得河南南阳的那位听众十分不快。

既然大家都把“仁者乐山的“乐”读作lè,也不该指责余大师读错字。然而,余大师这次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把“仁者乐山的“乐”读作lè,其实不是读错与否的问题。而是古音与今音的区别问题。余大师认为是“书面读音”和“口头读音”问题。我们今天读《诗经》,不少篇章不押韵,原因是我们用今天的读音,完全没有必要读古音。为何说余大师自相矛盾呢?既然大家都读今音,余大师在读“杯水车薪”时,又偏偏把的“车”字读作jū。

那么“仁者乐山的“乐”,古音到底如何读?《正韻》注此字读逆角切,音岳,即读yào。很多成语早已约定俗成,读今音断然不能算错,读古音当然更不能算错,只是大家不能适应早已习惯的读音而已。南阳那位执着的好事者,其精神值得钦佩,既然了解余大师不愿意认错,即便是“硬伤”也要想法子绕过读者或听众的指摘【注】。


【注】余秋雨先生把“致仕”一词解释为“当官”,实在是在挑战读者的智力。查遍能找到的辞书,没有“辞官”或“退休”之外的解释。而余大师已经“谈”的很明确:我的确是知道致仕的古义(并且不用查词典),只是因为“古词变义比比皆是”,并且再按照古代的规则,把致仕解做“归还给君王”将大不妥于“现代规则”。所以先生大笔一挥,自己造了个意思,古词新义,又为大文化做了点贡献(?)余大师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谈“所谓‘126处差错’”,先生的文化视野还是一如既往的大,“不想一一作答”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考虑到对自己的不公平,也同时考虑到了“广大读者”的“时间”;其实我倒是觉得要是余先生能够沉下心来回答这些问题的话,对于我的时间来说倒也是没什么不公平的——可惜我早已不厕身于余先生的“广大读者”之列了。

四 : 也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乐”的读音

《语文学习》2010年第6期刊发的《讲坛误读“乐山”“乐水”》认为2010年2月5日央视教科频道播出的“百家讲坛”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读为lè错误,应读为yào。读罢《讲坛误读“乐山”“乐水”》,忍不住也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的读音说两句。“智者乐水”曾被柳宗元的散文《愚溪诗序》(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4册)引用:“夫水,智者乐也。”对“智者乐水”之“乐”的读音,老教材(指2000年秋开始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下同)未注音,新教材(指2004年秋开始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下同)注音为yào ,释义为“爱好、喜爱”。这一注释是否恰当?“乐”该不该读yào?让我们先看看工具书对“乐”的注音及释义。

查《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乐”均只有两个读音:lè 、 yuè;当“乐”表“愉快、欢喜”等义项时,以上工具书均将其注音为lè。《汉语大字典》对“乐”的注音有四:①yuè,有“音乐”“唱、奏”“乐器”“乐工”“儒家六经中的《乐经》”“生”“姓”七个义项;②lè,有“喜悦、愉快”“乐于、安于”“安乐”“笑”“声色”“姓”六个义项;③yào ,有“喜好”一个义项;④liáo ,有“治疗”一个义项(通“疗”)。《汉语大字典》对“还”表“再、又”等义项时注明“古读huán ”,而对“乐”表“喜好”等义项时直接注音为yào ,并未注明是“古读”,但“乐”读为yao实际上仍是“古读”。从《汉语大字典》的注音看,在古人读音中,“乐”读lè表“喜悦”“乐于”等义项与读yào 表“喜好”等义项是有区别的,“乐”读yào属于“古读”。然而“乐”的读音表义发展演变到现在,已经“由繁到简”,将读lè表“喜悦、欢喜”等义项与读yào表“喜好”义项合并,淡化其区别,都读lè。也许正因为如此,《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现代汉语规范、权威的工具书对“乐”均未注yào的读音。

新教材将“智者乐水”中的“乐”注音为yào,固然自有其依据,如《汉语大字典》对“乐”注音为yào时,所举例句就是“智者乐水”。但我认为,新教材将“智者乐水”中的“乐”注音为yào是不恰当的,理由如下:

1.不符合语音发展规律。注音释义要尊重语音演变事实及语音发展规律,遵循约定俗成原则。如上指出,随着“乐”读音表义的演变,该字现已没有yào的读音(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对“乐”未有yào的注音),其“喜欢、喜悦、喜好”等义项已由lè音表示。由于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对“乐”未有yào的注音,故绝大多数人都不知“乐”曾有yào的读音。如在2006年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对歌手回答问题进行点评时,就将“乐山”“乐水”之“乐”读为lè。这引起网民讨论。讨论中,大多数人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工具书为依据,认为余秋雨读音正确;而有的以教材注音为依据,认为余秋雨读音不正确。可见,教材注音增加了混乱。另外,深圳卫视<?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2010年6月28日20时播出的“直播港澳台”节目,报道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致辞欢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无论是陈云林的发言还是节目主持人的播音,都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乐”读为lè。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输入为le时,会自动生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乐”输入为yao时,则不会自动生成。这些,都反映了现代人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乐”的读音取舍,很能说明问题。因此,新教材将其注音为yào,显得不合时宜。

2.不符合一以贯之原则。读音标准如果可以两可,那要么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依据,要么以古音为依据,而不能一些字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一些字按古音读。既然如此,为什么一篇文章中只将“乐”字按古音读而其余的字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呢?如果可以按古音读,我们能考证每一个字的古音吗?今人有必要读古音吗?事实上,读音标准不能两可,今人不能读古音而只能读今音,读音标准只能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参见拙文《今人何必读古音》,《语文教学之友》2006.6)。有些主张读古音的人说:不能以今律古——不能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规范标准为依据,不能以现代汉语工具书的注音为依据,因为它们规范的是现代汉语字词的现代读音而不是古字词的古音。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不懂得读音要遵守一以贯之的原则,以及读音规范只有一个(普通话)、不能可这可那的有关道理。假如读音规范有普通话的,有古音的,有方言的,即读音规范可这可那,那就无所谓“规范”可言了。试想:字词读音如果可以人人自行其是,任意按古音或方言(方言与古音密切相关:方言留存了古音,古音依存于方言)去读而不必遵守普通话的规范标准,那人们完全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说:我读的是古音呀,你怎么能“以今律古”,以普通话为标准说我读错了呢?我读的是方言呀,你怎么能“以普(普通话)律方(方言)”,以普通话为标准说我读错了呢?这样,人人都以自己的标准为“规范”,岂不荒唐?哪还有什么“规范”可言?

3.加重了教学负担。由于“乐”在现代汉语里没有yào的读音,师生看到这一注音难免疑惑:“乐”表“喜欢”义时不是读lè 吗,为什么要读yào?遍查现代汉语工具书也找不到依据,这就加重了教学负担。“乐”表“喜欢”义时学生一向是读lè 的,教材、教师硬要学生读yào,学生免不了要问为什么;教师好不容易在不常用的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里找到读音依据,然而为什么要读yào,其理据是什么,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这就加重了教学负担。

4.不利于推广普通话。普通话读音是以规范的现代汉语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音及有关规范标准(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为依据的,这些规范标准“以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为原则……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引自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对“乐”均未有yào的注音。而新教材将“乐”注音为yào,硬要师生这样去读,置权威工具书与规范标准于不顾,岂不与推普抵触?

总之,新教材将“智者乐水”中的“乐”注音为yào,不符合语音演变规律,不符合语音发展事实,不符合约定俗成和一以贯之原则,于规范标准无椐,于教学、推普不利,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应该。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上午 10:15)

关于“仁者乐山”中“乐”字读音专访《咬文嚼字》执行主编

2007-12-11 09:24

五一期间,做为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综合素质评委的余秋雨在点评中把“仁者乐山”说成了“仁者乐(lè)山”,把“车水马龙”说成了“车(jū)水马龙”,一时间引来众多观众和网友的关注。“乐”和“车”的正确读音到底是什么?同字异读问题如何解决?《咬文嚼字》杂志社的执行主编王敏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余先生的读音确实是错了

王主编介绍说,“仁者乐(lè)山”的读音,在词典里是查不到的,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看到过。但是“乐(yào)山乐(yào)水”作为成语,在一般成语词典里,还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他的来源也就是“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笔者查看了商务印书馆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只收录了“乐”字的“lè”和“yuè”两种读音,没有对具体的“乐山乐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词语的注释。而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版的《汉语成语学习词典》里,却很轻松地查到了“乐(yào)山乐(yào)水”这个成语。注释如下:

[乐(yào)山乐(yào)水] 乐: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原指聪明的人爱水,有仁义的人爱山。后以“乐山乐水”指各人的爱好或对问题的看法不同。《二程外书》卷七:“乐山乐水,气类相合。”注:乐,不要读作“lè”或“yuè”。

同样,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版的《成语大词典》以及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的《中华成语全典》里,也都收录了“乐(yào)山乐(yào)水”这个成语,并且也都注明了“乐,不要读作'lè’或'yuè’”。

王主编说,车(chē)水马龙,读车(jū)水马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读车(jū)的时候仅是用在象棋当中,指象棋的一种棋子,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车(jū)马炮”中的“车”,其他情况下都不读车(jū)。车水马龙这个成语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意思,很明显这里应该读车(chē),不应该读车(jū)。

余先生读乐(lè)可能是考虑到大家的接受能力

王主编认为,虽然这里“乐”的正确读音应该是“乐(yào)”,但“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的读音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已经很生疏了,而乐(lè)的读音在现实中更容易为大众接受。

我们平时讲到字的偏旁,比如说“琼瑶”两个字,从字形分析,左面偏旁是“玉”,不是“王”,但考虑到大家的接受和理解力,我们通俗地归为“王”字旁。

余先生当时读“仁者乐(lè)山”,有可能是不知道有乐(yào)的读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当时确实是考虑到普通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才故意这样读的。

如果是后面一种原因,当然余先生是有道理的。但观众指出读乐(yào),也是有道理的。那样的话,余先生就应该平心静气地把自己的实际想法说出来,双方交流一下看法,而不应该象现在这样指责批评别人,一味地为自己辩解。

无论如何,余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好的语言讨论话题,还是很不错的。

同字异读问题难解决

王主编说,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后说“仁者乐(lè)山,智者乐(lè)水”的人会越来越多,yào的读音会慢慢走出我们常见的语文生活圈子,被淘汰掉。象以前成语叶公好龙的“叶”读叶(shè),后来慢慢统一成了叶(yè)就是这样。

一个字的语音确定通常有两个规则,一个是清晰、明确,即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读音,这样大家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就不会混淆;还有一个就是经济性,即好记、方便,一个字不需要有那么多的读音,只要别人能懂,简单点就好了。

这两个规则之间是有矛盾的,不同的人群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会遵循不同的规则。有的人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他就会把同一个词的不同意思按不同的读音区分开来,有的人图方便,对经济性要求高,就会把不同意思的不同读音马马虎虎合同为一个读音。最后读音如何确定,就要看两种力量哪种占上风。

像“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两句名诗里的“斜”字,一般对音律没有研究,不太讲究的人,就读斜(xié),但是懂诗的格律,讲押韵的人,就会读斜(xiá)。他们会觉得诗不仅意境要美,还要美在每个音节上,包括他的词语,他的平仄,他的韵律。这样的人你让他读斜(xié),他肯定不同意。

再搬出以前的例子,“千里走单骑(jì)”和“千里走单骑(qí)”,一个jì,一个qí,经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核,现在“骑”已经统一读骑(qí)。但读骑(jì)是不是一定说你错呢?也不能。因为jì的古音更符合这里“骑”字“一人一马”的意思。这确实有一个文化积累问题在里面,有些人一定要保留这样的认识也无可厚非。

这样看起来,同字异读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中国语言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典故、成语等等比比皆是,各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我们只有通过实践,在发展中慢慢摸索,找到更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解决办法,努力使我们的语言更能适应现代人生活、学习的需要。

[2006-05-10 来源: 网易专稿]

五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几种解读

【词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拼音】zhì zhě yàoshuǐ, rén zhě yàoshān   【出处】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论语别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www.61k.com]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庄子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吗?“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   为什么不是我故意的?再看下文就知道,他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坡,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论语集注》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崔颢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乐”字读音考证:   “乐”字应该读作“要”。《王力古汉语字典》“乐”字中,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下注云:“喜好,喜爱。《论语·壅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即读“要”之说。   然而,此“乐”字,真就应该读作“要”吗?
《经典释文》
案唐代陆德明之《经典释文》云:“乐,音‘岳’,又五孝反,下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那么《经典释文》中的“五孝反”即同于《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的“五教切”。《经典释文》意思是,“乐”读音作“岳”,又可读作“五孝反”的音“要”。“下同”,是指《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有两个“乐”字,第一个“乐”字读音解释完了,下面第二个“乐”字的读音与第一个相同。   在《经典释文》中,“要”这个读音是作为第二个选择的,而第一读音应为“岳”。那么,对于这个“要”的读音,应当怎么看呢?
《慈湖家记》
明代秦钺之《慈湖家记》云:“音释家‘乐山’、‘乐水’,并五孝反,尤为害道。”此中即指出,将“乐”读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为害道”的,即不同意读作“要”。   又清代翟灏之《四书考异》云:“此‘乐’字,或言不应音‘岳’,恐《释文》有讹。然《礼记》‘乐不可及’、‘敬业乐群’、‘有所好乐’,俱一音‘岳’,则先儒自有此音训。下‘知者乐’,‘乐’字释文,亦五孝反,确属可疑。”
《礼记》
此中举出《礼记》中的三句带有“乐”的话,并且以前的儒家对这三句话中的“乐”字都定音为“岳”。既然古儒已经有了注音,而现在又将《论语》中的“乐”字,定音为“五孝反”的“要”音,实在是值得怀疑的结论,恐怕《经典释文》本身就有所错误。
《论语》
通过上述简单的引证,可见将《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之“乐”字,读作“要”音,也是值得推敲的。从“经学”的角度看,该“乐”字应正读作“岳”音,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在文末,再说两句题外话。为什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呢?有云:“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又有将“五行”之说引入者,云:“知者属土,故乐水;仁者属木,故乐山。”录此二说,以供参考。

本文标题: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读音-解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688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